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 | 风洞可以“吹出”尖端武器

王群 军事高科技在线
2024-09-16

导读

      近些天来,伴随着中国代表队游泳、跳水、赛艇、帆船和自行车等体育运动项目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奖牌全面开花,风洞这一科技术语也频频见诸媒体,嫣然已成为大众口中的又一热词。

那么,什么是风洞,它怎么就与体育运动发生了关系?还有,它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尤其是在国防军事领域?

01

风洞是什么

简单地说,风洞(Wind Tunnel)就是通过人工产生和控制的气流吹向物体,来模拟物体周围的气流情况和物体在大气环境中的运行规律,进而复现相关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的试验研究设备或工具。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风洞是开展物体空气动力试验、进行理论验证及和产品设计研发必备的最有效的设备之一。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的风洞

风洞主要分洞体、驱动系统和测控系统三大部分。洞体前部是形成定向和均匀气流的稳定段以及对气流起加速作用的收缩管(喷管),中部为对物体开展观察和测量工作的实验段,后部是可降低气流速度、减少风能损失的扩压段以及向外排出气流的排流段(如果是节能和抗扰性好的闭环封闭型风洞,则应为将气流导回风洞入口的回流段)。

▲英国范堡罗风洞前端的风机
在口径最大、最为宽敞的风洞实验段中,物体的模型(一般是等比例模型,有时也是实物本身)先被固定在一个试验平台上,然后用来自前部收缩管的不同强度、不同角度的人造气流吹它,对它进行各种空气动力学的试验,在观察气流对它影响和测量纪录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空气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此,风洞的形状大都被设计为管状,以便于控制和维持气流流向,形成稳定和均匀的气流。至于风洞中气流的产生,则主要是靠驱动系统中的风机和压缩机或高压气罐中存贮的压缩气体,并采用受测控系统干预的导流片、阀门以及蜂窝器和阻尼网等一些组件,改善气流的均匀性或者便于产生涡流等一类极端的气流现象,逼真地模仿和再现物体在实际中所要面临的各种大气环境。
▲中国绵阳风洞群中高度超过两层楼的风洞导流孔

02

风洞的用途

▲法拉利车企的风洞

风洞尽管诞生于飞机等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早期,其进步也始终与航空和航天紧密相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驱动和需求牵引,如今它却在很多其他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或用到的一些物体,比如城市中直冲云端的摩天大楼、运动会场馆上高耸的火炬塔、空旷原野或山坡上直立的风能发电用扇叶、公路上跨度大而高的立交桥或跨海大桥和大长度斜拉索桥,还有运送人员货物的汽车、船舶、飞机、高速列车等,它们在建造或制造过程中大都要经历风洞试验,以了解风阻的大小、气流的扰动、流场的形状、姿态的受力、升力的变化等各种气动和运动情况以及声场分布情况,为它们的结构和外形设计以及降噪消噪和性能改进采集数据、确定方案。

从左至右依次为1)飞机风洞试验;2)建筑群风洞试验;3)摩托车风洞试验;4)桥梁风洞试验;

此外,为了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训练,达成“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目标,很多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短跑、跳远、跳高、游泳、赛艇、帆船、自行车、速度滑冰、跳台滑雪、高山滑雪等奥运项目以及跳伞、滑翔、冲浪、赛车(汽车赛和摩托车赛)等比赛项目,经常也要用风洞进行气动环境的模拟和体验,并为优化运动装备、强化运动员技能技巧、改进运动员的动作姿态提供数据,最终帮助运动员提升竞赛成绩。而且受跳伞运动的启发,由风洞甚至还催生出了一些新兴的娱乐项目,并用于影视作品(特别是科幻类的)的拍摄,比如风靡全球的“风洞飞行”娱乐项目,由著名影星成龙主演的《十二生肖》电影中“瓦奴阿图”火山口场景的逼真营造或复现等。

▲滑雪运动风洞实验

▲跳伞运动风洞试验

风洞在国防和军事领域就更为重要,它除了用于士兵特种训练(如跳伞、滑翔、翼装飞行等),开发、设计和改进特战装备(如伞具、滑翔器具、单兵飞行器具等)外,还是很多武器装备研究和试验的核心设备之一,因为诸如战斗机、航天器、舰艇、火箭、导弹等尖端武器,要求运动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好、静音水平更高、生存能力更强,它们所面临的气动环境要复杂严酷得多,必须利用风洞模拟各种气流和风力来进行试验,观察气动现象和运动特性及噪声来源等情况,了解在它们表面所形成的涡流、静压、动压、噪声等相关参数,判断阻力和升力情况及带来的影响,推算运动性能和验证气动布局,为创新、改进、优化和完善外形设计、减阻降噪、强化武器装备性能提供数据支持。在一般情况下,战机和导弹等高速、高机动武器,大都要经历成百上万小时的风洞试验,才能“百炼成钢”。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F-22五代战机,它在结构和外形确定之前,仅风洞试验时间就达1.2万多小时,这期间进行了几十种空气阻力系数计算的试验。正因为如此,说战机、导弹等一类尖端武器,是在风洞中“吹出来”的应该毫不为过。事实上,人们对此也早已形成了共识。

