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慧亮:从关注课程到关注人 | 慢对话专栏

慢学校 SlowSchool
2024-08-23

史慧亮老师,爱哲学习中心科学老师,清华大学本科、明尼苏达大学硕士。曾在公立名校和国际学校的初高中担任物理和化学老师。

本期慢对话,我们邀请史慧亮老师为我们带来他在教育探索的过程中,怎样从关注课程到关注人的。

史慧亮老师总是那么谦虚。面对热情高涨、期待满满的参与者们,他先给大家“打预防针”:“不会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如果有一部分人能够有所收获的话,我觉得就算成功了吧。”

偶然走上教育之路

史老师一直都对教育非常关注,曾经还有去支教的想法。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史老师迎来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成为人父他开始思考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肯定是不太希望他再经历我经历过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因为我自己的体验不是很好,至少我回忆起来,快乐美好的时光并不多。”

后来读博士没什么热情,史老师就在网上找“博士毕业能干啥”,看到中科院系统所的数学博士去十一学校教书的新闻。“原来读完博士还可以去当高中老师。我还没读完就去当老师,就更不算浪费了。
就这样,“有一点点偶然性”,史老师踏上了教育之路。

从关注课程到关注人

还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导师给了史老师一个至今难忘的评价。

“You are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你非常缺乏批判性思维。

那时史老师不是很理解这句话,回去立刻去搜了“批判性思维”这个词。“发现自己前面学了这么多年,好像没有人专门教过我这个。只有GRE 考试会涉及到批判性思维,但是当时我只是把它作为考试的一个项目去学习,从来没想过它对我的科研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从此,批判性思维成为他一直在关注的话题,甚至成为他做教育的一个起点。后来史老师到公立学校国际部做化学老师,也“没有在如何教化学上投入特别大的热情,而是怎么在化学课上,更好地把批判性思维融合进去。……我当时关注课程,主要关注两个点:一个是课程有没有批判性思维的元素在里面,另一个是有没有给到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

后来史老师去了广州一个小学堂做老师,和另外一个老师共同负责小学课程。当时他发现,虽然参考资料完全一致,但是上的课,风格非常不一样。“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言机会比较多,他们之间的观点碰撞就会比较多,我更多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外一个老师上的课,偏观念的输入多一些。她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想法,要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给到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更多是说服学生……同一个课程拿给不同的老师去实施,由于老师在观念上的差别,效果很有可能差别非常大。

与此同时,史老师17年底加入了慢学校说起。“在慢学校一开始,我关注更多的是学生个体,比如说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在慢学校的学习,逐渐地有两个词出现的越来越多,一个是自我,一个是关系。”

从那以后,史老师开始对人产生兴趣,对关注人这个面向感兴趣。

“一开始是会慢一点”

2018年年中,史老师又回到了北京的一个学校做老师。“当时我在这个学校能强烈地体验到人的影响。我当时观察到,那里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主讲,底下的人听着呢。主讲人讲完了,分享完了,有几个发言提问互动,整个过程比较灌输式。我们是如何学习的,我们就会怎么去教。可能很多老师被他过去的学习经历所局限,他没有体验过更开放更平等的学习方式,即使来到了创新学校里,即使学校的理念很好很先进,但知和行之间就会有很大的鸿沟。“

2019年年中左右,史老师开始尝试在学校的教师学习和课堂教学上去做推动,建立更为平等的、更加合作的学习模式。”例如用工作坊的方式去开展课堂,有讨论,有check in ,有check out的环节。领导会认为是浪费时间,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科学习,而不是听大家在聊天。当时我收到的大都是比较负面的、消极的反馈,老师的响应总体上也不热烈。“

反思当时没有获得积极响应的原因,史老师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老师们在理念上可能是认同的,但是并没有情感上的共鸣。他没有经历过在这种新模式下的学习,信念层面没有共鸣。一旦进入了这种场域之后,因为跟他以前经历的模式是有比较大的差别,他会有一些不安全感,很快就进入恶性循环了,会觉得这活动没什么意思,不讲什么干货。他是期望收到很多干货的,一进来却是每个人分享,跟随便聊天一样的,很快老师们就离开了。”

“一开始是会慢一点。”


新的尝试,新的惊喜,新的挫折

心灰意冷的史老师,在2020年初来到国际学校。本想老老实实教科学的他,偶然的机缘之下,领导让他去负责教研。“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又去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在小范围还是蛮成功的,大家的体验还是不错的。”

“每周我们会有一次教研会。传统的教研会是一个老师说一节课,说个二三十分钟,大家提点建议就结束了。”

