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网校POA

其他

乐天行动派第60期|宋大昭:我和我食物链顶端的“大猫”朋友

周五中午12:00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让我们来听听宋大昭和他的“大猫”朋友的故事长按▲图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
2021年8月18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第59期|秦弦:河南洪灾前线的第24日

距离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已经快一个月了,许多地方的水已经慢慢退去,人们也陆续从安置点回家,转而进入到疫情防控的状态。最艰难的时候看似已经过去,但救灾之路并没有结束。乐天行动派特别联系到了壹基金仍在河南水灾一线坚守的工作人员——秦弦和芳芳。到8月10日,他们已经在救灾前线连续工作超过20天了,但目前他们还是走不了。物资短缺、没水没电、环境问题等,仍有待解决。秦弦是四川阿坝州的一个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小伙子,2013年雅安地震时,他从一个司机转变成了一位公益人,一直奔走在救灾支援的一线。2014年云南昭通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他从不缺席。这次的河南防汛救灾工作,他把家里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交给媳妇,就奔赴河南的各个地区。秦弦在一线都看到了什么?他看到的场景与你想象中的灾区有哪些不同?是什么让这个小伙子不知疲惫地行走在灾区一线?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救灾吗?8月13日中午乐天行动派,我们邀请秦弦来分享一线救灾的经历和感受。乐天行动派本期嘉宾分享嘉宾秦弦河南洪灾救援一线行动者特别对谈人芳芳河南洪灾救援一线行动者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8月13日中午12点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让我们来听听秦弦在河南洪灾救援一线带来的故事和思考
2021年8月11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8期预告|一个建筑师的乡村梦想

#乐天行动派本期乐天行动派将讲述一个建筑师如何参与公益的故事。视频中美丽的幼儿园,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大坪乡,是壹基金援建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之一。它的设计者是肖毅志和他的团队。10多年来,肖毅志和他的团队以建筑师和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公益建设项目,主要是提供设计服务和技术支持,其中包括学校、幼儿园、公共卫生间、儿童病房、留守儿童之家和一些乡村振兴项目。这些项目大多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参与公益建设项目让我深切体会到,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社会,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受益。”肖毅志说。作为一名建筑师,肖毅志不仅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过后仅一个多月,肖毅志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灾后学校重建规划工作。行走在地震灾区,满目疮痍,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悲恸,同时也感到一种力量在内心生长。同年底,他接手第一个公益项目,“手牵手计划”。这是一个致力于改善边远农村地区早期儿童养育和教育发展的各项条件、提升中国农村地区儿童生存质量的非政府投资项目。于是从那一年起,在肖毅志内心萌生的公益理想,开始扎根、生长;后来,他便一直追逐着这个乡村梦想。新疆和田市和田县伊力其乡幼儿园、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天桥镇中心幼儿园、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唐家镇集贤幼儿园……2008年至今,肖毅志和他的团队投身公益,参与了大大小小超过30个公益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并且不遗余力地投入公益推广和公益项目的设计专业化发展。这份梦想与坚持,迄今在乡村建设、文化保育、弱势群体关怀、教育援助等方面,让数以百万计的人群获益。肖毅志和他创建的东意建筑也由此获得了公益界广泛的信任与支持。长期合作伙伴包括壹基金、和的基金会、韶关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新阳光基金会、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儿童乐益会等国内外著名公益慈善机构。谈到公益,肖毅志最常提及的一句话是曾国藩的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为了这个梦想,他每年都会找机会走进了乡村,调研走访。脚步不停,筑梦的旅程就会一直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延伸。本期嘉宾肖毅志建筑师、公益践行者Dipl.-Ing.
2021年7月6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7期回顾|“1+1中国孩子成人礼”项目发起人麓童:人生九年

点击▼阅读原文回看本次直播九年来,她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就是用镜头记录乡村和城市孩子最真实的成长轨迹。她拍明星、拍风景、也拍综艺,但她认为做过最酷的事情就是她一手开启了“1+1中国孩子成人礼”项目。本期乐天行动派我们邀请到了职业摄影师麓童。麓童说,记录是影像最原始的本意,保持纪实能使人产生一些深度的思考。这九年的拍摄经历中,她见证了山里山外孩子不同的人生境遇,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新的人生感悟。演讲实录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由公益网校主办的乐天行动派,我是1+1中国孩子成长计划的发起人及记录者麓童。今天我将在这里和大家聊天,讲一讲影像背后的小故事。故事的缘起:突然想记录人的一生1+1中国孩子成长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从2012年到2030年,拍摄一个城市孩子,就会有一个乡村孩子享受到同样的被拍摄18年的机会。为什么是18年呢?因为我觉得短期的记录只能反映一个阶段,而一个孩子如何形成独立的三观,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人生,只有时间,才能聚沙成塔,才是最有力的见证。关于这个计划的起源可谓久远。十多年前在做摄影和图片编辑,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很想记录人的一生,而记录自己已经来不及了,记录别人又苦于没有机会,关于这个想法就像一个无法实现的白日梦的种子存在脑海里。到了2011年,我有了一个摄影工作室,于是有了机会可以去实现记录生命成长的过程。在拍了几个孩子之后,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包括最初来参与“成长记录“的都是城市里的孩子,可我却突然有了一个问号,我开始意识到我所记录的孩子都是快乐、富足、幸福的,但是,他们只是中国每年新出生的1200万人口的一部分,而作为农业大国,大多数孩子其实仍然是来自农村。尽管现在乡村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可是除了建学校、送衣物、治病等单向的救助,他们获得关爱的方式多数只有通过学校。可是除了读书,他们是怎么长大的?从我自己的性格来说,我更关注人的本身。于是,
2021年6月9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6期回顾|齐灿:农村教育6年,我看到的孩子和乡村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回看本次直播在中国,有超过一亿的乡村儿童,他们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远不及城市地区的同龄孩子。教育资源不平等和乡村优质教师的缺乏成了乡村教育的最大挑战。“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13年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带着这个美好愿景,向中国农村地区出发了。本期乐天行动派我们邀请到了齐灿老师,美丽中国2015-2017届项目老师,现任分众美丽小学全职教师兼办学合伙人。从20天的支教初体验,到支教2年,再到成为全职乡村教师、农村小学办学合伙人,齐灿为我们分享了她在农村教育一线看到的人和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乡村教育的困境,她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从办学层面进行的农村教育创新的探索。演讲实录: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乐天行动派“,我是齐灿,很开心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和大家见面,来分享我的故事。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在2015年毕业之后加入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做了两年的支教工作,随后留在美丽中国机构内部做一名全职的公益人员,负责在大学的教师招募,现在是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的兴隆完小,也叫分众美丽小学,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和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阅读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不普通的办学合伙人,在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外,会参与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很开心可以有机会把我在毕业之后6年时间里在乡村一线所看到、经历的事情以及一些浅薄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也期待从我的故事里,大家可以看到更加真实的乡村、乡村教育和我的职业选择。支教初体验:“我们没有做好告别教育”2013年大二暑假,我加入学校的一个短期支教团队,一行十几人去到贵州铜仁进行了20天的短期支教。在我教的100多个孩子里,有一个小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叫石比三,当时初一,高高瘦瘦的,剪了一个特别可爱的西瓜头。第一次去他们班上课,我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石比三的头发很吸引我,我就随口说了一句“你的头发很酷哎,你可不可以帮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他站起来的那一刻,害羞地笑着,低下头,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眼睛里分明是有光的。后来我不断地从他的班主任嘴里听到石比三说特别喜欢齐齐老师,最想上齐齐老师的课,我忍不住在一次上课前问他,你为什么喜欢齐齐老师,他说“因为你主动和我说话”。我当时笑着,说不清是开心还是难过,但事实上,我第一次自以为是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身份的重要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我们去支教的地方是苗族,20多天结束离开的时候我们坐上大巴车,一百多个学生散落在学校内外,离别的情绪非常浓烈,车里车外都在哭,车子一边缓慢行驶,我就想着第一天来的时候,当地村民穿着苗族的盛装迎接我们,校长和当地老师们跟我们开座谈会,认真、郑重地介绍学校和学生们的情况,哪怕只有20天,他们也有通过教育让孩子们变好的强烈的心愿。其实每到暑假,关于短期支教的争论就会再来一波,好像是个过不去的话题。当时的我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只是单纯觉得我想做、我应该做,刚好有机会就去做了。但是在20天结束离开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看着学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没有做好告别教育,我们没有准备好离开,这是很大的失误。我对于支教的“使命感”看起来是帮助别人,但主语还是自己,无论当时的大山、星空、队友还是孩子的眼睛,都仅仅加深了我们的自我感动,仿佛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察觉到这种自我感动的背后也是在为我们拉响警钟,我认为公益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因为站在了道德的高地而自我感觉良好,公益是需要站在地面服务于人的。关于短期支教,我觉得可能它本身最大的意义不在学生,而是在青年人,青年人进入乡村,看到乡村真实的环境、家庭、个体,这对于塑造我们更全面的价值观和社会认识其实是很重要的,有了基本的认知才有可能做更进一步的选择或者做更多的事情。也是在那一次短期支教中,我开始思考,这些农村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都不会是一直留在这里的人,真正留在这里的是当地的老师和校长,想要改变学生,更重要的事,可能是改变一个老师,一个校长,他们的每一个决定和每一个行为都直接影响着所教授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而改变一个老师、一个校长或者说改变一个成年人是很难的,20天恐怕远远不够,也是这个想法,促成了我在15年毕业时候的选择。支教两年:乡村教育的真相与困境15年毕业的时候,我在网站看到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直接坐车1小时赶到北校区听宣讲。上边的人讲,我就已经控制不住开始想自己能做什么了——支教两年,相比于之前的短期支教,足够我了解我的学生和家庭了吧,足够我走进社区,也足够我去影响当地的老师和校长了吧!宣讲会结束当天,我就毫不犹豫地进行了网申,选择了一条可能在大家看来非常大胆和与众不同的路——到乡村去,支教两年。因为这个选择,改变了我之后的整个职业规划。当时我支教的地方是一个很美丽的小乡村——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下湖村下湖小学,现在已经成了我的第三故乡。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推开校门,一眼就可以看完了,我第一次走进学校的时候,着实被惊到了。我们学校的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老师可以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演示。音乐课可以直接从旁边的按钮把乐器拉出来直接进行演奏。图书室已经有了整墙的图书;音乐室,有一个非常大的落地镜,学生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美术室,画板、模型一应俱全;计算机室全部是一体化的计算机设备,足够每个班级使用;科学准备室,器材柜里显微镜、酒精灯、量筒、青蛙标本等等全都有。图书室和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科学准备室这里真的需要支教吗?刚来到学校我就开始质疑这个选择,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潮州市是在国家的统一号召下,在2015年完成了教育创强,配备了所有大家看到的这些教室和设备,用钱可以解决可以配齐的都是最好解决的,难的是在于在我们的项目老师来到这里之前,这些教室几乎没有被使用过,都落满了灰。那我们可以继续追问,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呢?举个例子:我们全校最难的一个学期一共只有7个老师,除去3个支教老师,剩下1个校长,1个副校长,1个主任和1个当地即将要退休的老教师,六个年级六个班,只要有一个老师生病或者有事请假了,其他的所有老师都需要全天待命。在这样的师资配置下,我们可以想一想,谁来使用这些器材?谁有时间?谁又会使用呢?所以乡村教育最直接最真实面临的现状:一是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又是一个职业倦怠非常明显的职业,当一个教师从业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时候,他们很难再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东西。另一个问题是,农村年轻教师流失率高,这个比较好理解,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更加愿意去往资源更加集中的地方,大量的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更留不住优秀的年轻教师,一旦出现了优秀的年轻教师,也往往会被更好的学校或者是更加靠近城镇和城市的学校挖走,农村软件教育资源的匮乏可见一斑。
2021年6月2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7期预告|“1+1中国孩子成人礼”项目发起人麓童:人生九年

