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铁岗位“外包”投票结果出炉!说明了3大问题

罗非 地铁的真相 2024-04-03

昨日,平台发文《地铁最应该被“外包”的岗位不是站务员,是它!》,文末的分享互动吸引广大同行开展投票。


你觉得地铁哪个岗位应该外包?

截至发稿前,投票结果如下



肉眼可见,领导干部、综合职能人员这两项断崖式超过其他项目。2000多票建议把综合职能人员外包,5000多票则是建议把领导干部外包。



这样的投票结果

或说明了3大问题



01

生产岗&管理岗工作性质的差异


在地铁公司,管理岗属于文职类工作,靠脑力干活;生产岗位属于属于技术类工作,多数情况靠体力活。管理方由于靠脑力,作息时间看似朝九晚五,实则需要经常加班完成本职工作。管理岗很羡慕生产人员工作内容单一,按时打卡上下班。


然而,在地铁公司,生产岗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窘境?生产人员需要熬夜,丰年过节还要坚守岗位,没有休假。他们很羡慕管理人员能坐办公室,生物钟正常。


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在地铁公司都有各自需扮演的角色。在公司内,往往是管理人员会给生产人员提出要求,生产人员遵照执行。现实点说,就是生产人员要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安排。


好比西方斯坦福桥实验,让两拨人角色扮演,一方作狱警,一方作囚犯,久而久之,狱警会变得暴力、专横。囚犯会变得懦弱、服软。


工作上的差异,以及一方受管、一方掌权所积累的矛盾,从投票结果上一目了然。为什么大量员工对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如此抵触?是存在某种误会,还是有人不作为?




02

生产岗&管理岗信息不对等


关于公司信息,管理人员比生产人员了解更快、更透彻。为了便于管理,管理人员会将信息做部分隐蔽,选择性公布。避免大量生产员工剧烈动荡。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到年底,所有员工都会猜年终奖能发多少?其实这个数目,早在1个月前、甚至几个月前公司财务部门都已知晓。但是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让大家知道呢?


还有所谓的公开竞聘、面试等,其中猫腻、晦涩的情况,在行业里的都明白。


以上例子或许并不恰当,但管理人员依靠信息不对等的优势可以做到很多事。反之生产岗位也会免不了会吃亏。对于信息,管理岗有许多需要“保密”“不声张”“艺术化处理”的部分,放给生产岗或许会变成另一种味道。


近几年国内外“监听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信息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3

生产岗&管理岗追求不一样


管理人员也好,生产人员也罢。都是为了挣钱选择到地铁公司打工的。然而在工资固定的单位,钱是没的挣了。那还能追求什么?


管理人员为政绩,为颜面。生产人员则就朴实多了,求个安稳。由于两方需求有区别,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产生矛盾。


生产岗的本职工作就是固定的生产任务,而要挣表现的管理人员就没上限了。没上限给固定的施加工作量,那肯定不乐意。一没加钱,二没调休,难道只为完事后的一声“谢谢”?




科学健康的地铁管理模式

应该是怎样的?


作为地铁从业者,我们真正期待的是哪一种健康科学的管理模式呢?当然是:做实事,踏实干,不官僚,不形式,这才是我们基层员工想要看到的。


地铁员工并不排斥被管理,但需要的管理是能够正确的指出方向、有的放矢,给生产员工起到带头作用的方法。而不是说为了自身的业绩,为了应付领导的安排,为了鸡蛋里面挑骨头,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


人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生产岗、管理岗本是一家,何必咄咄相逼?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就是换位思考。



今日话题

关于昨天的投票结果,你还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到评论区分享一下。


文末互动


支持综合职能部门外包点【赞】

支持领导干部外包点【在看】



推荐阅读

有人建议“站务员外包”,列出5大理由


某地铁没有兑现员工补贴,结果……


说“乘客素质越来越高”的人,是眼瞎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