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

其他

喜报 | 中心副主任谭荣教授获南京农业大学第五届“做出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

喜报来了6月29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第五届做出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颁奖仪式。2008届博士毕业生谭荣(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被授予南京农业大学第五届“做出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他也是该校人文社科领域首位获奖者。盖钧镒院士为谭荣颁发证书,沈其荣院士为谭荣颁发奖杯。谭荣在颁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感谢公共管理学院和导师曲福田的培养和教导。他回顾了自己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在南农十年的求学时光,也见证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对土地管理学科来说,南农很多方面都是全国第一,1992年成立全国第一所土地管理学院、1993年设立全国第一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点、2007年土地资源管理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等。他也在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润泽和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谭荣分享了自己常跟同事、学生讲三句话:先有诚朴勤仁,再有求是创新;先有开拓开放,才有兼容并蓄;先有跟跑并跑,才有守正创新。这也是他从南农的公共管理和土地管理两类学科发展过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目前南农的公共管理学院已经走在全国公共管理教育前列,是为数不多的以农业特色引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这是包括他在内的南农公管人的骄傲。毕业多年,他依旧在工作中时常感受到母校对他的影响和启迪,牢记自己是南农人。nian个du人bang简yang介谭荣,男,1981年生,江苏宿迁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资源经济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土地经济分会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2023年7月5日
其他

学术动态 |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蔡峻一行到访交流

2023年7月3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四处处长蔡峻一行到访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出席并主持交流会,副主任王琛教授出席交流会。交流会上,石敏俊教授对蔡峻处长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心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服务、平台建设、社会贡献等方面情况。蔡峻处长介绍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情况。双方与会人员重点围绕低碳城市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并表示今后在学术研究、科研合作、交流互访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2023年7月4日
其他

会议动态 | 浙江大学低碳城市论坛(第一届)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圆满举行

2023年6月3日,浙江大学低碳城市论坛(第一届)——“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探讨低碳城市发展前景与挑战,分析重点领域的减排实践,研讨城市能源、建筑地产、城市交通等领域的降碳潜力,总结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智力赋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高翔教授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探讨了以能源科技创新赋能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他表示,能源科技创新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要通过能源清洁利用科技创新,构建多能互补融合的清洁低碳高效智慧能源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零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零碳低碳交通等将成为低碳城市的重要应用场景,需要科学地将能源科技融入到低碳场景建设中。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启动在即,将对我国产业低碳转型带来严峻挑战,能源科技创新有助于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带来的挑战,我们亟需开展低碳城市与碳市场相关的政策研究。▲高翔院士作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I-NEE。他指出,过去的研究往往将经济系统视为“黑箱”,忽视了经济系统内部能源、碳排放、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及碳生产率的核心作用,将经济系统“白箱化”是研究超越的根本出路。杨开忠院士的研究团队构建了I-NEE框架,以碳排放国际比较为例进行了示范应用和验证。▲杨开忠院士作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低碳治理与政策智能实验室主任范英教授分析了航空碳减排的挑战与应对。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航空业低碳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的推出,将深刻影响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航空公司的公平性竞争地位。范英教授呼吁加快研究改进国际航空碳减排机制,在国际上积极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范英教授作报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葛坚教授详细介绍了绿色低碳城区规划建设关键技术及示范。实现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需要解决城区尺度碳排放量化、建筑-住区-城区多尺度碳排放环境协同、可再生能源用能以及集成应用不充分等关键问题,葛坚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城区碳排放跨尺度量化实时管理平台开发、城市热岛缓解策略、建筑多能互补优化配置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构建了绿色低碳城区规划建设技术体系,可以为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撑。▲葛坚教授作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彬教授分析了城市内涝产生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与管理原因,系统分析了韧性城市理论框架,从多方面展望了城市内涝防治的未来方向。▲陈彬教授作报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家人才项目”青年学者孙传旺介绍了厦门大学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提出的碳中和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享了评价体系的最新优化升级成果和地方碳中和政策行动的亮点举措。他强调,碳中和发展方式既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系统长期有序运行的战略途径。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实现,要凝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科技支撑、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等各方力量。▲孙传旺教授作报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国富为论坛致辞,他表示,城市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工作。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共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开展低碳城市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开幕式主持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教授指出,城市是人口和产业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近年来,城市发展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但城市碳达峰碳中和仍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主动作为、率先达峰,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致辞领导:杨国富书记▲开幕式主持人:张蔚文教授主旨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副院长、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谭荣先后主持。▲主旨报告主持人:石敏俊教授▲主旨报告主持人:谭荣教授浙江大学低碳城市论坛由浙江大学低碳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浙江大学低碳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是“第七批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是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三家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担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论坛上,浙江大学低碳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浙江大学低碳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论坛当天还举行了“零碳进化:城市发展的未来之路”青年学者论坛与“低碳城市的优秀实践”分论坛。青年学者论坛由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院长鲍海君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等机构的青年学者和专家从新能源企业创新、空间规划与治理、城市能源供给、零碳建筑等领域,分析双碳目标导向下的城市面临的具体任务,研讨城市低碳发展路径。浙江大学长聘教授、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方恺,浙江大学长聘副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永华进行点评发言。▲青年学者论坛主持人、点评专家(滑动查看更多照片)▲青年学者论坛报告嘉宾(滑动查看更多照片)“低碳城市的优秀实践”分论坛由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郦颖主持,来自杭州市、温州市、金华市以及嘉兴市袁花镇、台州市大陈镇的代表分享了各地低碳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杰出学者秦萍,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王琛进行点评发言。▲实践论坛主持人、点评专家(滑动查看更多照片)▲实践论坛报告嘉宾(滑动查看更多照片)论坛的末尾,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做总结致辞,他指出,低碳城市论坛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两大特点,希望浙江大学低碳城市论坛坚持举办,并在形式上有更多新的探索。▲论坛总结:石敏俊论坛当天,近百名专家、学者线下与会,1900余人次观众观看线上直播。一起来快速回顾浙江大学低碳城市论坛!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2023年6月4日
其他

