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电源

其他

中山大学生物材料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及研究助理

工作地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中山大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六位,科研医疗基础力量雄厚。合作导师介绍毛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青年拔尖项目。现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担任青年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6-202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刘斌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新加坡科学院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近5年代表作发表在:Science
2023年6月5日
其他

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 | 李宝华教授:建好共享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

编者按:2023年5月30日是第7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点亮精神火炬”为主题。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个属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节日里,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举办本次学习宣传活动,传递深圳科技工作者声音,展现深圳科技人的力量、情怀和担当。点亮精神火炬,凝聚奋进力量,让我们一起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深圳科技创新点赞,向深圳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在此,热烈祝贺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负责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宝华教授荣获2023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建好共享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注能够使人无坚不摧。在我看来‘最美’科技工作者是那些‘喜欢和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矢志不渝的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李宝华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喜欢和专注”让李宝华成为国内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研发的领军人物,“7117”是他的工作密码,育人、育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他用近二十年的时间,把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做成“深圳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第一名。他常说:“成功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他愿意做科技共享平台的建设者、服务者,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李宝华“把论文写在了产业服务上”李宝华及其团队主要从事碳基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开发。电化学储能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完成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目前主要应用的电化学储能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和液流电池等,未来钠离子电池随着产业链成熟也将逐步应用于储能。李宝华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002年博士毕业前,当时珠三角已经集聚了比亚迪、ATL、欣旺达等国内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优秀企业,他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适合在珠三角落地,于是果断地选择了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工作。至今他已经在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研究超过25年,并与团队解决了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一系列核心瓶颈问题,迄今实现了30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李宝华认为,科技共享平台将是未来支撑优秀人才培养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创新载体。2007年,他牵头成立了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开展设备共享服务工作。谈及成立这个平台的初衷,李宝华说,是想让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有幸考上了大学,读了博士,来了深圳后让我更是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儿’的感觉。虽然国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在科研仪器的购买和科技平台的建设上,但不能浪费,实现国家对科技教育投入效能的最大化是我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从企业借用淘汰的设备到自筹经费购买新设备,从几千元的小型设备到几百万元的大型设备,多年来,他一边筹集设备,也同时探索和建立起平台管理制度。该平台先后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和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的授权。目前平台已拥有价值近1.5亿元的高端仪器设备、超过50名专职技术人员。平台一方面服务于教学科研,同时对校外开展共享服务。2022年共享服务了全国4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7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实现了共享平台的自我发展和造血功能。202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视察平台时评价说,平台的相关工作是“把论文写在了产业服务上”。多年来,李宝华积极探索着科研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现如今,材料与器件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也成为了一种“模式”和“示范”,广受区域内、行业内的好评和认可。2022年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了2020-2021年深圳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考核评价结果,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同期,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认定,入选首批“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科研仪器共享示范机构”。“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谈到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李宝华用“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来概括。李宝华是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负责人。作为国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集群之一,该集群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价值链,推动先进材料科技成果产学研转化合作落地。他的研究团队与国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同时积极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加快新原理和新方法的发现,进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开发周期非常长,一定要沉得住气,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底,就不要轻易说可以应用于产业化。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李宝华说,“结硬寨”就是要把基础打扎实,“打呆仗”就是要持之以恒,不能追求短平快。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周期长短取决于与产业的结合度,课题的创新如果更贴近产业的话,周期就会短一些,否则很长,甚至永远无法应用于产业。“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对李宝华的触动非常大。他不但要做“顶天”的理论研究,也要做“立地”的产业化工作,还要为行业建立标准。二十多年来,他的很多时间花在了标准化上,他给学生开设了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课程,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研究当中实现标准化,不浪费社会资源。“名师出高徒,高徒出‘师名’”作为教育工作者,李宝华专注于人才培养,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四大使命。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体现。名师出高徒,高徒出‘师名’,教师的价值是通过人才培养来体现的。”在李宝华看,优秀人才既需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也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努力踏实的工作作风。“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以身作则、换位思考、不以功利为目的地培养人才。”他说。李宝华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交流,通过分享相互学习,尊重他人的创新想法。熟悉李宝华的人都知道,“7117”是他的工作密码。多年以来,他一直保持着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1点,每周工作7天的习惯。他说:“自己多花1个小时,却能为每个同学都节省1小时。假如我们的学生有100个,那这1个小时就创造了一百倍的价值。只有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输送到产业中,技术才能进步得更快,在国际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年是李宝华来深圳工作的第21个年头。在他看来,深圳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城市,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对失败的宽容、政府的服务意识让这里成为了培育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的沃土。他说,在深圳,英雄一定会有用武之地!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华南理工胡仁宗ACS Energy Lett.: InSb,稳定的循环负极使锂电在零度下快速充电

