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吉路的画材店》:二次元们在一起,在亚洲大厦做成了一部二次元原创音乐剧

东西文娱 2023-10-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辛吉唱道,“世上那么多的颜色,哪一种属于我?是夜空的沉默,还是星星的闪烁。”


并不阳光的“阳光福利院”中,卡路和辛吉因为对漫画的热爱成为朋友。然而,当唯一能够被领养并且可以学习画画的机会来临时,患有心脏病的辛吉选择“欺骗”卡路,将或许可以被领养的机会留给他唯一的朋友卡路。


这是属于辛吉的英雄主义,也是《辛吉路的画材店》主创希望给观众带来的“热血与相信”。


“二次元”这一题材的稀缺性,让这部二次元原创环境式音乐剧,成为了亚洲大厦一个独特的存在。


九月,上映已有小半年,已经获得一众好评的《辛吉路的画材店》将迎来卡司班底的焕新。


作为主创团队在共同成立“好好有戏”后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导演张轩豪、编剧严栋瀚、音乐总监胡水都曾有过丰富的音乐剧经历,其中张轩豪与严栋瀚两位主创合作打造了《新世界》《法医秦明:尸语者》《幡灵迷境》等沉浸式戏剧。


此外,团队成员还曾2020推出喜剧秀俱乐部HAHALAND,创作过多种形式的喜剧作品。这也让《辛吉路的画材店》较为自然地融入了喜剧元素,笑点与泪点并存。


谈及故事原点,导演张轩豪透露,在剧本创作初期,一个叫做李扬的“非常中二”的女孩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她在其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情感。


而同样是看着动漫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二次元对主创们的影响也很大。


“我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动漫给建立起来的。这些动漫其实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心怀梦想的少年历经千难万险去获得他最想要的东西,或者改变世界。”编剧严栋瀚告诉东西文娱。


共同的二次元回忆成为这部作品的基础,而在基础之上则是作品风格的确立。


音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音乐总监胡水将寻找风格看作是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过程。


“最初我们很想找一个刻板印象的二次元,但后来发现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的漫画音乐或动漫音乐。实际上,二次元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实就是热血、战天斗地的感觉。”胡水说。


已经是第二次接受东西文娱访谈的张轩豪,最后告诉东西文娱,《辛吉路的画材店》对于好好有戏的团队成员来说也是新阶段的新起点,未来团队还会继续关于戏剧的探索。


张轩豪依然在坚持。“不管是音乐剧还是舞台剧,不管是小剧场还是大剧场。我们自己或者说我自己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就是希望用20年的时间讲述一个华人题材的故事,并将它带到百老汇或者西区去表演。”


点击视频,观看主创访谈

更多精彩,进入《辛吉路的画材店》后台


EW 东西文娱

作为一部沉浸式戏剧老牌团队操刀的一部环境式音乐剧,是如何设计互动环节的?


张轩豪

首先我觉得现在亚洲大厦里的小剧场很多,严格意义上讲,但可能稍微有点要稍微有点较真,大厦里的都算不上是沉浸式。


因为“沉浸式”按我的理解,是真的要营造一个观众可以走进去自己探索的空间,观众的自主性要很强,他可以自己有选择权,甚至可以自己发展出一点什么样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才是相对比较严谨的沉浸式,我们更愿意说它是环境式。


环境式有非常多好玩的地方。首先观众跟演员的距离非常的近,然后观众可以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自己喜欢的演员,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整个空间里面为了把效果做得好一点,其实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从视觉上讲,我们不光有一个以画材店为主空间的一个舞台,我们用漫画手稿贴满了整面墙,然后墙后面做了非常多的灯光效果,这些都是从视觉上希望能够给观众体验。包括我们在平很多平台下面都埋了灯,然后再加上一些现在需要保密的机关,然后好玩的装置,对这个是视觉上。


然后从听觉上讲,我们有专门的声场设计的老师,他会根据剧场的硬件设施,包括观众席的分布,他去设计音响的摆放位置,我们观众席应该也是楼里面最舒服的观众席了,能让观众,可以比较舒服地坐在这一个半小时。包括还有气味,可能有的观众进来之后,他会发现每一场演出之前,我们有工作人员会在空间里面去喷一些木质味道的香氛,也是为了能够给观众一些代入感和体验感。



严栋瀚

小剧场环境下的互动和大剧场的互动不太一样,大剧场需要打破镜框,但是小剧场天然和观众距离很近。我们的作品中间就会设计让演员走下舞台,走到观众身边的设计。主要是在体感方面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胡水:我们的音响设计老师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平衡、声场的调整。但对于小剧场来说,每一个场地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大剧场音乐剧那样的标准,所以其实在最初是存在一些挑战的,所以我们从试演到首演中间的那几天一直处于调整的状态。


EW 东西文娱

最初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开始《辛吉路的画材店》这个项目的创作工作?


