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历史地理学向何处去

王社教 历史真有趣 2022-07-20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诞生起,因其独有的研究理论和研究内容,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参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机构纷纷成立,专门从事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在繁荣的表象之后,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地位的尴尬,二是学科属性和学科边界的模糊。前者使历史地理学在我国的学科建设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地位,后者使得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变得可有可无。

1.关于学科地位的尴尬

自从侯仁之先生1962年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历史地理学刍议》一文,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之后,学术界主流观点一致认为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办)历次颁布的学位授予和学科建设目录中,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归属并没有完全反映出学术界的这一认识。在1983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历史学和地理学学科下都有二级学科“历史地理 (学)”。如果说这一版的学科目录既尊重了学术界的认识,又考虑到了各培养单位的专业性质,那么在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正式的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1997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则完全无视历史地理学者的意见,只在历史学科下保留了“历史地理 (学)”作为二级学科,地理学科下的“历史地理学”二级学科已被调整掉。这一调整受到学术界的质疑和抨击,陈桥驿先生在2001年发表 《学论与官论——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一文,对此评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抑是地理学?对于这个问题,‘学论’与‘官论’的观点已经完全清楚。在‘学论’方面,三位权威的前辈学者都肯定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而不是历史学,葛剑雄先生最近的学术报告中也指出历史地理学界的多数人都赞成历史地理学属地理学。当然,如前面所说,‘学论’只是学者们的讨论。在‘官论’方面,现在已经明确了历史地理学是一级学科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当然属于历史学。也就是说,这门学科,从其学科属性来说,现在又回到两千年前《汉书·地理志》的所谓沿革地理的位置上。当然,如前所说,官论’是权威的。”“关于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的问题,这五十年来讨论热烈,现在因为有了‘官论’,所以情况已经清楚。留下来的问题只有一个,即‘官论’在下达以前,有没有对‘学论’作过一番考虑。”然而,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历史学一、二级学科进行了调整,将原历史学一级学科分为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归于历史学学科门类之下,原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历史地理学二级学科并入中国史。而关于地理学,则为理学学科门类之下14个一级学科之一。新的目录只列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各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原则上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科目录,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不仅保留了历史地理学属于历史学的“官论”,更关键的是使得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地域范围仅限于中国境内,而且在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 培养学科目录中彻底失去了踪影,“历史地理学”变得无处着落。虽然这样的学科设置与调整 是按规定的一些基本条件进行的,但对历史地理学学科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次学科目录的调整导致的历史地理学科建设话语权的丧失在刚刚结束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历史地理学已然找不到自身的位置。

2.关于学科属性和边界的模糊

历史地理学目前在“官论”中的这种地位,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本原因在于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核心理论渐被放弃,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有很大关系。侯仁之先生曾对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有明确的界定,他在《历史地理学刍议》中说:“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这就是今日所理解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课题。至于在人类历史以前的一切变化——或更进一步说,在人类活动还没有能够在大地表面上引起显著的改变,或留下显明的痕迹以前的一切变化,则应当属于‘古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也就是说,研究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自然地理的变化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里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历史时期”,一是“人类活动”。这两个关键词对于历史地理学学科边界的规定缺一不可,它们共同界定了历史地理学与古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区别,即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地理环境,但在时间上有所分工,古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变化产生影响以前、地理环境自身变化的问题,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当代的地理现象,而历史地理学则专门研究二者之间时段的地理变化。

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地理学三个学科之间的边界理论上虽然可以做这样的划分,但由于研究对象的相互联系性,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明晰的切割,因此有人提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时段的上限可以推至旧石器时代,下限可以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分析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模糊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边界,从而导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越来越模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特点越来越模糊,历史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也就变得可有可无。