Li3Sb具有与InSb相同的多晶闪锌矿结构和相似的电池参数。在充电过程中InSb再生过程中,岛-岛边缘的原子自发地逐渐向岛岛顶部移动,使得岛-岛之间的间隙变宽,膜的厚度变厚,而不是像Sn、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张强教授Matter:抑制产气实现“Ah级”软包电池在−20°C下循环超1年!

【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LIBs)“臭名昭著”的低温敏感性严重限制了其在高寒地区的交通运输、深海探测和国防军事领域的实际应用。商用锂离子电池中采用高熔点碳酸乙烯酯基电解液,其低温性能差,难以赋予电池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使用以羧酸酯为代表的低熔点溶剂(LTS)可以极大拓宽LIBs的低温工作范围。然而,使用LTS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加速了电池循环寿命的衰减,还会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尽管产气是锂离子电池低温失效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气体产生的机制和相应的抑制策略仍鲜有研究。【工作简介】近日,清华大学张强课题组等揭示了LTS和析出的Li在低温下连续且剧烈的副反应是电池低温循环产气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团队设计了3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福州大学詹红兵&福建物构所温珍海等:高能量密度钠基双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富阴离子缺陷的单相三元NbSSe/碳复合材料

钠基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电池,利用石墨类材料作为正极代替昂贵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藉由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作为正、负极储能载流子,并通过阴、阳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体相嵌入/脱出,从而实现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该类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4.2V)、低成本等优势。因此,钠基双离子电池储能体系有望能解决锂电池储能成本高的难题,有望在下一代新型储能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Anion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这篇Nature秀出天际,把锂电池性能设计到极致!

cm−2)长期循环超过5000小时。当直接与未涂覆的LiNi0.5Co0.2Mn0.3O2阴极和裸锂金属阳极耦合时,Li0.388Ta0.238La0.475Cl3电解质使固体电池能够在4.35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清华Nature子刊:简单热处理一下,电催化性能创记录!

研究背景近十年来,电催化科学的进步促进了许多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包括H2/O2演化、CO2还原、燃料电池和反应膜。在这些领域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开发强大而高效的催化剂,但这是阻碍其未来发展和应用的瓶颈。迄今为止,大量的研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电催化剂,人们一致认为催化剂的元素组成和晶格结构对其电催化性能有深远的影响。相应地,在原子水平上实现催化剂的可控微调已成为人们热切追求的目标。然而,这种微调或制造方法很少被报道,而且报道的方法相对复杂,并且基于稀缺和昂贵的材料,使得它们不适合大规模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制造结构缺陷对于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碳基催化剂。一般来说,碳基催化剂中的缺陷是由外在物质(如杂原子,如N)掺杂或由共轭网络中导致异常位点(如空位/空穴、边缘或拓扑缺陷)的内在机制引起的。由此产生的缺陷会引起电子密度分布的显著改变,从而潜在地增强电子转移和与外源物质的电子交换,从而形成更活泼的催化中心。因此,通过控制结构缺陷的形成,可以开发出一种微调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虽然缺陷的发生似乎是随机和不可控的,但缺乏缺陷产生机制的理论指导阻碍了微调方法的发展。成果简介在原子水平上实现催化剂缺陷的可控微调已成为催化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缺陷的产生是随机的,其灵活的操作缺乏理论依据。在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霞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梁帅副教授与美国耶鲁大学Menachem
2023年5月4日
其他

昆明理工大学王丁副教授,董鹏教授和清华大学李宝华教授J. Energy Chem:新型非溶剂化氟磺酰羧酸酯实现高压宽温锂金属电池

研究背景创建可靠的高密度储能系统的挑战促使许多关于设计具有金属锂负极和高容量正极的锂金属电池(LMBs)的研究。然而,LMBs容易出现诱发电解质分解的问题,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外功能不佳,由于树枝状锂的生长而出现短路,以及不稳定的固态电解质间相(SEI)和正极电解质界面(CEI)。这些问题导致了循环的不稳定性和电池寿命随温度变化的失败。因此,迫切需要控制锂沉积和保持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新方法,以实现LMB在可变温度下的高性能运行。成果简介近期,昆明理工大学王丁副教授,董鹏教授和清华大学李宝华教授证明了氟磺酰羧酸酯(MDFA)制备一种新型的LHCE,并被命名为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同步辐射CT技术揭示正负极串扰失效机理:不均匀的离子通量

