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遇阅览室 |“赛博故乡”摄影书展

OFPiX OFPiX 2022-01-13


OFPiX的“还乡计划”已经进行到第十季。随着我们对“还乡”概念讨论的深入,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这一季,我们设立了一个特别的主题:“赛博故乡”,旨在讨论在充满流动性的现代以及受网络环境影响之下我们与故乡的关系,这涉及到一种全新的“地点感”和对“故乡”的再定义。可以说,这一季还乡计划最大的特点在于,我们将这个项目开放给一些不还乡的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那些旨在寻找故乡的人。


每一季还乡计划都是一个论坛。围绕“还乡”这个话题,参与者们用照片、文字和故事予以回应。我们已经推出公号文章我与故乡的距离,引发了不同年龄层以及有着不同的流动经历的读者对“距离”这个概念的理解。近期,我们则发布了参与者的还乡故事:


宋璐|被掩埋的巨人

周默|Lost in lullaby

张树楠|错位时空

魏皓亮|空房子

赵晓悦|回连界

徐小通|COMMON PLACES

王琦|沿着山风吹过的方向

里尼|一直在路上

汪可|昨日之旅

95|失散地

黑夜|黑黑照相馆

钟华连|姑姑,要不要聊视频?

刘伟光|我与故乡之间隔着一朵花

郝梦雅|在冬天或是梦里

梁心|231.9℃


在这些作品中,你能看到由于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以及由于普通城市统一感带来的故乡记忆的缺失,能看到我们如何依赖家庭和亲人建立故乡所在,也能看到我们如何在流动中不断寻找新的关系,能看到城市乡村的隔离和融合,也能看到新技术如何带来时间的同步和亲情的连接。这些故事也同时沉淀在纸面上,成为一本本摄影书,它们在装帧和设计上也体现了一种“赛博感”。无论是这些摄影书还是“故乡”这个话题,我们都期待读者的亲身参与,由此便有了这个展览。




欢迎大家的到来!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10月7日,

赛博故乡摄影书展将在OFPiX工作室进行展示。

(届时我们还会对第九季还乡计划“图片故事”的作品予以展示,相关介绍明日发出)




以下是13本摄影样书的介绍



《失散地》

95  


尺寸:14.8cm×21cm

装帧设计:风琴页

纸张:高阶映画

页数:24p


摄影书以风琴页的方式呈现。一面是夜晚,仿佛误入夜晚荷塘的派对;一面是白昼,如同漫步田野间,闯入树林中。观看这各异的场景,犹如回到故乡,悠闲散步。“我从故乡离开寻求发展的机遇,故乡也不断发生变化,新生与消亡并存进行。故乡于我,是一处失散地,承载的是人们聚而离散的筵席,亲人恒久的诀别。这本书折叠起来就像是折叠了整个的昼夜,是我追寻的那些零星的保存与似曾相识的感受,却明白与故乡的距离是无限接近的无法抵达。”




《在冬天或是梦里》

郝梦雅


尺寸:20cmx20cm

装帧设计:骑马钉

纸张:135g 新靓彩

页数:56页


“近几年我总是在冬天回故乡,把一年都不曾穿过的冬衣从衣柜里翻出来,再收拾整齐塞入行李箱。更多的季节仿佛不存在了一样。过去的照片、记忆和只言片语,拼凑出一个一个临时的梦中小世界。”这是一本关于故乡的“梦”,“梦”中的故乡,当你静静地翻阅这本书时,你会看到书中照片的一些玄机,似真似幻。






《黑黑照像馆》

黑黑&黑夜


尺寸:主体书21cmX21cm ;内页小册子12cmX21cm

装帧设计:手工缝线版和骑马订版

纸张:艺术纸、道林纸等

页数:52p


这是一本新的家庭相册。女儿黑夜重新整理了父亲黑黑拍摄的照相馆照片,以及和家人有关的老照片,并与自己所拍照片做一个串联。“曾经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个类似‘黑黑照像馆’的小照相馆,在拍照设备和拍照技术还没有流行的时代,客人们会很珍惜每一次来照相馆拍照的时光,那都是他们人生中难忘的时刻。而我的父亲,是一个自学摄影技术并用它来养家的人。在胶片时代的黄金时期,他记录下我们一家人的成长,同时也记录下最平凡的中国人的样子。很多年以后,我成为了一名摄影专业的学生,可以使用便利的数码相机记录我认为有价值的人和事。而黑黑照像馆,如今只存在于曾经的相册里。”


这本书最后以两种尺寸的书中书方式呈现,主体书展现的是照相馆风格的家庭轮廓,前后两本小册子是日常捕捉的家庭生活,中间的小册子是黑夜拍摄的家庭照,及对父亲自拍照的模仿,完成自己与父亲的一次影像对话。




