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丨现代汉语复习要点归纳

语言学 2023-07-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第四章  语法

1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指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一指语法学,即语言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主观性。语法研究什么语法研究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语法体系语法系统,语法学系统


二、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

稳固性

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和句子。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词、短语、句子的区别:是否联系特定的现实现象

词、短语、句子的关系:构成关系;实现关系


语素

    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也可单独成词。

    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基本单位。

短语

    由词组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

    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语

    是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

    是陈述主语的。两者是陈述关系。

动语

    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

    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修饰语

    描写或限制中心语,位于中心语之前。分定语和状语两种。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性(动词、形容词)短语里中心语的修饰语。

补语

    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让感性的语法规则上升到理性的语法认识,从而自觉地利用语法规则来表达思想和理解话语。



语法分析



式与意义相结合

语法形式:是指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法意义:指语法形式所指的意义






①我在南昌下车 

②我在南昌下的车

语法形式不同,后者述宾之间出现了“的”,因而语法意义不同,前者表示的事件是未然的,而后者所表示的事件是已然的。



Ⅰ从形式入手探求语法意义











①他在北京读了大学

②他在北京读的大学

了、的:前者“读了大学”是新信息,焦点是“大学”(常规焦点);后者隐含了“读了大学”这一旧信息(已知信息),焦点是“在北京”(对比焦点)







①客人来了 

②来客人了

前者“客人”是定指,是大家预先知道的客人;后者是非定指。


Ⅱ为语法意义找到形式验证











①战争②打仗

词性有所不同——形式验证:形式上,“战争”主要分布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可以出现在数量结构后面(“一场战争”),不能出现在否定副词后面(*不战争);“打仗”主要分布在谓语的位置上,不能出现在数量结构后,但能出现在否定副词后面。——分布形式不同反映出词性的不同:战争是名词,打仗是动词







出租汽车

添加虚词来验证:偏正关系出租的汽车;述宾关系:出租了汽车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静态与动态:是否与具体语境相联系;共时阶段和历时发展






①他的妈妈 ②他妈妈

前者适合凸显偏项的语境;后者适合不必凸显偏项的语境



2
第二节  词类(上)


一、词的分类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词的分类是依据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对词进行分类。其中语法功能是最主要的。三者合称词性


    词的语法功能

    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指实词在词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的语法功能还指词的组合能力,表现在:

    👀 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

    👀 虚词没有作句法成分的功能,但有附着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即与什么实词结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词的形态分两种: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和构词形态(加词缀)。


    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词的分类

    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实词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虚词分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名词





01
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词。

从名词的指称范围看,名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

从名词的语义功能上看,名词可以分为人物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02
名词的语法特征

    👀 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一般不能做补语。

    👀 前面一般能加表示数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 一般不能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 经常在介词后组成介词短语。

    👀 汉语名词单复同形。


03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除了能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空间位置,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单音节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实词后面。单音节方位词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这种现象是古代汉语用法的遗留。

方位词有着名词的语法特征能作主语或宾语(如“东边有山”“看着前面"),能分布在介词后面(如“从南到北”)。但是,方位词也有特殊之处:




第一,出现在实词性成分后面,构成方位短语。例如“ 桌子”与“桌子上”不同,前者表示事物,后者表示方位。“桌子上.”也可以说成“桌子上面”,这样的短语内部的结构仍可以看作准偏正结构。又如:杭州东、教室里、树林间、村子旁上海南面

第二,不少方位词有着引申用法,不实指方位。

表示时间:开会前、下班后

表示在某个方面:思想上、政治上

表示范围或界限:二十上下、县团级以上










动词





01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


根据能否带宾语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也称“外动词”“他动词”或“有宾动词" 。及物动词分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带宾语,也称“内动词”“自动词"或“无宾动词”。



根据主体对动作行为能否自控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自主动词(也称“可控动词"“有心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也称“非可控动词”“无心动词")前者如“吃”“走”“踢",后者如“醉”病”“倒塌”。



根据动词在动核结构中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动元)的数量

一价动词( 如“来”“休息”)

二价动词(如“说"“看”)

三价动词(如"给“送")



