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

其他

企业毁约应届生,应有更妥善的处理办法

得到不足以支付一个月房租的违约金,却错过了就业黄金期——据《法治日报》5月7日报道,这是上海某高校研三学生李燃目前的处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招聘企业毁约了。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季,一些车企、互联网企业出现毁约行为,打乱了不少大学生的就业规划,让他们不知所措。企业发了offer(录取通知)又撤回,签了三方协议又毁约,类似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社会关注度较高。相对其他求职者,应届毕业生具有公考、落户等方面的优势,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也仅面向应届生,他们的就业情况本来就备受重视。现实中,面对用人单位的突然毁约,应届毕业生失去的恐怕并不是一个offer这么简单。初入职场,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生们往往要在简历、面试等方面投入诸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等成本。企业在毕业季来临之际毁约,对毕业生而言,不仅意味着所有求职准备工作都要推倒重来,而且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期”,留给他们的重新找到合适岗位的机会和时间都已经不多了。而这些时间和机会成本,其实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后,到底能不能毁约?事实上,三方协议中都有特定情形发生时可以解除协议的条款。劳动合同法中也规定,在“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裁员——已在岗的员工尚且可以裁掉,没入职的“不让来”,法律没有也不应该完全禁止。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声称的解约原因是否当真到了“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程度。目前的实践中,三方协议的性质被界定为民事协议,劳动法中对于应届毕业生及其求职过程中的权益没有规定。有专家认为,从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学生的保护、规范就业行为的角度看,应当重新考虑三方协议的定性,将其理解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律,以此提升对就业学生的保护力度,防止任意毁约。换个角度来看,突然毁约应届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也会有所影响。虽然可能短期内节约了一些用人成本,但这也暴露出企业在经营规划、员工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未来,如果相关企业还想继续经营发展下去,这恐怕也会成为一个影响口碑和声誉的因素。长远看,这还可能导致更多的精英人才和合作伙伴对其有所疑虑甚至“望而却步”。所以类似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确实失去了一个就业机会,但企业也未必全是“得到”。一家企业的形象和口碑正是在日常的点滴细节中经营、建立起来的。招聘毁约,对用人单位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可这粒“尘埃”落在应届毕业生身上,可能会是“一座山”。希望每个用人单位在做出决策前都能多些审慎、多些周严而长远的考虑,至少要给出更合理更有诚意的补偿方案。这些应届毕业生都是刚刚要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作为他们的第一家单位,企业如何作为关乎他们对职场、社会的初步理解和认知,这个“第一课”其实很重要。法院直播退还彩礼意味什么?罗翔打假,“伪名人语录”是名誉侵权更是流量诈骗“山寨周杰伦”代言“山寨冰红茶”?可下猛药监制丨李绍飞
5月13日 上午 9:51
其他

“山寨周杰伦”代言“山寨冰红茶”?可下猛药

近日,一则“冰红茶请周口杰伦代言”的新闻引发轩然大波。这场风波源于一家名为“达利园饮品(辽宁)有限公司”的厂家,其推出的冰红茶产品聘请了一位与著名歌手周杰伦外貌相似的“周口杰伦”作为代言人。网传视频截图。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此举不仅因“撞脸”而引发了公众的好奇与讨论,更因其产品包装与市场上已有品牌的高度相似性而遭到了网友们的调侃,被戏称为“将山寨进行到底”的饮料。
5月11日 下午 3:18
其他

罗翔打假,“伪名人语录”是名誉侵权更是流量诈骗

法学教授罗翔日前发声“打假”,怒斥网上流传的自己的“伪语录”不仅教人做人,甚至是如何做女人,还涉及育儿、养狗、炒股、炒楼等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困于被假冒的,远不止罗翔一个。“鲁迅告诫中国人的十句话”“杨绛的百岁感言,中年女人不能不听”“林徽因的爱情谏言,总有一句温暖你”……无论是近现代名人,还是当下一些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似乎都难逃此劫。大量博主打着名人旗号东拼西凑,再配以岁月静好画面和背景音,粗制滥造出各种鸡汤文字。在名人光环加持下,这些“伪语录”被大量转发,很多不明就里者信以为真。尽管当事人屡屡辟谣,可“伪语录”仍屡禁不止,背后显然有强大的利益驱动。在眼球经济的今天,“名人之口”往往就是“流量之源”,名头越大,影响力越大、吸粉引流效果越彰,以至于到最后,只要能赚流量,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或者到底有没有人说过,就已经不重要了。而这样的流量制造路子,很多时候都跟诈骗圈钱、开班卖课深度绑定,不仅侵犯当事人的表达权及名誉权,还会为当事人形象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伪语录”本质上是“假鸡汤”“毒鸡汤”。对此,单靠舆论澄清和道德批判,多少有点“拳头打在棉花上”,关键还得靠依法监管治理。为此,出版社、平台等应明确责任边界,加强合规意识,对出版、发表的作品进行权利清洁性检查,发现侵权及时下架,避免损害发生或扩大。其中,各大平台尤其要在账号资质审核、流量分发等方面加强源头治理,真正提升网络流量生态。当然,监管部门也应针对性开展版权执法等专项行动,通过典型案件披露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此前,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了“鲁迅说过的话”检索系统,利用大数据帮助网友辨别鲁迅名言真假,类似的经验值得推广。从被动辟谣到主动治谣,才能真正破解虚假名人名言碰瓷牟利的怪圈。法院直播退还彩礼意味什么?以“流量逻辑”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连环套!揭开“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术监制丨李绍飞
5月10日 下午 7:35
其他

274万人次围观!法院直播退还彩礼意味什么?

5月8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账号开启了关于“退还彩礼”的直播,直播一度达到274万人次的热度。其中一起执行案件是,长沙一女子隐瞒婚前已生育孩子,与上海一男子闪婚,男方付出了20万元彩礼及金首饰等礼物。双方结婚登记后,实际仅见面两次。之后男方提出离婚诉讼,女方又要求复合,男方又向其给付了10余万彩礼,之后女方再次悔婚。最终,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女方退还彩礼,但女方拒不执行判决,这才有了法院执行直播。执行法官表示,如果女方拒退还彩礼的话,将采取强制措施。在另一起彩礼的案件中,山东魏先生在网络上曝光称,付了34万彩礼后,遭到马女士冷暴力对待,退婚却不退钱。经过法院调解,女方应返还30万元彩礼以及相关首饰。但是,女方没有执行法院的调解书,反而指责魏先生在鼓动网暴。这两起彩礼案都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彩礼案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民事法律公正的期待,是希望法治的阳光照进彩礼的“雾影重重”,彩礼问题不应该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正像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所总结的:“高额彩礼并不是保障家庭幸福的秘笈,反而可能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甚至容易引发两个家庭之间的对立、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种民俗,彩礼代表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但不能是勒索和榨取,更不能是对女性的物化。要让彩礼回归于“礼”,让婚姻有幸福的基础。而且,杜绝买卖婚姻、借婚礼索要财物,也是新中国婚姻法一以贯之的规定。近年来,中国人口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畏婚”情绪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传播,不合理的彩礼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治理彩礼乱象也被列上了国家议程。2020年,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退还彩礼的情形做了明晰的规定,包括:双方虽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金额过高,也可以支持返还部分彩礼。这也是前述两起案件当中,法院判决(制发调解书要求)女方返还彩礼的原因所在。彩礼是一个司法问题,也不只是司法问题,既然已经有了生效的法律文书,就应该执行,就应该尊重司法权威,因为司法是现代社会矛盾冲突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这两起个案来说,女方都没有清醒意识到不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的严重后果,还是把彩礼当成了“家务事”,把法律视为儿戏,她们将会为这种错误认知付出沉重的代价。湖南省高法的这一次执行直播,也是向全社会的普法,亮出了鲜明的遏制高额彩礼的司法态度:司法将严肃地对待不合理的彩礼,它不是“家务事”。以“流量逻辑”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成为“理财师”的农村老人失去了毕生积蓄连环套!揭开“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术监制丨李绍飞
5月9日 下午 6:50
其他

以“流量逻辑”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

赵菊英让男孩砸碎手办。视频截图让男孩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手办、让女孩将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箱、在男孩的房间里安装监控……近段时间,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家访中国”“赵菊英聊教育”发布的几段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系列行为被网友吐槽为“霸凌式教育”。5月6日下午,甘肃嘉峪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赵菊英于2023年从该市某小学退休,针对网友们反映的问题,将介入调查。赵菊英是谁?在自媒体账号上,她自称是资深家庭教育专家、33年资深语文名师,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超过1000多场,出过两本书。然而,不少网友发现,不管赵菊英自我标榜的头衔多么“光鲜”,在她入户家访所拍摄的视频中,呈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却一点体现不出专业性,甚至显得十分低劣。在这些视频中,看不到教育所必须的循循善诱,而是充斥着各种粗暴的指责、无情的打压,动不动就让孩子亲手摧毁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时给孩子灌输“一切为了分数”“成绩好才能当领导干部”的落后观念,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为名体罚学生,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法,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到压抑窒息,不知视频中那些被公开羞辱的孩子,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与网络上一边倒的批评声浪不同,视频中不少家长却都认可了赵菊英的权威性。视频内外如此不同,这让不少网友怀疑,赵菊英是不是在故意拍摄“粗暴教育”来制造争议,从而为她的三个自媒体账号博取流量?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便捷的社交平台也就成了各路“家庭教育专家”的秀场,难免就有一些浑水摸鱼者乘机收割流量。一些自媒体博主,带着“黑红也是红”的心思,不惜编造剧本、造假摆拍,这些“野生”教育“专家”往往通过贴上各种哗众取宠、不易查证的头衔,以各种夸张的话语和极端的操作来博人眼球。细看赵菊英视频,选取的也都是敏感的亲子、家庭话题,尽管其言语行为粗暴低劣,但直击家庭教育痛点,在制作风格和手法上,也与大多数博流量的短视频十分相似。以“流量逻辑”来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如若赵菊英真的是故意演绎所谓的“霸凌式教育”,那么所有预设的冲突和解决方式,不过是她的剧本。其中所传递出的不健康的教育理念,也是误人子弟、危害不浅的。而大家以为在严肃探讨教育话题时,无疑也陷入了她布下的圈套。这种穿着“皇帝新衣”在网络平台大行其道、迷惑人心的“教育神棍”,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尤其是广大家长们,在面对那些偏僻乖张的“网红专家”时,须多些冷静,搞清楚什么是对孩子有益,哪些套路只是为了“圈钱”,别让这些“野生专家”登堂入室,带歪了路子,荼毒了孩子。她需要一件得体的工作服成为“理财师”的农村老人失去了毕生积蓄连环套!揭开“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术监制丨李绍飞
5月8日 上午 10:27
其他

“世界第一”景点隐没在荒草中?

“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世界第一的顶级童话神话乐园”,“世界上唯一的帝王文化区”,“全域旅游一年破题、两年成形、三年出彩、五年成名”……不少开发前叫得山响的文旅项目,如今怎么听不见声儿了?据报道,个别地方建设定位浮夸的文旅项目,希望打造网红景点,却因种种原因陷入停摆、烂尾泥潭,隐没在荒草中、遮蔽在围栏里,导致大手笔立项半拉子收尾的局面。近年来,文旅越来越卷。多地盘活自家文旅资源、争当下一个网红城市,也有地方大兴土木、建设文旅项目。由于投资建设后运营能力及服务跟不上、违规用地等问题,项目烂尾的比比皆是。据报道,有的地方假借文旅之名开发房地产,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湖南某古城项目规划用地约3500亩,实际项目用地400多亩,建筑以住宅和商铺为主,根本算不上“文旅”项目。有的项目带病上马,用地手续、规划审批根本不过关,四川中江县古名天下景区非法占用农用地,还擅自改变原租用土地的使用性质,被紧急叫停。有的盲目造景导致空城,乌镇、平遥古城等走红后,多地开建千篇一律的古城,旅客根本不买账。有的大搞面子工程,明明地方财政吃紧、文旅特色不鲜明,还是要建文旅项目,甚至不惜举债搞文旅,陷入越建越穷的沼泽……铺摊子造成烂摊子,成了一些地方的隐痛。什么“档次最高”、“全世界唯一”,项目没建起来,口号再“高大上”也白搭。烂尾的文旅项目,开工前往往大肆宣传,仿佛底气、信心十足;交工时面对舆论质疑又支支吾吾,心虚、理亏被人尽收眼底。文旅还是房产、房子卖不卖得出去、用地合不合规、景点有没有特色,这些问题当地政府本该事先考虑清楚,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做好风险与可行性评估。全凭头脑发热搞开发,难免要被现实泼冷水。需要追问的是,烂尾的文旅项目兴建之初,有几分为谋发展,几分为求政绩;烂摊子搁置,有几人揽责任,几人狂甩锅?建的时候费力耗材,用的时候收效甚微;搁置无疑是浪费,看着又影响政府形象。烂尾的文旅空城,亟待盘活利用。对于项目本身合规、定位合理,只因为资金链断裂停工、闲置的项目,不妨由政府牵头,引入社会资源,尽早完工,后续还得想办法让这些景点活起来、火起来,不造成新的烂尾。对于无力回天的项目,政府也要在评估后下断腕的决心,避免久拖不决,尽早处置、探索有无其他用武之地。总而言之,烂尾文旅项目,花的是公家的钱,占的是群众的地,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若罔闻冷处理,装聋作哑回应质疑。没有造景冲动,就没有烂尾工程。各地发展文旅,不妨先理理家底,缺什么补什么,而不是想什么造什么。冲动造景,造出来的不是网“红”景点,而是抹黑当地形象的工程。更多阅读:配套地铁站建好了,主题乐园凉了,网红景点是怎么烂尾的?未来三天,可能爆发M级甚至X级以上耀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过半,车市会逆转吗?一些陪诊师换上马甲成了“黄牛”监制丨李绍飞
5月6日 下午 3:00
其他

警车进村喊话“××涉嫌嫖娼”,到底羞辱了谁?

