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掀開中國攝影史新篇章的「四月影會」,第一次留下完備記錄

港中大出版社 不激不随 2021-07-15


四月影會是改革開放之初首個民間自發的青年攝影團體。它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舉辦的三回藝術攝影展,是一場攝影觀念更新運動,掀開了中國攝影史的新篇章,在文化藝術界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自然.社會.人」展覽招貼


四月影會1979年4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的第一回展覽,以「自然.社會.人」命名,是當時轟動京城與文化界的事件。參與者們面對文化荒蕪、尚不確定的社會未來,展覽主要發起人王志平在前言中寫道:「攝影,作為一種藝術,有它本身特有的語言。是時候了,正像應該用經濟手段管理經濟一樣,也應該用藝術語言來研究藝術。」第一回展覽,與隨後而來的無名畫展、星星美展一樣,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端性事件。


王志平為第一回展寫的前言


《風燭殘年》

王志平攝,1979年展


這一在文化界有著廣泛且深遠影響的事件至今已有四十年,可是四月影會的緣起與經歷並未得到全面、系統的回顧和梳理;它的意義與價值,也尚未得到藝術界的充分重視,展開討論,予以明確。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相關資料難以尋覓。


《殘局》

李曉斌攝,1979年展


《籠裡籠外》

我很自由,你們也很自在,到底誰在籠裡,誰在籠外?

王苗攝、葉文福詩,1979年展


《漫步》

金伯宏攝,1979年展


最新出版的《四月影會》(三冊加函套),內容包括首次公布的展覽作品文獻與文檔、當時文化藝術界對展覽的報導與評論、四月影會主要成員及相關人士的訪談,是有關四月影會最齊備的資料彙集。


《四月影會》

徐勇 主編

葛磊 執行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1


第一冊「現場」,主要為展覽現場圖片與當時資料的影印件,以三回展覽的先後排序。第一、第二回展輯入資料較多。第一回展的時間點和作品呈現,不僅在創作意識上對宣傳圖像形式進行了反思與批判,更是回過頭,跨越數十年對民國攝影藝術的伸手接續,顯示了策劃者和參與者對藝術現代性的自覺訴求。

第一冊 「現場」



第二冊「檔案」很特別,是一份基本完整的第一回展作品現場攝影記錄,用35毫米底片直接影印貼在稿紙上,共283頁。唯一缺失編號第119頁。檔案照片是作為官方的中國攝影學會派人拍攝的,四十餘年的稿紙顏色呈黃。這份檔對四月影會的研究十分重要,可以彌補當事人的記憶損失,糾正以往有關第一回展作者與作品數量統計的誤差,也說明當時的官方攝影體制與民間四月影會之間的關係。

第二冊 「檔案」



第三冊「觀點」的內容,全部根據四月影會三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的現場發言,以及會前會後對當年相關人員採訪的錄音錄影檔整理。研討會參加者除四月影會主要成員外,還邀請到當時官方攝影體制內的有關成員,《今天》詩刊、無名畫會、星星畫會成員,當代藝術學者、攝影學者等共聚一堂。會前會後採訪物件共二十人,希望提供多元、多層面相互交叉印證的史實與觀點。

第三冊 「觀點」



這套書為那個充滿熱情的年代留下了歷史紀錄,促進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和研究四月影會。




本社相關書籍

《Stars 79–80 星星美展》(英文版)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



《沙龍沙龍 Salon Salon》 (雙語版)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


- end -


➤ 購書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發送電郵到cup-bus@cuhk.edu.hk➤ 轉載或合作請聯絡微

近期推送: 彭小蓮逝世兩週年,遺作《編輯鍾叔河》獲「香港出版雙年獎」【最新出版】黃進興《歷史的轉向》 ➤ #靠實力也要拼顏值# 港中大出版社封面入選國際設計展 柯文談他的中國史研究之旅➤ 史學大家王賡武七十年前的愛情故事:「我一開始就注意到那個可愛的姑娘」 閱讀日選書:生活在他方——讀異鄉人的故事➤ 余英時悼張光直:一座沒有爆發的火山 | 張光直90週年誕辰紀念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紅色工程師 | 中國與周邊

駱駝祥子 | 與中國打交道 | 彌敦道懷舊

上山下鄉 | 佛教改革 | 左翼文學研究 | 報業改造

鄧小平 | 臺灣社會 | 垃圾 反行爲 | 張愛玲

女性與戰爭 | 釣魚島 | 小王子 | 魯迅 | 楊振寧


以及:

傅高義 | 北島 | 錢穆 王賡武

周有光 | 孔飛力 | 夏濟安 | 韓南

狄培理 | 汪暉 | 李歐梵 | 何浩

周耀輝 | 周保松 | 朱麗雙 | 閻小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