会议预告丨浙江大学低碳城市论坛(第一届)——“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更多论坛信息及直播情况请关注后续预告!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活动动态 | 《乐活之城——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发布会

2023年4月14日,浙江大学在北京发布了《乐活之城——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会议由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琛教授主持。来自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出席了发布会。王琛主持会议发布会现场合照报告主要执笔人、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石敏俊教授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新城新区是城市发展和空间拓展的主要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空间载体。中国新城新区主要有产业园区模式和地产开发模式两条建设路径,但存在着产城分离的问题,开发区起步的产业园区模式往往城市功能存在短板,人气和烟火气不足;土地开发先行的地产开发模式往往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对滞后。为了破解“产城分离”,我国提出了“产城融合”,强调“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但“产城融合”的局限是见“产”见“城”却不见“人”,因此新城新区建设既要强调“产城融合”,还要城中有人,重视“产城人融合”。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以“产城人融合”为逻辑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产、城、人协同并进、均衡发展。报告构建了“兴产业”“聚人气”“求乐活”的人居环境指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以50个新城新区为样本,对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量化评价。报告发现,中国新城新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仍在路上,人居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提升空间,不同新城新区之间差异较大,人居环境单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新城新区由于“兴产业”“聚人气”“求乐活”存在薄弱环节,联动发展出现了链条断裂的现象。大多数新城新区处于产城融合的阶段,服务于“人”的生活品质改善滞后,制约着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乐活之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城新区建设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兴产业、聚人气、求乐活缺一不可,应当以城载产,以产聚人,以人兴城,链式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报告进一步发现,地产开发模式随着时间推移,产业发展、积聚人气和城市功能不断得到改善,新城新区人居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产业园区模式仍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功能,新城新区的后续发展对于聚人气和城市功能完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人居环境质量随时间推移的改善幅度并不显著。报告还发现,人居环境质量越高的新城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常住人口全覆盖程度也越高。越早期建设的新城新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越高,说明新城新区建成后基本公共服务可以通过逐步发展实现“补短”。报告还发布了产业动态成长性、最佳公共服务、生活消费便利性等新城新区人居环境单项排行榜。参会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和建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表示,本报告将“乐活”提升到新的高度,符合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新城新区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人为本的新城新区评价十分重要。本报告在“产城融合”的基础上,提升到“产城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空间经济学”的逻辑。“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新城新区需要为市民提供体面的工作和良好的收入。产业竞争力对于新城新区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的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创新,而“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吸引的关键则是地方或城市品质。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指出,研究选题符合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和实践,构建了包含学理分析和定量测度的规范、严谨的分析框架,得出了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整体和分领域排行榜,是一次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索。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李国平赞同人是产城人融合发展核心归宿的判断,发布的成果简明扼要,在传达人文情怀的同时,实现了通俗易懂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能够引起社会反响。李国平教授认为,老百姓的高兴、乐呵比什么都好,新城新区建设发展,人的满足非常重要。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高晓路表示,本报告在理论逻辑上,创新性地构建了“产-城-人”的逻辑链条,深入浅出地刻画了城市承载产业、产业吸引人口、人口带来城市兴旺的发展脉络,具有创意和学理性。