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像操场|影视寒冬,我们还能对青年电影有期待吗?

VCD影促会 VCD影促會 2022-12-16

按:刚刚过去的平遥国际电影展话题不断,不论是贾樟柯的突然退出,还是几部备受争议的新片,都引发了媒体广泛的的讨论。伴随着近年来青年电影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青年电影人在行业内备受期待,一场“新浪潮”蓄势待发。然而,青年电影人真的担得起这种期待吗?另外一方面,我们肉眼可见的是,电影行业永远需要新鲜血液,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导演进入行业,承载着我们新的期待。


本期播客,我们请来了两位重磅嘉宾来谈谈近年来的青年电影人和他们的电影。


 你将会听到:

  • 对本届平遥国际电影的华语片的观感,真的那么差吗?谈谈自己的观察。

  • 以往在电影节经验上有哪些难忘的体验,又有哪些踩雷的经验?

  • 你们都做过一些电影节展的评审,面对大量的作品,有什么感觉?除了出圈被选中的作品,大量被淘汰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 你们认为电影节和作者、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追捧新导演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对新电影的期待是什么?你们觉得当下的青年电影创作的普遍问题是什么?有没有一些相似的套路和问题?

  • 疫情之年,受到经济下行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下的电影创作会面临哪些新的危机?一个年轻导演想获得机会,有哪些途径和可能性?

……



*公众号上传音频时长有限,仅在这里放上试听版,以及部分文字整理版。欲收听本期影像操场音频节目完整版,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VCD影促会喜马拉雅账号。

 
(下为音频节目节选,共2561字。)


《伊比利亚的派对》未必是一部烂片


沙丹: 大家在看过电影之后可能会感到冒犯,这个电影导演似乎做了一些让你觉得莫名其妙的事情,甚至自恋,但电影中灵光的地方跟电影所谓的未来探索它的前沿性的某种方式方向体现了导演自己的想法,从我作为选片人的角度来讲,可能愿意去把这样的电影带给观众。虽然风险在于,片方会对自己的电影充分的自信有时候会跟市场包括影迷之间苛刻的打分形成很多的错位

 

陀螺: 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平遥电影展会选择《伊比利亚的派对》。我采访了导演,他自己评价说没有去顺应电影节潮流,只是非常肆无忌惮地拍了一个他想拍的东西,这至少是一个特别真诚的自我表达,可能有人不理解,但这非常重要。我能在他的表达里感受到他对自己电影的理解,并且他非常自信,甚至自恋,这在现在很多电影人,尤其是年轻的电影人里面,是很少看到的

 

 ▲ 《伊比利亚的派对》(2020) 剧照

 

陀螺: 我这么多年发现,很多不管影迷也好还是媒体记者也好,在电影节上会有一种激情打分的感觉,在电影节的环境里,用最夸张的语言对它们进行形容。例如戛纳,福茂后来也提出了一些质疑,现在社交网络的发达导致大家愿意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希望能去戛纳电影节的无论影评人也好影迷也好,可以认真对待每一部他们看到的电影。


沙丹: 如果是第一部电影的话,其实我还是觉得说一方面能不能去从身边的整个故事出发,拍出自己的真情实意,这是第一。第二点来说其实很重要,我也觉得说既然当导演,我真的我个人会有点很看重电影天分这个东西。拍出一部有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又能有一定的天分提炼出来的这样一些这样的一些电影,不论是大小,我个人可能都会觉得说可能是我个人会更期待一点。


又回到平遥影展的经历,我觉得《野马分鬃》他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我就觉得这个影片当中所谓的提炼的地方就在于说,影片当中有美学的各种各样的视听语言的设计,讲的就是真情实感的事儿。他讲的就是他生命中的经验,最后有一些可以挠到你作为一个当代人当中的很多的一些痛点,我觉得这个电影就是一个刚才我说的它在这方面的平衡性比较好的地方。

 
▲ 《野马分鬃》(2020) 剧照
 
 
年轻导演最怕拍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

沙丹: 说实话,平遥的食物一言难尽,人们能在那里待这么长时间,真的是因为电影节本身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地方。平遥这个城市本身得定位和电影之间的关系还挺有趣的。在平遥,没什么可吃的也没什么可玩的,除了看电影什么都不能干,你只能看电影。

媒体对青年电影人冠以“新浪潮”的名字,现在来说主要就是为了贴这个标签,为了媒体能更好地把这个群体包装出来。但我觉得如果真的叫新浪潮的话,应该变成一个所谓的运动,运动的话就要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统一的美学。
 
陀螺: 我发现很多年轻导演其实现在还是想去模仿,想学大师。这肯定是正常的,但有些人会模仿的特别好,但还要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比如武汉华语青年电影节有一个维吾尔族导演叫艾买提,我当时看到就说这太像考里斯马基了,但仔细考虑一下他又不是,他有自己的东西。
 
余雅琴: 这一批作者它未来显示出来的潜力还是很足的,他们带着民族性的东西,然后再讲述一个新时代的故事,并没有仅仅沉溺在民族的特质上面。
 
陀螺: 反观一些科班出身的年轻导演,他们拍的东西会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虽然完成度很高,但是看了很多之后会发现,根本不知道导演是谁,拍出来的东西就像电影台播放的电视电影,那个东西还挺可怕的。

