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IT INN,无心插柳

刀片儿 斗量 2022-05-06

本文主角:PIT INN(ピットイン)

一个音乐场景,或者说一种音乐风潮的形成,需天时地利人和。除了要有合适的音乐人、制作人、媒体、唱片公司外,一个标志性的现场也必不可少。

这里说的现场,指得并非Woodstock,或者Aid  Live那种万众瞩目的大型音乐现场,不是说这些现场不重要,而是说,这种超大型现场,更像是总结陈词,作为结果存在。而在这些万丈瞩目的事件之下,有成百上千的小型现场,生机勃勃地孕育着。它们日复一日地提供机会给乐手磨练试错,积累舞台经验,并培养乐迷。这些小型现场,介于商业与非商业之间,并非台上提供标准化服务,台下消费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台上与台下的界限,两者像是在相互激荡,一同寻找认可的方向,这是小现场的最大魅力。

PIT INN的演出



日本爵士,或和爵士,在今日的讨论语境中,很多时候已经不单是一个地域性的指代,而是在指向一种在乐迷中间约定熟成的音乐风格。在日本爵士孕育发展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日本音乐咖啡馆文化的加持,涌现出很多标志性现场。但就像CBGB之于纽约朋克一样,如果在这些现场中,只选出一间来代表日本爵士乐,那么选择本文的主角PIT INN,我想大部分乐迷都不会有异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PIT INN,日本爵士乐会变成另一种样子。

开业伊始

凭借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东风,日本进入了一段急速发展期,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十。蓬勃发展的经济,也刺激了文化娱乐产业,很多欧美爵士乐手开始受邀到日本演出。与来自爵士乐发源地的乐手近距离接触,一方面提升了日本乐迷的欣赏水平,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本土乐手,他们开始思索日本爵士乐的出路在哪里。对于日本爵士乐来说,这段时期,正从拷贝时代转向独立意识确立。

1965年12月24日,平安夜,一间名为PIT INN咖啡馆诞生于新宿三丁目。在诞生伊始,似乎看不到这间仅有四十个座位的咖啡馆,与爵士乐有什么联系。它的主理人佐藤良武,年仅二十岁,当时还是成城大学的学生,对爵士乐一知半解。他开设PIT INN的初心,并非爵士乐。

佐藤从小就是一个汽车迷,非常喜欢汽车运动。在大学,他加入了汽车俱乐部,热衷于参加各种拉力比赛与汽车维修比赛。头脑活络的他,很自然地想要开一家咖啡馆来聚集同好。PIT INN这个名字,实际上带有浓重的汽车文化味道。它脱胎于pit in,就像livehouse一样,是一个日式英语说法。指的是在汽车比赛中,进行加油与换轮胎的维修站,在欧美国家中,一般称为pit shop。为了视觉上的平衡,佐藤在后面又加了一个n,于是就成了PIT INN。一语双关,既在读音上表明了自己的汽车文化基因,而直译过来的“地穴客栈”又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亚文化的味道。

F1比赛中的pit in

PIT INN的选址位于人流涌动的新宿,借用的是他父母洋货店的一个角落。但可惜的是,具体地点在新宿三丁目后街,对于一间汽车主题的咖啡馆来说,不甚理想。实际结果也确实如此,开业后,很少有汽车爱好者光临,根本没有达成佐藤的开店初衷。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往往有些人有些事恰巧在那里,应运而生,就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中央。对于汽车咖啡馆,可能PIT INN图有基因但却无外因,但对于爵士咖啡馆却天时地利人和具备。

首先是天时。如上文所述,在这一时间节点,日本爵士乐手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却缺乏供他们表达的场地。大部分爵士乐手都在夜总会、歌舞厅、美军军营这样的地方演出,但这些地方首要目的是取悦观众,而非自我表达,于是乐手的诉求与场地的诉求就产生了错位。六十年代初,以高柳昌行、金井英人为首的一批乐手,开始寻找可供他们表达的场所,首先选择的是位于银座的银巴里,而后迁移到同在银座的“Jazz Gallery 8”,但在PIT INN开业不久,Jazz Gallery 8就倒闭了。一个可供乐手自我表达的场地,势必受到乐手欢迎。阴差阳错,Jazz  Gallery  8把这个接力棒交到了PIT INN手上,这也导致了东京爵士乐的中心,从银座转移到了新宿。
早期PIT INN演出海报

