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远数据苏春园:我们要做一款「让业务用起来」的BI产品

九木 第一新声 2023-06-14
文/九木
编辑/Tina
校对/也行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对商业智能(BI)的需求日益旺盛。
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商业智能(BI)软件市场规模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2021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增速将快速恢复,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亿美元,同比增长恢复到21%。到2025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3.3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9%。
随着BI需求爆发,国内BI市场的供给端涌现出了众多厂商,其中大部分以报表工具的形式存在,对历史业务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及基础可视化展示。不过,也有一批理念更先进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即以数据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为核心来深耕产品。观远数据就是其中之一,提供一站式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产品及解决方案。
经历6年的发展,观远数据完成了从BI初创企业到先行者的跃迁,获得了诸多资本的青睐。截至目前,已经获得5轮融资。今年2月份,观远数据完成了2.8亿元C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红杉中国、线性资本、襄禾资本和独秀资本跟投。
第一新声持续关注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本期聚焦BI赛道,采访到观远数据创始人兼CEO 苏春园,通过对观远数据产品历程、产品模式的研究,为大家解密其成长之道,同时也剖析BI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01
产品迭代路径:敏捷易用-企业级-价值及场景深化


自1996年提出至今,商业智能(BI)已然发展了26年,企业对它的态度从好奇、探索再到逐步落地。BI在中国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的份额也逐步扩大,由5%以内涨至目前的7.2%,据了解,国内的大部分BI厂商在2013年前后成立。

观远数据创始人兼CEO 苏春园的创业萌芽也在此时诞生。他观察到彼时的国内已有BI企业入局且发展迅速,但大部分产品以报表工具形式存在,面向IT人员。“我想做一款新时代的中国式BI产品,让业务人员真正使用起来。”苏春园说,也正因此,在产品创立及迭代的各个时期,“让业务用起来 让决策更智能”一直作为公司努力的方向。

观远数据于2016年正式成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行业领先企业。谈及公司产品6年间的发展,苏春园表示:“是从敏捷易用-企业级-价值及场景深化的方式不断演进,也由‘单点式’走向了‘全面化’、‘系统化’。”

实际上,这套体系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实践与无数次迭代。根据第一新声观察,截至目前,观远数据的产品共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6年9月-2017年3月,观远数据初创团队组建,初步形成AI+BI战略。

第二阶段是2019年8月,观远数据发布一站式智能分析平台2.0版本,优化方向着重从数据量支撑、整体计算性能、终端响应速度等方面展开。

“在企业客户的早期阶段,他们需要的是敏捷易用。以安踏为例,选型的时候不仅有IT部门、数据部门,也需要业务部门一起参与,让业务人员可以快速敏捷地使用。”苏春园回忆道。

第三阶段是2020年10月,观远数据发布一站式智能分析平台3.0版本。该版本涵盖了Universe数据开发、Galaxy数据分析、Atlas云三大产品线。

第四阶段是2021年10月,观远数据发布了基于云原生与应用市场的观远分析云1.0、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企业级智能分析平台4.0,这是观远数据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产品。


谈及这两款产品,苏春园表示:“分析云1.0的定位是服务于新经济企业,包括新消费品牌(例如钟薛高、夸父炸串、星星充电等)、泛互联网、新能源领域的充电或汽车新势力等。这类企业的特点是更积极选择云原生,本身已有很多的系统、数据在云上,客户直接在分析云上就可以使用端到端的数据分析能力。目前我们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提供托管服务模式的分析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经济企业的首选应用。智能分析平台4.0的关键词是企业级,定位是服务于营收进入50亿规模的规模性企业。当公司发展到这个规模阶段都会有自己完整的数据架构,更注重产品的企业级能力。例如我们的客户元气森林、招商银行、联合利华等,随着数据分析体系的不断发展,公司的数据用户从当时的1~100,变成了现在的1000~10000。其中元气森林全公司有几千人在活跃用数据做决策,招商银行有过万用户在活跃地分析决策,联合利华从早期一个团队扩展到现在多部门、多业务线活跃自主地使用。对于这些企业,简单易用的特性仍然很重要,因为业务用户需要快速上手,但当用户数多了,高性能、高并发、高稳定的企业级能力也成为刚需。”

