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生意做出大公司,“数据线”大佬绿联UGREEN年入34亿

品牌方舟 品牌方舟BrandArk 2023-06-05
更多出海资讯,请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https://brandark.com/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报告”,获取跨境电商、独立站等报告资料

以一根小小数据线起家,2021年营收达到34亿,这便是绿联的故事。

成立之初,绿联也只是一家小小的代工厂,为外国厂商生产数据线。

 

经历了惨烈的恶意竞价,创始人张清森带着两个人成立了品牌事业部。

 

2014年,绿联决定向海外市场发起冲击,并进驻了Amazon、 Lazada、Shopee等国际平台。截至2021年,绿联出口营业额高达15亿,一跃成为销售冠军。

 

2022年,在其成立发展的第十个年头,绿联开启上市征途,拟募资15.04亿元。

 

“国际品牌”绿联,如何做好国内外市场,一年营收过34亿?

 

增收不盈利,绿联为何陷入如此境地?



从代工厂到自有品牌


绿联的故事,还得从一位叫张清森的80后说起。 

 

2009年,在出口贸易公司工作了2年的张清森,凭借其外贸从业经验,张清森毅然加入了辞职创业的大潮里。

 

最初,张清森的主要业务为国外客户做代工,生产数据线,客户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原厂数据线十分昂贵,在一段时间里,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几乎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大量从业者的涌入,商品同质化问题凸显,同行恶意竞价也越来越严重。

 

2010年7月,张清森收到国外客户的邮件,对方临时要求降价,并声称找到了更低报价的供应商,若不降价,就要撤单。

 

可此时,产品都已生产出来——万事俱备,就差发货了。最终,为了不把这批库存砸在手里,张清森被迫接受了客户的降价诉求。

 

或许是这次的事件刺激了张清森,他说,“好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如果不改变就等于坐以待毙”。2012年,绿联 UGREEN 正式成立。这个曾经的代工厂,尝试做起了自己的品牌。



据了解,绿联起家靠的就是手机数据线、电视高清线等数据线产品。这些看似不起眼、没有技术含量的小产品,张清森却能集中精力做好做透。

 

彼时的市场上,电视数据线大多为1.8米,不为别的,只因国内厂商主要业务为向国外供货——1.8 米刚好等于 6 英尺,更符合国外的产品习惯。

 

于是,绿联科技找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0.5米、1米、1.5米、2米等更多规格的产品,不仅如此,当市场的插排只采用排插设计时,绿联推出了USB充电口+排插的产品。



这些看似很小的改变,让绿联科技一下子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广产品,2011年绿联搭上国内淘宝、京东的电商快车成功起飞,从此在线上电商这块混得风生水起,并保持至今。2013年,整个公司的营业额超过了6000万。

 

张清森曾总结,不同于小米、特斯拉等“富二代”型创业者,“草根”创业者选择精准的小切口,生存的机会反而较大。只有先解决了生存问题,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做到了重度垂直,才有机会等到翅膀硬了做进一步扩张。

 

如今,绿联的产品线早已从一根数据线扩充至智能充电、手机配件、电脑配件、车载蓝牙等领域,其中包含绿联移动电源 、绿联无线充电器 、绿联AppleWatch磁力充 、绿联HDMI线等众多产品。



“国际品牌”绿联


自2014年以“UGREEN”身份出海以来,不到十年时间,绿联已切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其招股书,2019年-2021年,绿联主营业务境外销售占比分别为 43.49%、47.38%以及46.09%,换句话说,海外市场几乎贡献了绿联的半数收入。

 

渠道方面,根据其招股书,亚马逊、京东、天猫、速卖通占比分别为33.41%、20.11%、16.01%、3.28%,亚马逊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销售渠道。2019年-2021年间,来自亚马逊的营收金额分别为6.41亿元、9.78亿元和11.49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1.39%、35.83%和33.41%。


 

这也不难看出,绿联对电商平台的依赖度较高。

 

打开绿联的独立站品牌网站可以发现,其页面相对简洁,且对于亚马逊、速卖通、lazada上动辄上千的评论来说,独立站内的销量较低。

 

然而,绿联也在不断通过社媒平台的布局,以提高其独立站的流量。

 

在Youtube上,在标签#ugreen下,有着2400+的视频,大多为用户的产品测评与官方新品发布。



有意思的是,最近绿联官方号发布的You Need Ugreen系列,不到20秒的视频,用夸张的手法体现其充电的快速,最受欢迎的一支视频播放量高达79万。



再看Tik Tok,其官方号@ugreen official已积累了73万粉丝。



纵观其内容,播放量较高的大多为结合当下热点,诸如世界杯、黒五、圣诞节等,并运用有趣、夸张、剧情等方式演绎,不知不觉中植入产品。

 

在标签#ugreen下,有高达5320万的总播放量,通过将产品融入特定的活动与节日,讲述粉丝与绿联相关的故事,与粉丝产生共鸣,进而影响粉丝心智。

 