其次是地利。早在1885年,后来的山手线就在新宿设立了车站,1915年,京王线的前身,京王电气轨道开通,新宿站成为转运大战。而后,在新宿经过的铁路越来越多,1952年,这里成为东京最大的转运车站。铁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于是各大百货商店都选址于此,慢慢地,新宿成为了东京首屈一指的商业中心。而商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文娱产业,在新宿歌舞伎町周边,影院林立。像坂本龙一就在自传里写道,经常在放学途中,流连于新宿的影院。五六十年代,随着新宿KOMA剧场,与纪伊国屋剧场的开业,这里又成为戏剧中心。而后的地下戏剧发展,让新宿成为了亚文化艺术家的集散地。也是在这时,各种爵士咖啡馆,也开始在这里蓬勃兴起。

六十年代的新宿


最重要的是人和。PIT INN虽然没有吸引到热爱汽车的同好,但很多爵士爱好者到这里来聆听唱片,其中不乏爵士乐手。就像前文所提,这些乐手缺乏供他们表达的场地,于是佐藤决定把PIT INN转型为爵士现场,供他们演出。正由于当时佐藤对爵士乐不甚了解,索性把舞台完全交给乐手,从不对他们作任何要求。比如,以强力肘击闻名的山下洋辅,由于破坏性的演奏方法,被很多场地所讨厌。但对佐藤良武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我觉得那是艺术,(钢琴)坏了的话修理一下就好了。”虽然从历史来看,山下洋辅可能是在PIT INN演出最多的艺术家,但对早期的PIT INN来说,确定它调性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渡边贞夫。

渡边贞夫


渡边贞夫,爵士萨克斯手,日本爵士界为数不多出圈的几位明星之一,虽然其老派圆润的演奏风格,让很多资深爵士爱好者都对他不以为然,但纵观历史,他在推动日本爵士乐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磨灭。他是日本最早走出国门的一批乐手,1962年,由钢琴家秋吉敏子介绍,前往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进修。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在PIT INN开业之前不久,渡边从美国归来。归来伊始,他就召集年轻乐手,开设课堂,把自己在美国学到的东西倾囊相授,菊地雅章、富樫雅彦、福居良等人,都曾是课堂的学生。并且渡边鼓励年轻的乐手赴美学习,后来这股潮流蔚然成风。另外,他还选择在Jazz Gallery 8演出,作为一名爵士明星,与那些具有独立意识的小众乐手站在一起。

当时,渡边贞夫的回国圈起一股旋风,无论音乐媒体还是坊间都是他的名字。佐藤良武虽然年轻,但头脑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店如果想要在爵士界立足,必须要与一个定海神针般的乐手发生关联。当时,他还没在爵士界建立人脉,只能硬着头皮找到渡边。他向渡边坦白,说自己对爵士乐不甚了解,但已经下定决定做好PIT INN。渡边表示,自己在美国演出一场要二十五美元,当时换算成日元,大约是八千,佐藤一口答应下来。事实上,当时一张门票只有两百五十日元,四十个座位坐满也只有一万日元左右,可见佐藤还是很有远见与魄力的。

不过,这件事并不是说渡边贞夫是多么唯利是图的家伙,因为他也有乐队成员需要分账,作为一名瞩目的爵士明星,能去一家刚刚开业,不知名的小店演出,已经算是非常友善了。另外一件事,也可以看出,渡边对爵士乐与PIT INN的热忱。