沙丹: 在电影节这个领域当中,电影策展人也好,还是影评人也好,其实应该是走在观众前面,引领观众去看那些你平时不会看的电影,这个价值是非常大的。引领观众去了解未来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电影人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电影节还是主要看一些你不是那么了解,但可能会感兴趣的,对电影发展有启示意义的电影。


其实大家对于前沿性的影像到底未来是什么?电影是什么?这样的一个事有非常大的关注。一些影片你甚至看不出他到底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电影《情诗》我觉得也是非常不错,虽然没有花很多钱,但是导演本身对于整个叙事结构各个方面的涉及都是非常充满新意。而这种心理实际上某种角度来说,代表了某种中小成本的,但是又充满想象力和导演艺术思维的这样一种电影运作模式。
 

▲ 《情诗》(2020) 剧照

  
余雅琴: 在我对青年导演的观察下,很多特别受到期待的导演,为什么第二部往往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第一部可能是一个很自己的故事,小成本的完全自我表达的电影,到了第二步资金上来之后,就会有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有的为了未来能够走得更好,就会走一个类型化或者商业化的道路,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导演都适合走商业化的道路

沙丹: 某种角度来说还是产业本身环境的科学化是非常之重要的。我非常同意分众市场本身需要日常的民营文化对于观众的熏陶,应该首先去熏陶培养出优秀的观众。其实过去已经有非常多伟大的作品,让大家在荧幕上看到这样的作品,知道什么是好的电影,提高自己的欣赏口味,不被垃圾电影蒙蔽双眼去奉献自己的票房。当有了优秀观众之后,用倒逼的方式,把市场做的更好一点,中国一定会有优秀的导演,这当中需要相对来说比较长的时间来做这样的一个布局工作。 

 

▲ 《裂流》(2020) 剧照 

  

#me too时代,我们如何看电影?


陀螺: 像今年在平遥电影节看到的《裂流》,还有《野马分鬃》,其实大家都会对里面的女性角色颇有微词。可能对导演来说,这只是他个人创作的表达,但我想问如果作为女性影评人的话,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些片子?


余雅琴: 我必须要说我们不能只用性别这样一个维度来评价一部电影。一部性别意识不够的电影,它有可能从别的维度来讲也是一个不错的电影。比如说《裂流》,我对这个电影的态度就非常矛盾。一方面觉得它的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作品,但另外一方面他的一些台词,包括对于女性角色的表现,你也不能不说他是有问题的,因为已经不太符合今天的性别观念了。

但我知道杨平道导演本人,未必有要冒犯女性观众的意思,还在结局把前面的故事整个反转了,也可以说他其实对男性意识有一个自我反思,但从一些镜头包括台词,女性还是会觉得被冒犯。

这个部分我觉得是很正常,而且也很健康。大家通过讨论去改善电影行业对女性剥削的情况,树立这样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次平遥影展,我觉得最大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它有非常多的优秀的女性导演的出现,而且她们的作品非常的亮眼。背后的原因或许是这几年社会整体的女性意识提高,让更多女性敢于去表达自我。

……


欲收听本期影像操场音频节目的完整精彩内容,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VCD影促会喜马拉雅账号。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以及VCD影促会官方微博、喜马拉雅等账号评论区留下你的所思所想,与我们继续交流!
 
本期音乐
汤成君《平遥镇》
人行道乐队《返潮》


 嘉宾介绍 



沙丹沙丹,网名奇爱博士,电影策展人,影评人。



陀螺
陀螺,影评人兼制片人,自2012年连续九年深度观察和报道国内外电影节,于2019年创办了全平台自媒体“陀螺电影”。

  



▼ 

2020年,VCD在做什么?


 线上节目之:影像操场 

电影《罗马》中的水 | 寺山修司的实验 

大流行的影像与私人影像 | 影像中的儿童

影视中的中年妇女 | 真人版《花木兰》

 

 线上节目之:bilibili直播 

VCD影促会 (UID: 517777138)
房间:https://live.bilibili.com/22322342


 影像信项目 
影像信#0 | VCD,北京
影像信#1 | 辛云鹏,北京
影像信#2 | Roxlee,马尼拉
影像信#3 | aaajiao,柏林
影像信#4 | 方璐,纽约州比肯镇
影像信#5 | 王小帅,上海
影像信#6 | Alessandro Rolandi,米兰乡下
影像信#7 | Anna Zett,莱比锡附近
影像信#8 | Ted Whitaker,惠灵顿
 
 四季影展:离群的焦点 
前言 | 四季影展 国际交流季“离群的焦点

“离群的焦点”片单公布
VCD 9月活动时间及影片详情

VCD对话Image Forum:

上篇 | 私人影像概念的立足根本,就在于与巨大的声音相对立 

下篇 | 养成开放的心态,接受自己会看到不喜欢的事物的可能性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万玛才旦专访  |  郝蕾谈戈达尔  |  采访阮纯诗
蔡明亮专访  |  《黑眼圈》现场全纪录
杨·史云梅耶 | 谷口晓彦访谈 | 德里克·贾曼的蓝
对话黄惠侦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
World Organization Of Video Culture Development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VCD 影促会)于 2017 年夏天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它致力于搭建一个观影、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向公众普及和推广艺术影像。一方面,VCD 影促会以举办影像资料展、文献展、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更多人提供影像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它也通过自身平台挖掘更多优秀的影像艺术作品,在为其提供放映机会的同时助力青年影像艺术家持续创作。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VCD影促会影像操场最新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