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的元宇宙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人类会是多元宇宙的节点-东京大学教授稻见昌彦|「共同虚拟」远景TALK

共同虚拟 共同虚拟 2022-07-31
原文标题:

《東大 稻見昌彦教授が予見、「マルチメタバース時代が到来」の “圧倒的”説得力》

原文刊发于《Business+IT》网站

原文策划:林   裕人

原文作者:漆原次郎

摄影作者:滨谷幸江


元宇宙的居民是“人”。但由于目前元宇宙还多处于一种概念阶段,它的样貌实态还比较模糊,元宇宙能够为人的发展带来什么,人与元宇宙之间该如何互动,元宇宙的未来是一元还是多元,目前并未清晰。
 
日前,日本Business+IT网站刊发了对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身体信息学教授稻见昌彦的采访。稻见昌彦教授结合自己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人类增强工学”,描绘了自己心中元宇宙的样貌:“元宇宙能够飞跃性地激发人类的能力。在元宇宙的环境中,人人都能发挥能力,来往于多个元宇宙之间,人类就是这当中的一个个节点。”
 
共同虚拟对这篇报道进行了编译。编译分为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呈现。上篇围绕“从人类增强工学看到的元宇宙观”展开;下篇围绕“元宇宙与人类的身体关系”展开。
 
本文旨在用于学术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
 
东京大学校长特任助理,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身体信息学教授   稻见昌彦


 稻见昌彦教授简介:
 
东京大学校长特任助理,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身体信息学教授。
 
199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担任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后,2008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媒体设计研究院教授。2015年担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信息科学系研究科教授。2016年以来担任现职。
 
稻见昌彦主要观点:
 
● 元宇宙是个能激发人类能力的环境,元宇宙本质上是一种包容性的元媒体。

● 元宇宙作为一种“环境”的工具,就可以设置任何条件,增强人类的能力。

● 未来的元宇宙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就像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一样,有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就必然会创造出一种对应的世界。

● 我们要在多个世界,包括物理世界和各个元宇宙世界,找到能够利用互惠关系,承担连接世界责任的“交互型元宇宙人才”。
 
 
 

上篇:

从人类增强工学看到的元宇宙观

 
  Q   您的元宇宙观是“增强人类能力”,请具体介绍下。
 
A:为了实现人类遵从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提高人类能力的“人类增强”课题。对“人类增强”课题感兴趣,源于我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看到在空中飞翔的“火箭人”。当时上初一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类的能力是可以增强的。”
 
5年后,在1989年前后,我接触到了元宇宙相关的产物。海外开发出VR(虚拟现实)的起源系统,我和朋友对此很感兴趣,激动地调查起来。
 
我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最终总结出了人类和元宇宙关系的两大意义。第一,“元宇宙是个能激发人类能力的环境”。第二,“元宇宙本质上是一种包容性的元媒体”。
 
所谓“元宇宙是个能激发人类能力的环境”,是因为元宇宙并不是一个“身体”的工具,而是一个“环境”的工具。虽说是虚拟的,但元宇宙能够改变物理规律、时空等。
 
原本,大家倾向于认为,人类的能力只存在于“身体”,即与大脑、身体相关联的部分。这种想法并不全面。人的能力,可以存在于自身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里。
 
例如,有人说:“我不擅长打篮球,但我擅长棒球。”这样说是因为,即使“身体”条件相同,但是“环境”条件不同。与篮球相关的“空间”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棒球相关的“空间”里就能发挥出来。
 
由此,元宇宙作为一种“环境”的工具,就可以设置任何条件,增强人类的能力。

元宇宙除了增强能力,还能像游戏一样,制定规则制度。
 
至今为止,大家对“人类”的理解还停留在“人”的层面。但是我更关注“空间”的层面,即人和能力的本质所在的地方。人和环境的关系,也就是在“空间”中,人类更应该被称之为“空间人”。
 
