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小馆,我的心如被调和过的咖啡 | 走寻

2017-01-02 发现未知之美 走寻


[ 本文共计2442字 · 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

文 | 轻音  图 | 豆瓣


在每个值得被追忆的城市里,

总要暗藏某些角落,

是可以让过劳的灵魂自由休息的地方。

在台北  那些所谓稀有的角落,

就是咖啡馆。

 ——简铭甫




你是否也有上了一周的班想要放松的时刻。


你是否也有在节假日不想去拥挤景点只想安静坐一坐。


你是否也有下雨天没带伞刚好巷口转角有家灯光昏黄的店。


如果你和我一样,想到的也是咖啡店。




台湾有部电影叫《第三十六个故事》。台北市的一角,伫立着一间清静雅致的咖啡店。它的主人朵儿和蔷儿,是一对姐妹花。朵儿经营咖啡店的梦想由来已久,当终于实现了梦想,其后,却并不是特别顺利。咖啡店慢慢归于平寂后,她们想出了以物换物的好点子。吸引各色人物,以寻找、交换彼此的心爱之物,咖啡店渐渐热闹了起来。


事实上在台北真的有朵儿咖啡店,朵儿咖啡店的装修温馨、清新、自然,原色的木地板搭配带有土耳其蓝的梦幻色调,让人不自觉陶醉在其中。



《第三十六个故事》电影剧照


周一到周日,这里供应不同口味的蛋糕。墙上挂的小物装饰,又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来这里的人,多少还是理想主义者,其实,和陌生人分享彼此的故事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事。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不少的咖啡连锁店,例如星巴克。台北也有很多的咖啡店,但是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台北更多的是私人经营的有主题气息、独立气质的咖啡店,更受欢迎的也是这些。一家好咖啡店不但能喝到好喝的咖啡,还能欣赏到咖啡经营者的品位及思想。另外在咖啡店消耗的“无用”时光,也是我们聆听自己最好的方式。


在台北,你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都能够买到新鲜、专业、美味的咖啡。就更别说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弄的特色咖啡店了,台北人很热爱咖啡,面积仅仅270多平方公里的台北,却拥有上千家咖啡店,密集程度超过许多欧美国家。对众多咖啡爱好者来说,台北简直是天堂。



近些年,很多国人喜欢去台北旅行。当然除了方便的交通,语言没有障碍,台湾有众多的美景美食……让我说的话,台湾还有一个原因吸引着我,那就是台北有太多喜欢的咖啡店。每座城市都有它特有的气质,而在台北,文艺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在国内,我们会发现去咖啡店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但是去到台北就会发现,上了年纪的老人泡咖啡店也很常见。很喜欢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谁说人老了就要冲淡对生活的热情。不在乎年龄的限制,用心享受每一天才是活出了应有的姿态。




上午过了9、10点以后,当上班族和学生纷纷回归到写字楼和学校,大街小巷的咖啡店变成了老年人的天下。点一份50元台币的套餐,就有10多种咖啡和蛋糕可选。在此和自己的老友一起叙旧聊天,谈政治讲生活,一上午的时间便可以打发。


对台湾人来说,喝咖啡已经不单单是饮食那么简单了,也是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一种审美哲学。即使不喝咖啡,也愿意独自一人或者两三人去咖啡店小坐。




很多喜欢独立杂志的青年想必对台湾杂志《小日子》不陌生,小日子杂志更是还有与它一体同名的主题咖啡店。


小日子咖啡店的门面和这本同名杂志简直是一模一样。以白色为主基调,清新而简单。进到咖啡店就会发现里面分两部分,一边卖咖啡,一边卖生活美学杂志。


意式蛋糕中的提拉米苏(Tiramisu)在意文里的意思是“带我走”,而小日子咖啡店一边喝咖啡,一边卖书,就像是人们喝完咖啡顺便想带一本书回家,这样想就变得有种特别的浪漫。




