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大强”经济三季报出炉:GDP增量居首 连云港增速夺魁

蓝桥 搜狐城市 2024-01-13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经济第二大省江苏的表现依旧亮眼,不仅增速跑赢全国,增量也居全国之首。江苏与第一强省广东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江苏下辖13地市,表现同样不俗。前三季度,江苏有11座城市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其中连云港更是以11.9%的成绩,成为百强城市“增速王”。


整体向好的同时,内部变局也正在发生。苏南强市两极分化,苏州、南京增速垫底,常州、镇江表现强势;苏北城市一路狂飙,连云港领衔五市集体跑赢全省;苏中城市各自抱团,泰州势头依旧迅猛。



此消彼长之间,有压力也有魄力,是时运也是机遇。


苏南增速两极分化

苏州垫底常州狂飙


苏南是江苏最具经济实力的区域,经济总量撑起全省半壁江山。今年前三季度,苏州、南京、无锡经济总量均突破万亿,常州处于7000亿元量级,全年大概率将突破万亿。苏南五市经济总量达到5.22万亿,占了全省的56%。


不过从增速来看,苏南五市却开始分化。前三季度,苏州、南京经济增速分别为4.2%、4.5%,是江苏仅有的2个跑输全国大盘的城市;无锡同比增长5.8%,与全省增速持平;常州、镇江分别为6.7%、6.5%,高于全省,领跑苏南。


苏州、南京经济降速早有苗头。从2022年一季度起,苏州经济增速就持续低于全省。南京从更早的2021年一季度开始,也再难跑赢全省。其中的失分点,就在于工业和外贸。



苏州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工业和外贸就是它的左右脚。然而今年前三季度,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进出口总额增长-9.7%,均居全省末位。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中,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规上工业总产值均陷负增长,分别为-0.1%、-8.2%和-3.3%。


究其原因,国际贸易需求萎缩及产业链外迁或是主要因素。近年富士康、和硕、广达、仁宝等电子代工巨头纷纷外迁,转移了一大部分产能和订单。今年前三季度,苏州电子计算机、显示器、光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下降20%左右,占比近半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18%。如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转型,无疑是苏州的当务之急。


南京工业近年也略显乏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石化、钢铁和汽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新动能尚未挺起全市工业脊梁(点击阅读)。今年前三季度,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居全省倒数第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虽快,但体量实在太小。


与苏州、南京相反的是,常州近年乘着新能源产业的东风,工业一路狂飙。前三季度,常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连续18个月领跑苏南。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46.8%、8.5%和11.0%,对工业增长居功甚伟。


常州是江苏新能源产业第一城,聚集了理想、比亚迪两家整车企业,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上汽、北电爱思特等多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以及众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45万辆,占江苏全省的2/3。去年全市动力电池产量108.5GWh,占到全国的1/5、江苏的1/2。


不过,常州也并非全无短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与南京一起垫底。好在它们的工业、制造业投资都呈正增长,拉低增速的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包括苏州、无锡和镇江,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速也都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体经济动能强劲,未来必将厚积薄发。


苏北五市跑赢全省

连云港成“增速王”


苏南城市表现两极分化,苏北城市倒是相当一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全部高于全省,连云港同比增长11.9%一骑绝尘,宿迁、淮安、徐州也都在7.0%以上。



江苏今年最大的黑马就是连云港。前三季度,连云港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1.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增30.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2%,均居全省之首。


究其原因,主要是连云港石化产业进入爆发期,盛虹炼化一体化等多个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前三季度石化化工产值同比大增94.4%。此外,今年连云港盛虹炼化取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助力全市前三季度进口额大增41.1%,也是亮点之一。


今年以来,连云港得益于石化产业的大爆发,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省,甚至成为五大经济强省“增速王”(点击阅读)。连云港的经济总量也因此反超宿迁,摆脱了去年全省末位的尴尬境况。


被反超的宿迁成绩也并不差,前三季度经济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位。近年宿迁培育了光伏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纺织、绿色家居、新材料、机电装备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能占全市规上工业的90%左右。前三季度,宿迁六大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尤其光伏新能源产值大增35.6%,助力工业飞速增长。


徐州是苏北第一个万亿俱乐部种子选手,近年凭借光伏、机械产业大放异彩(点击阅读)。去年徐州中润新能源、中清光伏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前三季度,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5%,太阳能电池产量大增294.9%,成为工业经济最大亮点。


淮安与盐城同样深耕新能源产业。前三季度,淮安、盐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8%、12.7%,均居全省前三。其中,淮安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等重特大项目加快推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3个百分点。盐城1-8月数据显示,以动力电池、光伏组件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7.2%。这些项目,无疑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


苏中城市各自抱团

泰州势头依旧迅猛


苏中城市前三季度稳扎稳打,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在全省不算拔尖,也不至于垫底。其中泰州以6.8%的增速居苏中之首,扬州次之,南通居末。



泰州是江苏过去三年最大黑马,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20-2022年,泰州GDP年平均增长6.0%,高居全省之首。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化工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力强劲,生物医药、海工船舶更是入选“国家队”。今年前三季度,泰州投资、消费、外贸增速均高于全省,势头迅猛。再加上已被拉入上海大都市圈,泰州可谓前景大好(点击阅读)。


南通也是上海大都市圈成员,在2020年沪通高铁开通前后曾迎来一波高速发展期。不过2022年以来,南通受市场需求萎缩及订单转移等影响,电子、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也大都跑输全省。今年1-8月,南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还呈负增长,纺织业也仅增长1.6%,恢复缓慢。


与泰州、南通不同,扬州是南京都市圈成员。今年前三季度,扬州经济增速虽仅略高于全省均值,但部分指标表现非常优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均居全省之首。


扬州也是座工业城市,2022年二产占比48.8%,比苏州还高。今年,扬州喊出“大干三五年、奋力过万亿”的目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是其冲刺万亿的基本盘。为此,扬州将全市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调整成120%,又一次性推出10只产业基金,倾尽全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扬州的消费数据,更是亮眼。今年前三季度,扬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已经连续1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今年的扬州,休闲露营节、美容美发节、冰火美食节、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轮番登场,500多场促消费活动相继举办,近4000万元惠民券陆续发放,约40家品牌首店纷纷入驻……可以说是火力全开。


总体来看,无论是两极分化的苏南,还是集体狂飙的苏北,亦或是各自抱团的苏中,都在加大投资,培育产业。想必不远的将来,江苏“十三太保”又将展开新一轮大比拼。


参考资料:

[1] 各市统计局

[2] 南京海关

-end-关注小号防走失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苏大强”经济三季报出炉:GDP增量居首 连云港增速夺魁

蓝桥 搜狐城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