根据语义特征

    ✔ 动作动词:看、做、批评、学习

    ✔ 心理活动动词:喜欢、爱、恨、思念、希望

    ✔ 存在、变化、消失动词:在、有、发生

    ✔ 判断动词:是

    ✔ 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 趋向动词:来、去、上来、下去、起来

    ✔ 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

    ✔ 关系动词:姓、等于、像、似


02
动词的语法特征

👀 大部分能带宾语,能做谓语和谓语中心。

👀 能用副词“不”修饰,如“不做、不来、不可以、不是、不属于”。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如:很喜欢他、非常愿意去。

👀 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看不看书。

👀 大多数能在后头加“着、了、过”等动态助词表示动态。如“看了、看过、进行着、进行了、进行过”

👀 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义。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


03
三类特殊动词

    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 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等于或属于什么(从属关系);表示事物的特性、质料、情况;表示事物的存在。


    👀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议作用。

    表可能:能、能够、可、可以、可能、会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

    表意愿:要、肯、敢

🖖 能愿动词是一个语用类,其主要功能是语用上的“评议"(对某个事件表示主观态度)。它们主要出现在状语位置上,如“你可以走了”。

🖖 在特定的语境里,也可以单独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评议的事件置于句首作主题)、“你敢吗"(“敢”后表事件的词语省略)。

🖖 能愿动词大都能进入“不X不"这个格式中,表示委婉或强调的语气。

第一组:能、能够、可、可以、可能、会

第二组:该、应该、应当、要、得、敢、肯

第一组能愿动词用在这个格式中有委婉的意味,如“不能不相信”不等于“能相信”,而是“应当相信”的意思,不过语气要委婉一些。第二组能愿动词用在这个格式中有强调的意味,如“你不该不听父母的"比“你应该听父母的”强调的意味更重一些。


    👀 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

①以说话人为参照点,向着说话人的方向移动为“来”,离开说话人为“去”。

②说话人之外的事物或位置为参照点。 上、下、进、出、过,回、起

③兼有第一、第二组的特点。如“上来”,“上”表示从低往高走,“来”表示朝着说话人的位置,表明说话人在上面。若说“上去”,“去"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处的位置,表明说话人在下面。上来、下去、出来、过去、回来、回去、起来

👉 趋向动词除了能作谓语之外,还能作补语。如“寄来”“脱下”“跑回去”。

👉 有的趋向动词还有引申用法,词义虚化。如“热起来”“好起来”“坚持下去”"瘦下去"中的“起来”和“下去”分别表示动作或性质变化的“开始”和“继续”。虚化了的趋向动词实质上已经演变为表示时体的时态助词。







形容词





01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分两类:

    性质形容词:大、高、美丽、精明、可爱

    状态形容词:认真、雪白、笔直、水灵灵

02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 形容词常做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 形容词不带宾语。

    😄 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 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


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

AABB:高高兴兴  踏踏实实  勤勤恳恳

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

    A B A B:雪白雪白。与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相同,但是区别是明显的:这里的AB是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


    😄 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暖洋洋  绿油油  黑不溜秋  黑咕隆咚  花里胡哨  

    😄 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的重复,属于修辞的反复格,如漆黑漆黑的,雪白雪白的,不算构形重叠。


03
形容词与动词的区别

共同点

    😘 能用“不”修饰:“不走、不高”

    😘 能作谓语:“他走了、这棵树很高”

    😘 肯定否定相叠:“走不走、高不高”


不同点

😚 动词大部分可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多数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动词一般不能受“很” 修饰。

    😚动词表动作、行为、活动;形容词表状态、性质。






区别词





01
区别词的意义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大多是成对或成组的。


02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 能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如大型汽车、彩色电视机、国有的

    👉 不能单独做主谓宾。但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双对对比后可做主谓宾。如:公私不分、他不男不女。

    👉 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如非正式会谈。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 形容词可做定语、谓语,一部分还能作补语和状语。区别词只能做定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 形容词前可加“不”和“很”,区别词不可以。






数词





01
数词的意义和种类

    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分为系数词(零、半、一、二、两、九)和位数词(十、百、千、万、亿)

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小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序数词:表示次序的前后。一般在基数词前加“第”“初”组成。


02
数词的语法特征

    ☊ 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法成分。如“三个班、五位老师、去了两趟、要三斤”。

    ☊ 数量短语通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 “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合体数量词,意义和功能相当于数量短语,后面不能加量词“个”

    ☊ 倍数只能用来表增加,不能表减少;分数可表增加也可表减少。






量词




01
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十辆车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的总量。看三次

复合量词:由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词。如“人次、架次、吨公里、秒立方米”。复合量词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都不作定语,用在名词后作谓语。


