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司法行政

其他

重磅!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条例,在前海诞生

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又一重大举措落地!日前,《深圳经济特区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1月2日公布。据悉,《条例》是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立法,是前海投资者权益保护体系的顶层设计,条例对接国际高标准的投资经贸规则,率先落实国务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部署,通过运用特区立法权在投资便利、权益保障、优化监督、法治保障等方面制定创新性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权益保护体系,增强国内外企业投资前海的信心,对打造前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条例》将于2023年12月1日实施。在前海先行先试开展投资者保护专项立法前海自成立以来就承担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粤港澳合作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使命,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赋予前海“一平台一枢纽”的战略定位,要求前海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明确提出“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研究制定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健全外资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开展前海投资者保护专项立法,将有利于推动前海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为前海在新的起点实现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提供法治保障。此次在前海先行先试开展投资者保护专项立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前海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工作制度机制,提升投资者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需要。近年来,前海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在投资促进、企业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条例,将前海行之有效的投资者保护工作经验做法予以固化,并着眼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更多创新举措,有助于提升前海营商环境软实力,增强投资者的投资安全感和信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42条创新制度“护航”前海高质量发展《条例》紧扣《前海方案》要求,着眼于不重复上位法规定、突出前海投资者保护的特定化需求、推动前海投资者保护制度创新的思路,在加强投资引导和促进、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提升监督管理效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等方面作出规定,着力提高前海投资者保护工作水平。《条例》分为六章,包括总则、投资便利、权益保障、监督管理、法治环境和附则,共四十二条,其中,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依法保障投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等方面亮点凸出。《条例》积极与全球投资规则接轨,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及世界银行《宜商环境》(BEE)中关于投资者保护的相关规定。根据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的新要求,规定了外国投资者资金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为前海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等。同时,对标国际标准,前海管理局应每年定期评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情况、满意度测评情况、企业负担监测情况、投资环境改善情况等。为了助推前海打造更加宽松便捷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在前海落户和发展,《条例》在简化许可经营审批、完善投资政策指引、优化涉企政务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功能、促进跨境贸易数据联通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条例》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投诉举报处理等问题进行细化规定。比如,在备受关注的投诉处理方面,将布局建设投资权益保护站点,收集投资权益保护问题诉求,协调解决企业投资经营问题;建立涉及投资的投诉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作和信息交流,协调处理跨部门或者有重大影响的投诉事项。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提高投资吸引力、增强市场主体投资信心的关键要素。为了助推前海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条例》在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民商事纠纷化解机制、强化争议解决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法院完善审判规则均作出规定。前海将继续积极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支持境内和境外律师事务所在前海合作区开展联营,培育发展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法律服务。同时,健全民商事纠纷化解机制。鼓励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参与民商事纠纷化解工作;建设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平台,促进国际商事争议高效便捷化解。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记者
2023年11月5日
其他

加强中小律师事务所党的建设 推动广东律师行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7月31日,省律师行业党委召开全省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研究部署推进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出席会议作讲话。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律师行业党委书记林楚明参加会议,省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金世章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中小律师事务所是律师行业的主体力量,全面加强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是推动新时代律师行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律师行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的重要举措。全省律师行业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和落实司法部党组对广大律师提出的“五点希望”,按照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表彰会和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推进会的部署要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引领、抓重点、抓创新、抓保障,持续推动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提升全省律师行业党建整体效能。会议强调,要强化中小律师事务所律师队伍政治引领,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过硬党建工作确保律师行业发展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突出靶向发力,补齐短板弱项,抓严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规范化建设,坚持推进党组织参与律所决策管理;抓实联合党支部建设,推动工作联干、制度联建、队伍联管、服务联抓;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整体效能。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指导,强化有效帮带,强化工作保障,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推动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会议要求,要充分发挥党员律师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服务大局,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引导带动广大律师发挥专业优势,更加主动服务“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增强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助力广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聚焦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服务“百千万工程”、海洋强省建设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十百千万惠民生”实践活动,引导带动广大律师不断提升服务为民水平,用心用情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助力矛盾纠纷化解,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彰显人民律师本色。要加强律师人才培养,引导带动广大律师积极投身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进一步探索律师行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会议通报表扬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获评党建工作示范化律师事务所党组织。7个市、区及中小律所代表作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汇报。省委两新工委,省律师行业党委,各地市以上市司法局、律师行业党委(党总支)、律师协会、行业党办相关负责同志,部分律师事务所党组织书记代表等参加会议。来源丨广东省司法厅花了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101项行政职权事项“下放”深圳前海

7月25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市(区)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施的决定》将于2023年8月26日起正式施行,届时包括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建设、投资管理、法治建设等领域101项行政职权事项可在前海办理。2021年9月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同时要求加大行政审批、科技创新、规划管理、综合监管等方面的放权力度,为前海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决定此次主要授权的包括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建设、投资管理、法治建设等领域行政职权事项101项,涉及市(区)政府、市(区)发展改革委(局)、市司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区)住房建设局等管理权限,其中行政许可23项、公共服务19项、行政裁决1项、行政确认3项、其他行政权力55项。从事项分类来看,投资领域5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事项;规划建设领域62项,包括建设用地、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以及商品房预售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事项;城市更新领域21项,包括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审查、项目建设用地的批准、历史用地处置等事项;海洋发展领域和法治建设方面各5项,包括海域使用政策咨询、海洋产业扶持计划和律师事务所及分所设立、变更、注销许可等事项;其他领域3项,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引进、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等事项。决定授权前海管理局在前海合作区(不含宝安中心区,宝安中心区的四至范围为东至宝安大道、南至南山宝安区界、西至海岸线、北至新安六路)范围内实施,深圳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南山区、宝安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再实施相同的事项,但已受理的仍可继续完成办理。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广州南沙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揭牌

7月20日,“深化法律规则衔接
2023年7月23日
其他

广东12名“1+1”法援志愿者律师即将“出征”

7月21日,广东省2023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欢送会在省司法厅举行。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建主持欢送会。今年是“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开展的第十五年。经遴选,广东省共有12名律师参加2023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实施以来,广东先后向中西部地区派出121名、230人次“1+1”志愿者律师,走在全国前列。陈旭东寄语志愿者律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律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响应和落实司法部党组对广大律师提出的“五点希望”,努力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要践行为民宗旨,把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当地法治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法律服务专业能力,因地制宜改进工作方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要严守工作纪律,讲究方法、克服困难、注重沟通、争取支持,尽快适应当地环境,转变角色,协同高效完成法律服务工作任务。陈旭东强调,要加强对“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和律师志愿者感人事迹的宣传,讲好法援律师故事,弘扬公益精神,续写法援精彩故事新篇章。省司法厅、省法律援助局、省律师协会、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省律师行业党委、各地级以上市司法局和各地律师协会要做好服务保障相关工作,多关心律师志愿者,努力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对圆满完成任务的志愿律师要充分激励、提供平台。杨萍、李晟睿等两位律师作为往届志愿者律师代表分享了工作经验。黄乐声、李梓宾等两位律师作为入选2023年志愿者律师代表作表态发言。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省司法厅机关相关处室、部分地级以上市司法局、省律协、省法援基金会相关同志,2022年度“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代表等参加欢送会。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广东省司法厅:积极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 助力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广东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围绕法治保障“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推动加快涉外法治工作布局,搭建法治交流合作平台,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助力广东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健全涉外法治制度机制筑牢广东开放之基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经济大省、第一外贸大省,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2022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8.31万亿元,规模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0万户,数量全国第一。我国地方企业对外投资939.2亿美元,其中,广东位列地方对外投资全国第一。法治乃规则之治,扩大制度型开放对广东涉外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司法厅推动强化涉外制度供给,不断健全完善涉外法治工作制度机制,助力筑牢广东开放之基。2022年,广东出台全国首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着力在知识产权、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技术合作、外商投诉等方面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让外资企业能够放心安心在广东投资发展。省司法厅以努力夯实打牢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根基为抓手,坚持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助推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加快推进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条例、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等立法进程,充分运用政策资源和制度优势,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等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条例和涉侨等地方立法项目……一个个涉外地方法规政策,让外资企业在广东扎根发展的信心更强。新时代十年,广东实际使用外资资金规模翻番,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占比翻番,从2012年的20%提升至2022年的41%。省司法厅还提请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建立省委依法治省办牵头的涉外法律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出台《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广东省实行合伙联营的试行办法》等多个办法,创新合作模式,在全国创先建立粤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制度;联合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加强律师服务支持“五外联动”的行动方案》,联合省法院印发《广东自贸区跨境商事纠纷调解规则》。推动法律服务“软联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法治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广东省司法厅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

根据《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适用“新人新办法”专业学历条件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应获得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毕业学历和学位或者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毕业学历和学位。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广东晒出自贸区八周年成绩单!固定资产投资破万亿元

