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2022年春季“未名学者讲座”一览

文研院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2-10-27

“未名学者讲座”是由文研院主办、兴证全球基金资助的学术讲座项目,旨在鼓励青年学者学术研究,促进文科基础学科发展和青年学者进步。自2016年秋季学期创办以来,文研院每学期都推出该系列讲座,已有九十余位校内外青年学者受邀担任主讲。2022年9月22日晚,今年秋季学期的“未名学者讲座”即将拉开序幕。首位主讲人是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贺询老师,她的报告题目为“拉奥孔的图像迁流与古典立意”。


在过去的2022年春季学期,文研院邀请了7位来自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等不同领域学科的青年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讲座。在此,我们特将讲座信息汇总如下,以便各位读者回顾、备览。


 未名学者讲座83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83

郑玄的天学与国家祭祀


主讲人 | 陈壁生

清华大学哲学系 教授

评议人 | 谷继明

同济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主持人 | 陆    胤

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天”是中国传统的核心概念之一,冯友兰先生曾提出物质之天、主宰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的“天有五义”说。“天”之含义的多重性在郑玄处表现得极清晰,只是过往天学研究中较少谈及郑玄。这正是陈壁生老师本次讲座的着力处。


王莽明堂复原图

王世仁,“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原状的推测”


回顾整个研究,陈壁生老师认为,郑玄的天学理论最大程度彰显了经学传统中对天地问题的理解和以特定宇宙论为基础构建的礼制的复杂性。他强调,若希望通过回到中国传统内在机理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的理解,就不能不认真对待郑玄的天学等极度复杂甚至今天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或许其中正隐藏着中国传统幽深的秘密。


主讲人陈壁生老师



 未名学者讲座84



未名学者讲座84


18世纪的“美的艺术”

巴托、狄德罗、莱辛


主讲人 | 高 冀

北京大学中文系 助理教授

评议人 | 程小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助理教授

主持人 | 张    辉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法国学者夏尔•巴托1746年出版的《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一书首次确立了“5(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 2(演讲术和建筑)”的“美的艺术”体系,认为它们均能被归结为模仿原理,并以“美的自然”为模仿对象。此书系统论述了艺术创造问题、艺术欣赏问题和模仿原理在各门艺术中的体现,在美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而“美的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词汇、制度等层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兰西学院 (Académiedes Beaux-Arts)

成立于1816年


在对巴托思想做出回应的同时代文人中,狄德罗和莱辛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两人都接受巴托所提出的基本框架,又对其中所包含的观点提出批判。他们对巴托的批判分别体现出巴托的理论在法、德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不同接受路径,也体现了启蒙时代美学的不同面向。


主讲人高冀老师




 未名学者讲座85



未名学者讲座85

清代地方政府官员的选任与流动模式

以江苏苏州府的案例为中心


主讲人 | 胡    恒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副教授

评议人 | 尚小明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主持人 | 孙    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助理教授 



政府官员的选任与流动是中国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次讲座中,胡恒老师以新建设的清代职官信息数据库为依托,通过对1644-1911年江苏苏州府及下辖各县从知府到不入流全部官员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从整体把握并结合精细个案,对有清一代地方政府官员的选任与流动进行较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分析,包括实授与署理的交替、官员任期与治理成效、官员籍贯与地域回避的渐变过程等问题,探讨清代地方政府官员流动的基本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与当代社会科学所形成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形成对照,从长时段把握中国地方政府人事管理的趋势。


主讲人胡恒老师



 未名学者讲座86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86

法律的社会空间


主讲人 | 刘思达

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法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 | 吴洪淇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主持人 | 王利平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副教授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法律与社会”一直是西方法律社会学研究的主流范式。然而,法律与社会之间并不是平等或对立的关系,法律存在于诸多社会空间之内,法律系统本身也包含了各种社会空间。本次讲座基于主讲人过去十几年间关于中国法律职业的几项经验研究,提出一个有助于理解法律现象的社会空间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空间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空间位置、联结关系。作为一个社会空间,法律系统的社会结构可以分为不同尺度的生态圈和管辖权,而法律变革的社会过程则可以通过定界、交换、流动、循环、转折点等社会学概念来描述和解释。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制度而言,法律的社会空间理论不但提供了一个整体性和流动性的研究视角,而且也为理解司法改革、法律职业发展、法律人职业生涯等具体经验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主讲人刘思达老师



