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能力素养?

廖承钢 中国教育评价 2024-03-07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能力素养?

在对教师开展职后培训时,要紧盯国家教育政策的变革和课程改革的进程,根据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和本地教师实际,不断改革创新教师职后培训的方式方法,才能切实有效的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与时俱进:一是精准设计培训课程资源要与时俱进,二是培训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三是对教师的精准帮扶机制要与时俱进














一、“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迅速提升的素养能力














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一线教师亟待尽快提升科学开展教育教学评价的能力、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大力推进家校共育合作的能力。


(一)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一个一线教师,要切实有效提升科学开展教育教学评价的能力,就必须了解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知识:

1. 常态化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为此,《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要求: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必修课程,开展常态化的学习教育。

2. 系统深度解读国家评价文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目标任务,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评价指南》则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每个层面规定重点内容、关键指标和具体考察要点。为此,教师们要反复阅读这些教育评价改革文件原文,从中悟思想、明差距、知不足、学方法。在反复阅读文件原文基础上,尝试着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学然后知不足、用然后知困中,去阅读或观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文件答记者问,听取他们对文件的权威解读,或者学习一些教育名家对文件的心得体会实现答疑解惑的目的。

3.熟悉掌握教育评价实操办法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也就是说,教师既是被评价对象,也是开展评价的实施者;而要开展好科学教育评价,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评价方法。教育部关于无纸笔考试、减少考试次数、淡化考试结果运用新政出台后,给与教师许多新的颠覆和挑战。如一、二年级取消纸笔化考试,如何开展好情境化游戏考试;减少考试次数,只准举行其中、期末考试,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来纵向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课堂上如何实施科学评价,以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和兴趣,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们及时的去掌握运用。


(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 课堂教学改革能力

守住课堂,就是守住教育教学质量。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就要触及学习本质,改变课堂学习方式,让“教”的逻辑为“学”的逻辑服务,把“教堂”变成“学堂”,促进深度学习发生。一节以学为主的课堂,要创设真实情境、实行任务驱动、给与学生积极实践机会、开展科学有效评价。为此,我们的教师们就要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当中,着眼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守住每一次课堂,设计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留好每一次作业;要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根本、“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作业管理运用能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也就是现在的作业必须做到“减量”“增效”。为此,教师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情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基础上,系统设计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确保作业难度、要求、类型等在纵向衔接的科学性、横向衔接的关联性。同时,作业管理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统计分析、讲评辅导等多个环节,这些要素相互支撑、循环发展。为此,如何科学有效设计作业、如何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如何面批面改及时做好反馈、如何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总结教学得失、如何根据作业批改分析情况进行讲评辅导,这一系列问题都要引起教师重视,并不断去学习提高相关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锻炼思维品质、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品质、素质和修养。


(三)家校共育合作能力

根据当前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状况,在实行课后服务托管后,《双减意见》明确要求家长在学生回家后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剩余作业、进行课业学习,从事家务劳动、开展体育锻炼和阅读文艺活动;教导孩子珍爱生命、健康上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就是说,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














二、提升教师能力素养的培训方式研究实践














从2018年开始,我县大力实施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改革,从“训研一体化”向“教研训一体化”方式转变,推行“分层分类精准训研、梯度推进系统培养”培训模式,将教师分为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两个类别,一线教师分成新任教师、成长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四个层级,根据不同层级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实行精准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线上线下专家讲授

讲授方式分为线上讲授和线下面授两种方式。开展专家讲授培训一是要建立一个专家教授人才库,如我县与江西师大、南昌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合作,加入全国培训协作平台等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二是疫情当下要建立一个县域教师培训平台,今年我县与超星公司联手建立了“吉水教师发展培训”平台。开展专家讲授培训的关键在于培训课程的设置。在开展培训前,要根据培训教师成长发展规律,观照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变革和课程改革的进程,根据最新文件精神要求,科学有效设置培训课程。如“双减”推行培训时,培训对象为校长、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我们设置了《“双减”来了,学校和教师该怎么做》《如何开展作业设计》等培训课程。


(二)专家指导研课磨课

我们邀请市县名师前来指导,由他们与教师共同研课、上课的形式,提升骨干教师、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先将培训教师按照任教学段不同,将其两两分成一组,再与邀请指导的名师协商确定上课内容,各自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撰写教案、做好课件,然后集中一天时间进行研磨,先由培训教师进行说课,阐述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然后专家和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培训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及建议再次修改教案、课件后上同课异构,课后评议得失。培训教师回到学校后,根据研课磨课收获再次修改教案课件,再次上一次课。


(三)跟岗学习德能并进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常性的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参观交流、感受体验就称为非常必要和必须,原来我们开展的“影子培训”就是一种很好的范例。参训校长和专家校长如影随形近距离接触,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专家校长的日常领导与管理行为以及学校的主要工作,并充分发挥参训校长的主动性,以深刻感受与领悟专家校长及基地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影子培训”也称为“体验培训”、“ 跟岗培训”。为此我们学习借鉴这种做法,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沿海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跟岗学习。2019年开始,我县先后派遣12名小学语文骨干、10名小学数学骨干、6名小学英语骨干到江苏无锡东林小学跟岗学习半个月。在指导老师带领下,骨干们观摩课堂教学、参与学科教研、轮流顶岗上课、感悟名师风采。跟岗学习归来,在任教学校完成一次“素养表现型”教学或作业设计理论讲座、上好一堂汇报课。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在思想境界、教学能力上得到巨大提升。


(四)名师工作室研修引领

“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可以长期系统地对教师进行指导,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孵化场”。为此我们先后延请省内外教育名家来我县建立“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先后建立了“小学语文武凤霞名师工作室”“初中数学陈莉红名师工作室”等七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在名师指导下,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外出观摩学习、开展教育科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工作室学员在参加省市教学比赛中纷纷摘金夺银,市级比赛必是一等奖。


(五)青蓝结对精准帮扶

随着国家实行的“特岗计划”“三支一扶””“三定向师范生培养”等政策延续,每年教师总量都在增加。以笔者所在县为例,我县近三年每年新聘教师数量都达400多人,前后6年新增教师2000多人,接近于全县教师总数的半壁江山。如何帮助他们快速专业发展成长,将决定今后全县教育能否高质量发展。为此,在对新教师入职培训和岗中提升后,开展了青蓝对结工程,实行精准帮扶提升。一是新教师所在学校挑选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践指导老师,通过一起研读教材、撰写教案、设计作业、互相听课、管理交流等方式,指导新教师尽快熟练教学常规、掌握课堂调控艺术、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二是由一名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担任教育理论指导老师,通过微信交流研讨、线上微课讲座、现场定期指导等形式,帮助新教师答疑解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快速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决策自主权和行动力,并逐步将新教师引向教育教学科研道路。(本文发表时有删减)

者:江西省吉水县教体局教评研中心 廖承钢

#相关话题

‍1.王殿军:用评价改革引导教育高质量发展

2.清华“钱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项红专:特级教师评选要避免无序竞争

4.突出生本特色 探索校本化评价改革的新路径

5.从“破与立”到“评与用”——西南大学科研评价改革实践探索

欢迎各会员、专家及相关单位提供开展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活动资讯。

投稿邮箱:jypj2020@126.com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新媒体“中国教育评价”(微信号:zgjypj)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能力素养?

廖承钢 中国教育评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