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其他

光荣属于劳动者 幸福属于劳动者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协力奏响了劳动光荣的新时代乐章“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者说的那些暖心话致敬,辛勤努力的劳动者!加油,所有奔赴光荣和梦想的人们!来源/经济日报微信监制/代明编辑/王玥海报设计/王墨晗校对/李正宇
5月1日 上午 9:30
其他

开局良好!8张海报看中国经济首季报亮点→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顾阳、黄鑫、马春阳、敖蓉、冯其予、董碧娟、佘惠敏、熊丽)监制/张益勇审核/杜秀萍
4月26日 上午 11:52
其他

百年春熙

2024年是成都春熙路“开街”100周年。春意融融、熙来攘往——作为成都第一条以“路”命名的街道,它开创了成都多种商业模式的先河,开启了成都的商业繁盛之路。人们在成都春熙路逛街。沈伯韩
4月20日 下午 9:01
其他

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东数西算”进展如何?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支持。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两年多来,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东西部算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面得到较大改善。一体化算网加快构建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一步。为整合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更好满足各领域计算需求,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4月14日 下午 2:32
其他

事关就医开药,这场发布会要点速看→

今天(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家医保统筹基金、基本医保参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工作进展情况。要点速看↓医保基金总体保持稳定
4月11日 下午 6:07
其他

新航季开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 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今天我们来聊聊航班计划3月31日至10月26日全国民航执行2024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遵循国际惯例我国民航业每年都要进行两次航班计划调整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日至10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周六执行夏秋航季航班计划今年夏秋航季188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2.2万班航班量的增长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部分旅游城市的小机场也新开和恢复了航线例如,川航将在成都新开直飞大理、稻城、扬州、阿勒泰、敦煌等航线祥鹏航空新开丽江-贵阳-宁波等航线进一步完善东西部地区的航线网络出行更加便利了许多城市受到关注的机会也更多了国际航班计划航班量有望回到2019年的八成左右从航线来看仍以飞往东南亚地区为主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目前,这三个热门出境目的地都已经免签让旅客随时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每年航班换季前后机票价格都相对较低是旅客出游的好时机今年,多个城市的机票折扣低至1折、2折适合旅客“捡漏”特价机票错峰出行夏秋航季包括暑运以及多个公众假期将释放更多出行需求给民航客运时长带来更多机遇这个航季你有没有什么心仪的目的地呢?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统筹/代明
4月11日 下午 3:36
其他

“99美分商店”申请破产

今日主播孙昌岳: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折扣零售商“99美分商店”申请破产保护。几天之前,这家拥有约1.4万名员工的零售商宣布,将关闭全部371家门店,逐步结束所有业务。“99美分商店”创立于1982年,曾以绝大多数商品都只卖99美分甚至更低价格而闻名。但近年来,由于通胀等因素带来的压力,店内部分商品价格已出现明显上涨,店内相当大比例的商品价格都远远高于1美元。“99美分商店”临时首席执行官迈克·西蒙契奇表示,过去几年,零售业面临重大且持续的挑战,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消费者需求变化、持续通胀压力等因素严重影响公司运营能力。“99美分商店”的倒下,是美国本轮高通胀漩涡中众多企业困境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份,美国知名折扣零售商美元树(Dollar
4月10日 下午 6:17
其他

查干湖所在的宝藏小城,为什么如此令人期待!