02
量词的语法特征

    👉 总是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数词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宾语等。如“一个人、两寸长、三斤重、看四遍、这位同学、那本书”。

    👉 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多”,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做补语、宾语。如:

回回吃亏(每回)    

句句是实话(每句)

歌声阵阵,白云朵朵(强调“多”)

    👉  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如我想有个家。

    👉 什么量词与什么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习惯。


指量短语:量词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如“这本、那件”。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相关用法

不用“第”的序数

有时表示序数不用“第”,但实际上隐含“第" ,如“一中”;“(住在)四楼","十六中队”

又如分析问题时按顺序用“一”“二。

习惯用法,例如:大儿子小女儿,老大、老三、头一回


概数表示法

①数词或数词短语后面加“多”“把”“上下”“左右”“以上”“以下”。

②一到九之间,相邻的两个数连用,表示范围在这两个数之间。

③“成.... ....或.“(好)几....

④口语中“两"可以表示不定数目(限于二至九),相当于“几”。例如:过两天再说(过几天再说)


倍数和分数

①倍数以“基数词+倍”表示。倍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如“百分之二百”等于两倍倍数一般用于数目的增加,不用于数目的减少。

②分数常用固定结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口语中也用“成"“分”表示分数。


数量增减的表示方法

①表示增加。“增加了”“增长了”“提高了”“上升了”——不 包括底数,指净增数。

“增加到”“增长到”“提高到"上升到”——包括底数,指总数。

②表示减少。“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 差额;

“减少到”“降低到”“下降到”——指余额。


两和二

①个位数在一般量词前用“两”。多位数中的个位数用“二”。

②度量衡单位前“两”二”都可以用,但量词“两”前只用“二”。

③“十"前用“二”,“百”前用“二”或“两”,“千"“万”“亿”前多用“两”。

④序数、小数、分数只能用“二”,"“半”前用“两"。要注意区分“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次世界大战”,“二儿子”与“两个儿子”。


“一”的活用

①一...一...里面的“一”是“每一”的意思。例如:一人一本

②用在某些体词性词语前,“一”有“同一 ”或“满"的意思。例如:一( 满)肚子阴谋诡计

③“一+动词或形容词" ,整个结构有动作或状态变化迅速的意思。例如:一学就会;心一凉


俩和仨

“俩”等于“两+量词”,“仨”等于“三+量词”,因此,“俩”和“仁”作定语或作复指语时,不需要再添加量词。






副词





01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分以下八种:

表程度:很、十分、非常、格外

表范围:只、都、全

表时间:立即、立刻、马上

表处所:四处、随处

表肯定、否定:必须、的确、不、没、没有

表方式、情状:亲自、互相、大力、赶紧、陆续、大肆、赶快、尽情、连忙等

表语气:难道、也许、大概、莫非、必、准、必定、必然、的确、当然、其实、却、公然、居然、竟然等

表关联:也、便、又、却、再、就


02
副词的语法特征

👉 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都能修饰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当然、何必、马上、的确、刚刚”等可以单说。

👉 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

“现在”和“正在”“刚才”和“刚刚”

    意义相近,都可以作状语,所不同的是:“现在”“刚才”前面可以加“从、到”等介词,而“正在”“刚刚”前面不可加介词。


副词一般只作状语,区别词一般只作定语,两类词因只有作修饰语的功能,所以合称“加词”。


注意:

👊 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亦可称作“关联副词”)。这类副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起关联作用,如“他没听懂,却没再问”“既当先生,又当学生”“一就懂”“再难也不怕”“越活越年轻”。

👊 有的副词存在多种语法意义,使用时要加以区分。



第一,分布不同则意义不完全相同。

又:

他今天又来了。(表频率)

山又高,路又滑。(表并列)

心里有千言万语,嘴里又说不出。(表转折)


第二,在句首和在句中意义不一样。

就:

就我去看电影。(表范围)

我就去看电影。(表时间或语气)

幸好:

幸好你来了(不然我们会迷路的)。

你幸好来了(不然你会错过这次机会的)。



👊 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

    副词只作状语,而形容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定语和谓语、谓语中心。

特别——格外

特别鲜艳    格外鲜艳(状语)

特别快车            (定语)

这事情很特别        (谓语)

    可以看出“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

偶然——偶尔

偶然碰到    偶尔碰到(状语)

偶然事件            (定语)

事情的发生也很偶然  (谓语)