由此可见,即便绿联只有小小的数据线、充电头,但若能从内容本身做精做透,同样可以取得好的营销效果。



增收不盈利,绿联现隐忧


然而,虽然绿联一年卖出34亿,但却陷入了增收不盈利的境地。

 

纵观外界的评价与分析,大多落在以下这三点:

 

01、过度依赖电商平台;

 

如前文所述,绿联对亚马逊等线上平台依赖较高,占比几乎达到了80%。

 

据了解,每年绿联需要给各个电商平台支付不菲的平台服务费——包括销售佣金、服务费、仓储费用等。根据公开数据,过去三年,绿联科技支付的平台服务费分别高达1.28亿元、1.91亿元和2.34亿元。外界评价称——摆脱了代工,又“沦”为电商“打工仔”。

 

不仅如此,过于依赖电商平台也给品牌带来的不少隐患——2020年,同样从事3C跨境数码配件的傲基科技,当年营收已经超过如今的绿联,达到50亿,但却因违规刷单、刷好评的行为被亚马逊封店。

 

02、生产模式遭市场诟病;

 

除了过度依赖海外电商平台外,绿联科技的生产模式也遭到市场诟病。

 

根据其招股书,绿联的生产模式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2019年-2021年,公司外协生产占比分别为 75.78%、76.10%以及75.62%,外协产品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分别为 74.91%、56.02%和58.22%。



过于依赖外部供应商,导致绿联科技对供应链的掌控力相对薄弱,生产环节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一来,产品质量问题便始终是一大隐患,一旦外协厂商产品质量把控不严,导致相关风险发生,公司也难逃其责,这很可能会给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03、不重研发难有护城河;

 

不仅如此,产品研发也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同行上市公司的平均值。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同行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5.59%、5.27%、5.06%及5.35%,而绿联科技于各期的研发费用率为3.17%、3.47%、4.54%及4.62%。



BrandArk观品牌

纵观绿联的发家史,与科沃斯、安克创新类似,它们都是早期从铺货模式转向品牌的先行者。

 

然而,它们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定的麻烦中,如科沃斯被质疑“重营销轻研发”、安克创新曾被认为“过于依赖平台”。

 

但每个品牌都会给出属于它们的答案,要想从跨境商家转向品牌出海,似乎都要跨过渠道、供应链和产品这三座大山。

 

绿联接下来会走向何方,还将拭目以待。




行业变革浪潮汹涌,企业出海迈向新征程

危与机四面埋伏下,中国品牌何以突围?


12月28日品牌方舟在深圳

邀您共赴品牌全球化盛宴

展望跨境出海不断向上的未来




如需深入交流品牌出海、DTC、新消费市场等话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品牌出海交流群】。如果您是出海/DTC品牌,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合作、报道:amz123yixin。



国内DTC品牌


Shein | Patpat |  安克创新 | realme | 内外 | 元气森林 | 倍轻松 | 花西子 | 拓牛 | 大白兔 | 追觅科技 | 名创优品 | 波司登 | 一加 | 石头科技 | 完美日记 | ICICLE之禾 | 华为 | 滋色 | 花知晓 | 1MORE万魔 | 科沃斯 | Baleaf | 传音 | 极米科技 | ZAFUL | Lilysilk | CASETiFY | 海尔 | 乐歌 | 正浩创新 | Cider | 致欧科技 | 菲鹿儿 | 泡泡玛特 | Urban Revivo | NewmeUlanzi | artrips | Nobaday | 影石 | UNice | 52TOYS | BalanX | 大疆 | Hibobi


海外DTC品牌


MyGlamm | Lululemon | Nerdy | Allbirds | Olaplex | Thom Browne | Outer | Away | Casper Warby Parker | Dollar Shave Club | Outdoor Voices | Savage x Fenty | Mom's Touch | Vesta | Glossier | Bonobos | Everlane | Gentle Monster | Harry's Hims | Barkbox | Jelenew | ThirdLove | Rothy's | Chubbies | Ediya Coffee | Haus |  Hubble | Purple Innovation | Dia&Co | Mack Weldon | Colourpop | Solo Brands | Vuori | Liquid Death | On昂跑 | Crocs | Telfar | Y.O.U | Oatly | Stitch Fix | Ipsy | Simba | Oura


品牌市场观察


东南亚市场 | 瑜伽服饰赛道 | C-Beauty | 在线办公及VR | DTC明星品牌 | 韩国床垫市场 |韩国美妆出海 | 智能健身赛道 | 越南市场 | 潮玩品牌 | 国潮品牌 | 大码女装 | 预制菜 | 雪糕市场 | 宠物经济 | 露营经济 | 配饰赛道 | 男士泳装 | 智能清洁 | 懒人经济 | 便捷储能 | 母婴市场 | 非洲市场 | 日本美妆市场 | 口腔市场 | Z世代 | 日本市场 | 个护品牌 | E-Bike | 美瞳品牌 | 男性护肤市场 | 世界杯营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