监控拍到办案民警开着警车鸣着警笛喊话。“我没有嫖娼行为,就算我有,他们可以依法处理我,开警车到我们村指名道姓喊话,说我涉嫌嫖娼,是对我人格的极大侮辱,让我在村里抬不起头做人。”山东临沂的李先生称,今年春节期间的遭遇,让自己遭受了极大羞辱,这样的进村喊话还发生了两次。视频显示,民警用喊话器喊的是“恁庄的李xx涉嫌嫖娼”。目前,李先生已向多部门反映此事,并拒绝和解。当地警方的最新回应称,此事正在调查中。按照正常程序和规定,对于涉嫌嫖娼行为的人员,警方第一步要传唤当事人进行询问,然后经过询问和查证,如果警方有明确证据证明该人员嫖娼,那就可以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处理。但此事“蹊跷”的地方在于,警方传唤是有了,但后续等来的不是依法依规的处理,而是民警开着警车入村大肆传播当事人涉嫌嫖娼的信息。我们看不懂的是,民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还没有找到这位当事人嫖娼的证据,要搞心理战,使当事人承认自己嫖娼?因为如果警方有其嫖娼的证据,那依法处理即可,何必多此一举?有没有当事人嫖娼的确凿证据,这是当地警方要回应的第一个重点。此外,据李先生的说法,警方怀疑他涉嫌嫖娼,是因为查到了他在2023年2月20日的一个转账记录,金额是500元,但警方第一次找到李先生的时间是2023年9月下旬,警方传唤他的时间则还在要往后。可是,据法律界人士表示,嫖娼是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追究责任的期限为6个月,若李先生所言属实,那即使嫖娼属实,此案也过了期限,依法也应当不再予以追究。相关民警和派出所恐怕要解释一下,为何6个月后依然要死盯此案不放?当然,无论这位当事人有没有嫖娼行为,无论此案有没有超过6个月的期限,民警都无权使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一名公民。在连行政处罚都没有作出的情况下,就将一个疑似行为,在当事人村里广而告之,客观上造成了当事人社会评价降低,乃至局部性“社死”的事实,这明显越界了,当事人的隐私、名誉等正当权益,都可能遭到侵害,这与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原则也背道而驰。退一步讲,就算当事人真的有嫖娼行为,他的隐私也受法律保护,要在普法传播和保护隐私之间充分权衡之后确定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否则就有违法之嫌。法无授权不可为,执法者更不能任性妄为,知法犯法,带头违法。除非当地民警能拿出这样做的确凿法律依据来,要不然,民警的行为恐怕不只羞辱了当事人,也羞辱了自己,更羞辱了法治。执法的“最后一公里”,不该是这样儿戏、乱为,给执法者抹黑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当前,涉事民警已被停职,警务督察部门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将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此事我们所关心的,除了涉事民警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外,还有执法者这“荒唐”一幕为何会上演?对基层公权力的相关约束与监督,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查漏补缺。医院不愿收“复杂病人”的背后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9日 上午 9:30
其他

跨界联名翻车,不要把恶俗当有趣

“老烟腔,新青年”?近日,某奶茶品牌和某出版社借世界读书日之机,推出以致敬鲁迅为主题的联名奶茶产品,但其广告词引发极大争议。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热,商家在这一节点推出一些有文学元素的产品,既能吸引流量,也能推广阅读,本是件双赢的好事。但好事也不能乱抖机灵。“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鲁迅先生作为文学大师,其文章深沉严肃、忧国忧民,整体形象本就不太适合用于娱乐化的商业广告。而该奶茶所用的“老烟腔”一词,更是非常不妥。一方面,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具有贬义的“老烟枪”。鲁迅先生抽烟的形象虽然经典,但毕竟有着时代背景,不符合现在公共场所禁烟控烟的社会趋势。另一方面,“老烟腔”配搭“新青年”更是十分荒谬,对青少年有着明显负面影响。硬让鲁迅先生来给奶茶“带货”,却用“文字游戏”消费这位文化巨匠,被网友斥为这种产品“该扔垃圾桶”着实不冤。创新,从来不是在真空中搞创意,可以天马行空,但不能无所顾忌。近些年,跨界联名之风很盛,辣眼睛案例也不少。跨界联名,本质上是两个或多个品牌在品牌力、设计力、影响力、消费力、渠道力等领域的资源融合,通过催生“人无我有”的体验,激发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但随着联名越来越多,消费者日渐审美疲劳,于是许多联名开始另辟蹊径,为博眼球走上低俗、猎奇乃至违法之路。比如,某奶茶品牌先因为与某计生品牌联名让网友直呼“真恶心”,后又乱用宗教文化标识被约谈;又如,某超市与一些老国货品牌联名促销,打出海报却是“让物价回到1948年”……自以为拿捏“网络调性”,深谙“流量密码”,实质上是把恶俗当有趣、拿无知当卖点,这种畸形的“流量思维”败光了品牌的美誉度、路人缘,结果自然是暴得恶名、一切皆空。联名也好,跨界也罢,任何营销都是公共传播产品,代表了企业价值取向,要多想想社会观感。本质上,品牌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思想、美好的文化价值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甚至几代人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多个品牌进行联名,不是几个商标的拼凑,而是一份责任的累加。跨界联名不是“一锤子买卖”,以网红一时沾沾自喜,品牌想立得住、走得远,首先必须稳稳地站在法律法规、公序良俗这一边。其次,品质和服务是品牌发展之本,失去了“本”,再花哨的营销创意也白搭。在“流量至上”“眼球经济”的当下,对品质的执着坚守、对质量的不懈追求,才弥足珍贵。营销的目标不止于“被知道”,更在于“被认同”。跨界联名是营销创新,但企业应当对营销多上点心,不要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踩雷翻车,引得所有消费者“哄笑起来”。警惕!“地表最强入侵害虫”进入活跃期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8日 下午 12:09
其他

手抄毕业论文的传统还有无必要坚持

近日,网传某211师范院校文学院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必须手抄毕业论文,正文字数高于3万可免抄。据媒体报道,该学院对本院全部师范生及一部分非师范生手抄毕业论文的要求,还颇为严格细致,包含了“论文正文超过三万字可申请免抄,在后续上交论文稿件时将导师亲笔签名的免抄申请同意书附在所有材料最后”“三万字字数要求只算‘正文’的字数,不包括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按此要求,学生需自行打印抄写的特定格式纸张,每页400字,一篇论文抄下来,起码需要30页以上的纸张,任务量不可谓不大。据媒体最新报道,该校回应表示,手抄本科毕业论文是文学院长期以来的传统,但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学校和文学院的师范生培养方案,均无将手抄本科毕业论文与师范认证、学生毕业绑定的规定和要求。且文学院已经对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进行优化调整,具体为:在论文答辩通过之后,同学们可提交手写论文,也可只提交手写“论文题目、摘要、目录、致谢”即可,若有个别同学确实存在困难,可提出申请,学院将专题研究予以答复。学生求学,当然是常常同文字和书写打交道,如果某种抄写是有价值的事,别说几十页了,就是几百页恐怕也没人有怨言。比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出现以前,很多学者为了开展学术研究,跑遍全国图书馆抄资料、做卡片,有时写一本专著,光手抄资料就需要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但即使如此辛苦,也没有人心生怨言,反而求知若渴、甘之如饴。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当时没有更好方法获取资料;二是学者为了深化研究,自己心甘情愿下此功夫。对照上述高校让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不难发现,这两条原因恰好都不存在。一方面,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线上图书、期刊等资源十分丰富,获取方法也很便捷,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学术研究上都无需依赖手抄来积累资料,手抄已经失去必要性。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手抄自己论文这件事,往往没有激情和热情,不会甘愿认真地去做。如果要锻炼书写能力,学生们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时间,而不是在毕业季。从某种角度说,文学院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希望学生写好字,想法当然是好的,但做法无疑值得商榷。想让学生写好字,不妨通过加强兴趣培养的方式,在选修课、学校社团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和激发学生提高书写能力的学习热情。常识告诉我们,在写好字这件事上,需要的是自身的兴趣和长期的练习,绝不是形式主义化的抄写几十页的毕业论文就能达成的目标。说到底,一件事要赢得人们的心,既需要讲情理,也需要看具体措施的效果。如果在当下,别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不需要手抄毕业论文,偏偏是某一学院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那就要考察一下这事是不是做到了讲情理,是不是让该学院的学生感到自己“被针对了”“区别对待”。同时,如果工作措施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把需要长期练习才能写好的字,一厢情愿地用考核的方法拿捏学生在毕业季“大干快上”,那么这措施大概只是流于形式,且冷了学生的心。警惕!“地表最强入侵害虫”进入活跃期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7日 下午 5:56
其他

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

美育中考真的来了!前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家上初中的孩子,被学校要求每天打卡,上传唱歌、跳舞视频。还有初三学生吐槽,除了常规课业,还要背艺术知识,“这幅画的作者是谁,那首歌是谁唱的,都快搞成艺术生了。”这些,都是缘于这两年逐步落地的“美育进中考”政策。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截至去年6月,江苏、湖南、云南、河南、辽宁等8个省份已全面推行;还有5个省份在市、县、区试点探索,考试分数从10分到40分不等。对此,家长们却有不同看法。有不少家长担心加重孩子负担,消磨孩子的艺术兴趣,对没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也不公平。美育中考,到底该不该考?该怎么考?艺术也搞“死记硬背”?绵阳,是全国较早实施“美育进中考”的城市。早在2020年,音乐、美术就被纳入该市中考科目,分别计10分,占中考总分的2.2%,题型为选择题和判断题。当年3月,共有4万余名考生参加艺术中考,在电脑上看视频、文字,听音频答题。不过,尽管考试形式、科目变了,但考试的内容,大多还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艺术知识。类似于:聪明的读者来试试不只绵阳,从各地已经公布的艺术考试政策里也能看到,艺术基础知识占比很大。比如,2023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求,音乐、美术在中考中各占20分,其中日常分5分,初三的终结性考试15分。终结性考试中,基本理论占10分,占比66.6%。“这样考查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力,无法反映其艺术素养,反而增加了考试负担,让美育中考趋向应试、功利。”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刘畅等3位研究人员,调查了全国30个省份的美育中考现状后,这样评价道。他们还发现,尽管个别地区提出,除了基础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的艺术表现。但在实际操作中,考查的仍是量化指标。比如唱歌,看的还是音准、节奏、速度、歌词,而情感、个性、态度却被忽视了。2021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前理事长、音乐教育家吴斌在某省调研时看到,在音乐课教室里,没有想象中的音乐声,反而每个学生都捧着一本厚厚的复习资料,背着音乐史、乐理。不只学生,面对新的考试要求,老师也茫然。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一直从事美育政策研究,长期参与并起草国家美育和艺术教育法规文件。据他介绍,在实施美育中考的地区,有不少老师跟他抱怨:考题设置不合理;平时上课少,考前搞突击;艺术学科所占分值不合理等等。更让老师们忧虑的是,以前上艺术课,学生和老师都很享受。现在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乐不起来了。“学生和艺术本应是你情我愿,双向奔赴,如果仅为打卡、考试而上课,让艺术课索然无味,也让学生失去兴趣,这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也不是艺术教育的目标。”郭声健教授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让学生为了分数去唱去跳,既是对艺术的扭曲,也是对学生的“暴力”。“其实真正的审美,是不以学习知识、分辨真假为目的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璐也坦言,判断是否进入审美状态、怎么提升审美能力,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过程。既然如此,美育还有必要进中考吗?“考学校而不是考学生”“美育这种东西,一旦和考试挂钩,就成了一个笑话。”作家、知名自媒体博主“格十三”专注育儿观察。前段时间,她所写的批评美育中考的文章,曾引起热烈讨论。在她眼中,对美的感受和思考,是曼妙而无形的;鉴赏美的能力和兴趣,更需要潜移默化的修炼。她认为,与其让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鬼哭狼嚎”地进行声乐训练,不如少点考试负担,让他们走出去,去大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在松弛的状态里,学会真正地表达、赞美与思辨。“松弛感就是一种十分优质的美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美,当然是好的,但只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个条件。”郭声健、郭必恒、张璐等学者均表示,艺术的熏陶、审美素养的提高,光靠自发感受远远不够,必须通过系统的学校美育才能实现。学校美育的观念由来已久。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就有“美感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也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一直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弱体美”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同年9月就美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在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落实学校美育并不难;但在全国,尤其是广大乡村地区,美育还未全面普及:艺术不被重视,仍是“副科”;师资不够,常由其他老师兼任;课程单一、数量少;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等等。因此,“美育进中考”的政策意图也很明晰——就是要用分数指挥棒倒逼全国学校、家长、学生重视美育,落实美育政策。“某种意义上,是考学校而不是考学生。”郭声健解释,现阶段美育中考的目的,是督促各地学校把课开够、老师配够、活动办够,让美育面向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少数人。“我们承认艺术有特殊之处——强调个人体验、感性理解,强调浸润性、深入性,但没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美育中考是一个新的尝试。”张璐副教授坦言。怎么考?考什么?“都说‘美育是让孩子热爱生活、释放自然天性、激发创造力’,我很想知道,这怎么落实在考试里?”育儿博主“格十三”问出了很多家长的疑虑。“艺术知识当然重要。一个人不识谱,也能欣赏音乐。但如果有基本的知识技能,肯定会更好。”张璐副教授表示,美育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不能一味强调纯感性。当然,除了合理比重的艺术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主任、国民艺术素养研究中心主任郭必恒教授提出,技能和赏析也必不可少。技能不是简单让学生唱歌、画画,而是要学会评判,比如画作的构图技巧、歌曲的情感格调等等;而赏析,则是要学会表达,试着评论文艺作品。“就像中考、高考语文作文一样,有主观性,也有评分标准。”此外,郭声健、张璐还强调,美育不适用传统的纸笔考试,要尽可能结合生活场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不是悬浮的,美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当然,最需要考虑的,是公平。不少人担心,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会吃亏。对此,郭声健教授认为,“美育进中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探索。“比如,试着进一步因地制宜,由县一级组织统考,缩小地区差异;暂时不纳入中考成绩,以合格/待合格等级作为参考,不影响升学;等课开够之后再逐步进中考等等。”2023年3月22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小学生在田野里上兴趣音乐课对于个别家长为了提分,给孩子报艺术补习班的现象,教育部也再三强调,“中考只考课上、书本上教的,报补习班作用不大。”“凡事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美育中考刚起步,问题肯定不会少。我们先从音乐、美术开始,再到书法、戏剧、舞蹈等等,长期探索,慢慢积累经验。”但一个共识是:考试不是目的,落实美育,帮助孩子们怡情养性,过一个丰盈自在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艺术不可能比人的生命本身更动人。参考文献:[1]刘畅,尹爱青,李广.美育进中考改革的现状检视与优化策略(上)[J].中国音乐教育,2023,(06):5-10.[2]刘畅,尹爱青,李广.美育进中考改革的现状检视与优化策略(下)[J].中国音乐教育,2023,(07):5-10.[3]聂鑫.乡村小学“美育启蒙”现状观察与发展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24,(02):104-106.[4]张璐,赵欣欣,宋芳菲.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小学篇[J].艺术教育,2022,(10):33-36.监制丨李绍飞
4月26日 上午 10:16
其他

