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能让川陕哲罗鲑重蹈中华鲟的覆辙 | 寻找鱼类专家为沉默的长江发声

荒野寻梦 让鱼儿游 2022-05-07


四川省马尔康市大渡河上游的脚木足河上,正在修建的巴拉电站,将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危物种川陕哲罗鲑栖息地造成严重破坏。


川陕哲罗鲑被誉为水中老虎,是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大渡河水系的川陕哲罗鲑,因为水电站建设等原因,其栖息地已经丧失了91.5%。大渡河上游是其最后的家园。


为了拯救川陕哲罗鲑,北京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2021年对巴拉水电站发起了公益诉讼,并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获得立案(详情)。


我们从该案的律师处了解到,该案目前处于交换证据阶段。为了更好的为川陕哲罗鲑发声,为无告的大自然发声,我们希望招募鱼类保护背景的专家,水产专家和学者,研究机构关注这次公益诉讼。我们希望为川陕哲罗鲑组建专家团队,以证人的身份服务诉讼。有意者请添加本人微信ijianghe。


我们的立场和征集理由如下:


栖息地保护是物种保护成功与否的关键,但一直被有意无意的误解和忽视。


对于水电站破坏河流生态的指责,水电站建设方特别喜欢用增殖放流来回应。


既然我修建水电站破坏了生态,影响了鱼类的生存,那我用人工的方法,帮助鱼类繁殖,然后再将其将放流到河道里不就行了么?


事实上,增殖放流已经成为水电站建设中广泛使用的环境补偿手段。如果项目建设方,尽职尽责,真心出于保护环境的目标而开展增殖放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补偿到环境的影响。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放流的鱼类可以找到适宜的栖息地完成自然繁殖。反之,基本等同于徒劳。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华鲟。


1984年到现在,三峡集团在攻克的中华鲟的人工繁育技术后,先后累计往长江中放流了560万尾中华鲟,最近的一次放流,更是达到了23万尾的巨大规模。


三峡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搞增殖放流,因为葛洲坝阻碍了中华鲟千百年来的洄游通道,葛洲坝以上的众多电站破坏了中华鲟适宜的产卵场。


但连续多年的监测发现,人工增殖放流对自然种群的贡献十分有限。最近的数据显示,监测回到葛洲坝下的中华鲟数量仅为15只,且未出现自然繁殖。


也就说,500多万尾的放流和全社会多年的关注,依然没有让中华鲟的种群危机得到解除。


反观川陕哲罗鲑,栖息地一直丧失不说,人工繁育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多年,取得初步成功,但距离大规模的养殖和放流,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仅增殖放流层面,远远落后于中华鲟。


而社会对川陕哲罗鲑的关注度远不及中华鲟,各项保护措施的监督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任何一个物种保护的成功,最终都是因为栖息地保护的成功。



大熊猫之所以降级,就是因为国家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最严格的保护,建立了各种级别的保护区。而大熊猫基地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其实对野生大熊猫保护毫无贡献。


藏羚羊保护成功也是因为藏羚羊栖息地本来就较为完整,解决盗猎问题,其种群自然恢复的很快。


以上是有关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成功的案例。


很遗憾的是,我目前没有找到本土的濒危鱼类保护成功的案例。我只知道,很多濒危鱼类,都已经取得了人工繁育的成功,并保留了大量的人工种群,但在自然界,它们依然濒临灭绝。


我们并不是反对建设水电站,我们只是希望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在国家不断强调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可以赢得物种保护的主动权。





【更多信息】


因为关心中华鲟保护,我们被三峡集团拉黑了


极危物种川陕哲罗鲑保护亟待一场研讨会


“水中大熊猫”川陕哲罗鲑究竟多濒危,事实让你欲哭无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