松原,松嫩平原上一座年轻的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端。1992年依托吉林油田设立地级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892.72亿元,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均领跑吉林省第三方阵。松原,又有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查干湖宛如一方明镜,映照出这座资源型城市谋求振兴发展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之旅。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查干湖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总书记对松原的殷切期待,就是希望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突破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松原市委书记李晓杰说。5年来,松原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乘东北全面振兴之东风,用足用好生态资源禀赋,奋笔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与保护相得益彰的松原答卷。净湖养水,生态保护厚植优势碧波万顷,浩瀚如海;水草丰美,鸟集鳞萃……查干湖,水域面积约420平方公里,是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查干湖为核心,星罗棋布的泡沼、湿地水脉相连,成为汇接松花江与嫩江的重要水网,是调节吉林西部气候的关键生态群落。谁能想到,仅在半个世纪前,眼前的北国水乡还是风沙漫天、盐碱开裂的枯涩之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连年干旱断流,查干湖湖面逐年缩小,1978年水域面积仅余不足50平方公里,区域生态严重恶化。“没进松原府,先吃一嘴土”,那段干涸的记忆,依然镌刻在松原人的内心深处。不远处的引松广场上,傲然屹立着由3个“人”字组成的引松工程纪念碑,彪炳着一段生态保护的恢宏往事。为了救活濒临枯竭的查干湖,松原人民手抬肩挑,历时8年,终于在1984年挖通了长达5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引松渠”。自此,乳汁般的松花江水源源流入,查干湖重获新生。有了水,就有了鱼,有了庄稼,有了生机和希望。“‘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松原人民对总书记的嘱托最是感同身受,一座湖与一座城的命运,是如此休戚与共;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是如此须臾不可离分”。松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深情地说。进入新时期,随着查干湖冬捕蜚声中外,人们对湖水的期许也从“有没有”升格成“好不好”“清不清”。由于上游水系流经盐碱地带,携带大量总氮、总磷和氟化物入湖,加之周边农田灌区退水导致化肥农药残留,湖水污染困局待解。流水不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查干湖水体污染问题,吉林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放眼全流域、广覆盖,研究制定了《查干湖治理保护规划(2018—2030年)》,畅通查干湖与周边水体大循环,让“死泡子”变成“活水湖”。其中关键一招,就是依托吉林省西部河湖连通工程,以查干湖为核心,通过河道治理、引水灌溉、生态修复等工程,调配利用洪水资源和灌溉回归水,实现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体连通和动态循环。查干湖主体所处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满都拉说,通过打造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的黄金水道,对区域内的湿地、湖、泡、水库进行补水和调水,为查干湖补充优质水源、替换劣质水体,从根本上改善了水质。盘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涵养水生态。2022年底,松原市完成河湖连通工程建设,查干湖动态循环水系基本形成,交出了一张精彩的生态保护成绩单:累计投资26.7亿元,实施查干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24个,水质连续3年保持在Ⅳ类标准,水域和湿地构成了相生相长的“生命共同体”。鱼肥美。水生态改善为渔业资源涵养和开发奠定了基础。据统计,查干湖现有鱼类68种,水域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查干湖时,祝愿渔场职工“年年有鱼,年年有余”。查干湖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凤林说,“总书记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振奋,思路顿开,‘有鱼’和‘有余’,就是要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互为促进”。实践中,松原人摸索出“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秘籍。每年春秋两季投放近千万尾鱼苗增殖放流,鱼苗以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有效净化了湖水水质。如今,查干湖鲜鱼年产量5000吨,年均消减氮12.7吨、磷0.65吨,鱼肥水美相得益彰。在查干湖渔场,记者偶遇“渔把头”马文岩,他是查干湖冬捕渔猎文化非遗项目第21代传承人。“查干湖的鱼为啥好吃呢?”对于记者的问题,马把头兴奋地说,“查干湖水质好,鱼的营养就好;湖面多风,鱼在水浪里运动多,肉质就好。这湖水,这条鱼,都活了!”花竞放。随着查干湖水域生态不断改善,松原年均降雨量明显增多,地表植物渐次生长,湿地面积持续增加,被精心打造成百花争艳的锦簇景观。查干湖景区一角。在查干湖景区北部的契丹岛百花园,紫色花海一望无际。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保护局局长赵云江说,“这是马鞭草,全草可供药用,还能提取精油。百花园种植了上百种花卉,把赏花游园、湿地保护和药用原料结合在了一起”。玉龙湿地则是另一番韵致。这里种植了万亩荷塘,每逢夏秋,风荷凌举,美不胜收,景区依此组织的圣湖荷花节活动深受游客喜爱。荷花、蒲草等水生植物既能净化水质,还能向荷叶宴、荷花茶、莲子制品等产业延伸。荷花的浇灌用水来自查干湖旅游岛生活污水处理厂,厂长周建阳介绍,“污水净化后可达一级A类标准,作为浇灌和绿化用水注入景区”。鸟翔集。水质好转,湿地扩大,查干湖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补给站。在野鸭湾湿地公园,绿头鸭畅游水中,湖间沙汀上,大雁鹅和湖鸥在日光里悠闲地梳理着羽毛。近年来,查干湖周边湿地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鸟类品种增至276种。“2023年首次观测到‘鸟类中的大熊猫’东方白鹳安家筑巢,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青头潜鸭也从3只增加到了45只。”松原市林草局四级调研员武跃猛如数家珍。数字化技术让保护区管理更具智慧,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敬爽说,“保护区布局了监控天眼、地面巡护车辆和渔政用船、空中无人机等全方位数字化系统,天、地、空全覆盖,实时掌握鸟类状态,监测种群变化”。以查干湖为引领,松原全市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11个,丰富的生态要素和生态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厚重底色。宜客富民,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查干湖,以冬捕闻名遐迩,从辽金时代延续至今。每年冬季,都有大批游客涌入这个“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随着渔把头一声威凛的“上冰”,冬捕队伍向冰面进发,祭湖醒网、扭矛走钩、冰下行网、马拉绞盘、拉网出鱼……万尾鲜鱼腾出冰湖,这是渔民的丰收,更是自然的馈赠。松原人民时时不忘“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冰天雪地和绿水青山都变成金山银山。今年初,前郭查干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带动吉林西部旅游的新动能。盘活“渔”特色。“冬捕在查干湖,查干湖在松原”——松原市以查干湖冬捕为最大IP发展特色文化旅游。2023年底启动的查干湖第22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2.6万人,创历史新高。得益于湖水持续改善,“查干湖”鱼相继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在查干湖渔业有限公司鲜鱼加工车间,供销部部长李鹏说,“一条大鱼动辄十几斤,过去都是整条直寄,现在我们新增分割鱼,不同品种配成礼盒,给消费者更多选择,鱼场年销售额可达5500万元”。最“豪横”的卖鱼当属冬捕节现场的头鱼拍卖。头鱼是每年冬捕第一网鱼中最大的一条,拍卖价格从2002年的888元一路飙升至今的数百万元。查干湖生态环境保护慈善基金随之成立,头鱼拍卖所得全部用于购买查干湖增殖放流鱼苗,推动渔业永续发展。鱼美味,渔精彩,松原不断探索“渔文化”的更多现代感和可能性。在查干湖景区游客中心,游客张先生欣喜地展示刚给孩子购买的立体拼图,“拼成鱼的形状后,放在水里还能游起来,很有创意。”这款名为“查干小胖”的益智类拼图获得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是由松原本地企业鼎润文化民族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来到鼎润文创产业园,记者又被“指尖上的渔猎文化”——鱼皮画深深吸引。一幅幅用熟制鱼皮缝制而成的画作,饱满立体、栩栩如生地再现冬捕盛景。鼎润文化总经理徐毳说,“鱼皮画是吉林省非遗项目,多次作为松原礼物走向世界”。查干湖冬捕。写好“绿”文章。查干湖,不只是冬捕。松原市深挖生态资源,精心布局“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渔猎”四季旅游和“十二缘月”系列文旅活动,月月都有新看点。记者采访查干湖生态旅游集团董事长孙臣时,他的手机不时响起。“有时候,一天能对接十几个项目。”孙臣语速很快,“总书记考察之后,我们重新编制了查干湖旅游发展规划,并将原来的旅游集团更名为生态旅游集团,结合四季时令和生态资源,主打生态旅游项目。”为提高旅游的体验性、丰富度和吸引力,查干湖上线了亲水乐园、旅拍露营、研学中心等20多种生态旅游新业态。“湖很大,水很美,关键还得留住人。”孙臣坦承,“琢磨一些留人过夜的项目,对景区发展很重要。”生态资源和体育元素碰撞出了火花。2023查干湖环湖马拉松赛共有5337人参赛,却成功引流51264人次,赛事当天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赛事组委会负责人刘凯说,“参赛选手需要提前一两天来熟悉场地,许多人还会自带观众,都是景区潜在游客。组委会提前在赛道起终点设置商贸街区,留住选手,拉动消费”。数据显示,全国至少有300个城市举办过马拉松赛事。“查马”优势何在?刘凯说,“查干湖是我们最大的品牌,好生态是我们最大的底牌”。查干湖生态旅游实践像一盏灯,照亮了松原一区四县(市)全域旅游发展。“以一湖带一城,打通文、旅、体、商、农多个领域。”松原市文旅局局长李丽娜说,哈达山森林秘境营地、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长岭航空营地、扶余不夜城等,都已成为耀眼的松原名片。“游”出新境界。沿着查干湖生态小镇步道,游客可直达查干湖景区东大门,沿途近赏湿地美景。“步道是用70%的秸秆和30%的生物质板材制成的。我们最大限度使用清洁能源、各类生物质资源和低耗能设备,致力建设零碳小镇。”查干湖生态小镇综合协调负责人张冠楠说。为缓解旅游开发给查干湖中心区带来的环保压力,松原市将大批服务配套设施迁出,在景区外围规划建设查干湖生态小镇,“用景区吸引人,用小镇留住人”。“用小镇留住人”,无疑需要更优质、更丰富的旅游产品。生态小镇融合自然生态与文旅康养、商贸休闲、会展演艺,按五星级标准打造温泉酒店项目,规划建设适合亲子游玩的千年渔猎部落主题乐园,用更多创新项目为流量赋能。留住人的前提是吸引人。近年来,松原市加大旅游推广力度,扩大重点客源市场,与更多城市通航直达,还有旅游专列直达生态小镇。2023年,松原市接待游客2150.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7.35亿元,两项指标均为2019年的2倍左右。生态旅游红火了,首先尝到甜头的是查干湖周边村民。在紧邻景区的西索恩图村,屋舍俨然,道路整洁,鱼馆、民宿招牌鳞次栉比。“村里的饭店、民宿有96家,去年国庆假期几乎家家爆满。”西索恩图村党支部书记王祥说。赵宇就是“村民变老板”的佼佼者。她家的“龙德祥渔庄”开张11年来,从最初的三间小瓦房发展成两家酒店,营业面积2000多平方米。赵宇感慨,“都说靠水吃水,查干湖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靠这个过上了好日子”。2023年,查干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3.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55亿元。追风逐光,生态能源求新求绿很久以来,提起松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石油生产基地——吉林油田。松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石油经济一柱擎天,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隐隐的“不安”。高峰时期,石油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九成以上,国际油价一有“风吹草动”,松原经济就会“打摆子”。经过60多年开发,吉林油田丰度和产出日渐式微。采油成本高企,叠加国际油价波动等影响,2015年以来吉林油田连续7年亏损。改变迫在眉睫。松原市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传统能源提质增效、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查干湖湿地,芦苇摇曳、水鸟怡然,亚洲最大陆地采油平台——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16号平台镶嵌其中,静静地开采着石油。覆盖56口油井,控制地下含油面积400万平方米,地上井场面积却只有1.8万平方米,比传统井场永久征地面积减少80%,石油采收率提高8.7个百分点。“传统布井位置分散,采油平台把多口井集中起来,节本增效成果显著。”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一级工程师刘可新说。目前,吉林油田已建成22个集约化大平台,整体能耗降低25%。平台化集约布井可以“挤”出效益油,但要实现经营根本好转还得寻找新的增长点,吉林油田毅然选择进军新能源。2023年8月,新立采油厂Ⅲ区块光热系统并网运行,标志着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范区建成投运,我国第一桶“零碳原油”在此诞生。“油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通过‘绿电’注入地下‘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零碳排放,产出‘零碳原油’。”吉林油田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丛二丁说,减去高能耗、加上绿动能,老油田焕发新活力。2022年12月末,吉林油田实现上市与未上市“双扭亏”、账面与预算“双盈利”。脚下有石油,头顶有风光。让城市经济“绿”起来,松原不忘抓住风光资源,增强绿色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松原有潜力、有机遇。潜力在于,松原风光资源丰富,风电可装机量约2300万千瓦,光伏可装机量约1500万千瓦,分别占吉林全省资源总量的33.3%和32.6%。机遇在于,近年来,吉林省着力利用风光资源,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松原被列为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过去,不乏有地区出现投资过剩、弃风弃光现象。“在求快的同时,必须求稳求长远。”松原市能源局副局长刘刚说,松原从一开始就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布局,力争发得出、用得好、造得了。松原城市风光。发得出,既抓住风,也留住光。“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曾经让人颇为无奈的松原大风,如今成了被追捧的财富。香港中电集团,专为“追风”而来。早在十几年前,因看中松原丰富的风能资源,中电集团分两期投资建设规模99兆瓦的风电场。2021年,中电集团抓住松原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机遇,投资7.34亿元,建设规模为100兆瓦的三期平价项目。“松原转型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绿色商机’。三期平价项目2022年全年总发电量390GWh。”中电乾安网新风电有限公司厂长张子富说。风光互济,多能互补。一块光伏板一天能发多少千瓦时电?置身在光伏板叠立的“蓝海”里,乾安县祥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电站站长寇奚闻告诉记者,2.5千瓦时,11万块光伏板一年发电量可达9000万千瓦时。“板上发电,板下水域还养着鱼。”寇奚闻说,这叫“渔光互补”,光伏板的遮挡能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藻类繁殖,实现渔电双丰收。用得好,既要大规模开发,也要高水平消纳。“风光变能源”不难,难的是“风光变现”。新能源产业要立得稳、用得好,拓展“绿电”应用场景是关键一环。2023年9月26日,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这意味着,松原新能源就地消纳有了一条可行通道。“如果简单地发电卖电,将生产的‘绿电’全部外送,等于把大部分价值送了出去。”能建绿色氢氨新能源(松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翔说,氢能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自建800兆瓦风电光伏新能源,产生的绿电90%自用,用来生产氢、合成氨和甲醇。通过“绿电”和化工的耦合,变“电力输出”为“产品输出”,把产业价值真正落在了当地。造得了,既要“绿电”,也要“绿电制造”。自动上料、焊接、叠层……历经10余道工序后,一块块550W光伏板成型下线。“高峰期我们每天生产光伏板1万块。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正泰集团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外联管理王玉强说,来松原投资生产,既是看中了当地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也是被松原的求“绿”之心所感动。从“风光发电”到“风光制造”,松原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蓄能起势。中车、正泰、吉林油田等百亿级风光发电、装备制造项目相继落地投产,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追风逐光”的松原还有更远大的志向: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年发电量突破620万千瓦时,占全省的40%;年产风机2万台套、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5万套,占全省的60%;新能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实现利税40亿元。延链增效,生态农业向精向高地处“黄金纬度”,卧“三原”、汇“三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孕育出粮仓、肉库、鱼乡的丰饶松原——2023年,松原市粮食产量突破156.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松原人“吃得饱、吃得好”,但始终难言“富裕了”。看产业,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结构单一;看品牌,叫得响、认得出、立得住的农业品牌少之又少。守着好生态、好物产,却一直居于产业链末端。困局怎么破?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松原思之于心、践之于行:沃土良田,只有回归生态,寓于产业,才能幻化出无限可能。守好自然馈赠的生态宝地。对松原人来说,黑土地是倚仗、是命脉。保护好黑土地的“健康”,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每逢秋季,刚刚收割完的玉米地上总会披盖厚厚一层“秸秆被”。“这叫‘秸秆还田’。”宁江区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黄艳雨告诉记者,秋收之后,将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防止风蚀水蚀、抗旱保墒,秸秆腐烂等于给黑土吃了“营养餐”,能使黑土耕层变厚,地力增加,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将农田变良田,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高”在哪?在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记者看到田间点缀的机电井和平整的机耕路。“以前种地,全靠柴油机抽水,费用大、利用率低。”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说,现在田里打井铺路,还配套了电力设施,打开机井连接管道随时能灌溉,一公顷地光浇水就能节省500元。土壤肥了,标准高了,生产方式也要跟上。“走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大遐畜牧场党委书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良说,大遐畜牧场是乾安县玉米主产区之一,过去耕种方式传统,化肥农药依赖重。2019年,公司集约1万亩耕地进行示范化经营,全部推广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种植技术,增产增效明显:平均亩单产由1600斤提高到2000斤,每亩纯利润增加297元。填平久居人后的价值洼地。多产粮、产好粮,也不能只产粮。“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如何变绿色为效益,让好资源转化成好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松原寻找解锁的“钥匙”:减少原字号,做大精深加工,推动产粮大市向产业强市转型。一根市场价0.8元的玉米,速冻后能卖1.5元,加工成鲜食玉米能卖2.5元,而包装成鲜食玉米礼盒,有的品种10个能卖98元。在禹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让玉米身价大涨。“为确保一个‘鲜’字,种植上,我们实施水肥一体化,减少农药用量;加工上,从采摘到包装成袋,全程不超过两小时。”公司经理张启明说,他们将鲜食玉米搬到线上销售,每月约有30万单从这里奔赴全国人民的餐桌。同样是加工玉米,嘉吉生化有限公司则主打精深加工。一车车玉米运进来,变成玉米淀粉、高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糖醇等多个产品输出去,市场价值大幅提升。“粮食就地加工转化,既方便了农民卖粮,又稳定了粮价。”公司总经理高玉凤说,嘉吉生化每年可加工处理200万吨玉米,相当于松原全市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加工由“初”转“精”,农业产业则实现了链条式发展。近年来,松原市着力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禽蛋、生态渔业和果蔬等八大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打造绿色有机的品牌高地。“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殷殷叮嘱。紧跟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松原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创建绿色农业基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品牌的背后是品质,品质的前提是品种。“以前我们对绿色有机的理解有偏差,以为认个标、挂个牌就可以了。结果市场不认可,品牌一直没有打出去。”二马泡绿色米业集团总经理肖会智说,这几年,他们从源头抓起,培育更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种子;创新会员制销售模式,会员认养一亩地,大米就能送到家……如今,公司有机订单水稻基地6000亩,带动580户农户种植,预计农民年增收约350万元。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就能开辟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盛产“四粒红”花生,扶余市三井子镇——曾经并不起眼的农业小镇成为全国杂粮集散地。每年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的花生交易商定期在此交易,高峰时日交易量近千吨。以“四粒红”交易为支点,扶余市努力撬起品牌链、产业链。2023年4月,扶余市东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批郑交所指定花生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实现吉林省花生期货交割库“零突破”。公司经理孙一荧说,借此契机,东旭又投资2.3亿元建设扶余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形成“交割基地—定价中心—市场开发—产业集聚”一条龙发展。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品牌增多,农民增收。松原已培育绿色农业基地13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519个,辐射带动300万亩,2023年农村人均收入达17898元。凝心聚力,生态发展笃志振兴生态好、风光足、黑土地、大粮仓……松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具有很大潜力,也面临着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展的许多共性和特性问题。“要清醒看到,与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东北先发地区的成效相比,松原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一级巡视员李林说。看总量——2023年,松原地区生产总值近900亿元,绝对值与长春市和吉林市差距依然较大,需要关注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塑造差别化优势,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看结构——2023年,松原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4.5%,“一油独大”局面犹存。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生态资源兑现经济价值的渠道不多等问题亟待化解。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看环境——松原地处东北腹地,冬季漫长,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项目落地和建设。除了自然环境制约,还要直面社会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质疑与担忧,尤需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投资兴业更加活跃。看后劲——人口、人才流失,一度是东北之痛。振兴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松原市只有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仅靠本地培养的人才难以支撑振兴发展需求,必须以更大力度、更活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东北各地,“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让冰天雪地成为创业热土。绿色发展不是一句空话,松原市要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发挥风光资源优势,支撑可持续振兴,必须有重大项目带动。为了促使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早日落地投产,松原市只争朝夕,打破了东北冬季不能室外施工的“魔咒”。查干湖景色。2021年11月,中车与松原市签署意向性协议。这是一个总投资450亿元、松原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可是,对于一纸意向性协议来说,时间是太大的变量。为了争取主动,松原市决定冬季就动工建设。松原市成立项目专班,顶着严寒吃住在工地。宁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玮东回忆说,2022年2月11日开工手续办结当天,工地进行打桩试验,当时土地冻层2米多厚,桩机迟迟不能下探。经反复研讨论证,工地决定“先钻后打”。“夕阳西下时,首桩以300吨压力成功打入地下19米。那一刻,现场沸腾了。”最终,中车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也只用100天,开创了“松原速度”的传奇。让营商环境成为振兴优势。如何过好营商环境这道关?松原用实打实的成绩单说明了一切——2023年,拥有212万常住人口的松原市,实有经营主体突破33万户,同比增长10%。2023年,松原市1580项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86.9%,成功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近年来,松原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四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我们充分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产业配套和优质服务,吸引各类经营主体前来投资发展。”松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表示。吉林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慧向记者讲述了政府为帮助中车风电运输风车叶片、“退避三舍”改造道路的故事。企业生产的风车叶片长达百米,如何满足运输车辆的转弯半径,把加长叶片运出去?2023年3月初,由宁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十几个部门现场会商,确定实施扩宽路口和拆除环岛的改造方案。“那时冻土层还没化冻,经过20多天紧张施工,移栽了5000多棵树、拆除了几十处路灯、改造了7000多平方米路面,甚至连宁江区委50多米的围墙都拆了,运输风车叶片的车辆终于一路畅通。”刘慧说。让优秀人才成为发展支撑。“良禽择木而栖。”良好的生态和宜居环境,大有可为的创业和职业成长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落户松原。项目招徕人才。正泰集团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玉学是吉林长春人,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工作。2022年,他获知正泰集团要在松原建光伏设备制造工厂,便递交简历、参加面试,当年10月来到松原,担任新工厂负责人。“松原的项目多、发展氛围好,我想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王玉学说。机遇吸引人才。临近晌午,在查干湖北湖码头,曲三妹的渔港农家乐已经架起大铁锅,准备炖鱼待客了。曲三妹是土生土长的查干湖人,大学毕业后在长春打工,眼瞅着查干湖人气越来越旺,便于2013年返乡创业,主营全鱼宴和生鲜电商。“在家乡同样可以实现人生梦想。”如今,曲三妹给自己定下新的“小目标”,“争取一年卖上百万元!”机制汇聚人才。设在松原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人才之家·项目专班”是抓人才与抓产业一体推进的重要载体。2021年起,松原市从市直部门抽调干部集中办公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组建人才工作站和松原商会。目前,已有4300多名域外松原籍人才和660多户松原籍企业家加入“一站一会”,为松原发展带来丰厚的项目和人才。风正潮急,自当奋楫扬帆;任重道远,尤需快马加鞭。“松原将牢牢把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机遇,积极振奋‘闯’的精神,大力弘扬‘干’的作风,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的松原路径,推动振兴发展实现新跃升。”松原市委书记李晓杰说。查干湖畔,天地大美;活力松原,未来可期!来源/经济日报(调研组成员/苏民、张双、马洪超、李华林、郎竞宁),原标题《松原可期》,配图均为松原市委宣传部提供。监制/张益勇
4月8日 下午 1:24
其他

