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外文化学研究所

其他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五讲纪要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五讲纪要2022年5月19日19:00,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举办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五讲在Webex平台举行。本次讲座延续前次主题“小说中的(女)作家们”(Autorinnen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四讲纪要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四讲纪要2022年5月12日19:00,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举办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四讲在Webex平台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小说中的(女)作家们”(Autorinnen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三讲纪要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三讲纪要2022年5月5日19:00,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举办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三讲在Webex平台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城市与乡村叙事”(Erzählen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二讲纪要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二讲纪要2022年4月28日19:00,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举办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二讲在Webex平台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从纳粹主义到柏林墙倒塌期间的家族史”(Familiengeschichten
其他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一讲纪要

讲坛回顾“罗施教授现当代德语文学系列讲座”第一讲纪要2022年4月21日19:00,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二十讲在Webex平台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戈图特·罗施教授,主题为“抵达德国——萨沙·斯坦尼西齐及其小说《我从哪里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冯亚琳教授主持。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的师生在线与会并参与讨论。罗施教授首先介绍了小说作者及其作品:萨沙·斯坦尼西齐(Saša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讲坛回顾|欧盟政治的文学镜像——罗伯特·梅纳瑟及其小说《首都》

Feger(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与人文科学学院教授)《“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四讲》Christoph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讲坛回顾|文化危机与艺术救赎——谈霍夫曼斯塔尔的《返乡者书信集》

讲坛回顾文化危机与艺术救赎——谈霍夫曼斯塔尔的《返乡者书信集》2022年3月3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十八讲于19:00在腾讯会议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刘永强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冯亚琳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的百余名师生在线聆听了报告并参加了讨论。进入正式报告之前,刘永强老师首先解释了该讲座的标题,特别提到了副标题中的“谈”字,他认为,霍夫曼斯塔尔运用互文式的创作模式建构了一个庞大的文本网络,一个文本中所出现的概念或主题也会出现在其它文本中。而他关注的核心问题不外乎艺术的创造力以及语言与其它媒介的关系。刘永强老师首先将《返乡者书信集》的开篇与《钱多斯信函》进行了比较,指出“概念危机”在这两部作品中的不同之处。《返乡者书信集》中着重于返乡旅途中的“观看”和由此引发的概念流失(Verlust
其他

讲坛回顾|痴与狂:Elias Canetti小说Blendung中的界域书写

Feger(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与人文科学学院教授)《“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四讲》Christoph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讲坛回顾|《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Universalroman

Feger(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与人文科学学院教授)《“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四讲》Christoph
其他

讲坛回顾 | 走向高加索——荷尔德林赞美诗《漫游》中的移民和文化迁移

讲坛回顾//走向高加索——荷尔德林赞美诗《漫游》中的移民和文化迁移2021年12月21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十五讲于19:00在Zoom平台上举行。此次讲座邀请了德国图宾根大学日耳曼学系主任、近现代德语文学教授Jörg
2021年12月26日
其他

讲坛回顾 | 美学转向——论尼采倾听身体的哲学思考

讲坛回顾美学转向——论尼采倾听身体的哲学思考2021年12月7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十四讲于19:30在Webex平台举行。此次讲座邀请了柏林自由大学哲学与人文科学学院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Hans
2021年12月10日
其他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 | 第四讲纪要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四讲纪要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文学虚拟教研室、文化学研究所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四讲于12月3日晚19:30在Zoom平台开讲。此次系列讲座嘉宾为德国鲁尔大学虚拟人文学院研究员Christoph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三讲纪要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三讲纪要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文学虚拟教研室、文化学研究所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三讲于11月26日晚19:30在Zoom平台开讲。此次系列讲座嘉宾为德国鲁尔大学虚拟人文学院研究员Christoph
2021年11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二讲纪要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二讲纪要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文学虚拟教研室、文化学研究所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化技术”系列讲座第二讲于11月12日晚19:30在Zoom平台开讲。此次系列讲座嘉宾为德国鲁尔大学虚拟人文学院研究员Christoph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正式开讲

“文化技术”系列讲座正式开讲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文学虚拟教研室、文化学研究所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化技术”系列讲座于10月28日晚19点通过Zoom平台正式开讲。此次系列讲座嘉宾为德国鲁尔大学虚拟人文学院研究员Christoph
2021年10月31日
其他

讲坛回顾 | 姿势的中介性——解读克莱斯特戏剧《施罗芬施泰因一家》

讲坛回顾姿势的中介性——解读克莱斯特戏剧《施罗芬施泰因一家》2021年10月16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十三讲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陈敏教授受邀担任本次讲坛主讲人,我校德语学院郑萌芽副教授担任主持,川外德语学院师生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院校师生积极与会。陈老师从文化学导向下的“姿势”理论话语和文学研究出发,以克莱斯特的戏剧《施罗芬施泰因一家》为主要对象,剖析了这部作品中的“姿势”或“中介性的呈现”问题,最后透过克莱斯特的这部处女作简要展望了“中介性”美学的现代性。首先,陈老师从理论出发,分别解读了格鲍尔、沃尔夫、阿甘本的“姿势”理论以及雷姆克以“姿势”为切入点对1800-1900年间几个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文学解读。格鲍尔和沃尔夫指出,一方面,人的很多表情与姿势是一种无意识的身体表达,具有“自然性”,但另一方面,它们却能提升到意识层面并被符号化为“表情姿势语言”,这类表情姿势就可能具有高度的“人为自然性”。在陈老师的解读中,阿甘本对“姿势”的关注从历史和系统维度出发,前一维度是他暗示
2021年10月20日
其他

