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KT讲坛精华 | 浙江大学邵斌副教授:英汉浮现词缀对比研究

iResearch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2-04-24

2021年7月23日晚上,“外研社·U讲堂社区”2021年度KT讲坛正式开始第14讲!(点击查看KT讲坛年度预告)浙江大学邵斌副教授带来了“英汉浮现词缀对比研究”专题讲座。


讲座中,邵斌副教授围绕英汉浮现词缀展开讨论,介绍如何从构式化视角考察英汉“浮现词缀”的形成,以及如何从构式形态学视角对英汉“浮现词缀”的共时变异进行统一解释。这在其著作《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中也有涉及。《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属于“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语言学核心话题系列丛书(对比语言学系列)”,已于2019年12月出版。


(点击图片了解图书详情)


邵老师首先简要说明了浮现词缀的研究对象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邵老师指出,英汉语词汇呈现出一种演变共性,即词或词的部分会与其他语言形式相结合,经反复使用后呈现出定位性和能产性,比如X-safe、Mc-X、X癌、X控等。这些具有定位性、能产性和语义黏着性的新兴构词成分,因体现出浮现性和词缀性,故可称为浮现词缀。浮现词缀包含英语类词缀、英语析取词缀、英语词截、汉语类词缀和汉语的音节词缀化等类别。


接着,邵老师分享了如何从构式化视角探讨浮现词缀的形成。他认为,构式化形成浮现词缀的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旧到新的构式化;一类是从无到有的构式化。从旧到新的构式化,即由自由词向浮现词缀的演变,由自由词演变而来的浮现词缀其词形虽未改变,但其形态句法和语义已然改变,故自由词演变为类词缀的过程属于构式化。从无到有的构式化,即由词的部分语音串向浮现词缀的演变,原本无意义的语音串,经反复使用,逐渐获得意义,形成规约化的新构式,这也是构式化过程。


就构式形态学而言,其关注点是词层面的构式。复杂词可视为词层面的构式,将构式语法应用于词法,可完善构式语法的理论建构。构词型式是对体现形义系统性配对的复杂词组列概括而成的一种抽象图式。从构式视角来看,浮现词缀与派生词缀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它们都可进入词层面的构式,与词基构成复杂词;它们都可反复使用,形成图式;其语义都是黏着意义,在该构式中才能激活。


最后,邵老师介绍了英汉浮现词缀的认知机制。一种是图式化类比,另一种是隐喻和转喻。事物的相似性导致了一系列概念的家族相似性,再从概念词化为词时,自然就会让词语带上相同的形式,表现在英汉浮现词缀对比研究中,则是这些词语拥有相同的浮现词缀。类比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类有发现事物之间相似性和相关性的认知能力。人们总是借助于熟悉的事物去认知陌生的事物,并在命名的过程中,给予两种事物之间以某种联系。而发现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往往与隐喻和转喻认知有关。


以上是邵斌副教授的讲座精华,如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加入钉钉群获取精彩直播回放,或参考《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一书。


相关阅读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亚平教授:二语习得的有效机制: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探析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颖冲副教授:多模态视阈下的中文小说英译

KT讲坛精华 | 中国人民大学刁克利教授:重构作者研究

KT讲坛精华 | 杨国静教授:当我们谈论伦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KT讲坛精华 | 隋红升教授:真正的男性气质文化内涵与新时代男性气质建构导向

KT讲坛精华 | 东南大学韦清琦教授:生态女性主义的整体性批评实践——以蕾切尔•卡逊为例

KT讲坛精华 | 浙江大学董燕萍教授:译员的注意力控制机制

KT讲坛精华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范祥涛教授:中国经典翻译研究热点问题与研究方法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语言研究中缘何对比语言学具有重要性

KT讲坛精华 | 北京大学郑萱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廖鸿婧老师: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与测评

KT讲坛精华 | 宁波大学许希明教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音盲点

KT讲坛精华 | 上海师范大学陈红教授:生态批评的环境史维度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