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九五四,比波普的黎明

刀片儿 斗量 2022-07-31

The Historic Mocambo Session '54》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作为战败国,日本被麦克阿瑟率领的四十余万同盟军接管,进入了盟总时期。

1951年9月8日,日本与同盟国签署《旧金山和约》,于次年生效,标志着法理上同盟国结束对日的军事占领,日本恢复了原有的国家权力及主权独立地位。

就在这前后,一种四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爵士乐风——比波普——经过酝酿,即将在日本破壳而出。

这是日本爵士史上的一次重大跃迁,标志爵士走入“现代”。从作为跳舞伴奏的功能性音乐,转变为主要欣赏对象,类似于从边聊天边瞥一眼的电视剧变成了在黑暗中正襟危坐观看的电影。这一转变也改变了乐队的组织形式,它从规模庞大的摇摆大乐队(Big Band),变成了灵活机动的小型乐队(Combo)。站在从业人员角度来看,无疑更加民主化,更多乐手之间的碰撞加速了爵士乐的发展,此后各种风格相继诞生,让人应接不暇。

每一次时代的转变,都伴着一些标志性事件,催生一些标志性人物,日本爵士乐进入现代也不例外。而有趣的是,很多事件在发生之时,并没有显示出独特之处,只是由于得到了记录,在若干年后,成了历史中的里程碑。

如果让爵士史家或资深爱好者选择一个事件,作为日本比波普时代的里程碑,那么对这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指向1954年7月27日深夜到28日凌晨,发生在横滨Mocambo,长达十几小时的即兴派对(Jam Session)。

战后的日本爵士场景

战后的东京,经历了美军轰炸,一片断瓦残垣。作为战前的商业中心,GHQ(盟军最高司令部)附近的银座与有乐町,大部分建筑都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相比于其他地区,并没遭到毁灭性损坏。战后稍加休整,就成为东京市内恢复最快的一片区域。
昔日GHQ总部

当时,这里有几家有名的夜总会与俱乐部,比如银车马、黑玫瑰、明星俱乐部、蒙地卡罗等,很多盟军官兵与本地有钱人都流连于此。这里聚集了一大批爵士乐手,靠着为人伴舞而赖以生存。比如,今日被乐迷熟知的南里文雄与乐队,原信夫与他的Sharp & Flats,还有不那么为人熟悉的人铃木章治与Rhythm Ace,都在此驻场。

千篇一律的舞蹈伴奏,让有追求的乐手渐渐感到厌烦,有些乐手开始不满足于此。这些场所面向的大多是上班族,在乐手上班与客人光临之间会有一个时间差,这段时间内,场地方对乐手不会有太多要求,于是他们开始利用这段时间演奏相对严肃的爵士乐。这也是战后日本爵士乐手自我表达的最初醒觉,当时很多资深乐迷有意识的在这段时间入场欣赏音乐。无独有偶,十年前在美国,故事也如出一辙。事实上,比波普就是乐手利用垃圾时间,在即兴切磋中诞生的。

这一时期的日本爵士场景中,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药物滥用。二战期间,为提高士兵的士气和耐久力,以日本、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参战国争相生产了以甲基苯丙胺(冰毒)为主的兴奋剂。战后,大量毒品流入民间,尤其在日本,造成了严重的药物滥用现象。据调查,在盟总时期,尝试过冰毒(商品名:非洛芃)的日本民众高达两百万人。1951年,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日本政府颁布了《醒觉剂取缔法》,禁止了非洛芃的生产和销售。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那些食药成性的乐手,把对象从非洛芃转向了海洛因。当时在夜总会的舞台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演奏过程中,乐手轮流离场,走向后台的厕所,不长时间,又回到舞台,生龙活虎地继续演奏。去干什么,不言而喻。作为夜总会的经营者,对这种事也是看破不说破。