当时,PIT INN的舞台上是一架立式钢琴,在渡边的建议下,佐藤准备把它换成三角钢琴。他看中了一架钢琴,要一千三百万日元,只能贷款,而对贷款人的调查预计长达半年,所以钢琴还不能马上到店。当渡边贞夫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打电话给乐器店,告知对方愿意为这一贷款担保,于是,钢琴在第二天就送到了店里。

由于渡边贞夫的频繁登台,PIT INN很快就在东京爵士圈站稳脚跟,越来越多的乐手,愿意在这里演出,而乐迷们也都知道了这间刚刚开业的爵士咖啡馆。

Elvin Jones事件

然而,这些还不够,成为传奇,必须有传奇性的事件加持。这一切,在PIT INN开业不久后,如期而至。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大牌爵士乐人开始陆续访问日本。1961年,Art Blakey & The Jazz Messengers首次访问日本;1963年,Sonny Rollins访问日本;接下来是1965年的John Coltrance;后面1969年,Miles Davis在万众瞩目下,把融合爵士带到了日本。

而在1966年11月,策演人策划了一个名为“轰动的鼓乐大战”(The Sensational Drum Battle)的演出,邀请了三位著名鼓手,分别是Art Blakey,Tony Williams,以及Elvin Jones。这种级别的乐手,演出地点一般都安排在音乐厅,只有在演出后的After Party才可能出现在类似爵士咖啡馆这种地方,象征性地玩一下。所以,本来这些事,与PIT INN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有时候,历史就是由总总巧合塑造的。

Elvin Jones

由于Art Blakey的“毒虫”名声在外,引来了日本缉毒警察的注意,Elvin Jones也被怀疑持有毒品,并被提起诉讼。由于他否认这一点,于是控辩双方开始了互相对证的法律程序,Elvin也被迫滞留在日,无法回国。无论滞留,还是法律诉讼都是一笔不小开销,为了筹集资金,Elvin决定在PIT INN驻场演出,从当年12月一直到次年1月,与各路本地乐手过招。

Elvin算是后波普时代伟大的鼓手,出道伊始就与Miles Davis以及Charles Mingus合作。五十年代末,加入了Sonny Rollins的乐队。但他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作为John Coltrane四重奏的一员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时期,Coltrane的音乐已经完全成熟,Elvin参与录制了《My Favorite Things》、《A Love Supreme》、《Om》、《Meditations》等一系列经典唱片,是Coltrane末期最重要的音乐伙伴。

虽然没有大肆宣传,但“可以近距离观看Coltrane前鼓手演奏”这一噱头,在乐迷中间口口相传。尽管门票从平时的两百五十日元一张提价到一千日元,但也无法阻挡乐迷的热情,一天的票房就高达十万日元,反算一下,只有四十个座位的空间,一下子挤入一百多人,场面之热烈可想而知。

期间,很多本土乐手都与这位正值壮年的鼓乐大师同台切磋,包括山下洋辅,武田和命等人。最终,PIT INN把所有收益都交给了Elvin。次年1月,由于证据不足,Elvin免于刑法,但依然被驱逐出境。这一事件,让刚刚开业一年多的PIT INN确定了江湖地位。

佐藤良武与Elvin Jones


不过Elvin与PIT INN的缘分并没有就此终结,由于在移民局留下了黑记录,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位鼓手都没再踏入日本国土。直到1978年,在佐藤良武的担保下,Elvin才又一次在日本演出。后来,钢琴家辛岛文雄在佐藤的介绍下,加入了Elvin的乐队Jazz  Machine,周游世界进行巡演,这对日本爵士界来说,也是一件露脸的事。1985年,Elvin在PIT INN录制了一张现场唱片,《Live At PIT INN》,算是了却了佐藤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

