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大林:權力的悖論》:從斯大林出發的現代世界史

港中大出版社 不激不随 2022-07-24

香港書展季又到啦

近期我們會密集推送

書展攻略、新書資訊、

講座預告、新書書單⋯⋯

歡迎在不同平台關注我們:

豆瓣:cuhkpress|小紅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斯大林(上下冊)

權力的悖論,1878–1928

斯蒂芬 · 科特金(Stephen Kotkin) 著

李曉江 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書



🏅️普利策獎傳記類決選書目🏅️


「史詩級傳記。

只有托爾斯泰能與之媲美。」

——約翰 · 加迪斯(John Gaddis)

耶魯大學教授、普利策獎得主


歷史上沒有人比斯大林獲得過更多的權力。他執掌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蘇聯長達30年,並將其打造為超級大國。他不僅統治著跨越11個時區的人口,也深刻地改變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整個20世紀的面貌。

 

「一部斯大林的傳記要比其他任何歷史人物的傳記更接近於一部世界史。」這是我們最新出版的《斯大林:權力的悖論,1878–1928》作者斯蒂芬 · 科特金(Stephen Kotkin)對這本書的定位。這本書不僅寫了斯大林人生的前50年,還描述了從斯大林出發的現代俄國史和世界史。充滿革命和動亂的現代俄國、20世紀的世界地緣政治、斯大林塑造自我和改變世界的故事,都在書中得以展開。

 

本書結合大批的蘇聯解密檔案、已刊資料,和西方既有的研究成果,深入細緻地考察斯大林及其所處的歷史世界,並進行了開創性的詮釋和扣人心弦的敘述。難得的是,即使是處理如此宏大複雜的主題,作者仍然可以把嚴密的學術考證化入歷史小說一般精彩的寫作之中,材料的消化和裁度、敘述的節奏和鋪排、語言的凝鍊和機鋒,可以稱得上是傳記寫作的新典範。


「讀完上千頁,讀者仍意猶未盡,這是科特金筆力的明證。」

——《紐約時報》


「達到了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的最高標準」

——《華爾街日報》


「最出色、最清晰的歷史寫作」

——《英語歷史學評論》


「紀念碑式的綜合性著作」

——《歐洲歷史學季刊》


「我們這個時代的代表作」

——《斯拉夫評論》


作者斯蒂芬 · 科特金在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執教多年,是歐美學界最傑出、最權威的俄國史研究者之一。對斯大林的研究——這是米歇爾 · 福柯推薦給他的課題——貫穿了他的整個學術生涯,他早年的研究《磁山:作為文明的斯大林主義》就奠定了美國蘇聯史研究的新方法。《斯大林》是科特金教授的集大成之作,光是寫作就耗費了十年之久。在英文世界,或許沒有人比他更合適來寫作斯大林傳了。



斯蒂芬 · 科特金(Stephen Kotkin),普林斯頓大學約翰 · 伯克隆(John P. Birkelund)歷史學與國際事務榮休講座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克萊因海茲(Kleinheinz)高級研究員。 

研究領域為19與20世紀俄國、 東歐與歐亞大陸的歷史。被《紐約客》譽為「當代最深刻、 最出色的俄國史研究者之一」。

著作有Magnetic Mountain: Stalinism as a Civilization(1995)、Armageddon Averted: The Soviet Collapse, 1970–2000(2001)、Uncivil Society: 1989 and the Implosion of the Communist Establishment(2009)等。


今天的推送就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目錄,以及作者特別為中文版撰寫的序言和第一部〈雙頭鷹〉的節選。


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及致謝

地圖

 

第一部 雙頭鷹

第1章 帝國子民

第2章 拉多的門徒

第3章 沙皇制度最危險的敵人

第4章 立憲專制

 

第二部 杜爾諾沃的革命戰爭

第5章 愚蠢還是叛國?

第6章 卡爾梅克救星

第7章 1918:達達主義和列寧

第8章 階級鬥爭與黨國

第9章 發現之旅

 

第三部 衝突

第10章 專政者

第11章 「把斯大林調開」

第12章 忠實的學生

第13章 勝利中的失敗

第14章 西伯利亞之行


尾聲 如果當初斯大林死了


譯後記

註釋

參考文獻

 

封面設計:何浩



中文版序(節選)

 

對於共產主義現代中國的到來,斯大林是第二重要的角色,僅次於毛澤東。可查閱的有關斯大林的第一手原始文獻,數量多得驚人,使得研究者能夠深入探索他的生活以及統治。⋯⋯事實上,關於斯大林,最大的挑戰不是有些文獻仍然保密、無法查閱,儘管這一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存在;相反,挑戰在於文獻太多了。研究者必須閱讀並理解數百萬頁從前保密的材料,涉及斯大林的方方面面——從國內的高階政治到地緣政治,從經濟到文化與社會,而且是在全球的尺度上。斯大林已不再神秘。