报告对于新城新区的区位、建设路径与发展时间、城市内生需求等方面的分析与洞察科学地印证了一些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性的基本判断,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的优秀成果。与会专家也对研究工作的深化提出了建议。高国力主任结合国家发展与改革部门的政策关注,建议对“乐活”的概念内涵做更加科学和深入的界定,构建更规范严谨的框架体系;下一步研究可以借助国家和地方推动都市圈建设的政策机遇和需求,与住房建设部正在推动的城市更新紧密对接。杨开忠院士对于指标体系完善提出了建议,“兴产业”的指标可纳入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求乐活”的指标可以与效用函数结合起来,在效用测度中进行强化和体现。李国平教授建议,新城新区评价在量化可比的指标之外可以增加综合分析,加入反映主观满意度的定性指标;“兴产业”的指标可以考虑地价、营商环境、人力资本、技术等。高晓路教授认为,新城新区发展路径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下一步可以考虑进一步拓展样本、动态监测新城新区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针对新城新区“产-城-人”的发展链条进行更加深入的诊断,对新城新区发育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乐活之城-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也是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成果。课题资助方、浙江凯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亦奇出席了发布会。他认为,一座城市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短期的投资回报,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能否持续赋予市民美好的生活体验,这才是城市存在的真谛。新城新区规划不应仅满足于城市功能和城市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们个性化发展和挖掘个人独特生活方式的需要,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愉悦,将“烟火气”扎根新城新区。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清表示,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浙江大学对我国新城新区建设成效开展的评估研究,对于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发展进一步明晰理念与思路,打造乐活之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乐活之城——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由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执笔完成。浙江大学城市发展和低碳战略研究中心是浙江大学的校设研究机构,以服务国家战略、守护人类共同家园为宗旨,为城市发展可持续转型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学理指引和决策咨询,为推进美丽城市建设贡献浙大智慧、提供浙大方案。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排行榜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2023年4月15日
其他

活动动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暨减污降碳的健康效益学术研讨会

2023年2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评估和协同政策设计”年度交流会暨减污降碳的健康效益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开场致辞,项目课题组成员做了进展报告。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汪笑溪汇报了中国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的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图为汪笑溪作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谢杨围绕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健康影响主题,汇报了空气质量控制和气候变化减缓的环境效益和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空气污染治理对降低医疗不平等的影响、高温与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图为谢杨作报告浙江大学长聘副教授陈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萍分别汇报了温度异常与个人主观幸福感关系以及个人减排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图为陈帅作报告图为秦萍作报告石敏俊教授以“碳中和背景下减污降碳健康效益的研究需求”为主题,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的实现路径、主要挑战,提出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健康效益相关的研究选题。图为石敏俊作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市交通电气化的健康效益分析展开了热烈讨论。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绍鹏副教授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视角对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建议。石敏俊教授表示,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促进项目研究工作的深化。25日-26日,与会专家学者还赴吉利杭州湾研究院、天能电池集团、浙江省低(零)碳乡镇试点——海宁市袁花镇开展了实地调研。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招聘启事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诚聘全职博士后