照顾孤寡老人十多年继承五套房,并不亏心

刘某军的孙女为阮大爷洗脚。图源:北京日报年过九旬的阮大爷终身未婚未育。近日,北京顺义法院判决认定阮大爷离世后留下的五套安置房由照顾他十多年的刘某军继承,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这是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十多年的悉心照顾,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个孤寡老人在晚年能有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有人倾注了大量的关爱。这还是一个关于责任和权利的约定。孤寡老人和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组成家庭并维系十多年,光有爱心显然是不够的。早在2011年,刘某军和阮大爷在村委会的主持下签署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刘某军照顾阮大爷并负责生养死葬,阮大爷将其包括房屋在内的全部财产遗赠给刘某军。协议书里写明,“保证悉心照顾遗赠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至遗赠人去世之前,供给生活水平保持全村平均生活水平。”一家人照顾了老人十多年,付出很多,不仅有金钱上的,还有体力上、精神上的。虽说爱心无价,不求回报很可贵,但要求人家十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不图回报,就是恶意的道德绑架了。这件事有个圆满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双方用法律约束取代了传统的道德约束,用权利和责任来结成牢固的关系,可以说是法律给了他们保障和信心。确立无血缘关系的扶养关系,这里面其实牵涉到的问题非常多、非常复杂。什么叫照顾,怎么样才算尽到责任?万一中途发生纠纷怎么办?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还好,若是有个大病,卧床不起,照顾的责任突然加重又该怎么办?这是一份长期约定,在长达十几年、数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人会变、生活环境会变,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让约定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些问题光靠爱心和真诚是无法解决的。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上海88岁独居老人将300万元房产送给水果摊主的那起事件中,水果摊主事后就曾被老人的亲戚骂成骗子,被告上法庭,不得不向社会寻求帮助。在纠纷过程中,老人具不具备行为能力?谁来证明照顾到位了?这些问题都成了争议的焦点。虽然水果摊主最终赢了官司,但其中的曲折是真实存在的。“先小人后君子”的原则放在这里也适用,通过法律手段约定权利和责任,防止事后扯皮,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北京的这一案例也证明,这种方式不失为解决孤寡老人养老问题的好办法。也给那些不愿意付出只等着继承的亲属敲了一记警钟,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老人对自己的财产有支配权,没有人可以通过道德绑架剥夺这样的权利。社会也需要为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提供支持帮助,做好见证人和监督者的角色。交钱才能种地,谁在阻拦农民春耕?这个政务App,为什么全网都在夸?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5日 下午 4:59
其他

车位被霸沟通无果,不能只有“一怒焊死”一条路

自己的车位被别人霸占了怎么办?据媒体报道,近日,贵阳市的鞠先生回家后发现车位被占,起初他并未在意,但没想到对方连停3天都没有要走的意思,打电话也不接。第四天,鞠先生通过物管联系上车主,对方答应挪车可之后却还是没有挪。此后更夸张,对方就连接到派出所的电话也置之不理。鞠先生无奈,下了最后通牒,却听到对方扬言“车多开不开无所谓”。一怒之下,鞠先生找来工人焊了栏杆将车位围起来,但对方却不以为然,甚至当场表示:要么你现在让开,要么我可以一直停。鞠先生的遭遇引发了不少同情。近年来,类似这种车位被占反复交涉无果一怒焊死的现象时见媒体报道。今年3月,哈尔滨市道里区的李先生,自家车位被小区一名邻居持续霸占,在反复沟通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李先生也是请人用焊条将车位焊死,霸占其车位的车被围在里面。双方都报了警,但警方没有出警,最后对方拆掉焊条径自将车开走。2023年,湖南长沙的刘女士,车位被人霸占达几个月,也是多次沟通解决不了,最终刘女士请人焊了围栏,将对方的车围在自家车位里。占用他人车位不对,道理本来很简单。城市车位,价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难理解社交媒体针对此事的讨论为何如此热烈——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社会新闻,但也呈现出一种困境,遇到这种极端情况怎么办?光有理不行,网上有很多人支持你也不够,甚至报警也解决不了问题。有网友就发问:谁能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该通过什么正当途径解决?这种疑惑很有代表性。就这个案例来说,从报道梳理的细节看,鞠先生做了不少努力,先是自己与对方沟通,然后让物管出面,之后还联系警方来协调解决,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鞠先生没有办法,用栏杆焊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也只是逞了一时之快,对方的车继续占据着他的车位,而鞠先生的车却不能停在自己的车位。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换句话说,为何占车位的人有恃无恐,而作为车位真正的主人却如此无力?占车位的人之所以无动于衷,当然有他的想法。虽然理亏,但鞠先生也拿他没办法,他可以占着车位,鞠先生有气也没法出。既不敢砸车,也想不到其他好办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没什么风险的操作。一般来说,即便叫来物管,甚至警方出面,最后无非也只是把车挪开,仅此而已。只要脸皮够厚,就没有对手。这可能是他的生活经验,但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人似乎的确没有一个正当的解决办法,或者说现有的办法都不那么奏效。对于鞠先生来说,他所面临的困境显而易见。车位是合法财产,别人占了他的车位,按理当然可以维权。有网友说,面对这种情况,把车砸了都说得过去,但假如他真的把车砸了,后果肯定不乐观。且不说有没有理,赔钱恐怕是免不了,甚至可能要惹上官司。宪法第十三条明文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鞠先生、李先生、刘女士们车位被占的时候,负责保护公民财产的有关部门在哪里?交钱才能种地,谁在阻拦农民春耕?重视调休背后个体的时代获得感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4日 上午 10:40
其他

重视调休背后个体的时代获得感

本周,正式进入“五一”假期前的第一个调休周。连日以来,针对调休的讨论,从媒体到网民,共同组成了近年来多元舆论场上少见的“统一阵仗”。强大的共鸣之所以势如破竹,原因在于调休这个问题并非是凌空蹈虚的理念讨论,而是实打实地发生在每个人的物理空间里。调休,究竟何为?讨论当下还是要深查历史。时针拨回过去,为刺激旅游市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1999年第一个调休而来的国庆黄金周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崭新机制刺激了旅游市场,获得极大回报:彼时,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据媒体披露,7天的花费相当于上一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5.9%、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的0.18%。在本番讨论中,网上就有人据此批评称,调休的最初目的本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而非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权利。应该说这种说法失之偏颇,我们需要看到历史的阶段性与特殊性,结合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坐标去理解,以极其理性的事后视角看待过去并不公平。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无数劳动者的奉献与进取才造就了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辉煌。二十多年后,公众对调休的态度,从新鲜转变为嫌弃,其实也间接说明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发展让公众对物质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是成长中的烦恼。围绕在公众与调休制度身上的矛盾,是一种劳动观与生活观的变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认识到的:公共福祉并非只能通过一代人又一代人地不停接力后才能最终实现分配,而是在劳动者的代际传承之间就能不断体现与完善。哪一代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都不应被牺牲掉,这是一个量变过程而非质变。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从官方到民间对此已有共识,关键在于在执行层面应有更多配套措施来完善。调休所代表的利益格局问题,亦是当下此类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宏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感知到的温差是问题的核心,呼吁取消调休的背后,则是个体希望取得更多与大时代同频的机会。公共假期需兜底针对调休问题的补充讨论,来自专家与媒体的建议中更清晰也更常提及的一条,就是带薪年假的落实。客观来说,年假全面、不打折扣地落实,关键在于成本由谁分担。在缺乏强制保障措施的现阶段来讲,对于经营主体来说,允许职工休年假,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自觉,在法律上所承受的压力并不大,换种角度说,如果自家企业自觉了,而同行业竞争者不自觉,生产力的损失则会被企业主认为是竞争之路上的“无妄之灾”;对于劳动者来说,申请年假本质是一场劳方与资方的谈判,这种谈判程序本身会让劳动者感到形单影只,谈判带来的地位与气场的不对等也会“劝退”一大批劳动者,从而让企业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或主动或被动走向内卷的循环往复中。带薪年假的落实当然是必争之利,但现阶段看,全面强制并非朝夕之功,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前最经济的方法还是增设公共假期来兜底。所谓假期兜底,即用行政手段,明确赋予劳动者更多休息的权利,对于劳动者来说,这就省去了谈判的烦心程序,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想罔顾法令悄悄开工,但碍于上下游产业链均已停摆,自己想“卷”也“卷”不动。平等的福利也意味着相对的公平,全面休息让竞争关系处于暂时冷冻与真空状态,让竞争主体之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呼应劳动者权利的同时,也缓解了企业的焦灼,堪称最优解。温和改良是出路在这一轮针对调休的争论中,不乏有人提出希望更大范围休假的感性呼吁,劳动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同时也要看到,大范围的休假涉及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尤其要注意到,当前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即便这些理想化呼吁都能实现,但若一些小微经营主体连日常运转都难以维系,对劳动者来说,这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相比激进的呼吁,温和的改良才是首选。比如,能否将调休选择权真正交给劳动者自己,愿意以调休方式换取更长假期的就让其坚守岗位,想让闲暇时间能够相对分散的就放弃调休;或是在调休后的假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需补班的频次,比如从“上一天休一天”改为“上一天休两天”等等。这样也能给企业以及当前的利益格局更多的过渡时间,就像当初以大小周轮休取代单休制一样,毕竟,从长远看,取消调休,让假期以增的面貌出现,而不是以调的形式出现,是当前主流舆论所期待的。可以预期的是,在公共福祉面前无论或大或小善意的释放,都将迎来舆论的热烈欢迎,官方需要积极回应。更何况,目前来说,我们的社会已经有能力在双方调和之间做得更好,就应从历史的惯性思维中抬起头来,直视现实。说到底,把调休背后的利益考量从“功利性”转到“人性”是题中之义。回望1999年第一次调休收获的经济发展成果,此刻对调休制度适当的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促进消费能力提升上,未尝不是新的精彩一招?监制丨李绍飞
4月23日 上午 9:37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一家超市内,一名女子通过自动扶梯上楼购物过程中,自动扶梯突发故障,一级台阶踏板掉落,该女子正好踏入其中,其腰部以下被“卷入”扶梯,该事件发生后,电梯维护再次被置于舆论视野。随后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电梯维保形同虚设,甚至有维保人员用“纸片人”假装维护电梯。“纸片人”维保发生在厦门,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某医院的一台电梯维保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一名维保人员用假的人形立牌代替其中一名作业人员,放在轿顶拍照上传,企图蒙混过关。《厦门经济特区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实施维护保养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并不得少于两人。人数不够,维保人员便“灵机一动”,想到了用“纸片人”代替。电梯行业有“三分制造,七分安装维保”的说法,维保才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命脉所在,曾有行业专家表示:“电梯事故,80%以上是因为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如今电梯维护行业确实存在着市场混乱、人员不足等问题,以至于不少电梯维护不到位、不及时,“纸片人”只是其中一例。有专家分析,一部电梯一年的正常维保费用一般在5000元左右,一些物业公司贪图便宜选择报价极低的维保公司,很多报价甚至低于合理成本,如此则很难避免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而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前的维保人员短板。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梯数量达1062.98万台。但早有数据统计,全国电梯维保人才缺口高达60万。2023年1月人社部发布“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与电梯维保相关的“机械设备安装工”“工程机械维修工”“机械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均榜上有名。一方面电梯保有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维护人员缺口巨大,这种结构性问题才是电梯维保捉襟见肘的症结所在。仔细想想,“纸片人”之所以出现,其实也是人手不足的一个表现,人员数量无法支撑“现场作业两人以上在场”。因此,电梯维保行业应当尽快补齐短板,除了严格贯彻维保标准,及时查处维保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尽快加强维护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人员不足这一更为根本性的问题。正如有专家建议,应当提升一线电梯维保人员工资待遇和加强安全保障,并探索电梯维护人员的晋升方式,建立适合该行业的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技能等级的提升增强维保人员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只有大幅提升行业吸引力,才能保证充足的人才供给,以维持有效、扎实的日常养护。总之,电梯安全应该受到更高规格的重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电梯也开始进入维护保养的需求爆发期,作为一个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设备,电梯有没有得到可靠的维护,关系到每个人最基本的安全感。社会应当想方设法解决电梯维保方面的种种难题,从根本上消除“纸片人”这样的闹剧。相关阅读:“两人”维保电梯,竟然有一个假人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应凰
4月22日 上午 9:49
其他

“女仆跪式服务”该消停了!

