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雪峰之后,高考志愿还能选哪些好专业?

指南哥 教师打怪指南 2024-02-19
点击👇“教师打怪指南”关注公众号
主页加星标,才能不走散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140篇原创


因为期末各种事务过于繁忙,本号有一个月没有更新原创文章,但蒙各位朋友不弃,每天仍有个位数的粉丝增长。对于一个小而美的公众号来说,这已经算是不小的成绩了。

在这一个月里,本号错过了高校领域的多个热门话题,虽然也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无奈热度一过,大家都好像不太关心了。

在过去十多天里,正好经历高考和出分,张雪峰怒讨新闻专业的热度一直不退,他自己甚至都预感到“有人要搞我了”,以致于身心俱疲,不得不躺进医院调养身体。

从留言和各种视频号来看,绝大部分人都力挺张雪峰的观点,即普通人家或穷人家的孩子考大学,就要选一个毕业了容易“吃上饭”的专业;而家里没矿就不要选什么金融、法学、管理等专业,当然更不能选什么哲学、历史等专业。

基于高校教师的切身从业经验,我们的问题是,张雪峰的这些说法对吗?在实际选专业时可行吗?考生四年毕业后真的能“吃上饭”吗?也就是,这种对个体考生看似非常切实可行的建议,为什么最后会面临集体失败?




01

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的没落


就像二十年前不惜北漂进外企,到现在拼命考编进国企一样,新闻专业的命运也在经历自己的过山车。

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为代表的新闻行业的确享受过自己的高光时刻,调查记者和深度报道满足了人们探究事件真相的本能,也推动着社会层面上的迅速变革。

在那个青春时代,节衣缩食也要一周买一份《南方周末》,是很多人的精神食粮和心灵慰藉。因为他们还相信:只要一起努力,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好。

然而,那个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当下的新闻行业已经满足不了这一本能,最多成为部分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全部真相的探究者。

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使得新闻行业变得无比尴尬,新闻专业的优势也被急剧淹没。既然行业没有了前景,专业当然也没有了前途。

行业的前景基本决定着专业的前途和“钱途”,这个规律并不限于新闻,也适用于其他专业。

正如这两年已经看到的,房地产行业的萎靡使得建筑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以致于上海某家985高校的这一王牌专业竟然招不满人。

而整个社会的经济萎靡显然将影响到所有专业,也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个跟你学什么专业没有关系,因为就业岗位的绝对数量在大幅减少,就使得总有20%以上的青年人只能失业。

学汉语言文学或某某专业好考公务员,这本身就是对该专业的最大嘲讽!




02

社会极度焦虑与张雪峰的崛起


张雪峰出生于1984年,大学上的是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因为机缘走上了辅导高考考研选专业的咨询行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极度焦虑的社会中仿佛成了普通学生的指路明灯。

哪家孩子不高考,哪个大学生不考研?父母会说,我的一生只有这一个软肋;学生会说,我的一生只有这一两次机会,如果把握不好,将会一生蹉跎,不仅事业无成,还可能沦入底层,所以高考选专业和考研选学校都成为咨询行业中最刚的刚需。

从人设上来说,张雪峰算是信息类网红,对各个高校的高考和考研录取熟稔于心,也能抓住普通民众的焦虑心理,在演讲和直播中经常以非常夸张的言辞来撩拨话题。

夸张、段子,再配合表情和肢体语言,看张雪峰的演讲就像看德云社的相声,让你又好笑又想哭。

有需求就有供给,而焦虑是最好的商品包装盒。社会的极度焦虑更使得,张雪峰的咨询事业成为近十年来最为畅销的商品。

张雪峰只代表这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各种自媒体平台上的类似咨询比比皆是。

就像教培行业一样,只要高考和考研还存在,只要社会还没有达到富足水平,只要考试还是青年人的唯一出路,那么这个行业就会一直是刚需,是朝阳,是时代和人生迷航中的“明灯”。




03

张雪峰咨询的三个悖论


我们不用去争论新闻专业的是与非,或学术研究和网红传播之间的优与劣。因为新闻学或传播学当然是有价值的,但在这个时代并不适用,或者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从业者,更不需要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从业者。

正如我们之前说的,说某某专业好考公务员,这本身就是对该专业的最大嘲讽,也是对其专属价值的彻底否定。

其实,高考选专业不过是考虑四个要素,分别是兴趣、专业、学校层级和地域。

正常的排序应当是:兴趣>学校层级>专业>地域;从毕业了能吃上饭来考虑,那么排序应当是:专业>学校层级>兴趣>地域;而有些专业特别需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找工作,那么排序应当是:专业>地域>学校层级>兴趣。

在频繁的演讲和直播中,张雪峰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他的出发点很简单,也很直接。最为核心的仍然是专业,“一定要选毕业能找到工作的专业”,而家里有矿则随意选学校或专业。

(加号主微信做朋友:zhinandaren)

张雪峰咨询并非不考虑兴趣、学校层级和地域,但听了他的选专业建议,肯定会陷入以下三个悖论。

第一个悖论在于:

以普通家庭和普通学生为对象,对少量专业的过度执着和对其他专业的极度排斥,将会使得大量考生涌入这些少量专业,最后造成录取分数线被大幅抬高,而其中的大部分考生将会被淘汰到更低学校,或调剂到未知专业。

第二个悖论在于:

由于上述考生的热烈追捧,高校的这些专业将会满负荷运行,不仅教学质量堪忧,也会造成四年后本专业毕业生极度饱和,原本的好专业就变成了惨烈的就业踩踏。无论学校层级和地域如何,这种踩踏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个悖论在于: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现在的所谓“好专业”很可能在四年后就变成了“烂专业”,就像建筑专业一样,毕业即失业;也可能在工作后遭遇到“35岁陷阱”,就像计算机专业一样,未到中年就被大厂裁员。

时代需求的迅速变化、专业知识的狭窄、人工智能的兴起和人口断崖式减少,都将对专业选择带来极大的且无法预知的冲击。想通过现在选择好专业来对冲将来的风险,势必很难如愿。

焦虑是好事,但过度和指错方向就不是好事了。很多人说,穷人家的孩子就应当听张雪峰的,毕业了能吃饭的专业才是好专业。

但看了上述三个悖论,再考虑到60%的大学毕业生其实并不从事本专业工作,你还认为,选个所谓的“好专业”可以保证毕业能吃上饭吗?




04

张雪峰为什么不应当被追捧?


马云上的是杭州师范,学的是英语专业;刘强东上的是人大,学的是社会学专业。

如果说,刘强东上的是名校,但人家毕竟是人文社科专业,家里不仅没矿,还穷得叮当响;而马云上的更是“烂”(yi ban)学校和“只能作为工具的”(张雪峰语)语言专业!

当然,你可以说,“他们毕业于最好的年代,即互联网在国内开始兴起的年代,时代造就英雄,而这个最大的时代风口已经过去了。”

你也可以说,“这是幸存者偏差,这个专业中出了一两个牛人,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模仿,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不得不按部就班找个工作,打一份工。”

甚至你还可以说,“现在一切肉都已经被瓜分完毕,我们只能去谋求‘吃上饭’,虽然其实只是‘喝上一碗刷锅水’。”

在这种心态之下,正如张雪峰所主要建议的,不能直接吃上饭的专业,或者就业可能需要家庭背景加持的专业,就统统被排除出选择范围。

时代的压抑的确影响到普通民众对未来的信心,造成了社会层面上以“吃上饭”为最高目标的心态。

然而,上述三个悖论已经说明,即使听从张雪峰的建议,去秉着“实用为王”、“吃饭第一”的工具理性去选专业,最后也只会是事与愿违。

不去做点什么来改变时代,而总想着在时代之下像蝼蚁一般生存,那么最后的结局就只能是,连这种卑微到土里的生存机会也将被剥夺。

普通家庭的焦虑并非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选专业之外,要认识到读大学应当培养自己什么能力,如何过好四年的大学生活。能抵挡时代冲击的只会是能力,而不是任何专业。

对于这些,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将在随后再来详谈。


有任何高校职业发展困惑、入职合同审查或离职法律纠纷,欢迎添加指南哥的微信号zhinandaren交流咨询,也欢迎加入本公众号读者微信群,一起打怪,一起突围!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加入本号知识星球,讨论更集中更切时弊,同时提供随时的问题答疑和免费的1对1咨询,让我们一起关注高校话题,在求职、离职时避坑打怪!



往期文章:

“高校青年教师顺利晋升职称的18条指南
鼓励学生举报老师,卑鄙的道路走不出光明的未来
面对学生举报,大学老师怎样讲课才安全?指南来了
作为高校教师,你会遭遇到的7种奇葩式职称晋升
清华大学50岁副教授被辞退,这场悲剧是怎样诞生的?
清华大学副教授非升即走失败,留给我们7大教训
高校青年教师为何容易掉入聘用合同陷阱?
步步惊心:高校聘用合同可能潜藏的十大陷阱
这家高校的聘用合同只有2页,却潜藏着8个陷阱
今年去高校求职,你一定会碰上这些圈套……
青椒打地鼠:高校教师如何防范聘用合同陷阱?
高校教师辞职一般适用哪些法律法规?
给全国两会捎句话:切实保障教师的辞职权益
流氓猪欺负小白兔:为何部分高校不怕教师打离职官司
合同期未满,我要怎么离职?告知书模板来啦!
对于教师离职违约金,高校不能无视法律规定,狮子大张口
一桩高校离职糊涂案,竟然入选某省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高校教师合同期满离职,领导却不批准,该怎么破?
是否善待教师离职,考验人事部门的智慧和良心
在高校中求生存,就像一场肖申克的救赎


全文3000字,感谢读完,欢迎点赞转发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一起打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雪峰之后,高考志愿还能选哪些好专业?

指南哥 教师打怪指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