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度假村反犹主义”及其它 | 圣地三十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3-01-12

独角兽导读

《圣地三十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

——“度假村反犹主义”及其它


1877年6月13日,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联盟大酒店的大堂内,纽约犹太银行家约瑟·塞利格曼带着全家入住。萨拉托加泉是当时纽约州上流社会的避暑胜地,联盟大酒店是当地最豪华的宾馆。到这一年为止,塞利格曼已经连续十年带家人在此避暑,对酒店里的一切都已经非常熟悉。像往年一样,进了大门,家人们到门廊上闲坐,塞利格曼跟大堂经理办理入住手续。然而这一次,大堂经理的表情怪怪的,他说:“塞利格曼先生,我奉命告知你,希尔顿先生已经下令,今后以色列人不得再在本酒店入住。”

 

塞利格曼大吃一惊,停顿了一会儿,他迟疑地问道:“你是说你们不再接待任何犹太人了?”

 

“是的,指令就是这样。”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肮脏?他们不守规矩?还是他们不付账单?”

 

“不是的。他们在这些方面没有问题。原因很简单,上个季节本酒店生意不好,同时我们有很多犹太客人。希尔顿先生的结论是:基督徒不愿意与犹太人为伍,因此不来酒店了。希尔顿先生决定本季度实施新的方针,他给我们下令说不再接待犹太人了。”

 

萨拉托加泉联盟大酒店内的歌剧院。图片来源:网络。


塞利格曼没有争论,一声不吭地带着家人回到了纽约市。然而他并非等闲之辈,也远没有那么好欺负。


约瑟·塞利格曼是德裔犹太人,自幼移居美国。他年轻时曾在美国南方开店做生意,因为看不惯奴隶制而迁到北方。南北战争开始后,他利用自己的金融才能,为北军发行了2亿美元的债券,被称为“不亚于盖提斯堡战役的功勋”。战后他投资蓬勃发展的铁路运输业,发了大财,并与几位朋友联合创建了纽约大陆银行。格兰特胜选总统之后,曾请他出任财政部长,被他婉拒。不过他仍然帮助格兰特设计了偿还国债的方案。酒店事件便发生在偿还方案完成后不久。


事件的另一方是亨利·希尔顿法官。希尔顿与塞利格曼之间素有积怨。他是民主党政治俱乐部“塔曼尼大厅”的成员,更是该俱乐部领导人威廉·推德的核心圈人物。塞利格曼则是“七十人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推德的不法行为并进行起诉。为此,希尔顿的亲戚、联盟大酒店的拥有者、同一政治派别的富豪斯迪瓦德断绝了与塞利格曼的生意往来。政治分歧之外,希尔顿对于塞利格曼举办格兰特当选后的庆祝晚宴时没邀请他参加一事也一直耿耿于怀。1876年斯迪瓦德去世,指定希尔顿管理其酒店。公仇私恨,再加上当时酒店的生意也确实出了一些问题,希尔顿便顺水推舟地把罪名推到犹太人头上,上演了那出驱赶塞利格曼的闹剧。


回到纽约后,塞利格曼一边向媒体曝光,另一方面联合政商两界的朋友,宣布抵制联盟大酒店。由于涉及到名人,各大媒体都对此事表现出十足的兴趣,发表了大量评论和调查。联盟大酒店遭到有实力的人物的抵制,原本就不振的业务一落千丈,很快就不得不宣告破产,被别人买走。


不过“度假村反犹主义”不仅没有因此遭到遏制,反而如野火一般蔓延开来,大量的酒店、度假村、俱乐部有样学样,拒绝接待犹太人。这种种族歧视的恶行遍及美国各地,以至于犹太人不得不打造自己的酒店行业;这种行业恶习延续了10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基本废止,有些酒店甚至到1965年还拒绝让犹太人进入。

 

犹太银行家约瑟·塞利格曼。图片来源:网络。


塞利格曼—希尔顿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公开的反犹主义事件,但绝非孤立事件。“度假村反犹主义”的扩散和流行也不限于美国境内,几乎同一时间,德国的度假村、旅店和俱乐部也开始排斥犹太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德国北方小岛博尔库姆的反犹主义气氛。这个著名的度假胜地的每一家旅游设施上都挂着反犹主义标语,其中最常见的有“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本店绝无犹太人,让每个犹太人都见鬼去”,等等。1897年出版的一本旅游介绍中公开宣布该岛为“无犹太人区”。以色列的凯丹拍卖行曾拍卖过一件该岛的反犹主义招贴,上面写着“波尔库姆至耶路撒冷列车时刻表。我们在此向尊敬的基督教公众宣布:犹太乘客将在边境受到检查,那些蒸发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最多只能携带6马克的钱币。没有回程票可买!”

