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建筑系列④儿子眼中的建筑史大师伊东忠太

城市中国 城市中国杂志 2022-05-14

五一假期前开始,我们连续安排了三篇书摘,接下来也将延续这个系列,收录新出版的书里对中国重要建筑遗产的调查与记录。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些记录都来自外国人的摄影、手绘和文字记录。等到下一个假期来临,我们的读者就可以安排一趟旅程,去看看文中写到的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丰富的古建筑遗产不仅是我们民族自豪感的所在,也是爱好建筑、爱好乡土的人们会有兴趣了解、想亲眼去看一看的。本刊也曾在多期杂志中通过解读中国城市、中国建筑来讨论中国的文化精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长按二维码,购买我们去年推出的中国文化解构杂志专题限量包”。

下面将陆续推送的几篇书摘,来自本周四我们在《每周新书》栏目推荐过的《手绘天朝》,是日本建筑史大师伊东忠太在20世纪初在中国调查古建筑的记录。想回顾这期栏目可以点击阅读


本文选自《手绘天朝》附录1《父亲伊东忠太的背影》,作者是伊东祐信,由现代出版社应允选摘并提供图文资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二次转载。为便于阅读,文字有微小调整。标题为编者所拟。

《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

[日]伊东忠太 著,陈琰 译,

现代出版社,2020年11月,158元。

1867 年10 月18 日,父亲出生于山形县米泽市。因为第二年是明治元年(1868),父亲便恰好与“明治”年号同岁。


父亲五岁时进入了藩校兴让馆,从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三字经》开始了他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六岁时进京,入学番町小学校,之后又因为祖父(军医)的工作调动而搬到了佐仓。在那里,父亲继续在续敬德老师的汉学塾中学习《文章规范》《十八史略》等。


十四岁时父亲回到了东京,并进入东京外国语学校德语系学习,这是他与西方文明的初次相遇。该校1882年9 月至1883 年7月的《定期考试成绩表》现在依然保存完好,成绩表上记录了德语语法、德语翻译、数学、地理、历史等二十个科目的考试成绩。


在当时有着“皇汉修身两学”的规定。所谓“皇汉”,指的是学习《史记》《文章规范》《日本外史》等;“修身”则是指诵读《论语》《大学》等。从成绩单上看,父亲的兄长熊治(后改名祐彦)比父亲高一年级,成绩却是父亲较为优秀。


明治时代几乎人手一本《故事成语》,并且大家都很熟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中的人物。我在上小学的时候(1920年)还学唱过“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之类的歌曲。


父亲虽然没有教过我汉学,但我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以及《西游记》中的各个角色。父亲还经常在饭后诵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齐太史简(此时父亲用筷子敲碗),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当时的我也在一旁附和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父亲留学的课题是“日本佛教寺院起源考”,所以第一站便是中国。


虽然父亲有汉学素养,在感情上也对中国比较亲近,但是近代学术研究中的可用资料乏善可陈。这就意味着摆在面前的是一次前途未知的“探险”。父亲的中国行是“和魂洋才”明治人的一次尝试,也可以说是以野外调查为形式的“新汉学”之旅。


父亲还在与“野外笔记”相同的笔记本上写下了旅行的日记,记录下了旅途中的情形、逸事、投宿地的样子、与知县等人的对话,甚至还有夜晚所做的梦。因为野外笔记中已经记录了建筑调研的内容,所以日记里只留下了所访问寺庙的名称,但有所感时他也会记下自己的想法。


父亲在大同“发现华严寺完好地保留了辽金创建时的样式时,不由得喜出望外,并在这份狂喜中埋头”研究起来。当他来到云冈石窟寺时,分外震惊,“实在是意外中的意外。我居然在这里发现了法源寺的起源,这种惊喜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媲美”。在应州看见大木塔时,“我在发现这意外所得之物时真是喜出望外,当时几乎是在半癫狂的状态下拍摄照片进行研究”。


这次旅行中最重要的课题居然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得到了最完美的解答,不得不说,父亲是幸运的。虽然父亲并没有说“这些都是佛祖保佑”,但是他的妻子也就是我的母亲,确实是这样想的。


父亲在旅行中访问过的寺庙、参拜的堂塔、瞻仰的佛像数不胜数,所以这也是一次“巡礼之旅”。还沉浸在兴奋之中的父亲前往了夙愿中的五台山。五台山的风景令他想起了日本的高野山,但意外的是,山顶居然十分平坦。父亲在野外笔记中描绘了“想象中的某某某与实际的某某某”的对比图,所以这还是一趟对之前心中所想象进行确认的“修正之旅”。


