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琉球人的汉文文献遗产

陈正宏 文汇学人 2024-01-27

《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所附“琉球官话”编中有关琉球本土读书写字的生动对话里,一再出现的琉球人“四书五经都读”、“会写(汉字)”、“读书、写字和中国都是一样,总是字同音不同就是了”之类的回答,又“琉球版汉籍”编中《大学章句》、《孟子集注》等四书类经籍原典赫然在目,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结合文献记载所见琉球王国时期士大夫阶层对儒家文化的热衷,甚至像瞒着中国秘密前往萨摩藩的琉球使节郑元伟,在日本仍会主动“恭拜文庙”,并咏出“素王化雨遍东瀛”、“庙制天朝遵曲阜”那样写实的汉文诗句(详本丛书所收《东游草》卷上),可见在那个被称为“守礼之邦”的庄严王国,努力吸收、接纳乃至传播当时在东亚具有共同价值基础的儒家文明的举措,曾达到如何令人惊异的高度。


  

在一八七九年被日本明治政府以“废藩置县”名义吞并之前,位于今天日本南端冲绳群岛的琉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王国。和朝鲜、越南一样,在中国的明清两代,琉球王国也是中国的属国,定期遣使赴北京朝贡,并接受中国朝廷的册封,其官方正式文字亦是当时在东亚地区具有共通语地位的汉文。


由于明治政府吞并琉球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琉球本土文化中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部分采取了有意削除的政策,加上二战期间美军对冲绳的狂轰滥炸,琉球王国原有的丰富的汉文文献急剧减少,尤其是琉球王国时期琉球人翻刻的汉籍和自撰的汉文著作,据调查目前在琉球王国故地遗存已不足五十种,在日本国内似也不超过百种,且从未全面系统地整理出版过。


重检现存的琉球王国汉文文献,并全面系统地在中国加以出版,不仅是对曾经存在过的与中国有密切关联的琉球王国历史人文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几乎已被大部分人遗忘的历史文献,可以从一个特殊的侧面重现中华文化在东亚广泛流布的历史轨迹,反思近代中国由强转弱、失去东亚主导地位的历史沧桑。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是我们策划并邀请日本鹿儿岛大学法文学部高津孝教授担任第一主编,中日双方多位学者参与合作的成果。丛书共收现存于日本、美国和中国的琉球王国汉文文献中已独立成书者七十一部,主体大别为“琉球版汉籍”和“琉球人著述”上下两编,末附“琉球官话”一编。上下两编内则依东亚汉籍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编次。而占据了其中最大篇幅的,是下编的琉球王国时期的琉球人著述。


虽然迄今尚未发现琉球人撰著的经学著作,但本丛书所附“琉球官话”编中有关琉球本土读书写字的生动对话里,一再出现的琉球人“四书五经都读”、“会写(汉字)”、“读书、写字和中国都是一样,总是字同音不同就是了”之类的回答,又“琉球版汉籍”编中《大学章句》、《孟子集注》等四书类经籍原典赫然在目,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结合文献记载所见琉球王国时期士大夫阶层对儒家文化的热衷,甚至像瞒着中国秘密前往萨摩藩的琉球使节郑元伟,在日本仍会主动“恭拜文庙”,并咏出“素王化雨遍东瀛”、“庙制天朝遵曲阜”那样写实的汉文诗句(详本丛书所收《东游草》卷上),可见在那个被称为“守礼之邦”的庄严王国,努力吸收、接纳乃至传播当时在东亚具有共同价值基础的儒家文明的举措,曾达到如何令人惊异的高度。


在以个人性著述为主的子部和集部,本丛书所收琉球王国汉文文献,则呈现出从内涵到形制都更显丰采的一面。源自明初福建赴琉的三十六姓汉人的久米村士绅阶层,凭借个人的努力和超凡的天赋,在国内政治和国际交往中娴熟地运用汉文,由此诞生了像蔡温《图治要传》那样富于个人见解的专著,和琉球燕行使者或留学中国的琉球官生们撰述的饱含情感的汉诗文别集。“六桥杨柳披残照,三竺清钟湿暮云”,蔡铎以如此纤细的笔触,绘就其眼中的杭州西湖;“万里海天生死隔,一时父子梦魂亲”,程顺则则用这样悲戚的文辞,哀悼其长眠在苏州的生身父亲。而蔡温本自《孟子》而又加以独创性发挥的洞见“国自侮,然后人侮之。若不自侮,谁能侮之?国自伐,然后人伐之。若不自伐,谁能伐之”,置于当日曾被日本萨摩藩侵略、蚕食并逐渐钳制的琉球王国现场,堪称一针见血。至其“国之为国也,容貌、言语、衣服、礼节等类,各能随处取宜,或小异大同,或大异小同。而诸国之所不齐也,必欲齐之,愚之至也”的名言,今天读来又是意味深长。