    可以看出“偶然”是形容词,“偶尔”是副词。

※时间名词也可以作状语,它与时间副词的区别在于:

时间副词只作状语。

而时间名词除了作状语,还能作主语、宾语。


👊 “没有(没)”

“没有(没)”既可以是否定副词,也可以是动词,区别在于:动词前面的“没有”是副词,名词前面的“没有"是动词。



“没有(没)”和“不”的区别

第一,“没有(没)"”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指将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前天他没有来。(客观)    前天(请他)他不来。(主观)

第二,“不"可用在所有能愿动词前边,“没有(没)”只限于“能”“能够”“敢"等少数几个。“不”和“能愿动词+动词”组合有五种形式,如“不能去/能不去/不能不去/能不能去/能去不能";而“没有(没)”只有一种形式,如“没能去"。








代词





01
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代词能起代替和指示作用。它跟所代替、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代词分代名词、代谓词、代数词、代副词。


代名词

✔ 一般代名词:人称代词“我,你,我们,你们”、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指示代词“这、那”。

✔ 处所代词“哪儿,哪里”

✔ 时间代词“这会儿,多会儿”

✔ 数量代词

代谓词:

    “怎么,这样,那样”

代数词:

    “几、多少”

代副词:

    “这么、那么”


根据语用功能分类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主要起指代,人或物的作用。


②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主要起指示、区别的作用。基本指示代词有“这"和"“那”

指示代词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类:

表示定指:这、那、该

表示不定指:某、任何、一切

表示分指:每、各

表示旁指:其他。其余


③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主要起询问的作用。


代词的某些用法


代词的活用

所谓活用是指除了实指(如疑问代词表示疑向)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第一,不定指用法。

这孩子要这要那,纠缠个没完。(“这”和“那”不定指)

第二,任指用法。

谁都会唱这首歌。(“谁”意 为“任何人”)

第三,虚指用法。

你喜欢拉二胡,就拉他个痛快吧!【无所指称.只起增强语势的作用】

哪里哪里。【谦辞】


我们、咱们

“咱们”一般包括听话人在内,”我们”一般不包括听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对方。


别人、人家

第一,“别人”和“人家”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二者可以互换,这是共同点。

第二,“人家”可以确指某人,意思跟“他"或“他们"相似,也可指自己,指“我",含有亲

热或俏皮的意味。这种用法的“人家”不能换成“别人”。

第三,“人家”后带复指语时,不能换成“别人”。

第四,“别人”表示“另外的人”时,不能换成“人家”。







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可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作状语最常见。如“窗户啪地响了一声”






叹词





叹词表感叹和呼唤应答。常作感叹语,一般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


量词和方位词归入实词:

量词和单音节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单独作句子成分。量词除了能进入“论……”"按……计算”等特定组合以外,不能作句法成分;单音节方位词只可以进入“向右转”这样的文言式结构。

它们归入实词,理由是:

量词

⚡ 量词可以受数词的修饰而组成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则可以作句法成分。

⚡ 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可以作句法成分,虚词则不能重叠。

⚡ 另外,很多量词由名词和动词兼任。

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

⚡ 来自文言,文言文中的单音节方位词都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 现代汉语的合成方位词都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 整体上看,方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更适合归入名词一类。


代词和拟音词:

代词和拟音词的名称来自语用功能,因为有指代作用,所以称作代词;因为有模拟声音的作用,所以称为拟音词。

代词

代词家族中的词实际上可以分别归入体词、谓词和加词。

体词:我、我们、这里、这些

谓词:怎么(它怎么了)、怎么样(这个人怎么样),这样

加词:这么、怎样(怎样做)、怎么(你怎么去)



存在的问题:

第一,它们有指代作用,替代具体的实词。

第二,它们具体归入到哪一类词?有一定困难。比如“这里”"这些”归入体词的哪一类?“怎么样”归入谓词的哪一类?因此,把它们称作“代词”,归入“特殊类别”。


拟音词

叹词和象声词的区别仅在于是否人发出来的声音,而且叹词用在间接引语中作句法成分时(如“他喂喂个不停”)也纯粹是拟音,与象声词无异,因而合并,统称“拟音词”。

拟音词家族中的词实际上可以分别归入谓词和加词。

他不停地“啊”着。(谓词用法)

隔壁传来“啊”的惊叫声。(加词用法)

三班选手“啊啊”叫着走进医务室。(加词用法)


