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宏观】信用是否将要塌方?——2022年7月社融数据点评(20220813)

国君宏观董琦团队 国君宏观研究 2022-12-13

联系人:董琦、陈礼清、韩朝辉



导读


社融总量明显回落,政府力量、银行冲量仍是核心支撑。信贷结构再度恶化,经济动能脉冲回落,居民弱于企业。“社融-M2”剪刀差倒挂加剧,“资产荒”延续。我们测算,地产链融资拖累全年社融约0.4个百分点,政府债融拖累0.2~0.3个百分点。往后看,在前期政策落地叠加后续5年期LPR调降的提振下,最终社融或维持在10.3%。结构上,短期冲量成分近五成,中长贷中基建类贷款将是绝对支撑,其次为绿色、科技等贷款,地产链将明显收缩。而在此信用格局下,流动性年内无虞。


摘要


1. 社融总量明显回落,政府力量、银行冲量仍是核心支撑。新增社融环比回落4.6万亿,降幅为近十年历史次高。其中,内需全面疲弱,居民短贷负增,企业和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2488亿元、1478亿元。企业债融和股融上演“跷跷板”,断贷风波制约房企债融。政府债券、票据融资以及非银贷款与其他再度成为三大托底项目,与2月结构相似,背后反映政府力量、银行冲量仍是核心支撑。总体来看,在总量回落的同时,内部的托底和拖累两大类项目均显示结构较差。


2. 信贷结构再度恶化,经济动能脉冲回落,居民弱于企业。新增信贷少增幅度在年内仅次于疫情爆发的4月。一是由于6月出现的补偿性融资回落;二是在地产类传统行业退坡背景下,新经济由于体量小,暂时尚未能接力老经济,承担起宽信用的重任。结构上,居民端弱于企业端,中长期弱于短期,私人部门的扩表意愿依然较弱。


3. “社融-M2”剪刀差倒挂加剧,“资产荒”延续。M2同比增长12.0%,达到近五年最高,“M2- M1”剪刀差由于基数效应小幅收窄至5.3%,但依然维持在高位,地产销售再次疲弱制约居民存款活期化;“社融-M2”剪刀差进一步倒挂,7月流动性被动延续宽松,但实体融资需求低迷,资产端增长乏力,储蓄意愿仍较高,仍存在资金空转的情况。


4. 展望后续社融:若四季度无万亿以上的专项债提前批发行,社融增速大概率已经见顶。一是地产链融资风险较大,按揭贷款对社融的拖累达到0.4个百分点。二是财政发债托举并不明朗。


1)在现有政策不发力的情况下,社融增速将回落至10.0%附近,而这恰是2021年社融同比低点,相较于2021年年底的社融增速10.3%呈现收缩态势。


2)考虑政策对冲后,预计最终社融可以维持在10.3%以上。8-12月内专项债限额可能使用40%,23年提前批专项债也可能下达发行约4000亿元,但鉴于去年高基数,政府债融对后续社融有0.2~0.3个百分点的拖累。若前期政策全部落地,叠加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工具的投放,以及8月后仍有可能落地的5年期LPR调降,则至少可以拉动社融增速0.3个百分点。


3)节奏上,鉴于去年四季度逐渐走高的基数,社融增速可能呈现一路向下的态势。


4)结构上,一方面,短贷和票据将持续维持一定冲量规模,全年占比至少能达到50%,而中长贷当中,基建类信贷将是后续中长贷的绝对支撑,占中长贷比重可达50%,其次是制造业贷款、绿色信贷以及其他新技术领域。而传统的地产链融资、地方平台融资均明显收缩,信用扩张主体发生切换。


5. 展望后续流动性:“类流动性陷阱”短期难以改变,流动性仍将宽松。由于地产风波不确定,本轮经济修复偏弱,宽信用结构偏差,央行即便在Q3末重新掌握资金市场的调控主动权,也不会明显收紧流动性。