研究背景目前已有大量工作研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的衰退机理。目前研究表明,电池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正极活性颗粒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裂解/正极与电解质界面元素互渗;负极锂枝晶生长/界面副反应;固态电解质内在特性,例如其有限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低室温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不需要的内部互连孔隙网络以及在电池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形式的机械故障(例如,开裂,变形)等。这些研究从化学、电化学和力学方面极大地丰富了ASSLMB在阴极、阳极和SE侧降解机理的认识,但是缺少对于ASSLMB的综合退化机制的完整理解。这需要适当的表征技术来建立全面而详尽的理解。同步加速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XCT)具有多种优点,包括非破坏性和三维性质,多尺度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等。成果简介近日,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利用同步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XCT)及多种表征技术和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LiNi0.8Co0.1Mn0.1O2(NCM)|Li6PS5Cl(LPSCl)|Li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SIGS科研 | 康飞宇、贺艳兵团队在固态电池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利用固态电解质可显著提升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能,无机/有机固态电解质具有柔韧性好和界面接触阻抗低等优点,是最具规模化应用潜力的固态电解质之一。然而,复合固态电解质的低离子电导率还无法满足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要求。电导率经典理论表明,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不仅取决于离子的迁移速率(μi),而且与可迁移自由离子的浓度(ci)成正比。因此,要突破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阈值,不但要增强锂离子输运能力,还需提升可自由移动的锂离子浓度。由经典麦克斯韦方程ρcharge = ∇ · D可知,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在外电场下的极化产生内置反向电场,从微观尺度可能影响复合电解质中锂盐的解离。因此,陶瓷电介质与电解质的耦合是同步产生更多可移动锂离子并实现高效离子输运的重要潜在策略。图1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MIT邵阳院士AEM mini综述:通过溶剂化作用调控电解液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

研究背景任何电化学装置的核心都是导离子电隔电子的电解液,其离子电导率和转移数决定了装置的功率上限。由于电解液与两个电极都接触,因此它还必须对电极材料和工作电压表现出高度的(电)化学稳定性,以防止降解反应。电解液的溶剂化特性在决定转化化学反应途径和动力学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首尔国立大学Jongwoo Lim教授:锂电正极煅烧过程中的固态反应异质性

研究背景在固态煅烧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经历了复杂的相变,并具有非均相的固态反应和质量传输。因此,煅烧化学的精确控制对于合成最先进的富镍层状氧化物至关重要。虽然电池的性能取决于正极材料煅烧过程中的化学不均一性,但它尚未被阐明。成果简介近日,首尔国立大学Jongwoo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ABMC志愿者招募】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因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需要,特此对外持续招募志愿工作人员,欢迎广大志愿朋友参与。服务时间2023年4月13日-16日服务地点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招募要求年龄需满18周岁在校大学生、科研人员服务内容协助完成参会嘉宾接待服务会议资料准备与分发现场登记注册、问询服务现场会务协助等(注:招募完成后按照实际情况再具体分配工作)服务保障
2023年3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德国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和系统研究所Christian Heubner团队AFM:零过量锂金属电池的基准测试和关键设计考虑因素

研究背景在充电过程中原位形成锂负极的零过量锂金属电池(ZELMBs)在增加能量密度和促进电池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ZELMBs的实际应用受到与Li的不均匀沉积行为相关挑战的限制,导致差的性能和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包括集流体设计、电解质优化等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ZELMB的长期稳定性,但非活性材料引入会导致电池能量密度的下降,因此ZELMB研究中各种优化方法的关键设计标准至关重要。成果简介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和系统研究所Christian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武汉理工麦立强、丁瑶《Small》:δ-MnO2正极涂层推动实现高性能锂原电池

x电池总是会出现较差的动力学并导致严重的电压延迟。因此,容量和电压平台将显着降低,极大地限制了Li/CFx电池的应用和推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例如化学改性(例如,N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Jang Wook Choi团队:设计用于锂金属电池同质外延沉积的裸锂金属负极