史老师在流程上做了调整,做成一个接近工作坊性质的教研会

“参与的老师特别是每一次分享的老师,给我的反馈会非常的积极。以前说课二三十分钟,讲的也很无趣。老师以前也是把教案提前发出去的,只不过谁也不会看,因为都知道你会讲二三十分钟嘛。现在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老师们都提前看了,感觉到自己被其他老师都所尊重;澄清性提问环节,他们会觉得能帮助他们澄清很多教学设计思路中的困惑点,而且澄清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解决了;到老师提建议的环节呢,说课老师会觉得大家只是提建议,到时候还可以去选一个再进行讨论,安全感是比较足的。特别是年轻的老师,体验就特别的好。以前他们说完课之后,老教师们意见特别多,弄的年轻老师都不敢去说课。”

主持人安猪点评


重点说一下澄清性提问。我们很容易去做评价,这里有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所有的评价,变成一个澄清性提问所有你觉得要说好说不好的地方,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问题,请求对方做一个复述。当你想去评价对方的逻辑有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问题,你可不可以重新去描述你的逻辑是什么。这个是特别简单的技巧,但是特别有效,特别有力量。


在教研会小有斩获之后,史老师尝试把这个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场景。然而新的阻力又来了。“到了跟比我级别更高的人去开会的时候,你主持就没什么太大用。他会说我没说完,你再给我十分钟,我再说一下,十分钟之后你再跟他说时间到了,他还是会说我没说完,几次下来整个流程就没了,大家就是不尊重规则。”

就在这个时候,爱哲的马老师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史老师没有立刻接受邀请,而是提出了两个请求:旁听课程,参加教研会。“爱哲的教研会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真的有创新。提前有非常好的流程设计,每个老师也是按照这个流程来:一开始有check in,大家说自己最近教学的感受,大家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大家也会在文档上给予很实时的共创。老师们的学习方式已经在发生转变,教学的转变就会比较快。

将办公桌搬到教室

来了爱哲之后,史老师成为了四年级班主任,两个月后就遇到了挑战。“到九月份,其他老师就跟我反馈说,班里纪律太差了,课上不下去了。我就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有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一个班主任就说,你就坐在班上听两周课,在班里面办公。当时我也没什么好方法了,我就试试吧。然后我就把办公桌搬到了教室,听了两周的课。

将办公桌搬到教室之后,他发现纪律问题没有原本想象中那么严重。“反而是老师为了互动的更热烈,就放任学生随意发言。”而且他发现,将办公室搬到教室,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刚开始的两个月左右,我跟学生是一种比较疏离的状态。当时候我的办公室在一楼,四年级的教室在二楼,除了上课去我平时也不怎么去。现在我跟学生相处的时间多了。比如说下课的时候啊,我就会跟他们去开开玩笑,有一些课堂之外的互动;我对他们在其他课上的表现,也有更多的了解;我跟他们聊天的话题也多了。

“大概一个月之后,我跟学生的关系明显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关系,然后我开始觉得班会课进行的更顺利了。我们每周的三次复盘也更顺畅了。后面我反思的时候才觉得,其实是我关注学生更多了,所以我跟他们的关系就越来越深入了,相互的信任和了解更多了,学生越来越敢跟我去表达,甚至是挑衅我。但是我觉得,学生能够在公开场合下质疑我的观点,这说明他感觉到这个场域是非常安全的。”

关系的深化,其实是可以解决很多本来不应该有的问题。”感悟到这一点的史老师,开始更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我会主动开放这个约谈时间,让有需求的家长找我聊。有了更多的深度沟通之后,很多的误会也解除了,大家就更容易齐心协力,共同往学生成长的方向去使力,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猜疑。”

关注人带来的三个变化

在对话的过程中,史老师讲述了从关注课程到关注人,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三个变化。

对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

“有老师好奇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或者说怎么做到更关注人而不是课程。我觉得是更关注我自己的感受。现在我在学校面对学生或者同事的时候,有更多的感受或者情绪的表达了。比如说我听课,我不是特别关注老师今天上课的逻辑,而是关注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带入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听课。这节课上完之后,如果我觉得有需要跟他反馈一下的话,我也会先反馈这些东西。

包括我自己上课的时候,有的时候还刻意关注自己的感受。比如某个学生始终不举手,我是不是着急了呢。我想我这个时候应该更多做的是好奇,就是他为什么还不举手。而不是说‘这个问题这么简单,你怎么还不举手’。着急就是一种指责,好奇的话就会比较平淡。

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调整课程,课程才会更接近本来的意图。我们的课程都是从一些大词出发的,比如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科学思维等等,但这些大词它是没有温度的。如果你在课堂上一味去推流程,这个环节一定要提问,那个环节学生一定要干嘛干嘛。科学思维的过程是走完了,但我自己的感受不好,学生可能听到的也不是科学思维,只是觉得老师好着急好凶。”

对课程:欢迎不确定性

“当我们关注课程时,最大的一个信念就是,只要课程设计是符合逻辑的,学生就应该能获得什么能力或者是知识。当我关注人之后,这个逻辑依然是成立的,但是课程设计就不仅仅要考虑逻辑自洽,还要考虑教授对象的信念、经验等前置知识。如果仅仅是老师做课程设计,其实是无法保证这一点的,因为你根本无法预知你在课堂上要面对什么人,他有什么样的一些前置经验,所以这个课程必然是不完备的,一进入课堂仍然需要面对不确定性。在课堂上是不是欢迎不确定性,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信念差别。