不過,斯大林的傳記該怎樣構思和寫作呢?他是世界上最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但他的早年可以說微不足道。斯大林來自俄羅斯帝國偏遠的邊疆地區,出生於一個比較貧困的家庭,而且,除了年輕時在格魯吉亞一個氣象台短暫地當過氣象員之外,多年來一直沒有工作。他很幸運,上了正教會辦的學校,但沒能上大學,也沒有讀完正教神學院,沒有成為神父,在成年時也沒有真正的職業。他在沙皇俄國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斷受到政治警察的滋擾,被捕、坐牢和流放都是家常便飯。他多次從流放地逃脫,但又被送了回去。那時的斯大林幾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除了幾本書外身無長物。他錯過了前半生最重要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他被困在偏遠的東西伯利亞。要等到1917年秋天,在將近39歲的時候,他才過上穩定的生活,成為在俄國掌權的布爾什維克核心圈的一員。


這些情況意味着,任何斯大林的傳記都不應該專注於他那相當正常的童年和基本上無足輕重的青年時代的瑣碎細節——尤其是,所謂斯大林早年生活的細節,許多不過是傳說,而非事實。相反,有點悖論的是,斯大林的傳記一開始必須關注他所生長的更廣闊的世界,而在很久之後,在他掌權之後,又要關注他將要塑造的世界。不僅如此,正如讀者將會看到的,這部傳記甚至認為,在掌權之前斯大林的個性尚未完全定型,而斯大林的個性塑造了蘇聯的體制和世界的歷史背景。


沙皇警察機關的犯罪嫌疑人斯大林的照片,巴庫,1910年3月30日。


更確切地說,本書認為,掌權的經歷——建立和施行專政權力的數十年——形塑了斯大林並造就了日後世界所知的那個人。斯大林形塑了那種體制,那種體制也創造了斯大林。隨着時間的推移,斯大林其人與他所生長的世界越來越合而為一,這個過程起初很慢,但後來越來越強烈,直到最後,斯大林的傳記開始變得像世界歷史。

 

中國的讀者會進一步看到,本傳記的注意力集中於俄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因為在歐亞大陸的興衰變遷中它們的歷史軌跡有着深刻的關聯。歷經幾百年才聚合起來的沙皇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中解體了。而列寧,以及更大程度上斯大林,設法用新的形式再度將其聚合,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俄的行動者,其中許多來自西伯利亞,曾幫助蒙古革命者將外蒙古從中國分離出來,將其變為蘇俄的第一個衞星國(或附庸國)。此外,在布爾什維克奪權之後的第一個十年,斯大林以及其他蘇俄幹部深深介入了中國國內的政治,本書對此作了一些新的分析。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爭奪在整個歐亞大陸的影響力,既合作又競爭,時常針鋒相對。這種關係構成了延續至今的一段漫長歷史軌跡的一部分,斯大林在其中扮演了令人生畏的角色,並最終與毛澤東糾纏在一起。

 

作者希望,《斯大林》第一卷能夠促進中國讀者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反思中俄關係,這一關係在近現代曾經歷種種影響深刻的事件,而將來也會見證許多程度更甚的曲折和轉變。

 

傑出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能夠承擔我這部作品中文版的出版工作,令我由衷感激。這樣一項工作的規模和挑戰是巨大的,但陳甜和胡召洋為了確保給中國讀者提供準確流暢的版本,孜孜不倦地工作,他們的付出遠遠超出了職責所需。我非常感謝他們兩位以及出版社的其他同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是溝通中西方學術界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橋樑,能夠在這裏出版作品,對我來說是一份獨特的榮譽。

 



第一部 雙頭鷹(節選)

 

斯大林生在高加索的貿易和手工藝之城哥里。他出身寒微,父親是鞋匠,母親做些漿洗縫補的營生。但是在1894年,他進了高加索第一大城市梯弗利斯的東正教神學院,學習成為一名神父。要是那年有個俄羅斯帝國的臣民睡着了,30年後醒來時就會遇到很多驚人的事情:到1924年,有個叫電話的東西隔着很遠的距離就能實現幾乎即時的交流,車輛不用馬拉也能行駛,人在天上飛,X射線可以看到人體內部。一種新的物理學設想原子內部有不可見的電子,而原子在輻射時會發生裂變。還有理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彼此相關,可以彎曲。女人有的當了科學家,有的炫耀新奇的髮型和服飾,並以此為時尚。小說讀起來是夢幻般的意識流,僅僅描繪形狀和色彩的畫作也會得到很多人的讚賞。由於所謂的世界大戰(the Great War,1914–1918),全能的德國皇帝下台了,與俄國為鄰的兩大宿敵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消失了。俄羅斯本身基本完好,但其統治者出身卑微,而且來自帝國的邊疆。對於我們假想的這位沉睡30年並在1924年醒來的瑞普 · 凡 · 溫克爾(Rip Van Winkle)來說,這樣的情形——一介平民,而且是格魯吉亞人,接過了沙皇的權杖——實在是太驚人了。

 