作者通过分析首圈充放电曲线反映锂金属电极的表面特性。裸锂金属与存在氧化层的锂金属相比在成核过程减少了原生膜的影响,这使得裸锂金属的表面仅被SEI膜覆盖,CV测试也表明裸锂金属中锂离子传输的阻力小。图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水系锌电』中南大学李芝华教授课题组JEC:巧妙构筑Ag@MIL-88B(V)衍生多级孔Ag-V2O5异质结构实现高性能水系锌电

s-1的扫速下电容控制过程为总容量提供了87.8%的贡献,随着扫速的增加,电容贡献的比例从76.6%增加到87.8%。GITT结果也表明Ag-V2O5电极呈现出更快的Zn2+扩散速率。图5.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纽约州立大学M. Stanley Whittingham ACS Energy Lett.:锂金属电解质的高压与高温稳定性探究

研究背景高能锂金属电池的关键挑战是树枝状锂的形成、差的CE以及与高压正极的兼容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核心策略是设计新型电解质。大多数电解质溶剂在低电压下对强还原性锂金属不稳定,在高电压下对氧化性正极不稳定。经过多年的探索,一些先进的电解质已经被开发出来,包括局部高浓度电解质(LHCEs)。其可以从减少锂溶解结构中的自由溶剂中获益,从而提高锂库伦效率。氟化醚溶剂可以帮助形成一个强大的富含LiF的固体电解质间相(SEI)。磷酸三乙酯是另一种用于LHCE的有前途的溶解溶剂,它已被证明可以缓解严重的不利的副反应并降低电解质的可燃性。为了提高负极稳定性,新设计的碳酸酯电解质配方,采用多盐策略,已被证明可以通过添加二价盐来提高LiNO3在碳酸酯溶剂中的溶解度。尽管这些新的电解质在LMB的电化学方面可以超过商业碳酸酯电解质,但它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窗口还远远没有被探索。成果简介近日,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成均馆大学Won-Sub Yoon:咖啡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储能材料

研究背景有机化合物作为可充电电池的下一代储能材料的潜在候选者而备受关注。在天然存在和人类可食用的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氧化还原中心在设计可持续和安全的储能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深入了解储能机理是其作为电极材料使用和优化的必要先决条件,此外有机基电极材料在实际使用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低电导率、低氧化还原电位和液体有机电解质系统中的高溶解度。为了克服这些固有的挑战并进一步发展有机基电极材料,已经采取了各种方法,例如官能团修饰,调节芳香性或共轭体系以及聚合,特别是,利用吸电子基团来控制氧化还原电位是一种有前途的策略。成果简介近日,韩国成均馆大学Won-Sub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EcoMat:硫化物固态电池负极该怎么选择和设计?

全固态电池(ASSB)技术是人们相当感兴趣的焦点,因为其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符合新兴电池应用的要求,目前对高能ASSB的研究通过采用高能量密度的阳极材料来利用固态电池系统的优势。由于固体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物理安全性,通过使用高能量的负极材料和减少电池系统中的电解质数量,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中,具有高离子传导性和低物理接触电阻的硫化物基ASSBs最近受到了广泛关注。近日,成均馆大学Junyoung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会议详细议程| 2023国家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

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指导下,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主办,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承办,拟于2023年3月23日-25日在深圳举办“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此次论坛以“双碳开启新生态,集群智创新未来”为主题,在30/60双碳背景下就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哈工大慈立杰和李德平团队AFM:富锂LLZO涂层补锂实现结构自愈富锂正极

研究背景目前,在蓬勃发展的储能转换领域,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具有高比容量的先进正极材料,以消除正极材料容量不匹配的问题。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LMO)被认为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有前途的候选材料。然而,初始库伦效率(ICE)低、容量和电压快速衰减、倍率性能不理想等缺陷阻碍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成果简介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慈立杰和李德平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电化学补锂策略,以抑制富锂锰基正极的结构坍塌,提高循环稳定性。此外,结合优异的锂离子导体Li6.25La3Zr2Al0.25O12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清华李宝华教授JMCA综述:多晶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微纳米结构设计策略

