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续跑赢全国大盘,沈阳真的要起飞了?

郭扬 搜狐城市 2024-01-13

近日,沈阳抢在大多城市之前,高调公布了三季度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沈阳GDP达到582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高于辽宁省0.7个百分点。

这是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沈阳连续6个季度增速超过全国、全省;也是辽宁省近10年来,首次同期跑赢全国水平。

在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的风口之下,沈阳这个东北地区的龙头城市,真的要乘风而上了吗?

蹲起跳,沈阳准备好了吗?


沈阳是新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曾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工业中心,孕育出一代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东北的整体衰落,沈阳也逐渐掉队,从1978年到2022年,沈阳经济总量从全国第5滑落到第32位,低于徐州、温州等一众普通地级市。

不过,近两年,沈阳滑落的趋势似乎止住了。自去年二季度起,沈阳经济增速持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2月,沈阳制定了《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三个一”的目标,即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

今年前三季度,沈阳经济总量5821.6亿元,同比增长6.0%,超越了上半年排在前面的厦门,并将和昆明的差距从240.74亿元缩小到127.55亿,为万亿GDP目标的实现跑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细看分项数据,生产端三大产业增速分别为4.4%、8.2%、4.9%:二产表现突出,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需求端投资、消费、外贸增速分别达到2.2%、8.6%、3.5%:投资增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大降35.6%的情况下,依然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整体正增长;社消零增速亮眼,主要是升级类商品拉动明显,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了1.8倍的增长;外贸也顶住了压力,稳住了增长局面。

更难得的是,前三季度,沈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8%,其中最能体现含金量的税收收入增幅达到18.3%。

从“全面开花”的数据来看,这一轮沈阳经济的“小阳春”行情,似乎走出了以往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式增长,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内驱力”,站在了良性循环的开端。

“三篇大文章”重塑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沈阳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自3月份以来始终保持正增长。

沈阳的工业基础并不差。这座有“东方鲁尔”之称的城市,在“一五”“二五”时期,曾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几百个第一,涵盖飞机制造、机床制造、变压器、冶金化工、医药等多个门类。数据显示,沈阳制造业人才积累极具竞争力,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沈阳制造业上市企业本科及以上人才占比(45.7%)排名第三,仅次于武汉、北京。

扎实的基础让沈阳在这轮产业链转型中成绩斐然。以沈阳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为例,2003年,宝马首次牵手华晨,得益于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20年来,宝马和沈阳的绑定不断加深,从最初租用生产线生产,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再到建设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工厂、动力电池中心……

在乘用车电动化趋势下,宝马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

2022年4月,华晨宝马沈阳大东工厂产品升级项目落成,升级后的大东工厂能灵活提供油车、插电式混动与纯电动车生产;6月,宝马斥资150亿元的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这是专为纯电动车型而建设的宝马在华第三家整车工厂;11月中,投资约100亿的宝马集团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落定,专为本土化的新世代车型提供稳定的电池模组供应;2023年,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也正式启用,19个新实验室中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

连续的投资加码,让沈阳一跃成为宝马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的同时,在国内竞争激烈的新能源产业大局中抢占下一席之地。

围绕着宝马,沈阳相关产业集群也迅速成型。

宝马的重要电池供货商亿纬锂能,投资百亿在沈阳建立储能与动力电池厂和研究所,而作为储能界的“链主”企业,亿纬锂能还将吸引上下游产业链的正负极、电解液、隔膜、铜箔、设备等企业落户。

世界500强企业采埃孚,在浑南区投资13亿建厂,专为新能源汽车生产电驱动系统总成,进一步帮沈阳吸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

目前,华晨宝马全国43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中,超过120家位于辽宁,近100家扎根在沈阳。

除了汽车产业,沈阳的高端装备制造、航空、集成电路、食品制造等多个产业也有长足发展。前三季度,沈阳的汽车产量增长13.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4.8%;光缆产量增长15.6%,变压器产量增长17.7%,工业仪表产量增长1.3倍。

“硬核产业”之外,沈阳还谋划实施了全市旅游业三年“倍增”行动,提出要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打造中国工业旅游第一目的地”。

沈阳把老工业区搬迁、关停、闲置的厂区,变成各种文化创意园;把曾经的沈阳铸造厂,改造成中国工业博物馆;连曾经的工人宿舍,都被按年代复原成“工人村生活馆”,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点……曾经的工业遗产,由“重”转“轻”,继续为盘活经济添砖加瓦。

上半年,沈阳累计接待游客约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8.91亿元,增长67.98%。十一长假期间,沈阳接待游客1219.5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43%,跨省游客旅游消费同比增长超990%。

沈阳把这轮产业结构调整总结为“三篇大文章”,即深度开发“原字号”、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说白了,就是让原材料行业,通过补充、延长、强化链条,拉长产业的附加值;让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赋能,淘汰落后产能;再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沈阳从“一业独大”迈向“多轮驱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增强经济韧性。

东北在等待一个“双万”核心

自2003年中央11号文件拉开东北振兴的序幕,已过去了20年,但时至今日,东北地区仍未有一个经济总量破万亿的城市,唯一的千万人口城市哈尔滨也因为人口外流严重,在2021年常住人口跌破千万。

东北“屡振不兴”,是经济体制、经济格局演变、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结构、国际局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比如,高度发达的计划经济,造就了过于强大的国有经济,抑制了民营经济发展,也导致人口结构上过早地出现少子化、老龄化。

所幸的是,对沈阳来说,其中的一些因素,近年来出现了积极变化。

国家政策层面,9月以来,东北全面振兴被不断提上议程。多次的高层调研、央企和金融机构的加码投资、外资的加快引进,让东北“活”了起来。10月27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增强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人口方面,沈阳是东北少有的能保持常住人口正增长的城市,早在2020年,沈阳就率先实行了“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截至2022年末,沈阳全市常住人口914.7万,今年8月,沈阳发布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落户的“十条新政”时,同步透露,全市实有人口数量已达984万。

经济结构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沈阳新登记市场主体21.7万户,同比增长56.6%,增强市场活力方面,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在前列。沈阳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超过50%。

除了沈阳,辽宁的另一大经济龙头——大连,増势同样喜人,今年前三季度,得益于电子设备制造、化工及汽车制造业的狂飙式增长,以及出口火热,大连经济增速达到5.9%,经济总量6482.9亿,位居东北地区首位。

单纯从经济总量来看,东北地区首个万亿城市可能会是大连,但在人口规模和区域辐射力方面都更强的沈阳,承载着更多的期待。一个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的“双万”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集聚,也能对周边地区起到更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也许这一次,沈阳这个老大哥,真的要引领东北走上复兴之路了。

参考资料
[1] GDP同比增长6%!沈阳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沈阳发布
[2] 辽宁依靠创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新闻正前方
[3]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中国政府网

-end-
关注小号防走失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连续跑赢全国大盘,沈阳真的要起飞了?

郭扬 搜狐城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