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燃冬》:的确是“一种关注”

东西文娱 2023-10-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撰文|刘嘉禾

戛纳金摄影机奖得主、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执导,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主演的电影《燃冬》在七夕节上映,该片也入围了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作为一部标准的“文艺片”,《燃冬》没有过于复杂的剧情:来延吉参加同学婚礼的浩丰(刘昊然饰),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身为导游的娜娜(周冬雨饰),并被她介绍给了小镇青年韩萧(屈楚萧饰)。三人释放了深埋在内心中的欲望后,决定踏上一次前往长白山的心灵治愈之旅。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的确由于剧作节奏缓慢,以及与七夕档期不是通俗意义上的适配,所以引发了争议。


后者的问题可能更大一点,但退而求次,可能这种逆向操作的方式,至少能让这部电影可以获得一些关注。


本土电影市场,这样直白的题材和叙事,挤入商业档期,从电影本身到场外的操作都是稀缺的存在。也包括,东北这次既不喜剧,也不悬疑,而是回归到了很个人文学的语境中。


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只要从一开始明确电影的定位,能为市场注入多元的基调,触发“一种关注”也不错。


导演陈哲艺在介绍《燃冬》时说,这部电影是“送给90后们的一封情书”。90后们肯定不可能都认同的,但一定有部分人,可以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某些片段中的“自己”。


这个自己,是突然的发疯,无逻辑的和他人其实是“自己”纠缠。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三人行”?

 

前往戛纳前导演陈哲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燃冬》拍摄的根本动机就是要拍一部“中国版的《祖与占》”。



《祖与占》是“法国电影新浪潮”大师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名作。在这部影片中,德国人祖与法国人占是一对好朋友,两人也有着众多相似的爱好,在结识了凯瑟琳后,两个男人也同样爱上了她,三人之间的情愫也在暗自生长,“两男一女”间错综复杂的亲密关系成为了后世众多电影角色设置的样本。


另一位法国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对《祖与占》进行了一番戏仿,拍摄了《法外之徒》,其中主角三人携手跑过卢浮宫的桥段也成为了影史经典。这两部作品共同奠定了“三人行”电影的标准形式。


此后的影史上,凡是以“两男一女”为配置的电影,都能或多或少看出以上两部电影的影子。


不论是在新世纪初震撼世界影坛的贝托鲁奇的《戏梦巴黎》,还是阿方索·卡隆的代表作《你妈妈也一样》,以及吴宇森的经典《纵横四海》,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李沧东的《燃烧》、三宅唱的《你的鸟儿会唱歌》……这些电影尽管表现手法不同、结局也各有悲喜,但是都表现了一段三角关系当中每个人内心的纠结辗转。虽然身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但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情感并不会随之而改变。


在数学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但是情感世界中三角关系却极易崩坏。因此在讲述一段三角关系的电影中,每个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彼此间的情感羁绊自然就极具戏剧张力。


三个人的情感关系中总会有一个人爱而不得,而影片中走到一起的两人也往往会体会到强烈的缺失感,其中夹杂的所有情愫则会被影像无限放大。


而这种“三人行”电影中的主角往往都是青年人,未经世事的他们在相互影响下,总会做出一些超出常理、但又天真幼稚的举动。因此此类影片总会呈现主人公们不断放肆享乐、纵情欢愉的场景,从而在剧作上跳脱出世俗生活。


在欢乐时光结束后,主角们总要回归生活,去直面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些内容既能够体现一代人作为青年的活力,又能通过他们无所事事的生活中体会更多精神上的虚无。


而对青年人内心丰富细腻地刻画,也能反映一个时代的人所面临的焦虑与困扰。这些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青年人通过短暂而又危险的爱欲关系试图抵抗,但最终或陷入爱欲的沼泽,或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所吞噬。


因此,强大的剧情张力、青年人的勇敢赤诚、翻腾的时代背景,是吸引世界各地的一代代作者导演愿意不厌其烦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冒犯世俗伦理的故事。



 