麓童是一位职业摄影师,她拍明星、拍风景,也拍综艺、电影宣传海报和歌曲专辑封面。然而,她认为自己做的最酷的事情并不是将哪位明星拍得多么光鲜亮丽,而是她一手开启了“1+1中国孩子成人礼”项目。九年来,她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就是用镜头记录乡村和城市孩子的成长。她的计划是,从2012年到2030年,用拍摄城市孩子收取的费用来维持山区孩子的拍摄费用,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城乡两地孩子的成长历程。麓童说,记录是影像最原始的本意。同时,保持纪实会令人对视觉上美的表面形式保持一些深度的思考。在一年又一年的拍摄中,她经历了乡村的变化,有些在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她镜头下的孩子,慢慢走向了不一样的人生。她都如实记录下来。9年拍摄经历,也让麓童自己得到了成长。她说,是摄影让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2021年6月4日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摄影师麓童将为您讲述这9年来的拍摄体验和人生感悟。+
2021年5月31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6期预告|齐灿:支教6年,我看到的孩子和乡村

在中国,有超过一亿的乡村儿童,他们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远不及城市地区的同龄孩子。教育资源不均衡作为一个对于未来中国影响深远的问题,其成因复杂,涉及范围广。随着乡村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乡村优质师资的缺乏就成了农村教育的最大挑战。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目标,我国早在1999年就提倡并实施城市教师农村支教政策,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后续多部文件出台,推动我国支教工作广泛开展。尤其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国家治理战略目标下,我国支教工作进一步全面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教育扶贫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她从一个美好愿景出发: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13年来,累计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输送了超过2553位项目老师,他们分布在超过318所中小学的课堂上。齐灿就是其中的一名支教老师。2013年,因为一次在贵州的短期支教经历一头扎进了农村教育浪潮,越陷越深,自此就没有出来。2015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一条看似与众不同的路,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在广东潮州潮安区江东镇下湖小学做了两年的支教老师,时刻感受着农村教育的困难。因为这一段支教经历,直接推动自己留在美丽中国做了一名全职公益人员。现在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农村一线,目前任教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一所创新小学——分众美丽小学,担任全职教师,同时也是学校的办学合伙人,期待更加全面了解农村教育和探索农村教育问题的创新解决方式。本期嘉宾齐灿美丽中国2015-2017届项目老师现任分众美丽小学全职教师兼办学合伙人
2021年5月17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5期回顾|赵亮的侠客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回看本次直播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为守护蓝天、保卫地球而战。他们的足迹遍及中国上百个城市,对超千家烟尘排放企业进行调查,参与推动了600多个环境整改案例,涉及企业环保投入超过15亿元。他们是空气侠,一群关心空气质量的“80后”“90后”和“00后”。从与污染企业斗智斗勇、正面交锋,发扬死磕精神;到“约会”环保局、绿色工厂共创、联合第三方,共同推动企业整改;再到公众倡导,呼吁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蓝天守护者,空气侠守护蓝天的策略发生着改变。独行快,众行远。空气侠希望通过多元共治,实现人人皆可自由呼吸好空气的美好愿景。赵亮,空气侠发起人,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投身环保志愿者行动。2014年,发起创立空气侠,专注空气议题调研与多方共治的推动,致力于守护最美家乡蓝。2019年入选劲草伙伴,出镜拍摄卫蓝侠联合腾讯公益、腾讯影业出品的《反污风暴》;2019年12月,获得中国民生发展论坛2019“最美奋斗者”。近年深度参与案例:临汾SO₂事件第三方调查、中铝兰州危废污染案例、全民行动“韩城模式”。本期我们邀请到了空气侠发起人赵亮,讲述空气侠行侠仗义的故事。从独行侠走到群侠时代,赵亮说,他内心的孤独和恐惧也在慢慢消失。从韩城开始,空气侠逐步探索一个多元共治、全民行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下为赵亮发言实录: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空气侠发起人赵亮。今天很高兴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将近16年的环保故事。我分享的题目是侠客行。我特别喜欢这个标题。“侠”从字面上看就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侠”是正义的化身。后来我创办了空气侠,都是源于这个“侠”字的存在。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在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这样一个侠客。图一空气侠是2014年发起的,这里有一组2014年到2019年的数据(图一)。在5年时间里,空气侠,包括我自己,调研去过的城市超过100个,关注了1000多家工业企业,推动了600多个环境案例的整改。通过我们的努力,撬动了15亿多的环保投入,这在后面我们也看到了,企业在环保方面巨大的转变。那么,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环保、走上环保之路的?缘起: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让我无法安心读书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我的人生可能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哈尔滨连续停水4天。图二水污染事件直接触动到我。我无法安心学习、特别恐慌,参与了抢矿泉水、抢方便面这样的行动。这样的事件迫使我重新思考我自己所学的专业。当时我报的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很快在这一年,我加入了我们学校的一个环保社团,成为了环保志愿者。环保志愿者Environmental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5期预告|赵亮的侠客行

Day)。地球日活动始于1970年的美国,迄今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2021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Restore
2021年4月16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54期回顾|张潇:一头扎进流浪汉的江湖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在北京市的三环内,生活着大约1000位露宿者。他们或临时遇到困难无法走出低谷、或长久露宿街头返不回去家乡。他们和我们,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只是,他们进入不了我们的世界,即便,他们不经意经过我们的视野。2012年,和风社工创始人张潇开始关注这个群体。2014年,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正式成立。作为北京市范围内唯一一家以露宿者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的社工机构,7年来,和风社工和露宿者共同经历着社会的变化,让198位露宿者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张潇,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主任。毕业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10年社工实务经验。曾荣获北京市首届“寻找最美社工”优秀社工称号。和风社工事务所是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员单位,4A社会组织。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张潇,来分享让露宿街头的朋友,获得尊重的故事。
2021年4月2日
其他

乐天行动派活动预告|一头扎进流浪汉的江湖

在北京市的三环内,生活着大约1000位露宿者。他们或临时遇到困难无法走出低谷、或长久露宿街头返不回去家乡。他们和我们,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只是,他们进入不了我们的世界,即便,他们不经意经过我们的视野。2012年,和风社工创始人张潇开始关注这个群体。2014年,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正式成立。作为北京市范围内唯一一家以露宿者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的社工机构,7年来,和风社工和露宿者共同经历着社会的变化,让198位露宿者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为什么要关注这个群体?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要如何与他们共处?本周五中午12点,在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张潇跟您聊聊,让露宿街头的朋友,获得尊重的故事。嘉宾
2021年3月23日
其他

以热忱召唤热忱|公益网校四周年记

大家好,我是公益网校小分队。四年前的今天,我们按下一个启动键,公益网校踏上成长的征程。在迎着风雨奔跑的4年中,我们有过困惑与犹疑,但从未放弃过探索与创新。其实直到今天,我们仍还没想好该怎样和大家一起成长,但我们乐在其中。因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成长中,我们遇见了你们:一群有理想、有热忱、有行动的小伙伴们;一群关心自身之外的世界、关注人类生存的普遍处境、并勇敢把自己投身其中、敢于承担的创变者;一群不惧改变、自我驱动、终身学习的知行者。
2021年1月12日
其他

曹军:喜憨儿洗车中心助心智障碍孩子自食其力

gywx_cgpi官网|www.gywx.org
2021年1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舒敏:养育未来,守护生命开端的1000天 | 文字实录

张帆:让乡村孩子更美好的成长,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人李旸:从都市白领到边境山民,用爱与接纳培养有灵魂的青少年陈佳宁:“社区即课堂”,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2020年12月17日
其他