今年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十周年,也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八周年。6月7日下午,广东省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八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史成雷摄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介绍,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新设企业超过26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近500亿美元。此外,广东自贸试验区还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301个制度创新案例。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广东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创新‘试验田’、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作用。”张劲松表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设立了冷泉系统国家大科学装置、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11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年均超过1300亿元,税收由2015年的57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50亿元,带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国内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000多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000多亿元,增长超过1倍。高水平投资平台作用显著。广东自贸试验区在企业准入方面实施全国最短外资负面清单和全国首创商事登记注册制,在企业准营方面实施“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交地即开工”“无证明自贸区”等创新举措,在服务企业方面建立了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产业和人才政策,落地企业和个人“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税收服务,构建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自2015年成立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26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近500亿美元,9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超400个项目,集聚了总部企业272家。国际贸易门户枢纽功能突出。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先进自贸区,打造高效便利的大通关体系,平均通关时间缩减了80%,监管证件从86种压缩到40多种,申报无纸化率达到99.6%。建立了海陆空联运的大航运体系,国际班轮航线从204条增加到352条,开展了联结全省9市的“一港通”“组合港”业务,建设了对接广深港三大国际机场的空运货物中心,开通了南沙港铁路“中欧班列”。南沙、前海获批国家进口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中转集拼、离岸贸易、保税加油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形成了飞机、汽车、电子元器件、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分拨中心和进口平台。近三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2000亿、3000亿和5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2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近5亿吨,分别占全省的45.4%和24.4%。金融开放创新成果丰硕。广东自贸试验区立足打造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投融资改革试点,建立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截至2022年,累计新增金融机构5.5万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45家;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结算量占全省的1/4,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占全省的1/7,累计办理FT账户资金业务超2万亿元。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并上市工业硅期货品种,南沙成为华南融资租赁中心,累计交付飞机244架、船舶93艘。与港澳合作取得突破进展。广东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法律服务、旅游、建筑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落地全国首家港澳资独资和控股的银行、证券、基金机构,实现粤港澳跨境支付、跨境理财通、跨境车险和医疗保险、跨境住房按揭等创新措施,便利三地民生往来。设立了11家港澳资旅行社,14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建成内地首家澳资独资医疗机构,备案55家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和253名专业人士,超过1000名建筑、设计、旅游、医疗等澳门专业人士获横琴跨境执业资格,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1400多家创业团队。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累计设立了2.4万家港澳资企业,实际利用港澳资473.77亿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面积吸引了全省港澳资总额的三成以上。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2022年,广东在全省设立了13个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省内各经济功能区开展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和创新联动,首批62项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举措在联动发展区落地实施,开展了30多项产业和项目合作。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301个制度创新案例。张劲松介绍,“接下来,广东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试点,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自贸试验区新一批15个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出炉为更好地向社会各界宣传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成果,广东省自贸办每年都会遴选一批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张劲松介绍,今年广东省自贸办已评选出新一批15个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据了解,这15个案例涉及投资、贸易、金融、港澳合作等领域,其中南沙6个、前海6个、横琴3个。南沙的6个案例包括:“一件事”审批服务体系、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服务机制、“两张清单”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港澳参调参审模式、港澳居民税收优惠快享“规则转换桥”。前海的6个案例包括:以建筑信息模型赋能城市规划管理改革、基于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和监管互认、引入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新机制、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跨境交易机制、深化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创新。横琴的3个案例包括:创新应用纳税数据资产凭证、实施琴澳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葡语世界通”金融服务方案。来源丨《南方》杂志(记者
2023年6月8日
其他

全国首个企业合规协会在深圳获批设立

近年来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大企业合规建设工作力度探索出一条深圳特色的企业合规建设法治化路径近日深圳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新添重要“生力军”!由深圳市司法局主管的全国首个企业合规专业协会——深圳市企业合规协会正式获批设立落户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将为深圳乃至全国的企业合规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NO.1深圳市企业合规协会正式登记成立发展首批创会会员166家为进一步深化全市企业合规建设工作深圳市司法局于202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企业合规协会筹建工作并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2月26日,深圳市企业合规协会召开了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出理事会和监事会。5月26日,经深圳市民政局审核通过,深圳市企业合规协会正式登记成立,并将于全市企业合规建设推进会上正式揭牌。经过筹备组及各单位共同努力,协会共发展首批创会会员166家。该协会会员单位既有大型国企、民企,还包括高校、研究机构、专业机构。NO.2以法治力量助推企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内首家企业合规协会深圳市企业合规协会致力于深入推进企业合规管理以法治力量助推企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据了解,协会将先行先试探索企业合规师的职业标准,起草地方性企业合规师资格标准,并联合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开展联合培训、认证,同时建立企业合规师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推进企业合规工作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此外,协会还将设置数据、贸易、知识产权、反垄断、反洗钱等多个专业委员会,为合规行业提供业务指导,推进企业合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近期深圳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中,就加强合规人才培养、培育合规文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接下来,深圳市司法局将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加大对市企业合规协会支持指导,搭建合规交流学习平台,加快企业合规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企业合规师认证标准,充分发挥协会助力深圳企业合规示范区建设的作用,以法治力量助推企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圳市企业合规协会的成立将更有利于从合规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文化推广等各个方面助力深圳积极打造“合规示范区”来源丨深圳前海花了
2023年6月7日
其他

陈旭东与香港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一行就推进粤港合作法律服务及争议解决进行座谈交流

4月19日,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旭东会见来粤访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一行,就深化粤港法治领域合作,更好地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粤港双方分别介绍了推进法律服务及争议解决领域合作的情况,并就在目前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促进法律服务规则机制“软联通”交换了意见和建议。陈旭东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粤港法律交流和协作,推动粤港法律服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纵深推进法治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不断深化认识、增进共识、求同存异,持续深化粤港澳法律交流合作,在法治轨道上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领域合作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演绎彰显“一国两制”的实践伟力。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各类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推动粤港合作法律及争议解决工作不断取得扎实成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下一步期待与香港法律界在律师、民商事调解、仲裁、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搭建更多沟通互鉴的平台,促进粤港法治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张国钧表示,感谢广东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香港的支持,期待推动香港法律界与内地相关部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培养、加强法律应用及争议解决协作、做好法律实务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广东法律服务工作者及香港的法律执业者提供更多交流平台,促进粤港两地法律服务资源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培育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品牌,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法治文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省司法厅相关部门、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广州市律师协会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来源丨广东省司法厅花了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广州将形成39项标准,提升律师所规范化水平

2023年是广州深化律师体制改革三十周年。3月12日,在“改革促发展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汕潮揭联合组建服务团,共探涉外涉侨法治实践

2月25日至26日,“一带一路”涉外涉侨法律服务中国·汕头交流会召开。在为期两天的日程里,来自“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法治广东研究中心、广东省律师协会、广东省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的专家学者以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涉外涉侨律师代表等150余人,聚焦主题开展主旨演讲和交流讨论,共探涉外涉侨法治实践,助推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江门市司法局:建立涉侨调解工作室,为侨胞排忧解难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拥有江门祖籍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450多万,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构建为侨、护侨调解网络,江门市司法局近年来积极发展侨都特色调解文化,在基层一线设立涉侨调解工作室,为侨胞提供专业调解纠纷的平台,为写好新时代“侨”文章增添亮丽句式。台山市台城司法所积极响应江门市司法局“发展侨都特色调解文化”的号召,于2019年成立了涉侨纠纷调解室。去年该调解室共调解了27宗涉侨纠纷,成功率达98%。调解成功的案件中,有一单关于华侨房屋受损的纠纷,调解结果获得当事人好评。调解当事人邝某平说:“通过台城司法所涉侨纠纷调解室成功解决纠纷,我对调解员的调解工作十分满意,值得点赞!”邝某平是定居美国的华侨,也是本次纠纷案例的屋主。他出埠多年,家乡的房屋委托亲友进行看管。房屋出现问题时,他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他说:“2021年底,台山台城旧城改造,某施工队施工期间损坏了我位于台山台城的房屋,导致墙体分离、开裂,瓷砖脱落。”身处海外的邝某平远水救不了近火,于是委托外甥作为业主代表跟进案件。外甥了解了房屋的大致受损情况后,立即将问题反映至社区,希望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台山市台城司法所调解员接到纠纷申请后迅速介入,当时纠纷已有数月之久,双方主要对赔偿问题产生分歧。在调解过程中,对方当事人认为房屋伤害程度不大颇有情绪,但实际房屋已经造成裂缝,再加上是侨眷的祖屋,这个问题肯定要解决好。台山市台城司法所调解员说:“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对方承诺将原脱落的瓷砖修补好,并作出一定经济补偿。在修缮期间,我们也来看过,对方按照协议书履行得比较好。”台城涉侨调解室是江门市维侨权益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以来,江门市司法局全力推进涉侨调解网络建设,建成涉侨调解工作室63个,组建约500名调解员队伍,分布三区四市基层一线开展涉侨矛盾纠纷调解。此外,还聚焦华侨华人需求,上线“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为华侨华人提供更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小程序运行1个月以来,共接入处理各类咨询1905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产生。来源丨江门市司法局花了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广东这场2.5万人参加的“新春第一会”,信号极不寻常!

1月28日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广东“新春第一会”,为何聚焦这件大事?工作千头万绪,为何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因为重要!因为重要!因为重要!我们知道“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首要任务当然重要,而对于广东来说,又不单单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它还是必由之路——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广东作为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转的需要更急切、转的形势更紧迫、转的任务更艰巨。今天的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才能奔向发展的新蓝海。一句话:广东实现现代化,除了高质量发展,别无他途。它还是光明之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广东经济发展遵循这一规律。只要质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就可以迎来量的井喷,可以开启新一轮发展和赶超。锚定目标,闯难关、涉险滩、蹚新路,广东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坚定不移往前走,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句话: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前途。它还是奋进之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高质量发展绝非风平浪静下的马到成功,也不可能是鲜花掌声中的乐享其成,而注定是一条需要迈过重重险滩、陡坡、难关的艰辛道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务实务实再务实。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就摆在那里,方向、路径、举措都很明确,关键在不畏风浪、直面挑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句话:让广东高质量发展在万马奔腾当中做到一马当先、力争步步领先。计熟事定,现在需要的就是一刻不停歇地干,展现开局的势头、新春的气象,在全省掀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广东这场2万多人大会,释放了什么信号?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一开年就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释放了什么信号?从规格上看,这是广东近年来召开规模最大的会议。在省主会场参会的有约1000人,大会以视频直播形式开至全省各地,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充分彰显了全省上下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姿态,喊出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开新局的广东声音。从时间上看,大会选择在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召开,宣示了全省上下追风赶月、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能耽误。广东经济体量这么大,早一点开工,就能早一点耕耘,多一分收获。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的广东人,正在和时间赛跑,展现开局势头、新春气象。从构成上看,这次大会广泛动员党委政府机关、企业主体和其他各界代表,释放出“同心同德加油干”的团结信号。其中,主会场大会上有500多家企业,是我们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表现,以稳定的预期提振了社会信心,有利于引导全省上下行动起来、共同奔跑。从氛围上看,广东各地市委书记发言表态,立下军令状,形成了比学赶赴、赛龙夺锦的浓厚氛围。大会也是誓师会,其用意就是让各地比决心、比干劲,比勇挑大梁的胆识和能力,让各地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在全省掀起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的热潮。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建功立业,一起开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来源丨南方+花了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广州南沙区受理首宗香港居民法律援助案件

