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完成度 | 用「公园生活」,实践一种更亲密的「公园城市」

麓湖生态城 麓湖生态城 2024-05-28



公园,似乎从一开始就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些在薄雾弥漫的清晨慢跑的人们,在落日西沉的湖边骑行的人们,亦或是饭后拖家带口在公园里漫无目的地散步聊天的人们……都是公园里万千故事的主人公。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复兴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成为众多生活方式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的公园文化,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决定着城市的生活质感。如果有一天我们厌倦了城市公园,也许就是厌倦了城市生活本身。


因此,当我们在建造麓湖这座水上新城时,「住在公园」成为连接城市与人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将公园搬到“家门口”,兼具不同特色的公园散布城市各处,成为城市生活的主角,并且依然不断进化更新着。开放且多元、与社区协同共享、与自然共生……沿着湖岸的“秘境”探索,或许也是关于如何构建公园城市社区的范例研究。






公园是现代城市习以为常的公共空间,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全新的舶来品。在造公园这件事上,英国是探路者,1847年伯肯海德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公园的诞生,西方随之掀起建设城市公园的热潮。


伯肯海德公园 ©Dave Kelly


而美国则确立了“公园系统”规划的模板,通过《公园法》规划建造一个850亩的大型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因此在1873年诞生,不仅是市民休闲空间,还为公益活动、戏剧、音乐会等提供举办场地,让公共文化在公园发展繁荣。


纽约中央公园 ©Harry Gillen


成都第一个公园出现也很早,1905年人民公园正式开放,去公园散步、喝茶、划船、赏花、春游,变成几代成都人的生活仪式感。


随着现代高密城市的不断进化和更新,在城市复兴浪潮下,城市公园在经济、公共健康、社区发展与公众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越发凸显。2018年,成都率先开始“公园城市”探索,麓湖亦是“公园生活”的逐梦者,通过打破公园与家的边界,让人们可以真正生活在公园里,让都市亲水生活有了具体范本。


麓湖红石公园 | 麓湖的公园打破了公园与家的边界



#


点、线、面结合的公园体系

让山水城市更具想象力


从第一个大型公园——红石公园的落地,到起步区的云朵乐园,再到更具先锋性的水线公园,以及即将落成的湖岛区四大公园的逐一呈现,使麓湖从建设之初便确定的公园体系日趋完善。


麓湖公园系统手绘图(2009年)

(左右滑动)基于麓湖公园实景创作的公园生活插画(2022年)




用「造园」的理念设计,以「点、线、面」结合为特点,麓湖实践着公园生活的理想:引导人们到户外享受人与自然的亲密、建立人与人更熟络的邻里关系,以此串联生态宜居生活。



你可以在独自漫步或呆坐中舒展疲惫的身心,可以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陌生到亲密;或者仅仅是停下来享受自然呼吸,获得纯粹的快乐……尤其在经历过长期居家生活之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互动,似乎从未如此紧密与迫切。身居城市的人们如此需要这些自由开放的生活空间,同时又可以是不被时刻关注、足够放松的一隅


人们需要自由开放的公园承载生活日常




点:

都市里的亲水空间 


点是视觉的最小单位,在景观设计里代表着关键/转折位置所在,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




在麓湖公园体系中,「点」意味着小型的节点公园,因地制宜同时打破局限,打造出安逸的都市自然空间,有着景观「窗口」的效果。



例如巧妙利用地势高低落差的山林溪谷,呈现出树林、溪水、湿地、叠泉、栈桥等多层次的自然空间。为了契合自然规律,树木花草多为成都地域植物,更贴近真实的山林体验。也借此形成绿色屏障,同时兼顾了居住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园空间的公共性。


麓湖山林溪谷兼具多样化的功能,为公共空间提供更多想象力


公园有两个入口,均可漫步抵达湖畔草坡,人们可以选择到林间深处寻一丝静谧,亦可以选择伴着潺潺溪水而下直抵宽阔湖泊。逛公园的路径选择也带来新鲜乐趣。在此基础上,亲水的绿地空间还具备户外活动与露天剧场等多重功能,为公园生活提供灵活多变的想象力。


