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长不大的人,一起住进芭比之屋

W* 卷宗Wallpaper 2024-03-25

1959年3月,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Mattel)推出了一款名为“芭比”(Barbie)的人形娃娃。半个多世纪间,芭比与时代的步伐同频,在不同的社会思潮间流转,其自身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设计风潮的更迭,以及青少年偶像观的进步。她也早已从一个工业产品,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可以说,芭比是我们望向世界的一个切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民权运动的兴起,芭比也开始摆脱单一的玩偶形象,披上了各种职业装,甚至拥有了自己的“梦想之家”(Dreamhouse)。



上图、中图:2023年,由《Pin-Up》出版的《芭比之屋:建筑调查》,记录下芭比在时尚、设计、室内与文化中的创新;

下图:书籍中“芭比之屋”的建筑平面图



在这处不大的天地中,芭比的世界逐渐成形,芭比之屋室内的每一处装饰都折射出她的身份、个性和当时的风尚。她会在此开展社交活动,也会在这里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就像《精灵宝可梦》和《哈利·波特》引发了无数孩童对“异世界”的向往一样,“梦想之家”不仅是芭比人格化的象征,也所有男孩和女孩的梦想。


🏠这个六一儿童节,让我们坐客象征美好与梦幻的芭比之屋,在问世至今的67年间,芭比的“梦想之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电影《芭比》中的芭比之屋实景,设计灵感来源自建筑师Richard Joseph Neutra以及摄影师Slim Aarons的作品,参考了芭比之屋的特殊比例与外观



1962年的第一代芭比之屋,Evelyn Pustka为《Pin–Up》拍摄



1962年,首个芭比之屋释出,“这不只是一处居所,更是一份‘独立宣言’。”文化记者Whitney Mallett表示。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意识形态震荡。从法国的“五月风暴”、美国的平权斗争,到席卷多国的反越战游行,激进的左派思想成为了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的驱动力。女性与男性同工同酬的政策颁布,女性的社会职能也不再是“母亲”和“妻子”。


芭比之屋也传递了以上信号。线条流畅的现代风格家具整齐地放置其中;大面积的芭比粉与明黄色错落出现,带有灰调的蓝色平衡了视觉上的冲击力;阅读角、梳妆台和会客厅等功能区划分明确。



第一代芭比之屋是由可折叠的板纸制作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芭比之屋是用可折叠的板纸制作而成的,我们可以在客厅的书架上看到大学的课本,并且房屋中没有厨房的设置,这意味着当时的芭比已经在接受高等教育,它的小屋也呈现了彼时独立女性的生活状态。





20世纪70年代,风靡美国亚文化圈层的《Rags》杂志指出:“这是一个可以打破传统与禁锢的时期。”战后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 Style)浪潮的余波仍在,波普艺术盛行,伴随着波希米亚风情,催生了一股多元且混杂的室内设计风格,直接体现在了1974年发布的第二代芭比之屋上。



上图:1974年,芭比之屋呈现出波西米亚联排别墅的样式,Evelyn Pustka拍摄;

下图:房子的整体结构则脱胎于建筑师Le Corbusier于1915年前后设计的多米诺屋(Maison Dom-Ino)



此时的芭比是医生、科学家、运动员乃至宇航员,她住进了城镇里的联排别墅,拥有独立的泳池和花园,房子的整体结构则直接脱胎于建筑师Le Corbusier于1915年前后设计的多米诺屋(Maison Dom-Ino,未建成)。屋内摆放着工业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Marcel Breuer设计的Cesaca椅,以及Verner Panton的代表作Panton椅,“这些精心挑选、品质上乘的家具,彰显了强烈的个人审美。”芭比的独立性又一次被强化。”《Pin-Up》杂志的创始人Felix Burrichter说。



芭比之屋的爱好者收藏的1970年代的电脑与电视机

1974年的“芭比之屋”摆放的座椅灵感来自Verner Panton的代表作Panton椅



紧接着,第一个用塑料制作、可以拆解后再组装的的芭比之屋于1979年问世,采用了当时流行的A字形框架(A-frame),屋顶线从两侧向上倾斜,巧妙地延展了内部空间。1955年,建筑师Andrew Geller在纽约长岛的海滩上建造了名为“伊丽莎白·里斯之家”(Elizabeth Reese House)的A框架式建筑,两年后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亮相,在国际上引起了一阵轰动,同类型的建筑随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时俱进的芭比之屋也吸收了其中精髓,整体仍以亮色系为主,可以拆解为三个单独的空间,一层主要用于社交,二层是芭比的私人空间,住宅外立面点缀的植被则增添了生机,引发了观者对芭比生活的无限想象。