孙岭峰:强棒天使,不仅仅是棒球训练场

gywx_cgpi官网|www.gywx.org
2020年11月17日
其他

王凯:争分夺秒,从国内转向国际的抗疫接力赛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8期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至今,从武汉到北京,从国内到国外,华大“火眼”实验室是抗疫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是什么让成立不到一年的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在疫情期间异军突起?今天我们邀请到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助理,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国际公益学院EMP7期/PLP2018校友王凯,来分享他们在疫情期间争分夺秒的“战斗”。以下为王凯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凯。之前在壹基金工作了六七年,一直负责儿童部的项目。去年猛犸基金会成立,我加入了华大集团,做猛犸基金会项目的工作。猛犸基金会成立不到一年,2019年8月份刚刚拿证,基于基因方面的科学技术,做一些科普教育活动。在疫情期间我们有一个战略转变,跟很多公益同仁一起进行抗疫活动,今天简单分享一下我们抗疫的工作。猛犸基金会成立的起因是王石先生加入华大集团任联席董事长之后,发现华大集团是一个公司主体,从事很多民生方面、公益方面的事情,商业与公益混杂,所以王石先生跟汪建老师建议说,华大集团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基金会。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这个基金会成立,王石先生任基金会的执行理事长,华大集团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刘斯奇老师任基金会理事长。病毒的结构在介绍我们项目工作之前,先简单跟大家讲一些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首先大家可以看病毒长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大小对比图,右边长的像大石头一样的东西,是一个灰尘颗粒,就是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灰尘颗粒的大小。从右到左,我们知道的SARS病毒在屏幕上就是一个小黑点,大家可以跟病毒颗粒比一下。病毒结构长什么样?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球体结构,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个蛋白质的外壳包着它的核酸遗传物质。现在大家听核酸听的很多,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外面这个壳是蛋白质外壳,可以理解为酒心巧克力的结构,病毒很小,病毒结构也很简单。现在科学界也有争议,就是病毒到底是不是一种生命体。不管它是不是一种生命,病毒拥有生命的本质特征——不断复制,从一变二或者一变一百,不断的复制、繁衍自己的下一代或者说繁衍自己,保证病毒在世界上的传播或者生存。在2019年年底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病毒的存在,当时官方说法是不明肺炎。如果是一个不明肺炎,或者不知道是一个什么东西时,就要搞明白它是什么东西。而判断它是不是SARS病毒或者是不是SARS病毒的亲戚,或者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病毒,第一步就需要进行基因测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包裹它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核酸是中间粉紫色单链链状的东西,我们要把核酸上面的碱基序列给测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基因测序仪,之前经常说有卡脖子技术。基因测序仪在全世界现可量产的是两个国家、三个公司,华大基因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量产基因测序仪的一家公司。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我们就已经接到国家任务,要对病毒开展测序工作,要把它的核酸遗传物质碱基序列是什么给测出来,只有测出来之后才能知道它到底是哪一类型的病毒。这张图是1月初我们又把基因测序仪调一台调到武汉,我们现在是全世界通量最大的基因测序仪之一。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6%的不一样下图是发表在国际公开数据库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日期是2020年1月14日,1月14日我们就已经发表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跟国家CDC合作对病毒进行的测序。大家可以看到右边密密麻麻的ATCG就是病毒全部的碱基序列。这个病毒大概有2.9万,不到3万个碱基,相比之下,人的遗传序列是30亿对,病毒是3万。把这不到3万的碱基序列逐条列出来,列出来之后、测序出来之后,就能够判断到底进化数上跟我们已经完成测序的病毒序列(如SARS、MERS、埃博拉)进行对比。重合度高就代表它跟这个病毒很接近,或者说是亲戚,或者在演化数上它们是同一类病毒;重合度低代表它离已知病毒相对较远。现在能知道的是,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碱基序列重合度大概在94%,重合度算是相当高的,所以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算是亲戚,它们是比较一致的。但另外还有6%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这6%不一样,才导致这个病毒跟SARS病毒不是一个病毒,同时更因为我们知道有6%的地方不一样。所以在随后进行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核算检测时检测什么?不是把病毒或者某个人唾液里面可能存在的细胞或病毒的基因组全测出来,这个不会,因为成本太高、时间太长。检测就检测那6%不一样的地方,那6%不一样的地方可以选取某个部位或靶点,然后像卡子一样把这一段卡出来,你在实验室里找它不一样的地方就可以了,找到了就代表检测的样品里是阳性,有新冠病毒,找不到代表样本是阴性,人是健康的。正是因为华大早期参与了不明肺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华大也在最早先研发出来了核酸检测试剂盒,然后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核酸检测准不准?说到核酸检测,大家可能联想到2月份有很多争议性的话题或者说法:核酸检测准不准?核酸检测靠不靠谱?核酸检测跟其他检测方式(比如抗体检测、CT)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时候有必要跟大家讲一下,所谓的核酸检测是病毒在人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过程,如果病毒进入人体,繁衍后代,复制自己,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个我们可以看一下。首先假设病毒进到人体内,当时那个病毒的量很小,还不足以致病,所以有一个潜伏期,病毒进入到人体细胞之后,大家可以理解为细胞是正常的、不断的繁衍复制自己,动物也好、生命体也好,病毒进入这个细胞,用这个细胞的养料或者用细胞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等,病毒用了细胞的东西复制病毒自己,而细胞没有办法复制自己,所以病毒进入到细胞成功的一个变成一百个或者一千个,而细胞没有办法复制自己,养分被病毒给吃掉,那个细胞就挂掉了。在这个过程中病毒完成了复制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侵犯它的宿主利益或者生存权。病毒不断的复制自己,这个病毒最早是附寄在人的消化道,比如鼻咽或者口腔。这张图中横坐标是感染天数、纵坐标是浓度,最早先的时候是在鼻咽或者咽喉这个地方病毒浓度慢慢增加,还有肺,但我们一般取不到肺的样本,橙色是病毒在它容易附寄到的地方快速增加。之后病毒在尿液、粪便也出现是在随后几天,大家可以看绿色这条线,核酸会在这些液体样本中出现。因为最早是在消化道聚集,我们检测的时候是在消化道处采样。病毒在身体内不断聚集之后,人体免疫系统肯定会有一些反应,然后产生抗体,病毒在体内达到了一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抗体才会逐渐形成,也就是先有病毒后有抗体。抗体是在7天、10天之后才会产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抗体,白色和蓝色是我们体内产生的抗体显示出来的浓度变化。我们经常说检测抗体,如果你查出来有抗体,要么病毒已经在体内待了一段时间,已经是比较危险,那时候检测抗体相对来说时间有点晚了。如果想提前检测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最直截了当的就是检测我们体内到底有没有病毒的核酸物质或者遗传物质,核酸检测就是直接检测病毒有没有遗传物质。当然我们一开始也会说核酸检测不准,要测很多遍,这是为什么?有好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大家要知道核酸检测只是对那个样本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我不知道这句话大家有没有听明白。现在见的比较多的是拿一个长长的棉签插入到咽喉深处然后取样,之后把棉签放入到保留液里面,进行病毒检测。实验室只是对这一管棉签负责,如果棉签取样本时没有取到病毒附寄的地方,或者插的不够深,那么这个棉签可能没有粘到足够数量的病毒。这种情况经常会在女性同志自取样时会出现,因为女性相对敏感一些,棉签插入深度不太够,那么棉签就没有沾到足够数量的病毒。每个核酸检测都有一个检出限,比如华大集团生产的试剂盒就要求每毫升保留液里面至少要有100个病毒,如果你感染了病毒,但非常早期,比如1毫升里面才50个病毒,那也检测不出来。在样本中,浓度要稍微达到一定量时,实验室技术才检测出来。我们看不同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首先要看核酸检出限,有的公司是1毫升必须得200个病毒以上,有的公司是100个,有的公司也许是500个,你可能要选择检出限比较低的。这是第一个原因:采样导致保留液的浓度不能达到标准。第二个原因,背后的供应量,检测试剂盒合成各种原材料的品质、质量,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实验室操作环节,操作是否规范,也会导致检测的成功度。各种环节可能会导致核酸检测有一定的成功率,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你能够控制,核酸检测是最直接了当,目前来说也是最准确的一种方式,因为不管2月、3月在当时国内怎么有争议,但至少在现在全世界来说,核酸检测还是金标准,我们听到有核酸检测,可以听到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但我们没有听到任何一种除了核酸检测之外的检测方式,可以证明你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这是核酸检测背后的原理。新冠病毒的传染率和死亡率再来看这个病毒的传染率和死亡率,新冠病毒为什么可怕?或者说新冠病毒为什么狡猾?因为它传染率很高,死亡率相对来说又没有那么高。假设新冠病毒死亡率比较高的话,死亡率高的病毒传染率一定不高,因为宿主在很短时间内都被这个病毒干掉的话,那么这个宿主就不会到处跑去传播了,这个道理很简单。新冠病毒恰恰卡在传染率和死亡率特别完美的结合上,这个完美导致社会损失、全球损失特别大,甚至比SARS还严重。大家可以看到红色是新冠病毒肺炎传播率,一个人可以传播两个人或者三个人,死亡率是2%—5%。北京表现非常好,6、7月份北京小小的爆发是一百多个、二百多个确诊病例,但零死亡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数字!SARS病毒比新冠病毒传播率小一些,一个人传染不到三个人,但死亡率会达到10%。带大家看看病毒检测实验室下面带大家看一下实验室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桌子上放的各种管,每个管是一个人的样本,从上呼吸道或者下呼吸道取出的唾液样本折在保留液里面。第一步是实验人员把每一个样本的数据录入登记到信息系统里,同时实验人员进行人工核对,避免出错。之前最烦琐和最影响效率的就是录入信息这一步。当然也有全自动仪器面世,所以这一步大大减少。录入完信息之后是灭活。样本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对实验室人员威胁最大,因为这时候样本还没有进行灭活,你不太确定管子的四壁到底有没有活的病毒在那儿。要把管子里的病毒进行灭活,同时灭活不能破坏它的遗传物质这条链的断裂,56度灭菌锅进行灭活,温度并没有太高,也没有太低。灭完活之后,实验室人员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比如先要把病毒蛋白质外壳溶解掉,把核酸物质提取出来,因为核酸物质太少就需要进行扩增,我们听到的PCR就是指扩增,核酸物质进行扩增之后同时要去测量我刚才说到的特异性片断,就是找到靶点,如果找到了代表阳性,找不到代表不是阳性。这是病毒检测实验室所发生的一切,现在看到的只是一间屋子,其实有好几个分工区域,在这个区域完成了工作要挪到下一个区域里来做,一般核酸在实验室里大概是6个小时,出报告一般来说24小时之内就能出了。除非像北京一个月前那种爆发式的迅速增长,拖到两天48小时出报告,一般来说24小时是可以的。在国内,每天为全社会提升1800人份的检测量猛犸基金会在抗疫期间选择提升实验室通量作为猛犸基金会的援助方向,为什么选择提升实验室通量,而不是选择买口罩、买试剂盒去捐赠?大家回忆一下1月底、2月初的情形,当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物资买不到的问题,物资买不到的背后是产能问题,我们在华大集团能够明确感受到或者能够看得见产能限制了我们能够抗击疫情的程度,而不是公益资金的问题。如果这时候猛犸基金会加入公益行业去买东西,比如去买核酸检测试剂盒,这对我们来说太容易了,隔壁就是生产试剂盒的工厂,我们可以抢到货,但是我们抢到货必然代表了有一个公益行业同仁抢不到货,整个社会需求并没有因为我们买到了这个试剂盒而得到更多的解决,因为当时的产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当时决定不加入到抢货行列,而是选择大家暂时还没有关注到,而我们作为这个专业、这个行业里的人,知道它的限制在哪里的点——实验室通量。什么是实验室通量?这个实验室一天只能检测100个样本,但是现在疫情爆发了,我一天必须要检测1000个、2000个的时候,我应该怎样做?——把实验室的仪器进行增多或者变得更好。把仪器升级,就可以提升你实验室的检测通量。大家因为这次疫情才对核酸检测熟悉了,但实际上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检测实验室。大家知道三甲医院有ICU,ICU是里面一定要无菌无病毒,要保证无菌无病毒,就要进行检测。可以说任何一个三甲医院都有病毒检测实验室,这是原先都有的,只是以前没有那么多病毒,一天可能最多检测一二百,现在就要提升通量。这里面就要进行仪器的增多和捐赠,而仪器主要就卡在核酸提取和提取之后的检测。我们有全自动的核算提取仪,有这个之后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大家可以看到仪器板子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白色塑料小管,每个白色塑料管都对应着一个样本,这一个板是96个样本,我们在整个仪器里面一次可以铺下1000个管或者1000个样本,通过仪器全自动处理可同时对1000个样本予以处理,几个小时时间内可以确定1000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一台仪器可以把实验室的检测通量提升到1000个级别。当然不单单是这一种仪器,还有其他仪器,通过一系列仪器的拼装和组合,援助了国内17家医院的升级,每天为全社会提升1800个人份的检测量。每天能够多检测1800个人,这是我们基金会做的事情。
2020年7月22日
其他