讲坛回顾 |  艺术、生产与恶——论《香水》与《斯居戴里小姐》中的罪与美

歌乐讲坛回顾艺术、生产与恶——论《香水》与《斯居戴里小姐》中的罪与美2021年6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丁君君副教授受邀做客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本次讲坛(第十二讲)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由我校德语学院刘海婷副教授主持,川外德语学院师生和国内外各大高校师生积极与会。丁君君副教授从聚斯金德著名长篇小说《香水》作为后现代文本的特殊性出发,分析其与浪漫派作家霍夫曼小说《斯居戴里小姐》之间的互文关系,剖析19世纪小说背后的抽象化进程与文本中的“剥夺性”艺术之间的关联,追溯后现代的拼贴写作对19世纪初小说中特定“基本型”问题的演绎和延伸。讲座中,丁老师首先从后现代视角出发,解读《香水》中游戏式的互文性、伪传记书写及中心透视式叙事,指出这部小说将修养小说、天才艺术家主题、浪漫派晚期惊悚主题与创世纪故事进行拼贴与杂糅,以戏谑的方式使历史与当下融合。当主人公格雷诺耶对于自身体味与自我的缺失的认知介入时,其对于少女体香的占有欲变成了填补灵魂空虚的绝对渴望和最高原则。接下来,丁君君老师又主要分析了四个问题:其一,人的属性缺失(X-losigkeit)象征着人性与灵魂的缺失,与其相对的则是占有物的丰富;其二,借用“抽象化进程”的概念,即现象的贬值与抽象的升值,来说明作者选取犯罪小说为体裁,并非为了呈现主人公谋杀的罪责问题,而是表明文化技术带来的厄运,即以香水工艺为代表的高度理性抽象化是现代技术工艺对自然物质的剥夺性榨取;其三,文本中从无秩序的气味世界到自身的“气味王国”,体现了主人公从艺术性的自足到人性的欲望的转变,但是他所创造出的气味未能填补自身的空洞,这种对于“气味秩序”的迷恋最终也化为虚无;其四,少女体香是主人公所认为的气味秩序的最高点,是自然性与神圣性的结合,是情欲的终极抽象。此外,丁老师将《香水》与霍夫曼的《斯居戴里小姐》在犯罪小说体裁层面的互文做了比较:两个文本都有对抽象化进程的反思,把小说放在谋杀案的语境中进行书写,展现了犯罪小说在现有的公式化叙述之外的可能性。无能的侦探形象彰显了人在高速运转的社会进程中的茫然感,需要不断借助人造物(如香水、首饰)以提升欲望,才能弥补与真实世界渐行渐远的失落感。最后,丁老师对参与线上讲座师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她强调,X-losgkeit并非指代人的身外之物,而是其核心品质的缺失。对于这种现象,文学不断在人与文化、人性与动物性的比照关系中探求人类生存的边界和可能性。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主讲人介绍:
2021年6月16日
其他

讲坛回顾 | 卡夫卡《诉讼》与书写的物质性

歌乐讲坛回顾《卡夫卡与书写的物质性》2021年5月28日晚7点,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十一讲——《卡夫卡与书写的物质性》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特邀主讲人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卢盛舟,主要研究领域为柏林浪漫派研究、当代德语文学研究和卡夫卡研究。本次讲座中,卢盛舟老师从“文学生产——卡夫卡的写作”和“后世对卡夫卡作品出版的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不同出版形态在物质性层面对于作品表意的影响。本场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郑萌芽副教授主持,川外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圣彼得国立戏剧学院等近40所高校师生在线聆听,师生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卢老师从卡夫卡个人经历与他创作的关联出发,说明卡夫卡创作文学虚拟空间的动力之一,源于其日常生活的经历,重视书写的犹太教是影响卡夫卡写作的重要因素;此外卡夫卡的书写工具,也影响了他文学虚构想象的生成。卡夫卡的小说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其书写形态可视为德勒兹意义上的块茎文本,而非线性的单向进程;二是卡夫卡创作具有“自反性”,即擅于将自己的创作情景放入小说情景中,从而形成一种自我指涉。随后,卢老师简要介绍了《诉讼》(Der
2021年5月31日
其他

讲坛回顾 | 布林克曼长篇小说创作的困境与先锋性

歌乐讲坛回顾——布林克曼长篇小说创作的困境与先锋性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十讲于2021年5月9日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杨劲教授受邀,对科隆作家布林克曼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语文学作品《罗马,掠影》进行了解读。讲座围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布林克曼的这部经典作品:杂糅性所蕴含的长篇小说创作困境,文字与图片相融合的跨媒介创作,针对罗马这座异国都市的覆盖式、唱反调的互文书写和文明批判。此次讲坛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冯亚琳教授主持。借助线上平台,全国各大高校的师生积极参会。听众除川外德语学院师生外,还包括来自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师生。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讲坛回顾 | 谷裕教授领读《浮士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歌乐讲坛回顾谷裕教授领读《浮士德》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
2021年4月27日
其他

学术动态 | 中德五校博士生联合论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德五校博士生联合论坛“中德五校博士生联合论坛”由德国自由大学博士生导师Feger博士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冯亚琳教授共同发起。目前参与学校有柏林自由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山大学,论坛采用五校博士生定期轮流作报告,并与专家学者、同学共同在线讨论的形式,对德语文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热忱欢迎国内外德语文学专业的师生参与讨论!博士生论坛三月日程线上参与方式平台:Webex
其他

歌乐讲坛预告 | 重思近代的正当性

关注我们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会议日程 | 2020年“图像与叙事”学术研讨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讲坛回顾 | 叔本华与生命哲学的兴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歌乐讲坛回顾第六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