从北京前往西安,是一趟徜徉在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古代文化中心的旅行;从西安前往成都,则是沿着当年诸葛亮率军北伐的路线南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世界,一路上不断遇到熟悉的地名、人物、故事等,可以说这也是一次“怀古之旅”。


后来父亲曾说过,“总之,我非常想追随三藏法师的足迹,一路走到印度”。他在北京听闻寺本婉雅法师的西藏行计划时,深受触动,甚至想要与之同行。因为顾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家人,按照日记中所说,“不得不放弃了”。对于仕途正处于上升期的父亲来说,那种冒险只能是一种梦想。但是,父亲的这趟“汉学行”,从“三国演义”走到“西游记”,最终展翅飞到了亚洲大陆的最西端。

伊东忠太(右)与岩原大三。图片为书中原配图,拍摄于在中国的调研途中。岩原毕业于外国语学校,担任翻译工作,有时也被称为“大三郎”。

读写

我的祖母名叫花子。父亲在自画传中写道:“母亲一直对艺术很感兴趣,略懂绘画并十分爱看彩图画册。”据说幼年时的父亲经常靠在祖母的膝盖上,听着她讲山椒太夫、弓张月的故事入睡。


父亲小时候有一次因为顽皮被祖母关进了仓库,不久,祖母猜想父亲一定在里面哭泣,悄悄打开门窥伺时却发现,他正若无其事地读着一本画册,不禁哑然。原来刚被关进仓库时,父亲害怕得边跺脚边哭,发现了一本画册之后就入迷地读了起来。


父亲不但喜爱阅读,也非常喜爱写作。在佐仓读中学时,父亲学习了汉诗的写作,当时他就边查平仄辞典边作过一些小诗,所作的《狐狸说》一文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就连平日里吝啬赞美的祖父祐顺都对此文赞不绝口。可惜这篇佳作没有保存下来。


1886年,父亲创作了《不夜城》《草叶之露》《美人的穿衣镜》《临终之旅》等短篇小说。父亲在中国旅行的途中也不时在笔记中记录下小说的构思,醉心于阅读尾崎红叶等人的小说,遗憾的是并没有最后成书。


父亲对于事物会先聆听再观察,更广泛阅读,亲笔书写,这些经验对父亲之后的人生弥足轻重。祖母对他的影响也很大。父亲一直对祖母敬爱有加,而就在1910年父亲从广东省调研结束经过潮州时,收到了祖母的讣告。我出生在祖母逝世的第二年,所以对于她的事情知之甚少。

担任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教授时的伊东忠太(图片来源/日本那霸历史博物馆官网)

地图

父亲在番町小学读书时,在地理课上学习背诵了《日本国尽》《世界国尽》等七五调。我曾听父亲背诵过,但是如今只记得“这个国家的产物有某某,某某,木碗和盆……”这些部分,大概说的是石川县附近吧!


父亲非常喜欢地理。有一次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试着画画但马国的地图。父亲在黑板上出色地画了出来。老师非常满意,并在黑板上写下“精于地理的伊东”加以褒扬。


我的祖父伊东升迪曾经购买过世界地图,还留存了一封写着“请稍等,这张图尺寸太小,荷兰就像芝麻粒一样,请给我另一张地图”的信。从文字上看来,他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升迪在长崎游学期间曾经师从西博尔德,在他的桌旁挂着一幅绘有荷兰的世界地图。


父亲的野外笔记中地图很多,方便了解行程和观察地形,清国日记中对途中的地形也有不少详细的描绘。旅途中一份好地图是必需的,当时清国所制的地图已经颇为精良,父亲也购得一份,可惜没有留存下来。


父亲在北京的时候想要复印一份日本驻留军的地图,虽然正式提出过许可申请,但因为复印地图需要得到陆军大臣的许可,只好放弃。最终父亲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偷偷地得到了地图复印件。


野外笔记中有时候为了进行(中日之间的)比较,往往附上日本的地图。父亲对自己所绘的地图很有自信。有一次,在谈论A市到B市和A市到C市哪个更远时,父亲“哗啦哗啦”地把地图画了出来,以指为尺测量了一下,说“果然B市要更远一点”。我看到之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我虽然对父亲在工作上的态度以及人际关系了解不多,但是我能感觉到,父亲在自己有自信的领域能够提出其强有力的主张。他在自画传中这样写道:“……我非常喜欢辩论,经常和朋友们相谈议论。但是我生性好胜,很多时候都顽固地坚持着自己的主张。”

平安神宫,伊东忠太1895年设计的建筑。(图片来源/tombodecirauto.cocolog-nifty.com)

