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边谈】梼昧狂客:HiFi是与自己的对话

耳边小公举 耳边事 2024-03-20


“虽还是初烧的年龄,却已经有了老烧的阅历和心态。不少熟悉梼昧狂客(以下称为“狂客”)的烧友都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他。别看狂客平日为人低调话不多,可一旦聊起HiFi,他便会忍不住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不聊个大半天绝不罢休。同龄人大都着眼于器材的音色、声场和主观听感,他却更喜欢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解读,俨然是一位认真又执着的“技术宅”。用狂客自己的话来说,由于成长环境等原因,他对于HiFi的理解和认知与一般玩家有所区别,因此总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在这一期的【耳边谈】中,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望京SOHO的一家音频小店“HiFi屋”,与这位“年轻的老烧”促膝长谈,听他讲述了这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和心态变化。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从事电气类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狂客一直以一种虚心向学的态度去玩HiFi。“我秉持的观点,就是玩HiFi要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要玩就要用心玩,跟着厉害的人玩。”他很认真地说。为此,他搜罗了不少跟音频设计原理相关的书籍回来细细研读,例如Ben Duncan的《高性能音频功率放大器》、Vance Dickason的《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和Ken C.Pohlmann的《数字音频技术》之类的技术书籍,并在研读的过程中有所借鉴和感悟。这一漫长的积累过程,为他今后所走的发烧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了前人的理论之后,下一步就是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狂客表示,他常年的习惯是先从各类资料上了解HiFi器材,然后再去接触实物,耳听为证。他倾向于以现有理论来指导自己去选择器材,因此他发烧的过程更注重理性和经验的分析和认知,而非主观的喜恶。“我并不排斥主观因素,但我认为一切主观因素都可以在产品上找到对应的客观依据。”这是狂客对于HiFi的理解。

 

狂客强调,HiFi产品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要想比别人走得更快更远,就必须借助前辈们打下的基础,而不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即便是对于普通烧友而言,适当的理论基础也是有必要的。首先在烧友们选购产品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避免很多雷区,也能为他们的选择指引方向。而在烧得更加深入的时候,理论还可以检验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少走弯路。“前人花费时间和心血积累下来的经验,我们绝不能浪费。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准确的眼光。”这位“理工男”给烧友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HiFi多年来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一代代烧友们的研究和传承。如今,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狂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并开始向后来者分享他的经验。在便携、台机和头戴领域,他都留下了洋洋洒洒数千字的长文,将自己多年来研究HiFi的所学所想凝聚其中。

最后的致意.便携篇——谈谈一些便携器材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02038816191111&mod=zwenzhang
 
退烧随笔——从AQUA LAVOCE说起兼谈两年以来玩过的一些解码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509537-1-1.html
 
谈谈几个万元级低阻耳机——Tribute 7、Z1R、MASTER1、GS2000e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503771-1-1.html




发烧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

用狂客的话来说,发烧本身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从听音风格到喜欢的声音,都会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少年时期,在父亲的影响下,童安格、赵传等老歌手成为了狂客发烧的开端。但在研究了不少书籍之后,他发现大神们时常推荐的试音碟都是古典唱片。怀着好奇心,他初步窥探了古典音乐的世界。从独奏曲、协奏曲到交响乐,一路听下来,他逐渐感受到古典音乐追求的是一种“动静得宜、游刃有余”的状态,而他的听音喜好也慢慢从“刚猛抓耳”转为了“从容大气”,从“个性鲜明”变成了“内敛全面”。“个性这个东西不是不好,但是过于突出的个性会影响器材的适应性,也容易腻味。真正的顶级器材,其实都会把个性隐藏起来,需要你用心体会,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收获。”沉稳,这就是如今的狂客最欣赏的声音风格。


