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2018-01-10 月刊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

丁酉(鸡)年 冬月廿四  星期三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2018年第5期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本刊特稿】

(第八期) 在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刘奇葆

(第九期) 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刘奇葆

(第十期) 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刘奇葆

(第十一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奋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李屹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和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讲话】


(第四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董学文

http://www.zgwypl.com/show-201-32950-1.html

(第五期)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创新思想的初步理解/张晶

http://www.zgwypl.com/show-201-32965-1.html

(第六期) 文艺评论的时代精神与当代价值/周星

http://www.zgwypl.com/show-201-33200-1.html


【特别策划】


(第一期) ——中国绘画的百年之路

百年中国画发展断想/云德

只有自信中国美术才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刘大为

当前中国画继承与拓展之我见/邵大箴

百年中国美术的艺术规律/刘曦林

略论中国画发展的方向/程大利

中国画发展的结构性调整与变化/郑工

当下中国美术的立场/许俊

中国当代美术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尚辉

(第二期) ——中华文艺之美

节日民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形成/王廷信

梅兰芳艺术和中国美学传统/顾春芳

江南丝竹的民族品性和美学品格/郑晓林

品味中华曲艺之美/贾振鑫

从陈惠芬“荷花奖”金奖作品看军旅舞蹈创作的美学开拓/许诺

《魁拔》系列动画电影的美学意蕴/李凌达

(第三期) ——2016中国艺坛扫描

文化自信:2016戏曲创作演出纵览/傅谨

多元新变:2016国产艺术电影的进步与探索/路侃

厚积薄发:2016中国话剧面面观/宋宝珍

蔚为大观:2016中国美术述评/郑工

(第四期) ——中国新诗百年

我有两个天空——百年中国新诗与外国诗/谢冕

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吴思敬

现代诗:接受响应之要论/陈仲义

21世纪诗歌的“下沉”与“上升”/罗振亚

新诗叙事的诗意生成及其诗学反思/杨四平

新诗的音乐性及形式创造/师力斌

(第五期) ——多维视野下的网络文艺

网络文艺发展:从“互联网+”走向“互联网化”/盘剑

互联网即将催生中国式的大娱乐行业成功模式/龚宇

多元共生、赋魅效果与混合现实:科幻影视视野中的游戏/黄鸣奋

媒体融合时代文艺评论之“变”/林超然 高方

(第六期) ——中华文艺版图中的香港

香港当代文艺思潮的混合性结构/古远清

娱乐启蒙、类型规范与“港味”美学/赵卫防

跨界创意香港造/凌逾

香港电视剧模式和特征及其内地回响/李杨

香港流行歌曲对内地的影响与启示/张燚

(第七期) ——当代文艺中的英雄形象

新中国英雄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演进/宋晓霞 郑石如

戏曲艺术应注重英雄形象的审美价值/赵建新

当代话剧舞台上英雄形象的审美嬗变/谷海慧 谷晗

新时期舞蹈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创作手法/金浩

叙事文艺作品中英雄主题的流变/何弘

(第八期) ——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的IP化策略/常江

反思网络综艺内容生产的三个维度/郑焕钊

网络游戏亟需重塑历史观/高东旭

粉丝经济:重绘网络文艺的“破壁”路径/赵宜 万若婷

(第九期) ——中华美学精神研究

意象之美的哲学本体论基础/张世英

试论当代文学的中华美学精神——以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叙事为中心/金永兵 张鹏瀚

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国现代四位美学家为例/金雅

再论王国维“境界说”及其与传统美学的关系/余开亮

(第十期) ——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创新

溯精神源流 赋文化新篇/云德

当代文艺评论应自觉与文化传统构成一种对话关系/蒋述卓

文艺评论亟待开显汉语性/汪涌豪

人文关怀的批评和未来发展/林鸣岗

(第十一期) ——中国传统艺术及其当代呈现

传统的征用、 转化与慢的艺术/ 李永东

当下戏曲跨界创作的现状与可能/ 颜全毅

以传统之“形”演现代之“神”——谈传统京剧美学精神的当代呈现/刘佳

冲突与反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张春梅

“志怪”传统与中国当代的网络小说/刘畅

(第十二期) ——艺术的科技之维

信息时代科学与艺术互动的三种模式/黄鸣奋

虚拟现实技术条件下传统美学的当代进路/牛鸿英

当代美学的技术挑战及出路/陈海


【理论探索】


(第一期) 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作用/巴特尔

试论传统文化对通俗文艺的价值引领/鲍震培

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维度及构建路径/周志雄

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话剧的“诗化”/王佳琴

(第二期) 中国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史爱兵

(第三期) 中国当代的视觉艺术理论姓啥/梁玖

戏曲的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醒/沈勇

音乐评论应穿梭于梦想与现实之间/刘小龙

试论中国古代的两种“艺道观”/刘跃兵

(第五期) 另一种叙述——后现代与戏剧/林克欢

论提升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水平的方法/朱恒夫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文化传统与话语特色/谢柏梁

从“人类中心”到“万物一体”——纪录片中的生态美学/林玉箫

(第七期) “天人合一”的真实意蕴及其艺术价值/陈传席(上文被《艺术学理论》双月刊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