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聚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相关领域,凝聚校内外研究力量,探索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的学理逻辑,服务城市低碳转型的社会需求,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城市尺度低碳战略研究的高地和标杆。中心依托公共管理相关学科,拥有一批城市发展和低碳战略相关领域的优秀科研人员,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要课题。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石敏俊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教授、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王琛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副主任邹永华研究员担任中心副主任。欢迎感兴趣的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申请,加入研究团队(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申请人应在2022年7月前获得博士学位证书)。一招收项目信息(一)研究方向1、城市发展与可持续转型。城市发展与产业集聚;集聚经济与城市网络;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可持续性评价;美丽城市建设路径规划。2、低碳发展战略规划与公共治理。环境治理与低碳转型的协同治理和公共政策;环境治理与低碳转型的健康效益与协同政策;碳标签、碳普惠与碳信用体系;低碳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3、城市尺度低碳转型与公共治理。城市对碳排放双控政策、碳市场的响应与对策;城市低碳转型的实现路径;低碳城市的技术标准与建设规划;企业对碳排放双控政策、碳市场的行为响应;企业低碳转型路径规划与ESG绩效评价。4、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与公共治理。城市系统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响应能力与应急管理体系;韧性城市建设路径规划。(二)部分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石敏俊教授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科技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监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为城市网络与城市系统、空间经济与区域发展、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碳和适应策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详情请见:https://person.zju.edu.cn/mjshi谭荣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土地经济分会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入选中组部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获教育部、自然资源部、浙江省、江苏省等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0余项。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详情请见:https://person.zju.edu.cn/tanrong王琛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香港大学地理系博士(2010),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浙江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2本,主持多项国内外研究课题和基金。详情请见:https://person.zju.edu.cn/wangchen邹永华研究员: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文科A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发展与管理系副主任、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与住房政策、城市治理、健康城市等,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SSCI论文20余篇。目前为中国房地产中青年学者30人论坛成员,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秘书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常务理事、以及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详情请见:https://person.zju.edu.cn/yonghuazou二进出站要求进站和出站参照浙江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相关规定。浙江大学相关规定详见:http://hr.zju.edu.cn/postdoctor/2019/0325/c29095a1186699/page.htm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规定详见:http://www.spa.zju.edu.cn/spachinese/2020/0622/c13232a2157370/page.htm三申请材料与程序1.初审:申请人先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要求提供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摘要和详细简历,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科学研究经历、已发表文章、获奖情况)。请将邮件主题注明“博士后申请+姓名”。联系人:薛老师联系方式:0571-88208790(电话),xuejiewen@zju.edu.cn(邮件)2.面试:初审通过后,将邀请申请人到校面试或者网络面试。3.录用:通过面试后,申请人需按照浙江大学有关要求(参见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hr.zju.edu.cn/postdoctor/)提交博士后申请材料至公管学院组织人事办审核,审核通过后将递交材料至浙江大学博后办办理进站审批。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活动动态 | 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专家论证会

2022年9月15日,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组织举行了“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专家论证会”。中心副主任王琛教授主持会议,浙江凯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亦奇代表课题委托方介绍了课题设置背景,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从产城人融合的理论逻辑、方法与数据、主要洞察和单项排行榜四个方面代表课题组做了成果汇报。中心副主任王琛教授主持会议浙江凯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亦奇介绍课题背景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汇报课题成果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江山舞、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汤海孺、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杨建军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听取了课题组汇报,肯定了该项课题的选题价值、研究思路和主要成果,并对研究结果呈现、成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们认为,研究报告突出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战略导向,在数据获取和评价方法上做出了有益的创新探索,研究结果符合经验判断,也可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接下来课题组将按照专家论证会的意见对报告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论证专家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其他

活动动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评估和协同政策设计”启动会举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评估和协同政策设计”启动会举行2022年8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评估和协同政策设计”启动会在浙江湖州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石敏俊教授作汇报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首先介绍了立项依据、研究问题与课题设计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创新点、预期研究成果、研究团队组成等项目整体情况;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汪笑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谢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萍、浙江大学教授谭荣围绕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效应分析、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分析、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影响的经济评估、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政策设计等四个子课题,汇报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进度计划、预期研究成果、已有研究进展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范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立新教授、天津大学杜慧滨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段宏波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对项目预期目标、已有成果产出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研究创新点、子课题之间的衔接融合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专家们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团队围绕研究内容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研究成果的数量指标与关键亮点的关系、研究方法的系统思维和逻辑主线等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就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出了安排。石敏俊教授表示,将根据专家组意见,进一步聚焦研究内容,整合研究力量,认真做好项目研究工作。
其他