另一方面,说“元宇宙本质上是一种包容性的元媒体”,是因为元宇宙包含了各种人类使用过的各种媒体。
 
把元宇宙想象成《哆啦A梦》里的“如果电话亭”(もしもボックス),你可能更容易理解。假如你拥有了“如果电话亭”,“时光机”和“任意门”能实现的事情也都能实现。
 
正如“如果电话亭”包含了所有哆啦A梦道具的功能,元宇宙也包含了报纸、广播、YouTube等现有媒体的功能。
 
稻见研究室正在与开发、运营元宇宙平台的群体建立的“元宇宙研究所”开展合作关系。这个研究所的最终目标是:“将人类从资质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类潜能。”稻见教授认为,元宇宙能给人的身体带来瞬间移动感觉,“实现一种‘无处不在’的感觉。”
 
 
  Q  您认为有前景的是“多元元宇宙”而非“元宇宙”,根据是什么?
 
A:与元宇宙相似的概念,早在1984年,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中就已经描绘了“赛博空间”。
 
元宇宙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Facebook(现名Meta)建立了一个名为“Oculus Quest(现名Meta Quest)”的基础设施,并主张创建一个新的经济圈。
 
但是,在我的设想中,会出现一些与Meta所设想的未来世界不同的东西。
 
其区别在于,未来世界会是“元宇宙”还是“多元元宇宙”。也就是说,我强调的是,与物理世界相反,未来的元宇宙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就像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一样,有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就必然会创造出一种对应的世界。
 
在物理世界之外,将会出现“元宇宙1”“元宇宙2”“元宇宙3”等多元元宇宙,就像电视有多个频道一样。
 
例如,地震发生后,想知道受灾情况和基础设施信息时可以收看“NHK综合”(NHK综合频道,编者注)。但是,光看这个频道也很无聊,所以有时候也会看看其他民放频道,感兴趣的人还会看看海外频道。同样,人们不仅可以在物理世界来回走动,还可以往来于各个不同价值观的“元宇宙1”、“2”、“3”......
 
这样想来,每一个人,都是连接这些多元世界的节点。人们常说社会具有多样性,其实个人当中也有多样性。具备这种多样性,个人就能一一对应物理世界和多元元宇宙的多个世界了。
 
比如说,我有“大学教授”这个标签,也有“肉食爱好者”、“业余潜水爱好者”的标签。
 
有时我在特定标签的世界里,有时又在另一个标签的世界里,就像平野启一郎(日本小说家、文艺评论家、音乐人,编者注)说的“个人当中的分身”一样,这些“分身”在各自的世界中活跃着。
 
这样一来,个人就成了连接各个世界的节点。而且,在元宇宙中,自己不在某个世界时,也能让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分身待在那里,并且完成这个世界的任务。
 
 
  Q  多元元宇宙间会形成怎样的关系?要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A:多元元宇宙的各个世界,并不仅仅是由个人连接的停滞的世界。未来,某个世界和别的世界会自动或者半自动地创造出一种能够维持“互惠关系”的状态。
 
加拿大工学家史蒂夫曼等人提出了“协调现实”的概念。最初,这一概念是指在移动计算领域中,对人类识别的视觉信息,用计算机来进行增删。
 
如果将其应用到多元元宇宙中,比如即使“元宇宙1”和“2”的价值观与方向性不同,“1”的作用也只会使“2”受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技术进行协调,就能够实现互惠关系。
 
最近,德国研究者们开发了“多人驱动”的机制。
 
在体验VR钓鱼的人,想要钓鱼的时候,钓鱼的作用力,被传递给体验VR放风筝的人,并且能拉动风筝线。一根线连接了两个世界,并且相互作用着。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是它能表明,即使在不同的世界中,也有通过计算机介入创造互惠关系的可能性。
 
虽说可以这样自觉、自动地协调多元元宇宙,但是负责这种活动的人才也非常重要。我们要在多个世界,包括物理世界和各个元宇宙世界,找到能够利用互惠关系,承担连接世界责任的“交互型元宇宙人才”。在大学里,不仅要培养物理学、生物学人才,培养能够研习元宇宙的交互型元宇宙人才也很重要。
 

   Q  您主张多元元宇宙会减少人类的不幸,原因是什么? 
 