12月21日,广州市南沙区法律援助处向香港居民赵先生线上送达了《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这是自2022年11月广东省法律援助局发文同意“在南沙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享有本地居民同等法律援助服务”以来,南沙区受理的首宗香港居民法律援助案件。赵先生在南沙某餐饮管理公司工作,因公司拖欠工资,打算向广州市南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便前往南沙区法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经审查,赵先生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因工作原因其本人不在南沙,南沙区法律援助处通过线上形式向其送达了《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考虑到赵先生是香港居民,南沙区法律援助处专门指派了一位讲粤语的法律援助律师代理此案,为赵先生提供全流程的优质法律援助服务。南沙方案在法律援助领域率先落地为了让法律援助服务更好地惠及在南沙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同胞,南沙区司法局采取了多项配套措施。广宣传。印发《在南沙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法律援助申请指引》(繁简双版),并在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广州市南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等单位和平台广泛宣传。提效率。南沙区司法局在区、镇(街)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设立港澳居民服务专窗,为港澳居民在南沙申请法律援助提供绿色通道。建队伍。南沙区法律援助处将吸纳粤港澳大湾区律师、香港居民律师、澳门居民律师加入南沙区常备法律援助律师库,建立一支涉港澳常备法律援助律师队伍。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国发〔2022〕13号,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明确要求“推动粤港澳三地加强社会保障衔接,推进在南沙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提高港澳居民社会保障措施的跨境可携性”。为推动《南沙方案》在法律援助领域率先落地,广州市司法局、广州市法律援助处积极协助南沙区司法局向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法律援助局请示、争取支持。今年11月,广东省法律援助局正式印发《广东省法律援助局专题会议纪要》([2022]1号),同意为在南沙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法律援助服务,无需核查其在港澳的资产和收入。这是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法律援助局支持《南沙方案》率先在法律援助领域落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本次香港居民赵先生在南沙区法律援助处成功申请法律援助,标志着“在南沙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享有本地居民同等法律援助服务”政策的落地落实。接下来,南沙区司法局将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机制、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为港澳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南沙样本”。来源丨广州市司法局花了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陈旭东致辞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法治建设论坛

11月11日,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法治建设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广东省司法厅指导,深圳市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承办。在论坛开幕式上,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选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杨万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肖渭明,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分别致辞。(点击查看>>>)陈旭东在致辞中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广东省司法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紧扣“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携手港澳法律部门不断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了良好成效。陈旭东指出,广东省司法厅联合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小切口推动法律服务规则机制“软联通”。在律师领域,不断深化内地与港澳律师所合伙联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等试点工作,创新律师服务合作新模式;在仲裁领域,持续扩大港澳籍仲裁人员聘任数量,加强粤港澳仲裁调解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等仲裁合作平台建设,探索仲裁新模式;在调解领域,成立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发布大湾区调解员“两项标准”,大湾区调解工作规则机制更加协同。陈旭东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部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法律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陈旭东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省司法厅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携手港澳法律部门全面加强法律服务合作,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盘点推进粤港澳法律服务“软联通”精彩瞬间2021年12月2日,珠海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启动运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环境融合和法律服务衔接2021年12月7日,“前海国际仲裁合作”启动仪式。2021年12月7日,由深圳国际仲裁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与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华南企业法律论坛“中国企业跨境争议与湾区国际仲裁”主题研讨会在前海SCIA国际仲裁大厦举行。2021年12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第三次联席会议召开。2022年4月28日,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在线办案系统启用,澳门仲裁机构在横琴合作区办理案件更加便利。2022年5月10日,粤港澳三方共同成立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服务中心平台,是集专家智库指引、域外法律查明、海外贸易保护、多元化纠纷解决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2022年6月30日,深圳市律师协会前海合作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在前海揭牌,对提高前海合作区律师工作水平、推进粤港澳律师融合、助力更多港澳律师融入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7月6日,广东省司法厅为首批港澳律师共四人发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证书。2022年8月8日,国内第一家工程争议国际商事调解组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工程争议国际调解中心在横琴成立。2022年8月19日,港澳律师深圳执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专门负责港澳律师前海执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2022年8月26日,2022年中国国际仲裁高端论坛在广州举办,探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及未来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高端法律服务资源要素在大湾区集聚规模日渐显现。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实现粤港澳三地庭审模式+N种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庭审模式。来源丨广东省司法厅花了
2022年11月12日
其他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法治建设论坛在深成功举办

11月11日,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法治建设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广东省司法厅指导,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支持,深圳市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承办。在论坛开幕式上,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选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杨万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肖渭明,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分别致辞。熊选国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法治建设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近年来,司法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密切内地与港澳法律服务业交流合作新途径新机制,不断推进大湾区法律服务合作和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熊选国就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在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在打造粤港澳法律服务国际品牌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在建设大湾区高水平法律服务人才高地中发挥更大作用。杨万明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要求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深化内地与港澳司法法律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联动港澳打造多元化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为大湾区法治建设开辟更广市场、汇聚更多人才、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法律服务品牌。围绕论坛主题,杨万明提出四点期望: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绘就大湾区法律服务“同心圆”;发挥港澳法律服务独特优势,打出跨域多元解纷“组合拳”;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优势,为跨域法律服务插上“智慧翅膀”;发挥大湾区地缘人缘优势,铸就大湾区法律“智库高地”。肖渭明提出,近年来,各有关方面围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推进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等涉外平台,举办多场国际化法律交流活动等,大湾区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建议深圳市继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一要在与港澳和国际经贸规则深度衔接上率先示范,加快实现行政性机制、技术性机制和法律规则层面的顺畅衔接,二要在构建制度型开放格局上率先示范,努力打造国际争端解决和法律服务高地,三要在携手港澳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上率先示范,抓住RCEP实施机遇,探索完善规则机制,在推动加入CPTPP、DEPA方面主动作为。陈旭东谈到,近年来,省司法厅联合港澳法律部门不断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粤港澳三地法律部门联席会议,以小切口推动法律服务规则机制软联通;内地与港澳律所合伙联营不断深化,港澳律师内地九市执业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港澳籍仲裁人员聘任数量不断扩充,仲裁调解联盟等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成立,大湾区调解员两项标准对外发布,调解机制更加协同。对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建议: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高端法律服务资源集聚,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能效,以高质量法律服务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曾湃表示,近年来,前海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在推动粤港澳跨境法律合作、规则衔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不同法系下跨境法律规则衔接,全力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一是扎实推进跨境规则衔接,推动适用境外法律、跨境司法安排等持续取得突破。二是共建法律合作重大平台,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司法研究院等法律平台。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制定前海投资者保护条例,修订前海合作区条例,探索建立公平竞争委员会,健全外资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等等,支持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的新思路、新场域与新发展”的主题,论坛邀请了内地与港澳数十位专家学者,就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发展、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影响与展望、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建设、大湾区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协同合作以及如何有效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现场有来自政府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研究单位和企业等相关人员近百人参加。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前海管理局副局长刘桂林,南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夏雷,南山区司法局三级调研员林锡丰,深圳市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肖璟翊,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副理事长李磊明等主办或承办单位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在主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议题发表真知灼见,深入交流。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的新发展与新思路曹海雷(深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书记):深圳与港澳两地在法律规则衔接、法律平台搭建、法律实务融合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合作。为进一步开拓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建议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为法律规则衔接提供深圳思路,用好已有法律服务建设优势,由点及面推动更多领域的法律服务合作,用好法律服务工具,以高质量服务模式为法律服务合作赋能。韩大元(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所长):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一是要充分认识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对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二是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的法治化国际化需要专业化的律师队伍,三是关注后疫情时代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的新变化与新挑战;四是大湾区法律服务的国际化有利于吸引国际法律人才。张国钧(香港律政司副司长):香港着力推进与内地的司法协作,达成九份民商事司法协助安排,并通过了《内地民商事判决(相互强制执行)条例草案》;香港律师内地执业、法律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促进了大湾区法律交流与协作;今后将会同最高法院开展内地执业香港律师的司法实务培训,探讨建立跨境纠纷线上调解平台等,持续推动法律服务合作。刘德学(澳门法务局局长):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需以创新规则衔接、打破制度壁垒为基础,把具体事项做为小切口渐进式探寻最优路径;以开展多元合作、共建营商环境为推手,强化政府公共法律合作与私人之间法律服务市场联通;以联通三地市场、深化对外开放为发展方向,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措施、影响与展望袁国强(深圳市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副理事长、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席、香港律政司原司长、资深大律师):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离不开律师群体。港澳律师在大湾区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可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内地与港澳沟通交流的桥梁。将来可通过制定示范合同、示范争议条款、实务准则,加强跨境仲裁的交流合作等措施推动三地律师业务融合。赵振华(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局长):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律师界的关怀,为港澳律师投身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司法部会同有关单位稳妥推进相关工作。目前,已成功举办两次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并指导广东省司法厅、律协认真组织培训,及时开展执业许可工作,积极拓展港澳律师执业空间。内地司法行政机关通过细化制度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推介对接平台、出台优惠政策等为港澳律师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提供保障。希望各界持续关注试点工作,欢迎广大港澳律师来内地发展,努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肖胜方(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大湾区九市律师队伍、律所建设发展迅速,律师业务有外向化多元化需求,期待港澳律师的加入。未来,将通过优先吸纳港澳律师加入涉外律师人才库、推荐参与企业对接及商贸活动、组织论坛交流活动、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网等网站提供更多宣传机会等措施,为港澳律师内地执业提供支持和保障。邱庭彪(澳门大学法学院助理院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需要构建法律共同体,建立司法互助互信程序,可通过简化港澳诉讼主体资格司法确认、授权委托见证、简化送达程序等消除不同法律之间的差异。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为港澳律师扩展自身的工作地域提供了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输送法律人才,促进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规则的“软联通”。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法律服务合作的新平台于文超(司法部律师工作局涉外涉港澳台事务管理处副处长):近年来,司法部不断完善内地对港澳法律服务领域开放政策,陆续出台多项开放措施,注重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前海依托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建设,注重发展法律服务业,积极开展与港澳法律服务交流合作,成效良好。下一步,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将重点支持前海深化前海合作区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机制改革,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支持前海吸引港澳律师事务所来前海设立代表机构。宋亮(前海管理局法治建设处处长):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依托驻区法治机构,前海争做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先行地和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融合对接的策源地。目前,前海通过一个立法突破,两个裁判支撑,三方联动的系统性集成创新,构建了与港澳及国际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接下来,前海将聚焦出台重大政策、开展重大制度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国家法治战略机构、加大对重点法律服务业招商力度等“五个重大”,全力推进深港国际法务区建设。陈泽铭(香港律师会会长):香港拥有优秀的法律人才,其可凭借对监管环境、市场趋势、企业运作方式的了解为湾区各类企业服务。香港作为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在仲裁、调解等方面能够成为外商与内地企业之间的桥梁。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合约法、竞争法等法律制度,为前海乃至大湾区的科技及创新提供法律保障。张斌(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具有区位优势,深圳律师将全力支持法务区建设,鼓励深圳律所加入国际性法律组织,支持深圳大型律所在前海设立国际总部,引入全国全球法律服务论坛,建立国际法律信息综合平台,联动香港充分发挥香港律师力量,制定国际法律服务与管理标准,设立法律科技基金,搭建国际法律服务合作平台。下午,与会嘉宾围绕两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协同合作”的主题,由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分党组成员、副庭长耿宝建,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卞飞,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会秘书、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副秘书长李雄风分别作主旨发言,详细介绍了跨境司法审判、跨境商事仲裁的实践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争议解决的协同合作提出具体建议。与谈环节,发言嘉宾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力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银—力图—方氏(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焕江,深圳市商事调解协会会长、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丁南,北京市金杜(深圳)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争议解决部合伙人滕海迪等法律专家一起,就跨境商事调解的现状与发展、跨境争议解决存在的困境、涉外争议解决条款的选择、港澳法律的准确适用、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区际法律冲突的平衡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如何构建法律服务‘组合拳’,有效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的议题,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合约法务部总经理李志勇,华大基因副总经理、法务总监徐茜,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务合规部合规中心总监王平分别从各自企业实践分享实务经验,详细剖析了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财务、合规等具体风险,通过注重风险管理和防控,加强合规建设等措施提升应对风险能力。与谈环节,发言嘉宾同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叶海波,深圳市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东,OPPO集团首席法务官兼首席合规官陈郴,深圳市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合规委员会主任、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合规与监管委员会主任施俊侃,共同探讨企业合规建设、多措施应对法律风险等问题。来源丨深圳市司法局花了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央视专题片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仲裁工作成效