 

“度假村反犹主义”的兴起不是偶然的。19世纪初,西欧与美国开始给予犹太人平等的经济和社会权利,与此同时工业化的经济高速发展,给商业和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久已熟悉商业文明的犹太人开始进入一般社会的经济生活并大展身手,处境较差的东欧犹太人也开始向这两地移民,加入了犹太商业的大潮。商业上的成功使犹太人的社会地位迅速上升,原本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的犹太面孔开始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出现。19世纪初期,德国的高级社交俱乐部中几乎没有犹太人,然而到19世纪中叶,这些俱乐部中不仅有大量犹太会员,而且很多犹太人成为俱乐部的领导人物。而在美国,塞利格曼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巨大成功并非个例。


“犹太成功”给原本就生长着反犹主义毒瘤的西方世界注入了新的反犹动机。犹太人深度卷入商业竞争、政治和社会斗争导致他们与传统精英之间产生了新的紧张关系;犹太财富的快速积累引发基督教公众的普遍嫉妒和猜疑心理;犹太社会地位的快速上升则引起了中下层民众的普遍不满。到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蓄积已久的新反犹主义浪潮终于在美国和德国同时爆发出来。

 

这种新反犹主义以“度假村”为活动中心,也有其时代背景。19世纪,旅游和度假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绝大多数人既无财力亦无时间享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只有10%的人口能享受度假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的犹太富裕阶层加入度假者的行列就显得格外扎眼。如果说塞利格曼—希尔顿事件是因为权力斗争而在高级酒店发生的反犹事件的话,那么德国的“度假村反犹主义”则主要发生于一些新兴的、中低级的旅游设施中,目的是迎合旅游者中不那么富裕的人群——这些人掏钱旅游并非易事,如果他们发现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却跟犹太人住在一起,就会觉得自己崇高的社会地位无形中被贬值了。

 

博尔库姆岛上“博尔库姆至耶路撒冷”的反犹主义招贴。

图片来源:网络。


“度假村反犹主义”的本质是“私域反犹主义”。当时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犹太人的平等权利都是法律规定的,因此再搞中世纪那种在公共场合排斥犹太人的行为已经不太可能,但在酒店、俱乐部这种私人领地,产权的拥有者仍然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正如希尔顿后来对他的一位朋友解释的那样:“法律允许一个人按自己的高兴使用其产业,我就是要行使这种权利,尽管摩西的子孙们都反对。”


因此,“度假村反犹主义”并不局限于旅游社交设施内,也盛行于私立大学。19世纪末期,反犹主义已经在美国各大学大行其道,犹太学者无论如何出色都找不到教授职位,一些大学的毕业生联合会将犹太毕业生拒之门外,一些大学的图书馆禁止犹太人入内。尽管如此,犹太人出色的学术表现仍然使得大学内的犹太学生比例大大增加。1922年,哈佛大学的犹太学生比例高达22%。为此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罗威尔亲自设计排犹政策,实行配额制,强行将犹太学生的比例压到15%以下,他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防止校园内反犹主义激化”,在他看来,校园内的反犹主义并非种族主义的恶习,而是犹太学生人数太多引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对“度假村反犹主义”并不陌生。近年来哈佛大学等学校以多样化的名义强行压低亚裔学生的录取比例,依稀有当年犹太学生的遭遇的影子。而上海滩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尽管近年来有关这块牌子是否真的存在有不少争议,不过大家都同意相关的规定当时是确实存在的。这块牌子(无论是实物还是传说)与博尔库姆那块牌子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不失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张平 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什么是反犹主义 | 圣地三十年手记

2/ 安妮的黄昏——关于纳粹反犹大屠杀的思考

3/ 申诉——纳粹铁蹄下犹太人的终极抗争

4/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辩论之一”——赫尔佐克舌战汤因比「一」 

5/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辩论之一”——赫尔佐克舌战汤因比「二」

6/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辩论之一”——赫尔佐克舌战汤因比「三」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