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光青研社 | NbS PM于宏达:无论背景,青年都有多样选择参与可持续发展事业

于宏达 ESD研究中心 2023-07-03




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课题组PM

于宏达 向日葵锦鲤

西交利物浦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                                    

  • 苏州教育人才储备计划|GET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成员,参与“GET国际胜任力项目”和“云游新加坡项目”

  • 参与苏州佑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暑期项目,完成信息传递和产品推介相关系列宣传活动,呼吁大众提升对老年群体的关注

  • 参与摩根斯坦利资产管理部短期培训,学习信息和数据分析来制作未来产品计划,向销售管理团队及副总裁演说,获得团队第四名

  • 第四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暨第六届慧湖高教国际化论坛暨MOODLEMOOD2019志愿者

  • 参与联合国难民署慈善拍卖会制作拍品并捐款


一开始是如何成为NbS项目PM的?

我们学校可以选择校外导师,我当时就选了倪老师,后来在倪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发展协会,同时我也做过几次Eco-Wire活动的活动纪要,老师应该觉得我还挺靠谱的,这个项目立项后就有来问我有没有精力参加,我就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


这是你第一次做PM吗?

成为PM后你的视角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项目成员再到PM,角色转变过程中主要会有什么挑战?

这是我第一次做PM,当时我还有些自我怀疑,后来我们招募了几次新成员加入课题组,我们当时看他们的简历,天,这简历也太好看了,我以后还要管理他们,我真的可以吗?但是和大家相处下来很有收获!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背景,虽然是在做生物多样性的课题,但是大家会融入自己专业背景的思考,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探究问题。像我们组有学环境科学的同学、学经济的同学以及学传播的同学,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会给课题增加一些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观点。


我觉得做PM后,我最大的变化是开始能更加积极且有效地和他人沟通。我之前也作为项目成员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活动,但其实一直不太敢和一群同学或者和陌生的同学说话,更不要说让我作为组长去带领一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了。但是我开始做PM后,我发现好像进行自我表达以及和别人交流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我也能做得到。同时,我之前去参与活动的时候,都是组长告诉我要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完成、有什么样的要求,但是作为PM,我就会想我怎么样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同学,能让它完成地更高效,我要如何和我同组的同学进行即时的沟通,我的思维方式就会从完成任务转变成主动参与和推动组员共同参与。


(绿光五周年庆合照,后排右三为达达同学)


在做了这些课题研究后,你觉得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方面,

哪些案例的经验和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能分享一个这样的案例吗?

有一个关于貉的案例,虽然没有加在我们的课题写作内容中,但我个人觉得对城市生态保护很有借鉴意义。


这是一个复旦大学的老师分享的案例,上海最近出现了很多貉,这是一种长得跟狗一样大小的野生动物,近年总在城市里面出现,就会和人产生一些矛盾,比如说伤人,或者吃了一些小区中的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学者,这位老师也参与了这一特殊事件的决策和应对过程。



一开始,当地社区居民可能是怀有敌意,甚至是一群人拿着棒子去驱赶貉,这些学者就会发动当地的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和中学生成为志愿者,只要发现有貉就去评估当地的环境和可能造成的风险,如果种群数量在可控范围内,对居民造成人身安全问题的风险较低,并且环境适宜貉生存,那么团队就会和当地社区达成共识,安抚并告知人们这不是大问题,人与貉可以和谐共存;如果种群规模较大且环境也不适宜貉生存,那么团队就会想办法把其中一部分送到更合适它们生存的地方,比如山里或者人少的郊区。另外,这期间积累的数据和资料也可以给学校做研究,志愿者也可以用来给当地居民做科普。


这一模式把人和貉之间的冲突转化成了社会各个角色都可以参与的一个保护和调查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完整系统,我觉得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挺有借鉴意义的,它也可以形成一套体系去复制到其他城市。


你觉得这些野生动物在城市当中的出现,

是不是也侧面印证了城市环境其实是在变好的?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不是在变强?

