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OOC:高等舞蹈教育的又一个机遇?——由“停课不停学”现象所引发的思考

孟梦 舞蹈杂志 2023-02-23

2019年12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为防控并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正式下发了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并倡导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开启“停课不停学”的应急之举,全国各地学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线上教学”。一时间,“无辜的线上平台崩了,没有主播经验的教师慌了,摸不着头脑的学生乱了,身兼数职的家长累了”,疫情在激发出在线教育活力的同时又折射出了在线教育的窘态。

慕课仿佛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在当下特殊的疫情防控期被“隔空教学”的要求推到了教学一线。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与舞蹈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线上教学的理想状态,舞蹈慕课提供了广阔的思考与实践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将关于舞蹈线上教学方式的热议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慕课会成为高等舞蹈教育的又一个机遇吗?



历史上我们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机会,一个人,一间屋,创造一种服务,可以让上亿人,甚至数十亿人受益。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模式,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其教育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将产生大规模信息分享效应”的观点,由此孕育而生了“教育资源开放性共享课程设计”。慕课(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Massive代表大规模学习群体,最多可达到十几万人;Open代表开放性,以兴趣为导向,不分国籍、不分年龄和地域,只需要登记邮箱便可注册参与;Online代表在线学习,学习过程完全不受时空限制,只需具备一台连接互联网的设备;Course代表课程,具备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学大纲和学术团队,可提供课程完成认证或学分认证。

2013年,慕课正式登陆中国,从最初盛行的国内部分顶尖大学加入美国慕课平台,到尝试打造本土慕课平台,短短几年间,中国慕课从平台研发推广到相关科研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在工学、理学、文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显著。2019年4月9日,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据大会数据——



我国已有12500门课程上线,学习人次超过2亿,逾6500万名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在数量和应用规模上堪称世界第一。




中国大学与慕课的频繁互动,不难窥见这一全新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冲击:“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曹继军 颜维琦《慕课来了,怎么办?》《光明日报》2013年7月16日第6版)

然而,舞蹈类课程仍处于慕课建设的起步阶段,至今大部分舞蹈专业课程还没有启动慕课建设。通过检索数据显示,舞蹈类和艺术类慕课在慕课平台投放数量自2017年以来均呈现逐年翻倍增长的趋势,覆盖所有学科门类和专业方向的慕课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发展。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在线课程的总体数量,还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量,艺术类院校的表现均不够理想,仅开设3门,占舞蹈慕课总数的5%。


图1 舞蹈类慕课数量占比

图2 舞蹈类慕课内容分布

图3 慕课授课单位分布

图4 舞蹈类和艺术类在慕课平台投放量分布图


将先进的技术整合融入学校系统中,创造发散性的学习网络,将更多的学生紧密联系到学习过程中,以产生一种更加有效的、参与式的学习。

——伊万·伊里奇《去学校化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学到任何知识”的学习理念,成就了慕课实现“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景,慕课正在以全新的知识获取方式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




固定的老师、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时间,是目前各学校最普遍的舞蹈教学模式,高校一般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班级授课制为组织形式的授课方式, “教”与“育”的过程依旧遵循着工业化时代的秩序,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的口传身授为权威。

舞蹈慕课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区别

通过对不同慕课平台的调查,可以看出舞蹈慕课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环节会根据各大慕课平台的整体课程设计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但也具有诸多共性。不同的慕课会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一节课的内容剪辑划分为若干视频,短而精的授课视频成为慕课的亮点

舞蹈慕课的视频多采用课堂录课的形式,通过课程目的、组合展示、分解动作、重难点的讲解与视频中局部动作特写和完整舞姿呈现等多视角相配合进行。其中,教师讲解的动作要点会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中,学习者可参照视频中的动作示范与文字讲解进行练习。

其次,随堂测试形成了慕课“即时奖励”机制,测试评测有的穿插于视频学习之中,有的安排在视频学习之后,基本上是以客观题的形式通过机器评分以实现即时的学习反馈。

再者,基于慕课诞生之初的“关联主义”理论,互联网不仅通过一门课程为学习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学习社群,并且通过学术团队的形式来组织构建慕课体系,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的讨论区进行研讨和交流活动,而授课教师也不再是那位独自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每门慕课均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研发和维护一门课程。

此外,借助互联网,学生可在电脑、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观看授课视频,从而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自由灵活,碎片化时间被有效利用。授课内容通过重点提取,并配合智能、多元的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效率。



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固定”模式的边界被打破,时间、空间、知识、师生关系都“流动”起来,建构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终生学习”的理想平台。




以昨日之法教我们今天的孩子,将使他们失去明天。

——约翰·杜威(John Dewey)

 

随着慕课的产生,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自2011年传入我国并开始运用到各个领域的教学实践,弥补了慕课只有线上学习的缺点。翻转课堂是把传统课堂上讲解知识和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由学生在课外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学习之后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创造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驱动性和主动性。

如果说慕课实现了人人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学习,那么翻转课堂则成为慕课的“完美拍档”,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解决舞蹈实践教学过度依赖“教室”、盲目崇拜“规范”的惯性问题,在线上线下多重媒介动态交互中获得更优化的舞蹈教学模式。



“慕课+翻转课堂”的新式组合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向第一位,并强调学习者、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慕课系统)和教师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




在去权威化的师生关系中混合线上线下的多种教学途径,使得传统教学中教室以外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得到重视,问题意识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在虚拟环境的学习空间中借助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依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建构实现个性化精准教育,教师在这场教育革新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者”。

舞蹈教育创新并非彻底否定传统舞蹈教学模式,而是在打破传播壁垒的基础上,从新媒介中借用资源和灵感,发现舞蹈与多种媒介协作和互动的可能,从而使得教学借助新的媒介手段获得新的意义。翻转课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从“一对一”到“一对多”以及“多对多”等多元传播形态的整合发展,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等新兴的教学手段为高等舞蹈教育的内在变革带来了机遇。

(孟梦: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删节版,原文请阅读2020年3期《舞蹈》


附 国内舞蹈慕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以上表格为部分数据统计 数据整理/张译丹 蔡一铭)




论坛 |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舞蹈与身体


人物 | 尾竹永子的舞蹈异托邦


“华歌曼舞”的美图已是无可复制的追忆——著名舞蹈家张曼茹逝世


重返“五四”:“新文化”与“新舞蹈”



@本文版权归《舞蹈》杂志社所有
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当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