2022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五集专题片《中国大区域》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首播。专题片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举措,展示我国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生动呈现新时代国家经济版图上次第花开、协同发展的恢宏画卷。专题片《中国大区域》第三集《湾有引力》从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快速便捷通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日渐实现等“硬联通”,打破内地与港澳法律体系不同带来的法律服务壁垒、发布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广州标准”等“软联通”和高新科技创新突破这三个方面,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所创造的璀璨成绩。专题片《中国大区域》第三集《湾有引力》片段2022年,随着首批4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获颁执业证,因内地与港澳法律体系不同带来的法律服务壁垒就此打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8月2日,广州一家律师事务所,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一刻。接过大湾区律师证、穿上律师袍,整个仪式庄严而简短。为了这一刻,何君尧盼了十八年。早在2004年,他所在的香港律师楼就在广州设立了办事处,代理内地客户在香港的法律事务。然而,面对“一国两制三法域”的情况,当时,香港律师没有任何取得内地执业资格的途径。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基础。2020年8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2021年7月31日,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正式开考;2022年6月28日起,司法部正式启用律师执业证(粤港澳大湾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坚持面向港澳、面向世界,推动制度型开放的一次全新突破。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仲裁也在大湾区发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擦亮“中国仲裁”名片?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优势,无疑给了这片“试验田”弯道超车的机会。而互联网的技术支撑,更是让打破了地域和法域限制的仲裁如虎添翼。早在2019年,广州仲裁委就发挥互联网仲裁的技术优势,率先试水全球第一个跨国远程庭审,并于2020年,发布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广州标准”。2022年,这一标准得到联合国的推介。容纳万方,不仅是包容接纳,更重要的,还有先行一步的引领。国家区域经济版图上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实现从规则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转变。来源丨央视频、央视财经花了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港澳律师内地执业满月记,畅谈市场变化带来的忙与乐

“你现在可以接内地的商事案子了么?”8月6日,澳门律师邝玉球刚解答完香港客户的内地法律咨询,一位澳门老客户找上她。这一天,距离她拿到“内地牌照”刚好一个月。刚拿到证就有许多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让邝玉球受宠若惊。
2022年8月8日
其他

2022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将于6月16日起报名

2022年6月1日来源丨司法部花了
2022年6月1日
其他

中山市司法局开启互联网“云开庭”应诉模式

日前中山市司法局行政应诉科的工作人员作为中山市人民政府的诉讼代理人参与了由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组织的一场“云开庭”庭审活动本次庭审审理的是原告中山市xx经济合作社不服中山市人民政府土地权属争议行政裁决及广东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决定系列案,共5宗。原告不服中山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土地行政裁决,向广东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因行政复议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作出维持中山市人民政府土地权属争议行政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原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所在地管辖法院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起本案诉讼。作为中山市人民政府的法制机构,中山市司法局代表中山市政府出庭应诉。中山市司法局行政应诉工作人员立即按照行政应诉工作制度统筹组织开展应诉工作,组织应诉责任单位及属地镇街研究案情、确定应诉答辩方案、拟写行政诉讼答辩状并整理证据材料,行政诉讼答辩状及证据按应诉工作制度经有关负责人审批后依法向法院提交。2022年5月18日下午,案件承办人员通过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平台准时参加庭审活动。庭审中,各方当事人积极配合法官审理,认真回答提问,并充分发表了诉讼意见,随着法槌声落下,法官宣布休庭,线上开庭人员通过线上查阅笔录,确认无误后加盖电子签名,庭审顺利结束。“云开庭”应诉模式不仅减少了人员流动,降低了疫情防控风险,同时也利于保障行政应诉工作安全有序推进,保证行政争议及时得到妥善化解。2022年第一季度,中山市司法局共办理市政府行政诉讼案件135宗,代表市政府出庭应诉198人次,其中,通过互联网“云开庭”模式出庭应诉8次。来源丨中山市司法局花了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169人被聘请为广东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

广东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一批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的决定根据《广东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广东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选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经前期公示和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决定聘请马卓檀等169名同志为第一批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聘期至2026年3月。附件:第一批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广东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2022年3月22日附件:第一批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序号姓
2022年3月23日
其他