我现在在课堂上,会对不确定性有更大的接纳,甚至会允许说设计不那么精细,允许学生稍微的岔开一些。我发现他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我会允许在这个问题上稍微多停留一会儿。课堂本身,其实是这个课程设计的一部分。课程需要经过课堂的不断的迭代,而这个迭代其实是没有终点的,只要换一波学生,课程就要调整。”

主持人安猪点评


当我们关注课程的时候,背后的世界观更像是一种机械式的世界观,像钟表一样要设计的非常精细。当我们变成关注人的时候,是一种生态的世界观:我们是慢慢长出来的,而不是规划出来的。教育者更多是营造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里面可能就能生长出一些理想期待的东西。想起园丁与木匠的比喻。在关注课程的时候,我们更像一个木匠,按照我们的想象去调整出一个完美的作品。但是在关注人的时候,我们更像是园丁,关注当下的状态,彼此的关系互动。



对学生:能接受教育中的慢


“以前关注课程的时候会特别着急着急。因为课程是基于非常理性的思维设计出来的,就会觉得学生只要学完这个课程,就会发生好多好多转变。比如说我这个课程是批判性思维,我的意图是上完之后,学生就应该有批判性思维了呀。然而最后一评估,负面的评价就出来了:他是不是太懒了,他是不是太笨了啊。当我只关注课程的时候,我就会把课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推到外界。”

“这一年半开始转向关注人之后,我觉得我能够接受慢了。我不会期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就有了科学思维。其实人的转变是比较慢的,尤其是在已经有了一些习惯,习惯的转变其实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我能够接受慢了,我对学生有了更多的接纳。即使学生一个学期没什么转变,我也觉得是正常的,因为他所经历的环境不是只有学校,他还有家庭,他还有社会经历,不见得所有的事情都在激励他朝同一个方向转变的。转变的快,我会觉得那反而是一种运气。我觉得这是感受上比较大的差别吧:以前很激动,现在平和一些,能够接受教育中的慢。“

尽管如此,如何让家长和学生接受教育中的慢。本身也充满挑战。“我现在在带一个高二的学生,以学习教练的身份去带他的。我不会跟他讲什么课,只是每周我跟他复盘。现在我感觉到进入一个瓶颈期。我能感觉到这个孩子包括他的家长,都期待成绩上更大的变化,甚至我自己都已经有了这种期待,更多地对他的学习进行复盘。这个过程是慢的,但是大家期待它是一个比较快的过程,这是一个内在的冲突,也是很多教育创新的伙伴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好的教育是慢的,但是大部分家长是想快的。

对未来的期待:三个身份的发展

在关注人的面向上,史老师的探索,有挫折,有收获。对于未来,他期待更多投入在人这个方面。并尝试去发展自己的三个身份:学生的学习教练、家长教练,和教师教练。
谈到什么样的环境能更好地支持自己的发展,史老师做了一些畅想。“首先是我能强烈感觉到被信任,而且基于人的信任,而不是对能力的信任。另外就是更加开放吧,这跟信任是紧密相关的,越信任就会越开放。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大家愿意去尝试,这样你才会有想法的。最后是能够接受慢,但是仍然积极参与。呃可能。如果说环境里面有这样的三种要素都存在的话,我会觉得这个环境就是一种非常支持性的一种环境吧啊。”

尾声

到了对话的尾声,史老师依旧保持着谦虚。

我做到的远没有我刚刚说到那么好,其实差的远呢。其实一学期那么多节课,成功的可能就一两节,平庸的课还是多数,现实远比所说的要骨感。大家也不用听我这么说,就觉得自己能做到这个是不是太遥远了。其实并不遥远,我也只是做到了百分之一二十。”

“我觉得信念很重要。你持续做下去,逐渐会有更多的人去做。我刚刚开玩笑说,如果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就多来慢学校呗。当你线下不是那么如意的时候,线上其实就是很好的一个补充,不要忘了我们线上还有一群朋友了,时不时来聊聊天,感觉不就又回来了嘛。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一份子,如果期待一个支持自己的环境,首先自己得这样子做。环境不支持的话,你可以去换环境啊。我这五年左右也换了好几个工作,差不多一年换个工作,我个人觉得是OK的啊。不要只是停留在抱怨的状态,或者观察观望的状态,而是主动去做一些事。
与其等待改变,不如主动出击,成为改变自身。

推文编辑:小源
文档整理:小源


慢对话介绍


慢对话是慢学校一个面向慢学校学员创变者的深度对话直播栏目。慢学校聚焦于人生的创造者,帮助创造者更好的创造自己的作品。本栏目通过展现创造者的初心、作品和思考,可以吸引更多创造者的加入。



- 慢对话往期回顾 -


如果你对慢学校感兴趣,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联系小源咨询: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lowSchoo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