严栋瀚

其实我们一直想做一部说唱音乐剧,同时也在考虑大家会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我记得最初在这个小剧场还没有装修的时候,我们拿了一块黑板列了很多主题,最后突然想到如果讲一个和漫画有关的东西,如果漫画人物穿越出来,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主题比较二次元,会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再加上我们都是看着漫画、动漫成长起来的一些人,而且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也没有这个方面题材的音乐剧,所以说,这部作品其实是胡聊瞎聊聊出来的。


当时我们还找了很多参考,包括之前看过的一部蛮有名的日本漫改电影《食梦者》,它也是在讲两个少年一起画漫画,一起成长的友情故事。我觉得这样一个故事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就顺着它这样聊下去,慢慢发展而成。



张轩豪

我们最初并没有明确地说要做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所以其实更多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在亚洲大厦里面做一部原创的小剧场音乐剧可以做什么类型,大家商量之后觉得漫画题材会比较好。


我们的编剧其实有两位,一位是严栋瀚老师,另一位是个女孩叫李扬老师,这个女孩其实比我们都中二,她为故事源点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她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辛吉路”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她的创意,因为“辛吉路”在日语中是“相信”的意思,所以我们就用了这样一种类似于谐音梗的方式确定了名字。


就故事的建构而言,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推翻与重建中构建故事,我们中间推翻了非常多的版本,也把我们对于生活的一些理解或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故事中去。因为大家都会考虑到,进入工作之后,自己的喜好和现实会出现取舍的问题,我们其实都是不断在初心与市场中徘徊。


故事中的卡路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解决他的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是解答了我们的困惑。所以我们希望把这部剧也送给自己,送给生活中感觉离自己的初心和梦想比较远的人。可以稍微离得远一点,但也不要太远,万一有一天实现了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EW 东西文娱
团队成员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有受到二次元的影响吗?

严栋瀚
我们这一代人动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包括我们从小建立起来的很多对于世界的认知,心里最早出现的英雄、恋爱都是动画片、动漫给我们建立起来的。

我觉得男生喜欢的二次元可能更多是少年热血漫,包括我们剧情里提到的《圣斗士星矢》。比如我们现在看的《火影忍者》、《海贼王》,其实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一个心怀梦想的少年历经千难万险去获得他最想要的那个东西,或者去改变世界。

我觉得其实就算没有这些动漫作品,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些梦想,梦想的世界一直存在。

我看到很多网上的评论说,大家看了我们这个戏之后觉得早已熄灭的二次元灵魂又回来了。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太大,有时候你看不见它而已。只要我们拿起棍,就还可以成为梦想中的那个自己。


张轩豪
其实很多演员选择我们这个剧也是因为他们是二次元的忠实拥趸。比如左溢他自己就非常喜欢漫画的东西,在排练过程当中他也给了我们很大激情,就是二次元人应该有的激情。包括董豫辰,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还是很中二。当然也不是每一位演员都是忠实的二次元粉丝,但是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也能够找到二次元世界和自己的一些共鸣点。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挑选、借鉴了很多二次元风格,而我们的精神内核是要确保即使今天来的观众不是二次元,但他在看完戏后不会有违和感。这样的作品是能打动绝大多数观众的,这样的作品才是一个成功的好作品。

EW 东西文娱
作为一部二次元题材的音乐剧作品,作品的风格是如何确立的?

张轩豪
其实最初的风格不是很明确,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找到漫画世界、故事里的现实世界、他们小时候回忆的世界三个世界统一的精神内核。

这个内核就是不管眼前的世界或现状是怎样的,我们只要相信希望存在,那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所以其实是在找到精神内核之后才将整个戏的风格确立下来。

从呈现的角度而言,我们也分了很多步骤。最开始只是想做一个音乐剧,但最后其实我们用了很多多媒体元素,以及加入了很多观众想象不到的呈现场面。它就是一步一步地累积,累积完了再推翻,推翻之后再累积这样一个一直重复的过程。


严栋瀚
我们其实一直在找什么样的故事更符合音乐剧的形式。最开始的故事是没有小时候童年回忆的这条线,后来发现它的延展性并没有那么强,所以为了增强故事的延展性,我们想了很多方案,最后确定讲童年友情。