是商用锂离子电池中很有前途的正极,尤其是应用于电动汽车市场。然而,它们由于沿晶界形成微/纳米裂纹而遭受严重的结构退化,并且由于高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倒计时6天|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即将在深圳举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电池材料作为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从电动汽车,到固定储能,乃至国防应用都看到先进电池材料产业的布局。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预计将激增5倍以上,面对日益增长的全球电池市场,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国内的电池产业链建设,加快经济脱碳努力步伐,以推动我国先进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将在3月23日-25日在深圳举办。本次论坛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指导下,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主办,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承办。论坛以“双碳开启新生态,集群智创新未来”为主题,在30/60双碳背景下就“电池核心关键材料设计与研发”、“锂电智能制造与碳足迹管理”、“碳中和视野下储能产业布局”、“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态势与技术突破”等多个行业热点议题展开,把脉行业趋向,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名誉理事长陈立泉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主任康飞宇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负责人李宝华教授,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执委会主任梁锐作为大会执行主席隆重出席会议。还有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徐政和院士,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深圳理工大学教授成会明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黄学杰,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技术总师史冬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赵作权等重量级嘉宾莅临现场作大会主旨报告。本届论坛将同时举办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首届"集群清新奖"评选活动,“集群清新奖”是由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牵头,联合大湾区和国内多家新材料和新能源行业知名学会、协会、联盟等组织,共同举办的专业评奖活动。此次评奖以“创新、引领、低碳、融合”为主题,设置了技术创新奖、低碳贡献奖、杰出成就奖三个类别大奖,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电池与材料产业集群领域最具权威奖项,为我国相关技术及产品创新引领方向。2023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必将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年度行业盛宴,与会者可以近距离领略先进电池材料产业最新最热的前沿技术,把握国内外先进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欢迎更多先进电池和材料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技术团队、科研工作者、企业家参加论坛,共襄盛举。↓↓↓点击阅读原文参会报名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报告嘉宾更新|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

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指导下,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主办,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承办,拟于2023年3月23日-25日在深圳举办“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此次论坛以“双碳开启新生态,集群智创新未来”为主题,在30/60双碳背景下就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大会报告嘉宾更新|2023第四届储能材料国际研讨会

Materials正在全球范围内征集2020-2022EnSM奖。该奖项的目的是奖励一名在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与器件已经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该领域具有重大创新的杰出科学家。Energy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清华大学/湖南大学Nano Energy:双功能稀释剂DFEC“协同”强化醚基局部高浓体系界面化学助力4.5V级高压锂金属电池

研究背景可充电电池作为能源存储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以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锂金属作为负极可以额外提供锂源,且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水系锌电』武汉理工麦立强&伦敦大学学院何冠杰Angew: 微量欠电位沉积引发剂实现可逆锌金属负极——电解液添加剂“护送效应“

SHE))的金属会优先沉积并引发后续Zn在Ni上的UPD,从而促进Zn均匀地成核和生长,表现出光滑的Zn表面,没有明显的枝晶或副产物形成。随后,Ni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周光敏、成会明团队 NC:多功能锂盐直接回收锂电池正极