唐一军: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司法部部长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中共广东省委印发《法治广东建设规划(2021—2025年)》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印发《法治广东建设规划(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法治广东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一)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坚持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将遵守和执行宪法情况作为年度工作报告的重要事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规和作出的决定决议,应当确保符合宪法规定、宪法精神。贯彻落实涉及宪法问题的事先审查和咨询制度。(二)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做好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的宪法宣誓工作。把宪法融入校园文化,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做好宪法学教材的使用和教材类读物的编写工作。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三)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研究本地区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程序,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立法中的作用。修改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注重发挥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人大常委会与政府的立法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间立法协调。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四)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加快完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急需的法规规章。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外商投资权益保护立法。推动制定促进数字化发展的法规规章,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文明行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立法。加强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立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治理、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军民融合发展立法。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建设。加强立法协同配套,实行法规规章草案与配套规定同步研究、同步起草。加强立法评估论证,建立常态化立法后评估工作机制。加强法规规章解释工作。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与改革创新相适应的法规规章调整机制。建立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对某一领域有多部法规规章的,适时进行整合。(五)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健全立法立项、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立法规划计划编制制度、立法征求意见机制、立法征求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规章草案机制。完善立法技术规范。(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健全立法快速响应机制,完善立法流程,提高立法效率。建立健全重要立法争议事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指导有立法权的地方开展协同立法。加强立法培训指导。四、强化法治实施,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七)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以民法典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的原则,依法调整下放行政职权。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完善动态清理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大力推行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备案管理事项清单,全面规范和公布各地区各部门“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及“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推进实现各类清单事项、编码、要素标准全省统一。完善行政决策立法和配套制度。落实政府及其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主体责任。落实省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评估、跟踪反馈、实施后评估及决策监督等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核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实施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升行动。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托“一网统管”建设,建设和应用全省统一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及行政执法信息平台、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国家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修订政府定价目录,压缩政府定价范围。持续全面清理违法违规的涉企收费、检查、摊派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和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励和保护科技创新。在法治化基础上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度。健全政务服务信息保护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深化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推进跨省通办。(八)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完善知识产权、金融、破产、海事等专业化审判机构,加强广州互联网法院建设,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深化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探索未成年人检察特殊业务案件化办理。健全三级法院权责清单体系,健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院庭长直接审理机制。落实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加强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研究探索在知识产权、环境资源、金融等审判领域全面开展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改革试点。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法官会议和检察官联席会议。完善类案同判体系和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规范检察机关补充侦查、不起诉、撤回起诉制度。完善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规范庭前准备、法庭调查和庭审量刑程序,完善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法庭调查和使用规则。完善繁简分流机制,健全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配套机制,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改革刑事申诉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持续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帮助全覆盖工作,保障律师辩护权利。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指导广州、深圳等试点法院完善司法确认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健全电子诉讼规则。推进司法确认对接多元化纠纷解决线上平台。全面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拓展网上诉讼服务功能,实现诉讼服务全流程“一网通办”。完善诉讼服务协作机制,按规定推动诉讼事务跨区域联动办理,推进跨境网上立案,探索跨境委托送达、跨境调解等服务,推广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网上授权委托见证机制。全面推进执行指挥中心规范化运作,按要求探索开展执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强移动执行平台建设与运用,推进执行标准化办案,健全司法拍卖辅助工作机制。深化监狱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罪犯分类、监狱分级制度,推进规范化监狱(监区)创建。贯彻实施社区矫正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监狱、看守所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机构之间的工作对接机制。(九)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创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建设。健全社会治理规范体系,探索“微网格”治理。实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加快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实体、热线、网络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律师行业扶持发展机制,加大对跨领域、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培养青年律师。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机制。推进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严格公证质量监督管理,培育示范公证机构。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完善仲裁制度,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仲裁中心。研究建立商事调解制度机制。建立法律服务行业突出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立法。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动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完善律师调解工作制度。优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配备,发挥基层法治机构依法及时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后的综合分析评估机制。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提升法律援助质量。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五、健全法治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十)推进对法治工作的全面监督。全面推进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完善法治督察机制,加强对重大法治问题的法治督察,探索建立法治建设案例式指导督察制度。常态化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十一)加强立法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立法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监督程序。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推动全国统一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在我省建设和应用。建立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十二)加强对执法工作监督。建立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常态化案卷评查机制。探索建立违法干预行政执法的记录和处理制度。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2022年前基本形成公正权威、统一高效的行政复议工作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建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制度。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十三)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建立法院“四类案件”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健全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健全对记录违规过问案件人员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完善司法人员惩戒制度。完善审前未羁押罪犯交付执行监督机制,严格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推动在市县公安机关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并派驻检察,实现监督端口前移。常态化开展交叉巡回检察。六、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十四)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法治保障。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深化粤港澳在法治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推动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立法,推进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认证等领域与港澳协同和规则衔接。深化司法协作,推进司法判决、仲裁裁决互认及协助执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行业交流合作。健全港澳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和法院特邀调解员的制度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平台建设。支持大湾区内城市间建立健全法治建设交流合作机制。支持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指导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积极开展立法探索。探索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法治保障的有效路径。推进涉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推动依法赋予合作区更加充分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十五)强化支持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法治保障。支持广州发挥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作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支持广州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支持广州建设高端法律人才与法律服务机构聚集地。加快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地方立法。支持在广州国际金融城探索设立金融商事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支持广州推动“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实体化运作。建立经济特区立法省市两级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健全与综合改革试点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调整机制,支持深圳以清单批量申请的方式依照法定程序向国家申请授权,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支持深圳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智慧法院”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及多元解纷、粤港澳跨境商事案件审理等方面继续先行先试。支持深圳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推动完善法治领域跨境协作机制。支持深圳以经济特区国际仲裁机构为基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健全国际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机制。(十六)强化“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法治保障。加强地方立法,为推进珠三角地区区域深度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支持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快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立法。强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法治保障。支持地级以上市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工作亮点,推动经验双向复制、多向复制。加强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法治帮扶,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七、完善法治保障机制,筑牢法治广东建设的坚实后盾(十七)加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各级党政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明确负责统筹协调法治工作的机构,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各级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组(党委)要加强领导、履职尽责,保障宪法法律实施。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在广东基层法治工作联系点建设。(十八)加强队伍和人才保障。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专门队伍。完善员额退出机制。加强执法司法辅助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法律服务队伍,强化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健全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惩戒机制,建立律师不良执业信息记录披露和查询制度。优化高等学校法学课程体系,加强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践工作者交流机制。将法治人才培养纳入“广东特支计划”。完善高等学校涉外法学专业学科设置。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涉外法治领域教材、师资、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十九)加强科技信息化保障和基层基础建设。统筹推进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整合检察互联网平台,构建检察服务公共平台。打造公安智能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区块链+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统筹推进人民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等基层法治机构建设,推动改善欠发达地区基层法治工作场所、设施装备。八、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定不移推进依规治党(二十)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党的领导、党的自身建设、党的监督保障法规,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清理工作机制,提高党内法规制度质量。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健全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二十一)抓好党内法规实施。把重要党内法规列为党委常委会会议、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重要教学内容,列入法治宣传教育规划重要任务。加大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公开力度,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加强党内法规实施评估。强化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将党内法规执行情况作为各级党委督促检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严肃查处违反党内法规的各种行为。(二十二)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加强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建设,充实各级党内法规工作机构人员力量。加大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力度,健全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科建设。九、坚决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二十三)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完善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落实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执行机制。(二十四)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推动我省仲裁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仲裁机构深化交流合作、建立联合仲裁机制。按规定推动建立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完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积极稳妥应对外国法律和措施不当域外适用,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引导对外经贸合作企业加强合规管理。积极对在粤境外人士开展法治宣传。加快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落实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保障政策。加大涉外律师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涉外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建设。健全域外法律查明机制,复制推广“一带一路”法治地图。十、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十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内容,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作为重点课程。各地区各部门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法治工作部门要开展全战线、全覆盖的培训轮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网上宣讲。(二十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着力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全面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二十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研究和总结我省的经验做法。完善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咨询专家库,加强新型法治智库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省重大课题研究。(二十八)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级党委要落实推进本地区法治建设的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将推进法治建设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来源丨南方日报花了
2022年2月18日
其他

广东省司法厅公布176名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名单

〔2022〕第2号为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咨询、准入评审、质量管理、行业监管等方面作用,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推动司法鉴定规范执业和高质量发展,我厅在全省司法鉴定行业组织开展了司法鉴定专家的遴选工作。经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审核公示,共遴选出涵盖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精神病、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文书、痕迹、微量物证、录音、图像、电子数据、环境损害等12个鉴定领域的176名司法鉴定人,纳入广东省司法鉴定专家库(具体名单附后)。特此通告。广东省司法厅2022年1月19日广东省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名单(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入选2022年广东十件民生实事

1月20日,2022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正式出炉,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入选2022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提出要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欠发达地区全年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总数不少于6万件。这是法律援助民生工作第三次入选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援助民生工作,“支持欠发达地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分别在2016年、2019年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记者获悉,早在2021年6月1日,广东省便开始部署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试点工作,这是一项具有创新亮点的工作。广东省司法厅在珠海、汕头、韶关、江门、茂名等五个城市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从2021年6月1日至11月30日止。在试点期内,群众在这五个城市申请法律援助事项且该事项属于该市的法律援助机构管辖的,申请人可就近选择该市任一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申请事务。按照《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一般由有管辖权或负责案件办理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仲裁机构等部门所在同级法律援助机构受理。而此次试点工作开展后,法律援助机构将通过完善申请材料接收、转交、审核等相关工作的内部协助机制,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确保群众在材料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只跑一次就能获取法律援助服务,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法律援助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此外,在法律援助工作保障上,广东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广东省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公民认定办法》,对广东省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进行调整,将广东省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扩大至约占广东省四分之一人口的群众。记者从广东省司法厅获悉,《广东省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公民认定办法》以申请人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可支配收入的内涵和价值较大资产作为认定标准,同时考虑了“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就读国内全日制中高等学校,导致家庭月人均消费性支出超过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特殊情形,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对于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的重视和关怀,更加科学地推动广东法律援助门槛的进一步降低。目前,广东建立了事项范围无限制、对象范围最广、经济困难状况申报审查最简便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广东还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经费保障制度,将法律援助相关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建立了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转移支付制度,扶持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均衡发展。来源丨南方都市报
2022年1月22日
其他

便民暖民利民护民!广东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显成效

推动行政机关建立授益性行政行为撤销制度规范》为题都对该案例作了公开报道。来源丨厅行政复议综合处花了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广东省选聘48名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助力提升政府立法工作质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广东省司法厅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工作规定》,按照程序发布公告、评审筛选、政审公示,并报省政府批准后,确定选聘48名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建立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库。通过本人自愿报名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广东省司法厅从全省范围内从事法学研究、法律实务以及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有较高声望的实务工作者中,遴选了48名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学术成就和知名度,或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心参与政府立法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作为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48名立法咨询专家的专业门类广泛,契合省政府立法实践需要,包括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民商法学、港澳法学、国际法学、卫生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经济法学、社会法学等理论研究方向以及政府事务、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环境与资源、医疗、劳动等法律实务专业方向,以及语言文字研究与应用方向。选聘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建立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库,发挥立法咨询专家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智力支持作用,是提高新时代立法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支撑。专家参与到立法当中,有利于汇聚专业智慧,共同研究解决政府立法过程中所面对的现实矛盾和专业问题,保障科学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立法咨询专家充分发挥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实务专长,最大程度地提出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不同领域的利益诉求,有利于提升立法的民主化水平。专家通过参与重要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论证、调研以及规章立法后评估等工作,积极推进相关立法项目的内容和程序合法合规,有利于保障依法立法,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名单,广东省司法厅将积极推进立法咨询专家库建设,做好立法咨询专家的组织联络和日常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立法咨询专家在政府立法中的作用。建立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库,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动完善广东省政府立法工作制度体系的重大成果。广东省司法厅将进一步发挥在政府立法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关键作用,完善有关立法咨询专家的配套制度,并组织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充分灵活运用好立法咨询专家库,不断深化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来源丨广东省司法厅花了
2022年1月7日
其他