说到自己发烧十年来的心态变化,狂客的概括是“越来越宽容”。曾经的他听任何器材都喜欢吹毛求疵,把器材的所有缺点都数个遍。然而,随着玩过的器材越来越多,他逐渐明白,所谓的“绝对完美”是不存在的,器材的声音就好比人的长相,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却永远不会有一个人人都满意的模板。于是他开始学着去欣赏每一个器材的优点,而不再抓住缺点不放。“我现在觉得,所谓的玩HiFi,升级器材,不是要去找一个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的器材,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找最适合的那个东西.当需求太多,一个器材无法满足你的时候,就多选择几个各有所长的即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说这些话的时候,狂客脸上的表情是轻松的,但他也表示,为了悟出这个道理,这些年可没少折腾。

 狂客现在用的这套HiFi系统也许还算不上最顶级,却代表着他这些年来在HiFi领域的探索和总结,诠释着他对“好声音”的理解。

数字音源:dCS NetworkBridge

解码器:dCS Vivaldi DAC

前级:Mark LevinsonNo.326S

后级:Bryston 4B3

电源处理:PS Audio P5、Furman AC210

音箱:EgglestonWorks NicoSignature Limited Edition


 

好声音是创造者思想的结晶

刚开始学习HiFi知识的时候,狂客曾是个极端的“数据党”,固执地认为所有主观的感受都是不靠谱的,所谓的“个性”和“情怀”也不可靠。然而随着听的器材越来越多,他发现很多器材的优点其实并无法完全通过冷冰冰的数据体现出来。“HiFi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在音响的入门阶段,技术是主要体现的东西,有了技术才能做出完整的产品。然而在攻克了技术壁垒,往更高的要求发展时,艺术性、主观性的内容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塑造出品牌的特色和个性。”在花费了不少心思和时间之后,狂客渐渐品味出了HiFi器材在艺术上的价值,理解了研发者的心思和理念。


“在感受到器材蕴含的匠心之后,我就领悟到HiFi不是元件的简单焊接和拼凑,而是一个在原有的部件基础上再创作的过程。只有拥有原创性,凝结了研发者的自我思考的机器,才是有灵魂有亮点的。当时我就想,我都学了这么多理论,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了,为何不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呢?于是我就尝试着去做一些DIY的器材。”凭着一腔干劲,狂客成立了一个“辽宁大学耳机爱好者联盟”,拉着三五好友便开始研究自己的器材。社团的第一款产品是一个小型的台式耳放,所有的电路布局和外观设计都是由他们这个小团队研究出来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了狂客今后选择职业道路的一个契机。毕业之后,他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产品人。经他之手研发出来的器材,也许离心中的理想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每一台都代表着他在不同阶段对于声音的理解和思考。


 

与自己对话

除了HiFi之外,狂客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爱好,他喜欢看书、填词、篆刻、京剧、打乒乓球、弹电吉他等等。有意思的是,狂客的爱好大都是一个人就可以玩的东西。问及原因,他表示这是因为自己很享受那种一个人慢慢琢磨慢慢折腾的感觉,玩HiFi如此,其他爱好亦如是。

“如庄子所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当然,他也做不到那么超脱,但感受是类似的。尤其是当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了解了一个事物之后,那你就真的没有什么困惑,也不需要到处找人去问,只要享受这个事物给你带来的快乐就可以了。在狂客看来,众乐乐有时未必比独乐乐来得逍遥自在。事实上,他的许多较为满意的文章,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理念,都是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慢慢摸索出来的。

许多人说,独处是可怕的,可狂客却享受着这种难得的可以“与自己对话”的状态。“在一个人的时候,我时常反思自身的不足,思考下一步要怎么走。”或许这就是这位少年老成的烧友独有的发烧秘诀。


   往期回顾

【耳边谈】番外篇——专访Head-Fi、DITA、雷音音频创始人

 

【耳边谈】第一期——织语白河:用声音和美学编织生活


【耳边谈】第二期—— EROS秦伯阳:我们的角色是一把梯子


【耳边谈】第三期——甲苯陶旭东:相信“人”的力量


【耳边谈】第四期——刘想云:跳出发烧的“舒适圈”

 

关注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推送,欢迎关注国砖吧&耳边事的公众号——耳边事。音乐、Hi-Fi、生活,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