研究背景磷酸铁锂(LiFePO4,LFP)电池因其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及无模组设计等新兴技术突破而备受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随着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退役锂离子电池的报废量也与日俱增。现行的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方法主要包括火法回收、湿法回收等,分别存在着能耗高、要使用强碱强酸等问题。因此,研究人员探索直接再生回收的思路,在废旧的电极材料上,直接将失效正极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实现废弃锂离子电池的最优化可持续回收。成果简介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成会明团队提出了使用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有机锂盐(3,4-二羟基苯腈二锂,Li2DHBN)直接修复废旧LFP正极的方法。有机锂盐表面的官能团(如-CN,-OLi)可以和废旧LFP颗粒有效耦合,有机锂盐首先在较低温度下分解为无定形碳和碳酸锂,在较高温度下进一步分解为氧化锂,即达到“低温包碳+高温补锂”的目的。此外,具有还原性的氰基官能团还具有还原三价铁的作用。修复后的LFP正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5C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仍然有88%,这得益于锂的有效补充、三价铁的还原以及无定形碳对于电子导电性的提升。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直接修复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正极材料,证实了该有机锂盐的通用性。相比于传统的火法和湿法过程,该工作提出的策略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大的环境效益,为未来探索更多不同锂源用来直接修复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独特的思路。研究亮点(1)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会议展示】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特邀您参加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银牌赞助商】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号:36公司介绍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领先的石墨烯企业。公司以中山大学为技术起源背景,掌握多项石墨烯生产和应用的核心技术,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公司专业从事纳米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石墨烯技术研发实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获得多家头部企业的认证并大批量供货。目前我司年产高质量石墨烯粉体400吨,石墨烯浆料10000吨。公司在石墨烯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以人才为根本,聚集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国伟教授是(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原创性成果,在国际纳米材料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司研发人员来自于中山大学、中科院、厦门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院校,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50%。公司主营产品为高质量石墨烯纳米材料,具体包括石墨烯粉体、石墨烯复合导电粉体、水系石墨烯导电浆料、水系石墨烯复合浆料、石墨烯纳米分散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改性塑料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研发布局,产品已实现重大突破,并取得客户认可。公司围绕纳米材料的创新性应用,同步开发布局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公司以创造纳米技术新应用为愿景;以服务客户,与客户共成长为宗旨;坚持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以技术领先、服务专业为核心竞争力,旨在成为全球最优秀的纳米材料企业。产品介绍01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会议展示】深圳国昂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特邀您参加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深圳国昂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展位号:23公司介绍国昂高科成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一家以石墨烯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为核心,致力于构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一直秉承科技改善生活的使命,依托自有的石墨烯导电剂、石墨烯屏蔽膜、石墨烯涂料、石墨烯超级电容等前沿技术,以科研为驱动聚合产能,打通技术研发、原料生产、产品制造、场景应用、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将石墨烯各类产品推向更多产业领域与生活场景。国昂高科的科研团队由从事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研究的院校机构组成,与中国石油大学新能源、新材料学院及“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立了多年的稳固合作。优秀的科研团队、一流的研发试验平台以及超强的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项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研团队现拥有教授7人,在职博士生8人,硕士生28人,所有团队成员均有海外科研经历,发表过国际高水平SCI论文2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近50项,授权18项。目前,国昂高科在石墨烯、石墨烯复合导电剂、石墨烯超级电容、储能、氮化硼及其他相关新材料领域拥有多项研究成果及专利,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与国外也有很多技术合作,在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石墨烯应用领域有400多项应用合作,都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方向石墨烯粉体:通过物理剥离法实现了石墨烯粉体的批量绿色化制备,现已建成石墨烯粉体试验生产线。石墨烯负极: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负极材料的批量制备工艺,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建成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工业生产线,并初步实现了商业化应用。电磁屏蔽:开发了石墨烯复合高性能电磁屏蔽膜及屏蔽涂料,石墨烯复合电磁屏蔽材料附着在铜箔、铝箔和PET等基体上,膜厚度可精确控制在1-5微米。高频段性能指标优于美国(3M)和日本(莱尔德)同类产品。功能纤维:开发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制备工艺,实现了石墨烯衣服、袜子等纺织物的市场化推广。导热膏:研发导电石墨烯导热硅脂及绝缘高性能导热硅脂,解决了功率放大器、晶体管、
2023年3月8日
其他

索鎏敏最新Nature子刊—调控氟取代羧酸酯助力无负极电池攀登400 Wh kg-1高峰

研究背景在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电网存储应用的方面,锂离子电池(LIBs)需求正在大幅增长。然而,目前的LIBs中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LiCoO2,LiMn2O4,LiFePO4等),与石墨负极(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1),正接近能量密度的上限(~300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会议展示】太原赛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邀您参加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太原赛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号:19公司介绍业务介绍:主要从事焦耳热设备的开发、集成和技术服务,提供脉冲电闪蒸反应器和脉冲焦耳热反应器,为新型纳米材料制备、固废处理、城市采矿、废塑料循环利用、废橡胶转变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等提供科研-小试-中试-生产整体解决方案。企业理念:作为领先的焦耳热技术服务商,公司一直秉承“服务科研,持续创新”的理念,为科学研究及其产业转化提供全方位、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产品介绍1、脉冲电闪蒸反应器脉冲电闪蒸反应器是集闪蒸焦耳热系统和快速焦耳热系统为一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两个电源系统(大功率电容系统和恒压电源系统)和电压电流温度实时测试系统。主要功能有:1.电容脉冲放电焦耳热:电容容量为90±5mF(18mF*5),最高电压为300V,最大电流400A,可循环多次进行自动电容充电和放电实现焦耳热升温;2.恒压脉冲放电焦耳热:使用36V83A的3000W的恒压电源,可循环多次进行恒压或恒流脉冲放电实现快速焦耳热脉冲升温;3.恒流程序升温焦耳热:36V83A的3000W的恒压电源,可预设四段温度,进行升温和保温,实现快速焦耳热程序升温;4.电压电流实时测试系统:每秒可达1000次采样;5.温度实时测试系统:量程为400-3600℃,每秒可达1000次采样;6.实时数据在电脑中直接显示和保存。脉冲闪蒸曲线脉冲焦耳热曲线程序升温曲线2、脉冲焦耳热反应器脉冲焦耳热反应器包括恒压电源系统和电压电流温度实时测试系统。主要功能有:1.恒压脉冲放电焦耳热:使用36V83A的3000W的恒压电源,可循环多次进行恒压或恒流脉冲放电实现快速焦耳热脉冲升温;2.恒流程序升温焦耳热:36V83A的3000W的恒压电源,可预设四段温度,进行升温和保温,实现快速焦耳热程序升温;3.电压电流实时测试系统:每秒可达1000次采样;4.温度实时测试系统:量程为400-3600℃,每秒可达1000次采样;5.实时数据在电脑中直接显示和保存。二、助力科学家发表的文章1、闪蒸石墨烯超级电容器2、氢燃料电池高效催化剂
2023年3月7日
其他