虽然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同意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并非毫无道理。对此,葛剑雄先生等都做过阐述。如果单纯地就研究对象而言,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历史时期的各种地理现象,探索其在人类社会活动影响下变化的规律,与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致,只是在时间上不同,应该属于地理学。但就本学科所规定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来说,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与地理环境是对等的、相互作用的,而且人类社会的行为远较地理环境的变化复杂,不懂得人类的思想意识和人类社会活动的运行机制,就无法科学地说明人地关系的真正内涵,因此,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又是有区别的,是一门综合性极强、人文社会科学特征明显的学科。实际上,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虽然是地理的,但在时间上却是过去的,资料来源 是历史的,它具有与历史学、地理学皆不相同的研究任务。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因此在研究地理现象的变化时不能缺少人或人类社会这一主角,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相对于地理学研究,历史地理研究关注研究对象的时间变化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机制;相对于历史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研究关注空间结构、空间分异过程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机制。因此,无论是将历史地理学放在地理学下,还是中国史或者世界史下都是不合适的。

3.历史地理学学科建设在当前的主要任务

为此,今后我国的历史地理学学科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所致力:

首先,要明确学科内涵和边界。历史地理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和研究任务,因此其研究内容不可能无所不包。虽然历史地理研究者不能画地为牢,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其他任何问题,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有学科边界的,即复原历史时期的各种地理现象,讨论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时段向前延伸到人类活动尚未出现的地质时期是不合适的,那是史前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时段向后延伸到现当代也是不合适的,那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任务。

其次,应该复原研究和理论研究并重。理论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极为重要。侯仁之先生早就指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任务“首先就是要把过去时代的地理进行‘复原’”,“但是更重要的是还得把不同时代的已经复原了的地理按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今天地理的形成和特点”。因此,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任务除了复原历史时期各种地理现象外,更主要的是要在复原的基础上,寻找地理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特别是要运用本学科独特的视角和理论,从哲学或文化层面回答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其三,要坚持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历史地理学最明显的优势是其对于历史文献资料所包含的地理和历史信息性质和内涵的充分认识和科学解读。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不能丢弃历史资料考证和分析这个根本。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十几年来大家都非常重视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其对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优势在于强大的数据存储、管理和查询功能,极为方便的可视化和制图功能,以及简便的相关性分析功能对于发现新问题的启发。对此,我们要积极使用,并不断发掘其对于历史地理研究的路径和价值,但也不能盲目崇拜,要认识到其存在的明显不足,即缺少充足、完整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的性质和内涵需要科学考证,各种地理信息的相关性仍然需要靠人脑来解释等。因此传统的考证和分析方法不能丢,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不能抱有孰优孰劣的想法,只要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要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选择最优的研究方法。

由于人类思想意识和人类社会活动行为的复杂性,同时也由于研究时段和研究资料的限制,几乎没有可能提供一套系统、精确、符合历史实际的量化资料,因此除历史自然地理某些领域和历史文献资料较为系统、丰富的近300年时段以外,历史地理学研究一味追求计量化未必是最好、最准确和最科学的。历史地理学的作用在于其能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前途在于从文化层面和哲学层面去思考人地关系问题。

其四,要加强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要使历史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可能,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就不能再局限于中国境内,应尽快扩展到世界范围内其他地区。只有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增加了,水平提高了,才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只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固有认识。就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和数据共享、信息传递的方便,年轻一代学者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国外历史地理学界的交流日益加强,都为世界历史地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年第1期。为便于编排原文注释略。

作者简介

   王社教现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区域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中国古都学与城市建设、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诸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有专著《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西汉长安》,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专著《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先后获第二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二等奖和陕西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有多项成果获西安市委和市政府奖励。

点击标题阅读往期精彩

【综论】2014—2015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述评

【原创】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

【原创】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论文】《关学宗传》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

【观点】余世存:今天我们怎样读历史?

【大家】王子今:有劳无功——三十年史学作业的盘点

【大家】辛德勇: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书籍

【原创】早期丝绸之路跨民族情爱与婚姻

【往事】史念海先生创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的经过

【原创】史门问学记

【论文】历史时期中国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

【论文】试析唐五代时期政府的养老政策

【论文】论秦郑国渠的引水方式

【论文】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

【论文】日本学界“史料论”研究及其背景

【原创】汉长安城对秦都咸阳的继承与创新

【原创】汉唐间北方农业技术的南传及在江南地区的本土化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