另外,这一时期唱片技术也发生了革新,由虫胶制作的78转唱片开始被由乙烯基制作的33转/45转唱片取代。无论是唱片记录时间,还是物理可靠性都大大提升。不过当时唱片在日本还比较昂贵,而且很难买到外国唱片,无论是爱好者还是乐手都很难像今日一样系统地收藏唱片。当时主要的聆听手段除了现场外,就是电台,包括日本本土电台,与美军的远东网络电台(FEN,后来大友良英还以此为名成立了一支乐队)。相对唱片,电台有一些固有弊端:首先只能被动收听,无法按图索骥;其次是播完即过,当时几乎没有民用录音设备,无法录制回放,这对于想要学习的乐手来说,无疑低效痛苦;另外,电台的聆听空间更加私人化,不方便大家即时交流。总总弊端,在当时催生了音乐咖啡馆这种日本独特的商业形式,并流传至今。

77转虫胶唱片


当时,东京最有名的爵士咖啡馆无疑是“Combo”,名字恰巧吻合了当时乐队小型化的发展方向。它坐落在有乐町车站中央口与京桥口之间,距离上文所说的俱乐部非常近,位置得天独厚。“Combo”的老板名叫川桐徹,会弹奏一些乐器,身材不高,大叫都叫他“矮子”(Shorty)。矮子的店里有一台自动点唱机,他利用与美国官兵的私人关系,收集了非常多的唱片。由于丰富的音乐资源以及地理位置,很快Combo就吸引了众多乐手,上班前或下班后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坐坐,听音乐,喝咖啡,交流彼此对音乐的理解,这里成了东京爵士乐手的交通站。
左上起:守安祥太郎、泽田骏吾、泷本达郎、五十岚明要、五十岚武要

当时在Combo活跃的乐手,很多后来成为日本爵士界熠熠生辉的名字。包括松本英彦、原信夫、宫泽昭、乔治川口、八城一夫、高柳昌行、白木秀雄、三保敬太郎、泽田骏吾、秋吉敏子、渡边贞夫、守安祥太郎等人。除了乐手外,还有一些资深爵士乐迷也流连于此,代表人物是后来成为著名乐评人的相仓久人,以及下面要着重介绍的业余录音师岩味洁。随着Combo的人气越来越旺,围绕着乐手与爱好者形成了一个音乐社群,而其中最重要的话题,就是欧美舶来的全新风格,比波普。

西风来袭

虽然不像六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起飞后,国外艺人争先恐后前来巡演,五十年代初期的日本,毕竟有几十万美国驻军,偶尔还是会有一些爵士乐队来到这里。起初,这种演出完全是慰军性质,日本人没资格入场。直到1952年4月,日本乐迷才迎来第一支向他们开放的重量级演出,主角是Gene Krupa三重奏。而后来同为鼓手的Art Blakey与Elvin Jones在日本大受欢迎,也许就是这时埋下的种子。这场演出设在有乐町的日本剧场,可以容纳四千名听众,据说演出开场前两小时就有乐迷排队,等待开场的队伍几乎绕着剧场一圈。

Gene Krupa


Krupa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就连他们由鼓、萨克斯、钢琴组成,在当时看来不太寻常的配置,也影响了很多乐队,不知道同样配置的山下洋辅三重奏是否受到他们启发。归根到底,爵士乐是属于现场的艺术,唱片或电台只能部分还原,那些专门属于现场的味道与魅力,没去过现场的人永远感受不到。虽然Krupa的音乐还带有摇摆时代的遗风,并不是纯粹比波普,但他们的演出已经足以震撼当时的日本爵士乐手了。

次年11月,一支更庞大的爵士团体降临日本,那是由制作人Norman Granz组织的全明星乐团JATP(Jazz at the Philharmonic)。这支乐团源于Granz的一个想法,他想以音乐会的形式组织全明星乐手即兴演奏(Jam Session)。这一即兴演奏音乐会始于1944年的洛杉矶,由于非常成功,Granz把它运做成了一个例行化的活动。放眼全球,每年两次巡演,每次十周。Gene Krupa就是JATP一员,所以,1952年的演出,更像是一次投石问路,由于反响特别好,Granz有了信心,第二年才把JATP全员带到日本。


JATP海报



这次访日的JATP成员包括Ella Fitzgerald,Roy Eldridge,Charlie Shavers,Bill Harris,Willie Smith,Benny Carter,Ben Webster,Flip Phillips,Oscar Petersen,Herb Ellis,Ray Brown,Gene Krupa,JC Hurd等人,这些名字在当时如雷贯耳,所到之处,受到了日本乐迷热烈欢迎,甚至还被安排身披绶带进行汽车游行。

