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推荐 | 欧荣等著:《“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互动赠书】

导言

为方便老师们开展科研工作,“外国文学文艺研究”微信公众号同国内知名出版社及专著作者和译者合作,拟不定期推荐文学理论、研究专著、译著等同外国文学研究相关的高品质书籍。敬请期待!


我们公益荐书,欢迎知名出版社和我们联系合作。


我们本期推荐的好书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欧荣教授等著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


注意:如果您喜欢本书,请在文末留言处写下您的评论,我们将向评论获赞最多的前5名老师提供包邮赠书一本(丛书其中一本)统计截止日期:2018年10月28日下午18点。



作者简介

      

欧荣 教授


欧荣,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出版《“双重意识”——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专著,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阿瑟·米勒研究专刊》(The Arthur Miller Journa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课题两项;现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及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一项。

作者简介


研究意义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正是从现代主义文学中受到启发,完成了“日常生活批判”的哲学转向。他发现,与技术和生产相比,日常生活是被哲学家遗忘的角落。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穿透“日常性”的遮蔽去发现日常生活的“创造性”,而这也是英美现代派诗人城市书写的出发点和创作意旨。


如果说列斐伏尔发现了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英美现代派诗人则发现了日常生活的美学意义,而美学意义最终服务于生存意义。如果说列斐伏尔关注的是“生活的哲学”,那我们可以说现代派诗人关注的是“生活的艺术”。如果说《日常生活批判》一书问世后,“哲学不再轻视具体的日常生活”,那我们可以说,在现代诗兴起之后,诗歌不再轻视具体的日常生活。如果说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发起对现代日常生活的哲学批判,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英美现代派诗歌自产生之日起便持续发起对现代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如果说哲学家的“日常生活批判”可以达至日常生活的革命,现代派诗人的“日常生活批判”则可以达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艺术化,二者殊途同归。


本研究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作为重审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视角,探讨现代城市文化空间中诗歌从田园模式向城市模式转变,反映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城市诗学策略。本研究关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城市化”的回应,涉及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三个热点: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现代主义与跨艺术批评、现代主义与城市空间,从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视角对英美现代主义城市诗歌的主题、策略和意义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是对已有现代主义诗歌和城市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有助于丰富我们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再认识,为研究现代主义诗歌提供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进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走向,亦可应用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研究意义


著作目录


第一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英美现代派城市诗学

第一节“ 恶之花”:欧美现代派城市诗学的审美转换

第二节 生活的艺术:从阿诺德到弗莱

第三节 东方文化与“生活美学”

第二章 “游荡者”:现代派城市书写的代言人

第一节  双重世界的游荡者:艾略特之《普鲁弗洛克》

第二节  穿越时空的游荡者:庞德之《莫伯利》

第三节  城/人合一的游荡者:威廉斯之《佩特森》

第三章 “出位之思”:城市生活的声色光影

第一节 街头即景:从巴黎到纽约

第二节《清晨印象》:王尔德的城市书写

第三节《在西敏寺》:戏剧独白中的现代生活图景

第四节 悲喜交加的布鲁斯:休斯的黑人城市书写

第四章 “艺格符换”:城市诗歌中的“艺术博物馆”

第一节  《贵妇人画像》:诗画对答

第二节 《丽达与天鹅》:诗图流转

第三节 《希腊雕像》:现代博物馆中的思古情怀

第四节《弹蓝色吉他的人》:诗画乐的交融

第五节 《舒卜拉的埃及舞者》:舞动的艺格符换诗

附录

当代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热点述评

后记

参考文献

著作目录


内容简介


本研究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作为重审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视角,探讨现代城市文化空间中诗歌从田园模式向城市模式转变,反映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趣味,体现了 “日常生活审美化” 的城市诗学策略。本研究共分四章。


第一章探寻英美现代派城市诗学的三大思想来源,即波德莱尔开拓性的现代城市诗学、20世纪之交的英国文化艺术批评传统以及来自东方文化的生活美学。


第二章到第四章根据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城市书写的不同策略,从 “游荡者”、“出位之思”、“艺格符换” 三个方面解读现代主义诗歌文本。   


第二章借鉴本雅明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对波德莱尔诗歌中 “游荡者”(flaneur)之概念的分析,考察 “游荡者” 的形象在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庞德的《休・赛尔温・莫伯利》、威廉斯的《佩特森》三首长篇诗作中的体现和演变。“普鲁弗洛克”在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之间游荡,莫伯利在一战前后的欧洲历史和文化中游荡,佩特森在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和文化中游荡,诗人一方面通过 “游荡者” 的所见、所闻、所想,呈现城市景观,反思城市生活、文化和历史,反映现代人对机械化、城市化的焦虑,对城市文明既爱又恨、既排斥又深受吸引的矛盾情感;另一方面发掘城市经验的潜在的想象力,和日常生活拉开距离,把日常生活视为 “审美客体”,透过带有艺术家眼光的“游荡者”的审美视角捕捉主观化的平凡生活,把城市个体的生存体验转化为审美的艺术经验,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第三章借用德国美学用语 “出位之思”(andersstreben),运用西方跨媒介批评的相关理论,以王尔德的《清晨印象》、庞德的《在地铁站》、贝杰曼的《在西敏寺》、休斯的《疲倦的布鲁斯》、威廉斯《伟大的数字》、弗莱切的《辐射》等诗篇作为范本,考察诗人如何借鉴绘画、戏剧、音乐、电影等媒体的表现性能,发掘跨文化语境下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如何吸收中国传统诗画中的山水美感意识,通过繁复的意象排列、文字符号的形象变化、色线光影效果的营造与通感修辞的运用等诗歌技巧,更加视觉化、流动性地呈现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创造出非文字串连性与述义性可以达致的美感,实现诗歌艺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超越。