电竞馆里的“女仆跪式服务”因违背公序良俗,暗藏法律风险,被写进三部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4月15日上午,最高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发布“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其中披露,浙江省义乌市多家桌游剧本、电竞网咖为招揽客户,发布“女仆跪式服务”等低俗广告营销,没有制定防止性骚扰的制度措施,导致一些女性从业人员遭受不法侵害。检察机关加强与妇联组织配合,督促多个行政机关履职,以公益诉讼办案督促纠正违法行为,保障妇女人格权益。这一典型案例引发关注。“女仆跪式服务”,一个“跪”字,人格贬损意味拉满,而且传递出一股浓浓的性暗示味道。此番最高检将其写进典型案例,其实是明确对游戏场所中的这类“服务”亮“红牌”,引导经营者与玩家自觉守法,遵从社会良好风尚与法律底线。“女仆”实质上是一个西方概念,本身是中性的。近年来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国内的流行,其与电竞馆、剧本桌游、动漫展等新型商业形态结合,成为一些商家与经营者的卖点。然而作为一种新兴娱乐业,由于行业归属不清晰、管控制度不健全、行政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给了一些商家打擦边球的空间,甚至有的以此为幌子,提供特殊服务,给女性权益与社会治安带来风险隐患。比如发生在浙江义乌的这个典型案例,一开始就是警方从一起强奸案入手:2022年,男子吴某在网上找到一家提供“女仆”陪玩服务的店家,并点单一位“女仆”助教外出陪玩游戏。然而吴某见色起意,在电竞酒店强奸了受害者。以此案为切口,当地警方查明有多家电竞剧本娱乐经营企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女仆助教陪玩”等广告,宣传下跪式端茶倒水、喂食、捏背、弯腰喊“欢迎主人回家”等仆式服务。显然,这类糅合了贬损妇女人格尊严与性暗示等元素的擦边宣传,将游戏陪玩带向了歧路与险境。尤其对电竞游戏而言,其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随着大众观念的成熟,主流社会对电竞的认知也逐渐完成了道德祛魅的过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为4.88亿人,同比增长0.1%,并且出现了一些新产品、新品类。而陪玩服务因为能提供更强的互动性与现实感,也让这一游戏体验模式获得了可观的市场规模。截至2021年,国内游戏陪玩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40亿元,每年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市场前景越可观,发展航向就越不应该脱轨。一些游戏馆或电竞酒店具有显著的私密性,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与必要的监管约束,这些场所就可能成为藏污纳垢之地。这其中有两类人群的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一是未成年人,其次就是女性。因此,对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商业模式和宣传方式尤其有必要及时采取行动。最高检的这个典型案例,为各地在办理类似案件时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各类游戏场馆提了个醒:“女仆陪玩”不仅不该是服务内容,同样不能将其作为宣传噱头,这不仅有违道德伦理、善良风俗,更有可能触犯法律底线。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刘雅虹来源丨南方都市报
4月16日 上午 10:52
其他

当“王婆”不说媒

10天涨粉400万,景区门票订单翻番,被网友称为“月老手下的销冠”,赵梅在扮演“王婆”第六年时站在了巨大的风口上。春日,午后的万岁山武侠城景区水浒街王婆茶馆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包围了舞台三面,每个能看到台上的缝隙都被填满,水泄不通,一旁茶楼二层的好位置已早早被预订,有人不远千里只为一睹真容。“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妁之言,撮合良缘,是“王婆说媒”的表演内容。现场登记报名处,排队者拿着“爱的号码牌”,很难辨认谁为寻求爱情,谁又为追逐“泼天的富贵”而来。台前,她仍千方百计想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幕后,赵梅有着千言万语诉还休的疲惫:平静的生活被打乱,熟悉的舞台变了味。走红后,赵梅与其他演员依然共用一个简陋的化妆间。这方狭小的空间内人来人往,突如其来的火爆没有改变这里一年到头的紧迫节奏,不过,刚安上的空调还是让憋闷的空气舒爽了不少。没剧本、没套路,一天两场需要“现挂”的演出让61岁的赵梅应接不暇。本想每天凑成10对,但时间并不允许。有人上台,对上眼缘很快就下去了;更多的人,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但赵梅不能赶他们走,“我不想让他们带着希望来,带着失望走。”台下观众大喊“干娘”,“王婆”千呼万唤始出来。鬓边簪一朵红花,手持月老红绳,身着朱红配墨绿的宋制汉服,走上舞台的赵梅如衣饰配色般炽烈热忱。“一来我很享受这种快乐的表演,二来得对得起老板给咱这份钱,对得起花钱进公园的游客。”自己不乐,又怎能感染别人呢?占地面积500余亩的万岁山武侠城景区每天有上百场节目上演,“王婆说媒”原本是一场只有十分钟的“下饭小菜”,赵梅凭脱口而出的金句和高超的互动技巧让节目时长一延再延。当反感被催婚的年轻人也开始兴致盎然地关注“王婆说媒”时,赵梅打趣说:“人人都说单身好,人人都往开封跑。”年轻人为什么不愿谈恋爱了?赵梅有自己的解读:当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太大,社交圈太小,虽说“给一根棍就能撬动地球”,但没人给他们这根“棍”。于是才有了“王婆说媒”:为年轻人牵线搭台、让他们交到朋友。为了拉近距离,她管上台的年轻人叫“宝贝”“乖”,年轻人喊她“阿姨”“干娘”,或者干脆叫“王婆”,赵梅照单全收。年轻时的赵梅,也曾是为爱“千里走单骑”的“恋爱脑”姑娘。家在洛阳,高中毕业后进入当地玻璃厂工作,这份在长辈眼中的“铁饭碗”却拽不住她想飞得更高一点儿的心。“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得走。”相声,是赵梅看世界的万花筒,也是她与丈夫的“红娘”。在和相声演员杨树相识后,赵梅毅然放弃了家乡的安稳生活,追随爱情东奔西走,最终在开封落了脚、安了家。此后的三十多年,赵梅一边照料家庭,一边为相声社团打打下手,那些柴米油盐消磨了时光,也为日后的顶流“王婆”积攒下刹那灵光。“我悟性特别好,看某个人的表情或者唱歌的动作,我看三眼就能学个八九不离十。我们家都是说相声的,他们在家说的小幽默我也记着,不一定哪句话就用上了。”足够新鲜,足够幽默,这才是狠狠戳中当代年轻人的“王婆”。赵梅有两个视频号,一个推广节目,一个记录生活,公私分明。她曾专门发布视频,感谢大家让她“在61岁的年纪再燃烧一把”。从最初的游刃有余到后来逐渐有些力不从心,丈夫提醒妻子:“王婆”不是职业“媒婆”,节目只是景区演出,让年轻人在减压、搞笑、亲切、亲民、温暖的气氛中卸下包袱,交到朋友,就够了。景区之外,互联网世界无限延伸。赵梅短视频平台粉丝组成的相亲群已经达到70多个,每群500人,数字还在不断刷新。当线上与线下、真实与虚拟同场博弈时,赵梅还是难免不安,只得反复叮嘱:“这全部都是交友的,机会很大,但是网络是虚拟的,你们一定要谨慎,要擦亮双眼。”3月爆红,4月初,从不迟到也不早退的“王婆”赵梅决定请假一个月。“王婆”不在,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王婆茶馆前依然摩肩擦踵,应邀上台的男女仍然期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少网友在短视频下留言催促赵梅“出山”,赵梅很少直接回复,正在休息的她在个人账号写下——真诚不一定换得来真诚,但真诚一定要留给同样真诚的人。赵梅还说:“你看花开了,太阳也好,年轻人得多接触,多出来,出来谈,出来走。身边有个异性朋友,你想坐的时候有人搬把椅子;渴了,有人给你递杯奶茶,年轻人正是享受这些的时候,你说对吧?”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盼东来源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4月15日 上午 9:50
其他

人造热搜的赛道上,挤满跳梁小丑

不出所料,所谓把寒假作业丢在巴黎的小学生“秦朗”果然查无此人。杭州警方近日发布的通报显示,这一年初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事件系博主团队自导自演。目前,策划者以及搭车蹭流量的“秦朗舅舅”均已受到处罚,但这场闹剧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一条基本事实要素都凑不齐的蹩脚视频,在诸多“二传手”的助攻下,轻易发酵为全网热点。到头来,警方介入才还原真相,而真相又是如此不堪——整起事件没有半点事实,完全是网红为了博取流量而根据段子进行的故事演绎,为了在沸腾舆论中全身而退,还二次造假推出所谓秦朗妈妈的聊天记录。从头至尾,“吃瓜”网友被耍得团团转,若不是网红最后玩脱了,这场流量盛宴真是一本万利。“秦朗”这出大戏魔幻至极,但在视频博主井喷,热搜充斥狗血的今天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女子挺5月孕肚征婚”到“211毕业男子被裁瞒着妻子送外卖”,再到“女子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等等,哪个不是轰动一时,最后却均被证伪。不夸张地说,在人造热点这条赛道已经挤满了跳梁小丑,他们眼里只有流量,满嘴全是忽悠。纵观一系列案例可见,这些闹剧的编排也走向了专业化、职业化。造假选题愈发“精准”,什么社会话题热就创作什么,意在制造一种“热梗成真”的观感;情绪愈发“饱满”,婆媳矛盾、性别对立、贫富差距等轮番上阵,就是要引人瞬间上头;影像愈发“真实”,善于营造出监控录像、路人随手拍等原生态造型,增加内容的可信度。种种手段的最终指向,就是模糊真假,忽悠受众,收割流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若任由这股造假之风蔓延,势必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作业漂流记”。这些狗血内容,大肆占据消耗传播资源,淹没和遮蔽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共议题。严厉打击“秦朗式”人造热点,不仅是在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更是在守护整个社会的理性与文明。胡编的“秦朗”,好像一支温度计,测出了多少流量拥趸的狂热。这个“秦朗”破灭了,如何避免下一个“秦朗”冒出来?很多问题不能不追问:如何遏制网红哗众取宠的群魔乱舞?平台能否校正“眼球经济”的根本逻辑?受众能否拒绝肤浅低智的无聊围观?显然,每一个选择都关乎舆论场的生态质量。改变不会完全依靠自律发生,而是呼唤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发力。比如,治理行动要更多些,处罚不妨再重些;强化MCN的日常监管与价值引导,注重虚拟演绎的明确标识;谨慎“吃瓜”,避免盲目。说到底,任何公开传播且意在吸引受众的内容生产,都应当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惟有彻底解决自媒体的把关问题,我们才能和恶心人的“秦朗”说再见。此前报道:“秦朗是谁”不重要,“新黄色新闻”泛滥很危险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吴明泽审校丨盼东来源丨北京日报客户端
4月13日 上午 11:12
其他

“副市级”殴打酒店老板,训诫为何难平众怒

福建福州经开区税务局干部常某某在湖北枣阳市一家酒店踢踹老板,并声称:“你算什么级别,枣阳市副市长才和我平级。”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事情,于近日曝光。酒店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打人者常某某同行的,还有枣阳市王城镇武装部副部长李某、襄阳市审计局农业农村审计科科长陈某,“他们几个人威胁我,还说以后再搞我。”现场监控截图目前的公开消息显示,首先,枣阳市当地公安已经办结此事,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常某某因房费问题与酒店老板谢某某发生纠纷,踹了谢某某两脚,其行为已构成殴打他人,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当场训诫;常某某单位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其次,“以后再搞他”不是常某某说的,而是襄阳市审计局农业农村审计科科长陈某说的,其所在单位襄阳市审计局机关纪委工作人员表示,“陈某言语确有不当之处,是说了‘你现在别闹,以后再慢慢弄他’,但这话没有对老板说,是常某某当时情绪激动,陈某将其拉开后,在门外边对其进行的一种安抚。”最后,针对警方给予常某某的行政处罚,酒店老板谢先生认为,应该对常某某进行行政拘留处罚,已经提出行政复议,目前复议结果尚未送达。酒店老板对常某某接受的行政处罚不服,非常可以理解。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行政拘留等,训诫并不属于法律明确的处罚形式,虽然训诫可能有警告的成分,但并非能够完全等同于警告。当地警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表明,对常某某的训诫是当场作出的,常某某可能连派出所都没有去,所以这种训诫带有多大的处罚色彩,并不难推测。同样的,如果把常某某和酒店老板的身份对调一下,是酒店老板踹了“和枣阳市副市长平级”的常某某,对他而言大概就不是当场训诫这么简单了。所以,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对该处罚决定不服并提起行政复议,既符合常情常理,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从目前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看,如果常某某没有其他的追打行为,且踹得不重,当地警方认为该行为属于“情节特别轻微”也可以勉强过关。问题在于,行政裁量权是个十分值得玩味的判断标准,会受到一方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的影响,有的人可能行政拘留三天,有的人可能当场训诫。因此,不管是酒店老板还是普通网民,大家不能接受甚至义愤填膺,恰恰反映了规范行政裁量权、使处罚标准能够统一适用十分重要。生活中,总有一些公职人员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行政级别和行政职务,这是特权思想的反映。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秀官职到最后往往是很难收场的,它戳中社会关于公平正义的普遍愤怒,直接危及到自身公务身份的合法性。所以能够看到,舆论纷纷呼吁开除常某某公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陈某劝说常某某时两人达成的共识,“以后再慢慢弄他”,在陈某看来,这是一种“安抚”,但反而证明了这套打击报复的模式在现实中可行有效。当公职人士公然操弄着驭权之术,舆论自然要报以公义的重拳。如今,事情已被彻底放大,公职人员殴打酒店老板很可能会迎来后续的处罚升级,这是对所有公职人员的一次提醒——公权力不是用来炫耀和威胁的。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刘雅虹来源丨南方都市报
4月12日 上午 11:51
其他

对校园霸凌行为风险地带进行“强支援”——“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三

观察近年来发生在多地的校园霸凌事件,一个令人深刻的印象是,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乡镇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频频进入公众和舆论的视野。虽然尚未有全国性数据统计,但国内多位学者、社会工作者对此进行的大量抽样调查显示,上述群体和学校发生校园暴力、霸凌行为风险和比例明显高于城市中的学校。逻辑不难理解。在学龄时期,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成长往往会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加之当下各类电子游戏产品流行,不少孩子沉迷网络,过早成熟。同时,隔代抚养重养轻教、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容易诱发不良的后果。再有,乡镇中小学教育师资的不足、德育的薄弱、法治培训的匮乏以及相关机构重视不足,使大量农村学校尤其是那些管理水平较低的寄宿制学校成为校园霸凌行为的风险地带。事实上,这“沉默的大多数”隐藏在一个数千万级规模的庞大群体中,其教育问题、成长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社会问题由来已久,校园霸凌行为不过是这一矛盾在某一方面的表征和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解决校园霸凌这一现实性难题,就不能就事论事、一事一议,而需要站到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这一更高的层次,通过一揽子方案统筹考虑与谋划,才有望治本。现实的路径无非两条。其一,继续推动随迁子女平等入学,让有条件的外来务工家庭在城市团聚、扎根。很长一段时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入学存在较高的门槛,这是造成留守儿童的重要原因。但近年来,国内中小城市普遍取消了落户限制,包括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除了省会城市等个别地区外,其他城市全面放开落户,这就为留守儿童进城、入学铺平了道路。其二,对乡村教育这一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给予更多的关注、更有力的支持,提升物质和制度的保障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各方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新的乡村教育生态,真金白银地投入,给足编制名额,壮大师资力量,把农村中小学软硬件的短板尽快补起来。就根治农村校园霸凌行为,还应有进一步更具体的行动。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大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工资收入、编制配置上实现城乡统一,甚至一定程度的倾斜,真正留住人才。近些年,由于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薄弱的现实,农村教师社会地位降低了,教师和学校权威下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发挥教育职能和建立公正、公平的校风。有必要通过收入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声望,重塑教师“乡村精英”的传统地位,更好发挥教师和学校在反校园霸凌中的功能。对于寄宿学校,要特别强化生活老师的角色、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法治方面的培训,形成系统化的保护屏障和预警机制。从社会方面来说,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推动其他部门参与校园霸凌的防治工作,联合社区、公安、司法部门,
3月22日 下午 7:22
其他