在Granz的指导下,东京电台录制了JATP在日本剧场的演出实况。电台以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的频度,将三天的演出连续播放了八周,产生了巨大反响。十九年后,在德国出版了这次演出的黑胶唱片,一套三张,名为《J.A.T.P. In Tokyo (Live At The Nichigeki Theatre 1953)》,各位朋友可以通过唱片一览当年盛况。

《J.A.T.P. In Tokyo (Live At The Nichigeki Theatre 1953)》


在内外部因素双重刺激与影响下,战后的日本爵士乐手迅速成长,当时最受欢迎的乐队是乔治川口领衔的Big  4,不过更多的变化来自那些锐意进取的年轻乐手,而非被商业裹挟的爵士明星。关于比波普,当时最突出的是两名钢琴手,秋吉敏子与守安祥太郎。他们被认为是当时唯二掌握了比波普的日本音乐家。

秋吉敏子的处女作

秋吉敏子,1929年生于伪满洲国的辽阳市,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钢琴,后就读于大连音乐学院,师从中国籍老师杨孝毅。她的成长经历,在日本爵士乐手中,算是相对特殊。由于这段往事,对于中国,秋吉有不同于其他乐手的情愫。2010年,她率领大乐队来到北京,创作并演奏了《我的老师杨先生》、《漫漫黄土路》等与中国相关的作品。


秋吉敏子



战后,秋吉敏子跟随“垦荒团”回到日本大分县,开始在美国军营演奏,1948年上京。由于出色的钢琴技艺,很快秋吉就融入东京的爵士圈,先后在生驹德二、森亨、井出忠、松本伸、小原重德、多忠修、海老原启一郎、与田辉雄等人的乐队任职。虽然在这些乐队中,收入无忧,但秋吉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些人天生就是主角,1952年,她结束了配角生涯,组成了自己的四重奏,Cozy,开始追求她的现代爵士之梦。

这是一支不妥协的乐队,只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不看场地方与观众的脸色,毫无疑问,这导致了顾客的抱怨,数度被场地方中止合作,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没过几个月,由于一名成员生病,Cozy被迫解散。不过秋吉并不气馁,很短时间又组织了Cozy二期,这一次她召入了一名年轻的萨克斯手,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渡边贞夫。

秋吉敏子的早期乐队


这一时期,像许多日本爵士乐手一样,秋吉依然在美军军营演奏,在此她结识了一些国外乐手,并通过他们了解很多资讯,包括她比波普之路上的精神导师Bud Powell。也正是这段经历,给了她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Bud Powell


JATP的制作人Granz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的经理人,他在带领团队巡游世界之余,同时也挖掘当地的爵士乐手,把其介绍回美国。当时,与秋吉同在横滨军营演奏的有一位美国钢琴手,Hampton Hawes,他向JATP的Oscar Peterson极力推荐秋吉,并让他去现场感受一番。于是Peterson来到了银座的爵士咖啡馆田纳西,那是秋吉驻唱演奏的地点之一。一到那里,Peterson就被秋吉的琴声所震撼,他想象不到,在日本会有与Bud Powell一样的声音,而且还是一位女性。Peterson把这一消息告诉了Granz,而后者洞察到其中的商机,马上就租下东京电台的一个录音棚,决定为秋吉录制唱片。
1953年11月14日,Granz为秋吉敏子录制了第一张唱片,这也是日本爵士乐第一张在海外发行的唱片。唱片的录制过程非常紧张,由于上午这个录音棚需要用于现场广播,所以录音被分成两段,分别是在黎明与下午。Granz亲自摆放了麦克风,用了一些当时日本不知道的技术,令现场的日本录音工程师叹为观止。

《Toshiko‘s Piano》


唱片一共收录了八首曲目,尽管当时的日本爵士乐以拷贝为主,但在这里秋吉贡献了两首原创曲目,已经开始显示出她的创作能力。这张名为《Toshiko‘s Piano》的十寸唱片于1954年在美国发行,封套是一幅黑白画,勾勒出一位身着旗袍的东方女性,站立在幻化为一支高跟鞋的钢琴旁,充满西方人对东方的刻板印象,满足了他们由于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贫乏幻想。
虽然比波普在当时的美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来自遥远东方的声音,还是吸引了他们。不少评论家在杂志撰文介绍这张唱片,使其一时成为话题之作,让人不得不佩服Granz的眼光。
今日看来,这无疑是日本爵士唱片中程碑式的作品,不过当年并没有唱片公司把其引进到日本,只有很少的乐迷与乐手在Combo听过。直到二十二年后,也就是1976年,它才第一次在日本出版。