 未名学者讲座87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87


文学与疾病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偏执狂


主讲人 | 李宛霖

北京大学英语系 副教授

评议人 | 姜 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教授

主持人 | 高峰枫

北京大学英语系 教授



19世纪的美国文学对疯癫情有独钟,因为疯癫是异化了的死亡,而死亡又是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偏执狂(monomania)这种处于临界状态的部分疯癫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对死亡的想象,因而受到小说家们的偏爱。19世纪美国文学对偏执狂的刻画体现了这个时代精神心理研究的许多最新成果,包括偏执狂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高风险致病因以及偏执狂与犯罪的牵连等等。我们从文化史的角度探究19世纪美国文学对偏执狂的表现,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时代的精神医学话语对文学的渗透,以及文学对公共医学认知的塑造。


基督治愈一个被魔鬼附体的人,16世纪

来源:Wellcome Collection


李宛霖老师在讲座以夏洛特·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作品《黄色墙纸》为例证指出,美国作家们对偏执狂的刻画不仅体现了时下精神医学领域对这类精神病的认识,作家本人也参与到了公共医学话语的建构之中,佐证、补充或挑战了流行的理论。


线上讲座现场



 未名学者讲座88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88

用捐赠对冲风险

精神保险和宗教捐赠


主讲人 | 孟涓涓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教授

评议人 | 李四龙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主持人 | 周黎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教授



本次“未名学者”讲座伊始,主讲人孟涓涓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缘起。该研究的合作学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玉珍、孟涓涓、张宇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盛大林。就理论层面而言,孟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行为经济学更多关注个体的非理性决策及其机制,慈善捐赠就是该领域的主流研究话题。就现实层面而言,慈善捐赠是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在美国,慈善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在中国,慈善捐赠同样是三次分配的主要参与力量。


天津天后宫行会图


孟涓涓老师指出,使用亚洲高收入经济体的收入和捐赠的交易数据,分析显示,收入不确定性越高,则捐赠越多,尤其是宗教捐赠。这种模式无法用经济学现有的捐赠理论解释。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现象可以用"祈福效应 "或 "精神保险 "来解释,即人们通过捐款祈求获得神明的保佑。事实上,我们确实发现向宗教组织的捐赠挤出了市场上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但是捐赠本身却不改变人们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程度。


主讲人孟涓涓老师



 未名学者讲座89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89


从现代国家的建设到商务公司的起源


主讲人 | 张泰苏

耶鲁大学法学院 教授

评议人 | 龙登高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 教授

主持人 | 张亚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



相比于人类社会中的大部分私营经济体制,商务公司(business corporation)属于后来者。它原发于十七世纪的荷兰与英国,在最初阶段有着极为深厚的官商合作成分。直到十九世纪,它才真正作为一种纯私人的经济组织方式普及开来,而一旦普及,就迅速占据了各大资本主义经济体中的核心位置。


荷兰东印度公司


该如何理解商务公司兴起背后的经济供需关系?它的制度结构并不特别复杂,但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如此之晚?本次未名学者讲座,张泰苏老师从中、英、美、奥斯曼帝国等近现代经济体的公司制度史入手,梳理商务公司与现代国家建设之间的功能性互动,并由此提出一个新观点:商务公司是只适用于生人社会与市场的经济组织形式,因此和绝大多数私人经济体制(如产权、合同、合伙等)不同,必须在国家能力已达较高程度之后才能普及。


主讲人张泰苏老师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捐赠鸣谢

兴证全球基金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阚萧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