刘园月:壹基金战“疫”,我们和864家社会组织9037名志愿者凝心聚力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7期864家社会组织、9037名志愿者…壹基金自2020年1月22日启动一级救灾响应机制应对新冠疫情。这次启动救灾响应,不仅仅是壹基金的员工在行动,还包括壹基金伙伴们的加入。本期“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我们邀请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灾害管理部主任,国际公益学院EMP9期学员刘园月,来分享壹基金战”疫“的故事!以下为刘园月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刘园月,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上大学期间就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实习,大学毕业后到现在一直在公益组织里工作。我也是一名“老”党员了,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龄13年。我2011年加入壹基金,今年是进入壹基金工作第九个年头了,目前是任职壹基金灾害管理部主任,负责防灾减灾和救灾方面的工作。年二十八启动一级救灾响应机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壹基金自1月22日(年二十八)启动一级救灾响应机制,是行业内启动应急响应很早的公益机构之一了。壹基金启动救灾响应,不仅仅意味着是壹基金的员工在行动,特别特别重要的,还意味着必须还有我们的伙伴的加入。壹基金救援联盟项目的武汉云豹队在1月21日已经开始在武汉协助医院开展相关工作,去医院当志愿者,帮忙给病人量体温等。我们1月21号已经通知了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湖北伙伴准备响应。和湖北省慈善总会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密切沟通合作。也有人问过我们壹基金为什么要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答案很简单,灾害管理是壹基金核心业务领域,人道主义救援是壹基金核心的工作内容之一,壹基金是一个公募基金会,担负着公众参与公益的责任,因此,响应此次疫情,壹基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壹基金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疫情响应工作:①用于一线医护和执勤等人员的防护物资;②用于病人确诊的检测试剂盒等物资;③用于病人治疗的医疗设备等物资;④用于社区防疫和公众在线问诊。这次我们共发放防疫物资1300万余件,近900家社会组织上万名志愿者参与到抗疫行动中来。
2020年7月10日
其他

张广义:温暖水杯十年,重复做简单的事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6期2011年9月,一群关注乡村儿童健康教育缺失问题的大学生志愿者,发起了“温暖水杯行动”。在此之后的九年时间里,温暖水杯人用“1堂健康课+1只水杯”,为西北地区近5万名乡村儿童补上了人生第一堂健康课,“温暖水杯行动”也从一个公益项目,逐渐进化成为独立的公益机构,带着使命和初心继续上路。本期午餐会我们邀请到“温暖水杯行动”发起人,2018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获得者张广义,来与您分享他的十年温暖故事。以下为张广义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朋友们,大家中午好。我是张广义,西北师范大学2013届毕业生,现在在甘肃兰州,经营着一家叫做云田公益的机构。感谢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邀请,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云田公益的前身,是一个叫做“温暖水杯行动”的公益项目。而我最近的十年,都和温暖水杯有关。十年里可讲的故事很多,我选了缘起、选择和未来三段。01温暖水杯缘起2010年12月,我在西北师范大学读二年级,社团师兄带我到定西漳县金钟镇斜坡希望小学调研。我们早上从兰州出发,中午到金钟镇下班车,之后又坐三轮换驴车,爬了四小时山路才到斜坡社。斜坡是个高寒高海拔的地方,我和一群孩子坐在教室里,围着火炉还是止不住哆嗦。其中一个孩子告诉我,读故事就不冷了。也许是因为注意力被分散,我读了一会儿故事,真的不哆嗦了。就这样,我一边读故事,孩子们一边笑,我也跟着一起笑。那个直接喝掉泥水的小男孩儿因为在路上吹了风,我的嘴唇变得很干,又因为读故事时和孩子一起咧嘴笑,嘴上的干皮就裂开了。一个小男孩从水桶里舀了一瓢凉水,递给我,说:“老师嘴干,喝水。”我接过瓢,正准备喝,低头瞄了一眼,发现水里有细细的泥……我把水瓢轻轻地放在炉子上,对小男孩说:“谢谢你,老师不渴。”在我不知道自己口渴的时候,一切都很自然,可在小男孩提示我,让我知道自己口渴之后,感觉自己的声音都是干燥的。我下意识的从背包里取出矿泉水,轻轻抿了一口。正当享受滋润的时候,那个取水的小男孩一仰脖,喝光了瓢里的水,喝完,还冲我笑。我收回矿泉水,心中特别不是滋味,感觉对不起那个小男孩,自责自己没有告诉小男孩瓢里的水脏,不能喝。从那一刻起,我就像着了魔,一心想为那个喝脏水的小男孩做点什么。回到学校,我和社团的伙伴商量,能不能一起做点什么。我们讨论,觉得孩子们喝脏水可能是因为没有干净的水源。有伙伴提议可以由社团筹钱,为学校打井或者装净水器。有了行动方向,我们开始打听打井和安净水器的成本,咨询了一些工程队和供应商,我们才知道在高山上打井至少要三五万,净水器最便宜也得三四千,这还不算换滤芯和开机的电费。讲健康课,再送孩子一只温暖水杯打井或装净水器超出了大学生社团的能力,不能蛮干。我们再做讨论,孩子们喝脏水,还有可能是因为健康教育缺失,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开始联系学校和家长做访谈,校长和老师告诉我们,学校缺老师,语文数学外语这些考试科目都讲不完,不考试的健康课没人教;孩子的父母亲人告诉我们,他们从小也喝这样的水,没啥事。学校不教家长不在意,这些孩子只能这样了么?不行,我们要把健康课做起来,教孩子们保护自己。后来,我们组建了几个小组,到一些村小去给孩子们讲健康课,教孩子们喝热水。本以为这样就能达到效果,却发现孩子们听完健康课依旧如常。我们找了几个大孩子,问为什么会这样,那几个孩子说:“老师你们讲的都对,但我们没法喝热水。”对呀,孩子们喝水要么用水瓢,要么用饮料瓶,要么用手捧,喝热水是个正确但无效的建议。让孩子们有专属的喝热水的器具,这件事社团能做。讲健康课,再给孩子送一只水杯,“温暖水杯行动”的项目概念,就这样产生了。我们社团大部分是师范生,设计健康课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才能搞到水杯。为了筹买水杯的钱,我们社团的伙伴每周定期进学生公寓回收饮料瓶,收1只瓶子就可以卖几分钱。就这样,我们用收了两个多月瓶子,加上一家爱心企业的赞助,换成137只水杯,送到了定西漳县金钟镇斜坡希望小学。斜坡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有了水杯,我们却更惆怅了,因为在项目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乡村孩子喝脏水是普遍现象,社团能做的太少了。之后的日子,我们开始留意乡村孩子喝的水和喝水的方式,也开始主动关注教育部门发布的报告和数据,比如在2012年,甘肃省有7000多所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基础设施缺乏、师资配置不均,乡村孩子的健康教育几乎为零。看得越多了解的越多,我们就越觉得“温暖水杯行动”有价值,这件事值得坚持做下去。02工作的选择时间过得飞快,想做的事刚开了一个头,我就要毕业了。毕业之前,我在纸上写下“稳定”、“成功”、“赚钱”等二十多个求职关键词,最后又一一划掉,只留下“教育”、“青年”和“社团”三个,因为只有找到具备这三个特征的岗位,我才有机会继续做温暖水杯。项目走出了甘肃兰州是的,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决定做专职公益人了。2013年6月,我将工作签到了北京,加入了一家叫做益微青年的公益机构,也将温暖水杯带到了这里。当时的益微青年还在初创期,能给项目的支持不多,但“老板”很开放,也乐见我借力折腾,在实战中练本事。连同实习,我总共在益微青年工作了三年零九个月,在这三年多时间里,温暖水杯借助益微青年的影响力,推动项目走出甘肃兰州,吸引甘肃天水、宁夏银川、四川成都等四地近20个志愿者社团加入联合行动,我们一起优化健康课,一起筹款买杯子,从最初一年最多服务几百个乡村孩子,到2016年可以稳定服务3000多个孩子。他小的时候也是这么喝水的在服务孩子的过程中,参与行动的伙伴也在不断收获能量,其中一个男生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在一所学校做项目工作图片展,那个男生刚好下课路过展区,停在这张照片前,看了许久。负责展览的小伙伴看到他眼角湿润,便和他攀谈起来,深入了解才知道他的老家在甘肃会宁,他小的时候也是这么喝水的。后来,他成了我们的志愿者,在大学里持续参与项目工作。现在,他已经毕业两年了,还会定期为项目捐款,用自己的方式关注温暖水杯的发展。在温暖水杯的十年里,我们遇到了许多像这个男生一样的伙伴,为了远方那些不认识,但又很像自己的乡村孩子,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用行动求一份心安。有了稳定的项目预算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温暖水杯还可以联结更多伙伴,服务更多孩子。为了给项目找钱,我离开益微青年,加入北京嘉实公益基金会。在众多岗位机会中选择嘉实公益,是因为基金会的秘书长看中了我的执拗,主动抛出了支持“温暖水杯行动”的橄榄枝。所谓求仁得仁,应该就是这样的吧。我在嘉实公益工作了两整年,在这两年时间里,温暖水杯有了稳定的项目预算,又因为预算稳定,项目可以做一些长期规划和模式探索。我们用稳定的资源,促成志愿者社团和乡村学校结对,每年定期支持社团到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乡村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连续且稳定的干预,许多孩子开始养成从家带开水的习惯,也有一些家长明白了水杯也是学习用品,会在孩子的温暖水杯丢失或损坏时,主动给孩子买新水杯。益微青年让种子发芽,嘉实公益让小苗长大,可是限于嘉实公益偏资助型的特性,重实操的温暖水杯渐渐开始与机构的定位发生冲突,短期内这种冲突还可以调和,但时间拖的越久,问题也会越多。筹划“温暖水杯行动”独立注册2018年3月,我开始筹划“温暖水杯行动”独立注册。先通过朋友打听各地的公益机构注册政策,之后逐项分析去哪里更有利于项目发展,再和愿意帮忙的伙伴一起设计落地计划。最后,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动员我回兰州注册公益机构,他愿意帮忙对接学校的创业支持资源。这位常务副院长,正是我大学时代的校团委副书记。在大学时,他就非常看好温暖水杯,得知我有创办机构的计划,更是隔三差五打电话动员我回去。光有支持政策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得有钱,而此时最有可能给温暖水杯投钱的,只有嘉实公益。证明项目价值,让基金会高层领导愿意持续投入,成了此时最要紧的事。2018年9月,我用“温暖水杯行动”项目申报参加2018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评委非常看好项目的成长性,最终我们以决赛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荣获大赛金奖。这是嘉实公益成立之后获得的首个行业奖,让本就坚信价值投资的基金会高层领导,更加看好这个项目的价值,也坚信我能将这件事做好。03关于未来2019年1月15日,兰州市安宁区云田公益发展中心注册成立。3月初,我从嘉实公益离职,月底搬家回到兰州,开始全力经营云田公益,探索乡村儿童健康教育综合解决方案。现在,云田公益除了继续开展“温暖水杯行动”,做青年实践支持之外,还联合县级教育局,做县域乡村学校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联合师范院校,培育未来的乡村健康教育老师;通过项目经验分享、资源对接,寻找关注问题的公益伙伴,筹建健康教育行动联盟。把乡村老师搅进项目,问题才有可能解决。从温暖水杯到云田公益,我们终于有机会和相关群体建立稳定合作,为了这一天,我们走了近十年。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实施……在这些政策或法律中,都明确提出了“国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云田公益的未来十年,可能会搭上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快车,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一点力量。04十年总结回顾过去十年,我有几个心得想与大家分享:1、复杂的事简单做,简单的事重复做,强化不变的东西。2、做好事会有福报,至少运气不会太差。3、自己想要的生活,要自己去创造。谢谢大家,感谢这段妙不可言的缘分。搜索“国际公益学院”小程序,关注“我是乐天行动派”线上午餐分享会栏目,获取更多直播实录!相关链接:於若飞:蓝天救援,我们不仅仅是打通物资运输最后一公里辜家齐、肖思宇:给乡村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同的可能李旸:从都市白领到边境山民,用爱与接纳培养有灵魂的青少年战略合作方: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是基于中国慈展会成长起来的品牌活动。作为国家级公益创投平台,以科学的评审体系,聚焦中国年度最具发展潜力的社会创新项目,并通过“社创板”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期项目提供能力建设和优质资源对接服务。2012年至今,大赛已连续举办8届,参赛项目达7513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累计获奖项目达520个,福彩公益金投放2160万元资助金,带动社会化项目资助金达6000多万元,促成资源对接超过5亿元,资助并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创新项目,为推动中国公益创投实践开展了许多前沿探索。参与午餐会直播|微信
2020年7月1日
其他

