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原传奇——征服南极点的三位人杰 「二」| 圣地三十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3-07-28

独角兽导读

《圣地三十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冰原传奇——征服南极点的三位人杰




2

勇者斯科特 -


延展阅读:

冰原传奇——征服南极点的三位人杰 「一」:

仁者谢克尔顿 



斯科特不喜欢雪橇狗。

 

他认为人类征服南极点,应该是靠自己的两条腿走上去,而不是被一群狗拉上去。这是一个事关尊严的问题。他说:“在我看来,任何与狗一同旅行的行程都无法与当一群人只靠自己的努力去面对艰辛、危险和困难时所具备的伟大理念相提并论。毫无疑问,在后一种情况下,征服会更加崇高而辉煌。”

 

他的探险队都会带上一面旗子,上面绣着一行字:“禁止带狗!”

 

斯科特。图片来源:网络。


1902年10月底,“发现号”南极探险开始。按照斯科特的方法,先遣队带一批雪橇先出发,将物资运送到确定地点后分批返回;冲击南极点的核心探险小队数日后出发,沿途可以使用先遣队留下的给养。

 

这一次的先遣队所有的雪橇都是人拉的,第一架雪橇上插着那面“禁止带狗”的大旗。斯科特自己的探险小队的雪橇却是靠19只雪橇犬拉动的。这是斯科特第一次使用雪橇犬,结果虽然晚三天出发,狗拉雪橇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追上了人拉雪橇的先遣队。不过这似乎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斯科特的看法,因为随后雪橇犬们就开始狂拉肚子,一只只整日无精打采,严重影响了行进的速度。虽然拉肚子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在挪威购买的鱼肉狗食腐坏变质了,但斯科特仍然认为这是雪橇狗靠不住的另一次证明。

 

斯科特不喜欢雪橇狗的另一个原因是:英国人不会滑雪。在极地雪原上,雪橇狗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即使是拉着沉重的物资,人也只有通过滑雪才能追上雪橇狗的步伐。但英国人探险的传统是靠两条人腿走,斯科特的探险队虽然也有人做了一些滑雪训练,但并未认真地将其作为行进方式而加以严格要求。结果,在斯科特的探险中,经常会让雪橇过载,以降低雪橇狗的速度;或者干脆把雪橇狗留在后边,等人马走完了一天的路程,再放雪橇狗来追赶。

 


斯科特不用雪橇狗的深层原因是价值观。他认为狗是有灵性的动物,不该故意用牺牲狗的性命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个时代,极地探险使用动物都是以之为牺牲品的,带上了就没打算让其活着回来,而且往往一物多用。比如谢克尔顿探险时带的蒙古矮种马,体能好的时候用来拉雪橇,出了问题就宰了吃肉。马肉比较多,吃不完可以埋在雪地里,做好标记,回程继续吃。斯科特也干同样的事情,但是对他来说,吃马肉完全不是问题,吃狗肉就是不可接受的。他甚至曾下令所有的计划都要保障狗的安全,结果是雪橇犬在他的探险中就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

 

雪橇犬不能用,斯科特探险队所依靠的运输工具就只剩下蒙古马和动力雪橇。蒙古马的局限性非常明显。首先全部的草料都得从英国运到南极,还要在探险队宝贵的携带物质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其次蒙古马没有雪橇犬耐寒,因此南极冲刺的启程时间就要等到十一月初才能开始。其三蒙古马蹄子比较小,很容易陷在雪地冰缝里。有人为蒙古马设计了分散压力的雪地靴,但被斯科特拒绝。

 

人拉雪橇:斯科特探险队的日常操作。


雪橇犬和蒙古马都不好用,斯科特把大量的资金投给了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动力技术的履带式动力雪橇。他在三台雪橇上花的资金是他在狗和马身上的花费的七倍。然而在使用时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探险中没有带上雪橇的设计人和机师塞科尔腾少校。结果动力雪橇只走了约五十英里就发生了故障,因无人修理只得放弃。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也非常有英国特点:探险队的副队长伊万斯的军阶只是个中尉,他不能接受探险队员军阶比他还高的情况。

 