Elvin Jones:《Live At PIT INN》


开枝散叶

正如上文所述,PIT INN开业之时,刚好迎来了日本爵士乐自我意识渐渐醒觉,随着渡边贞夫与Elvin的加持,在很短时间内,PIT INN名声鹊起,吸引了众多乐手与乐迷。很快,佐藤就把演出分成日间部与夜间部,以便更有效的利用空间。日间部更多的是作为相对不知名乐手的练习场,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很多大名鼎鼎的乐手,都是从PIT INN日间部走出来的。在日本爵士乐最辉煌的七十年代,PIT INN有段时间甚至在日间部与夜间部之外,还设立了晨间部,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动力与氛围,让乐迷与乐手在上午就济济一堂。

1969年,整个社会弥漫着革命思潮,日本的自由爵士在长久酝酿后,迎来了爆发期。以高柳昌行与富樫雅彦为代表的这一批乐手,无论是意识,还是音乐的音响结构,与当时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爵士乐完全不同。事实上,他们就是作为既有爵士乐的对立面所存在的,所以当时这些音乐被称为“新爵士”(New Jazz)。正因如此,他们急需一个独立的表达空间,以区别他们的不同。

那时,PIT INN楼上有一间废弃的中餐馆,用来作为堆放乐器的仓库,高柳的New Direction还把这里当做过排练场。在当时PIT INN经理酒井五郎的支持下,这个空间交由日本自由爵士的吹鼓手,乐评人附岛辉人来运营。由于其主要目的在于支持上文提到的新爵士,所以这里被命名为New Jazz Hall,于1969年11月21日正式开张。

纪念New Jazz Hall的演出,这里为数不多的照片



虽然由于经营原因,New Jazz Hall只存活了不到两年,但今天这里已经被看作日本自由爵士的圣殿。除了山下洋辅还钟情于楼下的PIT INN外,几乎所有早期日本自由爵士乐手都聚集在这里,热火朝天地进行各种音乐实验,比如冲至的“与水对话”,爵士与诗的交融,Taj Mahal Travellers无休无止的即兴演奏。而这一音乐场景像一个漩涡一样,又吸引了很多新乐手加入,比如阿部薰、藤川义明、片山広明等人,都是在New Jazz Hall崭露头角。与其说,这里是一个音乐现场,不如说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由音乐人自己构筑的一个乌托邦。在没有演出时,很多乐手甚至自愿服务顾客或打扫卫生。

除了New Jazz Hall以外,几乎在同一时期,PIT INN还开了一家叫PIT INN茶室(Tea Room)的分店。关于这家分店,能找到的信息非常少,但从唱片的出版信息来看,阿部薰、近藤等则、土取利行等人都混迹于此,从人员构成来看,气场似乎是与New Jazz Hall差不多的地方。PIT INN茶室的寿命要比前者长一些,直到1974年初,才改名为SAMURAI,取消了现场演出,变成了一个单纯的爵士酒吧。直到今天,这家爵士酒吧依然矗立在新宿街头,以几千只招财猫闻名,只是数度易手,与PIT INN已经没什么联系了。从PIT INN茶室到SAMURAI的转变,还直接催生了东京另外一家传奇爵士咖啡馆。在PIT INN茶室活跃的钢琴手明田川莊之,由于没了演出场所,决定建立一个可以自己说得算的地方,于是西荻窪的“Aketa的店”就诞生了,它吸引一众气味相投的爵士乐手从新宿沿着中央线继续向西,最终诞生了“中央线爵士”。

今日的SAMURAI


1974年,虽然从鼎盛时期的三家关联店又变回了一家,但在这一年,PIT INN主店择机进行了扩建,兼并了旁边店面,把四十座的空间扩大为一百多座,撤掉座位后能容纳两百多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门乐手演出时,空间上的捉襟见肘。

走出新宿

新宿作为东京亚文化的聚集地,是年轻人的活动中心,但佐藤一直在找机会扩大影响,走出新宿,他的首选地点是港区的六本木。六本木的气质不同于新宿,这里遍布着美术馆与博物馆,各国使领馆,高档饭店,以及高档公寓,是东京外国人的聚集地。1977年8月,六本木PIT INN开业,一开始,这里的运营沿用的都是新宿本店的思路,虽然两处相隔只有几公里,但却遭遇到了强烈的水土不服,开业两个月后,濒临关门。