Morgan:潜入海洋,用爱守护海底热带雨林--珊瑚礁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5期珊瑚礁只占海洋面积的千分之一,却为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的保障,为各沿岸城市抵挡70%~90%的海浪冲击力。所以它也有“海底热带雨林”的称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心呵护每一滴水,用爱保育每一株珊瑚。生活中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拥有着同一颗热爱海洋的心。今天的午餐会,我们邀请到潜爱大鹏秘书长、理事,国际公益学院EMP12学员,2019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获得者Morgan,来分享他们“潜爱护礁“的故事。以下为Morgan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大家好,我是潜爱大鹏的Morgan,今天受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邀请跟大家来做一次分享。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由潜水爱好演变为公益行动和许多怀着崇高理想踏入公益领域的负责人不一样,我是从玩开始逐步踏入珊瑚保育的。自从十年前学会潜水,就疯狂迷上了潜水,逮住任何机会就往水里跳。有一年,遇到了香港珊瑚保护机构Reef
2020年6月24日
其他

张柳:中国儿童福利和保护十年之路 |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4期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4期2020年是儿童主任在中国基层诞生为儿童提供"最后一公里"福利与保护服务递送的第10年。十年磨一剑,当初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只在120个村试点儿童主任,10年后儿童主任队伍发展壮大遍布全国每一个村居并被列入国家政策,成为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的关键人。本期午餐会我们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柳,来与我们解读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以下为张柳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大家好,很高兴在午餐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份含金量比较高、分量比较重的儿童政策研究报告,感谢各位公益同行和伙伴在午餐时间来收听我们的报告。我叫张柳,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先介绍一下北师大的中国公益研究院,北师大公益研究院2010年成立,今年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公益研究院的愿景是“慈善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算是国内第一家最早成立的高校智库,长期以来服务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在公益研究院下面设立的儿童中心一直以来既开展儿童公益项目,也从事行业咨询研究工作。01我在公益之路的三次转折我2006年大学毕业就开始踏入到公益行业,感谢这次分享,让我梳理和回顾一下我个人在公益领域的工作历程,有三次转折。1.1.刚进入公益行业时不知道公益是什么上面那张照片是2006年毕业后误打误撞进入到公益行业。2006年、2007年在一家从事妇女维权、反家暴立法倡导的本土草根NGO组织工作。这块写的关键词叫“公益”,那时候主要推动针对妇女家暴的防治立法。2006年从事这个行业时自己都不知道公益是什么,也很难给别人介绍什么是公益,做的工作是什么,我的姥姥现在还以为我之前第一份工作做的是妇联工作、公务员工作。记得有一次出差在火车上跟第一次见面的乘客聊天,问我做什么工作的,解释了好长时间,他下车的时候说,原来你是公务员啊,在妇联工作。但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作用下,大家对公益行业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开始熟悉什么是公益组织,了解志愿者服务这项工作。这是第一次转折点。1.2.
2020年6月9日
其他

陈佳宁:“社区即课堂”,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第43期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3期在社区开办梦想中心,既满足了社区6-15岁的少年儿童素质教养的需求,又能够激发公众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真爱梦想的社区梦想中心是因怎样的契机开始的,现在的发展情况怎样?今天的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第43期,我们邀请到项目负责人陈佳宁来与我们分享真爱梦想社区梦想中心四年来的成长故事和经验。以下为陈佳宁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的学员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陈佳宁,我目前在真爱梦想,是社区发展部的项目主管,主要的工作是在社区梦想中心这个产品当中,做一些优化、迭代以及拓展等一系列的工作。我自己是学社会工作的,公益从业经验也有六七年了,对公益行业也是非常有感情的,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是社区梦想中心项目的第一个员工当初加入真爱梦想也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一段小曲折。当时投递真爱梦想时并没有社区发展部的岗位,当时都没有为这个项目去设立岗位,我是投递另外个部门的岗位。不过几轮面试下来,基金会希望调剂到别的岗位,当时我就拒绝了,个人感觉不太合适。就这样,我以为与真爱梦想就此擦肩而过,无缘加入。没想到一个月后,我突然接到了当时负责全国学校梦想中心运营的总监,后来也成为了上一任基金会秘书长的电话,她说又看了我的简历,基金会内部也经过了一番的讨论,再次邀请我加入真爱梦想,而负责的项目就是社区梦想中心了。可以说,基金会要做这个创新项目而设立了一个专职岗位,而我就是这个项目第一个员工,反过来,可能就因为我的出现而促进这个项目的发生。服务场景从学习转到了社区
2020年6月2日
其他

