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票 | 杨丽萍的映象情结与魔幻现实——走进《平潭映象》

澄水 张顺 舞蹈杂志 2023-02-23

《平潭映象》

一直以来,杨丽萍和她的孔雀人生可谓舞界传奇,而与杨丽萍的孔雀系列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由《云南映象》所开启的“映象”情结。

以6月6~9日杨丽萍“映象系列”之三——《平潭映象》即将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契机,本期微信探班《平潭映象》,并汇编了关于杨丽萍及其创作的已有部分评论、研究资料,力求将《平潭映象》放置于其整体的创作序列之中,以我们的视角,抛出关于该剧的问题与期待,并非先入为主,而更多力求通过这一“前理解”的交流和分享,带着问题与思索,与您一同走进杨丽萍以及《平潭映象》,走进剧场中的神秘世界……

留言回复您的“映象”情结和对于该剧的期待,我们将为留言点赞数量排名前10的朋友送上6月6日首场演出的入场券。

把黄沙攥出绿汁,那么平潭蓝呢?

把黄沙攥出绿汁,其实也是杨丽萍一贯主张并追求的“系着土风升华”的艺术理想……不管自称什么“生态”,当你看到表演者的率性而为,以情而为、趁兴而为,你会觉得这是比大自然还自然、比原生态还生态的艺术,因为它深刻地把握着自然的本真、洞悉着生态的底蕴。(于平:《从原生态“映象”到衍生态“响声”(下)——杨丽萍歌舞、乐舞集创作随想》《舞蹈》 2010年03期)


“把黄沙攥出绿汁”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杨丽萍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两个一等奖后在致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我弯下腰,攥起一把黄沙,紧紧的、紧紧的……指尖流淌出滴滴绿汁。”

从“黄沙”到“绿汁”,本身也即意味着饱蘸着浓烈的个体情感,通过鲜明的创作主体意识的介入,从而完成从黄沙到绿汁的创造性转化与艺术升华,既有着本质的不同,又在民族根性上一脉相承。

《平潭映象》

正是在这一“把黄沙攥出绿汁”的艺术理想中,杨丽萍开启了自己的“孔雀人生”,从《雀之灵》中的自我感知和倾诉,到《孔雀》中将自己置身天与地的广阔胸襟,到《孔雀之冬》最终所呈现的她人生境界的大象无形……(董丽:《以雀之灵,扬雀之鸣——杨丽萍与她的孔雀人生》 《舞蹈》 2018年03期)

《雀之灵》杨丽萍表演

也正是在这一“把黄沙攥出绿汁”的艺术理想中,杨丽萍以一种极富个性化的体验和创造方式,创新了那个时期对于“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的理解与表达:“《云南映象》的新意在于,《云南映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但它强调了原生态的内涵,从歌手到舞者,从道具到服饰,从歌声到舞影……都体现了这一特色。”( 慕羽:《“原生态”改造了原生态——看<云南映象>》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

《平潭映象》

《云南映象》不是简单地呈现而是要“激活”原生态,激活的方式是一是“运用现代意识现代技法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挖掘,去简化,去突出,去改编创作,准则是既要强化原生态之态(即民族艺术特色之色),又不隔离现在普通观众的审美要求(张苛:《杨丽萍的追求——兼谈<云南映象>》 《舞蹈》 2004年05期),二是来自对于“家园”的“共情”,是作为云南人和女性的杨丽萍的同时在场与自我表述:“《云南映象》之于杨丽萍最具内在关联和象征意义的,是《家园》一场中平实的陈述:‘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一方生灵敬一方水土。不是自己的神祖,不会保佑自己;不是自己的家园,不会抬举自己……’”(于平:《从原生态“映象”到衍生态“响声”(下)——杨丽萍歌舞、乐舞集创作随想》 《舞蹈》 2010年03期)。

《云南映象》

从《云南映象》的来自云南和本色演出,到《黄山映象》的走出云南,行至《平潭映象》,“原生态”的问题早已不再重要,本身也是“他者”视角的导演观看和艺术呈现,“创造是这次创作的宗旨”(杨丽萍),不仅仅是形式的创造,比如为了真实地表现“魔幻现实”而“将龙和人的身体结合,甚至白龙王子要可以骑在上面,而不是像以前的龙舞只是一个架子停滞在那里”(杨丽萍),更在于作为导演对于舞台的整体把控,也即如何将对于形式的创造最终都归结为向那个我们所无法规避的哲学命题的探讨聚拢和攀爬,这一点在杨《平潭映象》之前的创作中均有着明确的意识和指向,比如《孔雀之冬》中的“向死而生”,《十面埋伏》中“人如何面对以及战胜自我的恐惧”,包括《云南映象》中的“家园”,都是对于人类普遍情感层面永恒命题的触碰。