对,老师也提到了,一方面是动物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比我们想象得更强。貉之前可能不喜欢城市的灯光,更喜欢暗夜中活动,但是它现在可以在白天活动并且开始适应夜晚的强光。另外一方面,我们一直说要恢复城市中的生态环境,现在有些动物来到了城市其实也侧面证明了城市生态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也会带来人和动物之间的领地冲突,这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我们如果想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系统,就肯定要有应对这些冲突的心理准备。如果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会像在澳大利亚那样,袋鼠在大街上随意走,人们也完全习以为常,已经完全能够在城市中和这种动物和谐相处了,这可能就会是城市生态保护发展到后期的一个阶段,也是相对比较理想的一个状态。



你觉得作为青年,尤其是像你一样学习社科的同学,

我们有哪些方式去参与到环境事业中呢?

如果是环境科学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或者研究来参与到环境保护。但是如果你没有选择环境作为专业,其实也有很多的方式,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参与像绿光青研社这类研究活动,此外大家也可以自主去学习和研究。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其他的同学进行科普,让更多的同龄人正确了解环境事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不是学相关专业,青年都可以通过践行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境事业,比如电池对水和土地污染非常大,可能会影响当地生物,那就应该把它放到危废回收处,比如点外卖可能会带来更多碳排放,那我们就减少点外卖的次数,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做的事情。


(在达达和小组成员4个多月的努力下,

最终完成了NbS课题研究的初稿)


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在绿光青研社项目中

印象最深刻的体验和经历吗?

在1月底那段时间,我除了作业之外还有 1 个工作量很大的实习,同时还有一个只是作为工具人的志愿者活动。那个时候还刚好又赶上我们绿光青研社招新,所有的事情突然都集中在了那段时间。那一个礼拜每天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用手机和电脑工作。当时我们招募的流程中临时要加笔试来测试候选人的英文水平,同时又赶上倪老师着急要一份英文版出版说明书,所以我们组就觉得正好可以把这部分用做笔试题,让候选人来完成说明书,然后我们再进行修改,结果有个同学在我们定的截止日期之前的两个小时和我们说他没写。最后当天晚上是我和我们组的另外两个同学熬夜把那一部分翻译出来了。后来我就吸取经验,一定要有一个备选计划,把时间充分地留出来,万一真发生什么事我们也能有足够时间去应对,不至于这样手足无措。


整个过程大家都是远程工作,会比线下沟通要困难不少,

你是如何去促进他们写作并进行沟通的?

我们组大家的时间安排都不一样,甚至还有有时差的同学。我们整个小组有20多个人,因此我们分了三个写作小组,大概一个组六七个人,每一个小组又有一个小组长,大家分层去做沟通。每个小组组内会协调自己的进度,小组长会决定整个写作的流程和ddl。我们规定在每周周六晚上9-10点进行组会,大家要把这个时间空出来,并且在会前我会写会议提纲,会议就围绕着提纲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来确保沟通效率。会后我再去和三个小组长单独一个沟通,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因为是远程工作,大家之前也都没有见过面,完全是网友,我们可能会在写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哪怕我们组有小组长,我作为PM也不能把自己和组员分开,因为PM也是这个小组的一部分,不能给大家一种上下级关系的感觉,否则组员遇到问题或者是好玩的事情,我可能就不能及时了解,如果他们真的遇到了什么问题,PM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和解决,那么整个组的进度就会出问题。


我们参加了不少专家讲座,

目前你最喜欢哪一场?

目前我最喜欢任文伟老师的课。之前可能觉得长江自然保护是离我非常远且很专业的事,当老师讲完了,我发现这些其实离我的生活很近。而且很巧的是,前一天刚听完这个老师的讲座,第二天就有听到一则新闻,说是上海保护野生长江江豚,结果把1/3的江豚全都放到了海洋馆里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长江保护也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而且,这也不仅仅是环境和生物这两个专业的事情,还需要社科的参与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


相关阅读


世界海洋日丨绿光青研社PM王选:微光照亮微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绿光研究社丨世界环境日:从和快递小哥的对话开始

绿光青研社 | 我们用跨专业和跨校互动的研究成果响应COP15

绿光青研社 | 一边研究一边种瓜,课题组的小伙伴是如何写完一本书的?

绿光青研社|45所高校的同学线上表情包里全是科(she)研(jiao)

绿光青研社丨你的SDG研究成果被出版的机会来啦!!

绿光青研社丨边结伴研究,边向牛人专家求知的营养课表来啦!

绿光青研社丨牛剑导师、藤校学姐和优秀peers的课题团队来Cue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