问题:第一,它们模拟声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二,具体归人哪一类?不好操作。因此,把拟音词归入“特殊类别”。


3
第三节  词类(下)


一、虚词

虚词的共同特点

✍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的意义;

✍ 不能单独成句;

✍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 不能重叠。

虚词的功能:

标明结构关系、表明时体、凸显语气等。

介词

介词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语性词语。介词的语法特征。

    ★ 表时间、处所、方向:从明天(表时间) 在家(表处所)

    ★ 表依据、方式、方法、比较: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

    ★ 表原因、目的:由于、因为、为了、为着

    ★ 表施事、受事:被、给、让、叫、由、把

    ★ 表关涉对象:对、对于、同、和、关于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做补语和定语。


连词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区别

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

连词只表连接,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虽然”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因而是连词,“却”紧跟动词,只能在主语后面,因而是副词。“但”“但是"只出现在主语前面,主语省略时才显得在动词前,因而是连词。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

和、跟、同、与。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

因为、由于

“因为”“由于”作连词用时,后面是分句;作介词用时,后面是名词性词语。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和”跟"“同”“与”的区别

“跟”“同”多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 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


助词

助词是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助词可以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尝试助词、时间助词、约数助词、比况助词和其他助词。其中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比较重要。


01
结构助词

    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有“的、地、得”。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补语前面用 “得”。


02
动态助词

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有“着、了、过”三个。




“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在持续;如,门开着,灯亮着。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或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如,瞎猫碰着了死老鼠。

“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如:学过英语  去过北京






03
尝试助词

助词“看”念轻声,是尝试态,用在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示尝试。如,试试看,说说看


04
时间助词

“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过去发生的事情。他十点钟到的北京。


05
约数助词

“把、来、多、左右、上下”用在数词或两次短语后表约数。如,四十来个人,二十个左右


06
比况助词

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如,苹果似的脸儿。


07
其他助词

“所”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已为实践所证明。

“给”紧靠在动词前,表示被动态。是口语色彩较浓的助词。如,房间都给收拾好了。

“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也(都)……”的格式。


语气词

语气词表示某种语气,主要用在句尾,也可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它本身念轻声。主要有四类例如:

😊 陈述语气:的、了、呢、吧、啊、罢了、也好

😨 疑问语气:吗、呢、吧、啊

😁 祈使语气:吧、了、啊

😜 感叹语气:啊    


二、词类小结


1词类的划分


汉语中名、动、形是多功能的。各能充当五种成分,每种句法成分可由名动形充当。这就是多对多的关系,而非一对一的关系。


2 词的兼类


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即在甲场合里有甲类词的功能,在乙场合里有乙类词的功能,这样的词一般称为兼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的兼类现象。


如何鉴定兼类现象:

鉴别标准:各类词的特征框架


兼类指同一个词能进人两种以上词类的特征框架

端正(兼类词):既可以进入形容词的特征框架(“很端正”),又可以进入动词的特征框架(“端正态度”)。们说

出版(不是兼类词):是因为它虽然既可以出现在述语位置上带宾语又可以出现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但是只能通过动词特征框架,而不能通过名词特征框架。


注意:兼类是就一个词单说而言的,如果进入具体的上下文,其词性则是单一的。


兼类的原因

制定词类划分标准(特征框架)的依据是词汇类义。兼类的基础:产生了归约性词汇类义

“科学” 在“事物"类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性状”类义,因此它能通过为这两个类义设定的名词和形容词特征框架,成为兼类词。又如“很理想”“很牛”也是一样。

“很中国"“很雷锋”中的名词并不兼属形容词,因为“中国”“雷锋”指称性很强,很难产生归约性的“性状"类义。


兼类词与同音词

兼类词与同音词的共同点是经常具备两类词的句法功能特征,不同点是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同音词意义上没有联系。


兼类与活用

活用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

活用与兼类的共同点是:意义上有联系;不同点是:活用是临时性的用法,而兼类是经常性的用法,即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词以上的语法特征。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语言学”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又双叒脱稿了!西安交大校长书记雨中最强组合,王树国校长雨中激情寄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博士论文致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李运富 | 古今用字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结项名单 | 63项暂缓,8项终止,2023年国社科年度、青年和西部项目最新结项名单


[致哀]长沙简牍博物馆杨芬同志去世(1977-2023)


访谈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访谈013:陈英杰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赵 彤

审核:唐 诗

来源:“碎碎学”公众号

语言学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