经济日报:驳“中国消费动能消失论”

景区到处“人从众”、电影市场火爆、网络支付高速增长……从开年到春节再到春暖花开,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引发国际关注。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有序扩容,国际航班班次增加,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意愿提升,入境游市场加快复苏,就是用脚投下的“信任票”。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杂音噪音,诸如“中国的消费动能正在消失”“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价格下降—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等等,或反映部分人的焦虑疑惑,或出于某些人别有用心的蛊惑。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面对如此坚实的市场基本面,“中国消费动能消失论”显然是一种误读乃至妄断。其一,不能把经济短期波动蓄意放大为长期趋势走向。近一两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常被拿来唱衰中国经济。特别是今年1月份中国CPI同比出现下跌,一些外媒由此判断“价格下降—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已经出现。客观分析这一数据变化原因,一是,去年1月份正值春节,消费带动明显,使得今年1月份数据的同比基数相对较高。而今年春节期间释放的消费需求显示在2月份,CPI同比增长0.7%,由降转涨,回升较多。二是,与同比数据相比,环比数据更能直观反映一段时期内的趋势。去年12月至今年2月,CPI环比连续3个月上涨,涨幅分别为0.1%、0.3%、1.0%,显示社会有效需求正保持复苏向好势头。数据只有放到趋势中才更具有解读的意义。2023年,是疫情“疤痕效应”逐渐消散的一年。从全年看,中国CPI数据整体处于正值区间,呈现温和上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消费的主引擎作用都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拉动中国经济巨轮的消费新动能正在加速显现。国货、国潮、国韵产品备受欢迎,也带动了国风摄影、古城游览等诸多文旅消费;数字化重新定义日常生活,数字文旅、直播经济、在线健身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场景新范式异军突起,展现出快速成长的潜力……巨大的市场,正是一种巨大的比较优势,使得中国经济持续增添了强大抗冲击能力和自我稳定、自我修复能力。遭遇困难挑战后,短期调整在所难免,但凭借这一强大韧性,我们总能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庞大的市场优势,是中国经济生存力、竞争力、对外开放吸引力的最强底气。其二,不能把消费结构调整有意无意曲解为“消费降级”。去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消费现象,比如“折扣店大出风头”“家乐福闭店潮”等。对此,一些外媒认定中国已经进入“消费降级”时代,认为这是主引擎熄火的表现。放宽视野,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不少典型现象,比如山姆会员店在加速开店,其中还有几家开在了非一线城市,成为沃尔玛中国的业绩增长主要来源。这正说明,症结问题不在不爱消费,而在如何保障品质消费。从前些年大规模代购、海淘的崛起开始,这一趋势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直接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和深化。当前,传统消费领域不断细分带来的多元选择,让人们在商业、餐饮等传统场景消费时更倾向于实用主义,但在发展型、享受型、品质型消费时,则释放出强劲的消费动能。精准把握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的动向,中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了积极创造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由此“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是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意味着更多创新场景、更低创新成本和更高创新收益。新产品、新技术通过大规模应用和持续迭代,有机会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消费开辟新空间、提供新渠道,在带动、创造、释放消费巨大潜能中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这无疑又将激发中国经济更强劲的发展动能。其三,不能把规范市场秩序视为市场环境恶化。为营造积极健康的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参与公平竞争,近年来针对部分企业扰乱市场秩序、有碍公平竞争的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出台了针对性强的政策、采取了相关措施及时规范,优化了市场环境,提振了消费信心。而有的人大肆渲染“市场环境恶化”“对资本流入中国构成障碍”,误解或蓄意贬低这些正当、正常的市场规制和法治行为。客观分析,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优势,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的市场分割现象,既不利于需求的释放,也不利于供给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推动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备上稳步迈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才能激发大市场潜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况且,这些调整和改革不仅瞄准市场秩序,也针对政府行为自身。例如,纠正地方增设无法律依据的前置备案条件,叫停外地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无法进入当地市场的做法,督促废止排斥外地招标代理机构参加建筑行业招投标活动的政策文件,等等。通过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征集问题线索,核实的问题线索均已督促地方整改。“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内涵;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才能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以此为基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面向全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更有利于让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毫无疑问,中国消费主引擎动能增强,必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市场是个海洋,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正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优势将会更加明显。”近些年,我们把优化供给和扩大需求更好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拓展消费新空间,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新体验。各地展现的红红火火的新消费,生动反映出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的丰硕成果。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按照这一部署,生产与消费亦即供给与需求两头聚力发力,把实现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共同积极创造市场,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中国势必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新竞争优势。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监制/乔申颖审核/王玥编辑/郭云飞校对/张萌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4月1日 上午 9:08
其他