专刊!崔屹教授PNAS:聚焦“氧”而非“氟”,才是电解液设计致胜法宝!

Bent教授通讯单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背景】交通工具的电气化对于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然而,对于续航里程更长的电动汽车,需要能量密度高达500
2023年3月6日
其他

中科大王青松教授:从原子角度揭示单晶与多晶的氧空位形成机理

研究背景富镍正极材料是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应用前景的材料之一。然而,这种材料固有的热不稳定性增加了热失控的风险,这对其最终的商业化是一个重大障碍。目前,晶体结构对富镍正极热稳定性影响的深层机理尚不清楚。成果简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青松教授,利用一系列先进的物理化学表征工具,结合理论计算,从多维角度研究了多晶和单晶NCM811正极的热降解行为,报道了多晶和单晶正极的不同降解途径,并从原子尺度上探讨了单晶结构对正极热稳定性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单晶NCM811颗粒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和更好的完整性,有效地延缓了高温下氧空位的形成。因此,在加热过程中,单晶NCM811颗粒的氧空位更不易扩散,从而延缓了其晶格结构的降解和氧的释放。该工作以“Probing
2023年3月5日
其他

厉害!石墨烯,再发《Science》!重磅成果!

,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折射光和入射光位于法线的两侧。几何光学遵照折射定律来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如果假定n2
2023年3月5日
其他

【会议展示】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特邀您参加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号:12公司介绍布鲁克是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公司,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作为其下属事业部,一直着眼于研发新的表面计量、检测方法和工具,提供不同维度的表面表征测试的多种应用方案。我们的核心产品有原子力显微镜、探针式轮廓仪、纳米压痕仪、三维光学轮廓仪、摩擦磨损测试机,、SEM/TEM
2023年3月4日
其他

【会议展示】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特邀您参加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86-755-260363372、微信支付宝转账扫描下方二维码↓↓↓付费时备注“Graphene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局部高浓先驱Kaoru Dokko!发文探讨高浓电解液阴离子对Li+活度和嵌入反应动力学影响机理

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LIBs)的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电极/电解液界面,这些反应的动力学显著影响LIBs的倍率性能。锂离子在界面处发生插层和脱出,包括溶剂化和脱溶剂化。Ogumi和Abe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Li+的脱溶是电荷转移反应在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的决速步骤(RDS)。界面电荷转移反应的活化能与Li+离子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因此,
2023年3月3日
其他

湖南大学刘琦团队EcoMat:提高Li|LAGP界面相容性:固体电解质界面的作用

研究背景NASCION型锂(Li)导体为打破固态锂电池(SSLB)的挑战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呈现卓越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然而,由于界面相容性差,它们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阻碍。本文通过滴落痕量氟乙腈基全氟电解质,原位构建锂金属与LAGP(Li1.5Al0.5Ge1.5Ge4.3(PO1)5)间的富LiF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成功阻断界面副反应。研究注意到形成的高杨氏模量但快速动力学的富含LiF的SEI层成功地抑制了Li枝晶的生长,进一步展现优越的界面化学性质。因此,这种强大的SEI将LAGP的临界电流密度提升至>2.250
2023年3月2日
其他

南科大程春团队AEM:与石墨烯结合的有机共晶混合物用于无枝晶锂金属电池

1s的光谱。使用GBL层的Li||Cu半电池(GBL@HC)和使用原始PP隔膜、GO-BQ、GO-LiTFSI、GO作为中间层的对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图4所示。GBL@HC的Li成核过电势为≈56
2023年3月1日
其他