在确定之后,我们就需要讨论剧本和音乐的关系,所以我们三个需要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每一首歌到底要讲多少东西,给每一首歌找落脚点,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讲清楚。


胡水
有句话叫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我觉得在找音乐风格的时候也经历过,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其实很想找一个刻板印象的二次元,但后来发现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的漫画音乐或动漫音乐。

因为我们听到的动漫音乐都是随时代发展,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音乐元素应用其中。但二次元音乐它不可或缺的其实就是一种热血的感觉,是一种战天斗地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我们最后是从刻板印象里走出来了,抓到了那种战斗的魂。

这个魂具体到音乐表现层面就是节奏型的多变,它更大部分是以摇滚为基础,用一些类似反拍的节奏。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其实对演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我觉得这种音乐的表现可能就是所谓的二次元精神在音乐风格上的体现,但其实我也没有办法讲得很透彻,因为音乐是一个比较直观的东西,你抓到它的魂了,那感觉就是这样。

其实在创作层面,我们的戏最终想要呈现的状态是二次元看似很平面,与生活无关,但它又与生活有关,那这二者的联结点就需要我们寻找一个契合点。我看到网上有一些评论说,这个戏有一半的音乐是二次元的,有一半的音乐其实就像我们看过的音乐剧。那我觉得我们找对了,因为我们就是想找到生活中的情感与二次元平面中的热血之间的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就是主人公之间的友情。

EW 东西文娱
作品中有一个桥段是关于塞修结局的三段幻想,能不能分享这一部分创作的灵感?

张轩豪
主要还是严老师厉害,他一定是音乐剧编剧里写喜剧写的最好的。我们之前还做过另外一个喜剧厂牌,hahaland,里面有非常多的sketch的段落,他也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研究。所以对于喜剧的创作,严老师有非常独到的理解。


严栋瀚
我觉得其实从编剧层面来说,这是个技术活。其实现在好多人也在吐槽漫画套路,比如我们找的反派死于话多,回忆杀。既然我们探讨这个题材,就会聊到这些事儿,所以我们就在那个桥段加了这几种典型。

其实我觉得这段之所以看起来这么好笑主要还是因为胡水老师歌写得好,我觉得胡水老师把音乐和喜剧结合得非常好,因为那段最初写出来的时候是纯喜剧,但写完不知道怎么加音乐。

最后其实是利用音乐本身的魅力把每一段的特点表现出来。不管是疯狂热血,疯狂磨叽一句话,还是极致的浪漫,这些都是音乐给到的。我觉得刨掉音乐来讲,这段可能有些平庸,但加上音乐确实不一样。


胡水
这三段其实我们一直在玩三个核。第一段其实就是要热血男人,那玩的就是谁比谁音更高,谁比谁唱得更猛。第二发就是一个台词套娃,就像在那些悬疑剧里面经常就是说我早就知道了你的计划,然后另一个人就是我早就知道了,你知道了我知道了你的计划,我知道了你的最后就无限循环。在音乐上我们做了无限循环,所以听起来可能比较搞笑,好像卡带了一样。第三发做了一个完全模拟,其实听起来像台偶,稍微复古一点点。

其实这三个点我就是作为音乐把它执行出来。最初我们想到这三个点的时候就在想怎样呈现出来,是每一次回到现实是音乐,进到喜剧部分是戏这样吗?后来发现不行,然后导演说用玩音乐的元素。所以其实最终还是因为导演的构思。

EW 东西文娱
后续厂牌的规划是怎样的?

张轩豪
继续去做是肯定的,但我们不一定拘泥于只做小剧场音乐剧,我们今年其实就会有新的作品推出。

其实每一个团队或者每一个做内容的人都有自己想表达的风格或者喜欢的东西,那我觉得30多岁来做这个事情是最好的一个时间点。

我和严老师合作了很多年,非常的志同道合,另外还有胡水,我们三个都是上戏导演系的,这是我们精神上的连接。同时,胡水既是作曲,又是导演系毕业,他对于戏剧的理解是很深的,我们沟通起来障碍会少很多。

未来不管是音乐剧还是舞台剧,不管是小剧场还是大剧场,我们自己或者说我自己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希望用20年的时间能够有一个讲华人题材的故事,能够到百老汇或者西区去表演,但是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因为这个可能非常远。

但不管能不能实现,我们就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如果有一天实现了也挺好。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