《231.9℃》

梁心


尺寸:10.5cmX10.5cm

装帧设计:多重折叠

纸张:铜版纸、银灰纸


这是本次书展中最小的一本,作者受一些儿童绘本的启发,在这本小书中实现小开本和大开本的转换。多重的折叠,在不断打开、合上的翻阅“游戏”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故乡混搭场景的描述:密密麻麻的太阳能,城市入口的烂尾楼,时过境迁的高等名校,被电影炒红变味的景点,随处可见的彩虹大妈,公园扎堆丰富生活的老人,完全不同地域却靠在一起的建筑,标准的厂楼花纹,农房无处安放的明星海报,会喝奶的鱼,运营了二十多年的游乐设备,一面有欣欣向荣的新区,扭头就是令人生畏的矿区……




《我与故乡之间隔着一朵花》

刘伟光


尺寸:18.5cmX19cm

页码:60P

纸张:120g 新美感

装帧设计:骑马订,对裱


这本书的故事体现了几重“分离”: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里带娃的老妈和“留守”故乡的老爸的分离,现在和过去的分离。所以在书的装帧设计上,以两本书对照的方式来强调这点,两本主体书里的照片是作者过往拍摄父母和两地故乡的场景,而两本书最后的链接页是今年春节,作者与父母手机视频连线的截图。“当与父亲的手机视频链接时,虽然因为父亲手机的像素有限而导致画面的模糊、视角的局限和环境音的嘈杂,但这些并没有阻碍我去回味过年的味道,甚至禁不住想起小时候过年盼着能穿新衣、能放鞭炮的兴奋劲,无法归乡的感觉是痛苦的,但是,暂时的分离是因为更好的珍惜,珍惜那份美好的回忆,珍惜家人在一起的相聚,珍惜亲情所带来的温暖。”这是一本充满温情,但又让人五味杂陈的书。




《被掩埋的巨人》

宋璐


《被掩埋的巨人》

尺寸:16.8cmX23cm;17.4cmX25.5cm

装帧设计:骑马订

纸张:100g道林米白

页数:44p


这本书诉说着两个故事,但都关乎故乡。一个是物理上的故乡——曾经的/现在的居住地的故事,“我出生的那栋房子、那个院落甚至是那条街在多年前都已经彻底不见,甚至那条街的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是城乡结合部,到处游走时可以看到大量村庄正在消失(那又是谁的故乡),大批楼盘兴起(那又会成为谁的故乡),一种“壮丽的远景”对曾经的存在和记忆下了逐客令”。另一个是情感上的故乡——故乡的精神支柱姥爷的故事,“我在情感上曾经依赖的由姥爷这一代人的庞大家族构建的习俗和传统——尤其是过年时形式上的集中体现——正随着他们纷纷离去或者衰老,在逐渐却不可逆转的消失。”


书中加入了些许家庭老照片,旧记忆与新记忆的不断交融、混杂,让作者对故乡的概念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触,“一方面好像在时代的洪流里,即便我没有离开故乡,也已经把它丢失了,但一直试图证明它存在过;另一方面,就个人而言,我意识到自己对失去的故乡也许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依托需求,只是有些不甘心。”





《空房子》

魏皓亮


尺寸:23cm×15cm

装帧设计:锁线精装

纸张:米色超感纸,铜版纸过哑膜,裱2mm灰板

页数:160p

 

这本书是作者面对物是人非的故乡时情绪的调和,是收到故人留下的指引后情感的回溯。全书用三首诗构建三个维度,分别将关于世界、藤院以及坟墓的记忆再现,形成了今昔不断对话的情景语境。“在封面的设计上,回归至简,以呼应情感上的空,将爷爷的遗物中找到的最后一根白发做成拓片的样式呈现,这一元素既是作品的灵感起源,也是开启赛博通道的密钥。装订方式上,选用了锁线精装的平整感,最后在时间的设定上,追溯到远古,延伸至未来。"




《昨日之旅》

汪可

尺寸:12.5cmX18.5cm

装帧设计:骑马订

纸张:米白道林,高白映画

页数:36p


这本zine关于曾经的一次故乡“废墟”之旅,这是离作者家不远的一处拆迁楼。“这一年的‘十一’回家,当我看到楼房还顽强地立在那里时,我好奇地进入了这些房间,看看人们会在里面留下些什么。曾经的生活用品,如今变成垃圾堆在屋子里。站在这些历经混乱的拆迁现场,窗外之景如此完整地进入视野。那是真正的风景,不再有玻璃的阻隔,视野良好。北边的窗外,是耤河;南边,是已经野草茂盛的工地;更远处,是南山葱茏的绿意;只有东边的窗户看过去,是拆了一半的楼房裸露的房体和一片废墟。”翻阅这本zine,好奇、惊叹、惋惜、无奈……各种情绪交杂其中,既是对故乡的,又是对人类未来的。