穆紫:在方舱做志愿者,用生命影响生命 |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2期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2期她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二宝妈妈,是武汉方舱的第一批入住者。在方舱的时候看到医护人员的辛苦和努力,和几位病友一起自发成为志愿者,担任舱长,成为了方舱的“小太阳”。今天的午餐会,我们邀请到穆紫,来为我们分享她在这几个月中的经历和行动,来讲述她眼中的方舱。以下为穆紫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平台,提供平台与机会让我在这里进行分享。我是穆紫,200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2016年之前一直在企业做管理相关工作,现在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经历可能跟之前分享的老师们有些不同,在武汉这次疫情中我虽然在方舱医院是一名志愿者,但同时我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感染者。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这几个月的经历与收获,以及从一名感染者到志愿者的心路历程。感染新冠第27天,我第一批入住光谷方舱医院回想起自己这几个月来的经历,也算是跌宕起伏、感慨万千。在武汉封城前三天(1月20日)我就出现了畏寒、发烧等症状,当时发烧38.2度,因为当时对新冠的认知极少,只知道感染了也没有特效药,得靠自身的免疫力,并且以为只有年龄大的老人才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感染了,也是选择在家里隔离自己扛,哪知在家里扛了几天,结果没扛住,1月24号即大年三十开始发烧到39.3度。这一天,本应该是与家人团圆欢聚的日子,我却在医院确诊为肺炎感染。那时我的身体情况并不乐观:双肺感染,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才63)!医生说要不是特殊时期,会要求我住院输血保命,因为医院当时不是定点肺炎病人接收医院,而且整个武汉市也是住院紧张、一床难求,所以,医生让回家居家隔离,并给我开了3天的打针和相应的药,然后叮嘱我必须快速补血。从医院打完针出来已经是25号凌晨四点多了,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我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我家另外一套空置的房子里隔离。因为还要去医院打针,25号晚上我又开车去医院,结果在路上,我突然开始全身冒汗、呼吸急促,我强撑着到了医院停车,这个时候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说话都已经是断断续续了……我赶紧打开窗户,拼命吸气,头脑中一直想着我的两个孩子,想着我的两个孩子还那么小,我不敢想象他们没有妈妈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所以,为了我的孩子,我必须挺过去。就这样在车上坐了近20分钟我感觉呼吸顺畅了很多,才下车去医院。可能是我的求生欲望太强烈,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呼吸急促的情况。经过高烧10天、低热10天与病毒的拉锯战,2月11日,我的体温终于降到了37度以下。2月12号,我去医院复查,CT结果是肺部虽然还有感染,但跟之前相比明显吸收好转。当我把CT结果上报给社区,社区安排我到酒店隔离。2月17号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开仓,我作为第一批病人住了进去。在方舱医护人员的用心照顾下,抛开自怨自艾可能在他人印象里,方舱医院里有广场舞、有小品,到处是医患关系融洽、其乐融融的场景,但我刚进方舱医院时,看到的是病友们之间怕被交叉感染的冷漠、洗漱冷水、厕所无人清扫、垃圾无人清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落差感。但我们对新环境的排斥和不适很快被负责我们舱的医护人员所带给我们的感动所替代,他们是来自陕西省第三批医疗团队,当我们中有人对自己病情有疑问时,他们总是耐心又专业、一遍又一遍的解答;当我们中有人有生活方面的需求时,他们也是想方设法的满足;当看到我们中有人总躺在床上时,他们就教我们跳肺部康复训练操和八段锦,想方设法让我们运动;当我们中有人提出不愿意吃水果时,他们就跟我们强调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要我们必须保证每天吃水果、喝牛奶等。而他们自己护目镜上已全是雾水,只能用余光看路,却还在为我们加油鼓劲;他们中有人累得站都站不稳,走路都需要同伴搀扶时,却还在岗位坚守;晚上他们还会悄悄地帮我们盖好被子……他们的付出与奉献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们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却照顾我们如主人般用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这里自怨自艾呢?于是,病友们都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尽量多喝水、多吃饭、多运动……大家都希望自己早日康复,这样我们的医护人员就可以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毫不犹豫加入方舱病友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为了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方舱病友们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团队,主要由党员同志组成,协助医护人员处理病友们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这个时候就应该由党员同志先上,因为入党誓词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作为党员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虽然我们是志愿者,但同时也是病患,所以我们的工作并没有明确的分工,谁有时间谁遇到事情那就去做,属于自愿行为。当然,既然做了志愿者,每个人都还是有奉献精神的,比如:男同志会主动承担体力工作,每天提着消毒水到各个舱(方舱医院近900人,分为20个舱,每个舱45人)消毒或者分发消毒纸巾等。而我,看到需要帮助的或者可以做的,就尽量去做,比如:刚开始公用厕所无人清扫时,我每天都会用桶接水冲洗(后来厕所每天有后勤工作人员清扫);有一次后勤工作人员清洗厕所时,发现管道破裂,我协助他们拍照并上报给方舱领导,请求支援;有病友在洗浴间手被划伤请求帮助时,我也第一时间联系我们的医护人员,帮忙包扎;当外面运送生活物质或食品进方舱后,我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把物资搬运进方舱指定的仓库并进行整理分类;我还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轮流在仓库里值班,对外发放生活物资等等。同时我看到我们舱大部分是年纪大的阿姨们,就主动承担起舱长的工作,每天负责所有人的一日三餐的领取、发放,每天搬运几十个人的饭菜,每天三餐,每次都是大汗淋漓,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因为大家都处于生病状态,我也没有请人帮忙;并且还每天登记每个人所需生活物资,到仓库领取后发放给大家;当公安人员需要暂时代管病友们的一些危险器件时,我也是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关病友的思想工作。利用专业只是给病友进行心理疏导,用生命影响生命另外,因为自己是心理咨询师,所以我每天会与我们舱的病友们沟通,了解她们的情绪状态,对于一些情绪低落的病友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当时我们舱的有一位大姐,刚进方舱时看上去很没精神,有气无力,也不怎么吃饭,一天到晚躺在床上,总觉得自己心慌不舒服,总跟医生说要求转院,而且还说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之类的话,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及别人的康复情况,告诉她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然后暗示她只要能吃饭、多喝水,就会恢复很快等等,结果两天后她的食欲就变好了,然后我继续鼓励她,告诉她能吃就是身体恢复的表现,然后带着她一起练八段锦……一周后,她看上去就和其他病友的状态差不多了,能吃能睡能运动,而且她也对自己的康复也越来越有信心,后来这位大姐也康复出院了。还有一位大姐,因为自己感染被小区邻居歧视,转到方舱后心情特不好,每晚都睡不着,我也是主动跟她聊天,后来发现我们之间这次感染经历很相似,她感觉终于找到了同病相怜的朋友,同时她看到我这么乐观积极,慢慢地放下了别人对她的另眼相看,也释怀了很多,也不再失眠了,后来这位大姐还主动来帮我做一些事情。我个人还负责照顾另一个舱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婆婆是河南人,跟大家语言沟通有点障碍,而且饮食上也不太适应。我每天帮婆婆换尿布湿,每天预留多的早餐,尽量让婆婆每天每餐吃上面食,并每天叮嘱婆婆按时吃药,把婆婆的恢复情况每天跟医生沟通,同时把婆婆的情况每天及时反馈给她的家人等等。后来这位婆婆对我也是及其信任,因为婆婆年纪大的原因,需要转到定点医院治疗,但婆婆不同意转院因为她怕去医院后没人照顾她,我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婆婆的家人,和她家人一起告诉了婆婆其中的利害关系:去医院会得到更好的治疗,可以早日出院等等,最后婆婆才同意转院治疗。后来我也一直与婆婆的家人保持联系,也得知婆婆现在已经康复出院。其实当初选择照顾这个婆婆时,我没有想很多,只是觉得要是我自己的家人处于这种境地我该是有多担心,将心比心而已。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让我每天走路突破10000步,医生每天查床都很少看到我。我们舱的病友们看到我每天那么忙碌,渐渐地都主动来帮助我搬运物质、帮忙分餐等。彼此之间也不再像刚进方舱时那般冷漠,而是相互鼓励、加油,彼此分享康复心得。后来大家都说我是我们舱的“小太阳”,是我温暖了大家。其实在方舱里,我也学到了:要想去影响别人,自己去做就行了,用生命才能影响生命!沿着在方舱开启的公益之路,继续前行在疫情期间,我看到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有的是一线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有的不远千里奔赴前线做着义工,有的对接海外救援团队负责医疗物质的分发,有的捐赠书籍到各个方舱医院,有的做着24小时心理公益热线……我当时有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后来,当我觉得自己的身体恢复良好时,我加入了“武汉语点心理公益”讲师团队,在线上给一个酒店隔离点的病友们分享我的康复心得,给他们加油和打气;我还加入了“iWill”海外华人支援平台,给正在隔离的海外华人同胞分享抗疫经历,给予他们一定的信心与支持。另外,我还加入了民间组织的一个中医微信平台,每周跟群友们分享心理学或者家庭教育知识,帮助隔离在家的他们度过无聊的隔离生活。国外记者评论我们国家这次抗疫,说中国为什么那么快能够取得抗疫成功,因为中国人是刻在骨子里的团结。在这次疫情中,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做贡献,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没办法出钱出力的,就老老实实在家里隔离不给国家添乱。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做不了英雄,那就在做好自己的本份的同时,做一点自己擅长的事情,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最后说一点,因为我们这个平台是国际公益学院平台,所以,想分享给大家我这次经历的一个感受与体会就是:1)
2020年5月21日
其他

