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噶玛巴 | 修持慈悲的原因以及不修持慈悲的过患



上一期


 了解《修心七要》的源流和对修持的作用


修心七要主要分七个部分来讲说。

第一部份是前行法。

第二部份是正行法。

第三部份是取恶缘为菩提道。

第四部份是明摄此生一世的修持。

第五部份是(心修成的量)心修成后的情况。

第六部份是修心的三昧耶(誓戒)。

第七部份是修心的学处。


第一部份:前行法

《根本颂》里面说首先修前行。

前行可分为上座时的前行法及下座时(教授时)的前行法。

教授的前行主要是讲人身难得、生死无常、轮回过患、业报因果。


善用自心善根,环境也能成为友伴而守护自心


第二部份:正行法

正行分为两部分:

(一)胜义菩提心(附),可分为

上座及下座时(平日时)的修持。


观修空性时心感到紧绷时该怎么办


(二)世俗菩提心(主),分为

前行、正行及平日


(二)世俗菩提心可分为前行、正行及平日的修持。


前行

世俗菩提心的前行:最主要即是指慈心与悲心的修持。


修持慈悲并不是被强迫而修持的,应该是我们自己要去寻找,那些能够帮助自己修持慈悲的因缘,以及要知道为何要修持慈悲的原因。


慈悲修持的主要对象就是指外境的一切众生,而我们对其他的众生都要生起慈悲,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如何对其他众生产生慈悲心,以及我们为什么要修持慈悲的原因和不修持慈悲的过患。


在佛教经典中说:「由于众生对我们有大恩德,因此要对众生生起慈悲心」。


这个理由是一切的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亲或者是母亲,甚至都曾跟我们非常亲密与亲近,因此我们要对一切众慈悲。


既然一方面我们说一切的众生都曾经当过我们的父母,那么也可能会认为说一切众生也可能是对我们有害的、曾经伤害过我们的。


因为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两方面都一样的,所以也可以对他们生起瞋心,也可以去伤害他们,去对他们生气。


但是我们修行人总是尽量要往善的、往正面去修持,事实上会有很多恶的事情,我们不 需要去努力去修持,恶的事情是自然会发生的,自然就会有的。


对于修行人来说,我们应该尽量往好的方面去学习去修持,如果我们总是往恶的方面去走的话,最后只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在讲到世俗菩提心时,首先要知道,一切的众生对我们的恩德是很大的,知道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知道无一众生不是我们父母,对于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种正面的,也是一个修行人的应有的想法。


但是有些人可能会对「一切众生是父母因此对我们有大恩」的观念不太能够接受,因为有些人可能并不爱父母,也不一定跟父母亲有很好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些人要思维「众生如同父母般的大恩」是很困难的,甚至有些西方人也说:「对仇人生起慈悲心可能比对父母升起慈悲心还容易」。


有些人能真的想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大,也由于一切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因此我们要对他们生起慈悲心,因为没有一个众生不曾经做过我们父母的。


若是能够这样子去想是非常的好,但是对于「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这一点我们还是会有怀疑、疑问。


因为一般我们的想法会认为生我们的才是我们的父母,但是在对父母一词的解释,根据经典当中所说的母亲就有三种


(1)生母,即所谓世间一般所指的生我们的母亲 


(2) 养育的母亲,比如自己的生母死后,我们会有一个养育我们的养母,他们照顾我们的生活,也如同真的母亲一般


 (3) 利益的父母,例如许多上师、法师出国受到很多弟子的照顾与帮助,他们认为这些先生、女士如同母亲一般。


因此若是我们只想着一切众生都是生母的时候可能这样会比较难,所以我们也可以想「一切众生是我们利益的母亲」。


就如同我们之前所说,先不谈等虚空一切众生,我们就只谈在这世间的一切众生,因为一开始讲的太多太广的时候,可能不一定有利于我们的观修,所以我们就只谈在这世间的一切众生吧!


「母亲」并不一定非是女性不可,因为在我们很多词句当中也说,比如像大地之母,虚空之母…等等这样子的用词,因以母亲也不一定要只限于女性。


而我们在这世间的众生,在这世界里生活并不是像树木一样自己独立的生长著,而可以不去依靠任何的外缘,因为所有的众生,就算不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都是在帮助对方,互相帮助,整个社会就是在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利益之下,人们才能在其中生活、生存。


因此我们要想到一切的众生都是利益的母亲,所以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大的,如果这些利益的母亲他们受苦的话,那就是不好了,他们如果能够获得快乐,那即是好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以人为主的这个世间,一切的众生,全部都是希望获得快乐,而不希望获得痛苦的,就连畜生也是和人一般。


虽然牠们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快乐,但是牠们仍然是在寻找快乐幸福,希望远离避开所有的一切痛苦。


由于众生都是希望获得快乐、欲求喜乐,因此我们要对他们生起慈悲心,这也是我们要生起慈悲心的原因之一。


我们要常常这样去想,拿自己为例子,以自己的情况去想其他的众生。


总之,不论我们怎么样去想,任何想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自己生起慈悲心。


自己去寻找修持「慈悲心」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要去寻找、发现为什么要修持慈悲心的原因跟道理,如此当我们修持正行─「代受罪」的修持时,才能够有更好的观想。


就如同,两个互相相爱的人为了对方牺牲生命、甚至牺牲所有的幸福,将自己所有的幸福快乐给予他所爱的人,然后替代著自己所爱的人受罪、受苦,在许多历史故事中都有叙述这些情况。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些事情,不过在西藏以前有一 个藏族学校中,就有这样一件好玩的事情发生,有一个小姑娘可能是比较漂亮,所以就有很多的追求者,很多男孩子都喜欢她,后来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大概是印度电影看多了,尤其是印度电影里面常常有一些为爱而死、而牺牲的情节。


为了获得这个女孩子的芳心,有一天他就在自己的腰上绑了一根绳子,跑到屋顶去扬言说他要往下跳,要为这个女孩子而牺牲,后来他的朋友都很紧张,都吓到了叫他不要跳,他却偷笑说:「没关系我的腰上绑了根绳子,没问题的」。


这样子的一种爱当然只是外表上面装出来的一种爱,但是我们所要关爱众生的方法。


首先是要知道「关爱众生」的原因,当我们真的去寻找这个原因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真的生起对一切众生的爱,我们也就比较能够真的代众生去受罪受苦。


如果我们不知道修持「关爱众生」的原因,我们的修行也可能只是流于一种字面上、文字上的修行而已。




开示课程 修心七要 

日期:2004年12月19~26日

地點:印度 上密院





相关开示视频

《修心七要》

2019 嘉察仁波切


《修心八颂》

法王噶玛巴 2017年全年三次开示



观音心咒

共修


▽扫下方二维码进入共修群▽


| 共修方式 |


当日自己念诵总数+当日当下群内总数 = 当日共修总数






|往期精选|


荷担如来家业——杠起《甘珠尓》的深远意义

噶玛噶举黄金珠蔓传承简述 | 源流及历代主要上师

《密勒日巴尊者传记》开示·将上师观待为佛的功德利益

大宝法王噶玛巴开示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