六本木PIT INN


事后佐藤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两地气质的差异。六本木不像新宿充满迷人的地下反叛草根气质,而是在消费主义浸染下,发展出的高阶形态。就连热门时段两地都有明显差异,活跃在新宿的听众,最关心的是最后一班地铁,而对六本来说,午夜才是高潮。对于Livehouse也是这样,在新宿人们习惯了自助服务,摩肩接踵,一边流汗一边观看演出;而在六本木,理性的场景是气氛优雅,灯光柔和,听众一边品酒,一边听着爵士名伶吟唱,西装革履的服务生随时待命。

但佐藤并不喜欢六本木这种风尚,虽然遭到了不少顾客投诉,但依然坚持自我。当然,生意也是摇摇欲坠,就当佐藤已经开始思考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关掉这里时,事情迎来转机。
六本木PIT INN

1977年10月,渡边贞夫在日本与美国爵士吉他手Lee Ritenour的Gentle Thoughts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发起人向佐藤询问,是否愿意承接Gentle Thoughts接下来的演出。佐藤只知道Lee Ritenour的名字,但欣然同意,并一如既往对演出内容没有任何要求。

Lee Ritenour


意想不到的是,两天的演出,共有一千两百多人入场,这让六本木PIT INN一下子打开局面,也让佐藤意识到,一场音乐的革命即将到来。接下来一个月,另一名融合爵士吉他手Larry Carlton的演出,又吸引了一千多名观众,这让佐藤更加笃定。从这时起,六本木PIT INN的定位就与新宿本店产生了分野,开始专注融合爵士,也包括当时正在酝酿期的City  Pop。这一时期,很多著名的音乐人都混迹与此,包括山下达郎、细野晴臣、高桥幸宏、坂本龙一、矢野显子、高中正义、松冈直也等人,可以明显看出,气质与新宿本店泾渭分明,由于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日本乐坛响当当的人物,所以六本木PIT INN也被戏称为是“日本融合音乐的殿堂”   虽然与新宿本店气场渐行渐远,但也有一些音乐人,由于其音乐光谱之广泛,在两家店面均游刃有余,比如渡边香津美、日野皓正、渡边贞夫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所在楼上就是索尼录音棚,所以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录音条件,诞生过许多经典现场专辑,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山下达郎的《IT’S A POPPIN'TIME》以及KYLYN的《KYLYN Live》,前者也是六本木PIT INN最早的一张现场唱片。

山下达郎:《IT’S A POPPIN'TIME》


不像新宿的两家短命分店,六本木PIT INN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直到2004年,才由于所在的大厦业主破产,整栋大厦出售,被迫停业。佐藤本想在六本木延续PIT INN的血脉,无奈地价飙升,今日很难在这里找到能够适合普通乐迷的空间,只能按下停止键,结束它二十七年的传奇。

除了这些东京的分店外,佐藤还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作为速度运动爱好者,除了汽车外,佐藤对滑雪也非常感兴趣,在PIT INN运营稳定后,他开始考虑如何把滑雪与爵士乐结合起来。当时,他经常去长野县的志贺高原滑雪场,于是逐个询问酒店意向,最终找到一家酒店,愿意提供场地,举办名为“Jazz in Snow”的活动。

1974年,佐藤找到渡边贞夫,向他阐明自己的想法,刚好当时渡边也想试试新的表演形式,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佐藤带着渡边的乐队,以及其他七十名客人,包了两台大巴车,浩浩荡荡开往了长野。他们白天滑雪,晚上举行爵士音乐会,最终四天三晚的活动大获成功,无论是乐手还是听众都融入其中。此后,这一活动一直延续了几年,很多音乐家都乐在其中。但由于酒店其他顾客时常对其颇有微词,另外,所处地点位于国家公园,对分贝也有一定要求,在八十年代初,这一活动被迫暂停。

日野皓正在“Jazz in Snow”