张婧:从汶川到武汉,我是提供心理避风港的志愿者 |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第41期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1期国内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疫情中的心理疏导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们真的是铁打的吗?当时疫区居民们的心理状况如何呢?本期嘉宾张婧女士,从事志愿服务16年,今年疫情爆发后加入iWill志愿联合行动志愿者服务,为湖北当地居民、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41期,让我们来听听她的志愿故事,也听听她眼中的一线人员。以下为张婧发言实录:(▲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及精彩互动)各位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朋友,大家中午好,我是张婧,来自北京,非常感谢乐天行动派午餐会的邀约,也很高兴能够认识乐天行动派的朋友们,今天中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用爱搭桥梁,用情为砥柱”。公益成为了我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我是一名五星级志愿者,同时也是一名高级社工师,目前有一家老年专业社工事务所,同时也有两支义工队。在工作上,我目前是一家央企的部门总经理,在本行业当中算是有一定积累和沉淀的资深从业者。在接到这次主题分享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初心是什么。这么多年来,我呼吁“不忘初心,为爱前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初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志愿者朋友也喜欢用“不忘初心”来激励自己,今天我也按照要求聊一聊我的初心。我百度了一下,初心是为做某件事最初的初衷和最初的原因。如果阐述志愿者的初心或者公益的初心,大多数人可能会理解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而对我这样的年龄人来说,最早的启蒙是学生时代学雷锋做好事。这是我最早的起源。后来由于在大学工作有蛮多的闲暇时间,单位也有一定的工作任务,为了打发闲暇时间和完成单位工作任务,我就走到这个行业当中来。直到十八年前陪女儿去歌乐山开始做工人助学工作,到从海外回来组织义工队,到现在差不多有16年时间。这些年来,公益不仅成为我的个人生活方式,对于家庭来讲也是我们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善心,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很多工作并不是为了做好事,更多还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份善心,只有爱和善良的觉醒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妇女儿童的行动,当所有人行动起来了,带来的必然是生活、社会以及环境的促进和改变。对于我个人来讲,不管做不做公益,世界都会发生变化。但当我们做了公益以后,可能改变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也就是说,对于公益人来讲,对于我本人来讲,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行动。作为一个人来讲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平常的生活和方式,在这个方式当中我选择了公益,我还是最普通的一个,只是选择了公益以后选择了善意的生活方式,包括交通协管,包括这次我们全家在疫情发生后,在小区做社区志愿者,包括我们把更多的闲暇时间拿过来做公益的时候,公益就变得非常简单,这种简单好像有一个朋友在您身边,就好像平常如我一直在大家身边一样。从非典医护人员到汶川第一支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开始的助学事务,到组织公益团队、社工团队,是因为最开始我在2003年作为医务人员参加了非典救治,在隔离病房的工作看到了更多的生离死别,后来工作中进入公益,做了《邻里守望,关爱西洋》,也做了《小候鸟驿站》,因为当时在广东地区工作,广东地区有非常多的外来工,他们的小朋友更多是作为留守儿童在老家生活,为了更好的让外来工有家庭的温暖和对孩子的牵挂,希望我们为他们做一点事情。这时候,我们就连续五年寒暑假都做了小候鸟驿站,也有很多本地伙伴们参与进来,包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外来工做医疗志愿服务,包括做科普讲座,包括我们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包括我们在优惠上也给了外来工们的志愿服务。2008年的时候,我在台湾的公司工作,公司第一时间参与了汶川地震现场驰援工作。5月13日晚上8点,我们作为第一支志愿服务队进到汶川。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和汶川的伙伴们、包括现场的伙伴们、当地居民们有非常多的相关联络。包括这次参与iwill志愿者服务,其实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并没有把它看成是我们的一种志愿者服务或者一种公益服务。除夕夜,我加入了iWill志愿群在这次iWill志愿行动当中,从工作上来讲我们在湖北省有二级公司,而且以武汉为主营业务,鄂州、黄石、黄冈都有我们公司的业务,我19号从武汉回来在工作上就已经非常紧张了,但年前我发现这个春节可能不会像以往那么轻松,因为整个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从年前到2020年的开场一直是比较紧张焦虑的。非常荣幸有机会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京鄂iwill志愿联合行动招募工作,当时没有想,因为从工作上来说,更多是已经无能为力了,当时武汉封城,我们进不去,外围的技术支持工作我们一直在做。2月16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一个人足够幸运的话,其实一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你发现世界非你自己为中心,第二次你发现一些事你无能为力,第三次明知道无能为力我也去做。这次加入联合志愿行动,当时是感觉明知道无能为力也想去为这件事情做点什么。除夕夜加入了武汉群,后来是到仙桃群,明确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上志愿者行动,主要工作是帮助当地居民缓解各种恐慌情绪,提供心理疏导。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对我个人来讲,因为本身也是单位疫情防控的合作小组成员,上午处理单位工作,下午进行志愿者答疑,从白天到晚上接了好多次,工作到很晚,因为本身是专业背景出身,加上多年的医疗包括养老的社工经验,加入到这次志愿者行动之后,我是以心理志愿者的身份报名参加的。但由于医疗志愿者的短缺,加入仙桃群以后就和6名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一起承担了医疗志愿服务工作,和社工、和心理咨询师一起配合,在线值班。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没有想过为什么,也没有想过应该怎么做,更多的时候确实从初心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有人做。每天重复回答问题以缓解居民们的焦虑还记得那个时候在仙桃群里,因为我在中群,大群的伙伴们分类有指向性的会分到中群,在中群里面有时候一天咨询的人有十几位,有很多居民是连续咨询,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做下去。很多问题,比如说“今天出门把口罩摘下来,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我今天的体温是37度,37度可不可以啊?”这样的问题在群里每天每个时刻都在重复,我们能做的是用自己专业的医疗知识告诉他们。做了一个星期后,确诊病例增多,封城,居民都在家里,这时候很多居民都会对号入座,把自己身体一系列的变化和确诊的要求做比对,很多人认为自己可能或者已经被感染了,但那时候核酸检测没有那么普遍,所以大家的焦虑情绪在群里面还是比较普遍的。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精神疾患——后来他自己也承认是个精神疾患的患者,以静坐不能的症状在群里咨询。对于他长期服药达到八年的患者来讲很难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考虑到可能自行服药或者加大了药物的剂量等等。刚开始居民没有说,直到后来居民说确实加大了服药的剂量。通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他承认因为恐慌而私自增加了药量,我们不但要告诉他药物的剂量一定要遵医嘱,另外通过当地志愿者也联系了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对一的社区医生服务,同时我们也反馈给当地的民政系统、卫健系统,在封城情况下,社区罹患精神障碍的居民可能是要密切关注的人群。我也和当地的志愿者组织、主管单位一直在讲一件事情:类似恐慌情绪所导致的不理智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对他本人来讲有严重的并发症,对于社会来讲,宣传普及防疫知识,正确认识原发病,这在当时变成了医务志愿者怎么样教患者或者教居民们放松形态,这成是我们当时援助的当务之急。超负荷的社区工作者依然担心工作不够好两周左右后,我们发现群里咨询除了普通居民以外,还有两个人群咨询非常多,我感觉非常奇怪,和iwill督导团队一直在讲这件事,就是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理论上来讲,社区工作者作为政府最后一级社区基层组织,医务人员作为前线的先锋队、中流砥柱,他们在这次防疫过程中承担了非常大的工作量,基本上无眠无休。由于诊疗标准不断修正,包括患者不断增多,对于社区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焦虑和不安,不知道这件事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走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30多岁(女性)社区工作者,她在群里做咨询时已经连续工作三十多天,她原来在社区是以党建工作为主要内容,这三十多天时间里要了解不同的防控措施,要入户排查、筛查、调查,反反复复的宣传,甚至零距离的接触各种确诊患者。这些工作让社区工作者感到身心疲惫。在群里交流中我们发现她有明显的焦虑、疲惫甚至恐慌的情绪,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她还是担心如果工作做的不好,没有更好的帮助辖区内的居民和可能出现的患者感到很内疚也很自责。同时接触患者以后特别是零距离接触确诊病人以后感觉自己产生了发烧、咳嗽症状,不停地测量体温。这时候我们心理咨询师和社工都做了分享和驰援,但作用都不太大。我当时用我自己在非典病房参与的经历,换位思考和她沟通,从始至终我没有说她是不是很害怕、是不是很焦虑,而是告诉她我在非典病房时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能离开,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够像其他伙伴一样换出去,连续工作之后的疲乏、无力、离开家人甚至失眠、恐惧、紧张的情况,我来和她做分享,告诉她我当时有多紧张,多恐惧,我在离开病房到休息区的时候,整夜整夜的没有办法睡觉。这样就把我和她的世界联系起来了,她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当我离开非典病房结束工作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和她讲的时候,她就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所产生的恐惧、紧张是人之常情,并不是很丢人的事情。经过这一番交流,最终她能够很平静的接受了,后续几天交流中能够很好的吃饭、喝水、睡觉,她本身对这次战役充满了信心,在社区服务当中会把正能量情绪带到居民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医护人员的焦虑更加深刻和具体相对于社区工作,医护人员的恐惧和焦虑更深刻和具体。我本身是从事于医疗的工作者,我记得当地市医院的内科主任和我讲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说这次新冠不知道什么药更合适,也不知道我们的诊疗标准什么样更合适,只能看到我们的确诊病例在不断增多(2月份的时候)。我和他讲,我们在和病毒做拉锯战的时候并不是神,我们恐惧、害怕甚至无望很正常。那时候和医务工作者交流过程中,我更多是一个倾听者,听你说,你不断倾诉时,积攒的负面情绪甚至身体上的无奈可能会有些疏解,在那段时间之后确实发现由于倾听还是给社区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以更多的敞开心扉的可能,保证他们能说的情况下,他们身体上的负电就会下降,免疫力不至于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破坏人体的屏障,最后出现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说给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的避风港,其实应该说是给了我们机会,陪他们共同对付这个难关。国内咨询结束后继续投入海外群组仙桃结束之后,我们来到了海外群里,一开始是欧洲,然后是北美,有一些欧洲的部分。那时候感觉确实蛮之自豪的,我记得刚刚进北美群的时候,面对留学生的无望,我们告诉他祖国在你身后。也就是说前方是世界,后方是祖国,我们从京鄂志愿者在线上抗疫一直服务到现在,在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文化不同,服务的内涵也不同,在仙桃和在海外群里,我们不仅仅是做一线安抚、疏导和咨询工作,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文件编辑工作,特别感动的是当中文版抗疫手册出来时,几乎一个晚上时间海外留学生就把它翻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甚至阿拉伯语多个语种版本一同体现前方和后方的融合,我们在联合抗疫中的发展,这个体会非常重要,祖国是强大的,背后是祖国,前方世界有多精彩我们就能够参与到这份多精彩中。线上志愿能解决很多问题说到体会的话,今年作为我从事志愿服务的第17个年头,作为一名五星级志愿者,我想只要我力所能及,在未来我一定会参与特别是线上支援志愿者服务,原来我以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这次我发现线上志愿者真的能解决问题,不仅保障了民众的安全,也承担了给政府提醒的重要任务。过程当中公职人员也是我们要关注或者关爱的部分,从春节到现在接受的基本是负面情绪,我希望能够给他们积极平和的鼓励和实际的建议。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还没有被我们最后收服,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未来方向是可期的。第二,通过这次志愿者服务使我非常感动。高中出去在海外读书到这次研究生毕业,女儿第一次回到国内和我一起过春节,我问她:这个春节妈妈可能不会有太多时间陪你,更多时间要做这样的工作。女儿跟我说,非典的时候我还太小,没有太多记忆,但这一次iwill行动使我感觉到新冠疫情与我息息相关,妈妈做的事情我很骄傲。这次过程中我非常感谢家人支持我参加iwill活动,女儿基本上承包了所有家务,通过这次新冠疫情有了更多和家人一起团聚机会。其实很多年我们都没有在一起过年,每天在一起吃饭了,这段时间也非常感恩能够在一起,我也希望所有人都能珍惜眼前人,珍惜家庭,珍惜我们的宿命。我大概有将近5个月时间没有回去看爸爸妈妈了,但我相信我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不管是在工作当中还是这次志愿服务当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最后,我想和各位朋友们分享的是,只要同心携手,所有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非常好的结果,新冠疫情是,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也是,期待我们同心携手,面对美好的未来。我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看看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谢谢。搜索“国际公益学院”小程序,关注“我是乐天行动派”线上午餐分享会栏目,获取更多直播实录!相关链接:王振耀:疫情防控与政社协作杨团:社会力量在社区防疫中的作用和难题乔玲红:疫情中社区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何嘉:CAN计划,用网络重连疫情中的社区孤岛本期战略合作方:“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CNC-COVID19)”,为响应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的决策精神,推动民间力量安全、高效、有序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于2020年2月2日正式启动。英文名称为China
2020年5月16日
其他