《平潭映象》

那么到了《平潭映象》呢?据说来自剧中一位“多面人”的象征隐寓:面对命运的无奈;作为观众的化身;表述世俗的嫉妒……(骆驼单腿蹲:《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虔诚一方神》 “舞林秘籍”微信公众号)

至于这一弦外之音究竟能否拨动你我的心弦,则有待你我一同进入剧场的体验与印证……

当魔幻现实遇上错彩镂金?

杨丽萍的舞台作品已经形成了不仅仅是风格,而是一种属于她的舞台美学。这种杨氏舞台美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浓墨重彩。

……

在这样的杨氏美学观念的基础上,杨丽萍展开了她奇幻的舞台想象与冒险。《平潭映象》可以说是中国舞台上的第一部魔幻大片。(骆驼单腿蹲:《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虔诚一方神》 “舞林秘籍”微信公众号)


说是“魔幻大片”,当然首先来自剧情的魔幻,虚构了君山王和平潭蓝的“护潭”神话,光是舞剧宣传片和剧照、舞剧造型图,已然可见既有着动漫的流行、夸张元素,又充满着庄子式的瑰玮奇诡。

除了上述的魔幻中的现实隐寓,即剧中“多面人”的多重象征,据介绍,这一魔幻现实还体现于以“舞台”再现“魔幻”的真实:剧中既有极具平潭当地特色的石头厝民居、高达6米的超大型道具王船、从台湾购入的高3米(后来增加到4米)重达六七十公斤的“三太子”站偶,也有《山海经》中的九尾狐和日本传说中的般若、天狗,以及长着无数张脸孔的多面人、娇俏的花仙子,火红色的麒麟、深蓝色的巨龙……(《取材海洋,杨丽萍<平潭映象>将平潭山水搬上了台》澎湃新闻)

《平潭映象》

近年来杨丽萍的创作多以“大制作”著称,比如舞剧《孔雀》中“《雀之恋》长6尺、重10斤,价8万的孔雀长尾裙,可以说是民间‘架子孔雀舞’的大舞具‘架子’的华丽转身”(聂乾先:《舞剧<孔雀>:“新东方美学”代表之作》《艺术评论》 2012年11月),《十面埋伏》中的悬挂半空中的20000把剪刀……在《平潭映象》中,“服装总计约200套,各类造型50余个,全剧接近2个小时的演出,灯光Q点就做了400多个”(骆驼单腿蹲:《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虔诚一方神》“舞林秘籍”微信公众号),可谓杨氏“大制作”的超级豪华制作,错彩镂金中的重彩纯金打造,而至于究竟是舞美淹没了本体,亦或是在大型秀场里的沉醉不知归路,则同样有待于观众和市场的检验。

“映象”情结能否再续前缘?


当下荧屏、舞台、旅游景点表演的各种民间艺术,无论保留着何等程度的乡土气息,或者就是农民演出队,它们既已离开了其发源、生成的环境,又附着各色包装,并以愉悦观众为主要功能,甚至有明显的商业目的……就脱离了“原生态”文化的基本属性,《云南映象》等类型的舞台艺术品概莫能外!(资华筠:《关于“原生态”概念的探讨》《舞蹈》 2007年08期)



2003年,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可谓轰动全国,这一“轰动”不仅在于作品本身:《云南映象》以极富杨丽萍个性化的方式,通过对于民间艺术元素的全新整合,从而让人耳目一新,深化以及更新了我们对于民间艺术及其如何传承发展问题的理解;这一“轰动”更在于《云南映象》包括之后的《藏谜》《云南的响声》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主要经由《云南映象》所引发的“原生态”之争蔓延开来,单是翻看这一时期的《舞蹈》杂志上资华筠、巫允明、聂乾先、于平、慕羽等诸多业内专家学者纷纷围绕这一问题在学术观点上的你来我往,已然可见当时的热火朝天。