守安祥太郎,钢琴天才

这一时期另一位光彩熠熠的爵士乐手,是被誉为天才的钢琴手,守安祥太郎。

守安出生于东京,比秋吉年长五岁。从中学开始,他开始学习古典音乐,而了解爵士乐,则是通过战后的美军电台。大学毕业后,他先进入一家公司,下班之余,在银座的酒馆为客人弹琴伴舞。1947年,守安辞掉工作,开始成为职业乐手。


守安祥太郎



他们这一代爵士乐手,不像二十年后有专业的音乐学校以及丰富的资讯,几乎全都是靠热情与兴趣自学成才。对新鲜的音乐类型,只能靠有限的唱片,通过扒带子学习,这熟悉的场面,几十年后又在中国上演。如前文所述,当时唱片又稀有又昂贵,就连乐手也只能在咖啡馆聆听交流,但这里明显不适合练习乐器,所以乐谱的重要性就凸显无疑。
关于乐谱,还发生了一些今日看来啼笑皆非的事。当时很多唱片贩子去后台向乐手兜售市面罕见的唱片,前田宪男经常借口拿来试听一下。当时不像今天有方便的复制手段,所以小贩也欣然同意。而前田常常一天之内就把谱子扒了下来,第二天发给成员,放到舞台的谱架上。而那张唱片当然以各种理由,回到小贩手上。

可见当时扒带子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乐手的进步空间,而对于守安来说,他最为人佩服的就是那双敏锐的耳朵。

据其他乐手回忆,如果是简单的乐曲,只需要一两次,守安就能把乐谱写下来。在这种通过广播与唱片扒带子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吉他手Charlie Christian。守安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开始把学习方向转向比波普。


Charlie Christian



他为原信夫的乐队扒了几百首乐谱,也扒了Charlie Parker的大部分唱片,并且慷慨地把乐谱分享给其他人。著名的萨克斯手渡边贞夫曾回忆道:“当我在努力把Parker的演奏写在纸上时,守安先生帮了我很多忙。”

守安从Five Light开始,参与了Jubilee Five、Blue Coats、Red Hat Boys、Gay Playboys、以及Four Sounds等众多乐队,不过人们很少能在杂志上看到守安名字,他不喜欢自己的本名,一直以“矢野敏”为艺名进行活动。
当时日本爵士界的普遍认识是,守安是最出色的本土比波普音乐家。但最先得到录音机会却不是他,很多人都把其归功于秋吉的运气,也有一些人认为秋吉相对于守安来说,抛开琴技,有自己原创性的一面。不过原因也许没有那么复杂,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极具东方韵味的女性钢琴手确实比带着眼镜犹如银行职员的男钢琴手更具卖点。很多评论人纠结这一点,似乎是认为没有得到这次录音机会导致了守安后来的悲剧命运,秋吉敏子后来也极力回避这一话题。

“因为乐队只有一位钢琴家,我没有和守安在一支乐队,所以不太了解他。当时我还年轻,专心于弹钢琴,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不过无论怎样,当时间推进到1954年时,以守安与秋吉为首的新一代日本爵士乐人,已经开始带着他们掌握的比波普,渐渐走向舞台中央。万事俱备,整张拼图只缺少最后一位关键性人物。

工程师撰写历史

就像内田修录制的《Ginparis Session》记录了日本自由爵士黎明期一样,对于日本比波普的黎明期,也有一位类似的人物。与作为医师,家底殷实的内田修不同,这是一位工程师,在那个技术不够发达的年代,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录音设备,并为乐手们提供服务,他的名字叫做岩味洁。