A:如果创建了多个元宇宙,可能会在这里产生一些新的争端。但是,对人类而言,“居住空间多个化”能或多或少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
 
在物理世界中,总会有人觉得:“别人都能做到的事,我却做不到,有种脱离群体的感觉。”他们可以在某个元宇宙中,摆脱这样的困扰。
 
即使在某个元宇宙中失败了,在另一个元宇宙也能重新开始。我认为,能够选择、寻找并搬到自己想要生存的地方,会减轻不幸的程度。
 
 

下篇:
元宇宙与人类的身体关系
 
  Q  有声音指元宇宙对人类而言,有些部分亲和性比较低,比如元宇宙里似乎很难感受到五感。您怎么看?
 
A身体有自己的物理属性。因此即使元宇宙普及,人类的行动变得数字化,但与处于物理世界中的身体相关的“医疗”也不会消失,“饮食”也是必要的。
 
不谈生理现象,即使单看人类的“感觉”,也很难用数字化去再现味觉和嗅觉。即使视觉等能用RGB显示器(RGB色彩模式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编者注)来进行数字化表现,味觉和嗅觉现在仍然很难。
 
为什么难,是因为感受器太多了。例如,触觉是由默克尔、帕奇尼、鲁菲尼氏等感受器和温度等几种要素来决定。因此,虚拟现实中也可以考虑应用这些组合,但还在研究中。
 
但是,关于味觉,据说有数十个相关的要素,嗅觉更是达到数百种。把这些要素全部独立地用电刺激来表现组合是不容易的。
 
但是,“表现特定的气味”已经从1960年代开始尝试了。在电影界,也出现了能感受到香味的“4DX”这样的放映系统。
 
我想如果用头戴显示器(HMD)与视觉和听觉等组合的话,也能感受到在泰国素万纳普机场下飞机时的异国香味,闻到在战斗游戏中机械油的气味等。
 
关于食物也是一样,让物理的食物被感知成其他味道的“信息调味料”那样的技术正在被研究。东京大学的鸣海拓志老师正在开发一种“元曲奇”,通过使用HMD,可以让奶油曲奇被感受出巧克力味。奈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大学的研究生中野萌士正在进行“用VR来体验恐龙的肉食”的研究。另外,明治大学的宫下芳明老师正挑战着通过混合“电刺激和基本味”来再现味觉的课题。
 
话虽如此,要达到完全再现五感的饮食体验的程度仍相当困难。
 
 
  Q  在元宇宙里生活,一些生理问题会令人在意。比如该如何上厕所?
 
A:我的思考是,在元宇宙逗留期间,不用回物理世界来解决“方便”这件事,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吧。
 
有一个概念叫“virtualized reality”(虚拟现实)。把物理世界中的某个物体直接放入元宇宙,或者冠上别的物体来表现。
 
比如说,把放在房间地板上的电线,在HDM中表现成蛇躺着,提醒不要被其绊倒。为了将物理世界的物体转换为匹配元宇宙世界观的东西,可以期待被称为“生成式对抗网络”(GAN:Genera 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AI技术等。
 
不过确实,既然人类有生理现象,物理世界中的物理厕所就是必要的,处于元宇宙的人必须移动到那个厕所地点。
 
但是,在虚拟现实中,用与元宇宙相匹配的设计来表现厕所,今后或可以实现在不损害元宇宙世界观的情况下去解决“方便”这件事吧。
 
 
  Q  目前有些企业正在研究“不移动身体就能进入虚拟现实”的技术,请您介绍下相关情况。
 
A:在名为《刀剑神域》的动画/轻小说作品中,有将机器直接连接到人脑中,给予五官以信息的刺激,使之进入世界的“全息RPG”的设定,(现在行业的研究)和这个类似。
 
在信息处理推进机构(IPA)(日本一独立行政法人、编者注)的一个IT人才发掘和培养的项目中,学生们创立了一家名为Diver-X的企业,正在研究有关“适用于睡眠时使用的VR系统的开发”,法政大学的望月典树等人正在研究“Motion-Less VR”这一几乎不用活动身体就能在VR空间活动的相关课题。
 