不过佐藤一直对爵士加滑雪这个想法念念不忘。1991年,他在新泻县的滑雪胜地岩原找到了一个地方,开了一家名为PIT INN的度假酒店,由于这次全部是自己操盘,舞台就设在酒店内部,所有的客人都会来看演出,所以再也不用担心噪音投诉。这里与东京本店最大不同就是乐手与乐迷都暂时远离生活羁绊,处于度假当中,整个演出都处在非常轻松的气氛下,而且也没有去赶最后一班地铁的烦恼,可以从容不迫地演到深夜。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几场演出,大部分与PIT INN相交甚笃的乐手都会受邀来到这里,比如山下洋辅、辛岛文雄、渡边香津美、日野皓正等人。通常11月到来年4月的演出称为“Jazz in Snow”系列,其他时间称为“Jazz in Green”系列。2019年,岩原PIT INN更名为COMEDOR AO,似乎脱离了PIT INN体系。

岩原PIT INN


今日PIT INN

1992年,新宿本店乔迁,从新宿三丁目迁移到新宿二丁目,直到今天依然在那里运营。另外,也许是得到了六本木PIT INN的启发,在新址旁边还建了一个PIT INN录音室,可供乐手们付费排练,也方便对现场进行录音。从网站的预约时间表来看,生意似乎不错。

位于同层的PIT INN与PIT INN录音室


另外,在2009年,近水楼台的PIT INN终于成立了厂牌,与音乐家合作,出版现场唱片。说实话,PIT INN这一步走的略晚。笔者一直认为,对于爵士乐来说,最好的出版厂牌应该以现场经营者为主,而不是唱片公司,因为爵士乐的最高奥义就现场。虽然PIT INN成立了厂牌,但从出版目录来看,似乎比较佛系,按照自己的节奏不徐不疾地出版着唱片。在黑胶全面复兴的今天,依然只有CD介质。

虽然,PIT INN已经经过了五十多年历史,从一个爵士现场的角度来看,算是活化石级别。但它并不墨守成规,依然在不停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时代。

最近,PIT INN开始迎接新媒体的怀抱,开展了一项名为Net Jazz Streaming的业务,只需每月付上一千一百日元,就可以享受最近大部分的演出实况,特别的是,所有演出在线上只保留三十天。一方面这让演出者与现场又多了一项收入来源,另外也让远在天边的爵士爱好者感受到环球同此凉热。
板桥文夫在PIT INN


从PIT INN的历史来看,在最一开始,谁也料想不到它会是最终屹立不倒的那一个。不了解爵士乐的老板,只能容纳四十个座位逼仄的空间,位于新宿后街偏僻的选址,怎么看,都是年轻人一时兴起的玩票儿。而最终成就它今日的地位,抛开机缘巧合外,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这里最关键因素,就是主理人佐藤良武。

首先就是他灵活应变的管理能力。在PIT INN成立伊始,目标并不是爵士现场,在意识到汽车俱乐部不可行之时,他迅速根据形势调整经营策略,成为了爵士乐现场。六本木PIT INN经营之时也是如此,在传统爵士无法适应当地风土后,及时调整为以电气化爵士为主。但这所有的调整,并非毫无底线,佐藤一直坚守着服务乐迷服务乐手的理念,这也让PIT INN保持着自己的调性。

虽然佐藤自称不懂爵士乐,但他并未像那些商人一样,唯利是图。而是以谦卑的态度,尊重音乐,尊重艺术家。在众多爵士大咖的回忆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在PIT INN可以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完全不用担心票房或者对乐器的损害,而且对于新人的选择,佐藤也尊重艺术家的意见。所以,这些乐手都把PIT INN当作是最后的避难所。

另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他还尽力帮助乐手。比如上文提及的Elvin Jones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另外像森山威男离开山下洋辅三重奏,也是在佐藤的帮助下重返舞台。还有,在很多乐手留洋时,PIT INN都会组织欢送演出,并把演出收入作为红包资助乐手。这些总总,让乐手与场地的情感连接更加紧密。