第四章借用古希腊的修辞学术语 “艺格符换”(ekphrasis),运用中西方跨艺术批评的相关理论,探讨威廉斯的《贵妇人画像》、叶芝的《丽达与天鹅》、阿尔丁顿的《致一尊希腊的大理石雕像》、斯宾塞的《舒卜拉的埃及舞者》等跨艺术诗与艺术蓝本之间的互文性,考察诗人如何继承发展西方诗歌创作的“艺格符换”传统,实现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非诗歌文本到诗歌文本的跨艺术转换。不同的艺术文本之间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消解,从而强化了艺术张力和美感。这些“艺格符换”诗就构成了“艺术博物馆”。当我们阅读这些诗作时,犹如在城市博物馆的艺术品中徜徉,从而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结语探讨英美现代主义诗人的城市书写对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借鉴意义,并联系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现状,发掘本研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城市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加、物质生活迅速提高的时候,更要关注如何提升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现代派诗歌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强调和揭示,对个体观照下城市形象的艺术呈现,有助于我们发掘文学的借鉴意义,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体现审美原则,帮助都市人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开创诗意而美好的城市生活。

内容简介


研究观点


(1)虽然现代派诗人们在城市意识以及艺术倾向上会有所抵牾,但他们的艺术运思大多会与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文化空间不断重构交错应和,由此引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情的诗美意识,而城市文化的包容性使得诗人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有更多的交融,城市诗歌呈现出更多跨艺术、跨媒介特征;


(2)对现代派诗人来说,浪漫主义的乡村乐园已不可复得,那么只有接受城市化的现实,以 “游荡者” 的观物姿态,借助文学艺术的力量,通过文学审美唤起内心的视像;运用绘画、雕塑、音乐等非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最普通的,甚至是“丑”的日常生活图景,在城市文明的 “恶” 中找寻美,实现 “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城市化进程和日常生活作为重审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视角,探讨现代主义诗歌从田园模式向城市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如何体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城市诗学策略;以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为主线,深入诗歌本体,在扎实的文本爬梳、读解中,体会诗人的现代性心灵困境及其对创作视角、意象和语言技巧等诗歌精神和艺术特征的影响;在将城市维度引入现代主义诗学谱系的过程中,既关注诗歌对城市的反映和再现,更着重考察诗歌的城市想象和构建,以达到“反映城市的文本”与“文本中的城市”的融合与统一。


本研究主要借助列斐伏尔、本雅明、齐美尔等人的社会学理论,钱锺书、叶维廉、钱兆明、米歇尔、穆里格等中外学者的跨文化、跨媒介、跨艺术批评理论,以及列斐伏尔、哈维等学者提出的城市空间理论,构建相应的城市诗学的理论框架,对现代主义诗歌与城市文化的互动、现代主义诗歌的审美范式和创作原则、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城市意象、城市情感进行阐释,归纳出论点,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作出具体深入的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莱汉曾言“对高度发展和机制复杂的城市的逃避和拒斥,构成了现代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的源泉” ,派克把19-20世纪英美现代文学中的城市意象简化为 “大街上的孤寂”(a paved solitude) ,其观点在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界很具有代表性。但笔者认为,面对纷繁多彩的现代主义城市文学,仅用“异化、欲望、孤独、疏离、反抗”等“反都市主义”的传统主题去认证,可能就忽视了现代主义城市文本的丰富性和现代人都市情感的复杂性。本研究试图远离类似阐释惯性,重视挖掘现代派诗歌的文本肌理,以历史化的眼光还原诗歌在它产生的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场中的艺术独立性;现代主义城市诗歌反映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趣味,“日常生活审美化”既是现代主义诗人的城市书写策略,也是诗人为现代人提供的生存策略;此外,运用跨文化、跨艺术、跨媒介的批评理论进行城市文学的研究也是一次较具拓荒性的尝试。


笔者试图以此书论证作为 “日常生活审美批判” 的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城市书写,但这个论证显然并非尽善尽美。一个理想的全面论述现代派诗歌城市书写的研究将是一个更加浩大的工程。笔者从日常生活审美批判和城市诗学的视角解读英美现代派诗歌,并非有意取代原有的解读,而是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读解视角。换言之,本书如其他论述欧美现代派诗歌的研究一样,是需要各方协力而为的庞大工程的一部分,这个大工程就是在中国当代语境下对英美现代主义的 “再审视”。由于选题、篇幅和个人学识所限,本研究中诗人和诗作所选难免有所取舍。笔者的取舍是否得当,最终还得由读者裁定。

研究观点


附言如果您想得到包邮赠书,请在文后留言,我们为评论获赞数前5名的读者包邮赠书如果您想先睹为快,阅读“购书事宜”。


购书事宜

本书已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各大网店上架,敬请关注。

购书事宜


近期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  “美国亚裔文学” 丛书【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外研社“外国文学研究文库”(9本理论专著)【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徐颖果著《美国华裔戏剧研究》【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黄必康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仿词全译本)【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李杨:《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一个文学运动的阶级视角》(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罗伯特· M. 道林著《尤金·奥尼尔:四幕人生》(互动赠书)

好书推荐 | 《灵魂如水:雪莱诗歌研究》

好书推荐 | 汪余礼:《双重自审与复象诗学——易卜生晚期戏剧新论》(文后评论赠书)

好书推荐| 张勇先:《英语发展史》(文后评论赠书)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