鸟瞰麓湖山林溪谷


此外,小而美的麓阶公园,可以拾级下湖滨,同时是皮划艇航道的起点之一;而呼应艺展中心的艺展公园,让湖水与道路的连接浑然一体,呈现出蜿蜒明丽的湖湾风光……这些各具特色的小型公园,仿佛是点缀在麓湖的一粒粒珍珠,串起山水城市生活的诗意。


(左右滑动)各具特色的小型公园,串联起山水城市的生活诗意




线:

独特的湖岸线公园景观 



线是点的运动轨迹,它的关键词在于「连接」。




麓湖公园里的「线」,连接的两头可以是道路、建筑、人、自然,随着对象的变换,因而产生不同的意味。



约2100亩珊瑚状水域,造就了连绵延展的湖岸,而丰富的湖岸线是麓湖独有的公园景观,连接起大大小小的公园、居住区、商业区、艺术馆等,为都市滨水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


折线公园是麓湖线性景观的代表,大量转折的公园道路源自西南山地的步行记忆。园内的折廊和折桥强调着连接的功能性,让湖泊、建筑和人的关系更为紧密。以此形成的界面与路径,缓解人们在建筑滨湖空间行走的压迫感。迎着轻朗湖风,行走在舒适步道之上,曲折廊桥构成一派柔美水乡之感,人与自然互为观照。


位于郎酒EOD总部办公区的折线公园是一处线性景观带


沿着湖岸线延伸的公园步道,则将艺展公园、折线公园、山林溪谷串联起来。人们在公园漫步或骑行的路径,便不再是“从一个点出发,抵达一个公园”的形态。居民可以从家门口出发,快速地通过湖岸公园步道,步行到一个又一个公园里,这一过程亦是真正地享受「公园生活」。


 

人们沿着湖岸线可以接连行进在不同的麓湖公园当中,体验各具特色的公园风景


将在未来呈现的湖岛区艺术公园则是一次“湖岸线边界”的大胆突破,基于景观界“扎哈”国际大师玛莎·施瓦茨的水上步道概念,以一座起伏蜿蜒的麓森桥实现着“把水踩在脚底下”的湖居理想。湖岸的桥和公园灵巧地连接起亲水岛链,让人和水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


麓湖湖岛区桥和公园连接的岛链,丰富了亲水漫步体验




面:

探索社区公园新模式 



在红石公园野餐、去云朵乐园遛娃、到水线公园玩水……人们自由自在地将日常生活的切片与麓湖的公园相连,而麓湖则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的公园形态,始终为善于探索生活之乐的人们以新鲜野趣。




麓湖公园里的「面」是大型节点公园,也是麓湖公园精、气、神的聚焦,是居民彼此交往的重要公共空间。



镶嵌在5个组团间的红石公园,俯瞰如同一双紧握的手,用公园把人们凝聚起来。用代表两亿年前的红砂岩保留着土地厚重感,拥有强烈的场地记忆,公园因此而得名。


红石公园随处可见的红砂岩散落在草木间成为点缀


红石公园以其规模和特有的设计,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绿地形式——社区公园。首先服务于社区,5个组团都有直接进入公园的入口,方便全家老小随时随地享受游园之乐。其次,在保留私密性的同时对公众完全开放。


位于五个组团间的红石公园既服务社区也面向公众,是社区公园的一次全新探索。


在此,游客和居民不分彼此,共享服务配套,具有服务社会的综合效益,是城市公园运维模式的一次初步探索。


在麓湖红石公园里居民与游客共享服务配套




现代公园诞生之初就有教化功能,“公园之父“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是社会道德改革的利器。因此,社区的儿童公园也承担着“在玩耍中亲近土地”的自然教育功能。



通过麓湖水域的规划,我们并不担心人们与水缺少交流与互动,但在一座社区公园中,水与居于此或其他游憩者而言,还能发生怎样的联系,又怎样回归自然教育的功能呢?通过云朵乐园的设计与落成,我们为大人与孩子们提供了一座与水为伴的自然博物馆,便是一次“破题”探索。