相比而言,本丛书所收琉球人撰述的史部诸书的情形比较复杂。其中既有现存琉球汉籍中实物制作时间属于最早一批的清康熙刻本《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和《指南广义》,也有按照一般的说法其文本是琉球最早期史书的《中山世谱》(有蔡铎本和蔡温本两个系统)和《球阳》。不过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次本丛书所收后者的实物抄写年代相对而言都比较晚,尤其是蔡铎本《中山世谱》,从纸质和书写笔迹看其间不乏比较现代的钞本痕迹。而蔡温本《中山世谱》和《球阳》的文本,也都已不是编纂当年的原貌,其所涉史事下限之晚,竟已接近琉球王国灭亡之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丛书的出版,其实也是为学界从严格意义上的古典文献学角度出发,对琉球王国汉文史书的编纂改修经过作进一步的深度考察,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琉球人著述还是琉球版汉籍,本丛书所收诸书中有一部分都是由琉球人出资在福州请中国书坊刊刻的,以此我们不得不为其拟定一个跨越国界的东亚汉籍版本学新名词——“福州刻琉球本”。这是琉球与中国在书籍史上的特殊因缘,有必要作深入的专题研究。相应地,十九世纪中后期以萨摩藩为中心的日本刊刻的琉球人著述,尽管数量很少,其真实的出版缘由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非常感谢高津孝教授接受我的建议和初步设计,以其和冲绳本地学者荣野川敦先生合编的《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为基础,主编这套《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同时也要感谢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在我们比较困难的时刻给予的鼎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韩结根编审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诸多辛劳。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为我们留下了这些既令人回味无穷又使人感慨万千的汉文文献遗产的琉球人。

(作者为中国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更多相关阅读


张元济的“高考”:一个重要信息江晓原、尚辉|狂飙突进的ChatGPT能否超越艺术家的创作
烧尾宴、鹿鸣宴、琼林宴……从古代名宴说“燕礼”沈揆一 | 《时代画报》的“摩登”之变
颜榴 | “俄国诗歌的太阳”、奥涅金和“多余人”传统
普希金的非洲祖先
汪涌豪:要相信汉语有足够的弹性容纳变化了的生活
王阳明语: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樊树志 | 王阳明龙场悟道
陈占彪 | 傅雷藏书发现记
刘轶 | 穿墙的人与撞篱笆的羊李艳丽 | 陶瓷杂货店田代屋在上海
刘凌、刘志基 | 数字时代的民族古文字研究
刘凌、刘志基 | 数字时代的民族古文字研究
土库曼斯坦的几个关键词
谈谈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佾舞”
老建筑里的艺术展:貌合神离还是相得益彰?
齐东方 |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
梁实秋的爱情曲 | 唐吉慧施一公 |我崇尚清华的体育锻炼传统,常常受“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口号的激励犍陀罗艺术的传播,促成人类文明早期影响深远的全球化
孙玉石:“他的诗具有一种沉厚、新奇、锋利和涩重”顾农 | 唐才子严维与他的徒弟们
鲁敏丨也许普鲁斯特就是可以不读完的
编译 | 哈夫古法的陷阱
郑伟 | 夏鼐先生读书之 “勤”与“广”王新宇 | 黄体芳致孙锵鸣信中的书院往事
韩茂莉 | 绍兴师爷与那一方水土奈保尔笔下的加蓬森林
孟晖 | 来一屉李小龙
金文京 | 东亚的汉文、汉诗
王振忠 | 盛清时代的中国与东亚
严奕飞 | 阿玛蒂亚·森的“四海为家”如何利用数据了解世界
王蔚 | 罗家伦的不可信回忆
燕园草木 · 莲
杨秀礼 | 大武:跳起的武王克商赞歌
沈鸿鑫 | 黄裳与《舞台生活四十年》
陈子善 | 重印现代文学的第一手史料
罗时进 | 江南的王世贞
丰子恺 |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中的生活与日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巴西咖啡历史“巴西的狄更斯”:马查多·德·阿西斯
一代宗师家国情——纪念李国豪老校长诞辰110周年 | 冯身洪
郑逸梅 |《浮生六记》佚稿之谜
刘敦愿|“鹳鱼石斧图”是中国最早的一件“墓志铭”?
谈谈广府的“广彩瓷”
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一次说清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古今演变
1953年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
王丁 | 傅斯年笔下的外语名词
为什么要追求个人的成就?成为大人物真的符合个人利益吗?
熊鹤婷 |艺术史学者的价值判断
溶溶春水杨花梦
早在我出生前,就注定与陈小彭是朋友 | 沈亚明张新刚 | 修昔底德笔下的“人的境况”
破解文明密码 :一位“冷门绝学”研究者的火热学术人生
周志文 |“格竹子”的故事
朱光潜 |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中国古典美学熔铸当代影视作品美学品格
沈津 |  回忆吴文津先生
彭渤 | 马可·波罗和范成大的物理学观察持续活跃的梭罗IP
杨焄 | “山谷皆响”:王士性的《五岳游草》
蒋怡 | 在双塔倒塌的阴影下
弗·巴格诺 |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的形象
阴佳 | 从莫斯科地铁看俄罗斯公共艺术所表达的国家意识与精神
孟琢|章太炎的忧患与艰贞
虞云国 | 曾巩《局事帖》二题
未收入《丰子恺全集》的“八年乱离草” | 陈建军
王宏超 | 古人的消费和休闲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如果喜欢今日推送 →

点个赞

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琉球人的汉文文献遗产

陈正宏 文汇学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