广东:法律援助补贴逐步与服务质量挂钩

12月20日,记者从广东省司法厅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广东法律援助补贴标准,省司法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法律援助补贴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补贴办法》),《补贴办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其中规定,法律援助机构逐步推行补贴与服务质量挂钩的差别补贴机制,以各项补贴标准为基准,根据服务质量上下浮动一定比例,促进提高服务质量。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广东省司法厅发布2021年民事法律援助典型案例

近日,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律师协会联合通报“广东省2021年民事、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此次发布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意在总结宣传典型案例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加强普及法律援助法,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法律援助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并将以此为专题每年定期发布多批次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推动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十大民事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人身损害责任赔偿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涵盖了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充分反映了法律援助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示范性、借鉴性和指导性。比如,对吴某某等123人劳动争议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肇庆市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全程提供了4次法律援助,通过指派办案经验丰富、沟通能力较强的承办律师,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强制执行等程序,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和解,并执行终结,让受援人拿到了大部分经济补偿金,案结事了,既保障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法律援助局负责人表示,此次评选发布的我省十大典型案例,案例类型丰富,社会影响大,办理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是鲜活生动的“法援故事”。十大民事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中,7个胜诉,3个调解、和解结案,法律效果较好,最大程度维护了受援人利益,充分彰显法律援助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对社会有正面导向作用,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对李某华民间借贷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受援人因被欺骗而“被背负”债务,原审法院未穷尽送达方式公告送达并进行缺席审判,使受援人在法律上“被承担”了不利后果,承办律师在梳理获知案情后,采取受援人监护人向法院申请将属于智力残疾人的受援人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并通过主张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双管齐下”的再审诉讼策略,成功启动再审程序,并最终避免受援人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利。据统计,今年1-11月,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已超过20万件,有效缓解了经济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质量法援”“标准法援”“精准法援”目标,主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援助门槛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申请手续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知晓率、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为困难群众提供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广大法律援助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业务能力,认认真真办好每一宗法律援助案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援助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将积极宣传贯彻法律援助法,通过学习借鉴典型案例中的优秀做法和经验,提高服务质效,推动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应援优援”,积极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司法公正,推动法治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12月12日
其他

广东三部门发文要求司法人员与律师保持“亲”“清”关系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局,省律师协会:现将《最高人民法院
2021年11月23日
其他

规范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管理条例意见征集中!

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近日,广东省司法厅公开《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送审修改稿)》(下称《条例》),正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截止时间至2021年11月30日。《条例》分为8章51条,除总则及附则以外,主要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与维修、电动自行车登记制度、通行规则、停放与充电、监督管理、法律责任进行规定。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送审修改稿)(截止时间:2021年11月30日)第一章
2021年11月6日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广州公证处推出20项新举措 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为推动广州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公证在中小投资者多元纠纷解决中的预防性司法制度优势,夯实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基础,广州公证处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20条措施。发挥公证制度优势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东莞打造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人才地图”

东莞常住人口超千万,其中外来人口超过800万,严重倒挂的人口结构,使基层社会矛盾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点。为有效化解各类基层社会矛盾,东莞市司法局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强化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夯实“莞邑调解”基层根基,主动对接在莞异地商会和行业协会,形成了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人才地图”。今年8月5日上午,河南籍务工人员匡女士带着一对儿女来到东莞市河南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表达一家人对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今年7月13日,匡女士的丈夫施某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不幸身亡,由于用人单位未给施某缴纳社保,施某的妻子依据社保赔付标准向用人单位索赔110万元,但用人单位只愿赔偿50万元,双方就赔偿金额问题一直无法达成一致,匡女士于是向东莞市河南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调解员介入后,经过与用人单位于情于理于法的多次沟通,用人单位最终同意给予一次性工亡补偿金105万元,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2020年5月,东莞市司法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东莞市调解协会,针对东莞外来人口多,人口结构倒挂等特点,联合东莞市工商联、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指导在莞异地商会和行业协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东莞市调解协会成立一年来,主动对接行业协会和异地商会,建立了14家省级异地商会调委会,12家行业协会调委会,吸纳单位会员42个,个人会员2134名,通过在商协会中建立调委会或调解员联络制度,及时发现和调处所在领域的各类纠纷矛盾,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效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来源丨东莞广播电视台(记者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广东省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疫情防控和注意事项告知书

五、考生应提前注册本人“粤康码”。每场考试前,考生应至少提前1小时到达考点,出示“粤康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本人身份证、准考证等有效证件,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安置帮教 | 38年,他终于有了“身份”

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习惯了刷卡、刷脸,生活非常便利。然而,对一个没有身份证的人来说,这一切美好便成了一种奢望和期盼。广东省韶关市刑满释放人员李某,多年来没有身份证,从“黑户”到终于有了“身份证”,帮李某恢复身份是韶关市司法局党组学史力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韶关市武江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为李某核查户籍信息身份确认遭遇重重阻碍李某因为年少叛逆,任性离家,后因犯罪入狱,与亲属早已断了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某对于亲情的渴望与日俱增,但关于亲人的记忆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模糊。早在监狱服刑期间,李某就曾努力通过监狱的寻亲活动寻找自己的亲人,但因缺乏有效信息未能成功,此事一直是李某心中的遗憾。转眼到了2020年8月,随着李某刑满释放日期的到来,李某的身份渐渐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根据李某的回忆,他在韶关市某妇幼保健院出生,小学三年级曾经在韶关市区某小学就读,有一段时间和姐姐生活在韶关市浈江区东河片区。根据上述信息,韶关市浈江区司法局积极与监狱、居委会、公安、医院、学校对接,查证李某早年的生活轨迹。然而,韶关市浈江区司法局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走访与实地考证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原来,李某的父母均已去世,在公安户籍系统上没有任何关于李某的户籍身份信息。工作人员将李某所提供的亲属信息进行核实与筛选后,锁定其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分别生活在曲江、南雄、清远等地。待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这些亲属的联系方式后,未曾想,对方以与李某并不相熟,双方关系不好为由,明确拒绝其落户安置事项。在此情形下,韶关市浈江区司法局并不放弃,继续联系韶关市某妇幼保健院查询李某的出生信息,但医院的档案记录中并无相符的记录,后辗转到李某之前就读的小学,因学校整合变更,也无法查到李某的学籍信息。韶关市浈江区司法局又联合东河片区社区居委会到李某回忆的地址进行实地走访,辖区的居民均表示没有此人,而李某提供的对应地址的居民信息也显示另有其人,且该居民多次明确表示,他在此地已经生活多年,并不认识李某及其家人。2020年9月,李某从监狱刑满释放,但李某的落户及身份问题依旧难以解决。“没有身份证就无法找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李某多次向工作人员倾诉。“的确,户口和身份证的缺失是阻碍李某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安置帮教对象的难心事,就是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决的实事。”工作人员坚定了工作目标。千难万难也要不惧困难根据线索显示,李某父亲的户口可能在韶关市武江区。2021年1月,韶关市武江区司法局接到李某要求办理落户手续的诉求后,立即指派工作人员负责解决此事,工作人员首先联系了相关居委会,希望通过查找系统和翻阅档案查询到与李某相符的信息。后又发函至韶关市武江公安分局查找李某的相关信息,派出所民警走访了相关村(居)委,并及时联系最熟悉相关片区的群众,均表示不认识李某及其家人。无奈之下,韶关市武江区司法局又数次辗转走访,协调韶关市监狱、浈江区司法局、曲江区民政局等相关单位,进一步核查李某及其父母的身份信息。然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核查,均未查询到与李某相符合的信息,曾经在韶关市某养老院生活的李某母亲也没有任何信息,这使办理落户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不把他的身份户口落实好,安置帮教就会成为空话。”韶关市司法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分管领导及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的有关同志,一起研究工作、商量对策,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与韶关市公安局多层次进行工作沟通。一方面,及时发送公函,陈述事情来龙去脉,主动寻求工作支持;另一方面,加强高层推动,韶关市司法局与韶关市公安局领导直接面访,介绍情况,分析问题成因与现实需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方案和可行性目标。相关业务科室主动对接,不辞辛苦,来回奔波几百里,与李某父母可能有关联的村委会、公安派出所多方走访,查阅档案、入户调查,开展信息身份的识别和核查。由于多年的信息失效状态和李某亲人的现实思想顾虑,导致工作进展一度缓慢,李某情绪开始不稳定,并产生上访解决问题的念头。为此,韶关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的同志主动与李某电话沟通,做好工作进展情况的实时介绍,讲明现实问题的具体难度,劝其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各级组织,并尽可能地为他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同时,进一步与公安对接,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在韶关市公安局的具体指导下,李某真实身份最终得到了核实,解决了入户申请,所有难题由此迎刃而解。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5月7日,李某拿到了户口本和身份证,他十分激动:“38年过去了,我终于有了户口,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感谢司法局和公安局的工作人员一直为我的事操心,以后我一定会遵纪守法,好好做人,好好生活。”5月12日,李某分别赶到韶关市武江区司法局和韶关市武江公安分局,向他们赠予了锦旗,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来源丨韶关市司法局(作者:刘尚云、张晓华、蒋艳)花了
2021年8月28日
其他