1954年,岩味洁刚刚19岁,还是一名学生,但已经疯狂喜欢上了爵士乐,经常出入有乐町的Combo,与许多乐手都成为朋友。除了是乐迷之外,他还有超强的动手能力,初中时就获取了车床的操作许可证,并动手组装了一台刻盘机,可以直接制作唱片。他利用这台机器,为守安祥太郎制作过一种特殊的唱片,他把同一首歌曲重复刻在唱片上,用于练琴与记谱。所以,把他算做是日本比波普的幕后英雄,毫不为过。更重要的是,他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不可想象地,利用一些废旧零件,自己动手攒了一台磁带录音机。
岩味洁自制的刻盘机

那时,以玻璃纸或塑料为基底的磁带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开盘录音机绝对是个新鲜玩意儿。能用的只有1947年由3M公司发明的纸质基底磁带,当时这是军控物资,一般平民根本无法购得。不过刚好岩味的父亲在日比谷三信大厦的Balcom商贸店工作,这家负责面向盟军销售物资的公司有这种磁带。于是岩味洁偷偷地从这里得到了一些十英寸规格的纸质盘带。这一切机缘巧合导致了近七十年前那一晚,不是记录在书本上,而是唱片中。

Mocambo Session

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对过去的事件以及活动的记录与评述。那么如何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无外乎是靠实物、靠口述、靠文字。而对于音乐史来说,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换成百见不如一闻可能更为合适。回到当时,发生在1954年7月27日那一晚的即兴演奏活动(Jam Session),可能并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这不是这种形式的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因为它被记录下来,当很多记忆随着时间推移越发稀薄时,这一晚就显得越发清晰。而这些录音也使得妙笔生花的文字苍白无力。

这晚活动的地点Mocanbo着坐落在横滨。当时横滨是盟军重镇,催生了非常多的音乐咖啡馆与俱乐部,使得这里成为仅此于东京的爵士乐场景。不过由于横滨与东京距离非常近,活跃的乐手几乎相同。略带讽刺意味的是,Mocambo是一家面向美军及其家属的俱乐部,虽然有日本乐手驻场,但并不接待日本人。
昔日的Mocambo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像大约十年后的银巴里Session是为了送别因药物即将入狱高柳昌行一样,这次即兴演奏活动的起因也是药物。当时有一位鼓手,名为清水润,刚刚摆脱了药物困扰,回到舞台。经常活动在东京Combo的朋友们,为了庆祝清水回归,组织了这次活动。活动组织者是乐评人油井正一、鼓手野野山定夫(艺名:花肇)、贝斯手井出忠,以及吉他手泽田骏吾。

作为Mocambo驻场乐队Double Beats Five的队长,泽田骏吾的主要任务是向Mocambo的经理求助,借场地一用。最终经理同意在营业时间结束后,把场地提供给这些乐手。刚好很多乐手平时就在横滨工作,这里也算是非常方便。

Double Beats Five在Mocambo演奏


实际上,这并非是一次公开音乐会,只是作为乐手与周边好友间的一次内部演出,或社群活动,活动信息只在熟人间口口相传。有意思的是,当晚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由乐手客串。首先是本来就在Mocambo驻场的植木充当会计,以会员费的名义,收取每位参与者五百日元,另外还准备了小食和酒水向乐手贩卖,选择植木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不喝酒,不至于账目混乱。除此之外,他们还安排了一个老外把守门口,拦住不想交钱的入场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这次活动的主旨是欢迎同僚克服药物困扰,回归舞台,但组织者依然准备了醒觉剂,供那些成瘾的乐手服用。

7月27日当天,除了一部分乐手在横滨直接前往外,很多人是从东京出发,其中就包括Combo的老板矮子,以及业余录音师岩味洁。他带着自己的录音设备与矮子一起乘坐出租车前往Mocambo,而由于设备太多,岩味把麦克风和电缆线交给了秋吉敏子与渡边贞夫,由他们乘坐电车带到现场,这在今天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到达现场后,岩味开始安装录音设备,他发现这个舞台根本没有考虑声学,背后全都是瓷砖,不过已经来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唯一的一只麦克风,岩味在乐手的帮助下把它吊在了天花板。由于活动安排在打烊时间,店员想要把电源关掉,在参与者据理力争下,才得以保留,如果当时关闭电源,这一晚也会像当时其他同类演出一样,被湮没于时间之中。