重返扩张区间,经济景气水平回升!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8%

据国家统计局31日消息,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回升。制图:王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表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8%、53.0%和52.7%,比上月上升1.7、1.6和1.8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回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3月份,随着企业在春节过后加快复工复产,市场活跃度提升,制造业PMI升至50.8%,重返扩张区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10个,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一)产需指数双双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2%和53.0%,比上月上升2.4和4.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从行业看,木材加工及家具、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产需释放较快;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指数低于临界点,景气水平偏低。在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的带动下,制造业企业采购活动明显增加,采购量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4.7个百分点。(二)进出口指数重返扩张区间。春节过后制造业进出口景气度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1.3%和50.4%,比上月上升5.0和4.0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从行业看,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两个指数均高于临界点,相关行业外贸业务较上月增加。3月13日,货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装卸集装箱。李紫恒摄(新华社)(三)小型企业PMI升至扩张区间。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1%、50.6%和50.3%,比上月上升0.7、1.5和3.9个百分点,不同规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均有所改善。其中,大型企业PMI连续11个月保持在临界点及以上,持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小型企业PMI12个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加快。(四)三大重点行业同步扩张。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行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9%、51.8%和51.6%,比上月上升3.1、1.8和2.1个百分点,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5.0%,相关行业产需加快释放。高耗能行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继续改善。(五)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增强。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更为乐观。调查结果还显示,企业生产经营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然较高。当前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落实,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继续加快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回升。(一)服务业回升向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服务业扩张步伐加快。从行业看,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生产经营较为活跃,其中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批发、铁路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3.0%及以上,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升。同时,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景气水平较低。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服务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保持乐观。3月27日,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工业园的江西仁江光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史港泽摄(中经视觉)(二)建筑业扩张加快。随着气候转暖和节后集中开工,各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体扩张加快。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土木工程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施工进度。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2%,比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表明建筑业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信心增强。综合PMI产出指数扩张加快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快。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2%和53.0%。小知识>>采购经理指数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先行监测和预警指标,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临界值,高于50%,反映经济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收缩。来源/经济日报记者熊丽、国家统计局网站监制/乔申颖审核/王玥编辑/李正宇校对/闫欢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3月31日 下午 12:57
其他

经济日报:驳“中国改革停滞倒退论”

最近,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强调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一轮改革大潮奔涌而来。当此之时,却出现持有中国改革“停滞”甚至“倒退”的观点,反映出一些人对中国改革的复杂性、曲折性理解不够,对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信心、勇气毅力认识不足。其一,有人看到一些领域的改革速度慢了、步子小了,就认为改革放缓甚至停滞了。没有认识到,改革已突进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领域改革的速度和进度必然会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各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难在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勇在顶住阻力、接续推进,每一步都需花更大气力、用更高智慧、付更多代价;难在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增强,牵一发必然动全身,勇在坚持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有机联系、相互交融、密切配合;难在制度建设分量更重,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勇在将改革成果制度化,进而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难在风险挑战越大越要方向准、步子稳,把握时、度、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勇在对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统筹考虑决策,将风险降到最低,不犯颠覆性错误。10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正视困难、无惧挑战,不断探索总结改革方法论,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闯关夺隘,才取得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其二,有人看到“石破天惊”的重大变革少了,就判断推进改革的力度减弱了。没有认识到,许多改革尤其是重点领域改革处于深化细化的紧要关头,更需要不那么显山露水的“穿石本领”“绣花功夫”。改革开放之初,姓“公”还是姓“私”、姓“社”还是姓“资”、农村还是城市、计划还是市场……每一场讨论、每一项改革都能引发从头脑到行动的强烈冲击。进入新时代,改革已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大破大立的空间明显收窄,改革领域高度耦合,“单兵突进”难有成效,必须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形成各领域改革的联动集成,实现总体效应。总希望听见“大响动”,这种期待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当务之急,是让已经确定的改革举措稳扎稳打、任务落地生根。这就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推动改革从粗针大线转向细针密缕,消除懒改、慢改、假改、不会改、改不到位的现象,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算大账、算总账,让改革的总体效能充分显现。改革需要一步一步推进、一步一步突破,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推动经济社会以坚实的脚步不断向前。从提出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就走了一条从实际出发的渐进改革之路,从小岗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探索,到沿海经济特区的试验,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改革策略,到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都遵循先易后难的务实路线,谋求由点及面的稳步推进。中国改革实践逻辑的成功,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充分证明。其三,有人看到一些政策措施出现调整,就疑虑改革徘徊甚至要走回头路。没有认识到,“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难以避免会走弯路,也必然要总结经验、及时纠偏修正。改革本身就是探索、是创新,从来都是磕磕碰碰、迂回曲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也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方案”,必须在“试错—纠错—再试错—再调整”中前进。进一步看,改革的重点、路径、任务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年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如今就可能成为改革对象。改革越往纵深发展,内外部情况就越复杂,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新出现的问题、一般性矛盾和深层次矛盾、尚未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交织叠加,必须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甚至发展中还可能出现一些超预期的“黑天鹅”,对此既没有实践经验,又缺乏理论共识,需要边走边看、边改边调,逐步完善提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对于一项时刻更新的宏大事业,动态调整是常态,对此应有充分准备。我们常说,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历史进程,取得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丰硕成果,同时这一进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都会遇到,而且会更为集中、更加尖锐。及时用改革的办法调整、以发展的办法解决,正是我们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要义所在。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轮轮改革如潮涌般向前推进,中国进入了新的“改革时间”。早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就作出重要论断:“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阶段,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直指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国际社会称之为当今世界“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到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我们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制度优势,一整套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肩负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今年又是一个重要的改革年份,有赖于我们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排除干扰、统一思想、奋楫勇进。既要及时廓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看法,也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以锲而不舍的笃行、闯关夺隘的勇毅,怀着“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共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锚定方向深化改革,将海内外对中国改革的关注和期待化为研究改革、推进改革的动力,我们必将创造奇迹之后的新奇迹、辉煌之后的新辉煌,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监制/张益勇审核/彭金美编辑/李正宇校对/王俊杰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3月29日 上午 9:57
其他

“它”经济不断升温,背后的市场有多大?丨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今天我们来聊聊“它们”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宠物犬数量为5175万只宠物猫数量为6980万只“毛孩子”们带来了一个规模近2800亿元的消费市场一起来看看当下宠物消费市场有哪些新趋势、新动向?宠物们要吃得好宠物食品占据宠物消费市场一半份额可以说是宠物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在某电商平台上可选择的猫粮狗粮品牌超过200个更有天然粮、五谷粮等细分品类宠物主越来越注重精细化喂养从“好养活”到“要养好”成为趋势养宠产品在升级除了主粮这样的刚需产品智能养宠设备等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受欢迎比如定时喂水机一键烘干全身的吹毛机等等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智能设备或许将为这一品类提质赋能个性服务有需求除了要养好情感共鸣也很重要目前已经有一些餐饮企业开始探索构建宠物友好餐厅宠物旅行的市场也在打开“带着宠物去看世界”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起步不算早但发展后劲足、增长空间大正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在变产品和服务需要同步提升行业监管等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希望“它”经济不仅是一条热门赛道更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赛道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统筹/代明
3月27日 下午 3:47
其他

在发展高层论坛看“吸力”

今日主播孙亚军:关注经济日报,关注外企头条,我是今日主播孙亚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正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持续发展的中国”,有近百家全球跨国公司负责人参加,体现出国际企业界关注中国发展、参与中国发展的热情。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跨国公司向来是感受深刻。丹佛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im
3月25日 下午 7:30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十足丨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今天我们来聊聊新能源汽车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77.3万辆也就是说平均每出口3辆车中就有1辆新能源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过去的一年新能源车发展迅猛给2024年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更高起点不过虽然成绩突出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难题需要破解就拿“里程焦虑”来说不少用户都遇到过“找桩难”“高速公路充电难”等情况从供给总量看我国充电桩规模、车桩比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近2辆车就拥有1台充电桩但是由于充电设施结构不合理公共桩依然短缺并且城市周边、城市之间的充电设施覆盖仍然不足国办2023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也密集出台随着有关目标的实现消费者的出行会更加便利后顾之忧将逐渐被打消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2024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一年相信在利好政策和广阔市场的加持下求创新、树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动力澎湃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统筹/代明
3月21日 上午 11:56
其他

经济日报:驳“中国崛起顶峰论”

一直以来,唱空中国的论调屡屡被证伪,又屡屡改头换面、反复出现。前不久,一些西方政客和机构臆造“中国崛起顶峰论”,看似角度新奇,却与2013年炮制的所谓“中国奇迹终结论”如出一辙。历史从来是一个长周期的发展过程,妄断“顶峰”和“终结”,在任何话语体系下都有违逻辑、常识和事实。10多年来,一边是鼓噪中国经济从“令人失望”到“近乎崩溃”,一边是中国经济承压前行、波浪式发展。2023年,中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相比2013年的56.8万亿元、18311元均是翻了一番多。5.2%的增速也明显快于美国的2.5%、欧元区的0.5%、日本的1.9%,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面对亮眼的数据、有力的事实,“中国崛起顶峰论”又是从何而来呢?其一,“疫情冲击影响致顶”。这种论调认为,新冠疫情加快了见顶的进程,“新冠后遗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成为常态。的确,肆虐3年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和中国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历史地看,流行病疫情再严重,也是短期性的;对经济的冲击再大,也不会对长期发展趋势产生根本影响。2020年,我国就成为疫情发生后全球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如今,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疤痕效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祛散。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数据背后是升腾的烟火气。从去年“五一”“十一”到今年春节,“金牌”国货推陈出新,各地文旅持续发力,各式各样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不断涌现。无论是“尔滨”登顶热搜,还是国产手机一货难求,无论是长沙街头的夜经济,还是杭州亚运会、洛阳汉服等热点话题火爆“出圈”,都展现出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消费持续提振的生动场景。一股股助“燃”的强劲力量,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力更加澎湃。其二,“人口红利消失致顶”。这种论调认为,中国总人口数量已经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将使过去40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不可持续。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仍有约8.65亿人,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更进一步看,对经济发展来讲,劳动力投入很重要,有效劳动的投入更重要,而有效劳动是“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也就是说,相较人口规模,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人口素质。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特别是我国理工科毕业生规模庞大,“工程师红利”业已形成。整体上看,虽然人口老龄化有所加深,但每年的有效劳动是在增加的,“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进而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其三,“科技打压脱钩致顶”。这种论调认为,中国还处于技术转型和学习的阶段,美西方科技封锁将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制衡中国持续崛起。科技打压就能堵住中国发展之路?对这个问题,历史早已作出不止一次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屡屡被围堵打压,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一穷二白中都能渡过难关,而今更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小院高墙”又怎能挡住创新发展的铿锵步伐!今天的中国,既奉行“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又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近些年,中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正在结出累累硕果。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开始商业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前沿科技领域厚积薄发,充分展现了“中国创造”的硬核实力。放眼产业层面,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快转化应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下人才多、市场大、产业配套齐全等优势,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新质生产力正在实践中形成,并显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坚实支撑力。其四,“经济增速放缓致顶”。这种论调认为,内外特殊机遇期带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不可持续,中国将陷入增长乏力困境。经过30多年GDP年均9.9%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确有所放缓,但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自然结果。历史地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一批成功的追赶型经济体如德国、日本、韩国等,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长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平均降幅达30%左右。这是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使然。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还与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相互叠加。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既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造成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转换增长阶段,意味转换动力引擎。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先进生产力则不断产生和扩张,由此形成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动力。观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经济,不仅要看“体量”,还要看“体质”。结合这些年的增长数据与效益数据,中国经济没有见顶停滞,而是在爬坡过坎中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目前,中国人力资源、资本形成、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等综合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比如,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形成了较为完善和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成了规模庞大、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等等。根据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测算,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潜在增速仍能达到5%左右。屡屡“唱空”,次次落空。或者简单用西方理论套用中国经济,或者夸大短期、局部问题,或者存在主观偏见,或者出于狭隘私利……综其原因,还是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存在误区。中国经济长期在爬坡过坎中前进,既有笃定的追求,也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调整。放眼未来,我们有庞大物质技术基础的坚实支撑,有工业门类齐全的供给能力优势,有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的需求潜力优势,有研发人员总量居全球首位的人才优势,有世界第二大“数据富矿”的新赛道优势,有制度创新不停步的改革开放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中国经济的增长潜能还将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眼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其间,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甚至会经历必要的阵痛,比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正视问题,有效利用充裕政策空间,不断出台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刚刚交出的2023年经济成绩单就是最好的证明。10年前,提出“中国奇迹终结论”的美国学者乔治·弗里德曼在一篇文章的结尾写道:“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但中国的角色将被替代。这一进程中的下一步,将是确定谁将成为中国的替代者。”10年来,中国以坚实厚重的发展成就毫无疑义地作答:“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监制/代明审核/王玥编辑/闫欢校对/张萌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3月20日 上午 10:03
其他