目录



正文


1.  社融:总量明显回落,政府力量、银行冲量仍是核心支撑

社融信贷严重低于预期,结构也明显欠佳,同比增速回落至10.7%。新增社融环比回落4.6万亿,环比降幅为近十年历史次高(仅次于22年2月份)。其中,信贷同比收缩4010亿元,社融口径信贷(反映支持实体)塌陷更明显,仅4000多亿,除了7月属于信贷小月以外,主要源于内需全面疲弱,居民短贷负增、企业居民中长贷均同比少增分别为2488亿元、1478亿元。企业债融和股融上演“跷跷板”,一方面,股融同比多增499亿元,另一方面债融明显回落2357亿元。政府债券、票据融资以及非银贷款与其他再度成为三大托底项目,与2月结构相似,背后反映政府力量、银行冲量仍是核心支撑。总体来看,在总量回落的同时,内部的托底和拖累两大类项目均显示结构较差。

7月政府债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对社融的贡献约为53%。政府债较6月而言有明显的退坡,截至8月5日,共发行地方政府债57682亿,新增地方政府债41768亿,再融资政府债15915亿。新增一般债7116亿,达到预算安排的88.95%, 新增专项债34653亿,达到预算安排的94.82%。从投向看,基建领域仍然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发行占比达63.6%。


从当前发债情况看,新增一般债发行节奏平稳,新增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按当前节奏,三季度整体地方债到期规模达11133亿元,下半年将是地方债的“空窗期”,后续地方债发行中,再融资债券会成为主导。此外,一些地方在抓紧第三批专项债券申报工作,2023年专项债在“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下,会新增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等申报投向。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结合当前地方专项债发行状况,若年内增发地方专项债,政府债发行节奏将更加连贯,政策发力更加持续。

企业债融新增734亿元,同比少增2357亿元,城投债、产业债、房企债表现均走弱。其中,7月产业债净融资额大幅走弱至-1597亿元,说明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企业在本轮宽信用的过程中依然是一个拖累项。7月房地产企业的“断贷”问题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地产销售走弱,加上7月是房企债的偿债高峰,净融资额走弱至-169亿元,在政策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因城施策”基调,强调“保交楼、稳民生”,接下来的8月仍是房企债的偿债高峰,房企的融资困境仍然需要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引导。

最后,表外三项中,未贴票小幅拖累。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延续资管新规落地后非标压降的放缓趋势。表外未贴票新增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7月下旬票据利率有所回落,部分表外未贴票转贴至表内,反映企业真实融资需求弱于6月。

2.  信贷:结构再度恶化,经济动能脉冲回落

7月信贷总量明显回落,结构再度恶化,居民端弱于企业端。总量层面,新增信贷仅6790亿元,同比少增4010亿元,少增幅度在年内仅次于疫情爆发的4月。一是由于疫后经济动能脉冲回落,二是在以地产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退坡背景下,以高技术制造为主的新经济由于体量较小,尚未能接力老经济,承担起宽信用的重任。结构来看,居民端弱于企业端,中长期弱于短期。

企业端来看,中长贷同比少增1478亿元,短贷同比多减969亿元,而继5月天量票融之后,央行再次以票冲贷。对此,我们认为虽然工业企业利润已经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但主因疫后的自然修复,实际修复斜率预计偏缓,下半年的中枢相对较低。考虑到目前疫情阶段性反弹对于消费链条存在制约,海外经济动能逐步走弱对我国下半年出口链造成压力,地产链依然未见好转,那么后续宽信用的载体仅剩体量相对较小的高技术制造业。往后看,预计以绿色转型、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依然维持高景气,但全面宽信用的到来仍需政策对老经济链条加力扶持。

居民端来看,中长贷同比少增2488亿元,短贷同比多减354亿元。相较于企业端,居民端信贷回落幅度更大,一是由于居民在6月存在明显的补偿性消费行为,7月脉冲回落,例如:汽车购置税政策带来的边际效应开始减弱,7月汽车销售环比走弱,对于居民短贷存在拖累;二是由于断贷风波导致地产销售二次探底,居民扩表意愿再次被压制,大幅拖累居民中长贷。往后看,脉冲回落后,由于疫情影响的边际走弱,场景的恢复是消费修复的核心逻辑,居民端信贷有望延续弱修复。

3.  货币:“社融-M2”剪刀差倒挂加剧,“资产荒”延续

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447亿元,同比多增11747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少减10220亿元,是货币端的主要贡献,财政存款同比多减1145亿元,指向财政持续发力。M1同比增长6.7%,M2同比增长12.0%,达到近五年最高,“M2- M1”剪刀差由于基数效应小幅收窄至5.3%,但依然维持在高位,体现货币活化程度较低,地产销售再次疲弱制约居民存款活期化。