《平潭映象》

虽然在《平潭映象》中,“创造”而非“回归”,成为这部创作的宗旨,然而经由“映象”所代言的“原生”情结似乎仍鲜明地潜移默化于创作之中,既是对象,同时作为手段。比如舞美设计陶雷在新闻发布会上所提及的“本次设计将很多妈祖庙的壁画、泥塑等造型元素搬上了舞台,赋予了舞台造型上平潭‘根文化’的特性”;音乐制作人祁岩峰“为搜集台湾民间音乐,寻找福建闽剧音乐资料,前后筹备了近一年时间”(《杨丽萍作品<平潭映象>北京站首演发布会在天桥艺术中心举办》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包括“妈祖、城隍爷、麒麟、龙王三太子等平潭文化符号,还有平潭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藤牌操、神轿、舞龙、舞狮贯穿全剧”(百度百科“平潭映象”)……

或者说作为映象系列创作,这一“原生”情结更多在于同样对于脚下泥土的敬畏之心:“没有对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真心尊敬,就不会放下居高临下随意“采摘”的大架子;不思考民间舞蹈的美丽表象与其本质的深层关系,就不会真正懂得民间舞蹈动作形式的原本意义;缺乏对民间舞蹈文化生存环境和状态的全面考察,就根本谈不上对传统舞蹈的真实把握。”(冯双白:《<云南映象>:有根的艺术》 《艺术评论》 2004年06期)

《平潭映象》

另一方面,事实上,《云南映象》包括“杨丽萍效应”之所以会引发当时中国舞蹈的“蝴蝶效应”,除了杨丽萍的个人魅力与才情以及该作本身的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之外,还在于《云南映象》在刚刚进入21世纪拐点的时候,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牵引下的世界文化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趋同之势的时候,再次将我们拉回到所生存于这片土地的生命轨迹和逻辑之中,重拾祖先的记忆;而以现代之名扬民族之魂,这样的自信与笃定正来自其心底深处对于民族传统的源远流长,亦必将流向未来的深信不疑,这一杨丽萍式对于民族传统如何继承和发展问题的回答正是对于那一时期社会深层文化心理需求的回应。

《平潭映象》

此外,《云南映象》在有效兼容文化的社会效益与市场的经济效益方面的探索同样思路清晰,通过“企业化的管理、经营机制,市场化发展的模式,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将市场作为杠杆和手段,借助市场完成最终定位;加之云南省政府对于该作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的双重支持(益虫:《品牌效应的未来——访<云南映象>策划人荆林》 《舞蹈》 2004年09期),从而内外兼施,为《云南映象》立足市场,进入社会主流生活上了双保险。

《云南映象》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云南映象》当年的轰动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同时留下了杨丽萍以及我们的映象情结,而艺术的发展则往往正在对于“情结”的不忘初心中得以不断丰富和自我更新。

我们,拭目以待……


留言回复您的“映象”情结和对于该剧的期待,我们将为留言点赞数量排名前10的朋友送上6月6日首场演出的入场券。


同时,我们也欢迎您在观剧后的深度评论投稿,我们将择优在纸质杂志上刊登。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了解投稿须知


《平潭映象》剧情简介:

女娲补天时,掉下一块石头,落到了大海之中,

变成一块形如麒麟,平坦如神坛的海岛,

从此这个岛美如仙境,人神共住。

这神龙驻足,麒麟落脚的地方,叫麒麟岛。

岛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偶有台风侵袭,总能在妈祖的护佑下化险为夷。

男主“君山王”,女主“平潭蓝”,相遇,相恋,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海边的生活,并不总会一帆风顺,

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暗涌交错,隐藏危机。

魑魅魍魉、滔天巨浪、侵略者向海岛袭来。

美好的家园遭受侵犯,

君山王与平潭蓝集结岛民所有的力量,奋起反抗,

这是乐园,更是家土,牺牲生命也不能退让。

妈祖护佑王船驶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击退外敌。

海坛一梦,岚岛千年……

《平潭映象》宣传片+幕后+演职人员表

﹌﹌﹌﹌﹌﹌﹌﹌﹌﹌﹌﹌﹌﹌﹌﹌﹌﹌﹌﹌﹌﹌﹌﹌﹌﹌﹌﹌﹌﹌﹌﹌﹌﹌﹌﹌﹌﹌﹌﹌﹌﹌﹌﹌﹌﹌﹌﹌﹌﹌﹌﹌

这里还有更多好文章:

遇见“她”的伟大——舞蹈中的母亲

生命的图腾:格雷姆与野口勇的空间对话

舞评 | 民族的尊严醒狮的魂——大型民族舞剧《醒·狮》

世界知识产权日 | 道阻且长的舞蹈维权之路

赵明,不可崩塌的人生境界——观《草原英雄小姐妹》有感

@本文版权归《舞蹈》杂志社所有,          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一键订阅


长按下面图片二维码

一键下单 订购全新改版的2019年新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投稿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