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芳华丨李太忠:​会“点灯"的姑娘,终于成了将军夫人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4-04-01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原题

会“点灯"的姑娘
(外两篇)



作者:李太忠

一九八五年,红军师61师181团在接到了赴老山参战的预先号令后,有一件事使我这个团政委十分困惑,那就是全团有不少官兵收到了未婚妻的"吹灯”信,使即将奔赴战场的官兵们思想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做好被吹灯官兵们的思想稳定工作,团政治处给官兵所在地的妇联写信,给部队的共建单位写信,请求他们协助做好这项工作。
经过各方做工作以后,情况有了好转,有一些吹灭的灯又重新点了起来,这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军心作用。   
为什么老山参战官兵当时会喊出"理解万岁"的口号呢?就是感到自己的无私奉献行为不被后方人民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的女朋友,丈母娘们理解,这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痛和怨。
有狠心“吹灯"的姑娘,也有主动“点灯"的姑娘。政治处给我汇报了两个主动"点灯"的事例,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181团参战后,各个营连都建立了自己的共建单位,部队通过和共建单位的互动,协助部队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与我团共建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单位是几所大学,当时有兰州大学、天水师专、天水林校等。
因为天水师专和天水林校是部队驻地的学校,参战前双方就有很多互动。
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剧照

天水师专有两名女大学生,在听到官兵们因参战而被"吹灯”的消息后,主动和我们团的一个连长和一个排长谈起了恋爱,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主动"点灯"行为,使全团官兵很受鼓舞。   
一九八七年七月,在经历了一年半的轮战以后,181团凯旋归来,回到了营房所在地天水,这两对靠书信来往的年轻人才见了面。在战火中培植的爱情之花终有了结果,他们在军营内结了婚,生了孩子,成为令人羨慕的模范夫妻。
再后来,随着丈夫职务的不断提升,她们忍受着两地分居和不断搬家的痛苦,默默地扮演着一个合格军人妻子的角色,无怨无悔。
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灿烂的爱情之花结出了丰硕的事业之果,这两支“绩优股"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当初那俩个为他们主动"点灯"的姑娘。
她们看中的那个正连职干部,已经晋升为正军职干部。他们中的那个正排职干部,已经晋升为副军职干部,双双步入將军的行列。
那俩个主动"点灯"的女大学生,也水涨船高地成了"將军夫人"。能成为將军夫人,那是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封建社会那就是“诰命夫人”,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岁月流逝。如今,我还是十分佩服这两个女孩子。当年,她们怎么能有如此高超的阅人本领,连我这个团政委当时都没看出他们俩个能成为共和国的將军。这真是“三十年前点亮了一盏灯,三十年后收获了一个太阳。

前线的战士们


猫耳洞里战蛇记

在老山作战期间,有一件事使我们很头疼,那就是阵地上的蛇太多,使一线官兵们生活在对蛇的恐惧中,因为兰州战区的部队以北方人为主。北方人就比南方人怕蛇。
老山地区的蛇为什么多?这是生物链造成的。因为几万人在老山地区担负防御作战任务,剩菜剩饭使老鼠大量泛滥。
某一天晚上,我曾见到上千只老鼠在阵地前觅食,那场面绝对让人恐怖。老鼠多了,它的天敌蛇也多了,这就是自然界生物链平衡的结果。
上阵地之前,友军也向我们介绍过防蛇的经验,那就是鼓励一线的官兵都抽烟,用烟味来驱蛇防蛇,但实践中的效果并不好,烟照抽蛇照来。
上阵地不久的某一天晚上,我们接到在八十年代上甘岭方向作战的一营报告,在负21阵地上站哨的一名战士被毒蛇咬伤了,生命垂危,因夜里太暗无法送下阵地。情急之下,一营军医钱阿金切开被毒蛇咬伤的伤口,冒着生命危险用嘴为战士吸毒,才挽救了战士的生命。为了表彰钱阿金的勇敢行为,团党委为钱阿金报请二等功。

和战士一起在猫耳洞

我带着机关的同志到二营坚守的偏马方向,了解一线官兵们有什么困难,二营通讯班的一个战士对我说:“我们不怕艰苦,也不怕越军,就是怕蛇。”原来二营的总机班设在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里就有一个蛇窝,战士们在值勤时,蛇就爬出来,它哪里也不去,盘起来扬着头,就卧在电话转换机的平台上。通讯班的战士都是北方人,吓得扔掉耳机就跑,看着红灯闪烁也不敢去接电话。
二营营部炊事班附近有条蟒蛇更绝,炊事员炒菜时,蟒蛇闻到香味就出来了,吓得炊事员扔掉锅铲就跑,后来,他们就用步枪把这条蛇打死了。正好碰上副团长郑月龙到二营检查工作,听说了这件事,就把那条蟒蛇拿回团尖北指挥所。
郑副团长是浙江人,不怕蛇,且有一手好厨艺,他亲自下厨把这条蛇熬成汤,雪白雪白的。吃饭时他们骗我,说是鸡汤,我吃得挺高兴,还夸奖老郑的手艺好。吃过饭他们告诉我是蛇肉和蛇汤,想吐也来不及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吃蛇肉喝蛇汤。关于蛇的故事还有很多,因篇幅限制,不能一一叙述了。