1979年问世的芭比之屋,采用了当时流行的A字形框架,Evelyn Pustka拍摄

1955年,建筑师Andrew Geller在纽约长岛的海滩上建造了A框架式建筑“伊丽莎白·里斯之家”




1991年,冷战结束,两极化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施行,加速了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巨大的物质财富涌向社会,无数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在这个繁荣、激进的年代,芭比的“梦幻豪宅”(官方名为“Magical Mansion”,也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芭比之屋)诞生了。



1991年,历史上面积最大的芭比之屋,Evelyn Pustka拍摄

建筑师Charles Moore的海洋牧场共同体住宅(Sea Ranch)



这一次,芭比之屋的风格从优雅转向了华贵。挑高约0.9米,内部宽度近1.2米,构造上参考了建筑师Charles Moore的海洋牧场共同体住宅(Sea Ranch),但选择的家具却略显繁复,维多利亚时期的浪漫情调占据了主导,玫瑰印花墙纸与通体粉色的室内陈设交相呼应,拱形的玻璃窗和卧室门颇具复古意味。尽管实用不再是第一要义,“梦幻豪宅”仍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最适合芭比的家,它就像是一个乌托邦,被最具代表性的“芭比粉”(barbie pink)包裹,即将上映的《芭比》(Barbie)真人版电影也构建了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空间。



🛋️最具代表性的“芭比粉”被用在1991年的芭比之屋的家具中





步入千禧年后,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公众认识世界、体察自我的方式。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互联网泡沫幻灭,大量科技公司市值暴跌至倒闭,诸多期待着造富神话的投资者败兴而归,随之而来的是深不见底的焦虑。


同年,第五代芭比之屋也揭开了面纱,“或许是出于对所处时代的焦虑,以及对新科技的惧怕,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里。”Mallett说,“芭比也不例外。”尽管这一次的芭比之屋是一座相对“闭合”的城堡,外人无法轻易叨扰,但却从视觉上将Y2K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带有科技感的磨光立面、大门两旁的的柱廊、鲜亮夺目的颜色,辅以既现代又古典的怪诞装饰,冲突与矛盾感扑面而来,隐喻着21世纪之初人们的生存现状。



🏰2000年,芭比之屋具有Y2K风格的城堡,Evelyn Pustka拍摄



在互联网行业逐渐回暖后,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平台开始蓬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减小,文化可以通过一条Instagram动态传递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千禧一代的生活被丰富的物质和娱乐填满,芭比的销量也曾一度下跌。



2021年的“芭比之屋”,Evelyn Pustka拍摄,顶楼为一个附带DJ台的露天酒吧,适用于聚会场景

2021年的“芭比之屋”内部细节,二层是芭比的起居室,衣柜里塞满了时下热门的单品



直至21年之后,美泰才推出了第六代芭比之屋。它被深深地打上了社交媒体时代的烙印,个体的享受依然是主旨,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愈发重要:顶楼为一个附带DJ台的露天酒吧,适用于聚会场景;二层是芭比的起居室,衣柜里塞满了时下热门的单品;滑梯可以直接通往一层的院子。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第一个能让轮椅通行的芭比之家,“这是包容性与多样性的体现。”《dezeen》杂志评价道。



🪑在《芭比之屋:建筑调查》书中展现不同年代的芭比之屋的细节美学,Evelyn Pustka拍摄






2022年是芭比之屋的60周年,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已经在这座房子中得到实现



如今,各类IP形象层出不穷,芭比也不再是孩子们的唯一选择,但她却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了更广阔的生活中:过去一年里,“Barbiecore”(芭比风)席卷了Chanel、Balmain和Versace等时装品牌的秀场,曾执导过《小妇人》(Little Women)和《伯德小姐》(Lady Bird)的导演Greta Gerwig也操刀拍摄了芭比真人电影,与芭比联名的产品也多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



如今在eBay上,仍然能找到芭比之屋的爱好者收藏的1970年代的浴室、双开门冰箱等家具系列



可以肯定的是,已经67岁的芭比早已不只是一位“虚拟偶像”,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承载了万千孩童的集体记忆,贮藏着无数使用者的个体情感。而她居住的“梦想之家”也不仅是一个“微缩模型”,就像宝可梦会回到精灵球之中,Harry Potter要在霍格沃茨成长一样,“梦想之家”是芭比的庇护所,更是让她拥有独立自我的理想之地。


在这个六一儿童节,希望所有的孩子,以及仍有一颗童心的你,都找到自己的理想之地,和芭比一样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六一儿童节快乐




撰文:蔡雨彤

编辑:黄元欣

设计:有梦圆

部分图片由Evelyn Pustka为《Pin–Up》拍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