春分丨春和景明 万物滋长

中/国/二/十/四/节/气春分节气今天我们迎来一年之中的第四个节气春
3月20日 上午 6:30
其他

十地探访!经济日报推出新质生产力系列调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深刻的问题导向和现实观照。新质生产力在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表现引人瞩目。“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定为今年政府工作首项任务,多个省份也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重点工作,提出了各自的发展规划。为展现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经济日报》推出新质生产力系列调研,实地探访北京、新疆、上海、天津、安徽、重庆、广东、江苏、浙江、陕西等10个省(区、市),一起来看↓北京发挥优势逐新而行在拥有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金字招牌”的北京市海淀区,当前最火爆的产业当属人工智能(AI)大模型。海淀区高校、科研机构遍布,集聚相关企业近千家,占北京市三分之二、全国的六分之一……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坚实的产业基础,这里正围绕基础软硬件设施、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应用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图为2023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拍摄的1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模型)。任超摄(新华社发)“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要占先发展,这是未来最核心的产业方向。”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何建吾告诉记者,将从算力、数据、算法、框架、场景应用等多方面发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示范区,积极构建从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国产化产业链。在以原创引领、前沿交叉、颠覆性为特点的未来产业中,北京不只有AI大模型这一颗明星。2023年,《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印发,锚定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6个领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6G、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个未来产业,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点击阅读原文《北京发挥优势逐新而行》新疆资源开发利用迈向高端化精细化在新疆,前沿技术应用正支撑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统计显示,新疆聚焦油气、煤炭、矿产等特色优势产业,2023年共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26项,推动资源开发和资源利用同步迈向高端化精细化。图为新疆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郝建伟摄(新华社发)如今,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迈入8000米级超深油气规模开发新阶段。“钻井深度不断加深,带来很多挑战。”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钻井工艺高级专家李宁说,他们持续攻关“深地极限”,解放了一批超深油气藏,确保油气产量稳步提升。在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中,新疆油气资源加速“裂变”,正从燃料变身为原料、材料、终端产品。2023年,全国最大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在新疆投产,所产聚酯级乙二醇可作为短纤原料、长丝原料等,打通了化工与纺织产业中间环节,实现了油气生产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两大产业优势叠加、耦合发展。→点击阅读原文《新疆资源开发利用迈向高端化精细化》上海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离港出海开启商业运营、国产大型客机C919和ARJ21支线飞机首次亮相新加坡航展……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竞争新挑战,上海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6日,在上海制造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丁汀摄(新华社发)新质生产力的含量,在上海经济中分量很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全市经济运行稳步恢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达4.72万亿元。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增长17.2%。数据的背后是上海长期注重科技创新,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锻造新动能,布局新赛道。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说:“科技创新是上海发挥排头兵、先行者作用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中心对其他4个中心的核心能级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点击阅读原文《上海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天津发挥优势培育创新沃土今年以来,津沽大地科技创新热潮涌动。为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市深挖科教资源、培育创新沃土,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形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不竭动力。2023年,天津市集成电路、车联网、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1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9%,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4%、14.2%。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I期项目海上平台在工厂建造完工。这是在天津滨海新区拍摄的渤中19-6凝析气田I期开发项目组块装船作业现场。杜鹏辉摄(新华社发)走进天津滨海新区的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厅,拇指大小的芯片给参观者带来震撼:小小的芯片布局了数十亿个晶体管,难度相当于在头发直径十万分之一大小的地基上盖大楼。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的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分别达6230家、460家、343家,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表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天津正加快构建“1+3+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产业支撑。→点击阅读原文《天津发挥优势培育创新沃土》安徽力推产业攀高向新在科技创新驱动下,近年来,安徽产业不断向高处攀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四成,新能源汽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安徽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新引擎。位于安徽合肥市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无人机照片)。郭晨摄(新华社发)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安徽频频发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行业的重要分支,为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帮助工厂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位于芜湖市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科技公司。“我们培育了一条完整的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通过跟产业链伙伴深度合作,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埃夫特公司董事长游玮说,我国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应用,逐步进入一些主流行业和高端应用场景。→点击阅读原文《安徽力推产业攀高向新》重庆系统性推进制造业重塑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里,每30秒下线一台新车;潼南区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中,大容量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进入试生产阶段;梁平区赛美康公司GPP芯片生产项目正加速建设……行走在3月的巴渝大地,一幕幕火热升腾的制造业图景跃然眼前。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智慧工厂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作业。王全超摄(新华社发)作为制造业重镇,重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锚定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从创新赋能、结构优化、数字化转型等多个维度,系统性推进制造业重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重庆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去年我们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311项、‘卡脖子’技术问题60项。超级智能汽车平台SDA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重庆市科技局局长明炬说。→点击阅读原文《重庆系统性推进制造业重塑》广东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近日,广东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释放鲜明信号,将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深圳的低空经济产业振翅高飞。图为东部通航的直升机准备降落在深圳市中心的大中华直升机场。毛思倩摄(新华社发)记者驱车行驶在广深高速,经过深圳、东莞、广州时,只见沿途密集的大科学装置、大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勾勒出连续4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轮廓。岭南大地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正有力牵引相关产业链向着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广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认识早、行动快。展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说。去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实现全国“七连冠”。近日发布的《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新质生产力全过程创新链逐步形成,广东新质产业链已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三大赛道形成较大竞争优势。→点击阅读原文《广东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江苏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江苏紧扣科技创新要素,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内涵、夯实技术底座。开年以来,江苏各地持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位于江苏常州溧阳的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一辆运输车在运送安装完成的动力电池系统件。李博摄(新华社发)走进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AI数字人老师“小北”的眼睛炯炯有神,左手跟真人一样筋骨分明。硅基智能创始人兼CEO司马华鹏表示,通过AI算法,只需要几分钟的真人视频,经过快速训练,就可生成逼真的数字人。如今,国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长三角中心“生根发芽”,中国(南京)智谷、中国(南京)软件园初具规模,南京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蓬勃发展,以亿嘉和、小视科技、埃斯顿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工智能企业正在南京加速成长。→点击阅读原文《江苏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之江大地,创新潮涌。浙江各地纷纷绘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立足自身发展优势,竞逐发展新赛道。杭州萧山布局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世界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浙北德清依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地理信息与车联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浙南台州高标准投入通用航空产业……浙江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码头作业繁忙(无人机照片)。姚峰摄(新华社发)绍兴市柯桥区是一座建在“布”上的城市,拥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销售网遍布192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柯桥没有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纺织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走进位于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染车间,工人只需操纵几个按键,布匹立即被吸入染缸。迎丰科技公司信息部经理陈尧宏介绍,染料配比、打料、出缸等程序都可由机缸接收系统指令自动完成。→点击阅读原文《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陕西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强引擎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正式运营、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西北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建成投产、“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开园……近年来,陕西省深掘科教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创新,一批超前谋划的新质生产力“种苗”茁壮成长。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成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最大增量”。图为陕西省西咸新区秦创原金湾科创区(无人机照片)。刘潇摄(新华社发)以深化改革举措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是陕西释放创新活力的突破口。2022年,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缺钱转”“不想转”“不敢转”等体制机制难题,陕西出台措施,针对长期制约成果转化效能的职务成果权属、人才激励和科研团队出资等问题精准施策。围绕我国中高端传感器遭遇的技术难题,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罗剑科研团队几年前研制出的薄膜铂电阻,相比国外同等产品可降低20%生产成本。在陕西的政策激励下,罗剑团队将这项技术落地转化,注册成立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铂电阻自动化生产线。→点击阅读原文《陕西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强引擎》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杨学聪
3月19日 下午 5:22
其他

关于乡村振兴,总书记这样说→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策划/乔申颖
3月12日 上午 9:02
其他

金句来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3月6日 下午 12:38
其他

数读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连俊编辑/万政设计/陶天添校对/赵梅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3月5日 下午 2:49
其他

全国两会时间开启!这些中国经济成绩单值得收藏→

新的出发全国两会时间开启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顶住外部压力
3月4日 下午 5:07
其他

向强!金融强国建设步伐加快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连俊文字整理/王玥设计/陶天添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3月3日 下午 2:48
其他

向暖!民生答卷用心用情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益勇审核/彭金美文字整理/高珊珊设计/陶天添
3月2日 下午 3:01
其他

向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益勇审核/彭金美文字整理/耿丹丹设计/陶天添
3月1日 下午 7:12
其他

向活!市场复苏动力充盈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月29日 下午 5:50
其他

汇聚起产业创新的时代洪流!经济日报调研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各地发展的热词。新年发展谋划中,新春“第一会”上,“新质生产力”频频亮相。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飞跃性升级所带来的新时代先进生产力,正汇聚起创新的洪流。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争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发展竞速由此拉开大幕。乘势而上
2月29日 下午 12:55
其他

电影市场强劲复苏!热潮能否持续?