云朵乐园利用水的各种形态,如冰、雪、河流、池塘……为灵感,设计出曲水流觞、戏水溪道、冰川峡谷、跳跳云等20项游乐、运动设施。


云朵公园景观平面图


由于单纯的娱乐和运动设施实际上很难让孩子体验自然的乐趣,因此,云朵乐园通过设计语言传达出水环境的自然教育,不仅是让孩子们与水的近距离接触,更是利用这些多样化的水形态设计出的交互景观与设施,帮助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过程来认识水的特性,形成对水的感知记忆,并通过水去认知、感受世界。


(左右滑动)云朵乐园以水为媒,传达着自然教育的理念

为了更全面地展现水形态,甚至以漩涡为灵感设计出包含爬网、激光阵等设施的鹿角主题乐园



#


不断迭代进化的公园

始终围绕着「人」展开互动


造公园不是简单的事情,无法一蹴而成,麓湖大大小小的公园同样如此。


从最初规划到现在形成体系,一共经历了以人为本、艺术审美、可互动参与三个阶段,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迭代进化。




这些公园都有着生态的底色,以现代的设计语言,秉承着艺术审美,强调互动参与,实现着复合多元的景观和功能,它们是“麓系景观”基因的鲜活体现。




以人为本:

全年龄段的自然之乐 



公园的游乐性是基本功能,因此要考虑吸引人来可以做什么?森林散步、湖畔休憩、桥上眺望夕阳、相约露天音乐会……人的活动赋予着公园的各种可能性,也让逛公园这件事成为衡量城市生活的重要尺度。


麓湖的公园体系便始终基于“人”的需求出发。例如红石公园设计了丰富的参与性景观设施,有儿童游乐区、阳光草坪、中央烧烤区、静态休息区。麓角滑梯和彩虹滑梯上荡漾着孩子们的欢笑,草坪上是赏花、游玩、野餐的人们,周末一家人来享受美味的露天BBQ,行走在静竹园短暂忘忧的都市人。


(左右滑动)红石公园丰富的场景照顾到全年龄人群的需求


一座理想的城市公园本应如此,容纳下孩子的嬉笑、老人的惬意休憩、年轻人的小确幸,让所有人尽情享受探索自然的乐趣。




动静皆宜,全年龄友好,与城市共建共享,红石公园诠释的正是麓湖的公园精神。




艺术审美:

塑造全新的公园体验 



传统社区公园没有太多“野心”,满足游玩就能吸引人来活动,麓湖的公园体系则为此考虑得更多。




麓湖的公园,从规划时就充分加入艺术元素,让公园的功能不仅停留在玩耍,更具有提高审美、体现在地文化的价值,塑造着全新的逛公园体验。



例如将湖岸线、社区和公园巧妙结合的水线公园,由分水、穿水、叠水、环礁四个公园组成,是麓湖第一座大型的活水公园。利用长1.5公里、宽40米,与多个组团紧密咬合的狭长地带,以四川水文特征为灵感,引麓湖水到公园,是打破地势局限的点睛之笔。作为家门口的亲水公园,水线公园与社区更亲近、更具艺术化、更有在地文脉记忆。


今年6月开放的分水公园,灵感来自于都江堰的文脉记忆,讲述着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引水到天府之国,千年来成都人和水打交道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人们在玩水的时候会对在地文化产生兴趣:“既然成都的水是从都江堰来的,麓湖的水从哪里来的呢?”


分水公园效果图

麓湖分水公园


除了结合文脉记忆增加情感认同外,水线公园还联合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张增增老师,设计出像巨大豆芽的互动艺术装置——「万物生」,它兼具着艺术性和互动性,孩子们一看就会喜欢。从装置里豆芽上的漏斗浇水,就会有光自下往上生长。


分水公园里的「万物生」兼具艺术性与互动性




这也是公园所具备的寓教于乐功能性的体现。你可能没法用语言跟小孩讲清楚生命力是什么?但通过「万物生」这样的互动装置,就能清晰地感受「生命力」的形态。



此外,通过巧妙的涵洞设计,分水公园与穿水公园的行走动线无缝衔接,步行穿越涵洞即可直达。景色亦随之明显变化,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穿水公园结合了川西峡谷沟壑的地貌,拥有水道和步行道两种游玩路线,突破着“因天气变化不能玩水”的限制。


哪怕没有水效,穿水公园也是都市里一座安静的、可以舒适漫步的“峡谷森林”。




可参与互动:

与自然共生的日常 



纽约中央公园是城市公园设计的经典,但它和人们的日常有一定割裂,比如晚上很少有人去,这让逛公园似乎更像是一种仪式感。




麓湖的公园,则致力于把人们的参与频次提高。麓湖的核心是水,以水为载体把人聚集起来,是一件理所当然又奇妙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公园充当着凝聚人群的角色,把家门口亲水玩水真正融入日常。



起步区的麓阶,人们可以乘上小艇游玩欣赏麓湖的水;到了云朵乐园,麓湖承担着寓教于乐的功能;再到水线公园里的踏水、玩水、循水而去,把耍水变得有趣又出彩。


未来,湖岛区的漩涡公园、环礁公园、麓野仙踪、艺术公园四大公园,让都市亲水日常再次进化,人和水的互动频繁,彼此关系更为亲密相依。


漩涡公园概念效果图


湍急的水流因地势回旋,漩涡便是水天然的聚焦。漩涡剧场的存在,是用艺术让人群汇聚,让城市焕发活力。与剧场对应的漩涡公园,则连接起剧场、湖畔、码头、栈桥、森林、社区、城市,让“坐船去看演出”这件事不是一种遥远的想象。


麓野仙踪或许是湖岛区最奇幻的水中森林公园,乘上皮划艇,执桨顺流而下,穿梭在树屋、苔原、叠瀑清潭,获得亚马逊雨林原住民探索自然的野趣。大量的手滑航道存在,让繁忙的都市人可以慢下来,轻松寻得舒适的亲水乐趣。


 

麓野仙踪概念效果图


环礁公园是水线公园的终点。经过了穿水、分水、叠水公园的活泼热闹,水逐渐归为静谧汇入湖岛区。交错生长的“礁石”让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彼此密不可分。人们悠闲地在水上步道上行走,可以直抵岛屿和湖泊深处。


以一座飞跃在湖面上的巨大麓森桥,艺术公园为湖岛区的公园画上完美的句号。“森林”相伴的桥替代着公园绿地的功能,吸引着人们在水上散步、休憩、交往。岸边的公共景观等待着艺术的点缀,为城市公园的参与互动助力。


麓湖公园的不断进化也不断丰富着人们的亲水生活




#


激活城市活力的生活场

构建人与人的亲密生态


在满足与所有人需求关联的诸多功能中,公园最终仍然是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关系的重要场所,是人与人发生链接的自然空间。




因此,以生态为底色的麓湖公园体系,把传统公园的游玩功能和强参与性结合,探索着与社区、城市共享公园的道路,创造着一座新城的社会价值。


麓客岛


麓湖的居民因水、因公园生活而创造着更多幸福的可能,水与公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社区活动、审美和价值观;人们从心底认同珍惜水生态的活动和行为,将赋予城市活力,建立起良好的人与人命运共生的“生态”关系。


在这样的土壤之下,多元化的社群得以在公园里生长:农耕社500㎡菜园实践着“可食地景”的理念;棒球社在草坪练习投球、击球;读书会在竹林中办起书画展;雅集社在花林中寻找插花灵感……


开放的公园是社群蓬勃生长的土壤




正是因为有了公园吸引居民走到户外,人与人才有机会在相遇相识中织就亲密情感,也让社区和城市有着持续鲜活的生命力。同样,社群的蓬勃生长也有了最核心的内驱力。



麓湖以公园为舞台,不断拓展着更多、更丰富的生活样态,也不断实践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功能综合价值。


未来当人们谈起公园,自然地与家园联系在一起,深刻地融入生活,与日常密不可分,那么一切关于公园城市与社区公园的探索,终归让理想落地生花,一切有迹可循。


我们相信,这是所有城市建设者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内容策划万华营销中心·策划部

撰文/新媒体呈现有座山文化





/ URBAN LIFE

城 市

城市完成度·城市与人系列01 | 数读麓湖十年(上)


/ URBAN LIFE

城 市

城市完成度·城市与人系列02 | 数读麓湖十年(下)


/ URBAN LIFE

城 市

城市完成度·城市与人系列03 | 舒适的城市出行体验,如何改变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