乡村振兴 | 清远连州丰阳镇驻镇工作队推进党员“一人包一户”,开创结对监测新机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由省司法厅为牵头单位,中山大学和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成员单位的清远市连州市丰阳镇驻镇帮扶工作队于7月1日正式进驻丰阳镇。据了解,丰阳镇驻镇帮扶工作队立足“早启动、早调研、早谋划”,驻镇后第一时间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摸清村情户情,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汇总形成了村情、户情各类汇总情况表,制定了分级分类帮扶政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村、户调研推进党员“一人包一户”,开创结对监测新机制返贫帮扶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是一项需长期监测的工作,仅靠工作队走访,难以及时掌握了解情况。特别对因病因残和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更需要有一套新的常态化监测反馈机制,持续跟踪。因此,工作队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党建工作新机制,及时制定《党建结对防返贫监测方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实施农村党员“一人包一户”结对监测机制。目前,按照就近原则,原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监测对象均安排党员进行“一人包一户”结对监测。每个监测对象细分落实到具体党员个人,形成了《农村党员结对易返贫致贫风险户监测信息表》,报镇乡村振兴办存档。结对党员每月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一次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情况,每月填写或更新《丰阳镇易返贫人口和“两不愁三保障”监测信息表》,由农户签字确认。同时,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员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群众反响。团结协作,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同时,驻镇帮扶工作队与镇乡村振兴办团结协作,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确保“奔康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在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上,重点推进1+2+3工作部署。对无劳动力的,开展慰问活动,帮扶改善家居环境;对有劳动力的,开设帮扶车间,安排在村或家里就业。在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上,重点抓好美丽圩镇建设。积极协助镇重点抓好美丽圩镇建设,增强吸引投资、集聚要素、辐射带动、融合创新的能力。工作队实地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改造项目在提升镇域公共服务上,重点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丰阳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健全完善11个行政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落实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致力打造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连州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潘正焕率队调研畔水稻田龙虾现代观光农业项目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上,重点引进和推进“双六”项目。分别为“六个”重点产业项目和“六个”一村一品种植基地项目。通过有效整合全镇各村的耕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科学合理实施轮番耕种,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公司带头种植,提供种子和技术,农户跟种,公司保底回收,让农户种出效益、种出信心。目前,工作队正努力引进和推进种植上万亩优质水稻、油菜花、玉米、马蹄、芋头(或姜蒜)、中药材等六个品类基地。大富头马蹄种植合作社、新立稻渔综合养殖项目落地在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工作队与丰阳镇建立党建共建机制、乡村振兴及党建工作群,搭建“镇、队、村”
2021年8月25日
其他

省司法厅与湛江市委共同研究推进法治保障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司法行政改革

8月20日,省司法厅与湛江市委召开座谈会,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以高质量法治保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进行座谈交流。调研座谈会由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主持,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红兵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湛江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平安湛江建设、加强疫情防控法治保障等工作情况的介绍,并就进一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推动司法行政改革创新发展等交流意见和建议。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并与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整体贯彻落实,将其转化为深入推进法治广东、法治湛江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演绎。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进一步聚焦党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重点任务,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力支持“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进法治领域试点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目标任务。要坚持强基导向,配强司法所工作力量,加强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优势和在基层治理链条中的重要作用,聚焦群众需求,统筹村居法律顾问、调解员等力量,做好人民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后半篇文章”,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完善预防性制度规范,推动法治保障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要积极开展“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应用,更好服务打造“数字政府”“法治政府”。省司法厅和湛江市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首创,不断优化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基层改革创新布局,打造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亮点项目,推行好经验好做法的双向复制、多向复制,坚持串珠成链,打造更多法治建设的特色品牌,共同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建,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兴,省司法厅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朱京平以及湛江市委相关负责同志,省委依法治省办秘书处、省司法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湛江市司法局、湛江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座谈。来源丨广东省司法厅花了
2021年8月20日
其他

佛山市司法局:八大措施!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法治宣传工作

佛山市自2019年起连续两年跻身万亿GDP俱乐部今年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2021年上半年佛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74.12亿元同比增长17.3%佛山经济表现如此强势,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更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支撑。佛山市普法办、佛山市司法局从本月起至2022年年底,联合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半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法治宣传活动,活动主要从8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充分发挥法治宣传作用,为打造佛山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智库服务一条龙围绕营商主题开展法治专题调研组建营商环境法律服务智库。在“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宣讲团等普法队伍中,甄选精通营商环境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师资组建营商环境法律专业服务队伍,成立佛山市营商环境法律宣讲团,采取法律咨询、现场讲座、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开展营商环境法治宣传;以营商环境法律专业服务队伍为依托,借鉴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经验做法,每年围绕2到3个主题开展营商环境法治宣传专题调研和重点研讨评价,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智库支持,发挥咨政作用。执法普法一体化落实普法责任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普法牵引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行动。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引导者”,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牢固树立“规范执法就是最好的普法”理念,切实提升市场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服务窗口等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保障服务水平。落实行政处罚法专题培训及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制度;落实集体学法、会前学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年度学法用法考试、干部年度述法等制度,建立干部学法用法档案。落实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上岗制度。企业培训一揽子提升企业家及员工以法兴企思维实施“依法治企兴企”企业家法治培训活动。举办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研讨会和企业家法治培训班,编撰企业家法律指引;探索构建企业家法治健康成长评价体系和搭建企业家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探索民营企业“法治入章”,推动把法治建设要求写入民营企业公司章程,提升企业家以法兴企、依法治企思维。开展企业管理人员法律实务培训等活动。围绕企业从设立到退出全生命周期中涉及民间借贷、专利申请等法律风险点,编印营商环境法律事务书籍、制作动漫海报等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对象,举办营商环境法律知识挑战赛等活动,在企业员工用工、入学、落户、保险、安全、优化就业环境等方面开展政策解读。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带动全市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改革发展、做强做优,进一步提升企业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打造企业行业新标杆。教育传播一盘棋组建传播体系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开展“持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行动,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把公民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依法治校等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等队伍作用,积极推进“送法下基层”活动,构建全覆盖的基层法治服务网络。组建营商环境融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建立“以案释法”优秀案例评选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探索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全媒体法治传播研究共建基地;引导职能部门制作营商环境相关的法治动漫等产品并播出;开展各类优化营商环境金点子征集活动。另外,还包括开展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自检自查行动、开通“企业法律问诊直通车”、开展万场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等方面工作措施,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法治宣传工作。来源丨佛山市司法局花了
2021年8月18日
其他

七年打造青少年普法 IP,深圳福田区让法治浸润童心

春风化雨,润泽万物而无声。为让法治知识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2014年4月起,深圳市福田区司法局(区普法办)牵头,联同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团区委等部门,共同策划推出青少年普法创新项目——“新雨计划”。7年来,“新雨计划”成效显著,形成了惠及面广、可复制性强、品牌度高的法治宣传新样本。“新雨计划”多维度创新探索让普法“有意思”深圳市福田区在校学生有15万余人。深圳市福田区司法局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中小学校园法治教育存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法律专业师资不足、教学形式不够生动等短板,存在法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不够,法治课未列入教纲且课时难以保证,法治课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等问题。为改进这些问题,“新雨计划”自诞生之初,深圳市福田区司法局就发扬创新实干的奋斗精神,率先探索引进了社会法律专业力量,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四方联动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模式。在组织实施方面,深圳市福田区司法局与福田区教育局协作,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型普法格局,引入社会力量,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承接,多元主体参与的青少年普法工作新格局。在普法主体方面,深圳市福田区司法局指导法律专业社会组织打造了一支由法律届、媒体界、公益届优秀人士组成的专业校园普法志愿讲师团,有效解决校园法治类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招募家长志愿者作为助教,推动校园普法课向家庭、社区延伸。“新雨计划”的普法内容致力于打破传统灌输式、生硬化普法教育模式,创新开发了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法治政府 | 惠州市司法局:启用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备案系统!

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更好地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惠州市司法局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建设运用惠州市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备案系统,有效促进政府各部门法律顾问工作提质增效。线上管理政府法律顾问,备案工作“上云端”惠州市司法局依托惠州市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备案系统,将政府法律顾问基础信息、擅长领域、年度办件情况、履职情况一一录入,将任务与责任人清晰关联,运用数据考核模式,实现了政府法律顾问备案材料填报、工作成果的反馈汇总全程“线上运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程实现无纸化、数据化、不见面备案,切实提高了备案科学性与精准性。积极对接填报业务数据,法律事务“有清单”为进一步掌握全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针对法律事务繁杂这一“痛点”,惠州市司法局积极对接发动各县区政府及市直各部门,详细填报主要业务类型、办件涉及使用财政资金总额等数据及完成情况,全面掌握各单位政府合同、行政决策等法律事务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亮点、典型案例,为解决政府法律事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参考,让政府各项法律事务可查询、可溯源、全留痕。重大政府合同备案管理,业务工作“留痕迹”为进一步落实《惠州市政府合同管理规定》,有效实施政府重大合同备案机制,提升政府合同管理规范,使政府合同在“阳光下”执行,惠州市司法局将重大政府合同备案工作放入惠州市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备案系统,对重大政府合同签订、审核、备案、履行和清理等情况实施全流程管理,实现常态化跟踪,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不断推动重大政府合同管理向标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来源丨惠州市司法局花了
2021年8月13日
其他

人民调解 | 梅州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让矛盾“止于未发”!