他还透露,今年10月25-26日,观远将举办2022智能决策峰会暨产品发布会,产品进入到5.0版本,产品的关键词也从易用性、企业级进一步延展到场景深化,让业务活跃用起来,让数据分析能力真正成为每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谈及观远数据的产品优势,苏春园表示有易用性、企业级和场景化三个关键词:

一是易用性。

“我们产品的设计理念是‘让业务人员真正用起来’。最近观远不断与成长性的企业进行合作,他们的共同点是业务人员只要进行产品的试用体验就会非常认可观远,例如某客户对产品选型时,业务和IT 出现9:1的投票结果来选择观远,说明观远的易用性很高,可以让业务快速地用起来,业务能够感受到价值。”苏春园自信地说道。

二是企业级。

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所需的“企业级能力”不是单一的维度,而是一个解决复杂企业问题的体系,其核心依然是“让业务用起来”。“以招商银行为例,数据使用者数量增长近百倍,数据分析平台已成为行内第一大活跃系统。那么如何保证大量一线客户经理在做数据分析、理财产品分析的同时,又不影响行长、高管及其他业务用户的使用?企业可能还有100个、1000个不同的场景需求,都需要企业级能力进行支撑,而这也正是观远能够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苏春园说。

三是场景化。

苏春园提出,场景化的能力不仅是一种纯服务能力,观远数据把它做成了Atlas云产品线。以电商行业为例,将渠道分析、经营分析等行业共性的业务变成数据分析的模板,沉淀为标准化核心能力放入到产品中,形成系统套件。面向不同角色、不同业务关键场景的分析实践,将帮助企业不同群体,快速落地业务所需的数据应用,高频自主地用起来。

此外,观远数据在技术上也有三个优势,一是天然云原生,可以支持各种托管,开箱即用,使用门槛低,也支持存储计算分离。由于专门维护机器和运营的人力成本比较高,现在已经有很多客户首选云服务。二是拥有真正的大数据架构,适配大规模Hadoop集群,100个以上节点的计算引擎,1000核以上CPU的高性能扩展。三是一站式智能化服务,从BI到AI,打好BI基础后,再用AI的算力算法去解决更复杂更具高价值的问题。
02
依靠两大核心商业逻辑,服务500+行业领先客户


全新的业态必然演化出新的底层商业逻辑。在BI领域,数据看板、报表工具只是结果,与新需求、新场景相匹配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体系,才至关重要。

企业往往因为选择不同的商业逻辑,发展和归宿也会有所不同。对此 ,苏春园认为两个核心逻辑决定企业命运:

一是差异化。

“BI行业的趋势是让业务用起来,我们从创业的第一个5年到今年开始进入第二个5年,始终坚守这个使命和方向,产品和服务都围绕让业务用起来展开。”苏春园说道。

或许正是因为苏春园及团队对行业前瞻性的理解,才让他们在产品和理念上差异化愈加凸显,慢慢成为行业先行者。

二是注重客户口碑。

“观远非常注重客户口碑,应该是BI行业里第一个建立真正的客户成功体系的企业。过去10年,国内BI行业大部分服务商只有技术支持部门,因为采用的是传统软件的买断制模式,所以底层商业逻辑就不支持也不需要设计现代化客户成功体系。观远数据在2020年成立了客户成功部门,并且经历了几轮的升级。这个团队的使命是对每一家客户的全生命旅程负责,确保为客户持续提供价值。他们需要主动追踪客户的使用变化、关键用户反馈、NPS满意度调研,使用过程遇到的挑战,给客户分享好的数据分析与运营实践;在组织设计上,他们对活跃使用率这个过程指标,以及客户续约率这个结果指标负最主要的责任。”苏春园说道。