王浩然:波士顿连线,资深制药科学家眼中的新冠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7期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第39期人海中病毒为什么会找上你?张文宏医生多喝牛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疫苗的开发情况怎样?预防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世界会好吗?......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7期,我们邀请到来自波士顿的资深制药科学家、纽兰生物创办者王浩然博士,来为我们从科学工作者的视角来谈谈疫情现状
2020年4月28日
其他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青少年人生设计课,助你开启创造人生

“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要成为谁?”斯坦福大学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有大量数据研究表明:在12岁到26岁的人之间,大约只有20%的人对于他们擅长什么,将来想要做什么以及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有比较明确的想法,剩下的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是很了解自己。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会有无数问题不停地出现,而我们极需对自己进行人生设计。在设计人生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也许你觉得人生设计太过深奥,无从下手。不要着急,让我们一起跟随斯坦福人生设计认证教练、硅谷教育创新机构FLOW
2020年4月25日
其他

方曼 :来自德国的观察,跨文化视角下的疫情生态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6期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第38期“跨文化沟通中应双向学习,建立联结的而非割裂的世界。”本期嘉宾方曼,心理咨询师,家乡在武汉,就职于德国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所,对中德两国在这次抗疫中反应的异同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本期“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我们邀请到方曼来为我们从跨文化视角来谈谈德国政府、媒体、社会和公众的互动。(▲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本次直播)以下为方曼发言实录
2020年4月21日
其他

张军:我们在缅北医疗脆弱地区做防疫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5期

COVID-19,缩写CNC-COVID19。执行团队: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参与午餐会直播|微信
2020年4月17日
其他

马啸:留学生在意大利经历新冠,相同的故事在地球村的不同角落上演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4期

COVID-19,缩写CNC-COVID19。执行团队: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参与午餐会直播|微信
2020年4月15日
其他

杨团:社会力量在社区防疫中的作用和难题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2期

这个时候的人类不是你想不想、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然的,每个人都卷进去了,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这样一种全面爆发,让我们今天比一个月以前、半个月以前看的情况更加清晰了。
2020年4月1日
其他

张伯驹:从源头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健康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1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一定要依据名单名录来进行管理的原因。但是,这个“名录”,不是依名录保护,而是(列明)你能用哪些、你能够家养哪些。在这个以外的动物,都不许野外捕捉、不准杀害、不准商业化利用。
2020年3月28日
其他

黄浩明: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的问题与挑战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0期

在企业捐赠当中,国有企业占36%,民营企业占51%,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境外的)占13%左右。在企业捐赠主体当中,企业参与数已达到了3.2万家,总额达到了223亿元人民币。
2020年3月24日
其他

蓝天救援於若飞:我们不仅仅是打通物资运输最后一公里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9期

今年有一些不同,因为在今年大年二十九,这边做了一个通知,所有市民不让上山了。我们知道网络只限于年轻人,老人根本看不到网络上有这块的通知。我们在年三十就把市民的安全保障换成了对于市民的劝导。
2020年3月17日
其他

何嘉:CAN计划,用网络重连疫情中的社区孤岛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8期

针对刚刚提到的十大场景,每个参与CAN计划的伙伴都可以发起议题。这一张PPT讲述的是十几个议题在不同场景下发起的各个工作组的分布情况。这些事情都来自于每一个共创者的真实体验。
2020年3月16日
其他

崔澜馨:从清晨到凌晨,参与抗疫的37天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7期

问3:你们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多的成果真的是非常高效!请问除了参与伙伴们的热情和出于对于捐赠人的责任心,咱们组织这么多条线同时有序的进行,有没有什么方法上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呢?
2020年3月5日
其他

王振耀:疫情防控与政社协作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6期

沙龙面向所有认可“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理念,并以之为追求的中国当代青年,鼓励思考,鼓励表达,鼓励倾听,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自由开放、相互尊重的思想激荡中,为行动注入新愿力,开启新思维,挖掘新潜能。
2020年2月29日
其他

乔玲红:疫情中社区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5期

可能我说的这些许多社区都有,关键是在执行当中这些居民组织的作用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在这里我可以非常自豪的说,我们社区的楼门组长都是当居委会干部用,只是没有工资,大家还干的热火朝天。
2020年2月27日
其他

田曦:与生命赛跑,一线志愿者在武汉的31天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4期

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田曦,做了五年志愿者,这一次是我做志愿活动以来感觉最深刻的一次,肯定是终身难忘。在这场疫情当中,这一个月感觉到特别多的东西,我现在就里面的一些故事进行简短的分享。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邓世杰:疫灾中的大别山青年担当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3期

“专业化”是我们借助于一些同行机构,像亲近母语、百特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心和基金会、益微青年,把他们的专业力量拿过来用,这都是无偿给我们用,包括每年我们人员培训都是送到他们那边进行。
2020年2月23日
其他

郝南:铺开线上线下的生命线 |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2期

Relief,也就是现在NCP生命支援已经花费了所有的心力,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启动一个卓明。然后是在大概线上诊所初见规模的时候,有很多的小伙伴在这几天时间里面不断问我说,卓明现在是什么状态?nCoV
2020年2月21日
其他

宋超:这个不一样的春节,我们依然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上面这个,就是一个反例。为什么说上面这是一个反例呢?是因为我们做捐赠时间项目的时候就想到,其实大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时间捐出来,给高中生讲讲大学。今年寒假招生志愿的活动也都被取消了,很可以做这个事儿。
2020年2月13日
其他

一出学社吴霞: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别人眼中的疯子 | 第20期午餐会实录

吴霞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做到,却并不容易。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考入北大,转学美国,亲身对比了国内外的教育后,决定从精算师
2019年12月30日
其他

陈凯杰:毕业后的日子,我们一起做公益 | 第19期午餐会实录

我们做公益项目的同时要有产品思维,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要为捐赠人建立一个非常好、非常全面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是更加深入下去,真正了解受助人、受助孩子到底喜不喜欢这个东西,适不适用于它。5.
2019年12月23日
其他

王妲妮:带给您更畅快的呼吸,干净的空气不是奢侈品

Air的创始人Thomas,他其实不是空气污染的专家,他2012年的时候取得富布莱特的奖学金,来到北京进行一个心理学博士研究项目。他目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全职的助理教授。这位就是Thomas
2019年12月6日
其他

张帆:让乡村孩子更美好的成长,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人

,同时弘慧“筑梦计划”也被评为第三届湖南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获评2018中国慈善信用榜民间筹款型慈善机构TOP30。
2019年12月3日
其他

沙磊:灾难救援,要送到手里,更要送到心里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线上午餐分享会专栏)线上午餐会
2019年11月7日
其他

钱军:废纸换厕纸,一场可持续的中国厕所革命

Development),致力于厕所文化领域的行动研究、能力建设和社会倡导,构建厕所文化的交流平台。从农村到城镇,从国内到国外;欢迎大家关注“小厕所
2019年11月4日
其他

柳济琛:光盘打卡,当传统美德遇上新兴科技 | 第12期午餐会实录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讲话表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这八个字,就是深层次的环保,心灵的环保。光盘打卡依托AI新兴技术,在新时代传递“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2019年10月10日
其他

李旸:从都市白领到边境山民,用爱与接纳培养有灵魂的青少年

李旸从白领到山民,一位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10年来扎根滇缅边境,用“爱与接纳”亲身陪伴200多名伤痛家庭的孩子成长,用行动教会逆境中的孩子保有自由的灵魂,主宰自己的生活。本期公益网校邀请到
2019年9月25日
其他

阮向荣:新浪扬帆,为城乡孩子提供思想启迪之旅 | 第十期午餐会实录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线上午餐分享会专栏)线上午餐会
201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