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ESG的发展要“先破后立”

一个凡人 ESG老妹儿 2023-08-23

中国的ESG,要与中国的市场和需求相匹配、相印证。

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

在14条具体措施中,方案提出了有关ESG的工作要求,并设定了一个目标: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图:《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有关ESG的要求
图片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时隔14年,央企再次扛起了“带头示范”的重任。只不过,央企过去面对的不是ESG,而是CSR(企业社会责任)。

2008年,ESG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而CSR这种新的企业发展理念也刚被引入时间不长,需要进行推广。

于是,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当年的1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央企“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那以后,央企便将CSR工作视为一项重要使命,并带动更多的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

如今,ESG在资本市场逐渐兴起,国务院国资委又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出了就ESG“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要求。

随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加入,中国ESG生态迎来了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ESG投资来看,短短几年内,国内ESG基金规模从零快速扩张到几千亿,产品类型愈发丰富,ESG投资者数量也与日俱增。

在企业端,ESG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企业传播层面,ESG早已成为热捧的宣传“标签”。

一夜之间,ESG成为了人尽皆知的时髦词。哪家公司若不与ESG产生联系,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ESG的发展可谓一片光明,让人充满期许。

但真的是这样吗?中国市场已经做好准备了吗?我们有能力迎接下一个阶段的挑战了吗?


众所周知,ESG是一个舶来品。既然是舶来品,就存在水土不服的可能性。

ESG源于过去200年来以宗教为基础的投资理念,后受到种族隔离、战争、环境恶化、人权与劳工、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了如今聚焦于特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的投资策略。

随着不同社会问题的出现,市场便将新的发展诉求融入到商业领域中,ESG内涵也不断被丰富。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ESG是时代价值和市场之间的一座桥。

认识到这点,对于ESG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全球ESG发展至今,所依托的价值基础都是欧美国家的。

这其中,有些价值理念并不适合中国,或者我们无法理解——双方本就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差异。

那么,我们要照单全收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如果不接受(收),又要如何处理呢?

现阶段,国内有关ESG的讨论,大多停留在整体概念的层面,并未剖析其深层次的内涵。

但是,对于中国市场来说,E具体代表什么?S究竟代表什么?G又代表什么?

同时,我们如何根据中国市场特征,在欧美ESG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呢?

虽然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建立健全ESG体系的要求,但由于缺少对ESG内涵的明确界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一时很难入手。
在实际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或许会参考国际或欧美国家的ESG框架来开展工作,但这又会涉及适用性的问题。
因此,只有先做好”破题“工作,才能让中国的ESG发展更清晰、更健康、更具中国特色。


ESG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财务分析的投资策略,但碍于ESG与投资回报之间的关联性还不确定,ESG投资仍具有较大的使用局限性。

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是ESG信息的可获得性。

目前,国内具有可操作性和广泛适用性的ESG框架几乎为零。
因此,与成熟市场相比,国内ESG投资参与度也非常有限。

如此背景下,国内ESG要如何发展?
不知不觉,全球正逐渐步入一个ESG的“大一统”时代。我们要“融入”么?又要如何融入?

这背后,存在一个既要与全球同频共振,又要保持中国特色之间的平衡问题

这里的“特色”不仅是不同,而是要通过结合中国市场特征、人文价值观和国家发展战略,呈现出更贴合中国的内容。


中国的ESG发展时间并不长。

从2018年A股“入摩”接受MSCI的ESG评级,ESG开始大规模流行起算,仅仅过去四年。

不可否认,ESG对于资本配置来说至关重要。在国际上,ESG更像是一种资本话语权。

去年,挪威主权基金GPFG以“破坏环境”为由将5家中药公司——云南白药(000538.SZ)、中国中药(0570.HK)、同仁堂(600085.SH)、同仁堂科技(1666.HK)、远大医药(0512.HK),从投资名单中除名。

GPFG认为,5家中药公司在生产或销售的中药成分中,使用了濒危动物(如穿山甲鳞片),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但实际上,5家中药公司的药物成分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许可的,完全符合我们自己的标准。

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GPFG的除名决定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国际资金,甚至引发效仿。

面对类似情形,虽然我们无法决定或左右他人的决定,但是否应有自己的判断准则,来为那些“犯错”的中国企业正名。

另一方面,ESG可以引导企业“向善”。

ESG资金青睐那些能够管理好ESG风险、处理好与利益相关方关系的企业。这实际上暗含一种企业如何发展的引导。

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的企业发展观,正深入人心。来自资本的力量——ESG投资,将进一步驱动企业驶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前提是,中国的ESG要如何发展,要发展成什么样,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虽然“自上而下”的模式在中国很有效,但ESG的政策和监管绝非唯一手段。

欧美国家的ESG发展模式都是“自下而上”——市场广泛的ESG投资和实践,倒逼政策和监管。
同样,中国也需要各个ESG生态参与者——企业、投资者、评级机构、研究智库、高校、媒体的共同努力,推动形成中国本土化的ESG体系。

ESG的终极目的是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和商业生态。正因如此,我们应循序渐进,从最本质的问题入手,为ESG发展打好基础。

中国的ESG,要与中国的市场和需求相匹配、相印证。

中国的ESG是什么,中国的ESG要如何发展,将是在ESG发展初期必须先回答好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