吉田达也在PIT INN


PIT  INN作为记录了日本爵士乐(不是日本的爵士乐)发展全过程的恐龙级现场,已经走过了五十七年,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PIT INN,日本爵士乐会是另外一种样貌。今日,这里每天依然生机勃勃,日间部与夜间部排得满满日程表告诉我们,日本爵士乐依然在路上。

观演小贴士

2019年中,笔者在东京游玩之际,前往PIT INN看了一场演出。转年,疫情降临,再未踏出国门。回想当年,恍若隔世。那是我第一次在日本小场地观演,与国内体验略有不同,在此记下,一为备忘,若国门再开,也给前去观演者一些参考。

首先,PIT INN大概会提前两个月把演出日程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http://pit-inn.com),信息非常详尽,包括演出阵容,时间,票价等,但与国内不同,并不支持网上购票。想看演出需要打电话,或发邮件预约。对于国内的朋友来说,打电话无论从语言还是长话费用来看,都不是首选。实际上邮件也非常方便,直接在网上就可以发送信息,留下自己的邮箱、姓名(可以是昵称)、人数、场次。无论预定成功与否,PIT INN都会给你回复,如果没收到,可以再次确认。

预定确认邮件

如果确认成功,确认邮件中会附带一个预售序号(我当时预定时并没有),以及观演注意事项,这时并不需要提前付款。如果你问如果演出当天放鸽子会怎么办,这套系统大抵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偶尔放鸽子,也许没什么,但如果某类人群鸽率太高,场次方势必会推出一些应对措施。

至此,演出前的事情就结束了。

每场演出都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开门时间,一个是开场时间,一般相差半小时。预定成功后,演出当天你需要在开门时间之前抵达,如果是热门场次,你会发现门口已经排起长龙,另外还有一些人悠闲地坐在周围。这时,你无须紧张,也无需站在队尾。对于提前预定者,PIT INN会在开门时按照预定序号(我当时是按照预定时留的名字)一一确定预定者到场,并按顺序入场。而未预定者需要等待所有预定者入场后再排队进场。

PIT INN门口


确认入场后,还有几件事要做:第一,在一进门的柜台交钱,现金刷卡均可;第二,一般门票都附一杯软饮,去吧台告知你想要的饮料(咖啡、茶、可乐、果汁、干姜水等),还会付赠一个纸杯垫;第三就是挑选你的座位,按照预定顺序,先到先挑,没有抢座,没有占座。目测一下,大约有大几十个座位,热门场无预定者,只能坐在边坐,或站在后面。

PIT INN的演出


接下来,就是尽情投入,观看演出。一般来说,日本场地不许摄影摄像,不许录音,入乡随俗,是一个乐迷必要的自我修养。

希望疫早日结束,能够再次纵横五洲,四海观演。


斗量日爵系列(月度更新):
隐秘的角落,坂本龙一的爵士碎片
松风鉱一,在地上与地下之间
中央线爵士,为了撕掉标签的标签
压缩人生,日野皓正的早期岁月
泰姬玛哈旅行团,生生活在别处
一九七三,灵感与力量
丰住芳三郎,纵横七海(下)
丰住芳三郎,纵横七海(上)
沖至,从东洋到西洋
幻野祭,当音乐遭遇历史(下)
幻野祭,当音乐遭遇历史(上)
一蓑烟雨任平生,高柳昌行的最后十年(1982-1991)
富樫雅彦,追寻东方爵士之路(下)
富樫雅彦,追寻东方爵士之路(上)
内田修,超级乐迷修炼指南
片山広明,惟有饮者留其名(下)
片山広明,惟有饮者留其名(上)
憧憬狂放:高柳昌行访谈录(下)
憧憬狂放:高柳昌行访谈录(中)
憧憬狂放:高柳昌行访谈录(上)
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下)
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上)
山下洋辅Trio初发声,<DANCING 古事记>的古事记
“生活向上委员会”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