医疗队带着大家做防蛇药包

为了解决防蛇问题,我和赵团长找来团卫生队长范维忠,寻求防蛇之策。范队长是个1966年入伍的老同志,年龄比我和团长都大,是个责任心很强的老同志,在我们找他之前,他已向当地群众做了了解。据老乡讲,蛇怕雄黄,我们可以用雄黄和天南星做成防蛇药袋,让一线官兵人手一袋戴在身上,蛇就不敢再来了。
我们一听有道理,京剧巜白蛇传》里的法海和尚,为了让千年蛇神白素贞现原形,让许仙在端午节那天逼白素贞喝下雄黄酒,连千年修炼成仙的白素贞都受不了雄黄而现了原形,把许仙吓死过去,看来蛇怕雄黄是有根据的。
决定了的事情抓紧落实,范队长亲自到昆明,买回来雄黄和天南星,并动员卫生队的同志和驻地群众手工缝制防蛇药袋。两千多个防蛇药袋做好后,马上送给一线作战的官兵,官兵们把防蛇药袋挂在身上,浓厚的雄黄味逼得毒蛇再也不敢光顾猫耳洞了。

战士们在做防蛇药包


西瓜万岁

我在一次上阵地的时候,听到两个战士在猫耳洞里聊天。因为猫耳洞比较深也比较暗,他们没有发现刚坐进猫耳洞洞口的我。一个战士说:“太热了,能有个西瓜吃多好!”另一个战士接着说:“你小子净想好事,这里连水都喝不上,还想吃西瓜?我告诉你,1986年是我们一生中吃西瓜的空白年!”一句“吃西瓜的空白年”震撼了我。
战士们讲得有道理,我们团是1986年4月20号从友军手里接的阵地,要到1987年4月20号才能交给下一批轮战部队。如果担负一线防御作战任务的两个营官兵不负伤的话,他们在一年时间里都必须在猫耳洞里度过。4月20号上阵地之前,老山地区的西瓜还没有成熟,上了阵地以后就再没有机会吃到西瓜了,吃西瓜的空白年就是这样产生的。
回到尖山团指挥所后,我把今天碰到的事情告诉了赵团长,赵团长也很感慨。他说:“我们当团长政委的,因为参战不能让一线官兵像和平时期那样随时随地吃到西瓜,但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让一线猫耳洞里的两个营官兵吃到一次西瓜!”取得共识后,我们俩找来后勤处长董立朝,因为当时麻栗坡地区还没有西瓜,远在一百多公里以外的云南河口地区已经有了西瓜,我们就让后勤处长亲自带两台车到河口去买西瓜。董处长拉来两车西瓜路过团指挥所时,要给团首长留下几个西瓜,我和赵团长拒绝了。
我们要求董处长尽快把两车西瓜送到一线猫耳洞里,让坚守在第一线的两个营官兵们都能吃到西瓜。我和团长要用电话一个阵地一个阵地查,一个哨位一个哨位查,不准漏掉一个人。

战士们在前线包饺子


当我和一线官兵通话了解他们吃西瓜的情况时,电话里传来了战士们的声音:“感谢团党委!感谢团首长!我们吃到西瓜啦!西瓜万岁!”当我听到战士们在电话里喊西瓜万岁时,我的眼泪落下来了。西瓜的故事被《解放军报》一个记者听说了,他就写了一个稿子登在《解放军报》的头版头条上,题目就是“冰棍送上上甘岭,西瓜进了猫耳洞”。
十多年后,我担任21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时,集团军在青海格尔木地区组织“西部昆仑”演习,新华社记者蔡晖坐在我的指挥车里,我给他讲起了老山前线的西瓜故事,听得蔡晖热泪盈眶。他说:“这哪是西瓜啊?这是官兵情的结晶,是政治工作的生动体现,是我军光荣传统的回归!”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芳华岁月

王伟功:穿越南彊战火硝烟的记忆
王红:胶片中凝固的残酷与悲伤
老山英雄师长忆松毛岭大捷:
一天歼敌3000余人
钱江:扣林山作战,
一个普通士兵的战场回忆
老山女兵谢楠:
为每一座墓碑插一朵玫瑰
走近35年前的那场边境战争
血染风采"老山魂" : 
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实
老山练兵场:各大军区轮战越南
吕燕群:我们是中国军人
操风琴:懂你!1979年战争的母亲们
操风琴:黄土地、黄军装
——39年前的战争记忆
肖星:我所经历的1979年对越作战
女兵忆越战尴尬:身体真的忍不了

陈怀文:我是8342特种兵,

在816核工程挖山打洞12年

刘桓中:戍边新疆,
在苏修陈兵百万的日子里
徐秉君:一个空军上校的高远之梦
张琦:从西藏女兵到
党史专家的华丽转身
肖威:那年代的女军医,
每天像得了喜贴子一样
顾晓阳:好男不当兵,
我和新疆部队战友的故事
顾晓阳:新儿女英雄传
刘继琼:新疆女兵,
住进苏联人设计的军营
被国人遗忘的中苏铁列克提之战
铁列克提唯一的战俘袁国孝如是说
孙笃山:1969年的珍宝岛记忆
孙笃山:珍宝岛事件后,我们紧急备战
克明:珍宝岛冲突后,紧急进山伐木
聂平: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动实录
聂平:咱,当兵的人
1988十年前南沙赤瓜礁海战追记
黄健:天南地北的战友们,你们好吗?
电影《芳华》唤醒65式军装的珍藏回忆
侯杰:从《芳华》中我看到反战情绪
钟健夫:《芳华》的精神分析
缝合人生和历史的创伤
《芳华》女神原型现身,
美得冯小刚不敢直视
电影《芳华》火车站外景地,
碧色寨的前世今生
朱江明:冯小刚讲的其实不是《芳华》,
而是老炮儿们的中产焦虑
马小冈:当兵的人,
才懂得什么是战友情深
陆文强:记忆中的913,
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田警惕:我在卫戍区为国庆打礼炮
洪燕峰:1968年的北京兵,
受够农村兵的耻笑
郭小宁:1968年的当兵札记
闫振田:1968年我参军在舟桥连当兵
朱为杰:奉命监管老五届大学生
吕燕群:我们是中国军人
战友情怀忆小鲁
我和刘晓庆: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