绘画

父亲颇爱绘画。


据说祖父母常说:“只要给忠太一张纸,他就会变得安静温顺。”父亲在佐仓时用心制作了一副双六棋,还创作过一本画册,更因为手艺好,受人拜托做过一个大大的风筝。那时父亲所用的范本已经不再是小人书了。


父亲在大学时学习了制作石膏像,掌握了基础的雕塑制作技术。但因为没有油画或者水彩画留存下来,所以并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在大学继续学习油画。但是父亲留存了几张方形画纸,题材多为“观音”“钟馗”以及彼此纠缠的“魑魅魍魉”等超自然的事物,可见父亲确实非常喜欢描绘怪物。


父亲小时候,有一天夜里起床上厕所时,看见了鸟和蛇,居然跟陪着他的祖母说“把它们抓住”,吓了祖母一大跳。据说,父亲有时也会看见可能是幻觉的“鬼魂”。父亲对于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蛇或者蜥蜴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虽然不知道这种感觉和父亲的空想癖以及怪物画是否有着某种联系,但是据说父亲确实曾在开会时,在资料的空白处画怪物。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时父亲在明信片上画了用相扑来比喻德俄对立关系的漫画,看过的朋友纷纷表示好评。志得意满的父亲就一直延续了他画漫画的习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为止。到1945年8月15日为止,父亲一共画了三千二百七十八幅漫画。最初画在官方发行的明信片上,后来也画在通知、请帖等的背面。漫画的内容多为讨论时政,从另一方面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父亲创作漫画,是先用笔描线,再涂以水彩。画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等都写在其中,体裁是类似小人书的风格。父亲的明信片画第一幅到第五百幅都受到各界名士的称赞,并以一百幅为一卷,题以“阿修罗贴”分五卷出版。(1921年9月完结)


父亲的画具箱是一个浅浅的木箱,盖子上有金属制成的调色板。父亲就在这块调色板上将各种颜色混合,调制成各种复杂奇特的色彩。


这本野外笔记中有铅笔画,也有很多水彩风格的彩色风景画,但这些画作是为了真实地记录山的形状与自然环境,可以说和父亲其他的彩色画有所区别。

伊东忠太手绘“西安抵达图”,位于《手绘天朝》246页。书中为本图写了这样一句图注:“唐朝时西安是一座国际大都市,日本也曾派遣唐使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伊东一行向着曾在此目睹故人故事的一片明月寄托了对祖国友人和家人的思念。”

野外笔记

收录于本书的五卷野外笔记,记载着很多重要的调研区域以及路线,但对于中国来说,除了这些区域和路线,值得调研的地方还有很多。父亲回国之后,同年就再次起程前往中国,之后同样也留下了关于中国调查的野外笔记:

《清国·满洲(上)》《清国·满洲(下)》(1905 年8 月-9 月)

《清国·苏杭州》《清国·南京、浙江、江西》(1907 年9 月-12 月)

《清国·广东(上)》《清国·广东(下)》(1910 年1 月-4 月)

《法属东京(越南)(上)》《法属东京(越南)(下)》(1912 年1 月-2 月)

“越南调研”的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当年2月,宣统帝退位,大清帝国就此灭亡。日本也于7月30 日改元大正,此为大正元年。


进入大正时代之后的1920年,父亲又前往中国山东省的青岛、济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遗迹云门山、驼山等进行调查。这次行程记载于《伊东忠太建筑文献》中的《山东见学旅行记》一文,但是并没有对应的野外笔记。1924年7月至9月,父亲又留下了系统性的旅行记录《琉球》,这也是他最后一本野外笔记。


父亲手拿野外笔记,克服难关,进行中国调研,这段先驱时期伴随着清朝的灭亡也渐渐停止了。


父亲在日本国内调研以及构思记录等时都喜欢使用丸善牌的笔记本,日本国内神社、寺庙的记录常常不写明日期,有时也会混杂了中国调研的内容。


封面为《法隆寺 大正十二年至大正十五年》的笔记本中除了法隆寺调研(大正十五年,1926年)的内容,还记录了被选做图书馆计划用地的北京王府遗址调研内容。这一次,父亲是为了构思《今昔小话》而再次回到了北京。其中记载道,阔别二十三年的北京城和之前听说的一样,从表面上看起来已经非常近代化了,但从骨子里还是保持了旧态,给人以有国民无政府无国家的感觉。1930年6月,父亲再次出差前往北京,并又一次来到了云冈石窟。


父亲于1938年前往承德、北京、大同等地,借宿在云冈守备队的军营中。之后,1940年他再次访问北京、承德。这也是父亲最后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不久,被疏散到山形县的父亲迎来了日本战败。



编辑/里斯本

上一篇:古建筑系列 | 中国祠堂③跟着博施曼去左宗棠家庙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长按二维码

下载APP


或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