三倍价格卖二手花,这家殡仪馆哪来的底气?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西安一家殡仪馆告别厅的花卉布置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而且价格是市面的3倍多。这家殡仪馆的负责人回应说,告别厅重复使用花卉是为了节约资源。二手的花卉,3倍的收费,出发点真的只是为了节约吗?这种做法除了伤害了人们的感情之外,是否涉嫌消费欺诈?二手花卉,3倍收费日前,有逝者亲属反映称,今年年初在西安市殡仪馆给已故亲属搭建灵堂时,发现殡仪馆工作人员使用的是上一位逝者告别仪式上的花卉和布置,告别厅也仅仅是更换了灵柩及电子屏上的照片,其它布置与上一位逝者一模一样。但在结算单上,却有“花艺鲜花布置”这一项收费。△西安市殡仪馆这位逝者亲属称,自己是从事花卉生意的,他在交费时专门看了一下所对应的“花艺鲜花布置”项目组成,发现里面的花卉价格是市场正常价格的3倍以上。因此,他认为殡仪馆是在有意无意地“欺瞒”逝者家属。△西安市殡仪馆价目表对此,记者致电西安市民政局,该单位工作人员表示,殡仪馆的收费价格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以及市场调节价三种,而报道中所涉及的告别厅常规布置项目就属于市场调节价。“它属于服务类,实行市场调节价,反映人指的费用可能是在西安朱雀花卉市场买花的成本价,他使用的咸宁厅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不是说把鲜花买回来就完了,这里面还有劳力、损耗等成本。”该工作人员所说的“咸宁厅”是西安市殡仪馆的告别厅之一,其“花艺鲜花布置”项目收费标准为12800元;而朱雀花卉市场是西安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一家花卉市场,比价后显示,同样的花材西安市殡仪馆收费比市场价格高出数倍。△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已经涉嫌消费欺诈针对告别厅“花艺鲜花布置”项目中花卉是否存在重复使用问题,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殡仪馆相关工作和服务中目前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都会告知家属告别厅的鲜花布置服务属于延伸服务,且追悼会结束后,家属可以自行处置,也可以委托殡仪馆代为处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问题。“重复利用花卉确实存在问题,针对网上反映的事,殡仪馆已落实书面告知并对职工加强教育。”该工作人员表示,殡仪馆后续将采用租售并举的形式,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祭奠用花(资料图)二手的花卉,3倍的收费。西安市殡仪馆重复使用花卉,重复收费可能存在哪些侵权行为?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法学系副教授韩伟认为,西安市殡仪馆的相关做法,有悖于法治精神和诚信精神的要求,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相关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发挥监管指导作用。“殡仪行业有它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重复利用花卉的情况,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消费者知情并且自主选择。”殡葬敲竹杠赚的是昧心钱逝者已去,殡仪馆提供鲜花布置、烘托气氛,让亲属可以寄托哀思,是正常的服务内容,照章收费并无不可。可明细表上的这些花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何至于一进殡仪馆就身价倍增?如此低廉的成本、正常的布置还反复使用,却收取高额费用,简直是拿消费者当冤大头。更令人气愤的是,一名工作人员对此解释,告别厅里的花卉就是重复使用,为的是避免浪费。花是节约了,亲属的钱可没节约。打着环保的旗号欺瞒亲属,一份花挣几家钱,算盘打得真是精。在殡葬花束布置上重复高收费,显然是在算计家属,虽是“明码标价”,无异于明着赚黑钱。殡葬服务带有公益属性,市场化应有度,商业化要有序。据报道,该殡仪馆负责人表示:“花卉的价格执行的都是市场调节价,而且有物价部门的批复”。市场监管部门确实该出来表个态:商家在如此高的利润下,“重复”利用布景,擅自以旧充新,算不算殡葬市场乱象,是否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该不该受到处理?服务不规范,收费没规矩,趁逝者亲属悲痛之际瞒天过海,既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践踏公序良俗。逝者亲属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对很多项目无力分辨,大多不会讨价还价或一一核对;面对种种所谓的“规矩”,囿于孝心和风俗,往往只好听任安排,交钱买心安。有必要对当地的殡仪馆进行一次排查整治,看看这样的“节约”行为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套路。殡葬服务是民生需求,从业者应该带着关怀和温度,而不是趁机捞一把、再捞一把。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瑞雪来源丨央视网
3月22日 下午 5:01
其他

学校不能在校园霸凌案中当“和事佬”——“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二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学校的角色是特殊的,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面对校园霸凌行为,其态度、反应、措施具有直接又鲜明的导向意义。是“正激励”还是“负反馈”,很多时候取决于校方这个“裁判者”的“执法价值”“执法方式”。就像体育赛场上的执法,如果裁判员对犯规行为置之不理或高举轻放,势必造成运动员动作变形、比赛变味,失去公平公正竞技的意义。梳理近年来见诸媒体的校园霸凌案件,我们遗憾地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裁判”时表现是不合格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悲愤的,担不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最为公众和舆论诟病的一种现象是,不少学校习惯性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是寄望于在学校“内部消化”。这背后有基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所谓学校声誉等各种因素的考虑。如果霸凌者确实属于初犯、轻犯,在学校迅速处置过程中能真诚悔过,争得受害者及其家长的谅解,这样的做法倒也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众多的校园霸凌行为、事件乃至案件,学校循着强行“内部消化”思维是消化不了的。如果受害者已经遭受严重的人身、精神伤害和财产损失,学校还继续沿续一种表面的、形式化的“调解”与不痛不痒的处罚,无异于“变相助长”了霸凌者的无法无天的嚣张气焰和戾气,将来恐怕会酿成更大的事故。我们的教训还不够多吗?备受关注的大同大成双语学校霸凌案,受害者遭受霸凌长达一年半之久,最终导致令人震惊的“极端欺辱”恶行。(此前报道→大成双语学校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处理通报)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当有法的意识和“不护犊子”的胸襟与担当,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当下与未来负责,也是对学校自身负责。“家丑不可外扬”这样陈旧的观念该转变了,“霸凌不存在,就是孩子间打闹”这样的老思维该革新了。学校在实践中更要把之前欠在教学管理内容上的“功课”补上。一方面,学校应有完善的帮扶救济制度,一旦发生霸凌事件能快速反应,给予受害者充分的关怀、抚慰,针对不同事件采取系统性措施,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状态。在这方面,学校发挥的作用不亚于家庭。另一方面,对霸凌者施以与之行为相匹配的惩罚惩戒,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者,主动申请将其送入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对涉嫌犯罪的,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法律责任。在德与法之间,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学校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学校管得了,就要严管厚爱;学校管不了,那就该用法律维护学生的权益、维护学校的名誉。相对于事后的惩罚,事前的预防才是基础和根本。现实的痛点是,长期以来,过度的应试教育与薄弱的德育教育失衡,导致我们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业,而忽视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这也无形之中为校园霸凌埋下了隐患。我们不能将发生在校园的霸凌行为责任都推给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均有责任。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德育教育的力度和实效,学校的角色尤为关键,当有更实的作为,不能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些年,各地有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值得提倡的做法。譬如,建立“法治副校长”机制,如能真正将其“普法者”“守卫者”的制度目标落到实处,无疑将在遏制校园霸凌中发挥重要作用。又如,专门开展法治辅导、培训,让学生、教师都能全面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培养反霸凌的意识和能力。这不是对学校求全责备,而是其职责所在、分内之事。事实上,在减轻教师行政任务负担、鼓励课间十分钟让孩子撒个欢等现实问题上,舆论和公众一直呼吁要给予学校、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但一码归一码,在涉及校园霸凌问题上,学校作为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展现更大的作为。在反校园霸凌中,学校这道关守住了,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往往能事半功倍,最终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成长空间。此前报道:正视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拷问——“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一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吴明泽审校丨天明来源丨央视网
3月21日 下午 3:44
其他

正视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拷问

正视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拷问——“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一在连续数起有关未成年人恶性案件的背景下,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问题再一次“爆燃”舆论场。(此前报道→三名初中生涉嫌杀害同学,要讨论的地方有很多)对施暴者的过度宽纵和对受害者的保护不力成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集体感受。年龄怎么能成为犯错、犯罪免罚的挡箭牌?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保护的是受伤的孩子还是那些作恶的“小魔鬼”?这样尖锐的质问一次次撞击人们的内心,社会情绪亦随之发生巨大起伏。“孩子,我宁可去监狱看你,也不要去坟头看你。”这样的“极端”言论总能赢得一片叫好。表面看,这只是情绪的宣泄,但背后折射了公众对相关方应对校园霸凌行为不力的不满与愤懑。令人忧心的是,这种负面情绪长期酝酿不仅影响人们关于教育的理念、心理,还关乎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兹事体大,形势严峻。不能再心存侥幸了,不可再视而不见了,不要再装聋作哑了。相关各方特别是学校、司法机关,应该正视和严肃对待人们关于校园霸凌行为的现实拷问,积极回应社会的普遍期待。校园霸凌之危害早已无需赘言,当务之急是采取负责任的有效行动——与霸凌行为相匹配的惩罚惩戒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前者,结果常常是令人沮丧的;关于后者,实践中又多是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地方、有些学校甚至连形式都没有。校园霸凌问题积弊日深,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媒体曝光的案件观察,近年来校园霸凌行为还出现一些高度危险的苗头,值得警惕和重视。譬如,校园霸凌者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校园霸凌行为恶性程度越来越高,不断挑战社会认知的底线,逼同学吃粪、强迫他人舔生殖器这样的禽兽行径竟然是中小学生所为,有的甚至不足十岁。与校园霸凌有着密切关联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也呈现高发之势。我们不能再以“个案”“偶发”这样轻描淡写的理由自我安慰了。对千万孩子而言,这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不负责任的托辞,也有违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认知与热烈期望。面对当下社会对校园霸凌事件普遍而强烈的关注与诉求,该动真格了,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没有教育的惩罚是偏激的,没有惩罚的教育则常常是无效的。我们必须更多站到受害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和行动,对霸凌者施以有力的惩处,特别有必要通过对标志性事件的案例剖析和正确处理形成示范和震慑效应,逐渐扭转不良的风气。近年来,司法机关有关正当防卫的判例以及媒体对刑法第二十条的普及为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再具体而言,要遏制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学校必须发挥关键角色的作用,把好第一道关口,不能总是抱着“息事宁人”“家丑不外扬”的思维,否则,有何颜面教书育人?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要有霹雳手段,该入刑的入刑,该赔偿的赔偿,该送专门学校的就要送进去。家庭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古人尚有“严是爱、宽是害”的家训,家长对孩子既要关爱,又要管教,这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不过是常识常理常情。关键还在落实。社会得到的教训已足够沉重,不能让“隐秘的角落”继续隐秘下去了!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吴明泽审校丨孟夏
3月20日 下午 2:17
其他

科普被当成谣言,防疫中执法者当怀戒慎之心

近日,陕西咸阳彬州的李某某因为在村民的通知群里,提醒了一句:“打完疫苗不能直接做核酸,否则就是阳性,核酸后打疫苗不影响,切记切记!!!”结果,彬州警方将此定性为涉疫谣言案,认定李某某的言论严重影响了疫苗接种工作,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李某某作出了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还在官方微博上晒出了李某某手拿“画押”过的认错书的照片。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彬州警方撤销此前涉疫谣言案处罚决定,“已向当事人赔礼道歉,退还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其实,之前多地疾控部门已反复提示,接种新冠疫苗后,需要在48小时之后再进行核酸检测,李某某在群里的提醒根本没有说错什么,更谈不上谣言。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地警方认定谣言时,不是以事实、科学作为依据,而是凭着某种“直觉”,觉得不那么“正能量”,就轻易定为“谣言”,继而做出严苛处罚。执法者应明白,在做出关乎公民个人尊严、法律公正性的行政处罚时,理当对所谓传言的真实性、当事人传播时的主观动机、客观社会危害性等做出全面调查后再“兴师问罪”。我们需要打击的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谣言,而不是不让人说话。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是动用警权,特别是开展刑事调查打击谣言的同时,也要对公民正常发言,乃至有争议的表达,留下空间,精准区别表达不严谨和蓄意造谣、情绪过激和恶意侮辱。行使公权者当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民心,戒慎恐惧,谦卑自牧。对于有争议的表达,对刺耳的批评,公权机关不能第一反应就是“罚不罚”“抓不抓”,而应是:这个话“对不对”?老百姓的怨气打哪里来?“糙话”背后有没有不糙的道理?尤其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期间,执法需要雷厉风行、果断处置,但也要防止反应过度,把民间正常的意见反馈、争议乃至科普当成谣言、寻衅滋事来处罚。这次,彬州警方能积极倾听网友的呼声,主动认错改正,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承诺启动问责程序,这体现了人民警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但需要提醒的是,问责不是应对舆论的公关技术,而是人民公安的人民性的本质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问责就得真问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问责一个、教育一片,积极消除这起“科普被当成谣言”的案件的负面影响,不能不疼不痒,雨过地皮湿,更不能是“缓兵之计”,成半拉子工程。唯有如此,才能跳出“问责不断、错误常犯”的怪圈。往期回顾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我们还能为“金晓宇”们做些什么?周末谈|“少数派”的权益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我们还能为“金晓宇”们做些什么?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里,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周末谈|“少数派”的权益

