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巨头的碳普惠应用与绿色消费机遇

研究院团队整理 长三角ESG与零碳研究院 2023-08-23



结合《ESG理论与实务》的发布,自2021年12月起,长三角ESG与零碳研究院携手我们的合作伙伴,推出了关于ESG和碳中和主题的多次公开讲座。本次推送是讲座《互联网巨头的碳普惠应用与绿色消费机遇》的内容分享和回顾。



01

碳普惠的基本原理


碳普惠的基本原理是借助项目及场景设计,将小型项目、社区家庭与个人的减排行动量化、记录,该减排量可以作为碳普惠体系中的价值兑换符号,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业奖励等消纳渠道实现其价值。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体系不同,碳普惠体系重点关注核算边界外的中小型减排项目与场景,更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


按体系覆盖范围划分,碳普惠体系可以分为企业碳普惠与地区碳普惠:
企业碳普惠是在企业私域内建立的一套用户绿色行为以及忠诚度培养机制,主要目的在于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提升用户粘性。在企业碳普惠机制下,用户获取的积分本质上是企业负债,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消纳向用户方法的积分。
地区碳普惠是在地区公域内建立的一套企业与公众的碳减排账户及碳减排行为激励体系,主要目的在于奖励积极参与减排的企业及公众,并提升地区的碳减排管理水平。在地区碳普惠机制下,公众获取的积分本质上是经政府主管部门认证的碳资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提供减排场景的企业无需为碳积分的消纳支付费用,且能够获取减排量分成,通过碳交易变现。

在地区碳普惠体系正式上线后,企业可将内部碳普惠场景,在地区碳普惠体系下进行方法学备案、场景备案以及减排量签发,打通企业碳普惠与地区碳普惠,并通过地区碳普惠实现收益。


02

阿里巴巴的碳普惠应用


近年来,碳中和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在制定综合战略及ESG管理体系中重要的议题,中国国内排名《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1》前十的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启碳中和赛道布局,并发布其碳中和行动规划。其中阿里巴巴阿里碳中和战略的一个亮点是其独享的“范围3+”,包括的方面直指阿里集团的几个核心产品

  • 绿色消费:提高绿色认证产品的供给——优化淘宝等平台
  • 发展闲置经济——增强转转、闲鱼App的地位
  • 低碳企业运营——能耗宝、碳眼的市场覆盖率
  • 绿色物流+回收——加强菜鸟物流市场品牌影响力
  • 绿色出行——高德地图的算法与交通碳积分的强绑定、哈啰单车等


阿里巴巴“范围3+”的目的一是对其核心产品的加力推广及持续赋能,其次是通过核心产品,加强阿里巴巴在企业级碳普惠、碳数据方面的布局与积累:

第一当阿里集团通过减排场景获得足够的企业级碳普惠减排量后,这些减排量可以成为一种碳资产,可以为潜在传统高排放企业做减排进行服务。
第二阿里集团的企业级碳普惠会可以演化为相关权益,为其战略伙伴进行权益性导流。对于用户来说,其低碳行为而收获的碳积分,往往不会以个人减排量的形式给予给客户,因为单个客户的减排量有限,分散化的直接减排量对于单个客户来说意义不大(单个客户一年通过减排或其他低碳行为也许只有不到1吨的减排量,而当今1吨的CCER市场价为60-80元不等)。

所以企业对与客户的个人减排量通常以碳积分或者相关优惠性权益来体现,而其平台用户所产生的减排量则由平台统一拥有和管理。碳普惠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流量价值远高于其减排量价值,因为阿里集团的用户基数较大,其用户积累的企业级低碳减排量也会较多。因此对于这些减排量的消纳,会继续向阿里旗下或相关战略合作方的碳减排进行传递。这种传递可以以两种形式体现:

第一是其战略合作方通过购买阿里的碳普惠减排量实现某种程度的碳减排通过阿里的企业碳普惠减排量,其相关合作企业可以快速地购买和中和其本身在某些范围内的碳排放。这种购买会相对于市场上传统的CCER或林业碳汇更加便宜与便捷。其PR影响力也是可以作为购买方重点宣传的方面之一。
第二是通过与阿里集团的系统链接,成为拥有碳积分的原阿里用户的权益消纳方(例如如果星巴克与阿里的碳普惠系统打通,在阿里平台下,拥有碳减排积分的用户可以享受到星巴克的相应优惠权益,从而通过权益导流与积分消纳,带活合作企业)。而阿里集团通过其碳积分消纳接口的发放,可以又一次地对行业进行掌控,快速为战略合作方导流,为竞争对手带来更大流量压力,继续保持其在互联网行业的战略高地。

因此,阿里集团的“范围3+”实际上是阿里集团利用其现有的核心产品,通过企业碳普惠,一举两得地实现“企业碳资产主导权”以及“碳普惠积分流量主导权”的又一次行业布局所以在当前各大企业逐渐推出其企业层面的碳普惠平台时,阿里的“范围3+”可以理解为其打赢“全国C端碳普惠流量资源”的“跑马圈地”的野心。而“范围3+”能否带来实际上的“节能降碳”核心技术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有待商榷。



03

公民低碳行为团标解读及趋势分析


2022年5月5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编的《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以下简称“团标”)正式发布。团标篇幅相对较短,推荐了涉及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7大类别的40项绿色低碳行为,就基本的减排评估程序、减排量量化公式以及公民绿色行为分类进行了规定。

目前团标中尚未明确标明各项绿色行为的具体减排因子,一是由于当前的绿色行为的分类标准由各大互联网巨头以及相关碳管理咨询公司所定义,因此该绿色行为标准在具备通用性的同时也具备极大的内部性;二是绿色行为的排放因子由各大互联网巨头花费一定资金所获得,具备一定的成本以及行业效应。

结合团标的发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碳中和消费必将是下一个快速发展的“风口”。团标中的“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均与碳中和消费相关。消费驱动型经济之下,我国消费占GDP经济比重超过50% 。“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最终都会落实到消费领域,而消费者在商品的购买、处理以及使用会越来重视绿色与生态。

因此绿色消费必将成为未来的主趋势 ,所以研究“碳中和”必然离不开消费领域 。而衣食住行均有广阔“碳中和”空间。在“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人们越来越推崇环保、低碳、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逐渐成为生活新风尚。


对于碳普惠体系而言,《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是对于消费端行为碳减排场景、减排标准、减排量量化的重要探索路径,为未来建立全国碳普惠自愿减碳体系提供启发和参考。而互联网行业的头部企业对于碳普惠多元化运作模式的探索,也可以进一步激发民众参与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热情,从消费端促进经济脱碳,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往期ESG专题讲座总结

(点击文章链接了解更多)

上市公司ESG治理与管理

企业供应链的ESG风险管理(上)

企业供应链的ESG风险管理(下)

ESG在投资中的价值实现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如何在ESG工作中发挥效力

ESG监管政策发展对EHS合规管理的影响


往期能源与碳管理专题系列讲座总结

(点击文章链接了解更多)

中国碳市场现状与挑战

2022年重点碳法规政策及其影响解读

碳抵消机制及CCER开发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分析及展望

能源转型展望与净零排放路径


为帮助更多的企业及时了解碳政策法规变化与要求,研究院联合金茂所开发了碳法规政策服务,涵盖法规、案例的收集、解读及互动交流,点击查看“您有一份2022年度碳法规服务产品待查收”,欢迎联络沟通服务需求。





关于长三角ESG和零碳研究院:

本研究院致力于开展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等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研究与咨询等工作;通过智库研究,举办论坛会议,提供咨询服务,协助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产学研协同合作交流平台, 全面助力建设生态绿色长三角以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