早鸟票最后1天 | 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

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指导下,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主办,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承办,拟于2023年3月23日-25日在深圳举办“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此次论坛以“双碳开启新生态,集群智创新未来”为主题,在30/60双碳背景下就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早鸟票最后1天|2023第四届储能材料国际研讨会

Materials杂志、Elsevier出版社及本地会议组委会提供的3000美元(EnSM奖)或1500美元(EnSM青年学者奖)的奖金。口头报告、墙报征集Call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早鸟票最后1天|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针对石墨烯及其应用技术进行重要战略布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和指南,为新材料和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本次论坛是继2014年第一届石墨烯论坛成功举办以来的第十届高端会议,计划于2023年4月13日-16日,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该论坛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联合承办,会议共同主席由成会明教授和康飞宇教授担任。此次论坛将围绕石墨烯、新型二维材料以及碳纳米材料,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出席本次论坛,并作精彩演讲。该系列论坛是国内针对石墨烯举行的高端学术和产业研讨会,通过石墨烯科研和产业领域的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思想碰撞、智慧融合,对促进当前国内石墨烯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对石墨烯未来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欢迎全球广大从事石墨烯等二维材料,以及碳纳米材料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代表及学生积极参会,踊跃投稿。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香港城市大学张其春:氮氧化物自由基有机正极锂电材料,实现300 mAh g-1高比容量

研究背景氮氧化物自由基类有机电极材料因其稳定性强、电子转移速率快、可逆性强、氧化还原电位高等诸多优点,对有机电极材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有机电极材料往往具有电导率低、溶解度高的缺点往往导致倍率性能有限,容量衰减迅速,严重阻碍了它们直接制造电极材料,聚合是解决溶解问题的手段之一。亚硝基官能团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带来了提供了可能的高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基于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早鸟票倒计时3天|2023第十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

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针对石墨烯及其应用技术进行重要战略布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和指南,为新材料和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本次论坛是继2014年第一届石墨烯论坛成功举办以来的第十届高端会议,计划于2023年4月13日-16日,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该论坛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联合承办,会议共同主席由成会明教授和康飞宇教授担任。此次论坛将围绕石墨烯、新型二维材料以及碳纳米材料,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出席本次论坛,并作精彩演讲。该系列论坛是国内针对石墨烯举行的高端学术和产业研讨会,通过石墨烯科研和产业领域的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思想碰撞、智慧融合,对促进当前国内石墨烯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对石墨烯未来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欢迎全球广大从事石墨烯等二维材料,以及碳纳米材料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代表及学生积极参会,踊跃投稿。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定档通知

非常感谢大家对“2023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的关注与支持。因2022年的疫情影响导致会议延期,现经大会组委会研究决定:”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将定档于2023年3月23-25日,地点为深圳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Science:液态金属,赋能柔性电子器件!

10.1126/science.ade734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7341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许康-电池中的“界面”:"interface"和 "interphase"有什么区别,又如何影响电池发展?

"成分上的interface,相应电池的合理充电/放电率就是证明。这些离子是否取代了之前固定在这些氟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烷氧基化物或草酸盐中的对应物?还是它们沿着某些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锂电池,再发Science!

特别说明:本文由学研汇技术中心原创撰写,旨在分享相关科研知识。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原创丨爱吃带鱼的小分子编辑丨风云Li-O2电池的前景与挑战基于Li2O形成和分解的锂-O2电池理论上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有望成为有前景的一个储能研究方向。但Li2O涉及在放电过程中断开O2键,在充电过程中重新形成O2键,难以实现。而有足够的锂离子和电子供应,就可以像路径(I)(图1)中那样形成Li2O。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LiO2/Li2O2相的初始形成,这两个组分都可以离子和电子导电,并且有一个空气界面作为O2的来源。该体系可以为Li2O的电化学形成提供所需的混合电子/离子传导特性,从而导致路径(I)中的整体四电子反应,并避免电解质不稳定。而实现这种锂-O2电池四电子反应的设想需要开发一种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与阴极界面良好的固态电解质(SSE)。而现有的以金属磷酸盐为基础的SSE具有相当低的可逆性和可循环性,并以Li2O2为主要产物,急需开发一种合适的SSE用于开发Li-O2电池。图
2023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