这一周,我们讲三个人。第一个,粱炎平,一名在西安打工的湖北人。上个月,疫情突袭之下,这位装修工人赶回出租房时,其所在的村子刚刚封闭,又不得不返回正在装修的毛坯房,这一住就是20多天。无暖气、无家具、无锅灶。吃饭这件最小的事,成了粱炎平最大的事。方便面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些天他吃了60多桶。梁炎平暂住的房间。更糟糕的是——睡觉问题。尽管装修公司送了棉被,但寒冬腊月的西安,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到了晚上还会降到零下。粱炎平只好和另一个工友睡在一起,两人“抱团取暖”,可依然会被冻醒。期间,新闻成了这位装修工的“必需品”。粱炎平每天关注疫情消息,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回去,尽快结束这种生活。”第二个,贾东明,被称为2021年“最惨火锅店”的店主。这位在郑州的创业者将这半年来的经历浓缩成11行字,道出他的辛酸↓↓↓“6月10日,签合同装修;7月18日,试营业;7月20日,遇洪水停业;7月26日,恢复营业;8月1日,报出疫情停业;9月3日,恢复营业;9月份,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10月份,努力经营,稍有起色;11月1日,又报出疫情受影响;12月份,鼓足劲头干,生意回升;1月3日,郑州又报出疫情,被通知禁止堂食,暂停营业。”第三个,某某某。一位在天津津南区某高校就读的学生,新冠病毒感染者,也是网暴的受害者。返回老家大连后,由于流调信息被泄露,像以往多起类似案例一样,他遭到可怕的网络暴力,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列车突然偏离了正常轨道,精神上更备受折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什么说这三个人?这两年,因疫情,不少人的生活无常。他们的遭遇从不同方面折射了突然的变故带给个体的伤害。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在“动态清零”策略下,我们以一时之痛换来长久之安,以局部之失换来整体之得,效果显著,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忽视了那些为此而牺牲或遭到厄运与困境的“少数派”。或因为感染病毒、或因为社区封锁、或因为防控需要,他们本来正常的生活被打乱,工作、事业、名誉甚至衣食住行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我们崇尚集体利益至上,倡导“以小我成就大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尊重和保护个体的权益,更不表示个人或少数的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尊重个体的利益、关心“少数派”的权益是公共治理水平和公务服务温度的体现。尤其是疫情之下,这些群体多为弱势者,更不应被忽略。譬如,对粱炎平这样的外地工人的隔离,是否有其他解决办法,而不是一拒了之,迫其在“三无”毛坯房中度过这漫长而寒冷的冬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很多时候,“少数派”是相对的少数,绝对数量往往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贾东明这样的餐饮店主就是典型,受疫情影响,餐饮业这两年跌入谷底,数以万计的贾东明式的小店主遭遇经营寒冬。有些人倒下了,有些人还在咬牙坚持。在对他们致以敬意、表达同情的同时,我们是否能有一些务实的行动去帮助和抚慰这些倍受打击却又无比坚强的“小人物”?我们还要明白,“少数派”和“多数派”有时是可以互换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因为“人多势众”而对个体的利益诉求置若罔闻。因为,有一天,你、我也可能成为“少数派”。以那位遭受网暴的大连学生为例,这两年,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实际危害、具体原因、应对举措等,舆论说了又说,讲了再讲。但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为何?根子上在于我们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方法不多,手段不够,措施不硬,信息泄露的责任者和网络施暴者少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暴的受害者,成为被群起攻击的那个势单力薄的可怜人。不要再熟视无睹了!此刻,新冠疫情仍在继续,我们还在与病毒激战。这场“战争”不仅是对我们经济实力、技术体系、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精神意志、国民素质甚至人性的考验。在保证防疫大目标的条件下,我们也应更多地考虑到那些受到伤害和作出牺牲的社会个体和边缘群体,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怀和抚慰。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尺。往期回顾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南京大学“过生日”被骂上热搜,到底冤不冤?江歌案一审判决,重申法理情的底线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大众对疫情防控疑惑在哪,科普就要跟到哪

连日来,陕西、河南、天津等地相继出现本土疫情,因奥密克戎变异株给防疫带来新挑战,不少地方都绷紧防疫之弦。被疫情波及的地区都采取了严格的社会面管控措施,在流调溯源、社区管控、集中隔离、患者救治、严防外溢等方面都奉行了“严”字诀。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即将到来,身处异地的人们渴望回到久别的家乡,和亲人们过个团圆节。但因为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不少地方倡议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能降低病毒传播概率,这一防疫措施早有社会共识。况且,当下奥密克戎来势汹汹,部分地区防疫形势严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放松。倡议过节不返乡、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一时的留守换来的是长久的安宁,对个人、于社会都是好事,也体现了每个人对社会的担当。很多地方为了留人就地过年,更是拿出了硬措施,给群众真实惠。譬如,浙江宁波,安徽合肥、芜湖等地宣布直接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现金红包”,有力度,也有温度。需要提醒的是,就地过年的倡议与相关政策的执行,始终要置于科学防疫的框架之下。具体来说,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规定,有条件的低风险地区避免“一刀切”执行就地过年政策,应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这符合科学防疫要求和人情常理。政策执行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这不仅考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担当,也是对各地疫情防控下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关于此,这两年有不少怪现象,有对从外地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实行强制隔离的,也有“硬核”劝返的,还有动辄堵路、封户的。潜台词就是:最好别回来。此类行为不仅是懒政、惰政的体现,更暴露出治理能力上的巨大短板,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格格不入,也有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势。尤其是在我们已积累了两个春节假日疫情防控经验的条件下,各地防控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应有相应提高,不应过度依赖超常态的管控手段。中国人对春节有特殊的情感,期盼喜庆、祥和、团聚的氛围。年关将近,我们有必要再次敲警钟、打边鼓,在坚持“动态清零”基础上,务必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从严从紧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让群众过一个健康又温馨的春节。往期回顾问责不能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周末谈|疫情防控“一刀切”切掉了什么?呵,好一段冰雪奇缘(葩)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南京大学“过生日”被骂上热搜,到底冤不冤?

1月7日,南京大学官网公布了《南京大学2022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第6批)》。内容显示,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校方拟于2022年3月至4月,在《自然》杂志(Nature)刊登不少于12个版面的校庆特刊,预算120万元。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江歌案一审判决,重申法理情的底线

法院认定,刘鑫没有如实向江歌进行告知和提醒,在面临陈世峰不法侵害的紧迫危险之时,为求自保而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将江歌阻挡在自己居所门外致其被杀害,具有明显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周末谈|疫情防控“一刀切”切掉了什么?

这一周,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疫情在多个省区接连暴发,有些城市不得不暂时“停摆”。其中,西安已经封闭了一段时间。曾光教授认为,这是武汉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疫情。但就像之前的历次抗疫一样,大家都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实现“清零”的目标。这两年,我们坚持“动态清零”的策略,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应对机制。从宏观层面和总体效果上看,我们当然是防疫的“优等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从微观实践看,不同地区在疫情应对上还存在差距,一些城市暴露了比较明显的短板。这突出表现在非新冠患者就医难、生活必需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有极端案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舆论批评,群众不满。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政策在本地执行中僵化、死板,“一刀切”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对此风气,媒体评论,舆论分析,专家观察,摆事实、讲道理、论得失,似乎未见多大实效。在这两年防疫中,一些地区各种“一刀切”政策、层层加码措施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为何?从主观上来说,在不少基层执行者眼中,“一刀切”虽然方法简单粗暴了点,但效果往往也是立竿见影。尤其在防疫“一票否决”的背景下,“一刀切”常常显得有决心、有魄力、有担当。事实上,往小了说,这种做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是懒政、怠政、惰政,是给自己挂“免责牌”;往大了讲,这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因为每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忽视。从客观上来讲,这一顽疾折射出了我们在特殊时期治理规模与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一个人口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日常运转中主要是由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当城市突然进入“静态”时,“看得见的手”则几乎接管了一切。此时,其治理的资源、手段与实际需求是不匹配的。以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例,它纷繁复杂、林林总总、千头万绪。在平时,成熟的供应链和专业的人群为之服务,但一夜之间要让基层防疫人员、志愿者担负起这项超级任务,怎么可能做到完美衔接呢?不止如此,在特殊时期,任务也是有优先级的,基层必须有所排序。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刚性约束之下,核酸检测、排除隐患往往成为基层的首要任务,其他工作都要靠后安排。这时候,“一刀切”又常常成为一些执行者“被动”的选择——先把最重要的事做完,确保“我的地盘”没问题。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就不能将板子都打在基层执行者身上——看别人挑担似乎总是不费力的。把了脉问了诊,还要开药治病。不妨给基层留有一定空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执行”的能力。我们要明白,越到基层,执行者越清楚本地的实际情况。他们直接面对的情形越为复杂,承受的各方压力也越为巨大。我们批评“一刀切”问题,就要先从自身做起,不要以“一刀切”政策或作风去苛求他们。更多发挥市场的力量。政府不要将社会运转的一切责任都大包大揽,可以允许通过外卖方式运营的商业继续营业。最关键是做好快递人员的全面核酸检测并与居民零接触,这能够有效规避疫情传播风险。此种做法既减轻基层组织尤其是防疫人员、志愿者的负担,又可以利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封闭期间民众基本需求,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商家的损失,可谓一举三得。最新消息是,陕西印发紧急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快递员到岗工作。当然,充分而及时的社会监督是极有必要的,它可以及时督促相关各方更好地履行职责,避免医院将病患拒之门外这类事情再次发生。往期回顾问责不能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疫情多点散发
2022年1月8日
其他

问责不能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

但值得注意的是,问责也要问“对”问“实”,不能轻易变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被动性问责、间接庇护式问责、选择性问责,都不是依纪依法依规问责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2年1月6日
其他

疫情多点散发 防控准备应更充分

新年伊始,国内疫情又出现多点散发的态势,数个城市接连出现新增病例。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加大,聚集性活动增多,防疫面临新的压力。如何更好贯彻“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有效管控风险,这对各地来说是新一轮考验。近期疫情态势警示我们,疫情防控这根弦一点也不能放松,一定要坚持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2021年12月29日,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通济南坊一号院的居民在领取免费生活物资。来源:新华社相比于原始株,去年开始流行的德尔塔、奥密克戎新毒株毒性更大、传播隐匿性更强,增加了防控的难度,对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快速反应的能力,着力“把好第一道关”。当新病例出现之后,相关单位要第一时间锁定传播链,精准管控风险人员,防止传播面的扩大。两年多防控实践证明,如果错过病毒刚露头的“窗口期”,造成传播面迅速扩大,导致防疫战线拉得过长,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防疫是一个社会管理的综合课题,必须有科学的应急预案。尤其是大城市在被迫按下“暂停键”后,往往会面临治理能力和治理规模的矛盾,一些常态运行中不会出现的问题会暴露出来,往常不太可能遭遇的困境会成为普遍的常态。譬如,非新冠患者的就医难、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等。特殊时期,我们当然不能苛求事事像日常那样尽如人意,我们的群众也向来顾大局、识大体,积极配合防疫,但各地在绷紧防疫神经的同时,切忌偏离科学、精准的防疫原则,保证防疫的效率和效果的同时,也要确保群众吃饭、就医等基本民生问题。这两年,我们经过多轮疫情防控实践得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各地都应该认真负责地总结,并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至少有两点经验是应该得到借鉴的:一是更好地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好公众、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更好地借助市场力量,提高特殊时期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年关将近,各地要把困难估计得大一些,准备做得更充分一些,做到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重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管理、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健康祥和的节日。往期回顾2022,愿所有期冀都有回响论“老人吊炕取暖被封炕”是与非
2022年1月5日
其他

呵,好一段冰雪奇缘(葩)

如此怼人,管理员的味道浓重,服务员的身份淡轻,别忘了这是在跟客户沟通,客户是衣食父母,雪场靠提供装备、食宿、教练培训等方式创收,核心是为客户服务,为提供好的体验,而不是出一些奇葩的难题为难人。
2022年1月4日
其他

2022,愿所有期冀都有回响

托马斯·弗里德曼曾预言,新冠疫情将会是两个世界——“新冠之前(Before
2022年1月1日
其他

论“老人吊炕取暖被封炕”是与非 关键要厘清这个底线

问题根本矛盾在于:污染治理和民生保障双重目标之间有时是不一致的。过往冬天,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雾霾污染触目惊心,各级政府下定决心治理,出台了“禁烧”、“煤改气”、“煤改电”等政策,投入了大量行政资源。
2021年12月18日
其他

博士“虎爸”逼幼娃学高数,高知岂能无知?

江苏南京一位博士“虎爸”毛先生,逼7岁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和5岁上幼儿园的女儿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比如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且要学到深夜,孩子学不会还要被他谩骂和殴打。这些行为让网友震惊!当地公安、妇联和老师介入调解,但毛先生始终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们好”,对儿女们进行超前教育也只是“家务事”。孩子母亲无奈之下向法院求助。日前,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将保护令期限设定为三个月。儿子7岁,女儿5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加上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两个孩子该享受更多欢乐才对,结果却被逼着不睡觉学高数和文言文。自己读了博士,就要逼迫孩子读博士的内容?这已经不是“揠苗助长”,而是连根拔起式的“毁苗助长”。试想一个孩子的童年缺了玩具、游戏、运动,会对未来的学习产生多大逆反心理,童年时光将变得多么暗淡无光。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阶段,逼迫他们深夜学习会导致视力下降、食欲不振,身体都会垮掉。“虎爸”任性地“一顿操作猛如虎”,强行灌输高深知识所带来的“正收益”,远远不及心灵摧残、方法失当、情感创伤等所带来的成长“反作用”,这真是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

12月13日,“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事件引爆舆论。当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称,对此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当日晚,星巴克方面再度做出回应,确认违规行为存在,为此致歉,表示已于第一时间采取了所有门店全面自查、组织重新培训、增加内部及第三方检查频率与范围等6项举措。作为世界第一大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经常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金标准”自我标榜,其官网称“食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和头等重任”。伴随品牌效应而来的“高品质预期”也成了它的重要获客法宝。但现在看,所谓的“金标准”在涉事门店何止被降格,几乎被架空:配料标签想换就换,保质期说改就改,过期食材照用不误……这无疑是跟食品安全规范反着来,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难免给人“所谓的金标准只是给自己贴金”的观感。事发后,星巴克方面迅速关闭了那两家门店,反应确实敏捷,但首次回应中的切割之意来得太明显:先是称“深感震惊”,接着仍不忘自我夸耀——“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星巴克方面的“震惊”未免让人有些震惊。首先,记者在两家门店暗访多日发现,这类乱象是存在已久的潜规则,能被扒出并曝光并非偶然。对习焉不察的违规操作“深感震惊”,是否恰恰说明其检查与风控机制有些时候形同虚设?其次,以往报道显示,此前也有其他星巴克门店因经营过期食品或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而受到监管部门警告或处罚。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存在此类乱象的,果真就只有无锡这两家门店?潜规则不是第一天存在,也不是第一次爆出,殷鉴在前,
2021年12月14日
其他

老教授状告中国知网,“借鸡生蛋”生意该改改了!