COMMON PLACES

徐小通 


尺寸:13.5cmX21cm

装帧设计:骑马订

纸张:纯质艺术纸

页数:48P


对于作者而言,故乡是个时间流逝更缓慢的地方,相比于其他经历过大拆大建的城市,这座北方小城里时常能看到二十几年甚至更久都没有变化的街巷。在旧时建筑里的现代生活 ,在新建高层建筑边拆改无期的棚户区,在城市里做到自洽的另一套不同的价值体系……这些是这本zine中想表达的一种稍带错乱的赛博感。




《时空错位》

张树楠


尺寸:230X190mm

装帧设计:手工科普特线装

材料:珠光卡纸、蒙肯纸、PVC片、宝丽来照片

页数:88


这是一本手工感特别强的摄影书,可以看到作者通过缝制、粘贴、焚烧等行为,并结合着不同书籍材质,用一种实在的物理感,去完成和故乡的精神对话。“在意识中,与故乡的关联,应该夹杂着食物的味道、生活的习惯和时间的痕迹。故乡,是一旦离开就会开启消逝模式的地方,一切和自身有关的痕迹都会逐渐湮灭,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又会与当下生活的地方不断产生新的关联,获得归属感。对自己来说,故乡既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基于自身体验的存在,又是实实在在的、具有时间关联和空间指向的地方,真实亦虚幻,像回忆明灭闪烁,不可追溯。”







《回连界》

赵晓悦


尺寸:295mm x 195mm

 装帧设计:折页 & 铁圈装

 纸张:象牙白 120g,相纸 260g

 页数:60页(折叠)


这本书是作者对于回乡和道别的诉说。金属与草木交织,树木的森林里又包裹着钢筋水泥烟囱的森林。作者用童年时折纸游戏与旧相册的翻折形式重组了照片。在“建造了数十年的墙壁和地面上留下了风霜雨露冲刷的痕迹“的背景画面上,粘上了人们工作、读书、运动、娱乐的照片。最后用线圈装订在一起,简单模拟了轧钢车间里盘圆钢的形态。折叠的页面把不同的空间并置在一起,带来别样的画面。翻过书页,工厂里红黄蓝绿的色彩组合上映……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被烟霾、铁锈和水气“浸泡”下的川南小城里人们自得其乐但又心神不安的生活日常。





《姑姑,要不要聊视频?》

钟华连


尺寸:14.5cmX21cm

装帧设计:胶装

纸张:映画高白,朱白星幻


这是一本儿童写真集,也是一本关于人与故乡的书,亦是出生即体验赛博环境的侄女和网络原住民姑姑的日常对话。这里的对话,既有实地见面时通过镜头的影像对话,又有网络环境下透过屏幕的叨叨絮语。“对我来说,有家人在的地方是故乡,让自己有家感觉的住所、朋友或味道也是故乡。小侄女翠妞的诞生,很好地调和了我与家人忽远忽近的关系。在她身上,似乎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我常常惊讶于她的言语和行为,似乎在她身上有着未知的一切。这些年,一旦回家和她待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而在异地生活,和她隔三差五的微信聊天是日常。”跟随着小侄女翠妞从小到大,从乡村到城市不断变化的身影,伴着山风、泥土、植物、食物、烟花、夕阳、建筑等风景,我们可以见得作者对故乡人事物的依恋,在一次次短暂停留中的记录和思索。





Lost in lullaby

周默


尺寸:23x15cm

装帧设计:手工线缝、法式折页+折叠页粘贴

纸张:蒙肯纸100g

⻚数:24P


白天与黑夜,好天气与坏天气,游离与纪实,几层反差与冲突组成了这个“赛博故乡”故事。作者采用手工线缝将内容一分为二,右页是影像,左页是The Cure乐队的歌曲《Lost in Lullaby》的歌词,可伴随这首歌来观看照片。法式折页外是“赛博”影像,内页则是这座城市的日常模样。翻到中间和封底时,需要“撕书”,你将踏入一个十字路口夜游片刻,在梦醒之后再去看看这座城市真实的样子。可,真实与虚幻,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说不好,答案在我的心里,也可以在你的心里。










“OFPiX奇遇阅览室”融合策展和书展的概念,每一次阅览室的摄影书皆经过精心选择,有一定的主题概念。我们希望抛开概念式的谈论摄影书,去读书,通过具体的阅读确定自己的阅读目标和理念。


过往主题如下:

阅览室第二回:东京

阅览室第三回:家庭相册

阅览室第四回:摄影书基本款

阅览室第五回:报道摄影师的摄影书

阅览室第六回:在路上

阅览室第七回:他们都爱宝丽来

阅览室第八回:MACK出版社特辑

阅览室第九回:花繁页茂+模拟丛林

阅览室第十回:女性摄影师的摄影书

阅览室第十一回:照片与文字

阅览室第十二回:三五成套系列读物

阅览室第十三回:开饭啦

阅览室第十四回 黑皮书

阅览室第十五回 如何拍下一座城

阅览室第十六回:在这里看到生命



点在看推荐好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