龙年春节,电影市场再创新纪录,迎来开门红。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档总票房80.16亿元,观影人次1.63亿,双双刷新中国影史纪录。电影市场经历了几年的起伏后,强劲复苏。这份成绩单是如何实现的?电影市场又呈现哪些特点?这股热潮如何持续下去?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Q电影市场亮眼成绩如何实现?A:影片质量成为影响票房数据的关键。越来越多人选择先观望电影上映后的口碑传播与话题讨论,再决定是否走进电影院。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4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5.9分,为2015年以来的第二高分,其中有4部影片超过85分。除了优质内容,票补也是今年春节档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重要因素。在预售开启首日,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首页纷纷打出了春节档新片19.9元票价的横幅广告,全国大多数城市都能买到19.9元的春节档新片预售票。除了片方投入的大额票补外,售票平台也在预售阶段投放了不同比例的买一赠一或购票立减券。2月6日,11家金融机构发布观影优惠举措,超过3000万元的观影消费补贴为观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对比过去两年的“最贵春节档”,今年春节档电影票价更显友好,平均票价49.1元,同比下降6.1%。电影市场的恢复,也离不开国家层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23年5月,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关于阶段性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提出,为支持电影行业发展,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2月28日 下午 7:04
其他

向新!创新动力勃发奔涌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月28日 下午 4:52
其他

期待更多“热搜款”土特产丨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龙年开工你的返程背包里、后备箱里有没有装满家乡的土特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前段时间的“农业大摸底”让网友越摸越惊喜不少“隐藏款”土特产像四川鱼子酱、山西大闸蟹、黑龙江蔓越莓等颠覆了大家对家乡土特产的传统印象让不少本地网友善意调侃说“我的家乡特产就是特地瞒着我产”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从来不缺好的农产品特别是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新品类新设施新模式的推广很多品种已走出传统主产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土特产走进我们的生活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些好的农产品如果只当“隐藏款”连本地人都不熟悉的确非常可惜除了“农业大摸底”这种偶发机会如何更长远地把“隐藏款”变成“热搜款”也值得我们关注土特产要做优做精我国消费市场足够大消费升级动能足够强农产品只有做优做精才有更大竞争力不断擦亮金字招牌要以品种为牵引以品质为导向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擦亮品牌的金字招牌新土特产要想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并非一日之功很多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有故事性又有科技味若能多给点儿阳光也能无比灿烂你的行囊里都带回了哪些家乡特产快来告诉我们吧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统筹/王智
2月28日 上午 11:25
其他

10个数据,看京津冀10年→

一起向未来”2024秧歌花会展演活动中表演节目。任超摄(新华社)来源/经济日报微信监制/张益勇策划/杜秀萍
2月27日 下午 8:20
其他

向高!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健全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益勇文字整理/王玥海报设计/王墨晗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月27日 下午 5:50
经济

德企“用脚投票”!

今日主播朱琳:近日,多家德国企业相继发布财报,同时也都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继续增加对华投资,持续布局中国市场。化工企业巴斯夫预计今年盈利将部分复苏。该公司表示,继去年收益大幅下降后,预计今年在华业务的增长将使其息税及特殊项目前利润从77亿欧元增至86亿欧元。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在声明中指出,“我们将有计划地推动在全球那些增长更为活跃、投资条件更具吸引力地区的业务发展。”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发布企业季度业绩时表示,欧盟加大任何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举措力度,都将对欧洲这样的经济体造成破坏性影响。康林松的表态代表了德国以及欧洲企业界的心声。中国德国商会最新发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566家会员企业中,超过九成受访企业计划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过半受访企业计划在今后两年增加在华投资。这份报告认为,中国“对德国经济的意义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诸多数据与实例表明,德企正积极拥抱中国市场,“用脚投票”证明“去风险”“脱钩断链”不得人心。更多资讯请看今日双语“外企头条”↓电动航空运输将成现实Electric
2月26日 下午 7:09
其他

向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

李正宇设计/王墨晗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月26日 下午 5:25
其他

经济日报社2024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政策规定,经济日报社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5名。现将有关具体事项公告如下。01单位简介《经济日报》创刊于1983年1月1日,是中共中央直属副部级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报纸发行量超120万份,是集报网端微于一体的新型媒体集团,拥有1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6家报刊图书出版单位,以及1家印务中心,在全国有36个记者站,在海外有26个记者站。邓小平同志正在阅读《经济日报》02应聘人员基本资格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行端正,遵纪守法。3.政治立场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5.大学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1999年2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1996年2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1988年2月1日以后出生)。6.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7.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8.具备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聘)用纪律行为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应聘。报名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03招聘范围招聘对象为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含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不含各类委培生、定向生)。国内高校毕业生须在2024年7月底前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岗位要求的专业条件均为应聘人员获得的最高学历所对应专业。京内生源指已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应聘人员,不含北京高校集体户口。04招聘岗位及资格条件此次招聘涉及17个岗位,具体岗位及资格条件详见《经济日报社2024年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其中,有关岗位专业条件参考教育部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京内生源毕业生可报名所有岗位,京外生源毕业生只可报名京外生源岗位。05招聘程序(一)报名应聘方式和时间报名应聘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站地址为https://www.slrsks.cn/。应聘人员提交报名申请的时间为2024年2月21日至29日,每人限报1个岗位,可选择是否服从岗位调剂(调剂仅限于笔试名单确定之前)。(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工作由经济日报社人事部负责,贯穿公开招聘全过程。根据本公告规定的报名资格条件和招聘岗位要求对报名申请进行审核,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对所有应聘人员一视同仁。同一岗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数的比例低于5:1的,在笔试开考前将视情况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取消岗位招聘计划的,该岗位应聘人员可在笔试开始前改报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其他岗位。减少岗位招聘人数或取消岗位招聘计划将于笔试前在报名网站公布。应聘人员在经济日报社及社属单位有近亲属关系的(夫妻关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需在提交报名申请前主动报告。(三)笔试笔试包括综合素质测试和专业能力测试,委托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组织。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笔试人选和有关事项将在报名网站公布。笔试结束15个工作日内,应聘人员可登录报名网站查询笔试成绩。本次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辅导培训班。(四)面试面试采取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根据应聘人员所报岗位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4:1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笔试成绩并列的,一并进入面试)。面试人选和有关事项将在中国经济网www.ce.cn公布。如应聘人员放弃面试资格,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参加面试的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数的比例低于2:1的,在面试开考前将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经济日报社人事部将在面试前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复审,若发现应聘人员提供的材料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取消其面试资格;在面试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向应聘人员反馈面试成绩。(五)体检和考察按照应聘人员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等额确定参加体检和考察的人选(考试综合成绩将按照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的比例合成)。其中,实际参加面试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数的比例低于3:1的,应聘人员面试成绩应当达到面试合格分数线,方可确定为体检和考察人选。具体事项说明如下。1.心理风险因素评估。评估具体事宜以我社通知为准,评估结果将作为聘用参考。2.体检。参照现行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组织实施体检。3.考察。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及相关政策规定,根据招聘岗位的资格条件和要求开展聘用前考察工作。考察组将深入考察对象所在学校或单位,通过个别谈话、审核人事档案、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同考察人选面谈等方式进行考察,并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延伸考察。应聘人员心理风险因素评估、体检或者考察不合格的,经研究,可根据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递补,也可不递补。(六)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平台”和中国经济网www.ce.cn公示7个工作日。(七)聘用公示期满后,没有问题或者反映的问题不影响聘用的,经报有关部门备案审核同意后,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对反映有影响聘用的问题并查实的,不予聘用;对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查实的,可暂缓聘用,待查清后再决定是否办理聘用手续。新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06有关待遇被聘用人员与我社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享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07其他事项1.本次公开招聘不接受其他形式报名,请及时关注信息发布指定网站,并保持通信工具畅通。2.应聘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及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对于伪造、涂改证件、证明等报名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在考试体检考察过程中作弊的,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开招聘纪律行为的,将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报名咨询电话:010-58393360、58393276技术咨询电话:010-63204391监督举报电话:010-58392345本招聘公告由经济日报社人事部负责解释。应聘人员在报名时有疑问的,可拨打咨询电话咨询了解。
2月21日 上午 9:01
经济

热气腾腾中国年丨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春节假期的消费亮点。旅游市场活力满满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旅游过年”群体越来越多,“提前订”高峰较往年更早来到,“南北互跨”的消费趋势明显。电影市场热气腾腾龙年春节,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为期8天的“最长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80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的新纪录,档期内总观影人次、总场次也双双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从去年的50.2%上升至53.7%,中小城市观影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线上线下红红火火买年货、观民俗、游年会……火热的消费场面烘托出浓烈的新春气息。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除夕当天,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大年初一到初五,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线下人潮涌动人气足,线上消费火热活力旺。
2月19日 下午 4:26
其他

年货“上新”,消费向新|小莉100秒

春节就在眼前你家的年货是不是已经备好了?小莉100秒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年货俗话说“踏进腊月门,年味铺满集”,从1月份以来,各地就纷纷安排上了丰富多彩的特色集市活动,龙年年味“拉满”。在湖南长沙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年货集市,我们湖南记者站的同事看到,智利车厘子、丹东草莓、进口海鲜礼盒等农副产品“一件都是批发价”,吸引了不少市民。同时设置公平秤,随买随称,让大家买得安心、买得放心。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顶流”城市的热度还在延续,除了“尔滨”的特色年货红肠、东北山珍外,黑龙江记者站的同事在多家俄罗斯商店内看到,不少南方游客还采购了俄罗斯糖果、饼干等商品,准备带回家乡和家人分享。线下年货市场,促销花样多、特产受青睐。而在线上,文创非遗、国货潮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近日,京东与经济日报联合推出的调查数据显示,送朋友的年货中,龙年杯子、文创产品和国潮点心礼盒最受欢迎,电子鞭炮和龙年摆件成为这个春节的年货特色。从瓜果糖茶到新潮产品,从超市菜场到网络线上,品类在变化、渠道在轮动,年货“上新”,消费也在向新。亿万消费者的年货“清单”里,有万家灯火的团聚,有不断变迁的时代剪影,也有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的澎湃动力。今年的年货你都买了些什么?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统筹/王智
2月7日 上午 11:46
其他