会议动态丨“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第四期顺利举行

2022年6月25日,“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第四期在浙江大学顺利举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研究员为浙大师生做了题为“我国‘双碳’战略实施与‘十四五’气候政策研究”的学术讲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谭荣教授主持本期讲座,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为点评嘉宾,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琛教授、邹永华研究员,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卢瑛莹、蚂蚁集团社会工艺及绿色发展事业群蚂蚁森林高级专家王小颖等专家学者线下参加了讲座。本期讲座也开通了线上实名制报名观看直播的通道,50余位校外学者在线参加。图为柴麒敏作专题讲座柴麒敏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他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球气候战略委员会委员,也是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柴麒敏首先回顾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演化及科学评估进程以及中国气候政策的历程。他指出,双碳(1+N)政策体系已成为经济议题的载体,“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的关键时期。要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柴麒敏进一步探讨了产业和金融碳中和的综合解决方案,就新消费和新生活价值、公正转型等话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长期气候与发展目标提出了研究建议。石敏俊认为,柴麒敏的讲座系统全面地回顾了全球和中国的“双碳”历程,展望了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及政策体系,整个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他就深度脱碳期如何实现碳排放快速下降、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80%的目标等问题与柴麒敏进行了交流。谭荣表示,今天的讲座信息量极大,科学逻辑严谨,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从科学到政治、从社会到经济,拓展了浙大师生对我国“双碳”战略实施路径与“十四五”气候政策的系统认知。关于双碳目标的科学认知、实施路径与政策创新、阶段性战略选择、以及产业转型等,都是学者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的课题。图为讲座现场“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由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发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评估和协同政策设计研究团队、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项目-走向美丽城市的可持续转型模式和路径研究团队协办。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其他

石敏俊:碳达峰碳中和的公共政策

2022年6月16日,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应邀参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十二期“公与共”学者沙龙——“大咖来了”活动,以“碳达峰碳中和的公共政策”为主题做了学术报告。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永华研究员主持沙龙。石敏俊教授介绍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面对的“双碳”压力与挑战。他指出,全球气候治理亟需加强国际社会的协调行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大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艰巨的挑战,需采用“目标倒逼”的方式,制定可行的实现路径和公共政策。讲座内容重点围绕碳定价的作用和挑战、低碳社会的公共政策等展开。石敏俊教授指出,碳定价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碳定价可能会引发能源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冲击,因而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碳定价的负面影响存在担忧。石敏俊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果将碳定价和基于干中学机制的内生技术进步结合起来,碳定价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并通过干中学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从而抵销碳定价带来的能源成本上升及其连锁反应。参加沙龙的师生与石敏俊教授就双碳目标和相关公共政策进行了交流讨论。石敏俊教授从企业、市场、政府、居民多层面介绍了他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公共政策的思考。本次讲座增进了浙大师生对“双碳”目标及相关科学问题的认识,在场师生反响积极,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图为沙龙现场“双碳”目标:全球的“探索征程”随着工业化进程,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加剧。由于气候变化应对具有全球外部性,减排行动亟需加强国际社会的协调。巴黎协定确定了“自下而上”的减排模式和全球盘点机制,各个缔约方国家需提出自主贡献目标,每5年更新一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建设者引领者的作用。然而,中国人均GDP刚达到1万美元,在“未富”的条件下,就设定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雄心目标,碳达峰向碳中和的过渡区间仅有30年。而且中国的碳达峰总量规模大,又面临高碳能源结构和高碳产业结构的挑战,碳达峰后平台期的缓冲时间较为短促,需要加紧步入稳中有降的阶段,才有可能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目标倒逼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1.
其他

会议动态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举行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森欣低碳基金由浙江森欣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捐资设立,主要用于支持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双碳”相关人才培养。扫码关注浙江大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会议预告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

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时间:2022年6月19日上午09:00-12:20地点:浙江大学
其他

活动预告|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第二期)

Sustainability、《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在Springer
其他

会议动态丨“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第一期顺利举行

2022年4月24日,由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发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评估和协同政策设计研究团队、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项目-走向美丽城市的可持续转型模式和路径研究团队协办的“求是城市与低碳学术论坛“第一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