▲美国X-48B飞行器在做风洞试验

▲美国雷神公司增程式AIM-120中距空空导弹的风洞试验

03

风洞的类型

风洞的类型很多,依不同方法或从不同角度分类,风洞就有不同的类型。大致上,可以通过功能用途、构造形状、形体尺寸、气流流向、气流速度、功率容量等方面对风洞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风洞,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物体的空气动力学试验需求。比如,对按照气流速度(马赫数)分类的低速、高速和高超声速风洞来说,实验段内气流马赫数小于0.4的低速风洞,主要适用于建筑物、桥梁和车辆、舰艇、低速航空飞行器等,还可用于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和影视剧拍摄;实验段内气流马赫数在0.4至5之间的高速风洞,对象多是枪弹、炮弹、巡航导弹、近程弹道导弹以及高速航空飞行器等;而实验段内气流马赫数大于等于5的高超声速风洞,则可以应对各种运载火箭、航天飞行器、空天飞机、高超声速飞行器、高超声速武器、中远程弹道导弹等。口径很大的大型风洞,甚至能把整个实体战机放进去进行试验和测试,直接观察它的气动和运动特性及噪声水平,如实验段尺寸为24.4×36.6平方米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NASA Ames)全尺寸低速风洞就能这样做。此外,还有气候、结冰、电弧(闪电)、燃烧、声学等专用或特种风洞,它们除分别为物体提供专门的气动试验环境外,还能模拟和研究物体在极端气流条件下的运动和安全状况。

▲美国NASA艾姆斯风洞

04

风洞重要性

风洞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只要依靠风机风扇就行的低科技含量设备,而是“高大上”的一种复杂的系统集成项目。其设计和建设要涉及众多学科、跨越很多专业。据统计,风洞涵盖了包括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计算机、控制学、声学等20多个学科或专业领域,需要综合动力、电力、机电、控制、测量、模型制作等很多先进技术,配置传感、观察、摄像、测量、记录、消音、加热等很多附属设备,编制有科研、制作、保障、维修等很多人员,要有巨额预算提供支撑。有资料表明,美国建造一个可对实车进行试验的大型高端汽车风洞,所需费用就高达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

除了建造费用,风洞的维护和使用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物体的试验模型和支架制作费用,基本是要针对不同物体单独制作,而且多是一次性的且要严格地一一对应,有时还需用到特殊材料,其设计、材料、制造等成本都很高。其次是能耗的费用,风洞中涉及很多大功率或复杂的用电设备,使用过程要用掉很多电能;据分析,瞬时功率成百上千兆瓦的大型风洞的用电水平,动辄就与一个中小型城市用电量不相上下,如果试验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的话,所需资金更多。

所以说,风洞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发展及国民经济的现状,代表了一个国家空气动力学的试验水平,往往被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其技术和核心部件都要受到严格管控,尤其是大型的高端风洞,因为作为大国重器,它是迈向国防和军事强国的一种重要的标志性设备。

中国早已迈入了风洞强国之列,四川绵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拥有包括低速、高速和高超声速以及多声速、跨声速、激波等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风洞群就是明证,就连美国等军事强国的飞行器(如美国F-22隐身战机模型)也被它“吹过”。中国技术先进的风洞,有力地支撑了基建、造船、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和壮大,近年来为中国“吹出”了多种最新战机和先进导弹。

05

风洞的未来

很显然,在未来,风洞一方面将与其他相关科技和设备同步发展,并不断提高风洞的流场品质,减弱或消除跨声速试验时的洞壁干扰,增强各种情况下的模拟能力;另一方面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高性能应用软件的推出,对复杂科研项目和新型战机、导弹等武器装备,采用大型或超级计算机进行大量数值运算来求解空气动力学方程式,实时获得所需的一些重要数据成为可能,由此既能减少对风洞试验的依赖,有效回避风洞试验的缺点,还能与风洞试验互补,以显著降低研究成本,同时加快研发进程,源源不断地“吹出”尖端武器装备。

THE  END

文字 | 王群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李铭典

审阅 | 曾灵灵


“军事高科技在线”征稿啦!!

详情请戳👇👇👇

往期精彩

首发 | 美军“海神”反潜机“神”在哪里——兼说反潜武器装备及其平台

首发 | “多域转型”—美陆军多域作战概念发展分析解读

首发 | 美国新版国家太空政策的变与不变

首发 | 从星空迷彩看科技强军

首发 | 从单兵口粮发展看科技兴军

首发 | 美军电磁频谱战发展及现状

首发 | 通信技术在信息化联合作战的应用

首发 | 撩开微波武器的神秘面纱

首发 | 揭开雷神情报与太空公司的神秘面纱

首发 | 军服防寒新科技

首发 | 美国国防部《电磁频谱优势战略》发展分析

首发 | 登陆破障装备技术发展应用述评

首发 | 从日本防卫大学看日本自卫队军官培养

首发 | 激光武器——为何“离实战总是差五年”

首发 | 美国陆军云计划——打造陆军数字信息中心(二)

首发 | 美国陆军云计划——打造陆军数字信息中心(一)

首发 | 浅析纳卡冲突的特点与启示

首发 | 未来联合登陆破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首发 | 美国国防科技研发领域的挑战与对策

首发 | 国际上是如何看待自主武器的?

首发 | 5G网络技术国防应用

首发 | 浅谈物联网的军事应用(二)

首发 | 浅谈物联网的军事应用(一)

首发 | 浅谈5G的军事应用(三)

首发 | 浅谈5G的军事应用(二)

首发 | 浅谈5G的军事应用(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军事高科技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