观远数据在行业里的口碑形成了正循环,2021年 ,客户续费率已经接近100%,观远数据 " 让业务用起来" 的产品理念得到了高度实现。
据了解,目前观远数据已经深入服务联合利华、招商银行、安踏、华润集团、元气森林、小红书、蜜雪冰城等500+行业领先客户,聚焦零售、消费、互联网、金融、高科技等行业。
从行业来看,消费零售是观远数据的第一根据地。
苏春园介绍:“零售消费行业客户的典型画像是GMV 5亿及以上的企业,规模越大越需要BI,因为他们是多渠道、多层级、多角色的,通过传统的Excel方式很难管理。”
以饮料行业的头部企业元气森林为例分析,元气森林是一个非常注重数据的公司,数字化的基因已深入组织架构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是统一化的使用。例如每位新员工在办理完入职手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通观远数据的BI账号,可以在移动端直接查看数据,以此获取工作所需的关键信息,包括覆盖点位上的各种便利店、货架、商品数据等,了解哪些商品在相邻区域销售量高,别人业绩如何,哪些新品好卖。这些数据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元气森林经常推新品,每天上线不同的促销活动,前端所有数据的背后是分析逻辑的不断迭代、相互交叉。另一方面是元气森林给每个区域有自主权。因为区域有很多自己想看的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监控等。”苏春园说道。
那么,消费零售行业对BI的需求场景是怎样的?
有两个典型的场景,第一是消费品牌对电商渠道的分析。目前消费零售品牌都在电商化,会产生非常多的数据,观远数据有一系列的分析场景去支撑电商渠道分析。第二个是品牌需要对整个经营管理做分析。BI可以打通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接入运营、财务、用户等数据,为各个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员展示和管理。例如有客户想做财务业务穿透,原来可能到万为单位的帐能算明白,现在到千数量级的使用费用也可以了,并且在投入合理度和决策频率方面也能更清楚。”苏春园说道。
对于这两个场景,观远数据的解决之道是推出行业应用市场(以消费零售为主),会自动对接各个平台上的数据,一站式解决品牌如何分析、哪里收集数据、如何做数据等问题。行业应用市场并非把所有场景都覆盖,而是把共性的场景提炼出来,未来观远数据将会完善更多场景方案,并且发布其他行业的应用市场。
从企业规模来看,观远数据的客户主要聚焦新经济企业和行业巨头两类,新经济企业多缺乏自建能力,因此选择技术供应商完成数据建设。观远数据的SaaS模式,对企业来说具有三个优势:
第一,更安全。
“企业购买公有云,数据安全难保证,难以实现即时弹性扩容、自动运维。例如原来有很多的客户经常被攻击,因为作为新经济企业,缺少特别懂安全的人,难以及时运维,所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是最合适的,观远数据统一做安全策略,更专业更放心。”苏春园说道。
第二,更敏捷、更快地产生业务价值。
苏春园强调,观远数据无需与客户有大量线下对接、沟通,即可快速完成产品部署、升级更新、新增模块购买部署,随时在线服务。
第三,更高性价比。
在苏春园看来,企业自建需要很高的费用,技术和管理门槛会将规模较小的企业挡在门外。而采用观远产品的成本是企业自建的1/5,因为企业无需自行购买云资源、无需承担维护人员薪资成本、无需另行购买安全套件等。
03
让BI真正为业务所用,带动行业实现价值生长


纵然国内企业对BI的需求是刚需,但BI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新声曾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BI在企业应用时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数据质量或数据管理的问题。第二个是数据分析文化、数据能力的建设。第三是工具或产品本身存在挑战,无法让业务人员真的用起来。