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把论文领域的平台巨头——中国知网给告了。原因是后者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老先生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自己下载还要付费。赵教授最终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余万元。中国知网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已收录的也全部下架。“不问自取即为盗”,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中国知网却拿老教授发表的文章卖钱,做了“无本生意”。就像赵德馨教授所说:“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中国知网表面上霸王条款自定的“强制授权”,背后却是对知识产权的垄断。中国知网获取论文著作权的方式,是建立在渠道优势乃至垄断之上的。很多时候,它并没有获得原作者的直接授权,而是被打包进期刊、大学学位论文的“格式化条款”里,其中几多自愿,几多无奈?目前,中国知网利用其市场支配性地位,把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两大渠道捂得严严实实。大学、期刊想获取相关资源,就必须交出作者的授权。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提交论文时,一般也会被校方要求签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把论文授权给中国知网。学者向期刊投搞时,很多时候也是被要求授权中国知网使用。所以,一般而言,中国知网收录当下原作者撰写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至少在形式上满足了“授权”要件。但是,这样“授权”格式条款是明显有问题的。一者,它没有溯及力,不能让中国知网获得条款生效之前的已经发表的论文、文章的网络传播权。可中国知网是明知自己理亏,还是“霸王硬上弓”,收录了相当数量未授权论文。比如,赵德馨教授被侵权的论文,有的发表在2011年,甚至更早,当年赵教授发表论文时没有签署授权文件。再如,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代表已故作家汪曾祺,也曾以类似理由起诉中国知网侵权收录、传播其文章。无论是89岁老教授,还是汪曾祺先生,他们之所以能赢得官司,还是因为文章发表较早,没有被要求签署授权协议,从而逃出“被支配”的命运。如今,绝大多数论文的作者可能会因为“被同意”,从而很难向中国知网维权。随着收录论文越来越多,中国知网“借鸡生蛋”的生意正在完成生态闭环,将来作者打赢官司的希望会越来越小。其次,中国知网的授权条款涉及“霸王条款”、垄断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系统,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譬如,中国知网向博士论文作者仅需一次性支付100元,以及400元的检索阅读卡,但是,这些文章每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0.5元/页甚至1元/页的费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颇有讽刺意味。中国知网的前身,源自1999年“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它打出的口号是“创新知识资源全国共享行动计划”。言犹在耳,如今中国知网的公众形象却正由“屠龙者”变成“恶龙”。创新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知网“借鸡生蛋”这本创新生意该改改了!回归公益、与作者共赢才是正途大道。往期回顾对傲慢的加拿大鹅们,法律就不能惯着故宫试行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了个好头糖果被包装成“成人用品”?让软色情离孩子远点!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文峰“彩虹屁”,不只是沐猴而冠式的黑色幽默

近日,《秘书眼中的上海文峰美容美发集团总裁陈浩》一文刷屏。这篇文章发布在该公司微信公众号“今日文峰”里,公众号主要面向文峰内部员工,结果文章突破员工圈层,成为全网热议话题。文章内容之夸张、文辞之肉麻令舆论“惊叹”,被戏谑为“彩虹屁天花板”。特别是网上疯传的文峰当家人煞有介事的夸张开会、翩翩起舞、动作示范等视频,在令人喷饭之余,更发人深思:这决不只是沐猴而冠式的黑色幽默!“首屈一指的三百六十行状元大满贯”“浩哥是有天眼的”“浩哥掌握万物之规律”……秘书不仅肆无忌惮把老板吹上天,还对其高消费享受进行别具一格的阐释。譬如,穿衣不重样是错觉,真相是调整搭配旧衣服,住好一点的酒店是为了去学习人家如何打造环境,旅游其实是自己一个人在为员工梳理流程和方法……这种执意要把老板塑造成一个勤俭节约形象的马屁,拍得违背科学规律、超出人的认知,离谱、失真、虚假。这番可笑的恭维中饱含着多少真诚,外人无从得知。或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一碗香米饭,就得乖乖捧臭脚;或者是耳濡目染,在这样的氛围里养成了习惯,说得多了,做得多了,谎言也成了真理。在这样的大酱缸里,人人都要争着拍出新意、拍出水平。管他什么科不科学、合不合理。肉麻话不是办公室里说一说,饭桌上聊一聊,而是堂而皇之地发在代表企业形象的微信公号里,足见已形成一种风气。刷一刷“今日文峰”的历史消息,老板从机场到店里全程都有鲜花掌声和红地毯;内部开会时,更是将变异的吹捧作为自己的主流价值,其宣扬、打造、映照出的是畸形和病态的企业文化。受此背景熏陶,内部关系往往会变得愈发功利和自私。也许有人认为,每家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同,只要不违法,社会不必过多置喙。实则不然,此类现象的蔓延,最终很容易演化为职场PUA。员工与老板的关系虽有上下级之分,但在人格上始终是平等的。而上海文峰的员工对公司老板的极尽吹捧,甚至将其“神化”,实质上扭曲了他们之间平等的人格关系,要防范以所谓企业文化之名对员工实施精神与人格的控制。不止如此,完全脱离现实的“彩虹屁”,和那些如滑稽戏般的“企业文化”表演,也与健康企业的形象背道而驰,令人望而怯步。这样的企业,又如何能在市场上得到客户的信任呢?文峰当家人,该洗心革面了!往期回顾对傲慢的加拿大鹅们,法律就不能惯着故宫试行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了个好头糖果被包装成“成人用品”?让软色情离孩子远点!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对粗暴“执法”的问责不能高举轻放

12月6日晚,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十多名身穿带“静通市容”字样制服的人员,将一名骑车带着一捆甘蔗的老人团团围住,随后把老人的甘蔗全部拿走,只留下老人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事发于江苏南通海门区三星镇,视频一出,旋即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当地最新通报,区纪委介入调查,对三星镇负有管理职责的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城管中队负责人、城管片区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同时,三星镇政府登门向老人致歉。在此事中,老人卧地哭喊的无助与身穿制服者夺走甘蔗的强悍形成鲜明反差,刺痛了很多人的心。按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说法,涉事卖甘蔗的小贩乱扔甘蔗皮,影响了市容市貌,市容管理人员多次提醒无果,遂拿走甘蔗,引导小贩到指定地点售卖,“(小贩)走了以后(甘蔗)还是还给他的”。可即便予以引导合情合理,但其简单粗暴的“引导”方式却很难让人接受。就算“市容管理”再严,也不该对一位卖甘蔗的老人如此粗暴。引导需要文明,管理不能野蛮,这该是城市管理的共识。在服务型政府已成现代治理落脚点的背景下,让城市管理回归以人为本、嵌入人文底色,已成不少地方的通行做法。对这样的粗暴化管理,就该用依法追责、严肃问责去申明原则。事发后,当地官方通报来得很及时,既有定性,也有道歉,还明确已启动调查、将依规问责。公众希望此事能在严肃追责、深刻反思中,画上妥善处理的句号。进一步而言,这些市容公司人员抢走老人手中的甘蔗,涉及的不止执法方式的不当,还有执法权限的疑问。从法律层面讲,协管人员没有执法权。如果老人卖甘蔗行为涉占道经营,或乱扔甘蔗皮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那也该由执法机关依法定职权和法律程序来纠正。无论是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的“扣押”行为,还是作为行政处罚措施的“没收”行为,都该由城管执法人员来行使,而不能交给辅警或协警,更不能转给企业员工。依照法规,协管人员不得从事具体行政执法工作,第三方市容公司人员自然更无权“代为执法”。遗憾的是,从今年9月“南通协管员拎摔摆摊老人”事件,到如今这起“市容管理人员围抢老人甘蔗”事件,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粗暴执法”问题背后都连着“协管人员上街执法”乱象。执法权不可“外包”,让协管员或保安对摊贩执法、查封、暂扣、没收,本身就不为法纪所容许。出了问题,相关城管部门或人员难辞其咎。就这起事件而言,要调查追责的对象,除了现场粗暴处置的相关人员外,还应该对准城市管理执法权限存在的顽疾全面调查,严肃问责,不能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有追责应追尽追、问责落到实处,才能给执法行为戴上文明、规范的“紧箍咒”。往期回顾对傲慢的加拿大鹅们,法律就不能惯着故宫试行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了个好头糖果被包装成“成人用品”?让软色情离孩子远点!
2021年12月7日
其他

对傲慢的加拿大鹅们,法律就不能惯着

继被曝出质量问题和虚假宣传后,11月30日,加拿大鹅又成为焦点,这次是因为退货问题——10月27日,有上海消费者在加拿大鹅专卖店花11400元购买了一件羽绒服后,发现商标绣错、缝线粗糙、布料脱线、面料有刺鼻味道等问题。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故宫试行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了个好头

好消息!故宫宣布,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11月29日,故宫博物院在公告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故宫博物院决定在原有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以及每周二统一预约的中小学生免费的基础上,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作为承载历史和文化元素的场地,博物馆正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尤其是很多未成年人探索求知的理想去处。此前,我国一些博物馆对未成年人都有免费开放政策,但或是限于固定工作日,或是半价优惠;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热门博物馆,到了重大节假日和周末往往一票难求。如何破解此类难题?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此次故宫博物院不看身高、不测年龄,用“一步到位”式的调整,对这一规定进行积极回应,更是对大众内心期待的回应。故宫博物院的做法,体现了理念的进步,强调未成年人的“权利前置”。诚然,这种做法会牺牲一些短期盈利,但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擦亮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博来广大网友一片叫好。作为我国博物馆界的“顶流”,故宫博物院有着不一般的分量:她既是艺术宝库,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体来看,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品类丰富,现有藏品总量已经达到180余万件(套)。走进故宫博物院,参观者可以从养心殿东暖阁卷起的黄纱帘中,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沧桑。博物馆界有一句名言:“博物馆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此次故宫博物院“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在弘扬爱国主义、涵养民族情怀方面做出了表率。博物馆收藏的是历史,面向的是未来。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走近传统文化,可以使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和我国古今发展脉络,体会国家发展进步的方方面面,意义十分重大。此前,网上关于儿童票按年龄还是看身高争论不休,一些场所生硬的做法,管理是方便了,但忽略了个体身高等差异,给一些未成年人参观造成不便。对未成年人全面打开大门,真是开了个好头!配套服务方面,还可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文物阐释和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探索、推广。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公共产品,通过免费或低价等“杠杆”策略,通过“拆掉”未成年人接触传统文化的“门槛”,为孩子们开启更多时空课堂,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希望这样的惠民利民措施再多些、再丰富些!往期回顾糖果被包装成“成人用品”?让软色情离孩子远点!挟商标以令商户,这样的协会还有多少?安阳“狗咬人”事件是基层治理生态显微镜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糖果被包装成“成人用品”?让软色情离孩子远点!

近日,深圳的张女士在14岁儿子的床头储物盒里发现了一堆疑似“计生用品”的盒子。张女士仔细一看,里面装的竟是一种“恶搞糖果”。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发现,有几十家店铺将零食包装成恶搞礼物,这些零食的售价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大部分是以“礼盒装”形式售卖,美其名曰“整蛊、恶搞”,一些商家还“贴心”地备注上“保密发货”。青少年群体正处在长身体阶段,很多人都喜欢在闲暇时光吃点零食。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些厂家为了博取关注,增加销量,试图用标新立异的产品,激发青少年的购买欲。不过,任何创意都应该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此前,就有名为“后悔药”“开单丸”“顶嘴消失片”的水果糖、奶片出现,用自嘲取乐,可博人一笑,但套套巧克力、卫生巾棉花糖、小丁丁软糖等“恶搞糖果”,在名字上大打“擦边球”,玩起软色情的“梗”;有些产品在外形上和成人用品几乎一样,在包装上也不注明为食品,尽显别扭与违和。这些商家把暧昧元素夹杂在食品中兜售给未成年人,试图把他们的好奇心变现。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辨识力,并不清楚这些“梗”背后的真实含义,会误以为是有趣、新潮的东西而购买,肥了那些别有用心商家的腰包。此类“恶搞糖果”一旦进入校园,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适时、适度的性教育必不可少。但这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可以过早地接触“极度成人化”的事物、可以生活在充斥性暗示的环境中。未成年人还处在人格塑造阶段,需要科学、正规的引导。但只要有利可图,不良的商家就会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恶搞糖果”扩大了未成年人接触性的环境边界,不仅会让未成年人过早产生错误意识,甚至可能导致性认知的扭曲。此类“恶搞糖果”在校园普及,可能引发同学之间的嘲笑、攻击、告状,衍生出歧视、勒索等问题,对孩子造成精神压力,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创意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玩梗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小零食酝酿的大伤害不可低估。要让“恶搞糖果”销声匿迹,不能靠商家的良心发现。对于无底线的产品,电商平台不能坐视不管而应主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对含有软色情产品关键词进行屏蔽,一经发现立即进行下架处理。监管部门更应铁腕出击,严查线上线下、特别是学校周边实体店里的违规产品,对违反《广告法》《商标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坚决追究法律责任,不能任由“恶搞糖果”肆无忌惮地售卖,让畸形恶趣味污化未成年人。往期回顾挟商标以令商户,这样的协会还有多少?安阳“狗咬人”事件是基层治理生态显微镜花农民132万改造老屋,值这个钱吗?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挟商标以令商户,这样的协会还有多少?