像斯大林那樣從帝國邊緣地帶走上權力的最高層,雖不常見,但也不是沒有先例。1769年,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二的拿破侖 · 迪 · 波拿巴(Napoleone di Buonaparte)出生在科西嘉。那是地中海上的一座島嶼,前一年剛剛(由熱那亞共和國)被併入法國。這個年輕人因而獲得一定的權利,可以進入法國的軍校。拿破侖從來沒有改掉自己的科西嘉口音,可他不但升為法國的將軍,還在35歲時成了法國世襲制的皇帝。平民阿道夫 · 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出生地完全在他日後統治的國家之外:他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的邊疆,1871年德國統一時把那裏漏掉了。1913年,24歲的希特勒從奧匈帝國搬到慕尼黑,正好趕上加入德意志帝國的陸軍參加世界大戰。1923年,希特勒因為後來的所謂慕尼黑「啤酒館暴動」而犯下叛國重罪,但一名有民族主義傾向的德國法官無視相關法律,沒有將這個並非德意志公民的人驅逐出境。兩年後,希特勒放棄奧地利國籍,成了無國籍人士。直到1932年,他才獲得德國國籍,當時他是以某種藉口入籍的(表面上是要擔任布倫瑞克的「土地測量員」,而布倫瑞克是納粹黨的選舉根據地)。次年,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走上了成為獨裁者的道路。按照希特勒或拿破侖的標準,斯大林的確是作為他所屬帝國的臣民長大的,因為早在他出生前77年格魯吉亞大部分地區就併入了俄國。儘管如此,他從卑微的邊緣地帶一躍而起仍然是不太可能的。


紅軍如林的槍刺,1920


要解釋斯大林的專政政權,難度很大。他掌握着橫跨11個時區的所有人——戰前最高峰超過兩億人口——的生殺大權,就連沙皇俄國最偉大的專制君主也要自嘆弗如。這樣的權力在年輕的索索 · 朱加施維里(Soso Jughashvili)〔編注:即斯大林〕的傳記中是發現不了的。就像我們將會看到的,斯大林的專政統治是一些巨大的結構性力量的產物:俄國專制政治體系的演變;俄羅斯帝國對高加索的征服;沙皇政權對秘密警察的依賴以及與恐怖主義的牽連;歐洲社會主義的空中樓閣;布爾什維主義的地下密謀性質(沙皇專制的翻版);儘管具備了所有條件,但俄國的極右勢力並沒有發展成法西斯主義;全球性的大國競爭,以及破壞力驚人的世界大戰。沒有這一切,斯大林永遠不可能和權力沾邊。除了這些大的結構性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偶然因素,例如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戰爭期間的退位,亞歷山大 · 克倫斯基(Alexander Kerensky,1917年取代沙皇的臨時政府的最後一位首腦)的失算,布爾什維主義的許多左翼競爭力量的作為、尤其是不作為,列寧的多次中風和他在1924年1月的早逝,以及布爾什維克中斯大林的競爭對手的自負和愚笨。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與家人


還可以進一步設想,年輕的朱加施維里本有可能會像他的眾多鄰居一樣死於天花,或者被巴統和巴庫貧民區中特有的其他致命疾病奪走生命——他在那裏鼓動社會主義革命。警察機關的工作要是稱職,本來是可以判他到銀礦做苦役(katorga)的,而許多革命者都在那裏早早地死去了。朱加施維里本有可能在1905年革命後的鎮壓中成為法外處決的一部分,在1906 至1907年間被當局絞死(1905至1906年間,有1,100多人被絞死)。或者,朱加施維里也可能由被他戴了綠帽子的很多同志殺掉。即便斯大林在童年或青年時死去,也不會阻止世界大戰、革命及混亂,後羅曼諾夫皇朝的俄國還是有可能出現某種形式的威權主義統治。但對於這位出身卑微的年輕人而言,他出人頭地的決心,他的機詐,他久經磨練的組織才能,將有助於改變1917年以來布爾什維克革命初期的整個結構性景觀。斯大林在布爾什維克專政內部殘酷、巧妙而又頑強地建立起了個人的專政。然後,他發動並完成了對整個前帝國血腥的社會主義改造,領導並打贏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讓蘇聯成為全球事務的中心。最終,就像我們將會看到的,一部斯大林的傳記要比其他任何歷史人物——哪怕是甘地或丘吉爾——的傳記更接近於一部世界史。







➤ 購書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發送電郵到cup-bus@cuhk.edu.hk➤ 轉載或合作請聯絡微信後臺
近期推送:➤ 2022香港書展攻略 港中大出版社|2022香港書展精選新書 王笛《茶館1950–2000》:在茶館重新發現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 夏日限定快樂:三場書展來襲! 還原一段難以追溯的張愛玲香港往事:《緣起香港》 鍾叔河:五十歲才開始編輯生涯,用炬火照亮了一代讀書人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紅色工程師 | 中國與周邊

駱駝祥子 | 與中國打交道 | 彌敦道懷舊

上山下鄉 | 佛教改革 | 左翼文學研究 | 報業改造

鄧小平 | 臺灣社會 | 垃圾 反行爲 | 張愛玲

女性與戰爭 | 釣魚島 | 小王子 | 魯迅 | 楊振寧


以及:

傅高義 | 北島 | 錢穆 王賡武

周有光 | 孔飛力 | 夏濟安 | 韓南

狄培理 | 汪暉 | 李歐梵 | 何浩

周耀輝 | 周保松 | 朱麗雙 | 閻小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