文艺工作者时代使命的文化学阐释/张建安

重构当代中国美术批评的诗性审美/甄巍

(第八期) 文学批评的思想家原则/傅道彬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研究与“经典化”问题/杨洪承

论绘画艺术的神性境界/王新

(第九期) 古代文论“进入”当代的理论思考/毛宣国

http://www.zgwypl.com/show-201-34511-1.html(被《新华文摘》转载)

试论数字时代文论创新的四条路径/汪余礼

(第十二期) 对中国话剧的哲学思考/田本相


【艺象点击】


(第一期) 从影片《搬迁》看传家之计在于“心功”/王一川

http://www.zgwypl.com/show-201-30924-1.html

沽诗之议/林岫

纪实类医疗节目的情怀与担当/牛光夏 吕雪童

“炮”与“刀”——对《炮神》中一场戏的看法及其延伸/赵彤

谈演奏剧场中的民乐“即兴”/王縯

(第四期) 高等书法教育应重视培育“文心”/朱以撒

“互联网+”时代摄影的产业模式及特征/孙宇龙

(第九期) 产业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电影的生存策略/宋维才

从《长江图》看我国艺术电影的宣发困境/张锐 窦方琦

中华曲艺走出去的战略选择/董耀鹏

(第十期) ——媒介融合与文艺发展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学术宽容与自律/李超德

