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五讲座提醒| 沈艾娣:小斯当东是怎样成为译者的?

翻译研究中心 翻译史研究 2022-04-24

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五十周年,并进一步推动翻译研究,中心今年举办“翻译史研究”讲座系列。第十场讲座由牛津大学东方系何鸿燊中国历史讲座教授,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研究员沈艾娣教授主讲,并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志教授主持。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无须报名,欢迎各界人士参加。本次讲座开始于10月29日(周五)下午8时,讲座以英文主讲

请注意,由于讲座涉及主讲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应讲者要求,为保护知识产权,参加讲座的观众禁止任何形式的录音、截图、录像,并禁止在公共平台传播讲座内容。



主讲人介绍: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牛津大学东方系何鸿燊中国历史讲座教授,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研究员,曾任教于英国利兹大学中文系、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辛亥革命史、民族主义研究、二十世纪儒家思想研究、天主教历史、中欧关系,地方宗教与社会文化问题等,著有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 (2021),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 (2013) (中文版名为《傳教士的詛咒: 一個華北村莊的全球史 (1640-2000)》),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 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1857-1942 (2005)(中文版名为《梦醒子: 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 (1875-1942)》),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 (2000)等书。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简介:

      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于1971年,致力推动中国文学英译和翻译研究,出版《译丛》、《译丛丛书》、《译丛文库》、《翻译史研究》、《翻译史研究论丛》、《亚洲翻译传统丛书》等书刊,近年来先后举办译学新芽研讨会、翻译史研究暑期班、中国翻译史国际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促进翻译研究领域的学习与交流。


往期讲座回顾:

讲座回顾 | 黄克武教授:翻译文本的思想史研究:《天演论》的内与外

讲座回顾 | 陈力卫教授:通过翻译,接轨世界:中国第一本百科全书的诞生

讲座回顾 | 沈国威教授:严复如何移译evolution与ethics?——由概念到词语的程途

讲座回顾 | 杨承淑教授:亚洲翻译史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台湾日治时期的法院与警察通译为例

讲座回顾 | 王宏志教授:乾隆颁送英国王乔治三世敕谕及其翻译问题:兼谈翻译与近代中国

讲座回顾 | 罗岗教授:“当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之争”——从加罗蒂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中译本谈起

讲座回顾 | 高晞教授:验名证身:近代医学知识翻译的路径与方法——以《格氏解剖学》翻译为例

讲座回顾 | 廖七一教授:十七年批评话语与翻译红色经典

讲座回 | 胡志德教授:化圆成方:严复对中西文化的竭力调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