就这样,1910年6月,在“发现号”探险的几乎十年之后,斯科特率领一支65人的探险队,乘坐“新领域号”探险船从英国出发,开始他第二次冲击南极的历程。按照他的计划,冲击南极点的探险队由16个人组成,他们使用动力雪橇、蒙古马、雪橇犬等混合动力行进至比尔莫冰川,在那里4个人带雪橇犬返回,射杀蒙古马以储存马肉,剩下12人分成三组,在一定纬度分别回头,最后抵达南极点的由四个人组成。他同时命令基地人员在1912年3月1日到南纬82度附近迎接返回的南极点探险队。

 

1911年10月6日,动力雪橇队先行出发。斯科特率主力于11月1日出发。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变更初始决定,将最后冲击南极点的队伍人数增加为五人。1月9日,5人探险队越过了南纬88度23分线,打破了谢克尔顿的纪录。1月17日,探险队终于抵达南极点,斯科特实现了自己的多年梦想。

 

然而在此之前34天,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就已经抵达了南极点,并竖起了探险成功的黑旗。在这场比赛中,大名鼎鼎的斯科特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阿蒙森。

 

此时斯科特还剩下一个希望:在阿蒙森之前抵达澳大利亚,抢先把抵达南极点的消息发出去。于是他匆匆竖旗之后,便快速率队回程。

 

回程开始时非常顺利,但他们所携带的食品严重缺乏维生素B和C,再加上原本四人份的食品现在要五个人分,队员们的体力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提前三天抵达了南纬82度,希望跟接应他们的雪橇狗救援队相遇。然而因为基地指挥上的失误,雪橇狗救援队未能抵达。此时探险队只有一个希望,在食品吃完前全力抵达最大的一个预设物资点——“一吨物资点”,那里有足够的食品支撑他们度过南极的严冬。然而,3月20日,在距离物资点11英里处,他们遇上了大雪暴,被困在帐篷里,一步也无法前进。3月29日,斯科特在棚屋里写下了他最后一条日记:

 

“每一天我们都在预备向11英里外的物资点出发,然而帐篷门外是一片狂风暴雪。我感觉现在我们无法寄希望于出现好事情了。我们将坚持到最后,但当然我们是越来越虚弱了,最后也不会太远了吧。太可惜了,我已经无法再写下去了。R. 斯科特。最后一句话。看在上帝的份上,请照顾好我们的人。”

 

半年多以后,1912年11月12日,搜救队找到了斯科特探险队的帐篷,里面有斯科特和另外两个队员的尸体。


抵达南极点的斯科特探险队。图片来源:网络。


令人叹惋的是:那个救命的“一吨”物资点,原本应该设在南纬80度的。1911年2月,斯科特带人去埋设该物资点时,因为怕运输物资的蒙古马坚持不下来,遂将物资埋设在了南纬80度以北50英里处。如果他当时听从部下的建议,坚持走到南纬80度,射杀蒙古马(这些蒙古马反正会死在回程的路上),将马肉与物资一起埋设,那么他们从极点回程时不仅完全可以走到物资点,而且可以度过1912年的严冬,等到春天救援队的到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失误恰恰体现了斯科特的“勇者”本性——他是一个有信念、有价值观,并愿意为此去冒险去牺牲的人。因为价值观,他不愿意残忍地使用雪橇犬,不愿意随便杀死蒙古马,坚持要在探险中体现出人的勇气和人的力量。也正是因为价值观,他坚持把探险与科考结合在一起。他的探险队中包括了不少科学家,在南极大陆进行了多次科考探险。在与死亡赛跑的极点回程中,斯科特不顾队员食品不足、体力不支等问题,坚持带上路上采集的13公斤岩石标本。这些岩石标本后来成为研究大陆漂移理论的重要证据,但也毫无疑问地给探险队的生死竞速带来了严重的拖累。

 

斯科特在他那个时代被公认为英雄,他的探险及其悲剧引起了大量的讨论,出版了不少著作。后来的研究者则多对他的错误持批评态度。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探险意味着做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走的是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在这个过程中犯错误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探险的价值恰恰在于展现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勇气与不折不挠的试错精神。在这些方面,斯科特都做到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冰原传奇的第三位人杰



延展阅读:

1/ 冰原传奇——征服南极点的三位人杰

2/ 平行天下——我心目中的二十个人生必到之地 

3/ 大美至简——南极

4/ 平行旅图:南极冰雪世界 

5/ 火红的苔原——阿拉斯加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