“社融-M2”剪刀差进一步倒挂,达到-1.3%(前值-0.6%)。7月流动性被动延续宽松,资金利率维持低位,但房地产景气度下降以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导致实体融资需求低迷,资产端增长乏力,居民企业储蓄意愿仍较高,金融机构依然存在资金空转的情况,M2和社融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张,“资产荒”延续。

4.  展望后续:若无万亿专项债提前批,社融大概率已见顶

往后看,若四季度无万亿以上的专项债提前批发行,社融增速大概率已经见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地产链融资风险较大,二是财政发债托举并不明朗。


1)受地产风波冲击,7月居民中长贷明显弱于季节性,完全扭转了自5月以来的同比改善趋势。中性情形下,我们认为地产销售在政府托底下至少可以稳住当前的同比收缩势头,即后续月份同比少增也在2000亿元左右,则月均增量预计为280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的主体按揭贷款对社融的拖累达到0.4个百分点。其他涉房融资由于在1-7月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我们认为后续再度拖累社融有限。

2)而上半年社融的首要支撑,政府债券方面,中性情形下,我们认为8-12月内专项债限额使用40%,叠加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在四季度下达发行约4000亿元。但即便如此,相较于高基数,同期比较看政府债融仍将有1万亿的收缩,将对后续社融有0.2~0.3个百分点的拖累。


由此,我们认为,在现有政策不发力的情况下,社融增速将回落至10.0%附近,而这恰是2021年社融同比低点,相较于2021年年底的社融增速10.3%呈现收缩态势。

5.  展望信用政策:未来信用政策如何拯救社融?

从央行Q2货政执行报告表述看,今年社融信贷总量仍需实现合理增长,三季度是关键期,预计央行将加快落实6月以来出台的政策性金融债以及调增的信贷额度,以此来冲销地产链融资和政府债融的回落。若三四季度前期政策全部落地(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贷款+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则至少可以拉动社融增速0.3个百分点。叠加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工具的投放,以及8月后仍有可能落地的5年期LPR调降,预计最终社融可以维持在10.3%以上。节奏上,鉴于去年四季度逐渐走高的基数,社融增速可能呈现一路向下的态势。


10.3%以上的社融是央行Q2货币执行报告中对“总量稳”的底线要求,而“结构佳”的实现则有赖于政策引导的基建类、绿色类以及科技类贷款在后续发力。我们认为,最终从全年社融来看,政府债券贡献仍是最多。信贷方面:


1)一方面,短贷和票据将持续维持一定冲量规模,全年占比至少能达到50%;


2)另一方面,中长贷当中,基建类信贷将是后续中长贷的绝对支撑,占中长贷比重可达50%,其次是制造业贷款、绿色信贷以及其他新技术领域。而传统的地产链融资、地方平台融资均明显收缩,信用扩张主体发生切换。

6.  展望流动性:“类流动性陷阱”短期难以改变,货币流动性仍将宽松

“类流动性陷阱”短期难以改变,资金堰塞湖被动引致资金面宽松。三季度末,在留抵退税、专项债形成资金支出完毕以及MLF到期放量之后,资金面的财政因素逐渐消退,央行对资金面的影响力将明显提升。但由于地产风波不确定,本轮经济修复偏弱,宽信用结构偏差,央行即便在后期重新掌握资金市场的调控主动权,也不会明显收紧流动性。

社融数据点评系列


【国君宏观】宽货币还能走多远?——2022年6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全面宽信用的序幕正在逐渐拉开——2022年5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未来能否走出类流动性陷阱——2022年4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总量超预期,结构仍欠佳——2022年3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警惕“类流动性陷阱”的出现——2022年2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我们已经来到宽信用的第一阶段——2022年1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企业贷短期化明显,宽信用尚需过渡——2021年12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地产“纠偏式”企稳,信用“结构化”向宽——11月社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内需疲弱、财政略迟、居民改善”下的社融企稳” ——10月金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社融摸底,企稳在即——9月金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稳货币”将维持较长状态,“稳信用”即将开启 ——8月金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紧信用短期延续,稳信用在四季度 ——7月金融数据点评

【国君宏观】社融数据与降准形式的超预期碰撞——央行全面降准与6月金融数据点评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