哪件年货是“过年必备”?吃穿用玩,看看大家最爱啥→

龙年春节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这段时间年货消费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日报数据版聚焦年货消费中的吃、穿、用、玩透过数据看消费的新场景、新需求、新变化↓↓↓吃从食品年货的地域消费趋势看,除了“家乡味”之外,消费者也热衷于探索各地特色美食。一些更具原产地特色、营养美味的菜品小吃广受欢迎,给消费者新年餐桌增添了更多地道年味。例如,东北黏豆包走向南方省份,安徽、重庆、湖南的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50%;北京烤鸭走向南方省份,福建、海南、新疆的成交额均同比增长100%;特色名菜佛跳墙走出闽南地区,其中安徽、浙江、江西的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150%。点击看大图穿过年添置一身新衣辞旧迎新,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仪式感之一。“龙元素”穿搭、新春元素穿搭、新中式穿搭成为今年春节最火热的服饰潮流。带有卡通龙、简笔画龙、刺绣龙等生肖元素,以及红色系、烫金纹、鸿运图案等新春元素的服饰成为年衣首选。数据显示,带有“龙元素”的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倍,汉服成为年服的热销品。既喜庆又吸睛的红色系服饰同样销售火爆,红色围巾、红色套裙、红色大衣、红色羽绒服的成交额增速均在60%以上,其中女士更爱好红色羽绒服和红袜子,男士更爱买红围巾。点击看大图用“80后”“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逐渐掌握年货采购权的年轻人群,消费更趋向于多元化、品质化和差异化。这一新变化,对商家而言意味着机遇,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新变化就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年轻人对仪式感的需求正引领新的消费潮流。为了让年味更浓,消费者购买年货在注重品质与功能的同时,十分注重产品带来的情绪体验。除了与龙年生肖元素有关的对联、灯笼、红包等传统年货用品之外,挂饰、摆件、冰箱贴等营造节日氛围的年货新品成交额同比大幅增长,成为年货消费的“最强气氛组”。点击看大图玩过年就要玩创意。数据显示,毛绒布艺、积木拼插、潮玩动漫占据了最受欢迎的“龙元素”玩具前3名,其销售额在玩具品类中的占比超七成。这些年货产品背靠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可谓创意十足,既有生肖元素寓意新年美好祝福,又有把玩和收藏价值,设计更贴合年轻消费者口味,摆在家里喜庆又好看,深受各年龄段消费者喜爱。点击看大图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益勇编辑/王玥
2月6日 下午 6:39
其他

“生肖经济”活力满满丨小莉100秒

刘莉视觉/倪梦婷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月1日 下午 1:08
其他

春运启动!“回家之路”有这些新变化 | 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2024年春运今天(26日)开启,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铁路春运中的新变化。回家更快了1月10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后,多地间旅行时间大幅压缩。例如,成都到乌鲁木齐用时压缩了9时24分,长春到南宁最多可节省16时19分……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铁路部门专门安排了20列乡村振兴旅客列车,增加脱贫县停站的频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支撑。买票更方便了在12306手机App上,你可以像设置闹钟一样设置购票提醒。新上线的候补备选功能,可以选择预售期内的3个不同期、60个不同时间车次的组合。此外,车票加购、提前约车等也带来了更多便利。旅途更舒适了1月20日起,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的动车组列车拓展至72列。在静音车厢,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至40%,醒目的“静音”标识提醒车厢内的所有人保持安静。春运的变化也记录着跨越发展的历程。在我们共同的记忆中,绿皮车、上下铺是春运,朝发夕至、刷证进站也是春运。时间为春运写下不同的注脚,但不变的是每一个回家的人对团聚的期待。今年春运,你的旅程指向哪里?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统筹/王智
1月26日 下午 3:52
其他

奇瑞新能源为什么会掉队?

如果说比亚迪是近年来汽车界杀出的最大黑马,那么奇瑞便是紧随黑马之后跑得最快的一个。刚刚过去的2023年,奇瑞控股集团发布数据显示,集团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汽车销量188.13万辆,出口达到93.71万辆。这“三项历史新高”,把奇瑞重新抬回中国乘用车企业头部阵营。奇瑞的“三项历史新高”直接体现了企业实力增长。在痛失“自主一哥”宝座后,经过10多年蓄势积力,奇瑞从低谷中奋起,终于完成了对自我的突破与超越,令人振奋。这是以“理工男”自诩的奇瑞长期坚持技术深耕、强化海外市场战略的结果,也是其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勇于尝试线上营销取得的成效。南非约翰内斯堡,参观者在奇瑞展厅参观展车。张誉东摄(新华社)不过,在奇瑞光鲜的销量数据中,其产品结构引发了业界不小争议。争议在于,奇瑞销量“九成靠油车,新能源汽车不足一成”。尽管奇瑞没对外发布新能源汽车具体销量,但综合各方面数据分析,这一数字不会超过20万辆。如此规模,甭说与比亚迪、吉利对标,还远不如一些造车新势力。这意味着,一贯以技术为主打卖点的奇瑞,并未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燃油车的背景下,说新能源汽车如此低的渗透率已成为奇瑞高速增长之下的隐忧,倒也不是杞人忧天。奇瑞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晚。作为曾经的自主品牌旗手,奇瑞从1999年开始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2010年4月,正式成立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然而,时至今日奇瑞既无走量的新能源产品,也无叫得响的新能源品牌。或许正因如此,在奇瑞2023科技日上,董事长尹同跃反思称,奇瑞在新能源方面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起大早”到“赶晚集”,奇瑞新能源的“掉队”原因,业内也多有分析。一方面,奇瑞在新能源赛道上缺乏战略定力。与比亚迪成立之初便将新能源视为品牌最终技术路线不同,彼时奇瑞对于新能源的态度较为暧昧。从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瑞麒M1
1月19日 下午 2:26
其他

数读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数读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1
1月17日 下午 2:29
其他

这个冬天,你感受到冰雪经济的热度了吗?丨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今天我们来聊聊冰雪经济今年冬天,冰雪经济成为冬日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一起去滑雪、滑冰吗?”无论南方北方,这已成为当下最时尚、应景的邀约。在北方,天然雪地和优质冰场、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顶流”哈尔滨元旦假期3天旅游总收入更是近60亿元;在南方,室内滑雪场人流如织,冰场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南客北上”“北雪南移”成为今年冰雪消费新趋势,可以说,无论南北,冰雪运动正向真正的“全民运动”迈进。冰雪经济的火热并非偶然,它是经济转型、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体育产业爆发的重要节点,同期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而我国人均GDP在2019年突破1万美元,这也标志着冰雪产业发展繁荣
1月10日 下午 2:50
其他

3000万辆!中国汽车业跨上新台阶

尽管全年行业数据还要等到中汽协下周才能发布,但综合各大车企2023年12月产销快报以及2023年前11个月累计产销量,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3000万辆,销量也将接近或达到同样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正式跨上3000万量级新台阶,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我国汽车年产销量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并且这一纪录已连续保持15年。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之后虽然有所回落,但始终稳定在2500万辆以上。期间,业界围绕中国汽车年产销量能否再创新高争议不断,“触顶论”不绝于耳。跨上3000万量级新台阶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在经历多重考验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潜力和活力,也从一个侧面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汽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出口。唐克摄(新华社)在实现量的突破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在加快调整步伐,推动质的有效提升。主要表现为,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9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年度首超50%;汽车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接近500万辆。当前,汽车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大众牵手小鹏,斯泰兰蒂斯入股零跑,中国企业开始向外资企业输出技术和品牌等,让曾经的“市场换技术”成为过去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成为出口“新三样”,都是产业变化的生动写照。跨上3000万量级新台阶,离不开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力促进汽车消费的强有力政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在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推动,行业企业砥砺前行、奋力创新。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我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不过,也要清醒地看到,高达双位数的行业增长数据与企业的实际感受还存在温差。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业竞争格局进入深度重塑期。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自主新能源产品加速抢占合资品牌传统优势市场,以燃油车为主要产品的合资非豪华乘用车品牌销量下滑较大。同时,扣除出口增量和商用车的大幅度增长后,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基本与往年持平,而比亚迪的狂飙又严重挤压了其他车企生存空间。不得不说的是,市场竞争加剧,引发了从去年年初到年尾的价格大战,至今仍没有平息的迹象。而随着华为不断扩大造车朋友圈、小米的强势入局,在带来产业创新活力的同时,无疑又将增添产业新变数。站在3000万量级新台阶上,展望新的一年,价格战还会继续,与之相伴的行业洗牌也会加速。在此轮淘汰赛中,一部分企业有了成长的机会,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日子无疑将更加难过。不过,价格战带来的现实痛苦,必然会导向产业的革新,最终会筛选出一批在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企业,成为全球重量级选手。或许这就是下一代汽车产品将由中国市场来定义,全球汽车产业将由中国汽车企业来领跑的前奏。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杨忠阳),原标题《中国汽车业跨上3000万辆量级》监制/乔申颖审核/王玥编辑/李正宇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1月5日 上午 10:00
其他

存款利率“三降”,怎么看?

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分别于6月、9月、12月先后三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事关实体经济发展与储户收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近期,自2023年12月15日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后,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图源:千图网存款利率“三降”是银行的主动性商业行为,也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结果。2015年10月,金融管理部门放开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随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多家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利率自律上限。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两种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一是债券市场利率,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二是贷款市场利率,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存款利率“三降”有助于增强利率政策的协同性,稳定银行自身的息差与利润水平。众所周知,贷款、存款利率之间存在息差,若其中一方单独生变,息差必将发生变化。2023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下行,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从3.65%、4.3%降至3.45%、4.2%。此时,若存款利率保持不变,银行的息差将进一步收窄。事实上,由于定期存款利率的调降具有滞后性,通常存款到期后才能重新定价,2023年以来,多家银行的息差承压,截至2023年9月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低位。利率政策不协同容易滋生“存贷利率倒挂”问题,进而引发套利行为和资金空转现象,削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笔者近期赴多地调研时发现,在政府贴息的支持下,部分优质企业可以拿到的贷款价格已跌破2%,降至“1”字头。若监管措施不完善,企业可能拿低息贷款去买理财、存款。这样一来,信贷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空转隐患仍存。稳定银行的息差、利润水平,有助于为化解风险预留家底。银行利润主要有三方面用途:补充资本金、化解风险、向股东分红。从化解风险的角度看,银行既要用利润来核销坏账,也要未雨绸缪,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对冲坏账的准备资金”。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这些工作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保持合理的息差水平,为化解风险储备一定利润。稳定银行的息差、利润水平,还有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韧性。风物长宜放眼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仅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也要可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12月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这为接下来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行打开了空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为此,接下来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改善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郭子源),原标题《理性看待存款利率“三降”》监制/乔申颖审核/王玥编辑/陈婧琳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1月2日 下午 2:50
其他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3项“中国制造”!为全球工程成就注入中国智慧→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评选的“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北京发布,ChatGPT、中国空间站、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白鹤滩水电站、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RTS,S/AS01疟疾疫苗、鸿蒙操作系统、Spot&Atlas机器人、锂离子动力电池、无人驾驶航空器入选。本年度入围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是过去5年由世界各国工程科技工作者合作或单独完成并实践验证有效的,且已经产生全球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十大成就中,中国空间站、白鹤滩水电站、鸿蒙操作系统3项都是“中国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无人驾驶航空器2项都有中国企业居全球领先梯队,这个评选结果展现了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卓越实力。白鹤滩水电站。陈欣波摄(新华社)为全球工程成就注入中国智慧,我们有扎实基础,也有进步空间。获取工程成就需要人才基础和制造业基础。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也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重较低,2020年中国制造业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截至2020年,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约有1905万人,其中工程师为1765.3万人,规模总量位居全球前列;但从占劳动力比重来看,我国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为2.4%,比美国、欧盟分别低2.04%和5.03%。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理工科毕业生是工程师最重要的供给来源,2020年我国新增理工科毕业生约342万人,规模远超其他经济体,但从占适龄人口(25岁至34岁)比重来看,我国仅为1.58%,低于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总体来说,我国工程师的规模和潜力都十分可观,这是成就“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础。但工程师比重较低,与制造业地位不相匹配。工程师的数量质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两方面相辅相成,都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为全球工程成就注入中国智慧,我们有强劲动力,也有科学谋划。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器人、大模型、量子芯片、合成生物学、泛基因组等新兴技术不断突破,为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发展新动能;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为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催生了发展新模式。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国际双循环存在堵点,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形势和经济发展需求看,中国有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有勇攀工程科技高峰的长期规划,工程科技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中国工程院2021年首次评选和发布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之后每年评选发布一次,今年已是第3次发布。从3次发布结果看,中国每年都有多项成就入选,一直在榜单上稳居重要地位。这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实力和贡献,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基于自身实力而争夺话语权和评判权的表现。展望未来,中国智慧必将为全球工程科技带来更多贡献、摘取更大成就。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佘惠敏),原标题《为全球工程成就注入中国智慧》监制/张益勇审核/杜秀萍编辑/李正宇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部分旅行社不接待记者、律师?给游客贴标签要不得