致敬得怎样,看了就会有答案


与所要致敬的对象《祖与占》相比,《燃冬》这次对新浪潮的致敬可以说有所超越,但又缺了些东西。


陈哲艺最擅长于刻画角色,尤其是勾勒边缘群体的内心情感。在《燃冬》中,陈哲艺的技法都有所继承,并有着更进一步的展现。


刘昊然所饰演的浩丰在婚礼的局促表现,以及不断接到的心理康复中心的电话,其人物本身的“抑郁性”也被暗示了出来。


“不小心”地丢掉了手机,只得选择依靠导游娜娜之后,他试图通过一段亲密关系来摆脱自己心灵上的困顿。


看似最洒脱的屈楚萧饰演的韩萧爱慕着娜娜,但是在了解了浩丰对娜娜的爱意后,并没有像其他青春爱情片中情绪崩溃,而是选择放下自己的执念,告别了“躺平”的舒适区,踏上了前往下一个他乡的旅程。


而周冬雨所饰演的娜娜作为三人情欲关系的中心,在曾经的花滑梦因现实的伤病破灭后,她选择自我放逐。


在徘徊于一段情感、并在长白山上亲眼目睹了“神兽”大熊后,最终选择与世界和解,她最终拨通了数年未曾联系的母亲的电话。


值得玩味的是,《燃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延吉,但三人对于延吉都属于外来者:娜娜是一个河南人,浩丰是是一个在上海工作的金融打工族,韩萧则来自四川。


取代情节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人物凝结其中的情绪状态。大量的手持与特写镜头,搭配上合成电子乐的渲染,把三位主人公之间细微的情绪变化凸显出来。


刘昊然在酒吧将冰块放在面前,任凭冰水融化滴落在自己的脸上,让冰水与泪水混杂在一起,短短几个动作就体现了人物的情绪状态。


《燃冬》的英文名叫《The Breaking Ice》,除了上面这个场景,本片也大量使用冰作为意象。开场取冰的奇观,三个人之间传递冰块,在冰迷宫中寻找彼此,冰都作为关键道具贯穿始终。


陈哲艺表示选择冰的原因是因为冰能融化成水,水又能结成冰,看似坚硬但最终并不会长存。


除了冰的意象,包括片中提及的“虎与熊”的神话,以及完全游离于三人关系之外的对通缉犯的追捕,无不映照着主角们的情绪状态。


三人在长白山上选择“躺平”,但随着通缉犯被抓,他们也最终被生活所捕获;下山路上看到的神兽大熊舔舐了娜娜脚上的伤口,寓意着此刻处于这段复杂关系中心的娜娜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导演不断地使用意象,对人物本身信息进行大量的留白,让超现实与现实的场景反复交错,进而有意无意地拔高观众观影的门槛。而本片“重情感,轻逻辑”的剧作方式,让本片主角们大量的情绪转变过程非常不自然。


原本生涩的浩丰竟然会迅速地与他人成为朋友;而原本“躺平”的韩萧在经历后最终拿着字典离开了朋友与亲人,告别了原有的生活境遇,也让观众对于导演的动机感到疑惑。而娜娜这个角色最终为何会与家人和解,影片也没有任何解释。


另外,本片当中对于东北的塑造更多是一种“奇观式”的展现,只是将东北作为一种异乡,而非真正地融入到叙事当中。



  

身为外来者的陈哲艺


陈哲艺导演在谈论创作时也坦言,这次对于《燃冬》的创作十分匆忙,仅在开机的前一周才写完剧本。而其前作《爸妈不在家》与《热带雨》光是剧本都打磨了两三年的时间。


 

在回忆《燃冬》的创作时,陈哲艺表示,这是一次就地取材、特别即兴的创作,虽然过程中非常非常焦虑。原本要准备与好莱坞合作《漂流人生》的他,因为演员的档期问题无法拍摄,因此在得到邀请后,他在时值疫情期间的酒店里中创作了《燃冬》。


在陈哲艺的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是每部电影中的外来者视角……《爸妈不在家》中的菲佣、《热带雨》中的马来西亚华文课老师、《漂流人生》中的难民,以及《燃冬》中的主角三人。


陈哲艺一直想探讨的是陌生人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种下特别又深刻的情感结缘。”


能选择这样的视角也与陈哲艺自我的经历有关。作为华人导演,陈哲艺在新加坡出生,英国长大,在人生的每一站都始终保持着外来者的身份。


在疫情期间,陈哲艺首次“北上”,与周冬雨和章宇合作了短片《隔爱》,收录在《永恒风暴之年》中,该片在2021年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而近年来,“东北文艺复兴”的文学影视作品的出现,也促使陈哲艺选择了冬季的延吉作为《燃冬》故事的发生背景,并推动了他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进行一次克制的创作。


 

在《燃冬》后,陈哲艺将回到新加披继续创作“成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们都是陌生人》。



Hello!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