Mocambo Session的录音母带



演出从7月27日午夜开始,一直持续到28日10点左右。据说参与当晚活动的有近一百名乐手,其中包括渡边贞夫、秋吉敏子、宫泽昭、渡边明、五十岚明要、海老原启一郎、铃木寿夫、清水润、五十岚武要等之后主要的比波普乐手,除此之外还有高柳昌行、山屋清、杉浦良三、大西修、金井英人、泷本达郎、原田宽治这些Combo的常客。

当晚的气氛热烈而放松,乐手们轮番上场,场下的乐手就坐在地上吃饭喝酒,中途有乐手感到疲惫提前离开,也有乐手闻讯陆续赶来。不过,无论是谁,都没有关注到还有一个人在为他们记录声音。当天,岩味洁只带了五个小时左右的录音磁带,只能有选择的进行收录,放弃主持人的串场。而且,那台自制录音机似乎不那么听话,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有些歌曲的录音并不完整。后来统计,岩味一共收录了二十首曲目。这些曲目,基本上以守安与秋吉为主。据说当晚守安在台上坚持了很久,因为没有钢琴手觉得可以接得住他。
另外,当晚还有一件逸事。前一年向Oscar Peterson介绍秋吉的Hampton Hawes也来到现场,并上台演奏了一曲,不过据说发挥特别差,而且下台不久就被警察带走,原因当然是因为毒品,不久他就被移民局强制遣送回国。而当晚活动的主角,清水润,实际上并没有摆脱毒品的诱惑,后来被再次送进医院,强制戒毒。

这一晚后,类似的即兴演奏会开始流行,俱乐部对这种新爵士乐的态度也逐渐开放,很多年轻音乐家在这种磨练中慢慢走向前台。至此,日本爵士乐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余音

由于出色的动手能力,岩味洁第二年就被召入到日本电视台(NTV)音乐部兼职。但他与爵士乐的缘分并没有终止于Mocambo。有感于当时日本唱片公司对本土爵士乐根本不感兴趣,1956年,他与乐评人油井正一成立了自主厂牌Rockwell,旨在摆脱对大厂牌的依赖,自力更生。就像许多日本厂牌一样,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有一些巧思蕴含其中,它刚好是两个创始人名字“岩”(Rock)和“井”(Well)的组合。

《Original Dixieland Heartwarmers featuring 右近雅夫》


Rockwell在成立当年一口气推出了三张七寸唱片,分别是《Original Dixieland Heartwarmers featuring 右近雅夫》、铃木章治五重奏的《Shoji Suzuki Quintet》、以及守安祥太郎的《Shotaro Moriyasu Memorial》。这些唱片各出版两百张,通过邮寄进行销售。由于想法远远于领先时代,在周边配套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操作唱片出版无比繁琐,以上三个品类出版后,厂牌就偃旗息鼓。它们很可能是日本爵士乐最早的自主盘。


铃木章治五重奏:《Shoji Suzuki Quintet》



以上三张唱片,最出名的无疑是最后一张,它收录了守安的两首曲目,一首是在电台录音的“It's Only A Paper Moon”,另一首就是来自Mocambo现场的“I Want To Be Happy”。之所以有名,第一,首曲可能是后来自由爵士/自由即兴大神高柳昌行的最早录音,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张唱片都被看作是日本爵士乐历史上的钢琴天才守安祥太郎的唯一录音。


守安祥太郎:《Shotaro Moriyasu Memorial》



而守安可能是日本爵士史上最大的一个悲剧。这位被誉为天才的钢琴手,在Mocambo那夜不久后,就变得行为怪异,不为人所理解。例如,他会在演奏中钻到钢琴下面,把手伸上来弹奏;或者背对着钢琴,反手弹琴;又或在钢琴上倒立;下台后去吃观众的三明治;在电车里突然对陌生人伸开双臂。种种奇行,不一而论。
关于守安的总总异常,没有一个公认的原因,评家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猜测。有的人认为是由于家庭原因而苦闷,有的人认为是艺术无法突破而困惑,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怀才不遇,没有厂牌为其出版唱片而痛苦,还有人认为是受到药物困扰。总之,一个天才渐渐走向疯狂,濒于崩溃边缘。