媒介融合对影视评论的多重影响/戴清

媒介融合下的话语权焦虑与文艺人民性新变/白浩

媒介融合中“70后”诗人的历史焦虑/何光顺

(第十一期) 近年来好莱坞科幻片的美学与政治/陈亦水

卡梅隆影片的“后现代”革命/戴宇辰

(第十二期) 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饶曙光 常伶俐

动画的审美与精神/刘洋 刘文斌

儿童绘本改编影片的造型特点/卢雪菲


【艺海杂谈】


(第二期) 形式批评与古代书论的现代转化/白锐

文艺批评的多声部与元规则/胡疆锋

网络文艺的形态及其评论介入/郑焕钊

(第三期) 论复制活动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秦金根

刍议艺术评论视域下中国画交流话语体系的构建/崔昊

音乐交融之美来自创造/兰维薇

(第五期) 演剧与认路/郑榕

从东方刮起的艺术“中国风”/彭锋

我们的文艺有多少种“现实”?/周志强

(第六期) 纪念汤显祖与当前戏曲创作/安葵

从“题材决定论”到“写意戏剧观”:戏剧创作观念的解放/李伟

美术评论的时代需求与有效供给/马健

(第七期) 电视应多些“文化味儿”/郭必恒

在场的诗学——也谈文学评论的有效性问题/王洪琛

(第八期) 香港和内地文论交流的回顾与思考/黄维樑

新中国“十七年”舞蹈发展的历史经验/仝妍

越剧男班历史作用的再认识/廖亮

从孔子“起舞”看舞蹈批评应有的态度/慕羽

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解析/周子牛

生态话语与当代科幻电影的结构性困境/孙佳山

(第九期) 影视明星“真人秀”的价值透支与生态隐患/厉震林 王晶

网络时代的戏剧批评空间/吴卫民

“互联网+”时代影视评论的新趋势/詹庆生

(第十期) 话剧舞台上的“艺术”之花/刘平

传统“遗忘”理论对当代文艺创新的启示/高文强 王婧

重估与构建:戏曲流派现代转型刍议/郑荣健

变革时期中国摇滚乐的社会学重审/张慧喆

论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根性”/郑升

(第十一期) 当代昆曲舞台上的汤显祖剧作/朱栋霖

香港文学的“在地抒情”传统/蔡益怀

从临摹展开的精神生活/朱以撒

新世纪台湾青春片的小清新风格/李浚 张小琴

(第十二期) 笔墨之新及其前提和动因——兼论“新金陵画派”的形成/樊波

摭谈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构及其要素/王兴国


【艺林百家】

(第六期) 鲁迅与世界经典作家作品中的忏悔主题研究/卢卡舍维奇·C.B./译:岳德维 孔海萍

浅议鲁迅与德国版画艺术/陈燕

(第七期) 谷建芬歌曲作品的艺术特色/魏德泮

古元碾庄艺术实践的经验/郝斌


【青年批评】

输入标题

(第四期) ——文艺评论家的素养

论音乐评论家的修养/丁旭东

论艺术评论人才的媒介素养/温彩云

美术批评家的体力与眼力/屈波


【学术争鸣】


(第五期) 不要误读戏曲文学的“地域性”/周津菁

“画派”概念应慎用/王宏伟

(第十一期) 警惕审美判断与文艺评论的非本土化倾向——从“黄宾虹的山水画没有造型”说开去/梅墨生

魔术是不是艺术?/徐秋


【名作赏鉴】


(第六期) 世事漫随流水——列夫·多金《兄弟姐妹》观后/麻文琦

为现实主义戏剧正名——评列夫·多金作品《兄弟姐妹》/张之薇


【一月一品】


(第一期) ——新编越剧《二泉映月》

一场唯美的视听盛宴/周伟华

形式对本体的僭越/苏凤

不能承载阿炳心灵世界的“二泉映月”/曹南山

(第二期) 主旋律戏曲创作中的艺术创新——评大型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孙昭

母语、影像、文化互动及象征——评电影《塔洛》/邱婧

现实主义的胜利——评长篇小说《河套母亲》/刘志中 刘文斌

(第三期) ——电影《长城》

好莱坞的“功夫梦”与张艺谋的东方奇观/周文萍

全球化时代新美学的一次探索/杨光祖 刘璐

(第四期) 精神关切在基层,扎根生活求创新——评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李树榕

http://www.zgwypl.com/show-127-32736-1.html

江渚上白发渔樵,苍茫下春风秋月——评话剧《朝天门》/张永明

(第五期) 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力作——评话剧《遥远的乡土》/文豪 仲呈祥

戏曲创作的非偶像化视角——评川剧《挂印知县》/廖全京

(第六期) 涵育人心·当代表达——评青春版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孙豹隐

勿为融合而“凑合”——评实验戏剧《罗刹国》/孙艺珍

(第七期) 黄永玉的“精神现象史”——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卓今

悲喜交会的个性化表达——论《庄先生》演出的艺术完整性/张荔

以艺术细节折射时代质感——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郭梅

(第八期) 艺术无涯与历史有待——以话剧《启功》为例/解玺璋

自然之情与平凡人性的“神圣显现”——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顾春芳

(第九期) 观众体验如何决胜市场——评电影《战狼2》/吴春集

(第十期) 一部知识分子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品——评小说《人境》/桂琳

(第十一期) 豫剧《朝阳沟》的经典“密码”及启示/李红艳

(第十二期) 君为国人争人格——评湘剧《护国》/陈志音

不喧哗,自有声——评电视节目《朗读者》 《见字如面》/牛光夏 吕雪童


【境外之镜】


(第二期) 伊朗电影神话的终结/汪方华

诗与真:法国作家塞利纳语言风格的形成/程小牧

http://www.zgwypl.com/show-201-31077-1.html

(第十期) 德国戏剧演出在中国/李亦男

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的“波兰创造”/徐健

(第十二期) 眼动跟踪在电影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局限性/艾德里安·戴尔、莎拉·平克/译:张斌


【读史怀人】


(第一期) 让曹禺活在当今戏剧创作中/王晓鹰

(第二期) 梅阡:弥合文学形象和舞台形象矛盾的导演/吴乾浩

(第十二期) 我心中的诗人苗得雨/刘锡诚


【学术综述】


(第二期) 在文化自信中建构本土评论话语体系——第二届中国文艺评论年会综述/马琳

(第三期) 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暨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综述/张兰芳

(第十期) 电影批评的理路——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学术综述/陈旭光 王伟

(第十一期) 活化传统,探索未来——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学术综述/蒲波

(第十二期) 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文章观点综述/薛迎辉


【创作谈】


(第七期) 三宝:音乐剧首先应该是戏剧!/采访人:马峥


【名家专访】

(第一期) 守望戏剧本体与建设中国学派——访戏剧理论家谭霈生/采访人:赵建新

(第二期) 从中外戏剧的百年互动到中国戏剧走出去——访戏剧学家叶长海/采访人:李伟

(第三期) 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专访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采访人:侯仰军

(第四期) 由中国古典美学探寻文艺评论的根脉与未来——访美学家刘纲纪/采访人:刘耕 王海龙

(第五期) 雅俗共赏的奥秘是求得最大公约数——访作曲家王立平/采访人:赵凤兰

(第六期) 返本开新,追寻大美——访画家周韶华/采访人:蔡家园

(第七期) 文学艺术的“救赎”之道——访德语文学专家叶廷芳/采访人:林琳

(第八期) “微弱的叙述”与“不确定”的力量——访文学史家洪子诚/采访人:杨宸

(第九期) 美术,穿越中西——访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采访人:白锐

(第十期) 把人民画活——访著名画家刘文西/采访人:屈健 刘艳卿

(第十一期) 自由的精灵和沉重的翅膀——访诗歌评论家吴思敬/采访人:艾超南

(第十二期) 探索中国水墨现代“画”之路——访画家刘国松/采访人:李昌菊



本刊稿酬与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一次性给付作者,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杂志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出版时间:每月25日

邮编:100083

邮箱:zgwlplzx@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342/J

定 价:25.00元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常务副主编:周由强

微信版核发:胡一峰 何美

网编:熊然

封面图设计:李维娟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审稿专家阵容亮相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来稿须知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提示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2期:语音速读与图文版来啦(附本期获赠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1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1期特别策划·中国传统艺术及其当代呈现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1期:触摸最新文艺评论思想专题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2018年,《中国文艺评论》将加大基础理论类论文刊发比重,欢迎大家赐艺术学、美学、文学等学科领域学术论文,尤喜关注前沿、聚焦问题、体例规范的研究论文,篇幅不限。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杂志电子版。欢迎文末留言谈你对2018年《中国文艺评论》选题策划的新期待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