近日,有人反映某地旅行社出现不接待记者事件。事实上,此类事件半年前就发生过。部分旅行社明确规定不接待记者、律师等特定行业游客,甚至发展成为行规。旅行社给游客贴标签,是逃避监督的鸵鸟心态。旅游业整顿乱象不能歇脚停步,市场秩序仍待规范。为何有些旅行社偏偏将记者和律师拒之门外?个中缘由似乎并不难理解。有旅行社曾公开表示,主要担心这些特定职业游客“挑刺”,比如律师有法律专业背景,很容易判断相关安排是否合法;而记者发现问题后,有可能进行公开报道,从而给行业带来“麻烦”。香港“银发族”们在北京颐和园长廊参观。陈钟昊摄(新华社)讳疾忌医,只会让旅游业走向封闭。试想,如果不是其身不正,旅行社怎会害怕特定职业游客?如果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足够自信,记者律师参与其中,无形中增加了宣传几率,何乐而不为?回避问题从来无益于行业口碑积累,旅行社不仅不应逃避监督,反而应积极主动接受消费者的检验,重视所有消费者的建议意见,并以此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从行为本身看,旅行社的做法已经构成了职业歧视。旅游法并未对旅游者或消费者群体予以限制,戴着有色眼镜限制特殊群体权利,剥夺了消费者的基本选择权,也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理难通、于法相悖。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提升服务的突破口往往在于细节。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一位普通游客都有消费监督的权利,也可以通过网络行使这项权利。实际上,不仅是旅游行业,任何行业的乱象都不可能被遮蔽。消费者是企业最好的代言人。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口碑营销是增加企业美誉度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旅游业复苏回暖,市场重现火爆场景。各地旅游市场秩序总体逐渐向好,但个别地方部分旅行社依然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甚至有的已然成为行业惯例,导致纠纷不断。良性市场秩序的形成,仅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对于种种乱象,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大整治旅游市场力度,重拳出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甚至掩耳盗铃。旅游行业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直面行业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在供给端不断创新,在服务端持续发力,如此才能获得健康长远发展。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郭存举),原标题《旅行社给游客贴标签要不得》监制/代明审核/杜秀萍编辑/李正宇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航空服务市场

今日主播孙昌岳:12月12日,空中客车公司发布最新《全球航空服务市场预测》报告预计,伴随全球航空旅行复苏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服务新需求的增长,全球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从2023年的1300亿美元增至2042年的2550亿美元,其中中国有望超过欧美,成为全球最大航空服务市场。根据空客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航空客运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中国新飞机的需求量将超过9000架,占全球同期新飞机需求总量的23%。空客中国客户服务战略、发展及运营副总裁胡永东表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亚洲地区主要是中国承载着全球航空服务市场未来增长的最大希望,预计2042年中国航空服务市场份额将提升至全球的21%。据悉,空客在成都建立的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预计将于2024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更多资讯请看今日双语“外企头条”↓因美纳携手海普洛斯打造国产旗舰桌面测序系统Illumina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多家国际机构投下“信任票”→

近期,多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业机构纷纷上调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韧性和动力,获得国际机构普遍肯定。复苏态势积极11月2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高于9月份的预期。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1月7日宣布,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5%上调至5.4%。多家国际商业机构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摩根大通从5%上调至5.2%,摩根士丹利从4.8%上调至5.1%,花旗集团从5%上调至5.3%,瑞银集团从4.8%上调至5.2%,德意志银行从5.1%上调至5.2%。尽管数字略有差异,但这些调整都指向一个事实: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之积极,超出国际社会此前预期。这些国际机构上调预期有着坚实的现实依据。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顶住内外部压力,表现稳健,临近岁末,复苏态势越发积极。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经济不但保持了增长态势,也提升了增长质量。前三季度,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7%;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服务零售额增长18.9%。一系列数据表明,有效需求回升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筑底企稳,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可期。进入四季度,中国经济保持向好态势。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84.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相比上届增长6.7%。今年“双11”,天猫、京东等平台普遍取得亮眼成绩,线下各大商场、商业综合体纷纷开展多元化、智能化的促销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共荣共生,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政策有力有效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越来越强,也源自中国政府政策有力有效。中国扎实推动扩大内需,稳妥有序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同时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宏观政策对经济有显著支持作用,使得“中国经济有望实现2023年的增长目标,强劲复苏”。熊奕认为,中国增发国债并提高预算赤字目标,释放出有力的政策信号,是对市场呼声的积极回应。近日,国务院批复相关方案,支持北京推进电信、健康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商务部对含有内外资不合理差别待遇内容的规定及措施,组织进行专项清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一系列举措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开放的决心,也有利于各界深化对中国经济的认识,消除对中国经济的误解,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坚持在相关产业和市场领域扩大开放,深入推进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为各方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创造机遇。同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平台和众多创新开放举措,有效促进了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推动各方与中国加强合作。”周密说。投资信心坚定国际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也表明,一些对中国经济的唱衰抹黑之举没有奏效。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势不可当,与中国加强合作是必选项。第六届进博会吸引3486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20%,其中七分之一为世界500强企业。众多跨国企业用行动表达这样一个态度:中国是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去风险”和“脱钩”根本行不通。伴随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越来越乐观,对中国市场重要性认识越来越充分,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今年三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近700家外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八成受访企业预期本年度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近九成预期未来5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落成。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任婧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具有全球领先地位,施耐德电气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项目投资,是面向未来之举。与施耐德电气一样,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认识到: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能够成为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发动机”。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将成为外资企业实现业务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正因如此,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今年前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来源/经济日报(记者袁勇),原标题《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监制/张益勇审核/杜秀萍编辑/陈婧琳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寒冬里的“暖”生意!羽绒服涨价为何受关注?|小莉100秒

小莉100秒,经济话题一起聊。大雪节气来临,我们来聊聊“冬季战衣”羽绒服。大雪前段时间,“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的话题引发网友对羽绒服价格的关注。不少网友表示,今年羽绒服卖得太贵,看得上的都要四位数,让人大呼“买不起”。今年羽绒服为何让人感觉“贵”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原材料贵了。像白鸭绒、白鹅绒的单价比两年前上涨了接近20%。另一个方面是羽绒服用的“黑科技”有点贵。小莉观察到,价格高的主要是那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偏功能性的羽绒服,这些羽绒服的材料融入了像纳米级透气膜、火山岩材料等,更加强调科技感。而像普通面料基础款的羽绒服,今年整体的定价和去年差不多。不同的品牌和产品,瞄准的目标用户不一样,“嫌贵”的背后大家更想表达的是“我买的商品是不是物有所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羽绒大国”。在产量遥遥领先的同时,让国产羽绒服凭借“硬核实力”走入高端市场,也是这次热议中很多网友的心声。近年来,一些国货羽绒服品牌强势崛起,不断向中高端市场突破。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品牌高端化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和压力。有创新的产品力,才有强大的品牌力。品牌只有始终拥抱新潮流、新趋势,捕捉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更有价值感、体验感的产品和服务。大雪今年你买羽绒服了吗?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监制/张曙红统筹/王智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二创”短视频火了,引发版权保护新课题→

今年,“二创”短视频火了。不过,当下所说的“二创”可不是对影视作品的简单切条和搬运,而是具有一定原创性、个性化的短视频创作。一些优质“二创”内容能让影视作品成功破圈,带动影片的口碑传播与票房转化。甚至有人说,判断一部影视作品是不是真火,就看网上有没有“二创”。“二创”虽火,但版权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火爆之前,版权方一般不会去谈侵权问题。等到热度起来以后,某些版权方又开始“秋后算账”,追究“二创”博主的法律责任。不可否认,有部分观众是通过“二创”了解作品,进而关注作品。“二创”的魅力在于,作者围绕影片进行各种解构,把电影的每个巧思用短视频进行放大,以内容“种草”勾起大众观影欲望。除了“解构式”“剧透式”创作,“二创”短视频还衍生出很多新玩法:美妆博主做人物仿妆、普通用户模仿名场面等,这些玩法主打参与和互动,让影视作品更有观众缘。“二创”短视频会不会分走版权方的蛋糕?复盘今年暑期档会发现,短视频对爆款电影的导流效果十分显著。比如《孤注一掷》的“二创”吻合了当下大众的情绪价值,非但没有伤及版权方商业利益,还因剪辑、配乐等为原作品贡献了关注度。短视频平台已被业内公认为有效的营销阵地。数据显示,抖音暑期档电影相关内容播放量高达1238亿次,5部电影官方账号点赞破亿,4部电影话题播放量超百亿,这几部影片同时也是票房前几名。抖音暑期档电影话题播放量同比增长163%,而暑期档整个票房增长是162%,这两个数字高度一致,说明短视频热度和影片票房的正向关联越来越密切。“二创”有这么多的用户和剪辑量,说明它是有生命力、有市场的,是用户喜闻乐见的。这也给行业带来启示:如何在尊重版权的前提下,为中小创作者提供更自由的创作空间。这不仅有利于短视频的优质内容供给,也会增强影视行业的发展活力。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高质量“二创”创造的价值应该被看见。对于有含金量、能帮助作品维持热度的“二创”,版权方更可采用共赢的合作方式。行业可为“二创”短视频创造更加合理、透明的授权机制,进行网络视频版权合作模式的多样化探索。合作才能共赢。在内容为王的趋势下,网络视频产业应将竞争焦点转向版权共建共享,相关部门在版权保护过程中也应因势利导,深入推进行业合作,共同做大版权产业这块蛋糕。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姜天骄),原标题《“二创”火爆引发版权保护新课题》监制/顾阳审核/杜秀萍编辑/郭云飞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2023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