近日,河南多家逍遥镇胡辣汤店因商标侵权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商户们要想继续使用这个牌子,每年要交1000块钱会费,不然就得赔偿3到5万,事件以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叫停告一段落。而胡辣汤还没凉,肉夹馍又热气腾腾上来了,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起诉了全国多个使用“潼关”相关商标的店铺,两个热点,再度凸显出协会和商户在商标使用问题上的博弈。没有加入协会,没有缴纳会员费,店名或者菜单上有“逍遥镇”或“潼关”几个字,就是侵权违法了吗?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在情况说明中写道:逍遥镇胡辣汤起源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逍遥镇胡辣汤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味佳肴,离不开各地胡辣汤经营户的传承熬制,离不开业内同仁的辛苦打拼,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支持。地域特色美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饱含着当地人的集体劳动和创造,反而被协会注册了商标,成了自己的独家发明,这在情理上让很多人难以理解。河南一名肉夹馍经营户说得更直白透彻:“这个潼关肉夹馍有这么大名气,并不是潼关肉夹馍协会创造的,而是全国千千万万潼关肉夹馍经营者给它打下的天下。”从法律上来说,协会本身是否合法拥有“地名+美食”商标?根据律师分析:潼关由于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此外,若商标使用人在注册商标之前,就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商标,那么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范围内继续使用。此例中,这些商户使用地名作为店名小吃的一部分,其实只是对自身经营业务的描述,大多在“潼关”“逍遥镇”等协会商标注册前就开始经营,本身没有恶意侵权,是有充分的抗辩理由的。而协会在维权中还拿出了其他谜之操作,比如,潼关肉夹馍协会工作人员称,会员费一年2400元,一个月200元。但不少商户提到,要求他们赔偿3至5万元不等,而想要继续使用“潼关肉夹馍”这个商标,需缴纳99800元。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收“加盟费”或“保护费”的联想,很有敛财的味道。还有,经营肉夹馍的商户称,好多律师打电话,刚开始说五万,后来又变一万八、一万二、八千、五千,这样随意变动,又加重了人们对正当性的疑虑。一系列操作,利用一般商户在法律知识方面的认知差距和畏惧心理,迫使他们选择和解,花钱了事。协会维权的理由还很正当:去伪存真、促进产业发展。冠冕堂皇地从小本经营的商户嘴里抠食吃。这样的维权,钻了法律的空子,也少了人情。以一种对抗的方式维权,把协会和商户对立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发传票、打官司,即使走法律程序,但会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佳方案吗?这样的维权首先打击的是经营者,打破了他们的饭碗,而没有千千万万市场经营主体,产业发展的终端毛细血管供血不足,自我循环发展还有什么动力?合法行业协会的正确姿势,应该是规范行业标准,扶持业内企业,秉持公益等原则,实现互惠共赢,进而做大一地产业。格局决定发展。类似“潼关肉夹馍”这样的协会,试图垄断地方的“金字招牌”,挟法律以令经营者,破坏市场内生秩序,极易助长滥诉之风,怎能不让诸多小本经营、以地名开头的小店瑟瑟发抖?希望这两起事件,对各地能起到检视当地小吃行业发展的作用。往期回顾ofo“拉好友退押金”,欠钱的真把自己当大爷?学生问卷大量涉“自杀”题目,愤怒后更应思考背后真问题《小莉帮忙》背后,比“狗咬人”更大的问题是……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安阳“狗咬人”事件是基层治理生态显微镜

安阳“狗咬人”事件终于有了新进展:当地多名干部被问责,其中狗主人王新刚被撤职并被调离执法岗位。11月23日下午,安阳市召开全市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大会,强调要深刻反思“狗伤老人”事件,汲取教训。回看此事,这么一件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证据清晰、多方介入的情况下,硬生生被拖成一桩举国关注的“大案”,需要反思的地方着实太多。这起事件的最为荒诞之处,就在于简单起因跟“不简单”处理之间的落差感:由头就是一桩“狗咬人”的民事纠纷,事实清晰、责任分明,若狗主人及时认错、道歉、赔偿,若相关部门人员没那么多“推拖绕”,若不存在“不曝光不解决”、不需要媒体持续跟进,若受害者家属报警或投诉后纠纷进入“依法解决通道”,事情断不至于发酵成今天这个地步。当地相关部门有一百个理由把问题处理好,没有一个理由把小事拖大拖炸。被狗咬伤后,老人家属陆续采取了打电话报警,向居委会反映,到城管、公安、工商、信访等部门求助,聘请律师等手段,可维权俨然踢到了铁板上,讨公道一度陷入了死胡同。在各地都在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背景下,诸如此类的琐细矛盾,就该化解于前端,能尽早解决就别拖延,该依法处理就别含糊。可“问题连着问题”的最坏情形,还是出现了。复盘当地涉事多方的处理应对全程,离“善治”期许无疑还有巨大差距。家属维权与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场景,堪称一出出“现形记”:有“踢皮球”现象——事发后,公安让找城管,城管则称大型犬不能办证、不归城管负责,把球又踢给了公安部门,后期那两只狗又有了狗证;有“打太极”情况——有媒体记者在采访时,有的部门不接受,有的部门称等一等再说;有姑息纵容情节——王新刚所在单位某负责人玩起了“躲猫猫”,最终回应单位会督促,上级监管部门则有人驱逐记者还抢夺手机;有袖手旁观情形——那位负责人在现场看到有人持棍棒施暴,摆出看戏姿态,称“你看那些老百姓准备打架咧”……到头来,“小事大成本解决”,不仅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损害了地方政府公信力,也很容易诱发“不闹不解决”的非常规化维权方式。这里面的不作为情况,与其说是正常问题处理机制失灵的透视镜,不如说是局地基层治理生态失序的显微镜:它照出的是公平正义被懒政阻却、被冷漠刺伤的图景,也是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作风病。人们能从中看到个别公职人员耍无赖的豪横气焰,能从中看到相关部门有推诿无担当的官僚习气,能从中看到法治规则与公平理念在某些基层单位的阙如失守,能从中看到特权做派和人脉较量在暗处的涌动……跳出个案看,如今,公共治理的“现代化治理”底色日益凸显,可现实中,仍有少数基层地方部门的治理仍处于“前现代水平”:他们缺乏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服务意识,有的是高高在上的倨傲姿态,缺乏对党纪法规、法治理念的敬畏;有的是看后台、论背景、谋关系、搞包庇的徇私习性。这跟“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不符,也为法纪所不容、与民心相背离。事实上,安阳当地的警示教育整顿大会中就专门提到,这些不思进取不想为、求稳怕乱不敢为、本领欠缺不会为、消极懈怠慢作为、装模作样假作为、以权谋私乱作为情况背后,是立场不稳、作风不实、能力不足问题,并要求必须刀刃向内,坚决整改。对于不健康的基层治理生态,确实需要深入纠治整改、去正本清源。说到底,“狗咬人”在基层治理中是件小事,但对当事人却是大事。“狗咬人”迟迟难解背后的基层生态是大问题。当地应引以为鉴,对照剖析、深刻检视、逐项整改,其他地区也很有必要对镜自照,根除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漠视群众利益等不担当作风,切忌将很多小问题顺着“作风病”拖成大麻烦。往期回顾ofo“拉好友退押金”,欠钱的真把自己当大爷?学生问卷大量涉“自杀”题目,愤怒后更应思考背后真问题《小莉帮忙》背后,比“狗咬人”更大的问题是……
2021年11月24日
其他

花农民132万改造老屋,值这个钱吗?

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最新一期节目播出后,“132万改造老屋成红砖毛坯房”引热议。“大西北这样的屋子积灰积死”“外立面是红砖也就算了,里面也是红砖本体,你确定农村人喜欢这种风格?”“厕所太工业风了吧”“这个走廊是认真的吗?确定这不是密室逃脱?”很多网友对新建的房子不满,首先是因为裸露的混凝土、堆砌的红砖,确实产生了毛坯房的即视感,那么大地方,却显得局促、不敞亮。(厕所,视频截图)(走廊,视频截图)一顿吐槽之后,问题来了,究竟谁不喜欢这房子?在节目中,老人一家看新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好”。“新房真好”“这新房看起来非常艺术”“这个气势宏伟”“本地房都用红砖,我们这儿建房就用红砖嘛”“跟我们的环境很配”“比我想象中的还好”“感觉不是那么刻板”……没有直接证据说老人不喜欢。当然,这有节目编辑和烘托气氛的因素存在。节目组还声明,改造还未完工,部分屋顶和大部分屋内墙面都未完成,待明年开春将继续完善……那么,播出一个未成品,对观众、委托人、设计师而言,显得有欠考虑、甚至是不负责任。(改造前的房屋,视频截图)这种冲突之下,网友会继续追问:值这个钱吗?设计师坑老人的钱了吗?根据设计师的表述,建筑内层有完整的保温系统,还有全屋地暖,造价超出预判,起因有建材价格大幅上涨、疫情,还包括为了达到施工要求,从北京调来砌砖的技工。而这些解释又生发出取暖费用等问题。考虑到种种特殊因素,尚不能下结论说预算是否合理。更多设计方面的槽点,还需要专业的解释;更全面的核算,还需要进一步看成品如何。我们暂不必因不喜欢一套房子的设计,以及它在偏僻的农村,就觉得它一定廉价。衡量这种房屋的价值,既要考虑物质层面的成本,也要权衡它的艺术内涵,以及所谓“梦想”加分。但目前的证据,我们姑且称之为:物没有体现所值,或性价比没那么高吧。现实中,设计师出于艺术创作的热情为业主出谋划策,职业精神值得肯定和尊重,但也要认清,房子不只是展现自己设计DNA、理念和能力的实验场,更是别人的家。客观上,委托人的农村标签、设计师的“现代”理念和大众审美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一种难以调和的“不可能三角”,产生了种种“吐槽”。这是短短两个小时的节目,我们暂不能因一些未完成的照片而大动肝火。艺术源于生活,不能因前卫的理念,而脱离了具体实际,不能因精英的思维,而忽视了大众审美。好的作品,一定是拉近彼此距离、雅俗共赏。往期回顾ofo“拉好友退押金”,欠钱的真把自己当大爷?学生问卷大量涉“自杀”题目,愤怒后更应思考背后真问题《小莉帮忙》背后,比“狗咬人”更大的问题是……
2021年11月23日
其他

ofo“拉好友退押金”,欠钱的真把自己当大爷?

ofo又上热搜了,这次的新玩法是:拉好友、退押金。什么“邀请好友,帮你退押金”“好友下单奖励”“10元特惠充值”等花样,这哪是拉好友帮忙,这是拉好友“共享”入坑啊!用户本应享有无条件退押金的权利,却到处流露着“庞氏骗局”的味道,ofo缺乏退钱的能力算是明牌了,但缺失了退钱的正确态度,无底线出牌,是惹了众怒。一千多万名ofo用户在排队等着退押金,按一个用户99元算,估摸有十几亿,按退押金速度估算,据说有988年。类似的神操作不止一回了:此前,网友自曝假装外国人不但押金被秒退、还收到致歉信,ofo被指区别对待用户,颇不真诚;季卡自动续费,还找不到解绑的端口,通过客服,才成功取消;上线“天天返钱”活动,号称“无需排队”,绿色通道实则关卡重重,还间接诱导消费;为多个第三方分期网贷平台引流……在花式退钱手法中,诚意难见,套路满满。再比如,它设计出繁琐的流程,让你烧脑地计算提现次数,花费时间精力挑选返现力度大的商品,
2021年11月22日
其他

《小莉帮忙》背后,比“狗咬人”更大的问题是……

最近,河南卫视著名民生节目《小莉帮忙》的主持人小莉被气哭了。起因是她帮一个被烈性犬咬伤的老人讨回公道,谁知道一般两三期节目能解决的问题,拖到第十期也没结果。这次《小莉帮忙》,成了小莉“最难帮的忙”。
2021年11月21日
其他

学生问卷大量涉“自杀”题目,愤怒后更应思考背后真问题

这两天,上海长宁多所中小学下发学生的一份调查问卷,在家长群里面炸开了锅。原因是问卷中有大量与自杀相关的题目,家长纷纷表示:“诱导性强”“很黑暗”“未经同意”……这到底是怎样的题目呢?
2021年11月20日
其他

欧莱雅惹众怒,比道歉更重要的是行动

“双11”期间知名护肤品品牌巴黎欧莱雅宣称,办一场“全年最大力度”的直播促销,结果却被自己打脸。事情是这样的↓↓↓“双11”促销期间,巴黎欧莱雅于10月13日、14日两天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直播预告,承诺10月20日将在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推出“全年最大力度”的安瓶面膜优惠,即买20片赠30片,价格是429元。配合“双11”平台预付、满减等优惠后,用户支付的最低价格为368.94元。然而在直播活动举办之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在11月1日至3日期间,又持续放出大量“满999减200元”的优惠券,使得在11月11日欧莱雅官网直播间购买同样的面膜,只需要花257.7元,中间差价达到100余元。事发后,欧莱雅官方微博删除了“全年最大力度”的表述。说好直播带货的折扣是“全年最大力度”,反手就推出更优惠的政策,还修改之前的广告词,令第一时间付定金的消费者十分愤怒。不少人联系欧莱雅客服提出“退差价”,但遭到拒绝。目前已有两万余人集体投诉欧莱雅“欺骗消费者”。11月17日,李佳琦、薇娅先后发声明,暂停与欧莱雅一切合作。11月18日,巴黎欧莱雅表示,该事件是由于促销机制太复杂导致的,并表示正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对事件进行全面、详尽的调查,力求尽快给相关消费者公平、妥善的解决方案,但尚未给出补差价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双11”本是商家展示品牌形象、提升销量的好时机,欧莱雅竟搞成了维权事件。促销经济学是市场营销学里的重要分支,巴黎欧莱雅的“双11”促销方案应该内部一盘棋,不过他们做得极不精细,各个渠道的优惠策略相互“打架”,而且对广告词“全年最大力度”中“全年”的界定,也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歧义。事发后,巴黎欧莱雅删除广告词掩盖过错,售后服务显得敷衍且傲慢,难以想象,这种做法是出自老牌化妆品集团之手。做生意,最讲究诚信。商品价格可以打折,品质和服务不能打折。“价格歧视”也好,品牌和“头部主播”之间定价权之争也罢,消费者的利益都不能被晒在一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当务之急。广大消费者出于对品牌、平台和主播的信任,相信了“全年最大力度”的宣传,为了折扣牺牲休息时间,辛辛苦苦“蹲”在直播间下单,结果巴黎欧莱雅出尔反尔,
2021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