《刀剑神域》里那样技术的实现,虽然目前的状况是还没有多少推进,但是在“雷姆睡眠”时,“一边做梦一边身体肌肉会逐渐松弛下来”这一名为“筋脱力”的机制原理,或许能成为研究线索。
 
本研究室的工作人员登岛健太先生,正在看护设施等(向住院人士)提供VR旅行体验这样的工作。据说观察到了“(患者)体验后开始变得积极起来,怀着热情致力于康复训练”等情况,护理设施和VR的契合度意外地好。
 
痴呆症从家庭转移到设施的话,有时症状会进一步恶化。因为在家中获得的“身体性”,也就是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性会失去。
 
因此,如果能用VR等为看护设施利用者创造家庭环境或故乡的景象,就能让他们得到在家时的生活实感,也容易想起以前看到的风景。我想在自己晚年后也能获得这样的体验。
 

  Q  有人认为,随着元宇宙普及,大家会变得不想活动身体了。
 
A:我不认为会这样。
 
在产业革命之前,对人类来说身体才是资本,体力劳动是理所当然的。那个时候的运动是有产阶级的娱乐、祭神、武艺。
 
之后,机器(取代人)劳动后,人类为了寻求活动身体,而举办了近代奥运会等现代体育活动。现代则发生了信息革命,使用头脑的电子体育和比赛编程等登场了。
 
我提倡的“超人运动”,也处于人类想把活动大脑和身体作为一种娱乐的潮流中。
 
迎来元宇宙的时代是理所当然的,人类一定会以“很好地活用它”这一种形式,创造出作为娱乐的身体运动。
 
即使那些“为了健康想活动身体”却没能拿出行动的人,也可以考虑和元宇宙组合,一边享受(元宇宙)一边活动身体。去高尔夫球场的话要花半天左右,但是空闲时间可以在元宇宙里只玩15分钟吧。另外,残疾人如果能在元宇宙的话,也可以以和健康人一样的感觉来进行活动。

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在现实中发生了。2020年在疫情中,法国举办了一场虚拟自行车赛。
 
室内自行车和模拟设备等组合在一起,通过在上坡路上提高阻力等,再现了骑自行车的感觉。

通过运用技术,也实现了本质上与在现实世界没什么区别的观赛体验。如果是元宇宙,也可以设定为“现实世界中人类在骑自行车,元宇宙中的虚拟分身在游泳或在进行着其他比赛”。
 
本来,人类就是想要“活动身体”的。因此,必要的身体运动一旦被技术代替的话就会升华为娱乐,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我认为即使迎来了元宇宙的时代,人类会发现新的身体运动。
 


 点击关键词,了解更多案例

数字人“竞技”百万身价虚拟人 柳夜熙  | 聆秋Rozy | 日本的“虚拟人” |小K直播姬 | Ziva Dynamics 小度 | 韩国的“虚拟人”Fable |《Virtuoso》 Airmeet | Candy Digital  | 虚拟时尚 | VR剧本杀 | Rec Room 《堡垒之夜》 | AltaReality |nDreams | 《节奏光剑》《遗忘工程师》Syn City | Vertigo Games | LayaBox | 《Pokémon GO》|《黑客帝国觉醒》| Cocos | Facebook | 软银 | 腾讯 | Hikky世悦星承|次世文化 | avatar | LG U+ | Roblox | 索尼 VTuber | 动图宇宙 | 体育游戏 | 3D虚拟社交 | 本土游戏UGC | 英伟达 | Unity | Inworld AI | Synthesia|Soul Machines | 《The Sandbox》车站商业综合体Burlingame Studio | Quintar |Liv育碧Scalar 迪士尼星战主题酒店腾讯云 | 《Zenith:The Last City》派拉蒙 |  《Play Together》 |  AIGC | DEFY | Aquiris |  QuestoWorld 超次元 | Epic | 元宇宙时装周 | Adobe“元宇宙”  Twitch | The Fabricant | topia Playable Worlds“云原生” | 王国成教授 “十五少女”  |  日本市场  | 聂辉华教授 全球芯片 | Hour One | tenshab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