对于BI的挑战,苏春园认为最核心的是“是否能让业务用起来”,这既是挑战也是未来巨大的机会。

“如果工具难用或者技术门槛太高,业务人员很难用起来。第三个挑战与第一、二个挑战有代偿的关系,即如果有好产品和技术,就可以让数据管理的门槛降低,让业务人员用起来,逐渐形成公司的数据文化。例如我们特别受客户欢迎的工具Smart ETL,即使在数据质量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给数据做一些轻量的清洗、整理和加工。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做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师能力的直播,包括社区培养、认证体系等,在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文化素养方面进行布局。”苏春园说道。

即使困难重重,依然无法阻挡行业滚滚向前的车轮。观远数据在持续创新、为行业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能力及价值理念。

公开资料显示,BI行业未来有两大趋势:一是增强分析将是 BI 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又以自然语言相关技术为主。考虑到滞后期的存在,预测国内 BI 市场将在 2025 年左右出现明显的增强分析需求。二是加强数据实时处理能力也是未来BI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BI分析大部分建立在离线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的数据以定期更新的方式导入数据仓库,分析结果会有滞后性。

对此,苏春园的观点是:

首先,BI未来几年与AI有巨大的结合机会,这在行业里面一般称为“增强分析”。结合国内的土壤,我们认为自动洞察、数据解释是增强分析未来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它天然更接近业务场景,有真实的业务价值,可以极大地降低业务人员使用BI的门槛。

“自然语言和语音相关的BI尤其可以提升交互用户体验,也提了很多年,但是否在这个时间点有显著的价值,我们也在不断观察与思考。从BI行业过去的发展来看, BI产品在不同阶段会不断延展类似的创新功能与体验,背后主要的触发点是看需求的刚性与技术的成熟度。围绕能让业务用起来的所有产品与技术创新我们都在持续研究,在当前阶段,增强分析中的数据自动洞察是我们看到最能落地的方向之一,可以极大地降低数据消费者的门槛,让业务团队里面多5-10倍的数据用户。”苏春园说道。

其次,在数据实时处理方面,BI本质不需要真正的实时,因为它不是OLTP交易性的产品,而是OLAP分析性的产品,不过目前观远数据已经具备了实时处理的能力。

此外,谈及BI行业的趋势,苏春园透露今年BI市场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拐点。

国外产品已经慢慢淡出国内市场,而国内的产品过去十年多以报表工具形式存在,比较像高级Excel版本,典型模式是业务部门提需求给到IT部门,IT再取数。这就导致IT制作大量报表,老板、业务人员忙着看报表,80%的时间耗在提取数据、对数据口径等繁琐事务上。

“国内BI行业的主流厂商80%以上的业务是来自于报表,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拐点,大家开始提新的需求——BI。”苏春园说道。

他进一步解释了新式BI与过去的两点区别:

一是面向业务而不是IT,让业务人员可以方便地创建、发布,IT更多是做数据的管控、治理,观远的客户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

二是从报表到决策,原来的报表形态是固化、静态的,现在的BI可以支持决策分析。

“例如看完今天的MTD(截止当天的月累计销售数)是 84倍,没有达到业务部门一开始的目标。公司就可以边看数据边做分析,研究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板块,再进一步分析背后的原因。”苏春园说道。

Gartner在今年发布的《Market Guide for Analytics Platforms, China》报告或许可以佐证上述观点,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数据分析市场上,企业对报表的需求基本停滞,新的增量是面向业务的BI产品。

作为最先以“让业务用起来”为使命的玩家,观远数据在BI市场已抢占了先机。某种程度上,观远数据不再是周而复始的做产品、服务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而是与行业共生,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突破带动行业进行下一轮跃迁,实现价值生长。

因此,从观远数据一家厂商来纵观国内市场,未来5年中国的BI产品与国外差距会逐渐缩小,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被全球关注,期待以观远数据为代表的国产智能BI实现“弯道超车”。

  • 转载、采访报道:请联系艳红工作号(微信:beijingyh1992);

  • 榜单、市场合作:请联系孟小新(微信:dyxsmxx)

  • 商务合作:程雪薇(微信:sherry_199909)。



更多内容
【数字中国】
【投资中国】


【数字新消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