小日子就像是在告诉大家,每一天都值得被珍视,每一天都不可以忽略。即使在平凡生活里的小日子,也有属于它的小确幸。想必来到小日子咖啡店的人,会自觉放慢步履匆忙的脚步,留意生活中每个琐碎美好的闪光时刻。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理想咖啡店的样子,而有绿树遮掩的落地玻璃窗,则是我喜欢的咖啡店的样子。想起有次朋友约我在一家咖啡店见面,咖啡店有大大的玻璃落地窗。此时深圳还在盛夏,但是窗外特有的南方绿意茂盛的树遮挡了大部分光线,只有些许温柔细碎的日光洒落进来。照在边喝咖啡边读书的一位姑娘身上,又寂静又美好。


所以我认为有大大落地窗的咖啡店,在我心中是可以加分的。台北有家咖啡店叫咖啡时光,名字和台湾知名文艺片侯孝贤导演的《咖啡时光》同名。



《咖啡时光》电影剧照


这个咖啡店还真的开在了电影院,叫光点电影院。有光影和咖啡的结合,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棒!两层的白色小阁楼,一楼是咖啡店和电影院,还有一间是叫光点生活的精品店,出售设计精品以及电影书籍、唱片、影碟等等。咖啡馆的门口贴着很多艺文咨询,演出咨询还有电影海报,是一些经典电影或者小众电影。


咖啡时光的饮料菜单显然也是在贩卖一种情怀,有一种饮料叫最好的时光,也是侯孝贤的同名电影。在一个夏天的午后,避开外面的燥热和喧闹,推门走进这一方清幽之地,无论是看书还是听歌,发呆亦或做梦,不就是最好的时光吗?




在台北,有很多老房子都经过了历史铅华的洗礼,由此很多老房子都沉淀着往事烟云。


台北有家咖啡馆叫二条通绿岛小夜曲咖啡店,追遂店里的历史背景,最早是日治时期一位摄影师所有。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后,变为警政单位宿舍,传统老屋子有和式屋架、高架木地板、竹編灰泥墙、雨淋板外墙等,历经时光岁月的摧残已渐渐不再使用。


直到2008年建筑设计师的接替下,主张保留旧貌,仅更替陈年老旧建材使其屋齡更持久,原有的日式情怀与古朴风格皆未更变,与当年无二,成就了今天的复古二條通。




这座屋龄已有80多岁的老屋,深得一位同样80多岁的老先生青睐,这位老人住在台北的闹市街区,但是自从退休后,他每天都会固定来这里。点一杯,坐上大半天。他总是习惯性的坐在同一个座位,他喜欢穿剪裁合身的西服配领带,黑色漆皮鞋,很少言语。尽管80多岁的高龄,但依旧穿着考究,是位有涵养的绅士。


他每天都会看当天的报纸,看完后就沉默的望向窗外凝视很久。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老人,总觉得他像是在等待什么人的出现。不然为何他的眼神像是在寻觅,即使日复一日没有等来要出现的人,老人仍旧像是坚守仪式般每天来到咖啡店。




也或许这座老房子曾经有属于他回忆里的故事,往事随风而散,但是这家有昔日旧时印象的咖啡店,或许能让他找到心中尚未消逝的灯塔。


新街道永远保留这样一个怀旧光景,让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了可以追忆往事和青春的栖息所。那么,这件事情就很有意义。


咖啡店星罗棋布的遍布台北的大街小巷,台北的文艺是凝聚在生活的内在,而不是所谓的装和卖弄,也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刻意和做作。台北人对咖啡的喜爱,是油然而生的情感契合。


在咖啡店,故事常在。

 
走寻独家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点击"稿"了解更多详情


—— 热文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  |  咪蒙被狂撕  |  郭德纲干爹  |  畅销书作家 | 走失的80年代  |  雾霾来了 | 鲁迅  |  走向死亡的农村  |  张艺谋的才华  |  敦煌之殇  | 冯小刚在官场 春晚女王 | 无车之城 | 郭敬明 |  梵高  |  作家韩寒


出品人 · 施晗  |  监制 · 彭能波 王伟

执行主编 · 冯志亮  王强林

编辑 · 周晓莉  葛朋超  |  设计 · 苗雨   

长按二维码  关注 ·「走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