调解员在司法所开展调解工作。(梅州市五华县安流司法所供图)日前,在梅州市五华县安流司法所里,工作人员忙着整理调解协议书档案,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情况。“这些都是调解协议书,还有很多口头调解的未记录在案。”安流司法所工作人员徐翡翠指着一沓调解协议书说。在基层,家长里短理不平讲不顺等种种在私下调解未能解决时,都会延伸到司法所调解室,由人民调解员展开调解。梅州市现有251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1709名人民调解员奔波在调解一线,其中,镇(街)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224名。去年,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纠纷4534次,预防纠纷2172宗,受理矛盾纠纷17602宗,成功调处17520宗,成功调处率为99.53%。现场调解更让人信服张振标是五华县司法局安流司法所所长,也是振标调解工作室主持人,从事司法调解工作21年的他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上千起,调解成功率在90%以上,去年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只坐在办公室里是干不好调解工作的。”张振标说,除个别纠纷要到司法所调解室调解,更多时候,他将调解室“搬到”群众家里或矛盾发生点。“他几次组织到现场调解,现在我们两家没有问题了。”经张振标调解后解决纠纷的张先生认为,现场了解情况后再调解更容易让人信服。“基层调解就是要‘对症下药’,见到当事人,可以以拉家常的方式迅速拉近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你不是对方的说客,而是真正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要让他们充分表达意见、平复情绪后,再把分歧引导到法律问题解决的路径上来。在调解中,不仅要讲法,还要讲公序良俗,情、理、法结合才能解决问题。”在张振标心里,一直抱有使命感,他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很多案件比较复杂,需要调解员有足够耐心梳理问题,寻求最佳解决之道。这个使命感让张振标化解多宗陈年历史积案。在一宗长达20多年的道路纠纷历史积案中,双方因补偿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并经常发生堵路事件,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出行。张振标了解该案后,多次到争议现场查看,走访知情人、征询当地村委意见,并找到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先后10多次牵头组织当事人、村民代表等人员到宗祠调解,协商解决问题。经过近3个月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签订和解协议书。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梅州市万名调解员充当着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消防员”的角色,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为培育人民调解优质品牌,发挥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品牌效应,近年,梅州市司法行政部门探索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目前,全市共建立了23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这些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形成的“专家门诊”,每年排查矛盾隐患、化解纠纷数百宗,为群众减少诉累,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为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梅州市司法行政部门先后指导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金融消费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让矛盾“止于未发”,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梅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以培训提升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同时,继续聘请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经验丰富的同志为调解员,并探索将个人调解工作室纳入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范畴。来源丨梅州日报(记者
2021年8月12日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十年积怨七天消,这场纠纷高效调解的背后有何绝招?

多年合作伙伴为何结怨?又是谁七天化解十年积怨?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妙手慧心解纠纷高效调解一桩合同纠纷案
2021年8月9日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东莞市司法局多措并举推进法治服务惠民生

日前,东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直媒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效。自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东莞市司法局重点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司法行政工作相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集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6月4日上午,东坑镇居民阿雯将一面印有“真诚服务暖人心、排忧解难为群众”的锦旗赠与东莞市东部公证处,以表达自己感激之情,阿雯坦言,是公证给了她“新生”。阿雯年幼时遭亲生父母遗弃,由养母抚养长大,但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合法身份,无法求学,也找不到正式工作。去年底,阿雯求助东部公证处,想通过办理同养父的事实收养公证来获得身份。但由于养父母离婚、养母去世,导致阿雯无法顺利公证。鉴于阿雯的实际困难,东部公证处为阿雯出具了一份法律意见书,并联合东坑镇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召开协调会,探讨阿雯能否按“其他无户口人员”办理户籍登记的可行性。经商讨,相关部门采纳了公证处的建议。2021年6月,阿雯终于拿到了合法身份证和常住人口登记卡。“公证便民”服务帮阿雯解决了难题,这只是东莞市司法局开展“深入基层办实事,法治服务惠民生”实践活动中一项服务内容。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东莞市司法局重点推出法治惠民、公证便民、调解护民、复议为民、帮教暖民、普法润民六大民生服务品牌。法治惠民方面:推出构建全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东莞市20个示范性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00个示范性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惠及企业451家,出具体检报告451份;推行“减证便民”行动,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问题;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实现从“应援尽援”到“应援优援”转变,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活动开展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16宗。公证便民方面:积极推动公证处服务点进驻市民中心,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商事主体、人民群众对公证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推动公证服务提质增效,落实“一次性告知”“快速出证”“短信通知”“邮寄送达”等服务措施,对部分相对简便的公证事项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2021年3月份以来,全市累计办理相关公证事项7466宗。调解护民方面:积极搭建“莞邑调解”多元一体解纷平台,依托全市51家个人调解工作室、1229家调解委员会、9555名专职兼职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摸排、上门调解、“阳光调解”志愿活动、“24小时家庭矛盾纠纷求助热线”活动,加大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力度,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成功化解群众纠纷16968余件,助力平安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复议为民方面:着力畅通便民利民的行政复议渠道,在镇街推广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点,丰富行政复议受理渠道,设立行政复议电话专线,切实解决行政复议受理难问题;优化行政复议流程,提高审理质效,实行繁简分流、类案专办、统一标准,案件审理时间从以往平均55天缩减至49天。帮教暖民方面:开展“亲情帮教暖人心•远程会见显真情”等活动,指导全市5个视频会见点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视频会见,全部放开预约探视号源,最大可能满足家属视频会见需要。普法润民方面:通过“1+4+N”模式开展法治宣传及法律服务活动,牢抓“1”条主线思路:强化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入法治实践活动。突出“4”项重点引领:以组织系列主题开放日活动、开展政府法律事务专题培训、持续开展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品牌项目示范带动等4项重点工作为引领盘活,盘活法律服务资源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落实“N”种普法活动:通过制作传播法治文化产品、强化传统群众性活动与新媒体新技术的“两结合”运用、建设各类法治文化实体阵地等多种模式组织开展多种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目前,东莞市司法行政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事项清单正在有序推进,东莞市司法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的便利和司法行政队伍的新形象、新变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东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鸿钧表示,接下来,东莞市司法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岗位工作,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办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东莞市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来源丨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市司法局花了
2021年7月10日
其他

喜报丨广东5家单位、10名个人荣获司法部表彰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取得显著成效。为表扬先进、激励士气,司法部特选出100个“法援惠民生
2021年6月17日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 | “我可以去,通宵也可以!”一声号令下,佛山司法行政人全动员

当前,佛山各区正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不分昼夜,无论风雨,各检测点的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岗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佛山司法行政系统干警闻令而动,披起红马甲,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争分夺秒,一丝不苟“您如果需要帮助,请随时找我。”近期,佛山市司法局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第一时间组织24人成立佛山市司法局党员志愿者队伍。按上级部署要求,24名志愿者15分钟内到达卫国路体育馆禅城区核酸检测点协助维护现场秩序,引导群众开展核酸筛查。24名同志分四支小队,为群众提供筛查咨询,协助群众注册二维码,引导老弱幼童进入绿色通道有序参加核酸检测筛查。志愿者们利用工作间隙,站着吃完了饭,争取不浪费一分一秒。部分志愿者还参加了南海区大沥镇六联社区第二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负责受检人信息核实和试管及编码分发工作。昼夜不停,坚守岗位“我可以去,通宵也可以。”“我也可以。”5月28日,禅城司法局第一时间召集组建四支工作队共36人,分别到玫瑰社区、金澜社区、里水村和岭南明珠体育馆支援抗疫工作。由于时间紧迫且人数众多,四支工作队放弃了休息时间,通宵配合防疫人员完成支援工作。“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我帮您登记一下信息。”“这边需要两个人搬运帐篷,速来。”“好,马上到。”……无论是登记核酸检测人员信息,还是帮忙搬运物资和帐篷,他们穿着志愿者马甲活跃在疫情防控前线。构筑疫情防控“红色堡垒”“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的1小时内,禅城区律师行业党委就收到了15名志愿者的报名。他们火速抵达支援场所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用实际践行初心和使命。风雨无阻,冲锋在前“下暴雨了,快把帐篷固定好。”5月31日,南海区司法局迅速组织10名党员同志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前往桂城平洲大圩社区全力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炎炎夏日,天气闷热。党员同志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尽管天气闷热,但他们依然顶着酷暑坚守岗位,为社区居民办理通行证、解答疑问,对出入社区的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努力减轻社区防控压力,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和认可。恰逢“龙舟水”期间,佛山阴晴不定的天气给基层疫情防控带来许多不便。前一秒还烈日当空,转瞬却又倾盆大雨。南海区司法局党员志愿者在暴雨中坚守岗位,协助测温登记、查验粤康码。下沉社区,走访排查“近期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聚集。”高明区司法局第一时间组织8名党员志愿者前往联点挂钩村明城镇光明村、坟典村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进行检查登记、体温检测,向当地村民讲解当前疫情形势、宣传疫情防护相关知识。排除万难,奋战一线“我们将前往高边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请大家认真学习各项工作要点,牢记核酸检测相关注意事项。”根据狮山镇委镇政府的组织安排,狮山司法所全体工作人员到高边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厚重的防护服和防护面罩闷热不堪。在35°C的天气下,在室外待上十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呼出的气体在防护面罩上凝结成小水珠。从白天到黑夜,即使狂风暴雨,工作人员们也依然坚守岗位。全体人员用汗水和行动投入这场“防疫战”,筑牢疫情防控堡垒!向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来源丨佛山市司法局花了
2021年6月5日
其他

身边的力量|下沉社区,冲锋在前!佛山司法行政干警奋战疫情防控一线

连日来禅南顺陆续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排查。从白天到晚上,各检测点灯火通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与最新要求,
2021年5月30日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 | 高速公路三车相撞 他们不约而同出手施救

“群众身边无小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承诺。5月14日,河源监狱14名公务出差的警察职工路遇突发交通事故,他们不约而同,挺身而出,用默契无间的行动,救助车祸受伤群众,再次兑现了这份对党和人民的庄重承诺。发现险情
202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