1955年9月28日,平凡的一天。守安在离开涉谷的一家爵士开啡馆后,跃入目黒站铁轨自杀,时年三十一岁。那天守安没有告知任何人,没有留下任何遗书,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物品,只有六千日元与一盒印有饭店名字的火柴。当时守安在泽田骏吾的Double Beats Five弹琴,由于经常不辞而别,所以大家对这次消失没有太过在意。两天后,一代爵士天才在没有人知道身份的情况下被火化。直到一周后,朋友与家人通过报案失踪,才领会他的骨灰。由天才走向毁灭,守安的死,仿佛一个诅咒,笼罩在日本爵士界。后来,天才的白木秀雄与阿部薰也步其后尘,在风华正茂之时残酷自毁。

Mocambo之夜的另一位主角秋吉敏子的境遇则与守安截然相反。由Granz帮助在美国发行的处女作,成了秋吉打开伯克利大门的敲门砖,使其成为日本爵士乐历史上,第一位留洋学习的乐手,从此开启了日本爵士乐的留洋大潮。秋吉在伯克利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当地的音乐活动,毕业后,移居纽约,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与作曲家。1999年,她入选“国际爵士名人堂”,是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乐手;2006年,她又获得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爵士大师奖”。可以说,秋吉敏子是欧美语境下,日本迄今为止最出色的爵士音乐人。

在守安死去,秋吉出走后,萨克斯手渡边贞夫接起了比波普的大旗,当时的他才刚刚二十多岁。之后,他由秋吉敏子介绍,同样留洋进入伯克利学习。但与秋吉不同,毕业后,渡边回到了日本,成为日本爵士圈首屈一指的明星。他开设私塾,教授年轻乐手,在推动日本爵士乐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除了以上几位外,参与Mocambo之夜的宫泽昭、高柳昌行、金井英人、山屋清等人,后来都成为日本爵士界光彩熠熠的人物,在此不再展开。

正如上文所属,Mocambo之夜的记录是出于一位业余爱好者的兴趣,当时根本没有多少乐手意识到录音的存在,即使知道的人潜意识里也不会认为那些纸质磁带可以保存多久。不过出乎意料的是,1975年起,由Rockwell(当时已是由岩味洁一人运营)提供录音,Polydor在三年间出版了四张Mocambo之夜实况的黑胶唱片,名为《The Historic Mocambo Session '54》,前两张以守安为主,后两张以秋吉为主。这套唱片的出版成为了日本爵士界的轰动性事件,几十年间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被栩栩如生地摆在眼前。二十一年前那个质朴无华,却生机勃勃的夜晚,彻底改变了日本爵士史。从此之后,那一晚成为介绍日本爵士乐不可绕过的里程碑。这套唱片后来又3CD的形式再版,并补充了首版没有收入的曲目。

《The Historic Mocambo Session '54》黑胶


1954年7月28日黎明,当那个盛夏之日在横滨冉冉升起之时,Mocambo中疲惫不堪的乐手肯定没有意识到,日本爵士乐从这一刻已被彻底改变。

斗量日爵系列(月度更新):
石川晶,内罗毕之星
PIT INN,无心插柳
隐秘的角落,坂本龙一的爵士碎片
松风鉱一,在地上与地下之间
中央线爵士,为了撕掉标签的标签
压缩人生,日野皓正的早期岁月
泰姬玛哈旅行团,生生活在别处
一九七三,灵感与力量
丰住芳三郎,纵横七海(下)
丰住芳三郎,纵横七海(上)
沖至,从东洋到西洋
幻野祭,当音乐遭遇历史(下)
幻野祭,当音乐遭遇历史(上)
一蓑烟雨任平生,高柳昌行的最后十年(1982-1991)
富樫雅彦,追寻东方爵士之路(下)
富樫雅彦,追寻东方爵士之路(上)
内田修,超级乐迷修炼指南
片山広明,惟有饮者留其名(下)
片山広明,惟有饮者留其名(上)
憧憬狂放:高柳昌行访谈录(下)
憧憬狂放:高柳昌行访谈录(中)
憧憬狂放:高柳昌行访谈录(上)
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下)
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上)
山下洋辅Trio初发声,<DANCING 古事记>的古事记
“生活向上委员会”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