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家书||第57封:润物无声,师恩广大



《公达家书》第57封
润物无声,师恩广大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



     





      【编者按】为了纪念创校校长陈炳权(字公达)先生,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广府学脉和岭南薪火,为了迎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携手《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诚邀记录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成长历程中其他点滴故事,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希冀与时空碰撞、与时代同行、与岁月成长。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胡适《致毕业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教师节好!今天是2023年9月12日,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大会在学校隆重举行。庆祝大会旨在表扬一年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以及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做出贡献的老师们。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很荣幸能够在大会上代表全体学生向老师们送上节日祝福。借此机会,我想分享自己对于师道的一些粗浅理解。

      回望1985年9月10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39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到,“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高度肯定了广大教师传道授业、无私奉献的忘我境界和无我精神。

       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古代中国有一句谚语:“人有三尊,君师父也!”这句话反映了尊师之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杰出代表,提出了许多深刻隽永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散发着伟大的思想光芒。他强调“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保留其独特的潜力和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开展针对性教育,这一思想成为了我们今天推行个性化教育的雏形。同时,他主张“有教无类”,反对阶级差异对教育的限制,提倡平等教育,成为了中国古代公平教育体系建构的源泉,也为今天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直至今天,我们依然继续秉承着尊师重教的传统,鼓励人们应当尊重知识、珍视教育、尊敬教师,充分认识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价值和关键作用。

      为何尊师重教的理念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我想可以从教育对于人性的影响说起。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是较早提出人性问题的学者,其在《论语·阳货》中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的本性是相似的,但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会对人造成发展上的重大差异,因此这一命题也称为人人应当受教育、人人有可能受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则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认为人性本善良,就好比水之本性是向下流淌一样,基于此,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并据此肯定了“人皆可以为尧舜”,并贯彻实施于教育实践当中。相反,荀子在《荀子·性恶》当中则提出相反观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性本恶,而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则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教育的作用便是在于改变本性的恶,逐渐树立人为的善。以上三者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均在于探讨人性之本是善或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着眼点都在于施教与为政,以及肯定人性的可塑性。可见,后天教育对于人之影响远胜过先天之人本性,既然教育如此重要,身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何为教师?唐代大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曾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指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走向社会公共生活,并且融入现实社会,这意味着个体需要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毋庸置疑,教师便是个体走向社会化中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求学道路上,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我们的老师。

      一年前初见广大,我的内心充满不安,我担心自己不能跟上研究生学习的步伐,担心自己在本科时留下的思维习惯无法适应广大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自己的专业未来发展和规划一片迷茫。而在我真正走进广大后,我才发现一开始的担心是多余的,正如陈潭老师时常教导我们,“体勤心静常读书,人生何以不广大”。在这里,我不仅能够潜心研读威尔逊、古利克、马克斯·韦伯、沃尔多等大家的公共管理学著作,学习优质而有趣的专业课程,领略和感受“公天下而存高远,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公管精神,还能跟随老师们的脚步,聆听和体悟“智慧政务”“乡村振兴”“应急管理”“城市治理”“数字服务”等各领域的学术讲座和系列研讨,同专家学者们展开思想的接触和思维的碰撞。老师们所传授的学科知识不断充实和提升着我的专业素养,使我逐渐建立起学科思维和专业涵养,并能够尝试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们严谨求实、耐心细致的问学精神。在课堂上,老师们总是能够将海量的知识点,在他们或幽默或严谨的语言风格中,变得条理有序。面对我们提出的或重复或刁钻的问题,他们也不厌其烦,同我们深入探讨,鼓励我们积极思考。

      老师们的底层脚步和人文情怀也无不深深感染着我。陈潭老师曾说:“学术并非名利场,学术并非可倚之‘饭碗’,学术也不是短期行为下职称等诸多功名利禄之利益产品,学术需要高尚者寂寞而又孤独的探索。而从事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学术研究有时需要勇气,但更多地需要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和人文关怀”。这些话语让我对学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永远保持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谢治菊老师把“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毕生志趣,希望能为她的父母一样“日不出而作,日落而不息”的中国农民寻找摆脱贫困的答案,这种坚韧不拔、踏实勤奋、反哺社会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这些深刻影响学生的老师,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老师,公共管理学院有很多,广州大学还有很多……

      除了在学业上的帮助,老师们还时常挂念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研究生会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广大老师们对于学生们的真心关爱,课堂内外关切的问候,无一不见证着他们无私的奉献。也正是在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下,我很荣幸于今年四月份作为访学团成员参加2023年澳门大学濠镜研究生论坛,并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同学进行研讨式交流,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五月份,在陈潭老师的带领下,我跟随团队一同参加了2023贵阳数博会“数字治理”专业论坛及第六届数字政府治理高峰论坛,有幸聆听数字治理领域各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了解数字政府和数字治理的前沿议题,使我对“数字化时代下的乡村建设与社会治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我认为,广大带给我的不仅限于专业的知识,更是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

      在我眼中,我们广州大学总是焕发着一种青春活力,蓬勃发展且富有朝气。近年来,我们广州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支持湾区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各个方面更是取得了卓越的发展。如此傲人的成绩,都来自于老师们坚持真理、追求真知的治学态度,来自于老师们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高尚品德,来自于老师们春蚕丝尽、蜡炬成灰的高风亮节。老师们对事业的全情投入,展现出“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广大精神。参悟《中庸》之道,广大校训正是教导我们,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鼓励我们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得遇良师,终生受用无穷。尤记得每次经过学院办公室时,都能见到陈潭老师专注于阅读与思考的身影,老师正是用言传身教教导我们“只有勤于思考、勤于阅读、勤于写作才能创造令人称道的学术产品,辛勤的耕耘才能结出壮实的果实”,这也时常激励和鞭策着我不可懈怠,应当更加勤奋地投身于学习。感念师恩,行动是情感最真实的传递,往后我将继续勇往直前,梦想常青,担当常在,做无愧于老师、母校、祖国、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广大学子。

      最后,请允许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再次向所有的老师们道一声谢谢!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曾博涛

2023年9月12日


      2023年9月12日下午,在广州大学2023年“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学生代表发言,发言时有删减。兹此存照,录之转之,以飨师生。发言人:曾博涛(1998-),广东汕头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2016级本科生,广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目前担任广州大学研究生会执行主席。



文案|曾博涛

编辑|徐丽婷

编校|罗子淇

编审|黄小哲

监制|万朝春





      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


.



公告2023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年研究生招生公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年接收推免生公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第六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第八届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大数据+治理》新文科慕课智慧树选课公告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征稿  


广识博闻,大道至简

公听并观,管窥天下



..



教师笔谈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一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二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三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四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学术发展:教授笔谈

.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公达家书||第39封:人生难言完美,活出自我精彩

公达家书||第40封: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公达家书||第41封: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公达家书||第42封:始于坚持,终成美好

公达家书||第43封:公门桃李,管鲍之交

公达家书||第44封: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公达家书||第45封:为了人生一场绚丽的突围

公达家书||第46封:在小谷围想象世界

公达家书||第47封:向前,再迈一步

公达家书||第48封:满怀激情,拥抱未来

公达家书||第49封:低头赶路,敬事如仪

公达家书||第50封:师泽如山,微以致远

公达家书||第51封:敬业乐群,精微广大

公达家书||第52封:博学笃行,人生广大

公达家书||第53封:无问西东,天地广大

公达家书||第54封:尊德问学,道行广大

公达家书||第55封:脚踏实地,功不唐捐

公达家书||第56封:拥抱社会,我心广大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